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桥流水人家》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15篇)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读通读顺课文内容,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祥和之美。
2、能运用边读边想象、抓关键词、联系自身生活体验等方法感悟作者的情感,读出自己的见解。
3、积累语言,掌握“借景抒情”的习作方法,并仿写。
学习重点:能运用边读边想象、抓关键词、联系自身生活体验等方法感悟作者的情感,读出自己的见解。
学习难点:积累语言,掌握“借景抒情”的习作方法,并仿写。
课前准备:1、诵读《天净沙.秋思》2、自读课文,自主进行批注。
教学流程:一、谈话引题,检查预习。
1、咱们班很多同学喜欢读书,在你们心目中阅读“是什么”或者“像什么”呢?2、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个神奇的新天地,那么今天我们就要到一个独特的地方游一游,这就是“小桥流水人家”。
3、千百年前诗人马致远在枯藤老树昏鸦相伴的古道上,迎着烈烈西风,感慨天涯断肠人的愁苦,从此也留下了许多游子对于“小桥流水人家”的向往。
今天这篇以这个名句为题的文章又将向我们讲述怎么样的情怀呢?自学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把握:师相机归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家乡风光和家乡生活;文章表达的情感:作者的思乡之情等。
二、学法引路,品味文字。
1、自由读家乡风光片段,用一个字或一个词一句话来表达读完这个段落的感受,并说说原因。
2、轮读第一自然段,采访朗读者:三分文章七分读,刚才你们朗读这么入情的秘诀是什么?把握:在交流中归结出:边读边想象、抓关键词的读书方法。
3、用上这两种方法,齐读,读出家乡的美和作者的快乐。
三、感受写法,仿写练笔。
1、再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处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把握:相机总结拟人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2、小结:这种不直接写出人物的喜怒哀乐,而通过景物来表现的方法就叫做借景抒情。
小学生活领域教案:《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小桥流水人家这首民歌,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文化,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欣赏能力。
2、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珍爱家庭、珍爱环境,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3、学生能够通过该歌曲的学唱,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学习并达到演唱该歌曲的标准,了解民歌的赏析技巧。
2、难点:让学生领悟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让学生理解民歌的内容及情感。
三、教学准备1、播放小桥流水人家的歌曲,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氛围。
2、教师可准备乐器、教学数字板、翻页听书机等相关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播放小桥流水人家,让学生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悠扬节奏,并了解其歌曲的文化背景。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听感,借鉴别人的表现方式,表达自己的感触,开展一轮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集体谈话。
2、学习歌曲内容教师讲解小桥流水人家歌词意义,为学生介绍歌曲背景,让学生了解该音乐作品。
小桥流水人家,竹楼朱阁,十里荷花,香雾漫漫。
小桥流水人家,竹楼朱阁,十里荷花,香雾漫漫。
横塘已没,烟波江上使人愁。
素壁红瓦,云雨半山,香炉沁香,半夜鸣钟。
山深路远,莫思量,赢得青楼几许。
小桥流水人家,竹楼朱阁,十里荷花,香雾漫漫。
歌曲中反映了中国乡村山水田园、风景优美的同时,也描写了生活的琐碎和人生的感慨。
3、教唱歌曲让学生听多遍歌曲,以及通过多种形式播放歌曲,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和曲调。
为学生上课所用设置歌词,并总结基本唱法,并让学生集体大声跟唱。
4、享受歌曲考虑到学生学唱过程中的表情和动作,让学生学玩后播放歌曲,让他们全神贯注的享受歌曲,从而创造音乐氛围并体验音乐的美妙。
五、教学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学唱强度、细节掌握能力、合作能力、正确性和自我感受,进行教学评价。
六、拓展延伸教师可根据学生兴趣和需要,让学生开展小桥流水人家相关的艺术实践活动,如歌曲演唱比赛、视觉艺术创作比赛等。
七、教学总结通过该教案,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文化,并且能够学习唱歌和欣赏歌曲。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8课《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

8、小桥流水人家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并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欣赏语言,体会感情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读马致远的小令,了解文题出处。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初读课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指名读。
(把课文读得朗朗上口,感受课文语言的美)(三)书面练习1、默读课文,完成练习.(选择课文的词语来形容下面景物)流水:(、、、)的小溪(、、、)的杨柳人家:我的卧室(、、、)父亲的书房(、、、)乡亲们过着(、、、)的生活2、教师批改练习。
3、用不同的方法重点解决“婀娜多姿、点缀风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等词语的意思,如“婀娜”常用来形容杨柳、女人;“点缀”可结合眼前的事物解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可结合典故解决。
填空之后,朗读词组,进行语言积累。
教师大力表扬学生的创造性答案。
(学生的创见:自由、友好、和谐、安居乐业的生活)(四)感情朗读1、从最后一句“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入手,返回上文,结合书面练习,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及表达感情的方法。
2、选择喜欢段落,感情朗读。
(第一和最后一段)(五)划出新词,抄写新词板书:流水:(、、、)的小溪(、、、)的杨柳人家:我的卧室(、、、)父亲的书房(、、、)乡亲们过着(、、、)的生活教后记:如果真要找出本教学设计什么新意的话,那就是书面练习,本人觉得这个练习有三点好处:1、拎出课文的重点,并与课题相呼应。
2、理解并积累词汇,进一步酝酿感情。
3、动静结合,读思结合但这种富有实效的练习,在公开课上不大见,可能是怕有人认为它好象离开课文,有冲淡感情之嫌。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设计-教学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小桥流水人家》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适当的推理和分析。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园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珍惜亲情和友情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小桥流水人家》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
2.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 课文中的优美语句的欣赏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适当的推理和分析。
3. 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语言表达。
1. 课文《小桥流水人家》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
(2)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意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适当的推理和分析。
4. 欣赏与实践:(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并学会运用。
(2)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2)学生进行课后拓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或实践活动。
6. 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复述课文内容。
(3)写一篇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的作文。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抄写生字词和复述课文内容的作业,评估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小桥流水人家》五年级语文教案

关于《小桥流水人家》五年级语文精选教案的文章近年来,小学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教育内容已经悄然发生了质的变化。
而在这些变革中,语文教育也成为备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其中,《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成为了五年级语文教育中的一个精选教案。
这篇课文来源于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舍草》,讲述了一位热衷于文化活动的富家少爷与一个敬业治学的大夫之间的故事。
在此基础上,讲述了一个富丽堂皇的人家在诗书画琴中的生活情境,富有感染力和魅力。
为何要在五年级的语文教育中,采用这篇课文作为教材精选呢?主要原因在于,这篇课文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智慧以及审美情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鉴赏能力和美感。
需要指出的是,使用这篇课文在语文教育中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篇课文采用的是古文,这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理解。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要对古文认真地进行解释。
尤其是一些生僻字和古词,要进行针对性的解释,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要注重课文的阅读和背诵。
只有在反复阅读和背诵的过程中,学生才能逐渐掌握古文的特点和规律,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外在意义。
要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了解他们的理解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指出的是,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学会如何欣赏文章。
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文章中的诗词、画、音乐及其它艺术元素,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分析,从而更好的体现文章的文化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这样一篇课文进行教学,并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审美意识。
深入理解一篇文章,掌握它的精髓和价值,需要学生理解和欣赏文章所表达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传承。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思想教育至关重要。
因此,在教学学科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文教育和文化传承。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认同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8小桥流水人家_20120919025012759

8 小桥流水人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过程与方法1.课前预习2.利用工具书和学习方法自学3.合作学习4.朗读、诵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重难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读诗,了解课题出处◆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初读,把握课文主旨◆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全班交流: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交流.探究表达方式◆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赏读,积累优美句段◆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六年级语文下册《小桥流水人家》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课堂练习一: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填空、选择等基础知识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课堂练习二:仿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课堂练习三: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朗读感悟,深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音韵美,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课堂小结,巩固提升:在课堂尾声,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同时,设计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总结自己在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进步。
2.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强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提醒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3.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复习课文、完成作文等,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参加与家乡相关的活动,如参观博物馆、采访长辈等,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为写作积累素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层面:通过学习《小桥流水人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关爱家人、珍惜友谊的品质同时,使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感悟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2.态度层面: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到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是提升素养、丰富情感的过程。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3.价值观层面:通过课文中所描绘的美好画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明白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通用10篇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通用10篇小桥流水人家教案篇1设计理念:“理想课堂”并非是准备最完善、上得最完美的课,应是还孩子们更多的参与时间和空间,孩子们主动学习、各有收获的课堂,是高实效、充满活力的课堂。
本节课努力按照课堂模式的三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运用)六环节(创设情境自学指导、定向示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馈调控、拓展练习)的基本要求去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词句。
课前准备:1、学生按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出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全班齐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以曲中的句子为题“小桥流水人家”。
点评:用古诗导入,既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感情,又让学生明白了课文题目的出处。
因诗的感情与课文的感情相吻合,这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检查预习1、回忆预习的六步骤。
2、自读课文。
3、检查词语。
婀娜干涸点缀流通舒服印象螃蟹粼粼波纹唱和着清澈见底依依多情日出而作日入日息守望相助4、分节读课文,文章表达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点评:预习的六步骤:1、标出自然段。
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新词。
3、读生字新词二至四遍,借助英才教程等理解词语意思。
4、描红生字,再把画出的生词写三遍。
5、第二遍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句,反复练习,直到读通读正确。
6、第三遍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给学生五分钟时间,再次预习,帮助学困生认真完成预习要求,先学后检查学习情况,符合教育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小桥流水人家》教案
本文是关于8、《小桥流水人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元曲。
出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师配乐范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2、请你也来读读这首元曲。
自读,全班齐读。
3、师介绍《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小令描绘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秋日黄昏行旅的图景,表现了游子悲秋怀乡、难以言喻的惆怅心情。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4、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以曲中的句子为题“小桥流水人家”。
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呢?是和这首元散曲给我们的感觉一样萧瑟、悲凉吗?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课文吧!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说一说,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课文主要描写了家乡小桥、流水的美好景色和人们的太平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
2、分段落:
课文题为“小桥流水人家”那么文章哪些段落在写到了小桥?哪些段落写到了流水?写人家的又是哪几小节呢?
生默读课文,指名回答。
(1、2流水,3、4小桥,5、6人家)
三、细读品味
过渡:小桥流水的恬静和居民的祥和生活都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使作者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1、默读课文:在作者所回忆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中,哪一部分的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来细细品读一下你所欣赏的段落,谈谈你欣赏的理由。
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2、生自读自悟,交流反馈,随带段落的朗读。
第一小节(详解):随机理解“潺潺”、“婀娜”、“粼粼”等词语。
从声音、姿态、动作等方面来表现流水的美。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 板书:潺潺的流水婀娜的舞姿粼粼的波纹
第二小节(略解):感受到作者欢快的情绪,男生齐读。
第三小节(略解):
“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
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
第四小节:
“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
”(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生我养我的老家给了我多少美好的回忆呢?让我们再来回读前面的这些印在我脑海
深处的情景吧。
读1-4小节。
第五小节:
“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
3、情感体会:
师:小溪、小桥、老宅这些景物是那么普通,可我们通过作者的文字,却能感受到它们所富有的无限生机和活力,都显得那么可爱。
在作者的表达中,我们能捕捉到他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热爱家乡,怀念家乡。
)
师:能举例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吗?(直抒胸臆-相关的句子;间接表达-景色描写中体会)
4、配乐朗读: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带着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浓浓的思乡情怀,随着音乐走进这美丽的乡村。
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生齐读课文。
四、积累运用
过渡:作者用清丽淡雅的文字,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风俗图。
1、在作者的语言表达中,你欣赏哪些优美的好词佳句?先读一读,再摘抄在读书摘记中。
2、交流反馈:指名学生板书,交流。
3、运用:你能用上积累的好词填空吗?
家乡()的小溪,溪边()的杨柳,站在柳枝上唱着()歌声的小鸟,构成了一幅多么()()的画面!()()()的乡村太平生活,让人一辈子也忘不了。
4、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