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连带优势理论与互联网
弱关系优势理论生活事例

弱关系优势理论生活事例脉脉是马克·格拉诺维特提出的弱关系理论的践行者!1974年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拉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提出弱关系理论,他说人与亲朋好友、同事、同学是强关系,而人与无意间接触到的人则是弱关系;此外,马克·格拉诺维特认为,其实与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关系最密切的社会关系并不是强关系,而常常是弱关系。
“紧密的朋友基本帮不上忙,真正能介绍到工作的往往是陌生人。
”事实上,弱关系和强关系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无处不在。
以社交为例,生活中,微信为代表的IM连接着每个人日常联系最多的150强关系人,而微博、YY语音等等则连接着数以千计的弱关系人群,例如你和粉丝;在工作中,带有聊天功能的办公平台串联着你和同事,而求职招聘平台则是弱关系,你不跳槽的时候可能永远不会打开它并且连接到HR或者猎头。
2022的夏季跳槽季也正式开启。
这个招聘季的背后,正是强关系、弱关系展现的一个最好的诠释:生人在求职招聘这个特定的场合正起着比熟人大得多的作用。
2013年10月上线的脉脉将自身定位成基于职场人的弱关系平台,通过一度人脉撬动不熟悉的二度人脉资源,再去为用户连接和职场相关的一切,例如塑造个人职场形象,了解行业动态,学习新的技能、探寻新的合作,找到新的工作,甚至发现创业的契机。
多年的发展时间,脉脉从天使轮融资走向了C轮7500万美元融资,用户数量也从零开始达到了数千万的规模,它赖以生存的恰恰是马克·格拉诺维特提出的弱关系理论,这个理论不仅支撑着脉脉成为新晋独角兽(即估值10亿美金以上)公司,也为中国职场人打开了一扇新的成长大门。
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一个故事,2014年年初正值脉脉寻找B轮融资的时间点,林凡在脉脉上偶然认识了清华校友、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经过谈判,IDG资本决定投资脉脉,并与晨兴创投共同合投了脉脉的B轮2000万美元融资。
简述格兰诺维特的网络

简述格兰诺维特的网络作者:李庚来源:《经济·艺术商业》2019年第09期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不调和问题越来越明显,因此格兰诺维特作为上世纪70年代全球知名的社会学家之一,一直致力于通过研究社会网络来解决经济学和社会学之间存在的鸿沟问题。
目前其科学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尤其是他着手建立的社会网络更是以“弱连带优势”和“嵌入性”闻名于世界的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
因此本文就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展开了讨论,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必要的帮助。
无论是古代社会发展情况还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式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因此基于研究人员对各时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展开的研究,社会学这门学问在现今社会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科目。
而社会网络思想的产生则是由于存在于古典社会学中的社会结构思想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趋于相对独立和不断完善的发展方向。
在此过程中,研究人员为了探求出一种能够相对独立的对社会结构体系进行研究的方法,就通过建立社会网络实现了进行社会学研究时,可以有效发挥作用的社会概念体系和规范式的测量研究工具的壮举。
在这些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尤其以格兰诺维特的“弱连带优势”和“嵌入性”研究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弱连带的优势格兰诺维特受其导师怀特的思想影响,在学术研究工作方面更倾向于将自己当做是反帕森斯宏观社会结构理论统治的新时代思想引领者。
同时他认为不应该将所有的社会行为都理解为是社会中每个个人受到社会的制约和个人行为的限制所导致的行为,这种思想理论在格兰诺维特看来具有太多的片面性,并不适合社会自然的发展形势。
因此他主张研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而并非是将社会与个人分开理解,缺少连接关系的两部分内容并不具有研究价值。
所以受到这种理论思想的影响,格兰诺维特同时也和以霍曼斯为代表的心理化约主义产生了学术思想研究上的严重分歧。
“弱连带优势”理论格兰诺维特在他的著作《弱连带优势》中明确的指出了,研究社会成分中的各部分关系对于构建微观社会学和宏观社会学之间的连接桥梁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意义。
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媒体策略研究——以抖音的传播为例

抖音是一款主打音乐背景的新兴短视频社交软件,平台所呈现的主要是PGC (专业生产内容)和UGC (用户原创内容)相结合的视频。
2016年9月,抖音APP 上线。
根据北京字节跳动公司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8月,包含抖音火山版在内,抖音日活跃用户已超6亿。
抖音海外版TikTok 的用户已遍布亚洲、欧洲、北美和南美,海外热门的社交媒体Vigo 和musical.ly 的用户都转移到了TikTok,使其成为2018年全球App Store 下载量最高的应用软件,用户数量远超Twitter。
[1]抖音锁定青少年群体为其主要受众,通过打造契合度极高的年轻化元素及精准的市场营销,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最具传播力的社交软件及青少年群体使用频率最高的社交媒体平台。
从网络文化及群体文化的视角分析抖音“走红”的原因,能够知悉我国青少年网络亚文化及群体精神;而在融媒体视域下探讨抖音传播力的形成原因,能够洞察我国社交媒体的发展演进轨迹及未来趋势。
本文尝试从传播技巧及传播特征两个方面探讨抖音“走红”的原因。
一、抖音的传播策略抖音的成功,既是对市场需求的有力回应,更是对受众心理学及传播技术学的成功应用,相对于其他社交媒体,其运用了如下三个方面的传播策略。
(一)实现弱连带关系用户粘黏抖音的第一个传播策略就是凭借身份标签锚定用户行为偏好,实现弱连带关系下的用户粘黏。
20世纪70年代,斯坦福大学教授格拉诺沃特(Mark S.Granovetter )研究了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存在形式,认为具有“强连带”、“弱连带”及“无连带”三种亚型,并提出了弱连带优势理论(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
该理论认为人都具有趋同性,喜同厌异是人之常情,相似性是自我与他者建立联系的前提和出发点,这就是弱○陈挚幸念——以抖音的传播为例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媒体策略研究【摘要】抖音已经成为青少年群体使用频率最高的社交媒体平台。
分析抖音“走红”的原因能够知悉我国社交媒体的发展演变进程及青少年的群体精神。
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科技创新与传播的社会网络分析”论坛总结

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网暨社会资本研究分论坛“科技创新与传播的社会网络分析”论坛总结一、论坛筹备与参会论文的总体情况汇报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网暨社会资本研究分论坛”的主题为“科技创新与传播的社会网络分析”,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承办,由清华大学罗家德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褚建勋副教授作为学术召集人共同负责,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的周全、于越两位研究生和来自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研究生戴良灏为分论坛筹备做了大量联络工作,中国社会学会年会会务组与黑龙江省社科院老师同学也为我们分论坛提供了大力支持。
本次分论坛共遴选录用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等17个机构的18篇论文参会交流。
论文大体可以分为实证研究和理论拓展两大方面,涉及的主题十分广泛。
其中,实证研究包括:国有企业内部社会网络与隐性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以交互记忆系统为中介实证研究关系网络对小组绩效的影响、关系网络与职业地位获得的关系研究、员工隐性知识转移研究、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的关系、我国科研人员合著网络的研究、电力市场“小世界网络”中的科技创新、社会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等。
理论拓展包括:领导-成员交换(LMX)在中国的发展——用社会网的视角分析圈子、交互记忆系统(TMS)成熟度的测度方法与社会网络分析的结合、对网络文明的探究、社会网络的组织力量、社会网络与技术创新的结合、作为市场和层级之外的第三种治理模式“自组织”网络、“拼爹游戏”的社会资本解析及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化资本等。
根据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此次社会网分论坛安排8月25日全天,自8:30开始将上下午分为四个阶段,每一位发言者之后,都安排有精彩的点评与足够的讨论时间。
就平均而言,每位发言者发言及点评讨论时间大约20分钟,参会者一般都会就相关主题向发言者提问,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为论文的修改提出意见建议。
基于SWOT理论分析宜家线上电商战略转型

基于SWOT理论分析宜家线上电商战略转型宜家是全球知名的家具和家居用品零售商,以其简约现代的设计、高品质和实惠的价格而闻名。
宜家在全球拥有逾400家实体零售店,并一直以来依靠其实体店铺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线上购物的普及,宜家也意识到线上电商的重要性,并计划通过战略转型进一步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下面将基于SWOT理论对宜家线上电商战略转型进行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1. 品牌知名度高:宜家是全球公认的知名品牌,其简约现代的设计风格和实用的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在市场上有着较高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2. 丰富的产品线:宜家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包括家具、家居装饰品、厨房用具、灯具等等,满足了消费者对家居用品的各种需求。
3. 全球化布局:宜家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实体店铺,具有较为完善的供应链和物流系统,能够确保产品的稳定供应和及时的配送。
二、劣势(Weaknesses)1. 对线上业务的投入不足:相比于其他一些竞争对手,宜家在线上电商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其在线上渠道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2. 缺乏在线购物体验:宜家以其实体店为特色,提供了丰富的展示区和互动体验,但在线上渠道上无法提供相同的购物体验,这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三、机会(Opportunities)1.增长迅猛的电子商务市场: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线上购物,这为宜家进一步拓展线上业务提供了机会。
2. 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崛起,他们更加习惯于在线上购物,宜家可以利用线上渠道吸引这部分消费者。
3. 多渠道销售的趋势:多渠道销售已成为零售行业的趋势之一,宜家可以通过线上电商与实体店的结合,提供更多的购物选择和便利。
四、威胁(Threats)1. 竞争对手的压力:宜家面临来自其他家居用品零售商以及电商平台的竞争,这些竞争对手在线上渠道上已经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对宜家构成威胁。
弱连接理论

弱连接理论
弱连接理论是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它指的是通过弱连接来研究事物之间的关联,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事物的变化。
它的研究范围包括各种各样的学科,从社会学到心理学,从经济学到生物学,从政治学到文化学等。
弱连接理论是在社会科学界发展出来的,它比社会网络分析更深入,从而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认识,并为深化社会科学研究和改善社会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研究。
弱连接理论的研究方法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是分析社会系统中各个个体之间的弱连接关系。
弱连接理论主要是考察事物之间的关联,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估。
它分析什么样的弱连接关系可以促进社会系统的变迁,以及如何维持社会系统稳定。
弱连接理论相比较传统的社会结构理论,考量了社会变迁的复杂性,它强调着重于社会系统中被忽略的弱连接,这些被忽略的弱连接有可能导致重大的社会改变。
举例来说,一种弱连接可能是社会系统中不同群体之间的联系,而这些联系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此外,弱连接理论也考察什么样的弱连接被人们发现,并努力保持其长期稳定。
弱连接理论对社会研究和理解社会改变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给予研究人员以洞察力,还可以为社会结构的改变提供有效的途径。
它可以大大地推动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它将会在社会科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对它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从“嵌入性”到“结构洞”

从“嵌入性”到“结构洞”注:此文已发表于山西师大学报,2007-30v内容摘要:社会网络分析自形成起就受到了诸多的关注,继承了社会学注重实证研究的传统同时又创新了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入手来分析社会结构以及人的行为,指出人的经济行动是嵌入社会结构之中的,而不是孤立的、片面的选择。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格兰诺维特、科尔曼、博特为代表的社会网络学派又获得了一次重要的发展契机,对社会学的主流研究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结构洞一、社会网络研究视角的回顾及其在当代社会学中的地位社会网络研究(Social networks research)最早始于1934 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瑞诺(Moreno)运用计量学的方法对小群体进行的试验研究,1也有人认为社会网的研究产生于英国人类学,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首次使用了“社会网”的概念。
2另外,J.A.巴恩斯(Barnes),卡特赖特(D.Cartwright ),纽考姆(T.M.Ncomb )以及贝弗拉斯(A.Bavelas )也是较早对社会网进行研究的代表人物。
在社会学界,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被认为是社会网络理论的鼻祖,齐美尔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个人和群体的两重性以及约束和自由的辩证关系两个方面。
齐美尔认为,当个人加入一个群体的时候,便受到群体规范的约束,从而建立了个人和群体的基本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网络关系。
齐美尔的另一思路则是我们很少注意到的,当个人加入一群体即进入网络时,他不仅作为群体成员也即网络中的点而存在,而且还把其它的网络关系带入到现在的网络,这与我们所讲的网络,即把个人看成是网络关系中的点,点与点之间而形成社会关系具有很大的差异。
在齐美尔看来,同时加入多个群体,从而形成了相互各异的群体属性,当其加入到新群体时而把原来所具有的群体属性带进来,即产生了个人和群体关系的两重性。
在后来,布里格(Ronald Breiger )做了大量的工作将齐美尔的网络思想进行量化,他用数学的方法提出齐美尔的个人和群体关系的两重性思想可以表达为空间的两个相交平面,平面表示为群体关系,而相交的直线就是关系双重性,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同时也是带着异群体的属性来和其它人发生关系的,所以,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具有双重性,布里格在这一点上发展了齐美尔的思想。
互联网中的强关系VS弱关系

互联网中的强关系和弱关系[核心提示] “强关系”“弱关系”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话提,但它们究竟指的是什么?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经常在各种场合、文章或是互联网大佬的侃侃而谈中,听到"强关系""弱关系"这两次词,但这两种关系到底该如何定义,又该如何解读呢?今天抛砖引玉将我个人在实际产品设计中的一些思考和想法做了下总结:什么是"强关系""弱关系"首先"强关系""弱关系"并不是互联网专有名词,它们的起源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来的一种人际关系理论,他认为人际关系可以划分为两种:强关系:最有可能产生于家庭成员、同事、同学等之间,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较多的互动机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密有较强的情感维系着。
血缘、地缘(老乡),都是强关系的典型代表;弱关系:例如见过一面或是被人无意间提到的一个人,人与人之间联系较少,可能只是聊过几句或> 是打过招呼,并没有较强的情感维系在一起并且互动的机会也很少。
你与餐馆的服务员,与楼下> 居委会大妈都属于这种弱关系的定义范畴。
互联网中"强关系""弱关系"那么,在互联网中我们所提到"强关系""弱关系"和社会学中所描叙的传统意义的"强关系""弱关系"会有何区别呢?其实,他们的基本定义还是相同的,互联网所表现的"强关系""弱关系"只是对与社会学传统意义的一个衍生。
在互联网社交类产品中,典型的"强关系"社区有:朋友网、Facebook、人人网等,好友之间互相结识,可能是同学、可能是同事,这种维系的纽带将会伴随着你们的生活,不会轻易的改变。
而"弱关系"社区典型的莫过于陌陌、豆瓣,在这一类社交产品中人与人之间的纽带相对复杂,你们可能是通过地理位置、一部好看的电影或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从而产生了互动和交流,而且这种交流的维系较脆弱,很有可能你们只是聊上两句就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弱连带优势理论与互联网
“弱连带优势”理论(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最早由Mark
Granovetter提出,意思是在社会关系网络中弱连带较之于强连带有更好的信息传播效果。
所谓弱连带关系是指跟你认识但不是太亲近的人,强连带关系则反之。
举个例子来说,生意场的合作机会往往是由你不太熟的朋友介绍而来。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太熟的朋友会形成自己的小圈子,而圈子中的人之所以能聚在一起是因为他们具有某种相似性,所谓人以群分。
所以圈子内的人所拥有的资源也是类似的。
为了拓展新的市场机会,需要将不同的资源进行整合,这时圈子内部的资源就不能满足要求了。
弱连带关系可以打破小圈子的局限,形成一个更广阔的信息网络。
这个理论同样可以适用到相亲或者找工作等方面。
在互联网上,网友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由弱连带构成的,其中一小部分会升华为强连带。
信息技术使得人们对弱连带关系的拓展变得异常容易。
一个论坛、一个邮件列表、一个消息
群...这些都是典型的弱连带关系网。
直觉上如果一个信息是从亲近的人那里获得,那么可信度是最高的。
但实际情况是,人们往往对来自弱连带关系的信息也是很容易信任的。
电视里的名人广告会让很多人相信产品的真实性;热心网友(不排除抢手)对某个产品的测评会直接影响到该产品的销量。
Google的口口相传、《老鼠爱大米》的广为传唱、芙蓉姐姐的迅速走红...无不是利用了弱连带的优势。
反思一下,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高雅文化难以传播了。
难道真的是越低俗的东西就越能够广泛传播吗?《长尾》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那就是人们对高雅的追求各有各的不同,而对低俗的追求总是那么相似。
高雅,还是低俗,it's a
question...不过既然来玩互联网,那么为了得到更广泛的弱连带关系,大家就看着办吧...it's
up to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