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材料(文言文阅读二)!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冲刺复习——文言文阅读(十)醉翁亭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冲刺复习——文言文阅读(十)醉翁亭记(含答案)

醉翁亭记欧阳修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词汇积累:二、精讲精练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饮少辄.醉() (4)醉翁之意.不在酒( )(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云归而岩穴暝.( )(7)野芳.发而幽香() (8)伛偻..提携( )(9)弈.者胜() (10)觥.筹.交错( )(11)树林阴翳.( ) (12)鸣声上下..(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C.野芳发.而幽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饮少辄.醉造饮辄.尽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日出而.林霏开环而攻之而.不胜B.醉能同其.乐其.真无马耶C.山间之.四时也戴朱缨宝饰之.帽D.醒能述以.文者徒以.有先生也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辨析及练习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辨析及练习

文言文特殊句式句子成分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宾语要由动支配,谓语陈说什么谁。

省略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古今汉语都有的现象,只是文言文省略的情况更加普遍,几乎所有的句子成分都有省略。

(1)主语省略。

省略主语的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有,只是在古汉语中更多一些。

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这句中的主语就省略了。

(2)谓语省略。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就明,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一般不省略,但在有些情况下谓语也可以省略。

如: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

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3)宾语省略。

宾语是动词的受动对象,我们要注意动词谓语,就能分析被省略的宾语。

如: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4)省略介词“于”。

介词“于”“以”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

如:林尽( )水源。

省略句需要字字对照,句句明其意。

判断句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用“是”表示判断。

文言文中,在少数地方也用到了“是”来表示判断,例:1、不知木兰是女郎。

2、问今是何世。

《桃花源记》(一)主语+“者”表停顿,谓语+“也”表判断,基本形式有:1、陈涉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3、五行者,金、木、水、火、土。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二)“乃”“则”“即”“因”“皆”“悉”“是”“此”“为”“非”等词语表判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2、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被动句(一)有标志词的被动句用“为”/“为……所……”或“……为(之)所……”表被动。

例: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可译为:吴广平素很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替他出力。

(二)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一般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判断。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十二章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十二章

而不 忠⑩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
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⑪乎?
传⑫
不 习 乎?”
心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呢?”(《学
而》)
⑥吾(wú):人称代词,我。 ⑦日:每天。 ⑧三省(xǐn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 检查、反省。 ⑨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⑩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⑪信:诚信。 ⑫传(chuá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文学文化常识
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 《论语》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
称为“四书”。
孔子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曾子 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内容理解类 1.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 交友原则和态度? 答案:原则: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态度:视交友为乐事。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温习”这一问题,二者 强调的重点有何不同?
答案:前者强调“时习”的过程,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 要 自觉学 习、不 断实践 ;后者 强调通 过温 习达到 “知新 ”的目 的 ,强 调 “悟”,即思考。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5.“博学而笃志”一句中,“博学”与“笃志”有什么关系? 答案:“博学”与“笃志”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且非常关键的 两大因素,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一个人要实现远大的理想,不 仅需要渊博的知识,还要有坚定的意志。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篇醉翁亭记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篇醉翁亭记

2019年4月27日
梅花三麓专业文档独家版权违者必
3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不知太守之乐[F]其乐也 原意为快乐,在文中意思为____以__…__…__为__乐__________。
3.重点实词
(1)环滁皆山也
环:___环__绕___________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__茂__盛__的__样__子________
苍颜:_____脸__色__苍__老__________ 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 这里形容醉态
2019年4月27日
梅花三麓专业文档独家版权违者必
6

(19)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F]:_____回__去___________
(20)树林阴翳 (21)鸣声上下 (22)太守谓谁
2019年4月27日
梅花三麓专业文档独家版权违者必
5

(13)杂然而前陈者 (14)宴酣之乐 (15)射者中,弈者胜 (16)觥筹交错
陈:______摆__开___________ [2009]
酣:____尽__兴__地__喝__酒_______ 弈:_____下__棋____________ 觥:____酒__杯_____________
2019年4月27日
梅花三麓专业文档独家版权违者必
8

8.文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衬托太守之乐。 9.“太守醉”的原因很丰富,主要原因:一是“饮少辄 醉”,二是被醉翁亭周围秀美的风光所陶醉,三是为自己统 治下百姓和乐、安居乐业的政治局面陶醉。表现了作者随遇 而安、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二)简答题梳理【针对文言简答题梳理】 内容理解类 1. 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2013吉林)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题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题

中考文言文第二轮复习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释】①木末:树梢。

②死敌:死于敌手。

③死法:死于军法。

④恁么:如此,这样。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②余尝.寓居惠州尝:③盖.竹柏影也盖:④思欲就.亭止息就:2.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3.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甲】醉翁亭记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2017年江苏省各市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2017年江苏省各市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2017年江苏省各市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8-10题。

(12分)月食[明]顾炎武李鲈习西洋之学,述其言曰:“月本无光,借日之照以为光曜。

至望日,与地,日为一线,月见地不见日,不得借光,以是以无光也。

”或曰:“不然。

曾有一年,月食之时,当在日没后,乃日尚未沉,而出地之月已食矣。

东月初升,西日未没,人两见之,则地固未尝遮日月也,何以云见地不见日乎?”答曰:“于所见者非月也,月之影也,月固未尝出地也。

何以验之?今试以一文钱置虚器①中,前之却之②,不见钱形矣,却贮水令满而钱见,则知所见者非钱也。

乃钱之影也。

日将落时,东方苍苍凉凉,海气升腾,犹夫水然,其映而升之亦月影也。

如必以东方之月为真月。

则是以水面之钱为真钱也,然乎?否乎?又如渔者见鱼浮水面,而投叉刺之,心稍下于鱼,乃能得鱼,其浮于水面者。

鱼之影也。

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此皆水之能影物也。

然则月之受隔于地,又何疑哉。

8.解释句中加点的字体。

①与地,日为一线()②不得借光()③以是以无光也()④犹夫水然()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译文:10.根据上文完成题目①用自己的话解说月影形成的原因,并从甲乙两图选一幅辅助说明。

我选图,解说:②请说说,李鲈用问答的方式讲述西洋之学中月食道理的好处。

(2分)答案:(一)(12分)8.(4分)①成为②能③这④好像9.(3分)船工撑船,高一半在水里,看它像弯曲一样。

10.(5分)①选图甲.东方海气升腾,把正处于月食状态的月亮的影子投映在空中。

(3分)②用问答的方式既可以增强趣味性,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又可以说明事理的思路更清晰。

(2分)2017年常州市中考题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7-10题。

(共13分)甲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2 福建6年中考聚焦
(一)
(二)
(一)【2022福建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其人天下之士,幼有异
才,学无不览,文章俶傥①清淡出一时,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 学。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俯眉暂仕②,历国 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其为 节也如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焉。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 卒官,春秋二十有八。与余有青云之交③,非直衔杯酒而已。
一致的,主要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 列的,相应位置上的词的词性,也基本一致。所以, 我们解释实词时就可根据这个词在句子结构中所处的 位置进行推断,得出它的意义。
典例:【2022莆田质检1分】 [患] 夫人君患• 不能纳谏( ) 【点拨】“患”在句中处在谓语位置,故译为动词“忧 虑,担忧”。 【参考答案】忧虑,担忧
(节选自江淹《袁友人传》)
【注】①俶傥:卓异不凡。②仕:为官。③青云之交:喻 指同有高远之志的友谊。 1.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关联教材
数百年未有 此人焉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①此:这样

(《岳阳楼记》)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非直• 衔杯酒 而已
考点2 断句 解题方法: 1. 借助虚词断句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矣”之 类的虚词比较多,其主要作用就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 气,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虚词进行断句。
典例:【2022三明一检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 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B.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C.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D.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上海市各区2017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上海市各区2017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上海市各区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2017年初三二模徐汇区(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4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①,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有删改)【注释】①行义:行为道义。

11.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少.与王安石游()(2)以吝故不及.()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安石何如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曾巩认为王安石的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出、等,14.选文内容体现曾巩的为人特点是()(2分)A. 嫉恶如仇B.左右逢源C.春风化雨D.客观理性(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4题(12分)11.(4分,每空2分)(1)年轻(2分)比得上12.(2分)王安石为人怎样?13.(4分,每空2分)敢于有所作为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14.(2分)D2017年初三二模闵行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先主一见马超,以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超见先主待之厚也,阔略无上下礼,与先主言,常呼字,关羽怒,请杀之,先主不从,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

”明日大会诸将,羽、飞并挟刀立直,超入顾坐席,不见羽、飞座,见其直也,乃大惊。

自后乃尊事先主。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先主不从.()(2)明日大会.诸将()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13.关羽“请杀之”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14.对本材料中人物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先主宽厚仁爱B.张飞求贤若渴C.关羽简单粗暴D.马超知错就改(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11.(4分)(1)听从(2分)(2)会合(或:聚会、集会)12.(3分)马超进入,环顾座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部分知识梳理:⏹考试范围:古诗文考查教材中的文言诗文以及课外浅易的文言文。

⏹考试内容: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和“之”、“其”、“而”、“以”、“于”等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准确解释文言文中的重要语句,简要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并且能结合自身体验和现代生活实际作出评价。

课外文言文考题类型:⏹字词解释⏹翻译句子⏹结合实际,评价观点习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满井游记袁宏道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hùi)面而髻鬟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è)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未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冻风时作()⑵高柳夹堤()⑶泉而茗者()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作则飞沙走砾。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 若脱笼之鹄。

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红装而蹇者。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D.未不能以游堕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渴望出游和不能出游的矛盾,“居促一室之内”写出内心的懊丧和郁闷,下文的“若脱笼之鹄”与此照应,形象贴切地写出作者从局促困居的情况下解脱出来的喜悦之情。

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B.作者如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满井的风物,有全景,有特写,近景远景相结合,而且着力描写景物的动态,为我们描摹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风光图。

C.作者用词巧妙,许多语句具有表里相关的双重意蕴,如“廿二日天稍和”的“和”字既写天气的暖和,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而此地适于余近”的“近”不仅指空间距离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

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D.文章卒章显志,“未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一句透露出作者独特的个性与性情,“潇然”表达他对自己能够纵情遨游、享受自然的满足之感,“惟”字则表明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

4.文章第二段从三个层面描写满井的春景,请简要概括。

答: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译文:⑵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文:二、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故事两则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②,家无慧仆,以老佣往。

走送之,及门,倾水出鱼,索盘而进之。

及达主所,鱼已枯毙。

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飨③。

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答曰:“欢甚。

”问:“何以知之?”曰:“公子见鱼便欣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

”主人骇甚,自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人。

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

”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人④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恐筲斗不文⑤,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详也?”主人骂而遣之。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⑥皆精。

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贵官默然。

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饮已将尽,并无赞语。

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取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注释:①朱鲫:红鲫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

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清代顺治年间兵部尚书之子。

③飨:用酒食款待。

④非人:不懂事理的人。

⑤筲斗(shāo dǒu)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

筲斗,小水桶。

⑥铛臼(chēng jiù):煮茶用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走送之走:跑 B.自念所赠颇不粗劣念:思念,怀念C.手自烹进手自:亲自用手 D.贵官执盏一拱曰执:拿着,握着7.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命名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8.下列句子中,与“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B.山峦为晴雪所洗出(《满井游记》)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D.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佣人把鱼摆在盘中献给孙公子,公子很高兴,但没说话,让人拿酒烹鱼款待老佣人。

B.老佣人认为自己做得很有礼节,对主人的责备很不满意,极力辩解,主人非常生气。

C.灵隐寺有位以茶闻名的僧人,存了不同等级的茶叶,用来招待不同的客人。

D.僧人煮了上等好茶献给贵官,希望得到称赞,哪知这位贵官却不懂得茶叶的优劣。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向有友人馈朱鲫于孙公子禹年。

(2分)译文:⑵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2分)译文:三、文言文阅读(11分)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君其诈之而已矣。

”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

”文公曰:“善。

”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

归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

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

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

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

”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

”【注】①咎犯:春秋时晋国的卿。

②厌:满足。

③雍季:春秋时期晋国大臣。

④遇:对待。

⑤权:权宜,变通。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上使外将兵B.战陈之事,不厌诈伪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虽愈利,后无复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 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肉食者谋之12.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以诈伪遇人”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B.皆以美于徐公C.虽不能察,必以情D.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3.翻译句子。

(2分)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

译文:14.晋文公不用雍季之计却赏赐他,从中可以看出晋文公是位的君主。

(3分)文言文阅读(共12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20题。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人恒过然后能改()16.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二)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失,皆同中,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③;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负,具有。

②强:擅长于。

③筈(kuò):箭的尾部。

17.选文的观点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2分)答:18.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A.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孙昊兵法好读书,不求甚解B.再发,又中一鼓作气,再而衰C.以所爱良弓赠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飞由是益自练习益慕圣贤之道19.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译文:20.结合选文说说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

(2分)答: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5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李传鹏输入【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2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上使外将兵B.其一犬坐于前C.腰白玉之环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与月上下。

C. ①复与疏钟相间。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 ①倘能从我游乎?②请从吏夜归。

2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译文:24.甲中的“猿鸟乱鸣”和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2分)答:25.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答:参考答案:一、(15分)1.(1)作:起,刮起。

(2)夹:在两旁。

(3)茗:煮茶,喝茶。

(3分,每个1分)2.A(2分。

A项“则”:连词,“就”。

B项“之”: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而”: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转折。

D项“以”: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把”。

)3.D(2分。

“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错误,应该是:他庆幸自己的官职是个闲职,不怕耽误公事,因而有时间纵情遨游,表达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