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正式

合集下载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溶质
V(aq) n(mol) C(mol/L)
20g NaOH 1L 0.5 0.5
80g NaOH 1L 2
2
98g 硫酸 500mL 1
2
49g 硫酸 100mL 0.5
5
1.12LHCl (S. T.P)
250mL 0.05
0.2
讨 论…
1、将342g蔗糖(C12H22O11)溶解在 1L水中,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 量浓度是否为1mol/L?
例7:等体积的1mol/L的HCl与 0.5mol/L的HCl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 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两种溶液混合后的浓度: C混 • V混 = C1 • V1 + C2 • V2 忽略体积变化时:
V混 = V1 + V2
不能忽略体积变化时:
V混 = (V1×ρ1 + V2×ρ2)/ρ混
4、有关气体溶解度等的计算 例8:在S.T.P 下,氨气与水以体积比 500∶1溶解,所得氨水密度为ρ,求C。
注:在有关氨水浓度的计算中,溶 质的 M 以17 g/mol 算。
练习:100mL 98%的浓硫酸, 密度为1.84g/mL, 稀释成 200mL。求C稀?
M(Na2CO3)=5.3g/106g•mol-1 =0.05mol c(Na2CO3)= n(Na2CO3)/V[Na2CO3(aq)] = 0.05mol/0.25L= 0.2mol/L
答:溶液的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 为0.2mol/L。
例2:配制250mL1.6mol/LNaCl溶液, 需要NaCl的质量是多少? 解 : n(NaCl)= C(NaCl)·V[NaCl(aq)]
A、 50mL 1mol/L KCl溶液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周昌盛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一直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能力的重要部分,所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这节课,不仅是本章知识的延伸,是本章的重点、难点、是整个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验,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定量实验,其实验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直接影响实验的精确程度。

因此,学习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实验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2、教材目标的确立及确立依据本节课是在学过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实验的方法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所以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中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为主,确实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②进一步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注重实验,崇尚科学的认知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及确立依据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我确定教学重点为溶液配制的方法和过程,难点为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基于上述分析,本节采用指导实验和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教法,同时辅以启发式、对比式、分析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多处问题的解决和实验操作由学生完成,调动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三、教学手段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四、教学过程1、复习: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达式2、启发式引出新课:500ml 0.1mol/L Na2CO3溶液的表示意义?①体积为500ml 浓度为0.1mol/L②溶液中含Na2CO3的物质的量为0.05mol,质量为5.3g问题:如果我们配制该溶液需要怎样做?3、新课内容:⑴指导阅读:同时指导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程序和规范性。

⑵提出检查性问题:配制该溶液需要哪些仪器,有哪些操作步骤。

通过学生间讨论研究得出溶液配制的方法、步骤和所需仪器,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为亲手做实验做准备。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

泉州市化学公开课教案溶液的配制及分析(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和简单计算)授课者:刘庆树地点:铭选中学科学楼四楼时间:2009.10.1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第1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相应的简单计算,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实现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熟练应用,并主动进行交流的能力,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及相应的简单计算 [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从复习学生刚学过的“物质的量”知识引入,让学生了解定量分析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通过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类比,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探究学习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述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过程][引入]展示不同商品的标签,如牛奶、矿泉水、啤酒等,引导学生关注上面浓度的表示方法。

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在初中我们学过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问]某NaOH 溶液中,ω(NaOH)=20%,表示什么含义?[过渡]对于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来说,溶液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NaOH +HCl =NaCl +H 2O ,要中和0.1 mol 的NaOH ,需多少摩尔HCl ?需要多少的盐酸才能保证其中含0.1 mol HCl 呢?是称其质量方便,还是量其体积方便?那么,怎样确定一定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物理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板书]一、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

符号:c B常用单位:mo l ·L -1(mol/L)表达式:()B B n c V aq =()B B n c V aq =⋅ ()B BnV aq c =[讲解]强调V(aq)―指溶液的体积。

实验二.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实验二.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
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2、符号:CB 3、表达式:物质的量浓度= nB CB = V 4、单位: 摩尔/升( mol/L) 5、注意:
①、体积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②、溶质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用质量表示。
能否将溶解的NaCl溶液立即注入容量瓶中?
答:不能,要在烧杯中溶解,待烧杯中溶液 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或冷却室温)时,(特 别是溶解或稀释时有明显的热量变化)才 能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溶解
①能否用容量瓶来溶解固体物质?
②除了烧杯外还需要什么仪器? ③溶质溶解后,溶液是否可马上移入容量瓶中呢? 思考:若量取的是浓硫酸需要稀释,应如何操作?
配制100ml 0.1mol/L氯化钠溶液
1.容量瓶的特点:①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 ②容量瓶瓶颈上有一道刻度线
2.注意事项:①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②溶解不能 在容量瓶中进行;③溶液恢复至室温后才能转移入 容量瓶; ④转移溶液时要用玻棒进行引流
规格:50mL、100mL 、250mL 、 500mL、 1000mL等,一般标记的 温度为20℃ , 如右图所示:
5.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 ) 6.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 中有少量蒸馏水;( ) 7.将配得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 洁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误差分析
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以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为例)
称量前小烧杯内有水 称量时间过长
用滤纸称NaOH 向容量瓶注液时少量洒出
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哪些操作可能引起 溶液浓度的误差? ①固体药品的称量与液体药品的量取是否准确; ②把溶液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洒了; ③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④定容时水加多了或加少了; ⑤定容时未平视刻度线,等。

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专题一《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2)

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专题一《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2)

主备: 上课时间: 月 日 执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能力目标学会物质的量浓度的综合计算,了解生产和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中和滴定等定量分析方法。

情感目标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基本思维方式,从物质的量浓度基本定义出发,寻找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误差分析和物质的量浓度的综合计算。

教学难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误差分析和物质的量浓度的综合计算。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自学质疑】 1.回顾教材P24页互动和探究,回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 , , ,, 。

【精讲点拨】一、误差分析:分析要点:应从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式 出发,分析错误的操作引起的结果会导致式中哪个物理量的变化。

原因对结果的影响 称砝码沾油污或锈蚀砝码残缺 溶解 溶质未完全溶解溶解后溶液未冷却到室温搅拌过程中溶液溅出 洗涤未洗涤小烧杯玻璃棒 定容仰视刻度线 俯视刻度线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补加几滴水二、能运用定量进行的化学反应进行定量分析:对于能定量进行的化学反应(如“中和反应”、某些“氧化还原反应”),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标准溶液)与一定体积的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待测液)反应,根据反应时V 溶液 V n c B B消耗的已知浓度的溶液(标准溶液)的体积,通过计算可以确定未知浓度溶液(待测液)的组成。

【例1】课本P25例5练习1,课本P25问题解决【例2】:已知36.5%的盐酸的密度为1.19g·cm-3,计算该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

三、有关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若已知某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溶液密度为ρg·cm-3,溶质的摩尔质量为 M g·mol—1则: 1000mL×ρg·cm-3×a%C = ---------------------1L×M g·mol—1【练习3】98.0%H2SO4(密度 1.84g·cm-3) 物质的量浓度为.【问题解决】【例3】将20.0mL0.500mol/LNaOH溶液加水稀释至500mL,求稀释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迁移应用】1.用36.5%的浓HCl(ρ=1.2 g·cm-3)配1mol·L -1的稀HCl 100 mL,配制过程需用到哪些仪器,且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100 mL量筒②10 mL量筒③50 mL 烧杯④托盘天平⑤100 mL容量瓶⑥胶头滴管⑦玻璃棒A.①③⑤⑥⑦B.②③⑦⑤⑥C.③⑤⑦⑥①D.④③⑦⑤⑥2.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面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称量时,将NaOH固体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面的纸上B.将称好的NaOH固体放入容量瓶中,加入少量水溶解C.在烧杯中溶解NaOH固体后,立即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D.将烧杯中已冷却的N aOH溶液注入未经干燥的容量瓶中1.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教学反思。

1.2.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1.2.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309教育网
309教育资源库 第三课时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为了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不仅要准确地测量,而且还要正确地记录和计算,即记录的数字不仅表示数量的大小,而且要正确反映测量的精确程度。

例如,用一般的分析天平称得某物质的质量为0.518 0 g,它不仅表示该物质的具体质量,而且也表示最后一位数字“0”是可疑的,可能有上下一个单位的误差,即其实际质量是在(0.518 0±0.000 1) g 范围内的某一数值。

此时称量的绝对误差为0.000 1 g,相对误差为×100%=0.02%。

若将上述称量结果写成0.518 g,则该物质的实际质量将为(0.518±0.001) g 范围内的某一数值,即绝对误差为0.001 g,而相对误差则为0.2%。

从分析化学的角度看,记录时多写一位或少写一位数字,所反映的测量精确度无形中被放大或缩小了10倍,所以在数据中代表着一定的量的每一个数字都是重要的,这类数字称为有效数字。

在计算测定结果时,首先应确定有效数字的位数。

如在分析天平上称得重铬酸钾的质量为0.132 8 g,此数据有4位有效数字,小数点前面的“0”只起定位作用,不是有效数字。

又如某盐酸的浓度为0.210 0 mol·L -1,后面两个“0”是有效数字。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公开课学案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公开课学案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课内互动活动单
活动一、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学会简单的计算。

1、根据c B=n B/V,填写下表。

2、身边的小计算:已知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该体检者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为5.05mmol/L,请你计算该体检者1L血液中含有葡萄糖的质量是多少。

(要有详细解题过程)
活动二、认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初步学会溶液的配制方法。

例:配制100ml0.100mol/L的Na2CO3溶液。

1、设计实验步骤:
2、实验前必读:
(1)容量瓶使用前要检漏(加水、倒立、观察、瓶塞转180度、倒立、观察);
(2)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直接放在烧杯中,不要放在桌面上;
(3)转移时不要让溶液洒到容量瓶外;
(4)溶解Na2CO3用30ml水,每次洗涤用烧杯和玻璃棒用10ml水,洗涤液也要全部转入容量瓶。

(5)实验要亲身体验,每组由组长负责协调。

【课堂反馈】某学生配制500ml0.5mol/L氢氧化钠溶液,首先他将称量物固体氢氧化钠放在称量纸上,准确称取10g,而后将此氢氧化钠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立即将溶液由烧杯倒入500ml容量瓶,再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塞上瓶塞,最后振荡摇匀。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正式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正式
答:溶液的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求:碳酸钠溶液中CO32- 和Na+ 的浓度 课本P23 “问题解决”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
• 下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的标签上的有关数据, 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盐 酸 分子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 36.5 密度:1.19g· -3 cm HCl的质量分数: 36.5%
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浓度的影响 • 俯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未到刻度 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 仰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超过刻度 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仰视
平视
俯视
误差分析(1)
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以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为例)
称量前小烧杯内有水 称量时间过长
因变量 n V – –
100mL
加水加少了
加水加多了
正确
错误,须再加 水至刻度线
错误,须倒 掉重新配制
定容时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
仰视
眼睛
俯视
• 仰视刻度线,实际 加水量超过刻度线, 使溶液的物质的量 浓度减小。
眼 睛
• 俯视刻度线,实际 加水量未到刻度线, 使溶液的物质的量 浓度增大;
7. 摇匀
项目名称 检查结果 钾 3.91 甘油三脂 0.99 低密度蛋白质 2.96 直接胆红素 1.9 尿素氮 5.34 尿酸 361 葡萄糖 5.00 果糖胺 2.49 总胆固醇 4.9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52
检查时间:2007-08-24 10:05
检查医生:董波
一.溶液的浓度
质量或体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Na2CO3) = n(Na2CO3) 0.500mol= 1.00mol L-1 V 0.500L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mol/L。
配制 100mL 0.1 mol/L Na2CO3溶液
m (NaCl) =0.1L×0.1 mol/L×106 g/mol = 1.06g 2、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量
3. 溶解
注意事项:应在烧杯中溶解, 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
4. 转移 5. 洗涤 6.定容 7. 摇匀 8. 装瓶贴签
3
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
下列操作对溶液浓度造成的误差是 1.天平的砝码上占有其他物质或已锈蚀( 偏高 ) 2. 所配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即转入容量瓶定容( ) 偏高
3.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偏高 )
4 .转移溶液时不洗涤烧杯与玻璃棒或未将洗涤液 转入容量瓶( 偏低 )
7 .溶解、转移、洗涤时有溶液流出容器外,使溶质 减小( 偏低 ) 8. 容量瓶在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净,在瓶内有少 量水残留( 无影响 ) 9. 定匀摇匀后,静止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 水到刻度线( 偏低 ) 10 .定容时加水过量越过刻度线,又取出部分溶液, 使液面降至刻度线(偏低 )
饮用天然水特征性指标 每100mL含量(μg/100mL) 钙 ≥400 镁 ≥50 钾 ≥35
钠 ≥80
偏硅酸
≥180
以上是某品牌矿泉水的标签,如果钙的数值为 400,则根据标签信息,求出该矿泉水中钙元素的 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将53.0gNa2CO3溶解在水中,配成500mL的溶 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53.0g = m(Na2CO3)= 0.500mol 解:n(Na2CO3)= -1 M(Na2CO3) 106g mol
1. 构造:细颈、平底玻璃瓶, 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2. 特点:①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 ②容量瓶上有刻线而无刻度
3. 使用范围:用来配制一定体积 浓度准确的溶液 (容量瓶是量器不是容器)
1 配制溶液的试验仪器
容量瓶 托盘天平 药匙
量筒
玻 烧杯 璃 棒
胶 头 滴 管
2 1、计算
配制溶液的步骤
活动与探究 请大家分组合作,自编题目,要求 从微粒数出发,求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
M M
物质的量
气体体积
. .
. .
Vaq
Vaq NA
. .
.N .
微粒数
A
Vm
Vm
(标准状况)


1 配制溶液的试验仪器 2 配制溶液的步骤
3 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
1
配制溶液的试验仪器
专用仪器:容量瓶(规格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