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中国文学史学习记8

合集下载

柳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

柳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
3.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不羁: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沃野:_______________
4.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经壮侗苗瑶的山山岭岭
②再汇西江、珠江而入海
③百折不回,直下柳州
④它从云贵高原奔腾而下
A.②④③①B.③④①②C.④①③②D.①④③②
5.语段阅读
奇石记
3. ①.不受限制、拘束;②.肥沃的田野4. C 5.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忱,读作chén,意为心意,可组词:热忱、赤忱。
②美不胜收,读作měi bù shèng shōu,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一时看不过来。注意“胜”容易写错。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识别。注意书写正确。
示例:行云流水、金声玉振、余霞散绮、独茧抽丝、举世闻名、美不胜收。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答案】①.潮平两岸阔②.风正一帆悬③.树木丛生④.百草丰茂⑤.逝者如斯夫⑥.不舍昼夜⑦.晴空一鹤排云上⑧.便引诗情到碧霄⑨.峨眉山月半轮秋⑩.影入平羌江水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默写。在作答默写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悬、逝、碧霄、羌”等字词容易写错。

【课外阅读】柳学小札

【课外阅读】柳学小札

【课外阅读】柳学小札柳宗元与竹人们都知道柳宗元喜欢种柳,“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一首《种柳戏题》在柳州几乎是家喻户晓。

文人都熟悉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殊不知,苏轼还有一首咏《竹》诗:“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私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其一》)有人误读为柳诗,因为有人将此诗归在柳宗元的名下,了解苏轼遭遇的人知道,诗中“甲刃纷相触”“可折不可辱”恰似苏在狱中的遭遇和气节的表白。

苏对柳诗厚爱有加,晚年贬谪惠州、儋州时,以陶、柳二集为南迁“二友”,随身携带,并对柳诗作过“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中肯评价。

与中国古代诗人骚客一样,柳宗元也是十分爱竹的。

当年,柳宗元用“山水绿”“楚天碧”来描绘永州的生态美,这自然离不开竹的倩影。

在有关的山水诗文中,屡屡呈现竹的美姿,《永州八记》就有5篇点染竹筠。

在《钴鉧潭西小丘记》中,作者先叙小丘,有竹有石,次叙买丘,再叙治理小丘,“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又叙赏游小丘,写景状物,摇曳多姿,“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小石潭记》首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这篇精美妙文,文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

以开头的“心乐之”,到潭中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再到“凄神寒骨”的“悄怆”之感,情绪的变化乃遭贬的心境使然。

文中有三处提到竹子,是即景抒情的媒介。

篁竹一般注者解释为成片的竹子。

但也另有说法:“篁竹,坚而促节,体圆而质坚,皮白如霜粉,大者宜作船,细者为笛。

”(戴凯之《竹谱》)《康熙字典》除采用《竹谱》的说法外,还补充“《筍谱》篁筍,八月生,皮黑紫色,其心实。

又竹田也。

《史记•乐毅传》蓟丘之植,植于文篁。

《注》徐广田:竹田曰篁。

《楚辞•九歌》余出幽篁兮终不见天。

《注》篁,竹丛也。

”可见,篁竹有3种意思:①一种料竹。

2021文学基础考研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2021文学基础考研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2021文学基础考研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一、1.1 复习笔记一、文学艺术的起源1文学艺术的起源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原始人在劳动的过程中,自然地发出劳动的呼声,呼声富有节奏,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是音乐、舞蹈的节拍和诗歌韵律的起源,这种没有歌词且自然而健康的韵律实际上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文学创作的开始。

2原始诗歌(1)原始诗歌的形式①简单的、表意的和有节奏的呼声或叹声。

②诗乐舞一体。

(2)原始诗歌的内容原始的诗歌韵语常常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包括渔猎、畜牧和耕种等生活内容,同时还有对自然现象的描述。

3原始散文(1)产生时间散文的产生较晚于诗歌,它是语言和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以文字为其必要的条件。

(2)特点简短、精炼,便于记诵,富于节奏和韵调,有诗的味道。

韵语部分,语言旋律最自然、音乐性最强烈、词意最精粹。

二、古代神话1神话概念表1-1 神话概念2著名的古代神话表1-2 著名的古代神话3神话和后世的宗教迷信的区别神话和后世的宗教迷信根本不同,不能混为一谈:(1)神话是要同自然作斗争,要战胜自然的;而宗教迷信的神则是至高无上、不可抗拒的,是人类万物的主宰,人们对神崇拜,对神屈服。

(2)神话对世界采取积极态度,敢于反抗神的权威,富于革命性;宗教迷信是消极的,宣传人对神的无力和无能,人必须做神的牺牲品。

(3)神话是现实生活斗争的反映,而宗教迷信则是脱离现实的、纯心理活动的表现。

4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1)神话的创作基础是现实,创作方法是浪漫的。

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那种新奇奔放的幻想,不仅启发了作家的想象力,还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

(2)有的辞赋家、诗家、散文家往往把神话故事载入篇章,形诸歌咏,或用作典故,以充实作品的内容;或借为讽刺,以抒写作者的情绪;或炼成词藻,变为精粹的、形象的文学语言。

(3)神话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以及对现实的积极态度,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鼓舞人们的革命精神,对作家进步世界观的形成和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学史

文学史

道教文化在世界的传播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宗教信仰,一种人文科学的学术范畴,引起国外人士的兴趣,并作为研究对象,在世界传播教义,可推溯到16世纪。

当时欧洲受马可波罗探险活动的影响,与中亚细亚、中国西部频繁往来,写下了不少有关调查报告及专著。

1898年,法国在河内建立远东法国学院,成为研究中国、东南亚地区的大本营。

1911年出版《道教》二卷(法人戴遂良撰)、《中国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史》、《道藏书目》等,奠定了法国研究中国道教的基础。

19世纪以来,法国亨利·马伯乐开展了以道教为专题的研究工作,运用西方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化了道教的研究,成为欧洲道教研究的奠基人。

在英国,最为著名的中国文化及道教研究学者首推李约瑟,他编撰《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中,述及道教与古代科学的关系;第五卷广泛论述了古代炼丹术与道教的关系,内容翔实,史料丰富,文图并茂,集中国古代炼丹史大全。

美国的道教研究起步较晚,但从19世纪以来,发展较快,许多大学成立了中国宗教研究小组,目前已超过西欧各国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并积极开展国际性合作研究。

著名学者韦尔奇被称为是美国道教研究的开拓者。

席文教授专门研究道教炼丹术、道教医药学、宗教仪式等,在美国、西欧很有影响。

中年学者萨梭留学台湾辅仁大学,拜师入道,受63代张天师的传授,成为掌握道教教义及符箓科仪的外籍道教徒。

1975年,他整理出生了中文版《庄林续道藏》二十五卷,收录了有关道教科仪的经文和佚散经目,对道教仪式、口诀、手诀颇有研究。

总之,随着华侨进入欧美各国,道教也在这些国家中传播开来并产生影响,欧美地区的道教信仰者以华侨为主,本土居民中,道教信仰者和道教团体也有,但历史不长,人数不多。

然而,对道教的养生、内丹修炼、武术等感兴趣者却不在少数。

此外,对道教理论感兴趣,且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欧美学者也大有人在,近几十年来呈上涨趋势;前来中国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的人士也日益增多。

小柳中国文学史学习记5

小柳中国文学史学习记5
小柳中国文学史学习记5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三节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先秦文学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阶
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大致可分为夏商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新文明阶段
2、周代敬礼重德的理性精神,使人类社会和人本身的地位得 到了提高。“史官文化”也因此成熟。 3、代表作:鲁国之《春秋》、先秦史传散文的顶峰之作《左 传》、以记言为主的《国语》。 3、除了历史著作外,春秋时期一些杰出的文化巨匠还将目光 直接投向现实社会和人生,构建出种种不同的社会理想。 4、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为一种和谐、典雅的特质, 一种婉而多讽的特征,这一特点表现在各种文体之中。
战国知识点: 1、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2、“诸子百家”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 3、士人的文化和政治地位空前提高,自主意识和自觉创作精 神大为增强。举例:孟子和庄子。 就文学风格而言,此时是百花齐放。

初一上册语文第小8课笔记

初一上册语文第小8课笔记

初一上册语文第小8课笔记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文学史》,先简要介绍了中国文学史的演变,主要包括古典文学、近现代文学以及当代文学三个时期,并介绍了每个时期的特点及代表性的文学作家和作品。

然后我们还讨论了中国文学发展的两条源流:一是古典自由文学,主要以唐宋为主,字里行间都体现出诗人的自由思想,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贡献;二是现代观念文学,以现实主义及社会主义文学为主,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感情,给中国文学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讨论中,我们还回顾了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如曹雪芹、鲁迅、冰心等,参讨论了他们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最后,老师指出,中国文学自古以来精彩纷呈,充满了探索精神和激情,是文学史上瑰丽的宝石,其精彩不容忽视,今天学习、讨论已经成为对中国文学发展不断给予支持和推动的重要环节。

结合老师的讲授,我们发现,历史的演变以及现代的发展,都促成了中国文学不断发展和进步,推动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比如,古典文学的审美观和艺术感觉给我们带来了别样的享受;现代文学聚焦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生活状态,传达出激情与温暖,使文学更加接地气;更重要的是,新中国建立后,文学发展经历了从内容到形式的革新,使中国文学更加多元化,更加繁荣兴盛,让更多的人们参与进来,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无尽的活力。

因此,可以说中国文学发展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它已经历经了古典文学、近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等多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推动中国文学发展的先驱者,每个人带来的贡献都极为重要,最终形成了当今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

只有不断学习和讨论,才能帮助中国文学不断发展壮大,把中国文学贡献给世界,使其走向更加宽广的舞台,谱写更加精彩的文学乐章。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复习资料

填空、选择柳开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的提出复古主张的,首推柳开。

柳开把道统和文统合为一,把文看作是明道的工具,并因而反对文体华丽。

这种理论在宋初本应起到矫正五代浮华文风的作用,可是柳开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而他说的“道”又仅仅指“圣贤之道”,因而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加上柳开为人粗豪狂诞,文章又写得艰涩难读,所以尽管大声疾呼,却应者寥寥,没有对文坛产生过实际的影响王禹称学杜王禹称的闲适唱和诗大多作于早年,他晚年自编《小畜集》时这类诗收录很少,表现出深刻的自省意识。

正是由于这种自省意识使他从宋初白体诗人的群体中游离出来。

也使他从学习白居易进而以杜甫为典范。

他对杜诗艺术境界的借鉴导致了对浅俗平易的白体诗风的超越。

王禹称诗中的新气息王禹称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代白体诗中独树一帜,已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

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代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清人吴之振说“元之独开有宋风气”黄庭坚(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创作的诗称为黄庭坚体、山谷体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北宋诗人黄庭坚提出的创作理论吴文英字军特,号梦窗,词中李商隐。

与号草窗的周密并称“二窗”。

词作称为梦窗词。

他的词重视格律,重视声情,讲究修辞,善于用典,时空场景的跳跃变化不受理性和逻辑次序的约束,且缺乏必要的过渡与照应,情思脉络隐约闪烁而无迹可循。

这强化了词镜的模糊性多义性,但也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

梦窗词语言生新奇异,一是语言的搭配、字句的组合,往往打破正常的语序和逻辑惯例。

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感和象征性。

梦窗词字面华丽,意象密集,含意曲折,形成了密丽深幽的语言风格。

但雕绘过多,时有堆砌之病、晦涩之失,故不免为后人所诟病他长达240字的自度曲,是词史上最长的词调《莺啼序》梅尧臣北宋诗人。

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他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元好问元好问的文学成就:元好问是金元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他在诗、文、词、文学批评等方面都有很高建树(1)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是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论诗绝句,集中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考研题及典型题详解(唐代通俗文学和民间歌谣)【圣才出品】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考研题及典型题详解(唐代通俗文学和民间歌谣)【圣才出品】

第12章唐代通俗文学和民间歌谣12.1 复习笔记一、变文1.含义变文是寺院僧侣向听众作通俗宣传的文体,一般是通过讲一段唱一段的形式来宣传佛经中的神变故事。

正像佛经中神变故事的图画叫作变相,这种文体称作变文。

2.特点(1)直接继承了佛经里以散文叙说以偈语宣赞的形式;(2)接受了我国民间流传的故事赋、叙事诗的影响,在诵说时运用大量的四言六言句子,而在吟唱时采用五言诗或七言诗的形式。

3.敦煌变文一般所说的敦煌变文实际包括宣讲佛经的作品和其他通俗讲唱文学作品。

(1)宣讲佛经的作品宣讲佛经的主要有讲经文和变文两类。

①讲经文都先引一小段经文,然后边讲边唱,加以敷演,如《妙法莲花经讲经文》、《维摩诘经讲经文》等。

②变文直接讲唱佛教故事,不引经文,如《降魔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等。

这些作品主要是佛教教义的宣传,充满了因果报应、地狱轮回、人生无常等思想,还夹杂着一些封建道德观念。

它们规模的巨大和幻想的丰富都在当时其他通俗文学之上。

(2)和佛教俗讲流行的同时,民间艺人也采用变文的形式讲唱故事这类作品一般较有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多以讲唱历史故事为多,如《伍子胥变文》、《孟姜女变文》等。

二、俗赋、话本和词文1.俗赋《韩朋赋》、《晏子赋》、《燕子赋》。

当时有些通俗文学作品出自文人手笔,并在行院里演唱。

2.话本以散文叙说故事,很少或没有诗歌配合,有《庐山远公话》、《韩擒虎话》、《叶净能话》。

其中,《叶净能话》故事曲折动人,语言在较大程度上摆脱了俗赋的骈俪作风,可说是现传唐人话本里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3.词文全用七言诗歌唱,一韵到底,有《季布骂阵词文》和失题的董永唱词。

其中,《季布骂阵词文》全诗故事曲折,铺叙详赡,长达三百二十韵,四千四百多字,可以看做是我国唐代以前最长的叙事诗。

3.俗赋、话本和词文的艺术特色(1)一些作品富于幻想,较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缺乏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绘。

(2)对人物外貌、动作及场面有许多夸张性的渲染,但缺少人物内心的刻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话在远古时代的作用: 1、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 2、把个人和集体融为一体的纽带。 3、宣泄种种情绪和情感
中国古代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书记载 神话比较集中以外,其余都只是片段,有完 整故事情节的不多。
《诗经》《楚辞》取材于神话的诗篇较多。 例如《楚辞》《天问》这一篇。 《庄子》援引神话最多。《淮南子》对神话 的搜罗相当丰富。
小柳中国文学史学习记8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概述:神话以故事或形象的方式表现了远古 人民对宇宙自然、人神话的主人公包括:神祗、始祖、文化英雄、 神圣动物等。
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 象的解释,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天, 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都是保留在《淮南子》 中。
天人合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关于《山海经》 1、最有神话学价值。 2、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 3、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4、分为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