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合集下载

6.3袓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6.3袓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大寺二中文海课件
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
20世纪60年代前,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60年代开始,以“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为主
大寺二中文海课件
台 湾 出 口 导 向 型 经 济
发 展 的 有 利 因 素
大寺二中文海课件
台湾工业分布
台湾的主要工业城市
1.台湾的工业主要 分布在哪几个城市?
台北 台中 高雄 基隆 嘉义 台南 (点击查看)
大寺二中文海课件
美丽富饶的宝岛
森林 樟脑产量世界首位 水稻 甘蔗 菠萝 香蕉 茶叶
水果之乡
东南盐仓
思考
铜 金 石油 煤矿 硫磺矿
大寺二中文海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矿产丰富P36活动2
1)主要农产品: 2)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图片可点击)
3)农产品分布在西部沿海 平原,这里地势低平,热量 充足,降水丰沛。
热量充足 降水丰沛 森林分布在东部的山地。 夏季气温 冬季气温 全年降水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
——台湾
钦州市钦北区大寺第二中学 陆文海
大寺二中文海课件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密不可分的关系。 2.利用地图说明台湾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利用地图分析地形、气候、物产与人类活 动的相互关系。 4.了解台湾“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形 成原因。
大寺二中文海课件
台 湾 在 中 国 的 位 置
澎湖 列岛
大寺二中文海课件
3.台湾岛的中南部有一条特殊的纬线__________ 北回归线 穿过。
4.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盛产菠萝、香蕉等热
带、亚热带水果,被称为“水果之乡”。你知道台湾
还有哪些“美称”吗?请你写出来。(至少再写出三

初二地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地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地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旅游团赴台湾旅游前查阅到台湾的相关资料,你认为符合事实的是A.森林覆盖率高,生物资源丰富B.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C.河流短小,水能资源贫乏D.居民97%为高山族【答案】A【解析】台湾主要的民族是汉族,主要的少数民族是高山族,故A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台湾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故B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台湾的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资源丰富,故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台湾森林覆盖率高,生物资源丰富,故D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该题考查台湾的主要自然资源及分布。

2.台湾省的经济特点是()A.以农业为主B.进口——加工——出口C.以重工业为主D.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答案】B【解析】台湾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经济以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从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导向型经济,台湾工业中重工业在上个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比重较大,但现在比重大大减少,故选项D符合题意。

【考点】该题考查台湾的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3.被称为“台湾硅谷”的是A.台北B.新竹C.台中D.高雄【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台湾工业知识的准确识记。

台湾工业在80年代以后,开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竹科技园作为台湾高新技术发展的缩影,所生产的电子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被称为台湾的“硅谷”,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台湾经济发展的过程。

4.读台湾地图,按要求回答问题(每空2分,共18分)(1)将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岛屿的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①岛;②列岛;③市是台湾最大的工业城市;(2)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海域的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A 海;B 洋;C 海峡;(3)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______,最高峰为山。

(4)台湾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族。

【答案】(1) ①钓鱼岛②澎湖列岛③台北(2) A东海 B太平洋 C台湾海峡(3) 西部玉山(4)高山族【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台湾地理位置和城市分布的准确识记,根据图中信息①位于台湾的东北部,可知①为钓鱼岛;②位于台湾岛和福建省之间,可知②是澎湖列岛;③城市位于台湾的北部,而且是是台湾最大工业城市,可知③是台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新授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新授课件

台北101大厦
高508米, 地上101层, 地下5层。
思考下列问题

台湾处于什么温度带?

处于热带和亚热带 属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
又有什么特点? 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高温多雨
2.美丽富饶的宝岛
主要矿产资源:煤、石油、金、铜等。 主要粮食作物:稻米(蓬莱米)。 甘蔗、茶叶等。 主要经济作物: 主要水果: 香蕉、菠萝、柑橘。 主要树种:樟树、红桧、台湾杉等。
谢谢观看和指导!

见!
共同进步!
台湾地形剖面图
台湾岛的地形剖面图
西
澎 湖 列 岛
福 建 省
台 湾 海 峡
中 央 西 台 阿玉山 山脉 海 部 西 里 山 岸 平 丘 山 原 陵

太平洋
河流特征: 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最长河流: 浊水溪/186千米 最大湖泊: 日月潭
行政区划 设7市16县 最大城市.省会 台北
最大港口
高雄
世界第二高楼
阿 里 山 日 月 潭
3.出口导向型经济
台湾经济发展的特征和优势是什么?
自六十年代后,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形的经济。
台湾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
钢铁、机械、造船、电子、纺织、制糖等。
工业分布特点和工业城市?
工业多分布在西部平原,台北、高雄、 台中、新竹、基隆、台南等。
范 围
人口与民族
人口:2200多万 民族:汉族(97%) 少数民族以高山族为主。
位置:位于我国( 东南 )海域,东临(太平洋),
西隔台湾海峡与( 福建)省相望, 北临 (东海),南临(南海)。
组成:( 台湾岛 )岛、(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6.3《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6.3《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6.3《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祖国神圣的领土”,主要介绍台湾的范围、位置;第二部分主要说明了台湾的自然条件与丰富的物产;第三部分则主要讲述台湾的经济发展状况。

尽管内容不多,但却紧紧抓住了台湾省的区域地理特征,且知识之间联系紧密。

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是首先明确台湾在政治上的领土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讨论其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地图说明台湾省的准确位置和具体范围,培养学生据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初步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特色,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3、根据提供的数据等有关资料,培养学生绘制简单统计图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你从台湾不同时期产业类型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类型的选择中得到哪些启示?假如你是登封市市长,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首先应抓紧办好哪些事?2、结合台湾城市的分布和影响因素的分析,请你尝试着对登封市市区地理位置的分布进行简单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增强促进台湾与祖国大陆早日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台湾省的位置、范围2、台湾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与资源)3、经济发展状况教学难点:1、物产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原因分析和影响分布的原因2、“出口导向型经济”道路选择的原因3、台湾人口、工业和城市分布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与分析。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分组讨论法教学手段:板书、课件、教材中的插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华网北京2月27日电(记者陈斌华张勇)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27日下午宣布,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运作,终止“国家统一纲领”适用。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2月28日的声明中指出:陈水扁分明是企图借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加速推进“台独”活动,企图把极少数人的“台独”噩梦强加给2300万台湾人民。

【课件】6.3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课件】6.3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工业,形成“ 工业,形成“
”型的经
8.号称“台湾硅谷”的是 号称“台湾硅谷” 号称 9.P38活动。 活动。 活动
科学园区。 科学园区。
钓鱼岛
基隆 台北
读图
在课本 图6.22中 找出: 台湾岛、 澎湖列岛、 钓鱼岛、 台北、基 隆、高雄。
台 湾
澎湖列岛

高雄
台湾省的位置与组成
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 ),东临 东临( ),南临 (东海 ),东临(太平洋),南临 (南海 ),西隔( 台湾海峡 与福建省相 ),西隔 西隔( )
南海
1.台湾省包括 ,以及附近的 、 等。 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 台湾省包括 省相望。 屿。北临 海,东临 洋,南临 海,西隔 海峡与 省相望。 2.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 3.台湾的最高峰是 台湾的最高峰是 部。 潭景色迷人。 潭景色迷人。
,阿里山的
4.台湾的自然环境优越, 、 和 资源十分丰富。台湾省的美 台湾的自然环境优越, 资源十分丰富。 台湾的自然环境优越 称有: 称有:“ ”、“ ”、“ ”、“ ”、“ ”、 “ ”、“ ”等。 5.台湾属 、 气候, 。西部平原 ,盛产 、 、 和 。岛上 台湾属 气候, 的土地覆盖着森林。 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 产量居世界首位。 约 的土地覆盖着森林。 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 产量居世界首位。 6.在20世纪 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 在 世纪 年代以前, 世纪60年代以前 、 济。 等。现在台湾重点发展 和 为主, 为主,出口 、 、
20
30
40
50
60
70
10
0 1965 年 1965年 1970 年 1970年 1975 年 1975年 1980 年 1980年 1985 年 1985年 1990 年 1990年 1995 年 1995年 1998 年 1998年

6.3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6.3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板书)?成因←台湾之宝台湾之根←证据?
(讲解)首先,我们一起来讨论第一个问题。
(板书)一、台湾之宝及其成因
请同学们根据剪贴或摘抄资料介绍台湾之宝,教师适时补充。
(板书)
水产王国
甜岛、粮仓
水果之乡
矿产丰富
森林宝库
水能丰富
(讨论,教师适时补充。
(板书)
(课后宣传)请同学们根据找到的资料,设计布置校园内的橱窗,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观点,同意我们的观点。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德育目标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1.台湾省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台湾岛丰富的资源及经济特点。
教学难点:台湾的“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仔细观察两幅景观图,判断哪幅是青藏高原的景观图?(一幅青藏高原景观图,一幅台湾景观图)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台湾省。
(板书)第五节台湾省
(板图)台湾岛、澎湖列岛等岛屿。
(引导)课前,同学们已经查阅了很多关于台湾省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根据这些资料探讨两个问题:(1)宝岛台湾有什么宝?为什么能有这些宝?(2)台湾之根在哪里?有什么证据?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我国年降水量的最高 记录,要数台湾的火 烧寮,年平均降
水量达6558毫米, 最多达8409毫米
日月潭 浊水溪
5、河流: 受地形限制,岛内无长河 流程_短___;
受降水影响,河流数量 __多__,水量__大__,水__能__ 丰富;
最长河是_浊___水__溪__
最大湖泊是_日__月__潭__
三、美丽富饶的宝岛
2009年 “莫拉克”台风“侵袭”台湾
1.台湾位于板块交界处, 地壳活跃,所以多地震
2.东临太平洋,受太平洋 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多台 风
小结:
台湾岛多山,
山地丘陵占
2/3;平原主
西 部 平 原
要分布在台 湾西部及东 部狭窄的沿
海地区。
台湾地形剖面图
地势东高西低
玉山山脉,海拔 3952米
河流短急,水能 丰富
河流_短__急_,水量丰__富__,流程_短___。
河流 最大河是_浊__水__溪___ 、最大湖泊是日__月__潭___ 湖泊
评价园地
美丽的宝岛: 1. 玉山 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 2.阿里山中的 日月潭 景色迷人。
富饶的宝岛: 1.台湾岛因为自然环境十分优越,森林、矿产和水产资源十分 丰富,所以被誉为 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 2.台湾岛属于 热 带、亚热带气候,一半以上覆盖茂密的森 林,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樟树 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
①约在几百万年以前,由于部分陆地 下沉,海水进入,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 岛才与大陆分离,成为岛屿。
②台湾离祖国大陆距离较近。
福州 厦门
o 约260千米
6.5小时 基隆
约300千米
7.5小时 高雄
活动: 看图7.41 量算:基 隆-福州, 高雄-厦门 各相距多 少公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说课稿3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说课稿3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台湾与大陆的联系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台湾省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情况,认识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强学生对国家领土完整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其他省份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台湾省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于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台湾与大陆的联系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和认识台湾省,提高学生对国家领土完整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台湾与大陆的联系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国家领土完整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台湾与大陆的联系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台湾与大陆的联系等方面的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台湾与大陆的联系等方面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台湾省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台湾与大陆的联系等方面的知识。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祖国神圣的领土
(二)实现早日统一 海峡两岸为什么要早日统一? 首先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其次是台湾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一)它守护着祖国东南沿海通往世界 的海上要道。 (二)它扼守东亚岛弧链的中间环节, 是祖国大陆的天然屏障。
(一)地形 1、主要地形区:台湾山脉、西部平原、玉山(我国东部最高 峰)、阿里山 2、以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在西部。 多山地的地形,使台湾森林面积广阔, 被称为“森林之海” 、“森林宝库”。 其中,樟树是最著名的树种, 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澎湖渔火
大屯春色
鲁谷幽峡
安平夕照
蝴蝶王国
台湾是世界著名的“蝴蝶观光区”蝴蝶 品种达四百多种,其中木生蝶、阔尾凤蝶等 是罕见稀有珍品。高雄等地还有“蝴蝶谷”, 栖息着数以百万计的各种蝴蝶。每年这里约 有四千万只蝴蝶经加工成标本出口。
亚热带
热 带
二、地理位置
(二)海陆位置及相对位置 位于我国东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北临 ,东临 ,南临 , 西隔 与 省相望。
东 海



南 海
三、祖国神圣的领土
(一)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P34活动2 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海峡两岸 人民的血缘关系和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 文化渊源。 作为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我们应 该尽早实现它与祖国大陆的统一。
六、人文环境
(一)人口和城市 1、都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上。 2、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中以高山族 居多。 3、主要城市:基隆、台北、桃园、台 中、台南、高雄
做一做
在地图上找 到台湾的主要城 市台北、高雄、 台中、台南、基 隆、桃园。 桃园 台中 台南
台北
基隆
高雄
台北 高雄 台南
最大城市
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Nhomakorabea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
新兴的重化工业基地
食品工业基地
最早兴起城市
六、人文环境
(二)出口导向型经济 从农业、农产品加工(蔗糖、菠萝、稻 米、樟脑)转变为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的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六、人文环境
(三)高新技术产业 新竹科学园区——“台湾硅谷”(P38阅读材料) P38活动 1、 ⑴ 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 雄、基隆、新竹及嘉义、台南等城市。 ⑵ 都分布于西部沿海平原。 ⑶ 四个条件都有即:开发历史悠久、地 势平坦、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物产丰富、 经济发达等。
练习
4、下列景观在台湾省的有( A ) A、日月潭 B、泰山 C、白头山天池 D、鼓浪屿 5、台湾省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B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6、台湾森林丰富,其中最著名的树种( C ) A、竹 B、松 C、樟树 D、桦树 7、下列描述中哪个不是台湾岛的美称( B ) A、森林宝库 B、塞外江南 C、海上粮仓 D、东方甜岛
作业
不定项选择题: 1、台湾对外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出口商品中最多的
是( ) A.农产品 B.工业制成品 C.畜产品 D.矿产品 2、台湾山地森林资源丰富,有从热带—亚热带—温 带—寒温带森林类型的变化,是由于( ) A.台湾山脉从北向南地处温带—热带 B.台湾海拔高,垂直变化明显 C.台湾山脉地处低纬度 D.由于台湾气候变化大,多台风
P38活动
2、
⑵ 根据折线图可直观地看出:第一产业 产值由1965年的27.4%迅速减少到2.9%,比 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在1980年以前逐 渐上升,之后逐年下降,产值稳中略有增加; 第三产业产值由1965年的44%迅速增长到 1998年的63.1%,比重逐渐上升,在三种产 业中占主导地位。
四、自然条件
(四)植被 多山的地形、湿热的气候使这里植被丰 富、被称为“亚洲天然植物园”、“植物王 国”。 也正因为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物产 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我 们也习惯称台湾岛为“宝岛”。 除了丰富的森林、农产品外,还有丰富 的矿产和水产。因此也被称为“东南盐仓”、“ 水产王国”。

自然 条件
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海岛;亚热带和热带 季风 气候 位置:东临 太平洋 ,北临 东海 ,南临 南海 ,西临 台湾海峡 山地多,最高峰 玉山,多火山地震;河短流急,水能丰富; 最长河流— 浊水溪 ,最大湖泊— 日月潭 。
森林:森林之海、亚洲天然植物园。樟树最为著名,樟脑 产量居世界首位 农产:西部平原是水稻产区,甘蔗、蔗糖产量大。 亚热带 水果之乡、茶叶(与之相关的美誉) 矿产与水产(水产王国)和海盐(东南盐仓) 出口导向型:农业、农产品加工 进口—加工—出口
读图思考:
东部和西部的降水量有何不 同?为什么会这样?
八景十二胜
阿里山云海、双潭秋月、玉山积云、清 水断崖 、澎湖渔火、大屯春色、鲁谷幽峡、 安平夕照 草山、新店、大溪、五指山、八卦山、虎 头埤、狮头山、太平山、大里筒、旗山及雾 社。
阿里山云海
双潭秋月
玉山积云
清水断崖
清水断崖, 位于中国台湾 省东部海岸, 花莲县城东北, 立雾溪口到大 清水溪口之间 的花莲-苏澳 公路(苏花公 路)上,是太 平洋西岸的大 海崖区。
第六章
第三节
认识省级区域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一、轮廓和范围
(一)轮廓 1、观看P33图6.22,说说你对台湾岛轮廓的看 法。
一片叶子
番薯 芭蕉叶 纺锤形
一、轮廓和范围
(二)范围 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 小岛。
二、地理位置
(一)纬度位置 北回归线穿过其中南部。 因此,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即属亚热带。
五、美丽富饶的宝岛
(一)美誉众多 (二)风景名胜 八景十二胜 蝴蝶王国
P36活动
1、
海上米仓 台湾盛产大米,其中最著名的是“蓬莱 米”。 盛产甘蔗,蔗糖的产量很大,并且大量出 口。 台湾盛产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四季鲜果不断。 森林面积广阔,岛上约1/2以上的土地覆盖 着茂密的森林,樟树是最著名的树种。 台湾西海岸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日较 少,盛产海盐。
练习
8、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港口城市是( B ) A、福州 B、厦门 C、温州 D、湛江 9、台湾树种繁多,有“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其影 响的因素是( A ) A、地形因素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人们善于保护植被 10、台湾最大的湖泊是( D ) A、洞庭湖 B、艾丁湖 C、洪泽湖 D、日月潭
四、自然条件
四、自然条件
(二)气候 1、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 降水集中于夏季,总体湿热。 湿热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使这 里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 果。因此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 “水果之乡”等称号。
四、自然条件
(三)水源 1、河流特点——短、急。 最长河流:浊水溪,发源于中部山脉, 自东向西流入台湾海峡。 2、湖泊 日月潭:浊水溪上游的旅游区,是 台湾唯一的天然湖 。
台湾历史
荷西殖民时期 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 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 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 郑氏执政时期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 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由金门进军台湾。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 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 清政府统治时期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 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 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 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日本统治时期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 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主权回归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 权管辖之下。
资源 丰富
经济 人口 民族 城市
汉族最多,原籍以广东、福建为主。主要少数民族高山族 。主要城 市及其分布地区。
练习
选择题 1、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B ) A、海南岛 B、台湾岛 C、崇明岛 D、钓鱼岛 2、从台湾东部海域开始,按逆时针方向,台湾岛濒临 的海域是( B ) A、南海、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 B、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南海 C、太平洋、南海、台湾海峡、东海 D、台湾海峡、南海、太平洋、东海 3、台湾岛约有三分之二的面积为 ( C )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盆地
东方甜岛
水果之乡 森林之海 东南盐库
P36活动
稻米、甘蔗、 茶叶和热带、亚 热带水果
气候温暖湿润, 农产品:台湾西 部平原及东部狭 西部平原土地肥 沃。 窄的沿海地带; 原因为平地土壤 肥沃、利于耕作。 森林:中部台湾 山脉;原因为山 地适宜发展林业。
课堂活动
台湾属于热带、亚 热带气候,山地海 拔较高,且山区面 积广大,山区植被 垂直变化明显,从 山底到山顶,热带、 亚热带、温带、亚 寒带树种都有,使 得森林树种十分丰 富。
台湾历史
远古~16世纪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 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台湾早期住民中, 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有文字记载的 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 达“夷洲”(台湾)。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 湾为“琉球”。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 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 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 台湾。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 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 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 地移民台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