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治家情感世界的真实表露——论新加坡华文作家白振华的诗
海外华文文学的一份历史见证--评白舒荣新著《海上明月共潮生》

海外华文文学的一份历史见证—评白舒荣新著《海上明月共潮生》—◎王小平摘要:作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使者",白舒荣在《海上明月共潮生》一书中,人、文交织,家、国同构,前者生动细腻,后者客观平实,富有感染力、说服力,由此成为一种兼具纪实性、文学性、学术性的历史书写,呈现一种开阔宏大的气象。
关键词:白舒荣《海上明月共潮生》海外华文文学历史见证白舒荣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使者”o她“长在红旗下”,长期与海外华文作家打交道,承担着中国与海外文学、文化交流的重任,以博雅的文学素养与专业的编辑水准赢得了海外华人作家们的信任与尊重,被许多海外作家亲切地称为“白大姐”。
他视野开阔,交游亦广,从容睿智中又蕴含着一份对生命的敏锐,这使得《海上明月共潮生》于普通的写人纪事、谈文论道之外,更呈现出一种开阔宏大的气象。
在这部书中,人、文交织,家、国同构,前者生动细腻,后者客观平实,富有感染力、说服力,由此成为一种兼具纪实性、文学性、学术性的历史书写。
该著分为两辑,一是“台港暨海外华文作家素描”;二是“中国现代作家素描”«仅就第一辑而言,已不仅仅是一部文学评论集、学术散文集,而是具有“史”的性质:它既是一部私人交游史,又是一部特殊的海外华文文学史,还是一部海外华人生活史、心灵史。
首先,该著以私人交游史的方式记录文坛故实,为作家立传,为友谊写真。
得益于独特的工作优势,白舒荣与作家们多有近距离接触,因而往往能以生动的笔触记叙人物言行、场景,如陈若曦“短发,T恤,拖着拉杆箱的精干身影”;在会议晚宴上“一杯又一杯独酌”的“高阳酒徒”;“清丽、娟秀、端庄、温婉、时尚、落落大方”的张翎……这些具体、真实的细节不仅勾勒出作家的素描小像,让我们得以领略其作品之外的日常生活情态,也使我们对作家其人与其文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譬如,作者写台湾作家黄春明,先是述及其在云南的一幅题词:“云南名声引我来,来后我心带不回。
”令人念及其在台湾拒绝陈水扁政府许以高官一节,后又写到几件事,在北京的豪华酒店中格外小心翼翼,在香港因误入声色娱乐场所而吓一跳,“只见黄春明本来不大的脸,似乎突然缩小了一半。
《情让生命更完美》 - Welcome

白振华诗曲画影个展 《情让生命更完美》前国会议员白振华,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一面。
作 为他的朋友,知道的只是他精于绘画,曾举行过九重葛专题义展,现在他举行诗曲画影个展,一下子又把我们惊呆:原来他在诗歌、摄影方面也有表现。
白振华出生于书商家庭,从小不是看书就是排书,从政后政务繁忙之余,还从事时事、政论写作。
但人们不太了解,因为他一直用笔名发表。
诗集《情让生命更完美》艺术是业余嗜好他说:“过去我政务繁忙,又有自己的事业要照顾,每个星期接见选民后已是凌晨时分,到了天亮又要马上出国公干,喜欢文学、艺术是个人的业余嗜好。
我喜欢写政治和经済评论的文章,那是代表我的理性;我也喜欢写诗和作画,那是代表我感性的一面。
人活得太过理性,会很累;人活得太过感性,又会迷失自己,迷失方向。
因此应该在理性和感性中间寻求平衡点。
”他从1995年开始发表新诗,可以肯定都是“随兴之作”。
他说:“我常要出国公干,白天工作和开会,晚上很多时间是留在客房里,为了消磨时间,常常会随兴作画或写诗。
”正式从政坛引退后,他时常和夫人出国旅游,所到之处除了游山玩水,也把所见美景风情拍下来、画出来或写成诗。
据他初步估计,从1996年开始已先后写了百余首诗,画了百余张画,完成了数千张照片。
这也基本构成他这次展出的内容,其中画有10幅、摄影400张,他说:“展出的作品有不少是心中先有诗,之后才来画成画或拍成照片。
”写学生可以接受和欣赏的诗谈到诗歌他说:“我也喜欢古典诗词,但我写不出来,我的新诗,要让拥有华语第二语文水平的学生读懂。
过去从事学校课本出版,深知学生程度只在3000个汉字范围内,我写得浅白口语化,如果再加上音乐,学生可以接受和欣赏,甚至可以在讲华语运动中推广,从而使他们爱上华文爱上诗歌。
”他形容写诗是个“含苞待放”的过程。
到今天,他终于“含苞待放”了百多次,他写的全是浪漫和抒情新诗,可出版成一本结合多种艺术在内的作品集。
其中17首还获得中国与本地作曲家共鸣,谱成音乐。
现代诗自己写作文500字

现代诗自己写作文500字舒婷《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快乐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去夏日的抚慰;也不止像险峰,减少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比较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一棵的形象和你东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深发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是刀像是剑也像是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是沈重的感叹,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摊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拆分,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忠贞就在这里爱不仅快乐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之者的土地。
普希金的《致大海》我爱你吧,民主自由的原素!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你的蓝色的浪头跳跃曲折,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仿佛友人的忧伤的絮语,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最后一次了,我听到着你的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我全心渴求的国度啊,大海!多么常常地,在你的岸上我静静地,迷茫地停留,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
啊,我多么快乐听到你的声源,那喑哑的声音,那深渊之歌,我快乐听到你黄昏时分的清幽,和你任性的脾气的发作!渔人的可悲的帆凭着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在两齿之间大胆地滑过,但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成群的渔船就可以全军覆灭。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这而令我厌倦的凝结的石岸,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也没使我的诗情的波澜随着你的山脊跑开!你在期盼,呼唤……我却被缚住,我的心徒然想要挣脱开,就是更猛烈的感情把我吸引住,于是我在岸边留下来……存有什么可以顾惜的?而今哪里能使我奔上坦荡的途径?在你的荒芜中,只有一件东西也许还激动我的心灵。
一面峭壁,一座光荣的坟墓……那里,种种伟大的回忆已在炎热的梦里倾覆,啊,是拿破仑熄灭在那里。
他已经在困惑里长眠。
紧随着他,另一个天才象风暴之间驰过我们面前,啊,我们心灵的另一个主宰。
人民行动党与新加坡政治_新加坡前国会议员白振华访谈录

第34卷 第2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Vol.34 No.2 JOURNA L OF HENAN N ORMA L UNIVERSIT Y Mar.2007人民行动党与新加坡政治———新加坡前国会议员白振华访谈录孙景峰(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编者按:白振华先生,1947年生于新加坡,1988年至2001年任新加坡国会议员,曾任新加坡政府国会教育委员会副主席和新闻与艺术委员会副主席。
他活跃新加坡政坛13年,从事社区和政治活动长达25年,荣获新加坡共和国总统颁赐的公共服务奖章。
白先生现任美国投资基金集团主席、新加坡胜利书业集团董事经理、新加坡华德集团主席,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与好朋友。
白先生时常撰写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文章,对中国政治经济、海峡两岸问题、新中两国的友好关系和新加坡政治经济问题发表独到的看法。
2006年9月和12月,我校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教授孙景峰博士就人民行动党与新加坡政治问题两次对白先生进行了访谈,为我们了解人民行动党与新加坡政治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在此刊出,供对新加坡感兴趣的各界人士参考。
关键词:人民行动党;新加坡政治;白振华中图分类号:K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359(2007)022******* 孙景峰:白主席,您好!很荣幸能就人民行动党和新加坡的政治问题与您对话。
作为前国会议员,您直接参与了当时新加坡国内一些政治活动的决策,您的经历对于我们研究新加坡政治,尤其是人民行动党是难得的第一手材料。
您先简单介绍一下您的从政经历好吗?白振华:我对政治的兴趣始于小学五年级。
当时我只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孩子,经常带着一张小板凳到新加坡芳林公园集会,去参加长辈们关心的政治群众大会。
芳林公园是新加坡类似于英国海德公园的一个自由发表言论的场所。
我相信我被人赞赏的公开演说艺术和政治群众大会的演说技巧,在很大程度上,或许就是我从小在新加坡当时建国的政治环境中所琢磨和学习来的。
国会议员与新加坡政治生态——新加坡前国会议员白振华访谈录

坛的第一步。 后来又担任 民众联络所委员会秘书长 ,
公 民咨询 委员会 主席 兼执 政 党 的区部 秘书 。9 8 , 18年 我代 表人 民行 动党 参加全 国大选 ,当选 为新 加 坡惹 兰勿 刹 集 选 区 国会 议 员 。 20 年 ,我 决 定 离 开政 01
编 者 按 : 白 振 华 ,9 7 生 于 新 加 坡 ,9 8 14 年 18 ~
内容 ,中 国科 学社 会 主义学 会 主办 的 《 学社 会 主 科
20 年 任 新加 坡 国会 议 员 , 01 曾任 新加 坡 政 府 国会 教
Hale Waihona Puke 义》 郑州大学学报》 和《 的相关文章也予以介绍 。那
20 年 就 人 民行 动 党 与 新 加 坡 政 治 的 问题 做 过 几 07
会议员后 , 我仍然间接参与国内的政治活动 , 并在必 要时对人 民行动党和政府 的政策发表看法。
※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 院教授 、 博士后
次访谈 , 相关内容发表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o 7 > o 2 年第2 期上 , 后来 ,北京大学学报》 《 也转摘 了访谈 的
表 达 了他 对新加 坡 政 治 生 态的 观 点 , 为人 们 提 供 了
了解新加坡 政 治生 态的 鲜活 的 第一手 材料 。以 下是
访 谈 的 内容 :
坛, 这时我 已担任了3 届共 1年的国会议员。卸任国 3 孙景峰( 以下简称孙 )白先生 , : 我们 曾在20 — 0 5
涯和企 业 管理 积 淀使 得他 对新 加 坡 的政 治 、 经 济 、
国会议员与新加坡政治 的相关 隋况 ,希望您能不吝
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综论

后《 叻报 》 《 南 新 报 》 《 、天 、 日新 报 》 纷 纷 登 上历 史 舞 台 , 等
文人 依 次作 为 阵 地发 表 诗 词 、 文 、 说 、 讴 等作 品 , 散 小 粤 这 些 文 学作 品就构 成 了新 加坡 旧文学 。其 中 , 旧体 诗 主要 见
而 到 了清 朝 .中 国和新 加 坡 往 来 出现 两 件值 得 注 意 的事 情 。 第一 件 事是 清 政府 开始 在新 加 坡设 置 领事 。 ( “ 光
四年 , 新 加 坡 临时 , 改总 领事 。” 其 中 , 一位 领 置 后 ② 第 持 , 至 新 加坡 。并 于 19 迁 9 7年 6月 由 中华 书 局 出版 ) 之 绪 ) ,
21 0 2年 第 2 0期 总第 27 3期
囊 I2 I殇 8
THE S LK I ROAD
丝 绸 之 路 文 化 与 中 华 民 族
文 学 国 际 学 术 研 讨 会 专 辑
新加坡华 文 旧体诗综论
赵 颖
( 陕西 师 范大 学 文 学院 , 陕西 西 安 7 0 6 ) 10 2
旧体 诗 论 述极 少 。事 实上 , 新加 坡有 大 量华 文 旧体 诗 的文 本 。旧体诗 写 作 , 要遵 循 严格 的 规范 以及 特 定 的知 识背 需
时期 。如 1 世 纪 6 年 代 至 2 世 纪 初 , 政府 曾经 组 织 9 0 0 清
官 员 三次 大 规模 集 体 出 洋活 动 ,期 间途 经 新加 坡 创 造 旧
景 作 支撑 。旧体 诗在 海外 是 否得 以延续 , 必然 取 决 于 旧体
诗 创作 者 的存 在 。纵 观新 加 坡华 文 旧体 诗 的创 作群 体 , 分 属 不 同 的文 化 阵 营 ,而 且 在不 同时 期 创作 对象 和 创 作 观 念 都 有很 大 的不 同 ,这 些 诗人 共 同构 成 了新 加 坡 华 文 旧 体 诗 的创作 基 础 。这 一 类 诗作 的研 究 具 有 比较文 学 和 文
白振华诗词

白振华诗词
嘿,你知道白振华诗词吗?那可真是如同一颗璀璨的星星在文学的
天空中闪耀啊!白振华的诗词,有的像夏日里的一阵凉风,让人清爽
舒畅,比如他那句“清风拂面意悠悠”,哎呀,你想想,当一阵轻风温
柔地抚摸你的脸庞,那是多么惬意的感觉呀!就像你在炎热的午后,
突然走进了一片阴凉的树林。
有的诗词又像冬日里的一把火,温暖着你的心窝。
“寒夜烛光暖,
诗意心间燃”,这不就像是在寒冷的夜晚,突然看到了那摇曳的烛光,
瞬间让你觉得不再寒冷,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希望吗?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讨论白振华诗词,那场面可热闹了。
“哇,这句诗写得太妙了!”“可不是嘛,感觉就像身临其境一样。
”我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每个人都对白振华诗词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还有一次,我在图书馆偶然翻到一本收录了白振华诗词的书,那简
直像是发现了宝藏一样!我迫不及待地沉浸其中,一首一首地品味着。
“花开花落皆诗意,云卷云舒亦有情”,这写得多好呀,把自然的变化
都描绘得如此富有诗意和情感,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有起有落,但
都充满了故事和情感。
白振华诗词就像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面有美丽的风景、真挚
的情感、深刻的思考。
它能让你欢笑,能让你沉思,能让你感动。
它
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东西,而是贴近我们生活,能让我们产生共鸣的艺术。
我觉得白振华诗词真的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细品味和欣赏,难道不是吗?。
略谈新加坡华文诗歌现况

一、新加坡华文诗歌的发展历程及特点作为“城市国家”的新加坡,向来以多元文化而著称,它汇聚着现代与传统的风格特色,融合着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精粹。
然而拥有75%以上华人的新加坡,其华文沃土却不够广阔,华文诗歌文化也仅属小众。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新加坡曾是英属殖略谈新加坡华文诗歌现况舒然,女,旅新华侨。
艺术策展人、诗人。
28诗歌理论·中旬刊民地,在其独立前的华文教育一直由民间组织承办与维系着。
在1965年建国之后,新加坡政府又秉承多元种族和多元文化的宗旨实行双语教育,英文作为沟通多元种族的共用语言而大行其道,华文则惨遭冷落,如此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华文文学与华文诗歌的发展。
不过随着同一时期经济的腾飞,新加坡由殖民地商贸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乃至价值观念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华文文化与华文诗歌得以稳步推进。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现实主义诗歌一直是新加坡诗歌的主流,充满爱国激情,同时本土意识也逐渐成为主旋律,创作凸显人文关怀等。
六十年代期间,现代主义诗歌逐渐崛起,成为另一种诗歌流派。
到了七十年代,诗歌的创作开始转向对乡土、人生等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人文关怀,新加坡诗坛出现占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
这种对文化乡土的想象和对本土情怀的抒写,融合着两个精神高度,令人回味。
八十年代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生活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多姿多彩,在这种多元化的文化生活格局之下,华文诗歌的创作开始趋于独特性与审美性。
九十年代中后期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逐渐合流,也使得来自不同成长背景的诗人们,带着各自的诗学经验及美学追求融入诗坛,共同挽救着衰落的华文文学。
他们之间以开放的心态相互接纳,取长补短,如此这些都共同促成了新加坡诗坛的多彩面貌。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新加坡华文文学也呈现出更多的唯美主义情调,充满现实关怀。
华文诗歌的创作也于日常生活中寻找诗意,感悟生命,追求诗歌的审美性,内涵也更为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 3卷 第 6期
V ol33 N O _ .6
河 南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学 社 会 科 学版 ) 哲
J oURNAL OF HE NAN N oRM AL UNI VERS TY I
20 0 6年 l 1月
学 。 白振 华 的诗歌 无 疑 是 属 于 后一 种 路 子 的 , 以 ” 他
收 稿 日期 : 0 60 — 9 2 0 — 91
我 爱诗 我也 写诗
・
1 7 8 ・
维普资讯
更会 陶 醉于诗
但 我 不 知 道
的神秘之 美 , 为之 深情 地 歌 唱 。 至 要 和 她 “ 完 婚 甚 走 姻 的尽头 / 远 不 言悔 ” 永 。诗 人 的爱 是 如 此 地 博 大 , 他 总是从 平 凡 中发 现美 , 从零 乱 中发现 和谐 , 从艰 难 中发现 可贵 的 品行 。即使 一 切 都零 碎成 泥 , 和 美 爱 也 会在 诗人 的心 中永驻 , 不然 何 以解 释 白振 华 那 众
我 写的诗 , 不是诗 ? 是
我 体 内无数 的细胞 在 裂 变 我 满 腔 的 热 血 在 沸 腾 我 勇往 直 前 的 扑 向 它 总 想 和 它 产 生 爱 的 共 鸣 爱 的 激 情 爱 的 欢 愉
N O .2 06 V 0
新 加 坡 政 治 家情 感 世 界 的真实 表 露
— —
论 新 加 坡 华文 作 家 白振 华 的诗
娄 素 学 院 , 南 新 乡 4 30 ) 河 河 5 0 7
摘 要 : 加 坡 著 名 诗 人 白振 华 的诗 向读 者 敞 开 了其 作 为 新 加 坡 政 治 家 的 情 感 世 界 。他 以诗 人 的 感 觉 , 自 己的 新 与 心 灵 对 话 , 时 而激 越 时 而 柔和 、 而 乐 观 时 而 哀 伤 的 富 于 变化 的 语 言 , 发 着 内心 的 深 情 与 沉 思 , 造 了 一 个 爱 用 时 抒 创 与 情 的 斑 斓 世 界 。 他 的诗 歌 无 疑 很 好 地 诠 释 着 他 的爱 与 美 的哲 学 , 他 的 诗 中, 与 自然 是 和 谐 的 , 与社 会是 融 在 人 人 洽 的 , 与 人是 相 爱 的 , 人 白振 华 用 他 的“ 的 眼 神 发 掘 这 个 世 界 无 所 不 在 的 美 。 白振 华 的 诗 有 着 睿 智 的 哲 思和 生 爱” 活 的智 慧 。他 以鲜 活 的语 言和 自由 的形 式 , 随 意 的 书 写 中蕴 涵 着 朴 素 的 哲 理 。 在
关 键 词 : 加坡 ; 文 文 学 ; 新 华 自振 华 中 图 分 类 号 :3 9 0 2 13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2 5 ( 0 6 0 — 1 70 10 —3 92 0 )608 —3
新加坡 著 名 作 家 白振 华 兼 政 治 家 、 业 家 、 企 书 画家 、 诗人 和出 版 家 于一 身 。他 曾任 新 加坡 国会 议 员 、 加坡 国会 教育 委员会 副 主席 、 加坡 新 闻与艺 新 新 术委 员会 副主席 、 加 坡 教 育 部华 文华 语 检 讨 委员 新
当我们 进入 白振 华 诗歌 的世 界 , 中获 得 心灵 的 感 从
应 , 情 的愉 悦 时 , 忽略 他 所 有 的社 会 背 景 , 他 感 会 把
投 资基 金 集 团驻 中 国的 集 团 主席 、 加 坡 龙 置地 集 新
团创 办人 兼集 团董 事 , 同时 又是著 名 书画家 和诗人 ,
美 》 它 向读者 敞 开 了其 作 为新加坡 政 治家 的情感 世 ,
界。
产生 感 人的艺 术魅 力 。 白振华 的诗 歌无 疑都体 现着 ” 真性 情 , 人到 中年 的他 早 已过 了“ 赋 新 诗 强说 愁 ” 为 的季节 , 当他 陶 醉于鲜 花 的五彩缤 纷 、 叹 于大 自然 惊 的鬼斧 神工 、 味着爱 人 的款款深 情 、 怀 历史 的厚 体 感 重与沧 桑 、 思 于烟花 “ 沉 刹那 间 的光辉 ” , 时 总是情 不 自禁地 低 吟或 歌 唱 。可 谓 “ 荡 心 灵 , 陈诗 何 以 感 非 展其 意 ?非 长歌 何 以骋其 情 ? 如诗 人在《 诗 》 两 ” 爱 前
会副 主席 。同 时 , 是一 位成功 的企 业家 , 又 担任 美 国
诗 人 的感觉 , 自己的心灵对 话 , 与 用时而 激 越时而 柔 和 、 而乐观 时 而哀伤 的 富于变 化的语 言 , 发着 内 时 抒 心 的深 情 与沉 思 , 造 了一 个 爱 与 情 的斑 斓 世 界 。 创
当成 一个 纯粹 的诗 人 去 阅读 , 味他 的 情 的 真切 和 品
爱 的缠绵 。
兼任 新加 坡作 家协 会顾 问 、 书法家 协会顾 问。
诗情 贵真 。鲁迅 说 :只有 真 的声音才 能感 动 中 “
国的人 和世界 的人 , 只有 抒发 肺腑 的真实 情感 , 才能
我们 欣喜 地读 到 白振华 的诗 集 《 让 生 命 更 完 情
节 的 自述 :
孔 夫子认 为 诗歌 有 着 “ 观群 怨 ” 兴 的功 能 , 儒 汉
所 作 的《 诗 序 》 日 : 诗 , 乎 情 , 乎 礼 仪 。 如 毛 则 “ 发 止 ”
是 , 文 以载 道 ” 了 古 典 诗 歌 源 远 流 长 的 一 脉 , “ 成 于 是 , 歌丧 失 了真性 情 。然 而 , 于 诗歌功 能之 说也 诗 关 有着 别样 一种精 神 资 源 , 陆机 在 《 赋 》 文 中说 ,诗 缘 “ 情而 绮靡 , 赋体 物 而浏 亮 ” 可 谓 最 早指 出 了诗 歌 的 , 抒情 本质 。现 代诗 人康百 清 则直言 :诗 是抒 情 的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