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

合集下载

海啸——精选推荐

海啸——精选推荐

海啸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海啸英文名称:tsunami定义1: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巨大岩体塌陷和滑坡等导致的海水长周期波动,能造成近岸海面大幅度涨落。

所属学科:海洋科技(一级学科) ;海洋科学(二级学科) ;物理海洋学(三级学科)定义2:来源于日语,指海底地震或火山爆发所引起的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 ;全球生态学(二级学科)定义3:由于海底地震、地壳变动、火山爆发、山体滑坡、海中核爆炸等造成的海洋和近岸水域水面巨大涨落现象。

所属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 ;水力学、河流动力学、海岸动力学(二级学科) ;海岸动力学(水利)(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海啸袭来的一刻海啸,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

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另有,同名电视剧、电影《海啸》,历史小说《海啸》,诗人海啸,庾澄庆专辑《海啸》和电脑病毒“海啸”。

目录中文歌曲海啸名词解释【自然灾害——海啸】海啸的预警危害纪录海啸自救【电视剧《海啸》】中文歌曲海啸名词解释【自然灾害——海啸】海啸的预警危害纪录海啸自救【电视剧《海啸》】∙【电影《海啸》】∙【历史小说《海啸》】∙诗人海啸∙庾澄庆专辑《海啸》∙【电脑病毒海啸】∙海啸五笔打字通中文歌曲海啸中文歌曲:海啸(爱像海啸)路绮欧演唱:路绮欧(绮绮)歌手简介:路绮欧是一个很神秘的歌者在网上唱过300多首原创翻唱歌曲没有签约公司没出过专辑更神秘的是自今都没有人见过她的照片歌曲介绍:在一个下雨的黑夜情人不能想见曲风伤感歌词唯美唱者用心灵深处的情感演绎了歌曲的内涵当我们在深夜反复听此歌曲你会被唱者的真情所打动越听越感动最后眼泪会不自觉地慢慢流下这就是真正的歌者路绮欧海啸歌词:爱像海啸浪潮好高我在你面前显得那么渺小幸福会晚点多少其实并不重要我只要知道结局是美好有多重要你心里知道才会彼此都在对方心里绕为了你不停奔跑就算天涯海角也绝不会放开你轻易地走掉除非你真的不想要名词解释英语:Tsunami,该词源于日语“津波”,表示“海港内的波”,国际上在1963 已采纳这名称描述此自然现象。

海啸概述及预警

海啸概述及预警

简正波的解析
波的频率是通过两个连续的波通过同一点所需的时间测量的。这称为波的周期。
海啸和简正波具有完全相同的部分并且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测量,但是两者之间存在 许多差异。下图显示了其中一些差异。
典型的海啸波 与由风形成的典型波之比较 波的特征 波速 由风形成的波 8-100公里/小时 海啸波 800-1,000公里/小时 相隔10分钟到2小时
分类
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 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材料说,地 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 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 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 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 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 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 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 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 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返回目录
目录
• • • • • • • • • • 摘要 引言 概要 成因 分类 海啸的破坏过程 预警 历史上的海啸 海啸自救 附录
返回首页
引言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一场巨大的、连地球都要为之颤抖的水 下地震。这次地震高达里氏9.0级,是自1964年以来最强烈的地震。随后几天里还发生了数十次 5.0级以上的余震。但是,这次毁灭性的地震所带来的最惨烈、最具破坏性的后果是它引发了海啸。 死亡人数已经超过220,000人,许多社区都遭受了极其惨重的财产损失。

为什么印尼总会发生海啸?印尼海啸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印尼总会发生海啸?印尼海啸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印尼总会发生海啸?印尼海啸的原因是什么?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而印尼却偏偏是海啸的多发地,为什么印尼总会发生海啸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印尼频繁发生海啸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个究竟。

印尼大海啸_印尼海啸 -简单介绍印尼海啸:印尼海啸-简介,印尼海啸-发生过程_印尼大海啸印尼海啸过后印尼海啸是指2006年7月17日,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南部的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沿岸部分地区海啸,造成至少668人死亡,1438人受伤,287人失踪。

印尼海啸4100人无家可归。

海啸是1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

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

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

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

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

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印尼大海啸_印尼海啸 -发生过程印尼海啸使大量游客死亡2006年7月17日,印尼当地时间3时24分(北京时间16时24分)发生里氏7.2级地震。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称,这次的地震触发了印尼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以及澳大利亚圣诞岛和可可岛区域海啸预警。

截至7月17日傍晚,已造成当地至少80人死亡。

截至7月18日,印尼地震引发海啸已造成357人死亡,其中包括来自沙特、巴基斯坦、荷兰、日本和瑞士等国的7名外国人,另有数百人受伤,5400多人无家可归,3万余人被撤到地势较高的地方避难。

此时记者证实,暂无中国公民伤亡。

截至7月19日,印尼政府部门称,海啸中本国遇难者人数升至531人,另有270多人失踪。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如下图所示,“甲海峡”是重要通道,被称为“海上生命线”,它是()A.直布罗陀海峡B.曼德海峡C.马六甲海峡D.白令海峡读图,回答问题。

2 . 下列关于图1中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所对应的气候类型,正确的一组是A.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寒带气候B.①热带沙漠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寒带气候C.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③寒带气候④温带大陆性气候D.①热带沙漠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寒带气候④温带大陆性气候3 . 形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有①纬度跨度大②经度跨度大,距海洋远近存在较大差异③亚欧大陆与太平洋、印度洋的海陆热力差异大④各地自然景观差异大⑤地形复杂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4 . 与图2中乙地的气候相符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是图1中的A.①B.②C.③D.④5 . 图2中乙地人喜食咖喱,地道的咖喱是以丁香、小茴香子、芥末子、辣椒等多种香料调配而成,辣度强烈且香味浓郁。

咖喱成为当地最重要的调味料是因为A.当地全年高温多雨,盛产制作咖喱的原材料B.当地全年气候炎热,咖喱可以开胃促进食欲C.当地冬季寒冷,咖喱可以驱寒D.当地全年多雨,咖喱可以祛湿6 . 一艘从波斯湾到欧洲西部运送石油的船只经过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海峡是()A.白令海峡B.马六甲海峡C.苏伊士运河D.直布罗陀海峡7 .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北京时间4月2日7时46分,智利伊基克西北海域发生8.1级地震。

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说,数据显示,海啸已经形成。

在地球仪上小明找到了地震发生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大致是(19.6°S,70.7°W),并作出了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地震发生地点位于北半球,地处热带B.过该点的纬线自成一纬线圈,处于高纬度地带C.在太平洋东海岸,处于板块交界地带D.材料中涉及到的时间存在差异是因为地球公转造成的8 . 下列关于亚洲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北半球、东半球B.被四大洋包围C.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D.西南以土耳其海峡与非洲为界妈妈准备 1 月带阳阳去马来西亚吉隆坡、利浪岛等地旅游。

宇宙与发现答案

宇宙与发现答案
2
1998 年,美国发射的月球勘探者号在为期 10 个月的探测中,发现月球的(????)存在水冰, 总的储量可能有 1100 万吨至 3.3 亿吨之多。
• A. 月面之下
• B. 南极和北极的阴暗处
• C. 月海中
• D. 月壤中
3
在八大行星中,水星是最小的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 ??) AU。
• A. 太阳中心的热核反应
• B. 地球内部的化学合成
• C. 太阳的先辈恒星晚期的超新星爆发引起的核聚变反应
• D. 宇宙大爆炸的连锁反应
4
地球陆地分布可以概括为“六大陆、七大洲”,其中六大陆分别为( ? ?)大陆。最大的亚欧大陆由亚洲、欧 洲两个洲组成,其余五个大陆则各为一个独立洲。
• A. 澳大利亚、南美、南极
• B. 白垩纪
• C. 侏罗纪
• D. 第三纪
7
从太空看去,地球是一颗璀璨美丽、内涵丰富的宇宙宝石。蓝色的海洋与蜿蜒相接的大陆美 景交辉,漂浮变幻的白云环绕其上……这是目前已知太阳系( ? ?)的行星。
• A. 唯一存在生命实证
• B. 唯一具有绿色植被
• C. 唯一具有液态水

D. 唯一具有大气层
• A. 0.00/2.00
• B.
太阳系探索与发现(两讲)单元测验
返回 本次得分为:22.00/22.00, 本次测试的提交时间为:2017-11-13,
1
太阳如此之大,在其赤道圈的一条直径上一个挨一个地排列地球,至少可以排( ? ?)。
• A. 60 个
• B. 109 个

C. 30 个
• D. 90 个
• A. 巡天探测

海啸等级与海啸预警

海啸等级与海啸预警

海啸等级与海啸预警孟 慧 付燕玲 饶扬誉(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 430071)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海啸不同于因风所引起的波浪,它是一批具有很长波长和周期的海浪。

海啸波在大洋中移行时,波长可达数十或数百千米,周期为2-200 min ,波高仅为1 m 左右。

因此,在深海中,海啸往往静悄悄地通过海洋;然而,当海啸波进入大陆架后,因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波峰倒卷,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形成能量极大的“水墙”,速度常快,破坏力大,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

1 海啸等级国际上表示海啸大小较多采用渡边伟夫海啸等级(表1),用于判定某次海啸发生能量的量级。

表1 渡边伟夫海啸等级表等级海啸波高(m) 海啸能量 (1010焦耳) 损失程度 -1<0.5 0.06 能量损失 01 0.25 轻微损失 12 1 损失房屋 船只 24-6 4 人员伤亡,房屋倒塌 310-20 16 ≤400 千米岸段严重受损,人员伤亡大、房屋损毁严重 4 ≥30 64 ≥500 千米岸段严重受损,人员伤亡巨大,建筑物尽毁 这是一个粗略的海啸等级表。

由于实时计算海啸能量比较困难,在进行海啸预警时,多采用索洛维约夫-今村海啸等级Mt [1]:Mt=a log H+b log R +D (1)式中,H 表示最大海啸波振幅(m ),由验潮仪测量在距离海啸中心R 处测得,a ,b ,D 为常数。

通常,a 、b 取1,D 取5.85。

当H 表示波峰到波谷的高度差Hc (≈2H )时,D 取5.55。

这样,海啸级别通常能够和地震矩震级相匹配。

根据对公元358年至今全球发生的近5000次破坏性地震海啸的统计,约有85%的地震海啸分布在太平洋中的岛弧—海沟地带,原因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浅源大地震最多,深海沟分布也最广,故地震海啸多发生在这一海域。

其他15%主要分布在大西洋的加勒比海,印度洋中的阿拉伯海以及地中海等地。

自然灾害与人答案

自然灾害与人答案

由于某种因素的触动作用而瞬间进入灾变状态,这是自然灾害启动机制的(诱发因素)从秦至清,关于我国蝗灾受灾的频率(元代最少)。

1987年,(中国)地质学家首次提出灾害链的理论概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普通恒星演化时发生的核反应与其质量的关系,是由英国的物理学家发现的)汶川地震和其余震,是(重现型灾害链)在21世纪人类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据不完全统计,人类每年约消耗(500亿)吨矿产资源不同因素的二氧化碳作用周期时间尺度(从以年计到以千万年计,各种尺度均有)为应对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结束之后的后续方案,2009年又召开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全球大洋热传送循环周期大概为(一千年)1960年智利的大海啸没有影响(中国大陆东部沿海)说法是错误(地震未必会引起海啸,所以地震震级与海啸等级没有任何关系)恒星燃烧结束的时候,出现(铁)元素下列叙述错误的(地核密度比地表小)人类迁徙史中,现在已是大海的(白令海峡)没有被海平面淹没,而使得人类得以迁移到北美洲。

小行星撞击地球是(美国伯克利)科学家提出的。

在雪球地球的最冷时期,生命(存在于火山热泉周围)(腾冲火山群)的喷发被徐霞客记录在游记中真正的人类出现于(三纪末四纪初)说法错误(上一个冰期时,南半球完全被冰雪覆盖)1959年,路易斯▪利基和玛丽▪利基发现了(东非人)化石汶川地震是发生在大陆地区的(逆冲断层)地震持续了约1亿年的雪球地球,因(火山爆发)而终结明清两代,气温(均为冷期)地球表面的地壳与下面的地幔之间存在一个地震波传播的不连续面,这个面称为(莫霍面)雪地地球假说是由(美国)科学家提出的。

唐山大地震的震级是(7.9)科里奥里效应使(南左北右)全世界利用地热能最好的国家是(冰岛)震级用( M)来表示。

大气层由地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同温层--臭氧层--中间层--电离层)赤道上空暖气流运动到(南北纬30度附近)沉至地表。

地球上,每年发生的人们能感觉到的地震次数约有(10万次)下列说法有误(中国东部沿海海域深度都不大,最大的也就是东海,因此发生海啸的可能性较小)1951年我国爆发的火山是在(新疆阿什火山)日本富士山是典型的(圆锥形)的外貌火山在(两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聚集在一起的。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海洋灾害预警报室下设4个组:风暴潮组、海浪组、海冰组和海啸组。
海洋环境预报室
海洋环境预报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我国管辖海域和邻近海区及全球海洋环境分析、预测产品制作和海上突发 事故的应急预报工作。
基本任务
主要职能是负责我国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灾害预报和警报的发布及业务管理,为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管理、 国防建设、海洋防灾减灾等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其基本任务是:
(四)、负责全球海洋水文气象资料、海洋监测站、船舶、浮标、雷达站、航空监测、卫星遥感和传真资料及 公共信息实时资料等的收集、处理、质量控制、存储及全国海洋预报系统实时资料的分发服务,建立海洋灾害和 预报资料数据库及信息系统。
(五)、开展风暴潮、海浪、海流、海水、海水温度、海水盐度、赤潮、水质、地震海啸、厄尔尼诺、海洋面 上升、海上溢油扩散等海洋环保要素分析,预报和预测服务。
所获荣誉
2021年8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气象预报室被命名为“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
机构事件
2021年9月28日太平洋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政府间协调组南中国海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区域工作组第10届会 议,讨论了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主研发的智能化地震海啸处理系统在南中国海周边国家的推广应用前景, 决定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备份中心(香港)于2022年第一季度启动业务化试运行。
机构简介
该中心组建于1965年,其前身为国家海洋局海洋水文气象预报总台。主要职责是负责我国海洋环境预报、海 洋灾害预警报的发布,为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管理、国防建设等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目前主要 预报业务项目:海浪、风暴潮、海啸、赤潮、海冰、海流、海水温度、厄尔尼诺、海水浴场预报、海上溢油、海 平面和海洋天气等,预报海区范围为中国海与世界各大洋海域。海洋预报产品以国家海洋预报台的名义,通过中 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向社会和公众公开发布。还利用传真、Internet络、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 向社会和公众发布。预报中心具有国家级的专项海洋环境预报服务甲级资质,承担海洋环境评价、海洋工程参数 计算、大气和海洋边界层探测与评价等多种技术服务。预报中心拥有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数字影视制作系统以及 较齐全的海洋和大气探测仪器设备。多年来,预报中心组织实施多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863”计划、国 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研制多种海洋环境数值预报模式,建成了海洋环境数值预 报业务系统。预报中心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的物理海洋、海洋气象两个专业硕士生培养点。中心现有中科 院院士1名,研究员30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名,拥有一支业务素质高、技术力量强的海洋预报、科研队伍。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奖、海洋创新成果奖100多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位于夏威夷檀香山附近,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多国海啸预警系统。

1965年成立,包括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环绕太平洋的26个国家都参与其中,中国在1983年加入。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主要职能是收集太平洋海盆的地震波和海潮监测站探测到的信息,交换各国情报,评估能引发海啸的地震并发布海啸警报。

建立背景
美国是除日本之外遭受海啸威胁最严重的国家。

阿拉斯加州1964年发生地震和海啸,导致132人死亡。

此后,美国迅速建立了海啸预警系统。

目前,美国有两个海啸预警中心:一个是阿拉斯加海啸预警中心,另一个就是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在1965年成立,包括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环绕太平洋的26个国家都参与其中。

所有加入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的成员,都是通过全球通讯网(GTS)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相连,通过卫星24小时不间断传输。

根据可查的历史资料,中国在公元前47年到2002年期间共发生29次海啸。

1781年发生在台湾地区的海啸导致4万人死亡,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海啸灾难。

尽管中国的大陆架、岛屿等地质构造有些特殊,因而受外洋的海啸影响较小,但国际上仍将中国划为海啸危险区之一。

有专家认为,中国东部有三个主要地震海啸冲击危险区,即京津唐、苏北、南黄海地区和台湾地区。

中国在1983年加入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的海啸预警系统。

主要职能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收集太平洋海盆的地震波和海潮监测站探测到的信息,交换各国情报,评估能引发海啸的地震并发布海啸警报。

如果地震发生在太平洋盆地内或附近,并且强度在6.5级(含)以上但在7.5级(含)以下(阿留申群岛为7级),则向预警系统有关各方发出海啸信息公告。

如果地震强度超过7.5级(阿留申群岛为7级以上) ,则发出海啸预警/监视公告,警告有关各方注意发生海啸的可能性。

办公条件
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位于夏威夷檀香山附近的,这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多国海啸预警系统。

这个大名鼎鼎的预警中心却只是一幢小平房,像一辆“拖挂房车”,平常也只有两个人值班,办公室像普通美国人旅游用的“拖挂房车”,就是普通美国人外出休闲旅游的活动房屋嘛,那种“房车”随时都能用车拖走的,怎么看也不像是“全球公认、水平最高的海啸灾害研究机构”。

进入那个“拖挂房车”时,看到的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在值班:一名地球物理学家和一名海洋学家。

在唯一一个狭小的会议室内,只有几张简单的折叠椅。

办公桌上有点乱,到处贴着黄色的便签条。

除此之外,只有摆放得密密麻麻的有关地震海啸的资料书、墙上挂着的大幅地图、桌面的海潮分析图,才显得这里像是一个与地震、海啸、海洋有关的地方。

运行困境
经费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每年只有100万美元的预算,包括了所有的支出:工资、补贴、
项目研究、设备更新、软件开发等等,却要24小时为26个国家乃至全球服务。

对此,太平洋灾害中心主任布伊卡感叹道,也许是大海啸发生的几率“太少了”,人们没有意识到海啸的危害性,总是抱有侥幸心理。

即便在美国这样深受太平洋海啸威胁的地方,应对海啸的资金投入和关注程度还是远远不够。

夏威夷群岛虽然没有发生过大海啸,但却深处海啸威胁地带。

夏威夷大岛希罗市市长哈里·金无奈地对记者说:“我怎样才能说服美国政府,为可能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拨更多的资金呢?”
关注度低
由于数据不足,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只是对印度洋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建议,却无法对印度洋地区的地震海啸作准确预报。

而一旦他们有所建议,电话那端的印度洋国家可能没人接听。

此外,由于语言障碍,对方有时根本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

等对方对海啸(tsunami)这个词回过神来,已过去了好几分钟。

2004年发生的印度洋海啸,该中心监测到了之前发生的地震,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应急通信网络和预警网络,他们与印度洋各国迟迟无法联系上。

工作内容
日常工作
在这里工作的科学家,每人都配备了两个传呼机,以便在其中一个不工作的时候,另一个还能发挥作用。

一旦办公室内的仪器设备收到地震的信息,就会立刻向他们的传呼机发出信息。

该中心仍一直坚持开展对当地公众的教育活动,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三都会进行海啸应急演习。

这里的科学家每天也在努力对过去发生的地震海啸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制作各种研究模型,加深了解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他说:“也许海啸只是百年一次,或者根本不会发生,但一旦发生,你只有2到3分钟的时间反应,所以必须保证所有的东西都随时做好准备。


到2005年时,地球物理学家塞萨罗在这个“拖挂房车”工作12年了,看起来就是一个典型的美国科学家:戴大大的眼镜、穿一件红色短袖花衬衣,一说起海啸、数据分析等问题就特别来劲。

他平常值班的时候,白天必须要完全“泡在”办公室,两个人轮流吃饭。

而到了晚上,他们也不能回家,而是住在办公室附近的一个小平房内,以便当呼机响起时,他们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办公室。

塞萨罗说,他从起床、骑自行车赶到办公室,只需要两分钟的时间。

“我头一件事要知道的,就是警报拉响了多久、现在距离上次地震多长时间、地震的位置和频率,然后再判断它是否足以引起一场海啸。

如果可能,我还要尽可能预测海啸可能最远到达哪里、需要多长时间以及可能波及到哪些地方。

”他说,这个过程可能只有10分钟。

塞萨罗说,一旦作出“某个地震可能引起海啸”的判断,他们就要马上向世界各地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发布警报。

“ 那就是我的发布工具。

”此外,在这里工作的科学家多年来编写了不下100套软件,但这些软件是没有专利的,免费向参与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的26个国家发布预警信息。

工作效果
据了解,在1948年到1986年间,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发出的警报,20次中有15次是错误的。

此外,为了提高海啸预警的精度和速度,日本和美国在其周边海域部署了20个能实时监测海浪高度的浮标,但这个系统至今未经“实战”考验。

夏威夷当地政府曾专门作过统计,每一次海啸预警后的人员大撤离要损失3000-4000万美元。

根据历史上的地震海啸资料分析,震级在6.5级或以上大地震才会使海底地形发生巨大异常形变。

但海底地震频率比地震引起海啸的频率高得多。

据中国地震局相关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能够引起海啸。

预警2010年海啸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2010年2月27日向所有太平洋沿岸国家发布海啸预警,称由南美洲国家智利里氏8.8级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将在未来24小时之内袭击多个亚洲沿
海国家、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在一份公告中表示,“海平面仪表指数显示,一场海啸已被引发,可能造成广泛的损害”。

因此,“当局应该采取适当措施应对这种威胁”。

该预警中心表示,一次地震后的首轮余波并非一定是力量最大的,而由于当地地形学的显着差异,地震所引发的海啸海浪高度很难准确预测。

而在过去,跨太平洋的地震所引发的海啸很难对亚洲造成致命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