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历史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新教材介绍(共6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新教材介绍(共63张PPT)

(1)历史人物
• 一个人:汉武帝、孔子、秦始皇、张骞、玄奘、 郑和
• 一群人:北京人、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南迁 北方人、秦末农民
• 一村人: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良渚文化、 陶寺文化
• 一族人:汉民族、东夷、西戎、北狄、南蛮 • 多民族人: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宋辽夏金元的、明清 • 一类人: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性。我们更加关注的 是那些最基本、最典 型的历史人物、历史
• 西周分封、张骞通西域、戚继光抗倭、郑和下 西洋
事件和历史现象,即
人们常说的具有典型
意义的“点”。教科
书采取的是“点线结
合,以点带面”的编
排 增
方 加
式 的
少。,总删体减而的言多,。值得关注的变化
:张骞通西域、八王之乱、安史之乱
(二)点线结合,呈现历史面貌
书 给出了比较清晰的历 史发展线索,即通常 所说的“线”,但七 年级教科书并不追求 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 性。我们更加关注的 是那些最基本、最典 型的历史人物、历史 事件和历史现象,即 人们常说的具有典型 意义的“点”。教科 书采取的是“点线结 合,以点带面”的编 排方式。总体而言, 增加的少,删减的多。
七上P43、45秦朝疆域 七上p64南海诸岛 七上p65西域都护管辖范围 七下p52元朝疆域 七下p92清朝疆域 七下p93钓鱼岛和南海诸岛
(二)点线结合,呈现历史面貌
3.点线结合:
贯通解释中国古 代史上各个发展阶段 以至整个古代历史的 整体面貌,这就构成 我们习惯上常所说的 “面”。这样,就能 收到“点线结 合”“以点带面”的 功效。这些线也许并 不十分完整,但它们 能给学生提供基本思 路。
值得关注的变化 :有些线索淡化了,有些线索有所 加强、变得突出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世界史部分的对比分析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世界史部分的对比分析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世界史部分的对比分析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是中国初中历史教育中使用较为普遍的教材之一,根据历史学科的发展和研究,教科书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和改进。

本文将主要对比分析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中的世界史部分,探讨在知识体系、历史观念、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和改进。

一、知识体系的调整在知识体系方面,新旧版教科书的主要差异在于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文明的选择和呈现有所不同。

旧版教科书中,对世界各地的历史事件和文明进行了简要的概括,更加注重对中国历史的讲解和强调。

而新版教科书中,对世界各地的历史事件和文明进行了更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尤其是对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欧洲中世纪、非洲古代王国等地区和时期的历史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和阐述。

新版教科书还增加了对世界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人物的介绍,使学生对世界历史有了更广泛的了解和认识。

二、历史观念的更新在历史观念方面,新版教科书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重新评价和解读,使学生能够更客观、全面地认识历史。

在对世界文明的交流和互动方面,新版教科书更加强调各个文明之间的融合和互相学习,更加注重世界历史的多元性和共同性。

新版教科书还对一些历史事件进行了重新评价,更加客观地呈现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避免了以往教科书中的一些偏见和误解。

三、教育理念的变化新版教科书还在教育理念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进。

教育理念不仅仅是指教科书中的文字和内容,还包括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教育目标等方面。

在新版教科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研究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使学生不仅仅是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对世界历史的感知和理解。

四、教材的优化和改进新版教科书在教材内容和细节的优化和改进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

在教材内容方面,新版教科书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文明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并提供了更多的历史资料和案例,方便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和探讨。

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教材分析

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教材分析

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教材分析
该文档对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教材进行了分析。

下面
是对该教材的简要概述:
1. 教材概况:该教材是人教版历史教材的新编版,适用于七年
级上学期的学生。

本教材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培养历史意
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2. 教材内容:本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概念、时间线
和主要朝代。

- 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探讨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文化传承
和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 中国古代史人物: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其影响。

- 中国古代历史事件: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其背
后的原因和影响。

3. 教材特点:该教材以简洁、科学的方式呈现历史知识,采用
生动有趣的插图和案例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材内容结构严谨,适合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掌握。

4. 教学建议:在使用该教材进行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采用多
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小组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
研究兴趣。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
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该文档只是对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教材的简要分析,
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该教材的基本情况,不对具体内容进行总结和引用。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世界史部分的对比分析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世界史部分的对比分析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世界史部分的对比分析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都是国内中学历史教育中常见的教材,其世界史部分是学生了解世界历史、培养历史素养的重要内容。

下面对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世界史部分进行对比分析。

在内容上,新旧版教科书都包括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世界历史内容,但是新版教科书在内容选择上更加符合现代学科发展的趋势。

在讲述古代文明时,新版教科书更加注重各文明的联系和交流,而旧版教科书则更加注重各文明的发展和独特性。

新版教科书在内容上增加了一些新兴的世界历史研究领域,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关系等,更贴近时代的需求。

在教学方法上,新旧版教科书的差异较大。

旧版教科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述、讲解、背诵等,内容较为死板。

而新版教科书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探究,通过多媒体资料、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新版教科书还增加了一些文献和历史图片等资源,便于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历史思考和研究。

在历史观念上,新旧版教科书也有较大差异。

旧版教科书在历史观念上强调功利主义,重视人物、事件的功过得失,侧重于历史事件的描写和叙述。

而新版教科书更加强调历史的研究方法和历史的价值判断能力的培养,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历史对现实的影响,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能力。

在知识结构上,新旧版教科书的知识结构有所不同。

旧版教科书的知识结构比较分散,内容之间相对独立,很难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而新版教科书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整合,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新版教科书通过知识结构的设计,更容易使学生建立起对世界历史的整体认识。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世界史部分在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历史观念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

新版教科书更加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和学科发展趋势,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能力。

但是旧版教科书也有其独特的魅力,比如突出了历史事件的描写和叙述。

教师和学生在选择教材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选择,灵活运用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世界史部分的对比分析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世界史部分的对比分析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世界史部分的对比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质量和教材的编写质量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新版经过经过几年的研究和编写,相比老版来讲,内容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完整,深入浅出,对初中生的认知和理解有所提升。

本文将从世界史部分的角度,比较一下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新旧版的差异和变化。

一、教材类型新旧版教材虽然都是针对初中生编写的,但是新版教材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讲述世界历史中的有趣故事和奇闻异事来引导学生对历史的深入探究。

而老版教材则更加注重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叙述和概括,缺乏生动的描述和图示来展示历史的方方面面。

二、史前文明的描写新版教材针对史前文明的描写更加详细,包括了史前文明的发展过程、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等方面。

相比之下,老版教材在史前文明的描写上比较简略,只是简单的列出了几个史前文明的名称。

三、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描写在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描写中,虽然新老版教材都有相关内容,但是在描写的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差异。

新版教材更多的强调了其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文化产生和科技进步等方面,而老版教材则更多的注重史实的容,没有深入探究其发展背后的原因和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四、中世纪的描写在中世纪的描写上,新版教材更加注重了欧洲各国间的冲突和斗争,更加突出了基督教和罗马教廷在欧洲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而老版教材中,对于中世纪欧洲国家间的冲突和斗争的描述比较简单,重点在于描写欧洲的文化传承和传播。

五、近代史的描写在近代史的描写上,新版教材更加注重了欧洲列国间的殖民扩张和对非洲、亚洲和美洲国家的控制,同时也更加深入探讨了民族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世界格局的变迁影响。

而老版教材则更重视研究近现代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对于全球化等的讨论不如新版教材详细。

综上所述,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新版对比老版,突出了中外历史的交流互动和对全球化的思考,对人类文化和科技进步的贡献有了更深入的诠释。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世界史部分的对比分析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世界史部分的对比分析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世界史部分的对比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也随之不断更新。

世界史部分作为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的变化和更新。

本文就对比分析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世界史部分做一详细的对比分析。

一、内容覆盖范围新旧版教科书在内容覆盖范围上有一定的差异。

在新版教科书中,世界史部分一直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除了保留了一些传统的知识点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比如在古代世界史的部分,新版教科书加入了更多的古代文明和文化的内容,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文明。

而在近现代世界史的部分,新版教科书也加入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新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近现代世界的发展和演变。

二、教学理念在教学理念上,新旧版教科书也有一些差异。

老版教科书更加注重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记忆,侧重于知识点的罗列和叙述。

而在新版教科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材的编写更加注重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

三、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上,新版教科书也有不少创新。

新版教科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能力。

通过举办历史实地考察、参加历史讲座、参与历史项目研究等方式,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知识。

四、知识更新在知识的更新上,新版教科书也更加注重当代历史的知识,及时更新一些新的历史事件和研究成果。

特别是一些历史热点事件,新版教科书更加注重的是让学生了解当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的发展和演变。

五、学生反应在学生的反应方面,新版教科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新版教科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通过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使学生更加喜欢历史学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全解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全解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全解读教材分析一、教学知识目标及能理培养目标: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需3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习课需要2课时。

三、背景分析依据: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三.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入七年级,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

10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70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

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

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五、教学任务和奋斗目标: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世界史部分的对比分析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世界史部分的对比分析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世界史部分的对比分析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是我国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教材之一,其中的世界史部分也经历了多次修订和更新。

下面将对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新旧版中的世界史部分进行对比分析。

新旧版教材在世界史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差异。

旧版教材在世界史教学中注重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并突出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明成就。

而新版教材则更加注重历史事实的解读和历史思维的培养,强调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事件的影响以及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新版教材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以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需求。

新旧版教材在教学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

旧版教材主要以课本读物的形式呈现,学生主要通过跟随课本的教学活动进行学习。

而新版教材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

新版教材也增加了一些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新旧版教材在历史观念和历史价值观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旧版教材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强调历史事件的客观性和中性,尽量避免涉及政治、价值观等敏感问题。

而新版教材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多元视角和批判性思维,让学生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历史事件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一、整体内容与结构的变化
1、注重时序,线索清晰。
2、精选史实,降低难度。
3、课程结构,科学实用。 4、更新观念,科学严谨。 5、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民族融合与民族交融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一、整体内容与结构的变化
新教材精选增补了更具 代表性的图文资料,增强 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可信度, 增加直观性。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发达的对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二、具体内容变化及分析 一、整体内容与结构的变化
新课标【课程内容】
●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 元曲的流行。 ●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 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 专权的弊端。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 技的成就及影响。 ●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 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 化。 ●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 于世界发展潮流。
删减: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二、具体内容变化及分析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内容结构调整:
本课将旧教材中第21、22课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按时序将明朝部分重新整合 为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增加内容(表述变化):
(1)增加了笔墨分别介绍《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学著作 的成书,内容、特点及影响和传播。体现了新教材关注科技,关注中华文明的传承。 (2)明长城影响增加:长城位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成为各民 族交往的纽带。 (3)增加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艺术特点的概括。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二、具体内容变化及分析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标题变化: 新教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内容结构调整: 增加内容:
七下第12课-21课
旧课标【课程内容】
●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 系的发展。 ●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 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 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知道《水经注》《齐 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以长城、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 造力。 ●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 贡献。 ●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以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旧教材往往给出的结论比较多,新教材则更注重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史 衬,提炼观点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史料证实的历史学科基本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一、整体内容与结构的变化
1、注重时序,线索清晰。
2、精选史实,降低难度。
3、课程结构,科学实用。 4、更新观念,科学严谨。 5、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6、图文并茂,时空观念。
人教版七年级
Hale Waihona Puke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一、整体内容与结构的变化
(2)课文正文全部为大字,围绕正文的教学设计了多样的栏目。
课文中设——相关史事、材料研读、问题思考、人物扫描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一、整体内容与结构的变化
(2)课文正文全部为大字,围绕正文的教学设计了多样的栏目。
课文后设——课后活动、知识拓展
(3)将旧教材第13课宋词元曲的内容并入本课。概括了词的概念、发展、词 牌、代表人物及各自写作特点。
删减:
(1)新教材删减了关于服饰、饮食、住房、交通工具的相关内容,以及宋元时 期史学、绘画和书法的内容。 (2)将旧教材宋词代表作品的相关内容和图片删减。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二、具体内容变化及分析
七年级下册新教材分析
东北师大附中 刘屿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三单 元 明清时期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二、具体内容变化及分析
七下第12课-21课
新教材课题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增加内容:
(1)增加一个完整的子目——宋元时期的对外交通。 (2)火器、罗盘等大量插图的使用,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
删减:
删减旧教材中沈括和郭守敬的相关内容。
疑问:
新教材明确提出:宋代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旧教材中以及新教材的教参中则写明: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战争。
旧教材
繁荣与开放的 社会
新教材
隋唐时期:繁 辽宋夏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统 荣与开放的时 民族关系发展和 一多民族国家 代 社会变化 的巩固与发展
表述更严谨、科学、统一、规范。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一、整体内容与结构的变化
(2)课文正文全部为大字,围绕正文的教学设计了多样的栏目。
课文前设——导言
新教材以文字叙 述与历史地图相结合 的方式,引导学生关 注这些历史进程的空 间背景,了解我国历 代疆域变化,政治局 势,战争形势。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一、整体内容与结构的变化
1、注重时序,线索清晰。
2、精选史实,降低难度。
3、课程结构,科学实用。 4、更新观念,科学严谨。 5、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6、图文并茂,时空观念。 7、与时俱进,国家意志。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二、具体内容变化及分析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增加内容:
明强化皇权:新教材将旧教材中两个子目的内容重新整合,分为中央 和地方的措施。使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更清晰全面。
删减:
(1)靖难之役。 (2)将迁都北京移至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二、具体内容变化及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二、具体内容变化及分析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内容结构调整:
本课将旧教材第11课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和第13课宋词元曲的内容合并。
增加内容:
(1)新教材将旧教材导言部分关于开封、大相国寺的描述进行拓展,并与旧 教材中瓦子及节日子目合并,整合为新的子目。 (2)新教材增加了杂剧的在宋元时期的产生与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一、整体内容与结构的变化
1、注重时序,线索清晰。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一、整体内容与结构的变化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一、整体内容与结构的变化
1、注重时序,线索清晰。
2、精选史实,降低难度。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一、整体内容与结构的变化
内容总量有所下降,难度有所降低,使重点更加突出。
新课标强调各民族的交融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关注历史人物、人民群众 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关注中华文明的传承,强化主权意识,渗透全球史观。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二、具体内容变化及分析 一、整体内容与结构的变化
新课标【教学活动建议】
●阅读元朝疆域图,观察西藏在该图中的位置。 ●欣赏《清明上河图》,说一说宋代城市生活 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 ●分小组搜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出一 期板报。 ●绘制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简图,讨论郑和 下西洋的意义。 ●通过填图,了解清代疆域的四至。 ●搜集和编写康熙维护国家统一的事迹,用史 实说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 ●有条件的地方,欣赏戏剧、曲艺表演艺术。 ●编制中国古代主要朝代顺序表。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一、整体内容与结构的变化
教材涉及主权意识和边疆、海疆意识 的内容主要包括南海诸岛、台湾和钓鱼岛、 新疆、西藏、香港、澳门、西北和东北边 疆以及山东主权等内容。本套教材共有31 处涉及南海诸岛,30处涉及台湾和钓鱼岛 问题,10处涉及香港和澳门问题。其中, 南海诸岛、钓鱼岛等问题,都有专门的栏 目叙述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七下 旧教材算活动课共计137页, 新教材11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