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评剧的板式
评剧板式分类

评剧的板式分类主要包括:
1. 慢板:是评剧定腔定调的起始板,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板式之一,适用于表达沉思、追忆、忧郁、悲伤等情绪。
2. 二六板:是与慢板板式并列的常用板式,是评剧的主要节拍,适用于表达亲切、喜悦、愉快的心情。
3. 散板:也称为“闪板”,适用于表达愤怒、悲哀、兴奋或急躁、振奋的情绪。
4. 流水板:主要用于叙事和抒情,速度较灵活,可以根据剧情和人物情绪的变化而变化。
5. 垛板:在评剧唱腔中,垛板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板式,适用于表现人物心情激动、情绪高昂或节奏较快的时间较紧的事情。
6. 反调慢板:是与原调慢板相对比的一种板式,适用于表达忧郁、沉思、回忆等情绪,调式古朴沉稳,表现力丰富。
7. 反调二六板:也是评剧中的一种反调板式,适用于表达多种情绪和情节。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板式适用于不同的剧情和人物情绪,演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板式进行演唱。
[谈,评剧,表演艺术,其他论文文档]谈评剧表演艺术
![[谈,评剧,表演艺术,其他论文文档]谈评剧表演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cfaa0a7b964bcf84b8d57b4e.png)
谈评剧表演艺术谈评剧表演艺术谈评剧表演艺术:艺术试论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谈评剧表演艺术更多精品资源来自3edu教育网评剧是在我国有较大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是一种长期流行在民间的说唱艺术。
从它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1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评剧艺术曾有过红遍全国大江南北的辉煌,如今,受到现代传媒与娱乐方式的冲击,评剧艺术的观众大量流失,评剧开始走向衰微与没落,已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抢救与挖掘。
作为一名年轻的评书演员,在面临着巨大的艺术生存压力的同时,也觉得有一种动力在促使自己应该为自己所热爱的评书艺术的传承发展做点什么。
希望评剧这门传统的戏曲艺术能够不断的发扬光大。
不断学习是年轻演员的天职。
为了更好地了解评剧艺术及其特点,我查阅了很多有关评剧的书籍与资料,下面就自己所学习到的内容谈谈评剧艺术表演的一点认识。
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
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
评剧唱腔是板腔体,有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种板式。
慢板即一板三眼,是评剧唱腔的基本曲调,过去为旦腔专用,后来逐步发展为旦、生共用。
慢板由上、下两个各四小节的乐句组成,每句又可分为三个小分句,其特点是多从头眼(第二拍)起唱,分句常以小过门来加以衔接。
二六板,一板一眼,是评剧唱腔中最常用的一种板式,既可抒情,亦可叙事,各个行当均可应用。
又可分为小生二六与原板二六两种形式。
小生二六的上、下句各为六小节,每句常由两个分句组成,是生行的主要唱腔。
原板二六的上、下句各为四小节,是旦行的主要唱腔,其他行当有时兼用。
垛板,一板一眼,旦腔应用较多,其特点是节奏感较强,常为板起板落,速度变化较大,又分快、慢两种:慢垛板擅长叙事,快垛板擅长抒情,特别是表现激动的情绪。
解放后,评剧音乐,唱腔,表演的革新取得显着成就,特别是改变了男角唱腔过于贫乏的弊病,男声唱腔有了新的创造。
戏曲唱腔与板式

戏曲唱腔与板式1.板式,戏曲音乐中的节拍和节奏形式。
板式一词原有两种含义:①指板眼形式,即节拍形式,音的强弱规律性。
通常以板、鼓击拍,板用以表示强拍,鼓则用以点击弱拍或次强拍。
因此,强拍称为板,而把弱拍或次强拍统称为眼,合称板眼。
一个小节即为一板。
板眼之间又有多种形式,②指下板形式,即节奏形式,也就是音的时值及长短规律性。
唱腔中字随板出的称“迎头板”,后半拍出字的称为“腰板”或“腰眼”(第一小节的第二拍或第三拍,也即弱小节起板),只是在一句唱腔终了时方下一板,也即一句唱腔的最后一拍(未眼),称为“截板”或“底板”。
2.板式变化,一切板式都是从原板变化发展而来。
原板为中庸速度、句幅中等、拖腔不多的一板一眼的板式。
如将乐句的速度减慢,句幅扩充,增加旋律的华彩,并大幅度运用拖腔,这就产生了一板三眼的慢板类板式。
倘在原板基础上将速度加快,句幅缩短,旋律就简去繁,使节奏紧促,这就形成为有板无眼的带板或快板类板式。
如在上述基础上,再运用将固定的节拍形式打散的方法,使速度快慢、节奏缓急、句幅长短、行腔伸缩均能自由发挥,则又形成散板类的板式3.板式类别1)、眼板类(二拍子)①原板,标准的单拍子旋律,每两小节为一乐节,即有明显的呼吸感的旋律片断,每四小节至八小节组成一个乐句旋律片断,即有明显停顿和终止的旋律片断,通常为中庸速度,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每分钟的演唱70-90个音符(四分音),旋律稍简,不似慢板之迂回曲折。
其功能为抒情与叙事两者兼备。
倘用于抒情,则加强唱腔的旋律性;倘用以叙事,唱腔处理则加强其朗诵性。
②紧二六板,在原板基上每小节增加了切分音,弱拍位延续到强拍位,速度比原板稍快,相当于小快板、快板的节奏,每分钟演唱110-130个音符(四分音)。
其乐句结构比原板短小,旋律亦较为简洁,字多腔少,朗诵性强,在节奏上显得比原板紧凑。
它的功能偏重于叙事,因而虽同为一眼板,却与原板有不同的特性与作用。
2)、有板无眼类(一拍子)称带板。
评剧与评戏的区别-评剧的三大板式

评剧与评戏的区别-评剧的三大板式评剧与评戏的区别-评剧的三大板式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
评剧的前身是莲花落,原名“平腔梆子戏”,“京东第一平腔梆子戏”,简称“平剧”,俗称“唐山落子”,“蹦蹦戏”,关外有“奉天落子”的称谓。
莲花落这种民间说唱艺术历史悠久,流域甚广,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
评剧产生于河北东部的滦县农村,1910年左右,形成于河北唐山一带。
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正式使用评剧名称。
当成兆才等人把莲花落演变成“唐山落子”时,吸收了河北梆子的全套乐器,他们给这个新剧种命名为“京东第一平腔梆子戏”,简称“平剧”,演唱时用本嗓。
当时的代表性演员有月明珠、金开芳等。
辛亥革命后,北京改称北平,京剧也随之称为平剧。
以成兆才为首的“平剧”此时已经发展到了天津等地,和由京剧改称的平剧成对歭之势。
于是就定名为评剧,寓“评古论今”之意。
评剧的板式可分为“首引板类”、“中间板类”、“尾腔板类”即首、中、尾三大板类。
第一类:首引板类(简称首板),是用来唱段开头的'各种板式。
第二类:中间板类(简称中板),是因为它大多数用在唱段的中间。
他没有首板可以独立。
它可以独立描绘景物,表达人物情感,用于大段的叙事、抒情和辩理,是评剧唱腔的基本板式,用途最广。
中板包括:1、慢板:女腔正调慢板、女腔反调慢板、女腔越调慢板、男腔正调慢板、男腔越调慢板、男腔反调慢板、女腔凡字大慢板、男腔凡字大慢板;2、清板:女腔正调散板(清板)、女腔正调三眼(清板)、女腔正调慢板(清板);3、快三眼:女腔正调快三眼、女腔反调快三眼、女腔越调快三眼;4、原板:5、二六板:生腔二六、原板二六、混合二六;6、垛板:女腔正调垛板、女腔反调垛板、女腔越调垛板、男腔正调垛板、男腔反调垛板、男腔越调垛板;7、流水板:女腔正调流水板、男腔越调流水板、女腔反调流水板、女腔越调流水板、男女腔正调流水板;8、散板;女腔正调散板、男腔越调散板、女腔越调散板、男腔正调散板;9、快板:女腔正调快板、男腔越调快板;10、顶二板:越调顶二板;11、弹七板:越调弹七板;12、三拍:女腔正调三拍、女腔越调三拍、重唱正调三拍、男腔越调三拍。
论戏曲音乐板式的创新

论戏曲音乐板式的创新作者:韩晓雪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11期摘要:戏曲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集传统音乐之大成。
板式是戏曲音乐的创腔基础,具有节奏、节拍的双重意义,因此板式的规范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部分剧种都以原板(2/4)为基本板式,在此基础上运用伸展、紧缩、拆散等手段来派生出其它的板式。
对音乐的抒情性、叙事性、戏剧性都有巨大的影响,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为继承和发展戏曲艺术,对板式的创新也势在必行。
关键词:戏曲音乐;板式;创新中图分类号:J6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2-0119-02板“是指我国民族乐器中用来打拍子的板,也是指音乐的节拍。
如:快板;慢板;一板一眼。
”中国的传统音乐自古就讲究板和节奏的变化运用。
汉代大曲的“艳曲解趋乱”,根据每个部分所描写的内容,它的曲调和节奏也都各不相同;再如梁代沈约著的《宋书·乐志》所描写的汉魏“相和歌”,它是以“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为演唱形式。
它的特点是歌者自击鼓与伴奏的管弦乐器相应和而得名;又如唐宋的说唱音乐也都体现了中国音乐注重节奏的变化,从敦煌千佛洞中发现的唐人大曲谱说明一板三眼之符号唐人已经应用;明代魏良辅在他的《曲律》中说“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
可见板式的运用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大特色。
戏曲音乐自南戏形成至今也有近千年的历史,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戏曲音乐也是在创作家、演唱家的革新中发展的。
明代魏良辅自创“水磨腔”,近代程砚秋借鉴欧洲美声的唱法发展创立了程派唱腔。
在改革开放各种艺术形式大放异彩的今天。
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口味和审美需要,为了使戏曲艺术能永久的保持活力和长足的发展,对戏曲音乐形式的改革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而板式的创新就是戏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板式是戏曲创腔的基础,它对戏曲音乐的表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板式对戏曲唱腔的抒情性、叙事性、戏剧性的表现都是十分关键的。
分析创作评剧《苏三起解》核心唱段板式变化与艺术风格

分析创作评剧《苏三起解》核心唱段板式变化与艺术风格作者:吴丹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17期摘要:本文通过创作评剧《苏三起解》这部戏,对其核心唱段的板式变化及艺术风格进行分析,分析了剧种的唱腔和音乐特点,重点剖析女主人公白派唱腔的板式变化,从而总结评剧剧种白派唱腔的音乐创作经验,对今后发展评剧的白派唱腔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研究创作女主人公大段慢板唱腔音乐及如何表现人物情绪等,对于评剧唱腔音乐如何传承与发展有着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戏曲评剧唱腔白派创新发展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6-0127-03评剧是我国戏曲的一块瑰宝,是第二大剧种,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流传度,因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通俗易懂的故事等特点,得到人们的喜爱。
尤其是评剧最有代表性的白派唱腔更是评剧唱腔的代表,雍容华贵,可以称得上是评剧中的牡丹。
白派还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评剧白派唱腔的偏爱,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苏三起解》这个剧本。
并研读了剧本、分析人物及唱腔创作。
女主人公陈情一段用评剧白派的唱腔表达出来,委婉细腻,突出人物特点,跟剧本要表达的情感不谋而合。
本文就这段核心唱段的板式变化及艺术风格进行分析,从而总结评剧白派唱腔的创作经验,并在研究唱腔各种板式及如何表达人物情感上进行重点剖析。
一、评剧自形成以来的发展概况(一)评剧的形成评剧,是我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地方戏曲剧种,它大约诞生于1900年前后,距今不过百余年历史。
据相关文献记载,评剧是20世纪初流传于河北唐山地区、京津地区、东北地区的“对口莲花落”“唐山落子”等民间小调对唱、曲艺、说唱表演等表现方式逐渐提炼和融合而形成的。
随着“对口莲花落”的音乐元素和故事情节的不断丰富,影响力的迅速扩大,尤其是莲花落从关外蹦蹦音乐中吸取了适合自身地域特点的养分,又融进了河北梆子的板胡、打击乐,使它的表演具有了初步的戏曲表演形式,这样“莲花落”也逐渐有了自己的小戏。
浅述评剧唱腔艺术

《戏剧之家》2018年第16期 总第280期43戏剧研讨浅述评剧唱腔艺术杨京晶(唐山市丰润区评剧团 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评剧作为我国戏曲中的重要剧种,在艺术领域绽放出熠熠光辉,其在戏曲历史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尤其评剧唱腔艺术,更是让人记忆犹新,久久难以忘怀。
对评剧唱腔艺术进行分析,并探索其相应的发展路径能够让评剧艺术得以更好传承与发展,让评剧的历史地位更加显著。
【关键词】评剧;唱腔;艺术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6-0043-01一、板式(一)导入板类。
在评剧的表演活动中,导入板类具有一定的过渡与引入功能,主要包含回龙、带板、哭头、导板、搭调等,这些都不属于独立板式的范畴,大多数都起源于河北梆子,历经相关创新活动,才对自身板式特征进行构建。
(二)基本板类。
在评剧板式中,其主体板腔就是基本板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慢板。
慢板也就是一板三眼,主要在旦行与生行中进行运用,由上、下两个部分中,各四小节的乐句共同构成,在每个乐句中,又由三个小分句组成。
通常情况下,起唱由头眼开始,往往运用小过门,来对各个分句进行衔接。
2.二六板。
也就是一板一眼,其广泛应用与评剧各个行当的表演过程中。
关于其划分方面,具体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小生二六与原板二六。
在小生二六的上、下句中,分别包含六个小节,一般情况下,每句包括两个分句,主要在生行的唱腔中运用。
在原板二六的上、下句中,分别包含四个小节,主要在旦行的唱腔中运用,部分情况下,其他行当也会对其进行使用。
3.快板。
所谓的快板就是有板无眼,其属于创新板式的范畴,具有比较快的速度,可以不对小节线进行划分,在七字句式中,对其使用情况比较多,在每一个乐句中,包括七个小节,其中间不会出现过门情况,经常用于对慷慨激昂的情绪进行表达。
4.散板。
所谓的散板就是无板无眼,其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即紧打慢唱与慢打慢唱,其节奏比较松散自由,板眼不会对唱腔产生限制作用,能够依据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开展一定的自由发挥活动。
红色中国风非遗系列之评剧介绍

竹板仍然保存。拆出时期的剧目主要是
腔戏艺术的革新,并产生了专职编剧,乐队
来自唱本子和子弟书曲目,并将《小姑
去掉竹板,改用鼓(底鼓)和梆子按拍,增 加了板胡和笛子,并采用河北梆子锣鼓经。
贤》《借女吊孝》《蓝桥会》《刘金定
02
小调对口唱衍变而来;“上装”、“下装”是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并分别表演剧中人物(如《西厢
记》,“上装”要表演红娘、莺莺、老夫人三个角色)。由于这种表演的局限,表演者不能以剧中人
物来固定着装和勾画脸谱,因此他们的最初装扮是“上装”(旦角)彩扮,身着裙袄或彩裤褂,手持折扇、
手帕;“下装”(丑脚)头戴毡帽或头巾,身着茶衣、腰包,手持竹板或霸王鞭
在唱、做、念、打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上,评剧的唱功最为突出,早 期的男旦演员月明珠和女演员李金顺等,都曾以唱功称绝一时。李金 顺的“李派”唱腔对后辈影响甚大,在其影响下,20世纪30年代初的 奉天落子时期,又产生了著名评剧声腔革新家白玉霜。她大胆运用低 腔,发展了评剧的中音唱法,形成“白派”。与白玉霜同时,刘翠霞 创造了高亢脆亮的“刘派”唱法,爱莲君创造了“爱派”的疙瘩腔唱 法
特点。
善于表观现实生活是评剧的一个传统。辛亥 革命后,成兆才依据当地的时事新闻创作和 改编了《杨三姐告状》《黑猫告状》《枪毙 骆龙》《枪毙骆虎》等,基本上奠定了评剧 以演现代剧目为主的特长。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立后,评剧进入了新的繁荣发展时期,演
出了一批受群众欢迎的现代戏,
剧
第肆章
非遗系列
角色行当
阶
庸俗的节目;有的演员则因吸毒不能演出,许多班社被迫解散,评剧一度衰落下来。
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调了京腔关系和结构特征。 如[ 二六板】 中的唠 二上] ( 繁体的花 腔) 与【 直板二六] ( 简体的单腔) 的区别和【 垛板】 与【 垛板】 中的“ 楼上
把评剧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 传播到到全 国各地 , 为广大人民群众
( I ) 评剧板式分类
材范围, 不断丰富评剧的板式种类, 协调运用评剧的板式 、 调式 , 使 各“ 流派” 相融一体 , 使得评剧声腔艺术产生新的艺术生命力与感
染力。
评剧板式分类从总的关系看, 各板腔体系都以[ 1 曼 _ 板】 为其母系
枥 类, 又派生出子系板类, 如各体系的【 二六板】 、 [ 垛板】 、 B 充水板】 与 微 板】 五大板类, 尽管有的板腔体系尚不完备, 但必将随着评剧事
方地区, 位列于中国戏曲“ 五大剧种” 之中, 成为仅次于国粹京剧 的 大剧种 。评剧习称“ 蹦蹦戏” 或“ 落子戏” , 又有“ 平腔讳子戏” 、 “ 唐山 落子” 、 “ 奉天落子” 、 “ 平戏” 、 “ 评戏” 等称谓 , 但最终以“ 评 剧” 之名闻
名全国。 评剧是民间小戏, 但它反映社会现实快 , 演唱形式简单, 通 俗易懂, 把“ 平” 字加上一个“ 言” 宇就成了“ 评” , 这是以评论社会 , 评
N AN F E NG I 文 艺 传 播
浅谈 评剧 的板 式
文I 韩力
摘要 : 善于表观现 实生活是评剧的一个传统。 以唱工见长 , 吐字
清楚 . 唱词浅显易懂, 演唱明白如诉, 表演生活气息浓厚 , 有 亲切 的
楼” 、 [ 快板] 与紧打慢唱的区别 , 以及尾腔落板中的[ 送板向 【 扣板】 、 旧 板】 与献 板] 、 【 甩日 空 邢【 迷子] 的区别, 坳口 以严格的划分与较详细
的说明。
( 2 ) 板腔结构
民间味道。它的形式活泼、 自由. 最善于表现当代人 民生活, 因此城
市和 乡村都有大量观众 而评剧板式 多样性的特点是恰是评剧能
为人 民群众广泛接受和喜爱的一个重要原 因。研究评剧板 式的特 点 ,借此能够更好的发扬评剧的艺术特点为群众奉献更有艺术价
值的艺术作品具有积极的意义
去了梆子 。 只用板击一次 , 故统 称 单板类。 无论从横 的关系还是从纵的关系来看 , 都有其共} 生, 同时又有
着各 自不同的表现功能与个 眭。 在板式及尾腔落板的划分上 , 我们
传统与现代俱存 , i g * -  ̄ 的艺术才能具有时代性和生命力。 我『 f ] 需要在发扬评剧平民化 、 大众化的特点 , 传承通俗流畅的 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并与时俱进 , 创作更多更好的评剧音乐作品 , 使
理解和掌握评剧音乐传统的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段 .扩大了表演题
间, 扎根于群众的沃土之中 , 从诞生起 , 就以浓郁的乡土气 息, 通俗 易瞳、 群 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优美动听的唱腔 , 反映了各地 ^
们不同的生活 、 因此不论在城市j 丕是乡村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一
评剧板式 结构的艺术特点
面精华 。 在表演艺术形式越发 日 新月异。对于过去众说纷纭之外 , 现在也尽量做了较细致的分板 与划分 , 对“ 附加板腔” 与“ 尾腔落
板” 也较详细地予以说明, 力图达到区别分明、 清楚易懂 , 便于评剧 板腔结构的分板与研究。
( 3 ) i N  ̄ 不同的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调式.我们一般做的分析认为评剧
声、 强弱 、 音色以7 5 L -  ̄ . 韵与润腔等等) 的综合 , 即便是同一调式 , 由 于旋法不同,常用的音乐语汇等不同,其风格与表现力也是不同 的, 更何况每—板类又都具有自己的一定结构形式和字腔关系呢 。 我们提 出来 , 试图通过对调式及旋法的分析研究 , 找出规 律 , 以便
业的发展而 日 趋完善。 根据评剧原有的击板方法 , 我们把传统的五 大主体板类看成是双板类。 同时又从兄弟剧中( 如京剧、 越剧等 ) 中
二 小结
评剧的发展是紧随时代的发展的,任何一种戏剧艺术只有紧 随时代的革新才能在保持艺术传统的基础的板类, 如弹三响 、 七板】 、 [ 涛阪 ] 、 【 流水圆、 板】 、 【 快板] 和属于摇板类型的紧打慢唱的【 散板] 等, 由于击板方法中免
板腔结构由一板三眼 、 一板一眼 、 有板无眼 、 无板无眼等 四种
节拍形式组成 , 解放后, 评剧 唱腔表演 有了显著的变化 , 特别是在
男声唱腔方面有了新的创造。评剧唱腔更是吸收了其他剧种等方
关建字: 评剧 ; 评剧板式; 调式; 腔体 系
评剧是我国戏剧舞台上新兴的剧中之一 ,主要流行于我国北
书说唱为重的意思。虽然只有近百年的历史 ,但是由于它来 自民
调式分为四种 . 正调 、 反调 、 越调以及反越调 。其实研究调式 , 并不 单是一些图示排列。 或者只是看表面去辨别。因为音乐作品所表达
的情感 , 是多种音乐手段 ( 如调式 、 调性 、 旋律 、 节奏、 音程 、 速度 、 和
所接收 。
作者简介 : 韩力 , 阜新市戏 曲剧院
1 4 6 Ma y . 2 0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