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网络实验报告3

合集下载

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实验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实验项目:实验一CASE工具PowerDesigner的使用实验二利用Axure制作网页原型实验三搭建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设计Windows控制台应用程序实验四掌握在Visual Studio 2010中进行Windows Form应用程序的设计方法实验五掌握在Visual Studio 2010中进行Web应用程序的设计方法实验地点:明向校区软件实验楼208专业班级:软件1333班学号:2013006142学生姓名:赵建伟指导教师:秦智2015年12 月17 日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2)在axure元件库中选择相应的部件(4)置入框选择窗体中的文本框(单行)和提交按钮(5)整体修改后的效果(2)设计完成教务处登陆界面(2)Default.apsx文件<%@Page Title="主页"Language="C#"MasterPageFile="~/Site.master"AutoEventWireup="true"CodeBehind="Default.aspx.cs"Inherits="WebApplication3._Default" %><asp:Content ID="HeaderContent"runat="server"ContentPlaceHolderID="HeadContent"> <style type="text/css">.style1{width: 100%;。

网络需求分析实验报告(3篇)

网络需求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网络需求分析的基本方法,学会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网络规划,为后续的网络设计、实施和运维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1. 确定实验环境实验环境:使用一台PC机作为实验主机,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并配置好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2. 网络需求分析(1)用户需求分析根据实验环境,确定以下用户需求:1)教师和学生需要接入校园网,实现资源共享、在线教学等功能;2)校园网应支持有线和无线接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3)校园网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防止网络攻击和非法入侵;4)校园网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

(2)网络性能需求分析1)网络带宽:校园网应满足教师和学生同时上网的需求,带宽至少应达到100Mbps;2)网络延迟:校园网应保证网络延迟小于50ms,以满足实时性要求;3)网络吞吐量:校园网应具备良好的吞吐量,以满足大数据传输需求;4)网络可靠性:校园网应具备高可靠性,保证网络稳定运行。

(3)网络安全性需求分析1)身份认证:校园网应具备用户身份认证功能,确保网络资源的安全;2)访问控制:校园网应对不同用户实施不同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3)入侵检测:校园网应具备入侵检测功能,及时发现并阻止网络攻击;4)数据加密:校园网应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传输,确保数据安全。

(4)网络管理需求分析1)网络监控:校园网应具备实时监控功能,对网络流量、设备状态等进行监控;2)故障管理:校园网应具备故障诊断和修复功能,提高网络可靠性;3)配置管理:校园网应具备配置管理功能,方便管理员进行网络设备配置;4)安全管理:校园网应具备安全管理功能,确保网络设备安全可靠。

3. 网络拓扑设计根据网络需求分析,设计以下网络拓扑:1)核心层:采用三层交换机作为核心设备,实现高速数据转发;2)汇聚层:采用二层交换机作为汇聚设备,实现网络汇聚和广播域隔离;3)接入层:采用二层交换机作为接入设备,实现用户接入;4)无线接入层:采用无线AP实现无线接入。

太原理工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名称现代科技学院专业班级通信07-2 学号07100724 实验成绩学生姓名温和同组人姓名实验日期课程名称通信原理实验题目信号源实验实验一信号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频率连续变化的各种波形的产生方法2、掌握用FPGA产生伪随机码的方法3、掌握码型可变NTZ码的产生方法4、了解用FPGA进行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5、了解帧同步信号与同步信号在整个通信系统中的作用6、熟练掌握信号源模块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内容1、观察频率连续可变信号发生器输出的各种波形及7段数码管的显示2、观察点频方波信号的输出3、观察点频正弦波信号的输出4、波动拨码开关,观察码型可变NRZ码的输出5、观察位同步信号和帧同步信号输出6、改变FPGA程序,扩展其他波形三、实验器材1、信号源模块2、20M双踪示波器3、频率计4、PC机5、连接线四、实验原理信号源模块可以大致分成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分别产生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1、模拟信号源部分学院名称 现代科技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实验成绩 学生姓名 同组人姓名实验日期课程名称实验题目地址选择器数据存储器预置分频器单片机D/A滤波器波形选择显示驱动频率调节模拟信号输出64KHz 方波带通滤波器64KHz 正弦波32KHz 方波带通滤波器32KHz 正弦波1MHz 方波带通滤波器1MHz 正弦波模拟信号源部分可以输出频率和幅度可任意改变的正弦波(频率变化范围100Hz~10KHz )、三角波(频率变化范围100Hz~1KHz )、方波(频率变化范围100Hz~10KHz )、锯齿波(频率变化范围100Hz~1KHz )以及32KHz 、64KHz 、1MHz 、的点频正弦波(幅度可以调节)。

其电路原理框图如上图。

我们已经将各种波形在不同频段的数据写入了数据存储器U005(2864)并存放在固 定的地址中。

2、数字信号源部分数字信号源部分可以产生多种频率的点频方波、NRZ 码以及位同步信号和帧同步信号。

太原理工大学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B 实验项目:嵌入式系统B 实验地点:明向实验楼308 专业班级:班学号:201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6 年11 月 6 日实验一嵌入式虚拟开发环境的搭建以及内核编译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ARM虚拟平台Skyeye的搭建2.熟悉交叉编译开发环境的搭建3.熟悉编译ARM-Linux4.熟悉在Skyeye平台上仿真ARM-Linux5.拓展:尝试移植其他版本的Linux,并且在Skyeye上运行二、实验内容和原理本实验是通过在PC机上搭建嵌入式开发环境虚拟环境(Skyeye),熟悉嵌入式交叉编译开发环境以及ARM-Linux系统移植的主要步骤。

实验虚拟平台SMDK2410CPU三星S3C2410(ARM920T),核心频率为62.400MHz,I-Cache 16K,D-Cache 16K内存32MB,内存频率62.400MHz实验软件介绍SkyEye是一个开源软件(OpenSource Software)项目,中文名字是“天目”,SkyEye的目标是在通用的Linux和Windows平台上实现一个纯软件集成开发环境,模拟常见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这里假定“仿真”和“模拟”的意思基本相同);可在SkyEye上运行u CLinux以及u C/OS-II等多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各种系统软件(如TCP/IP,图形子系统,文件子系统等),并可对它们进行源码级的分析和测试。

SkyEye是一个指令级模拟器,可以模拟多种嵌入式开发板,可支持多种CPU 指令集,在SkyEye上运行的操作系统意识不到它是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运行,而且开发人员可以通过SkyEye调试操作系统和系统软件。

由于SkyEye的目标不是验证硬件逻辑,而是协助开发,调试和学习系统软件,所以在实现上SkyEye 与真实的硬件环境相比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编译ARM-Linux内核,熟悉ARM-Linux的移植过程。

编译成功后,同学们需要将ARM内核在SkyEye的ARM硬件模拟环境运行测试。

太原理工大学Java实验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Java实验报告

实验由本人当时亲自完成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Java程序设计B 实验项目: Java语言基础编程和面向对象设计实验地点:逸夫楼501 专业班级: 0000 学号: 00000000学生姓名:氣宇軒昂指导教师:2012年 13月 13日实验名称实验一 Java环境搭建和Java语言基础编程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JDK、Eclipse的下载和安装,并熟练使用API帮助文档;2.学会Java Application程序和Java Applet程序的编制、编译和运行;3.熟练掌握Java程序流程控制语句的使用;4.熟练掌握Java语言数组的使用、字符串以及字符串处理方法的使用。

实验内容1.下载并安装最新版本的JDK和Eclipse,设置环境变量,下载API帮助文档。

2.设计Java Application程序,输出“我叫×××,我编写的Java Application程序运行通过了”,分别在命令提示符和Eclipse环境中编译、运行。

3.完成习题的编程、调试与运行。

4.使用for循环语句输出习题中的图案。

5.完成习题的编程、调试与运行。

6.完成习题和的编程、调试与运行。

主要仪器设备台式或笔记本计算机实验记录(写出实验内容中3,5,6的程序代码和运行结果)(可分栏或加页)程序代码import class DataType{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Scanner in=new Scanner;"请输入一个long型数据(输完按enter结束):");long a=();"请输入一个float型数据(输完按enter结束):");float b=();"请输入一个double型数据(输完按enter结束):");double c=();"long:"+a);"float:"+b);"double:"+c);}}运行结果Scanner in=new Scanner;boolean b=true;while(b){"请选择菜单:");" 1.计算不同精度的e值");" 2.退出");switch()){case 1:{"请输入精度(例如:1e-3,表示):");ValueFore a=new ValueFore();"e="+());};break;case 2:b=false;break;}}}}运行结果说明:没有按书中的要求去求,但是这个程序功能更强,运用了菜单的方式,使用程序的人能求出不同精度的e值。

太原理工大学web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报告2016

太原理工大学web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报告2016

课程名称:WEB程序设计基础实验项目:WEB程序设计基础实验实验地点:逸夫楼402 专业班级:软件1415班学生姓名:朱伟学号:2014005960指导教师:田玉玲2016年11 月21 日实验一HTML语言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用的HTML语言标记;2.利用文本编辑器建立HTML文档,制作简单网页。

二、实验要求1.独立完成实验。

2.书写实验报告书。

三、实验内容1.在文本编辑器“记事本”中输入如下的HTML代码程序,以文件名sy1.html保存,并在浏览器中运行。

(请仔细阅读下列程序语句,理解每条语句的作用)(1)程序代码:<!doctype html><html lang="en"><head><meta charset="UTF-8"><title>Example</title></head><body bgcolor="#00DDFF"><h1><B><I><FONT COLOR="#FF00FF"><MARQUEE BGCOLOR="#FFFF00"direction=left behavior=alternate>welcome to you</MARQUEE></FONT></I></B></h1><hr><h2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A simple HTML document</FONT></h2><EM> Welcome to theworld of Html</EM><p>This is a simple HTML document.It is to give you an outline of how to write HTML file and how the <b>markup tags </b>work in the<I>HTML</I>file</p><p>Following is three chapters<ul><li>This is the chapter one</li><li><A HREF="#item">This is the chapter two</A></li><li>This is the chapter three</li></ul></p><hr><p><A NAME="item">Following is items of the chapter two</A></p><table border=2 bgcolor=gray width="40%"><tr><th>item</th><th>content</th></tr><tr><td>item1</td><td>font</td></tr><tr><td>item2</td><td>table</td></tr><tr><td>item3</td><td>form</td></tr></table><hr><p>1<p>2<p>3<p>4<p>5<p>6<p>7<p><B><I><FONT COLOR=BLUE SIZE=4>End of the example document</FONT></I></B> </p></body></html></body></html>(2)实验结果2.编写一个能输出如图所示界面的HTML文件。

网络连接实训报告(3篇)

网络连接实训报告(3篇)

第1篇一、实训目的本次网络连接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网络连接的基本原理、配置方法及故障排除技巧,提高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网络设备,进行网络搭建、配置和调试,为以后从事网络工程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内容1. 网络设备认知(1)交换机: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

交换机的主要功能是数据包的转发和过滤。

(2)路由器:路由器是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段的网络设备。

它负责将从一个网络接收的数据包转发到另一个网络。

(3)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系统,用于监控和控制进出网络的流量,保护内部网络不受外部攻击。

2. 网络拓扑设计(1)确定网络规模: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网络规模,包括用户数量、设备类型等。

(2)网络拓扑结构:根据网络规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环型、总线型等。

(3)网络设备选型: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3. 网络设备配置(1)交换机配置:包括基本配置、VLAN配置、端口镜像配置等。

(2)路由器配置:包括接口配置、静态路由配置、动态路由配置等。

(3)防火墙配置:包括安全策略配置、访问控制策略配置等。

4. 网络测试与调试(1)连通性测试: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设备之间的连通性。

(2)速度测试:使用带宽测试工具测试网络设备的带宽。

(3)故障排除:根据网络设备配置和测试结果,找出故障原因并进行排除。

三、实训步骤1. 准备工作(1)熟悉网络设备:了解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基本功能和配置方法。

(2)准备网络拓扑图:根据实训需求,绘制网络拓扑图。

(3)准备网络设备:确保网络设备正常工作,包括电源、接口等。

2. 网络设备连接(1)按照网络拓扑图,连接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

(2)检查连接是否正确,确保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稳定可靠。

太原理工大学12级软件学院Android实验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12级软件学院Android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移动应用软件开发技术实验项目:Android系统环境搭建、Activity运用实验、Android应用UI设计(一)、(二)实验地点:逸夫楼404专业班级:软件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5年6月19 日实验一Android系统环境搭建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Android环境的搭建。

2.学会Java、eclipse、Android SDK以及ADT的安装与环境变量设置。

3.学会在线更新SDK。

4.掌握离线安装SDK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安装JDK ,SE6.0以上版本。

⑴访问以下网址:/technetwork/java/javase/downloads/index.html下载JDK。

⑵配置环境变量:安装J2SDK以后,若需要在cmd下使用Java命令和编译、运行程序,可以配置环境变量:新建环境变量JAVA_HOME,右击“我的电脑”—>“属性”—>“高级”—>“环境变量”,如图1-1所示:图1-1⑶测试JDK安装成功与否:编写test.java文件,运行。

要求:请将安装的目录与环境变量的配置图粘到后面的空白页上。

并将test.java在运行结果粘上。

2.安装eclipse。

访问以下网址:/downloads/下载。

选择Windows平台“EclipseIDE for Java EE Developers”下载,下载完成后,找到下载的压缩包“eclipse-java-indigo-SR2-win32.zip”,Eclipse无须安装程序,解压此压缩文件到目标文件即可。

要求:请将安装的目录与eclipse环境的界面图粘到后面的空白页上。

3.安装Android SDK[1]访问以下网址下载:/sdk/index.html[2]在线安装SDK:打开SDKManager,如图1-2、1-3所示。

图1-2 图1-3[3]离线安装:首先下载SDK的安装包,“android-sdk_r16-windows.zip”(安装工具)解压到目录,如我的目录D:\TDDOWNLOAD\android-sdk_r16-windows\android-sdk-windows,然后新建以下几个文件夹:platforms,docs,samples,usb_driver,market_licensi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名称 软件学院 专业班级 软件1227 实验成绩
学生姓名 王晓春 学号 2012005774 实验日期
2014.10.28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 实验题目 实验三 VLAN的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掌握交换机上创建 VLAN、分配静态 VLAN 成员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
1、配置两个 VLAN:VLAN 2 和 VLAN 3 并为其分配静态成员。
2、测试 VLAN 分配结果。

三、实验设备

Cisco 交换机一台,工作站 PC 四台,直连网线四条,控制台电缆一条。
四、实验环境
实验环境如下图所示:

五.实验步骤
1、运行 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一台交换机和四台
工作站 PC,按图 4-1 用直连线(CopperStraight-Through)连接交换机和
工作站 PC。

2、分别点击工作站 PC0~PC3,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项,
选择运行 IP 设置(IP Configuration),如图 4-5 所示,设置 IP 地址和
子网掩码分别为
PC0:192.168.1.1 255.255.255.0,
PC1:192.168.1.2 255.255.255.0,
PC2:192.168.1.3 255.255.255.0,
PC3: 192.168.2.1 255.255.255.0,
3、划分 VLAN 之前测试工作站 PC 间的连通性:从 PC0 到 PC1 的测试,点击
工作站 PC0,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项,选择运行 DOS 命令行
(Command Prompt),打开 DOS 命令行窗口,在 DOS 提示符下输入:ping
192.168.1.2 后,回车确认,测试结果表示连通。同理,从 PC0 到 PC2 的测试
结果也为连通。而从 PC0 到 PC3 的测试结果不连通,因为不在同一网段。

4、创建 VLAN 2 和 VLAN 3
5、静态分配 VLAN 成员,将交换机上的端口 2、3、4 分配成 VLAN 2的成员,
端口 5、6、7 分配成 VLAN 3 的成员。

6、测试划分vlan后工作站PC间的连通性

六、实验结果

从 PC0 到 PC1 的测试,点击工作站 PC0,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
项,选择运行 DOS命令行(Command Prompt),打开 DOS 命令行窗口,在 DOS 提
示符下输入:ping 192.168.1.2 后,回车确认,如图下图所示。

PC>ping 192.168.1.2(通)。
PC0 和 PC1 在同一个 VLAN 中,且在同一个网段内。
从 PC0 到 PC2 的测试:
PC>ping 192.168.1.3(不通),如图 4-8 所示。PC0 和 PC2 虽然 IP 地址属同一网
段,但分处于不同的 VLAN中,所以不能相互通信。

从 PC2 到 PC3 的测试:
PC>ping 192.168.2.1(不通)。PC2 和 PC3 在同一 VLAN 中,但 IP 地址不在同一
网段内。
七.心得、结论
通过此次实验,我掌握了在交换机上创建 VLAN、分配静态 VLAN 成员的方法。理解了虚
拟局域网VLAN是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地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并总结出虚拟局域网中的
两台主机只有在同一VLAN和同一网段中才能相互通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