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海洋资源(一)
高中地理课目录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上册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1 人类认识的宇宙1.2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自学园地阅读篇人类天地观的演变自学园地技能篇制作地理资料卡片自学园地练习篇第二单元大气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2.2 大气的热力状况2.3 大气的运动2.4 全球性大气环流2.5 常见的天气系统2.6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2.7 大气环境保护自学园地阅读篇天下第一气象站自学园地练习篇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3.1 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3.2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3.3 海水温度和盐度3.4 海水运动3.5 陆地水与水循环3.6 生物3.7 土壤3.8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学园地阅读篇地球的演化发展自学园地技能篇怎样进行野外观察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4.1 气候资源4.2 海洋资源(一)4.3 海洋资源(二)4.4 陆地资源4.5 气象灾害4.6 地质灾害自学园地阅读篇增强海洋意识,发展海洋事业自学园地技能篇地理数据的表示和应用自学园地练习篇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下册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5.1 农业生产活动5.2 农业的区位选择5.3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5.4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二)5.5 工业生产活动5.6 工业的区位选择5.7 工业地域的形成5.8 传统工业区5.9 新兴工业区自学园地阅读篇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持续农业自学园地技能篇地理事物的表述方法自学园地练习篇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6.1 聚落的形成6.2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6.3 城市的区位因素(二)6.4 城市化6.5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自学园地阅读篇生态城市──21世纪城市发展的模式自学园地技能篇怎样了解一条街的变化自学园地练习篇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7.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7.2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7.3 交通运输网中的点7.4 城市交通运输7.5 电子通信7.6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7.7 国际贸易和金融自学园地阅读篇自学园地技能篇自学园地练习篇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8.1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8.3 可持续发展8.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一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1.1 人口再生产1.2 人口数量与环境1.3 环境人口容量1.4 人口素质与环境1.5 人口迁移与环境1.6 中国人口迁移综合练习第二单元城市的地域结构2.1 城市的作用与形态2.2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2.3 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和成因2.4 城市的合理规划综合练习第三单元文化景观3.1 文化景观的构成3.2 文化景观主要特征3.3 文化景观与环境3.4 文化源地与文化区3.5 文化的空间扩散综合练习第四单元旅游活动4.1 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4.2 旅游资源4.3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4.4 旅游景观的欣赏(二)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练习第五单元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5.1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5.2 世界经济全球化5.3 区域经济一体化5.4 综合国力竞争综合练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二册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2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2.1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2.2 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2 第三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3.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3.2 水土流失的治理第四单元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4.1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4.2 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5.2 百万移民及其安置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6.2 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第七单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7.1 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7.2 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第八单元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为例 8.1 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8.2 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8.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九单元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9.1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9.2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第十单元海岛和海域的开发──以海南岛为例10.1 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10.2 海南岛的开发和保护第十一单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11.1 我国天然气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11.2 实现双赢的能源战略──西气东输工程第十二单元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12.1 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12.2 浦东新区的规划与开发第十三单元地理区域研究(选学)13.1 地理区域研究的意义和内容13.2 地理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13.3 乡土地理调查研究。
高中地理 4.2《第四单元 海洋资源(一)》教案 旧人教版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4.2 海洋资源(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资源的类型和特征,以及各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2.了解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海洋渔业生产状况;了解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过程。
3.了解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树立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观点。
教学建议关于海洋油、气开发的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介绍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过程。
教师利用课本插图《海上钻井平台》,从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运输、对生产设备和技术的要求、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讲述。
这里,也可以将海洋油气资源的生产与陆地油气资源的生产过程做一个对比,突出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的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特点。
最后,向学生介绍我国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过程中,采取的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方式。
关于海洋渔业生产的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大陆架剖面示意》图,了解大陆架海域的范围和自然条件,讲解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的原因。
在讲解渔场形成原因时,可结合已学过的有关洋流的知识进行分析,为什么有寒暖流交汇的地方或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会形成大渔场。
接下来,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主要渔业地区的分布》图,并说明在温带海区由于饵料丰富,世界大渔场多在温带海区,使很多温带的沿海国家成为世界的主要渔业国。
如中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对国民的食品结构影响很大。
特别是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又大,海洋食品占有很大比重,如日本人喜欢吃的生鱼片、寿司等。
如有条件,可向学生播放有关日本饮食文化的录像。
关于海洋资源类型的教学建在教学中,教师可搜集一些有关陆地自然资源和能源短缺或枯竭的具体事例,向学生进行介绍,使之认识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和必要性。
然后,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海洋资源的种类。
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出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的种类。
高中地理目录整理

高中地理目录整理,教材为人教必修版高中地理课本目录分为必修和选修部分必修1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1 人类认识的宇宙1.2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自学园地阅读篇人类天地观的演变自学园地技能篇制作地理资料卡片自学园地练习篇第二单元大气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2.2 大气的热力状况2.3 大气的运动2.4 全球性大气环流2.5 常见的天气系统2.6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2.7 大气环境保护自学园地阅读篇天下第一气象站自学园地练习篇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3.1 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3.2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3.3 海水温度和盐度3.4 海水运动3.5 陆地水与水循环3.6 生物3.7 土壤3.8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学园地阅读篇地球的演化发展自学园地技能篇怎样进行野外观察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4.1 气候资源4.2 海洋资源(一)4.3 海洋资源(二)4.4 陆地资源4.5 气象灾害4.6 地质灾害自学园地阅读篇增强海洋意识,发展海洋事业自学园地技能篇地理数据的表示和应用自学园地练习篇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下册目录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5.1 农业生产活动5.2 农业的区位选择5.3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5.4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二)5.5 工业生产活动5.6 工业的区位选择5.7 工业地域的形成5.8 传统工业区5.9 新兴工业区自学园地阅读篇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持续农业自学园地技能篇地理事物的表述方法自学园地练习篇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6.1 聚落的形成6.2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6.3 城市的区位因素(二)6.4 城市化6.5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自学园地阅读篇生态城市──21世纪城市发展的模式自学园地技能篇怎样了解一条街的变化自学园地练习篇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7.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7.2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7.3 交通运输网中的点7.4 城市交通运输7.5 电子通信7.6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7.7 国际贸易和金融自学园地阅读篇自学园地技能篇自学园地练习篇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8.1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8.3 可持续发展8.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阅读篇可持续发展意识技能篇怎样办一张地理墙报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一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1.1 人口再生产1.2 人口数量与环境1.3 环境人口容量1.4 人口素质与环境1.5 人口迁移与环境1.6 中国人口迁移综合练习第二单元城市的地域结构2.1 城市的作用与形态2.2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2.3 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和成因2.4 城市的合理规划综合练习第三单元文化景观3.1 文化景观的构成3.2 文化景观主要特征3.3 文化景观与环境3.4 文化源地与文化区3.5 文化的空间扩散综合练习第四单元旅游活动4.1 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4.2 旅游资源4.3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4.4 旅游景观的欣赏(二)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练习第五单元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5.1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5.2 世界经济全球化5.3 区域经济一体化5.4 综合国力竞争综合练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二册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2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2.1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2.2 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2第三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3.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3.2 水土流失的治理第四单元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4.1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4.2 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5.2 百万移民及其安置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6.2 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第七单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7.1 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7.2 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第八单元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为例8.1 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8.2 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8.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九单元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9.1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9.2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第十单元海岛和海域的开发──以海南岛为例10.1 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10.2 海南岛的开发和保护第十一单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11.1 我国天然气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11.2 实现双赢的能源战略──西气东输工程第十二单元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12.1 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12.2 浦东新区的规划与开发第十三单元地理区域研究(选学)13.1 地理区域研究的意义和内容13.2 地理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13.3 乡土地理调查研究。
单元测试 气候资源

单元测试气候资源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题后括号内)1.下列属于气候资源的是()A.光照、空气B.雷电、冰雹C.霜冻、高温D.台风、暴雨2.利用气候资源要因时制宜,反映了气候资源的()A.普遍存在性特征B.地区分布上的差异性特征C.有较大的变率D.具有明显的数值特征3.在我国,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两侧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街道的方位一般宜采取()A.南北方向B.东西方向C.与纬线成10°—20°的夹角D.与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4.从环境因素考虑,下面四幅图(图4—2)中,布局比较合理的是()图4—25.下列做法中,属于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是()A.南水北调,解决北方缺水问题B.在上海建设宝山钢铁公司C.北国一景——哈尔滨冰雕艺术D.将商业中心设置在城市中心地带二、非选择题:6.读下面四种不同的城市布局方案图,回答:图4—1(1)如果是在我国东部地区,应选用的方案是和。
(2)如果在南亚的印度境内,应选用的方案是和。
(3)如果在欧洲西部英国,应选用的方案是和。
A ,B ,C 。
(2)在表中填出各地区的种植制度。
(3)A地区与B地区相比,农业气候资源的优势是,B地区与A地区相比,农业气候资源的优势是。
8.如图(图4—3)是某小区规划设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三条街道光照条件较好的是和,理由是。
(2)该地居住区最好布局在小区的方。
(3)该小区的工业区应布局在地区,理由是。
(4)若该地区位于季风区,夏季风与图中风向相反,则工业区应布局在小区的(方向)地区。
图4—39.某房地产开发商计划在海口、无锡、北京、哈尔滨建设若干幢规格相同的楼房,为使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接受到太阳照射,四地的楼间距会有何差异?若在位于北纬36.5º的某城市(见图4—4)建设两幢20米高的楼房。
为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接受到太阳照射,两楼间的间距至少应达到多少米(取整数)?该地民居房屋的大门最好应选择朝向:①向东、②向南、③向西北、④向东南。
【新教材精创】4.2 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教学设计(1)-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四章国土开发与保护第二节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高中地理必修2是高中地理课程的人文地理基础,包括人口城市、工农业城市、交通线路等内容。
其中教材第四章在前面几章学习了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中工农业区位因素选择、人口和环境关系原理、城市聚落和城市化原理等后,总结性的提出我国的几个重要的国土开发的项目。
主要有第一节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第二节的《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第三节的《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和第四节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内容,结合之前所学的人文地理的相关原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案例当中。
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
区域认知:通过学习不同地区的相关的国土开发的情况,了解其不同区域的相关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人地协调观:通过认识不同地区相关的国土开发的情况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社会和经济等的相关关系,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利用必修二所学,并结合工业、农业和城市人口等相关内容,探究不同地区国土开发的影响因素,解析不同地区国土开发的不同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运用资料收集,图文筛查等,让学生寻找相关地区国土开发的集料,并让学生做出相应的报告,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整理和分析能力,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1、重点:能够结合实例,说出国家海洋权益和海洋发展战略。
2、难点:能够结合实例,说出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多媒体自制教具、【导入新课】探究:北极航线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圆以北,主体是北冰洋。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北冰洋冰层面积逐渐减小,使北冰洋航线的开辟成为可能,北极航道有望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运输干线。
中国尊重北极地区国家依法对其国家管辖范围内海域行使立法权、执法权和司法权,主张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条约和一般国际法管理北极航道,保障各国依法享有航行自由以及利用北极航道的权利。
4.2海洋资源(一) 1课时

示范教案一[4.2海洋资源(一) 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海洋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以及开发利用情况。
2.具体了解渔业生产和油气开发的现状以及未来开发状况或前景。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相关图形,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分析世界主要渔场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海洋面积广大,油气资源丰富。
掌握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方式。
德育目标1.学习海洋生物资源与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状况,增强学生的海洋国土意识。
2.认识海洋权益的义务,了解海洋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海洋渔业生产和海洋油气开发状况。
●教学难点海洋开发是当今世界沿海国家主要任务之一,但应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使海洋开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方法1.海洋既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海洋资源类型多样,数量巨大,我们要了解并掌握比较基本的几种资源。
2.及时搜集新闻、影视、图片等资料,了解人类对海洋开发的情况,以翔实的资料、具体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感性认识。
●教具准备以地图册、地球仪等作为基本教具,并搜集一些有关海洋生物和油气开发的景观图片,通过图片的直观展示,既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学习气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单元学习了有关海水的一些基本特征和性质,了解了海水的基本概况。
从中知道,海洋作为地球的大环境之一,对我们人类来说,意义非凡。
当今社会,人类与海洋已融为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依托,相互影响,海洋将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提供新的空间。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用两个课时来学习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讲授新课]4.2 海洋资源(板书)同学们,我们知道,海洋对于人类的意义,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提供生存的自然环境、渔盐之利、航运交通、国家安全等方面。
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深海采矿、海水综合利用等产业开发已形成规模,并显示出巨大潜力。
4.2海洋资源

纽芬兰渔场 北海道渔场
北太平洋渔场 西北大西洋 渔场
东南太平洋渔场
秘鲁渔场
东南大西洋渔场
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图 北海道渔场
舟山渔场
世界主要的渔业国主要分布于温带地区
思考:中国和日本成为渔获量最多的国家, 两 国有那些有利条件?分别以舟山渔场和 北海道渔场为例说明。
二、 海洋矿产资源与油气开发
(一)海洋矿产资源
4.人类在海洋中的捕鱼量90%以上来自( C) A.寒流流经的海区 B.暖流流经的海区 C.大陆架水域 D.大洋中部深海区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北海渔场
北海道渔场 纽芬兰 渔场 秘鲁渔场
(1)填出图中数码代表的中心渔场名称: ① , ② , ③ , ④
,
(2)渔场①处在 墨西哥湾 暖流和 拉布拉多 寒流交汇的地方; 渔场②的成因是附近海区盛行上升流 ; 渔场④是北大西洋 暖流与 东格陵兰 寒流交汇而成。
(1)渔场的形成
(2)世界渔场分布 (3)世界渔业生产活动概况
向 日 葵 海 星
海豚
水母
为什么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呢?
B
200
A
米
C
1. 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
2. 营养盐丰富、浮游生物繁盛。
(①入海河流;②寒暖流交汇;③冷海水上泛。)
北海渔场
东北大西 洋渔场
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图
(3)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 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3.海洋油气生产过程
从近海到远海 从浅海到深海 海洋油气开发的历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勘探:地震波 油气生产过程:____________ 开采:海上钻井平台 →__________________、 →运输:船舶、管道 ________________。
对比新湘教版与老人教版在内容结构上差异

对比新“湘教版”与老“人教版”在内容结构上差异
我对“老”人教版地理1的理解是2003年第一版的地理上册,也就是我上高中时用的教科书。
虽然都是分为四章,但我们可以看到湘教版在节的编排上明显要少于人教版。
湘教版每一节的内容比较多,比如说第一章中的地球运动。
这一节的内容是老人教版的1.4~~1.6节的内容。
而这一节书上的篇幅相比老人教版要少很多,很多知识点就一两句话,需要补充或拓展的地方多,这就增加了我们老师教学的难度。
新版的湘教版教材,内容中增加了很多活动部分,要求学生从教室中走出来,发挥小组团队作用和个人聪明才智,通过动手操作或者实验观察得出自己的结论,体现了新课改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人教版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比如说湘教版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环境》只有一张大气垂直结构图,而老人教版中把这个内容单独作为一节教材内容,虽然题目中这个内容涉及较少,但是“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分层”是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另外也能帮助学生更多的了解我们的大气环境。
所以我觉得教师还是要参照老人教版中的一些内容,把湘教版里头删掉的内容适当的加进课堂中去。
相对于老人教,在第一章中新增了地球结构这一部分内容。
我觉得这个新增内容比较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能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分层,地球外部圈层,内部圈层。
为第二章大气运动,水循环洋流学习打基础。
湘教版每章的最后一节有些相应体现人地关系的内容,最后还单独列出整章体现出人地关系内容,注重人地关系。
湘教版在每一章的章末都设有一个双语学习,是体现了教学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的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海底矿产资源主要有: ( 、海底矿产资源主要有:
D)
A 、砂、贝壳、锰结核 贝壳、 B 、钾、钠、铁 C 、食盐、镁、溴 食盐、 D 、煤、硫、磷 2、下列海洋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下列海洋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B) A 海底石油、天然气 B 潮汐能 海底石油、 C 滨海砂矿 D 锰结核
生 物 繁 盛
场
温带海区 流 上 流海区
形
成
底层海水上泛
东格陵兰寒流
北冰洋
北海渔场 东北大西洋渔场
大北大西洋暖流 西 洋 印度洋
千岛寒流
拉布拉多寒流
北太平洋渔场 北海道渔场
日本暖流 太平洋
西北大西洋渔场 纽芬兰渔场 大
墨西哥湾暖流 西 洋
赤道
秘鲁渔场
秘鲁寒流
东南大西洋渔场
世界主要渔业地区的分布及形成条件
4.2 海洋资源(一) 海洋资源(
大陆架剖面示意图
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洋底(洋盆、海岭、海沟) 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洋底(洋盆、海岭、海沟)
200米 米 大陆架 大陆坡 洋底
①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阳光集中,
浮 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渔
大陆架海区
② 入海河流带来营养盐类 表 冬季底层海水上泛 海水 生 层 养 分 丰 富
3、目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海洋能 、 源是: 源是: ( B、C ) 、 A 、石油 B 、波浪能 C 、潮汐能 D 、温差能 4、温带海区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交 、 换最活跃的季节是: 换最活跃的季节是: ( D ) A、 春季 B 、夏季 、 C 、秋季 D 、冬季
5. 图中A、B、C、 图中 、 、 、 A D四处 C 处埋藏 四处,___处埋藏 四处 B 有丰富煤石油、 有丰富煤石油、天 然气等矿产资源; 然气等矿产资源; ___处富集着砂、 处富集着砂、 B 处富集着砂 C 贝壳等建筑材料; 贝壳等建筑材料; ___处广布锰结核 D D 处广布锰结核 2)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 A 处海域, 处海域, )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处海域 原因是: 原因是 3)目前地质学家通常利用 地震波 方法 )目前地质学家通常利用_________方法 来寻找海底油气资源。 来寻找海底油气资源。
B
C
北
深海开采出的锰结核矿产
太 平 洋 最 多
锰结核矿
深海 的
矿产
2、海洋油气开发 、
勘探——地震波 地震波 勘探 开采——海上钻井平台 海上钻井平台 开采 运输——船舶、海底管道 船舶、 运输 船舶
世界第一个潮汐发电站 ——法国朗斯河口发电站 法国朗斯河口发电站
浙江省温岭县江厦港的 江厦潮汐发电站
专属经济区
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 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沿海国家除了拥 海里领海权 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海域面积可外延至 海里领海权外 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 海里, 专属经济区。 海里 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
2 S=π*200
200 n mile 12 n mile
=126 000
岛屿 领海区 专属经济区
二、海洋矿产资源与油气开发(P101) 海洋矿产资源与油气开发( )
1、海洋矿产资源 海底地形 矿产资源
滨海砂矿 石油、天然气、 石油、天然气、煤、油等 深海锰结核
A B C
近岸带 大陆架浅海海底 海盆
最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海洋能源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最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海洋能源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潮汐发电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