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教学案新版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教案2 苏科版

1.小组活动注意安全,主动参与,不做旁观者,
2小组内交流要有组织有序且高效,听从组长安排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1.小组活动交流C
(1)画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结构图
(2)教材中黑体字部分的内容是在一个理想化条件下得出的,这个理想化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滑轮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滑轮组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
(4)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动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难点
难点:(1)动滑轮的瞬时支点的确定方法(2)根据设计要求,连接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教法及教具
2.电脑、实物投影、视频3.学具准备:铁架台、滑轮两个、长细绳、钩码四个、滑轮组(由两个滑轮组成的)两个(共8组,每组6人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8.实验结论得出后完成以下问题
(1)定滑轮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内交流要有组织有序且高效,听从组长安排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1.定滑轮实质是_____杠杆,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________,但它不能_______。
2.动滑轮实质是______________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力,但_______改变力的方向。
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教学案新版苏科版

二、滑轮学点1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问题:观察并寻找图11-2-2中甲、乙两组图片所示的滑轮装置的不同之处.图11-2-2(1)重物被提升过程中滑轮轴的位置变化不同。
图甲中滑轮轴的位置__固定不动__,该滑轮为__定__滑轮;图乙中滑轮轴的位置__随物体一起运动__,该滑轮为__动__滑轮.(2)绕滑轮的绳子起始端所系的位置不同,定滑轮的绳子起始端系在提升的重物上,动滑轮的绳子起始端系在固定位置处.学点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探究1:组装并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1)按照教材P10的活动要求分别组装定、动滑轮装置后,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并在表格中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2)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归纳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填写下表.图11-2-3图11-2-4图11-2-5探究2:用杠杆模型分析定、动滑轮(1)请将如图11-2-4所示的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标上支点、画出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答案] 如图11-2-5所示(2)定滑轮实质是__等臂__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__半径__,故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动滑轮实质是__不等臂__杠杆,动力臂是滑轮的__直径__,阻力臂是滑轮的__半径__,故使用动滑轮最多可以省一半力.学点3 滑轮组的特点探究:使用滑轮组的特点(1)按图11-2-6示四种方式组装滑轮组.图11-2-6(2)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读出四种情况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答: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既可以__省力__,又可以__改变力的方向__,但是要费距离. (4)进一步讨论:你能数出图11-2-7中吊着钩码的绳子的段数n 吗?请写出你的方法和发现.方法:__数与动滑轮接触的绳子的段数__.你的发现:__当n 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端系在动滑轮的挂钩上;当n 为偶数时,绳子的起始端系在定滑轮的挂钩上__.归纳:用滑轮组吊物体时的两个关系式.(所用拉力为F ,物重为G ,动滑轮重为G动,吊物体的绳子的段数为n ,动力移动的距离为s ,重物上升的高度为h)力的关系式:F =__1n(G +G 动)__(不计绳重及绳轮间摩擦).距离关系式:__s =nh__. 学点4 滑轮组的组装问题1:尝试完成下列组装滑轮组的绕绳工作,并归纳出你绕绳的步骤或经验方法与同学们交流.(1)根据图11-2-7甲中的省力要求,画出滑轮组的绕线.(忽略动滑轮的重和摩擦) (2)在图乙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图11-2-7图11-2-8[答案] 如图11-2-8所示归纳:当定滑轮和动滑轮个数相等时,存在两种绕法,绳子的起始端可以在动滑轮上,也可以在定滑轮上;当动、定滑轮个数相差一个时,绳子的起始端在个数较少的滑轮上.问题2:一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50 N,现用这根绳子来提起900 N的物体,并要求拉力方向向下.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画出其装配图.[答案] 如图11-2-9所示图11-2-9。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教案 苏科版

滑轮【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能力②认识目标:能区别定滑轮、动滑轮,知道它们的结构,了解这两种滑轮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自主探究,体验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与动滑轮特点、实质;初步学会利用这些特点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时间】( 1 学时)【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二)自学与互帮1.自学内容一:P9 认识滑轮自学方法:(1)请你认真观察教材中图11-14,利用手边器材(铁架台、滑轮、钩码、细绳)并按教材要求做一做(2)在完成类似任务时,人们常用到一种简单机械,它通常是由一个周边有凹槽、中心有固定轴的轮子绕上绳索、缆绳等组成的这种简单机械就叫做_______________.(3)请你认真观察教材中图11-15,11-16做一做,思考并归纳: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和 .轴的位置的滑轮,称为定滑轮;轴的位置的滑轮,称为动滑轮。
应用如课本图11-15、11-16是分别使用_______滑轮和________滑轮.2.自学内容二:活动探究定滑轮的特点自学方法:(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F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123(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定滑轮_______(能/不能)省力,但______(可以/不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F___________重物移动的距离h3..自学内容三:活动探究动滑轮的特点(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江苏省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教案 (新版)苏科版

滑轮一、教材分析及教学安排第十三章《简单机械》是力学的应用部分,全章共讲述了三种简单机械。
《滑轮》是杠杆的变形,在全章中间部分,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全节教材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使用定滑轮、动滑轮的好处;二是滑轮是杠杆的变形(选学部分);三是使用滑轮组的好处。
基于本校学生的基础情况,对本节教材做了如下改动:一是将本节内容分成两节课,第一节只学习动滑轮和动滑轮。
二是在第1个和第2个演示实验后各加一个学生实验。
其原因是,学生实验不仅增国了观察的可见度,还加强了学生大脑的积极思维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本节可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已经理解了杠杆的力臂的概念及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对杠杆进行分类,本节学习的滑轮实质是变形的杠杆,利用实验使学生理解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不困难,但如何将滑轮理解为杠杆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基于杠杆的力臂与杠杆的形状无关的特点,以一根直棒作为基础对其进行变形,使之逐渐过渡到滑轮,以减低难度梯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理解虎滑轮的作用(3)会根据探究定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2、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记录测得数据的好习惯。
3、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四、教学方法:1、观察、实验:观察实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采集数据。
有目的的观察、实验是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核心。
根据本节内容,采取此种方法三次循环、事半功倍。
2、合作达标法: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达标。
3、学生学法:讨论归纳法和实验探索法。
五、教学准备:滑轮(2个)、弹簧测力计、钩码、铁架台、细线、收集滑轮应用实例。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一)学案(新版)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一)学案(新版)苏科版一、课前预习: 1.杠杆的平衡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 ___________ 2.杠杆分为那几类?各类杠杆的特点是什么?3.这种滑轮称为定滑轮 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 4.请学生举出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滑轮的实例,并指出分别是哪一种滑轮。
旗杆顶端的滑轮 塔吊提起重物时下端的滑轮电梯上的滑轮 卷式窗帘上端的滑轮 二、新课学习(一)情境创设/任务提出 任务一:认识滑轮1.观察滑轮,说出它的构造。
2.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滑轮?你知道它们起到什么作用吗? 3.定滑轮: 动滑轮:任务二:合作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任务三:合作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任务解决:滑轮的实质定滑轮与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想当的杠杆。
如图3中杠杆的支点在哪里?请在旁边的示意图中作出支点及重力的力臂、拉力的力臂F(1)定滑轮可以看出一种变形的杠杆,由图3可知,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2)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想当的杠杆。
图4中杠杆的支点在哪里?,由图可知,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三、课堂检测1.使用定滑轮可以,但不能.2.使用动滑轮可以,但不能.3.定滑轮的实质是,动滑轮的实质是。
2019-2020学年(秋季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滑轮》学案苏科版.doc

2019-2020学年(秋季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滑轮》学案苏科版 复习:1、杠杆的平衡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杠杆分为那几类?各类杠杆的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探究新知1、 观察滑轮,说出它的构造。
2、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滑轮?你知道它们起到什么作用吗?3、如下图所示利用滑轮提升重物。
观察比较:将实验数据及现象填在下表中对于上述实验得出的结果分析:表一中滑轮_____动,不能______,但可以改变力的________,所以该滑轮是 滑轮。
表二中滑轮_____动,省力______,不能改变力的_______,所以该滑轮是 滑轮4、思考一下:能不能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起来,使它能同时具有两者的特点。
(1)工厂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车间,某工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型钢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课题:§11.2滑轮 当堂训练1. 定滑轮和动滑轮在构造上是相同的,只是在使用中轮叫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是__________动滑轮的作用是2. 定滑轮实质是一个_____杠杆,使用定滑轮时不能______,但能3. 动滑轮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_______ __ ___________力,但费________。
4. 动滑轮下面挂一个20千克的物体A(如图1),,承受_________牛的力(动滑轮重不计).5. 如图2,物体重10N ,且处于静止状态。
该滑轮是___滑轮,手拉弹簧测力计在的示数为____N 。
若手拉弹簧测力计在1、2、3三个不同位置时的拉力分别是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 1___F 2___F 3____。
6. 旗杆顶上的滑轮,其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省力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B .费力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C .等臂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D .以上说法都正确7.如图3所示,不计动滑轮的质量及转动摩擦,当竖直向上的力F=10N时,恰能使重物G 匀速上升,则重物G= N ,绳固定端拉力为 N ,重物上升10cm,力F向上移动 cm。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1.2 滑轮学案(新版)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1.2 滑轮学案(新版)苏科版一、温故知新(1)杠杆的五要素:(2)杠杆的种类:二、课前自学(1)怎样才能连续提升重物?玩过风车吗?看到连续转动的风车,你是否受到启发?(2)许多杠杆组合在一起,连续不断提升重物,这样就制成了一个圆盘,为了圆盘转动更灵活,人们给圆盘又安装了轴,这就制成了我们所见到的滑轮。
(3)滑轮的本质是变形的。
所以,滑轮也是(4)使用过程中,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动,这样的滑轮叫滑轮;使用过程中,滑轮随物体一起运动,这样的滑轮叫滑轮。
(5)你知道周围哪里应用到滑轮吗?(6)生活中为什么要引进滑轮这个工具呢?三、自主探究1、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①匀速向下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验序号钩码的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物体上升的距离S/m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m①②③2、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①测出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然后按图所示组装动滑轮,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读出测力计示数。
②改变钩码个数,重复试验,把数据记录在下表:实验序号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物体上升的距离S/m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m①②③你发现什么特点?3、总结归纳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提示:省力还是费力?看成杠杆的话,请找出支点。
四:自我测验:1.旗杆顶上的滑轮,其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省力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B.费力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C.等臂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D.以上说法都正确2.动滑轮下面挂一个20千克的物体,挂物体的钩子承受_______牛的力,挂绳子的钩承受_________牛的力(动滑轮重不计).(g=10N/kg)3.如图所示,若动滑轮重1N,拉力F为5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物重G分别为()A.5N,10NB.10N,9NC.5N,4ND.5N,9N-----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1.2 滑轮 教案

《滑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并能识别它们。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和它们各自的特点。
(3)、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了解,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产、生活中有关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实际应用。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实验探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利用滑轮组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根据滑轮组的挂线方法,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根据要求设计组装滑轮组。
教学准备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滑轮、细绳。
进行新课:一、复习提问:(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杠杆有哪几种分类?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二、引课:(出示图片)升旗时,学生站在旗杆底部向下拉动绳索,国旗就会徐徐升起。
你知道旗杆的顶部有什么装置吗?三、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并能识别它们。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和它们各自的特点。
3、会根据滑轮组的绕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并且知道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4、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5、了解其他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四、定滑轮和动滑轮1、介绍滑轮结构滑轮: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2、实验探究:怎样利用给出的一个滑轮,一段绳子和铁架台,要将钩码吊起,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学生思考并实验有两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特点。
定滑轮: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动滑轮:滑轮的轴随物体运动的滑轮。
学生作力臂图。
举例:生活或工作中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例。
3、探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思考:上面两种方案中,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的是相同的钩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教学案新版苏科版
学点1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问 题:观察并寻找图11-2-2中甲、乙两组图片所示的滑轮装置的不同之处.
图11-2-2
(1)重物被提升过程中滑轮轴的位置变化不同。
图甲中滑轮轴的位置__固定不动__,该滑轮为__定__滑轮;图乙中滑轮轴的位置__随物体一起运动__,该滑轮为__动__滑轮.
(2)绕滑轮的绳子起始端所系的位置不同,定滑轮的绳子起始端系在提升的重物上,动滑轮的绳子起始端系在固定位置处.
学点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探究1:组装并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按照教材P 10的活动要求分别组装定、动滑轮装置后,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并在表格中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
(2)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归纳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填写下表.
图11-2-3
图11-2-4
图11-2-5
探究2:用杠杆模型分析定、动滑轮
(1)请将如图11-2-4所示的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标上支点、画出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
[答案] 如图11-2-5所示
(2)定滑轮实质是__等臂__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__半径__,故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动滑轮实质是__不等臂__杠杆,动力臂是滑轮的__直径__,阻力臂是滑轮的__半径__,故使用动滑轮最多可以省一半力.
学点3 滑轮组的特点
探究:使用滑轮组的特点
(1)按图11-2-6示四种方式组装滑轮组.
图11-2-6
(2)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读出四种情况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答: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既可以__省力__,又可以__
改变力的方向__,但是要费距离. (4)进一步讨论:你能数出图11-2-7中吊着钩码的绳子的段数n 吗?请写出你的方法和发现.
方法:__数与动滑轮接触的绳子的段数__.
你的发现:__当n 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端系在动滑轮的挂钩上;当n 为偶数时,绳子的起始端系在定滑轮的挂钩上__.
归纳:用滑轮组吊物体时的两个关系式.(所用拉力为F ,物重为G
,动滑轮重为G
动,
吊物体的绳子的段数为n
,动力移动的距离为s ,重物上升的高度为h)
力的关系式:F =__1
n
(G +G
动
)__(不计绳重及绳轮间摩擦
)
.
距离关系式:__s =nh__. 学点4 滑轮组的组装
问题1:尝试完成下列组装滑轮组的绕绳工作,并归纳出你绕绳的步骤或经验方法与同学们交流.
(1)根据图11-2-7甲中的省力要求,画出滑轮组的绕线.(忽略动滑轮的重和摩擦) (2)在图乙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图11-2-
7
图11-2-8
[答案] 如图11-2-8所示
归纳:当定滑轮和动滑轮个数相等时,存在两种绕法,绳子的起始端可以在动滑轮上,也可以在定滑轮上;当动、定滑轮个数相差一个时,绳子的起始端在个数较少的滑轮上.问题2:一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50 N,现用这根绳子来提起900 N的物体,并要求拉力方向向下.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画出其装配图.
[答案] 如图11-2-9所示
图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