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硅胶过柱子操作流程

硅胶过柱子操作流程

硅胶过柱子操作流程硅胶过柱子操作流程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操作,主要用于分离和纯化物质。

下面是详细的操作步骤:一、准备工作1. 准备好硅胶柱,确保硅胶柱的清洁,无尘无杂质。

2. 准备好待分离的物质,将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

3. 确定洗脱剂的种类和比例,根据待分离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洗脱剂。

二、填充硅胶柱1. 将填充孔(一般为玻璃微漏斗)插入硅胶柱底部,注意保持漏斗口与硅胶柱顶部平齐。

2. 慢慢加入待分离物质的溶液,同时注意控制加入溶液的速度,以免溶液过快渗入硅胶中造成硅胶柱破裂。

3. 当溶液的颜色或透明度发生明显变化时,应停止加入溶液,此时溶液已基本通过整个硅胶柱。

三、开始分离1. 打开水龙头,将洗脱剂缓慢滴入硅胶柱内,使待分离物质开始分离。

2. 在分离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溶液的颜色和透明度的变化,以及硅胶柱内溶液的流速。

3. 当溶液的颜色或透明度发生显著变化时,表示待分离物质已基本分离完毕。

四、收集分离物1. 关闭水龙头,停止洗脱剂的滴入。

2. 从硅胶柱顶部或填充孔中取出分离物,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分析。

五、硅胶柱的处理1. 分离完毕后,应将硅胶柱内的溶液倒掉,并用蒸馏水冲洗硅胶柱,以确保其干燥干净。

2. 将硅胶柱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等待下次使用。

六、注意事项1. 在填充硅胶柱时,应避免溶液过快渗入硅胶中造成硅胶柱破裂。

2. 在开始分离时,应密切关注溶液的颜色和透明度的变化,以及硅胶柱内溶液的流速。

3. 在收集分离物时,应注意避免溶液溅出或洒落。

4. 在处理硅胶柱时,应注意避免硅胶颗粒的破碎或飞扬。

通过以上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硅胶过柱子操作流程的顺利进行并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操作步骤和参数设置以优化实验效果。

硅胶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硅胶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原理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硅胶柱层析流动相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1.称量。

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

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

2.搅成匀浆。

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装柱。

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

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

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上样。

干法湿法都可以。

海沙是没必要的。

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

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收集。

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

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

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

极性的大小:极性羧基>羟基>氨基>巯基,
haida2013yan@,密码是haida2013
过柱子的注意事项:
先要选好洗脱剂,薄层色谱先确定展开剂,保证rf值在0.2-0.3之间,再利用这种展开剂稍微将极性再调小点,就可以作为洗脱剂了。

柱子要装的好了。

柱子一定要装直装实,多次用石油醚润洗柱子。

再用洗耳球不断敲击柱壁以将气泡全部排
在用石油醚洗完柱子后,带液面离硅胶面还有一厘米的时候就可以加样了。

待样品全部进入硅胶层,再取少量的石油醚冲洗内壁,带液体快全部进入硅胶层时,再加大量的你配好的洗脱剂就可以开始洗脱了。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后出来。

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
如果想让Rf变得更大一些,可使溶剂体系极性更强些;如果想让Rf变小,就应该使溶剂体系的极性减小些。

如果在薄板上点样变成了条纹状而不是一个圆圈状,那么你的样品浓度可能太高了。

稀释样品后再进行一次薄板层析,如果还是不能
环已烷:-0.2、石油醚(Ⅰ类,30~60℃)、石油醚(Ⅱ类,60~90℃)、正已烷:0.0、甲苯:2.4、二甲苯:2.5、苯:2.7、二氯甲烷:3.1、异丙醇:3.9、正丁醇:3.9、四氢呋喃:4.0、氯仿:4.1、乙醇:4.3、乙酸乙酯:4.4、甲醇:5.1、丙酮:5.1、乙腈:5.8、乙酸:6.0、水:10.2奏效,就应该考虑换一种溶剂体系。

硅胶柱层析注意事项

硅胶柱层析注意事项

硅胶柱层析注意事项
1. 在操作硅胶柱层析之前,应当充分了解并熟悉相关实验室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并戴好实验手套和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2. 在使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时,应选取合适的溶剂体系和流速,以保证分离效果和纯度。

3. 在装填硅胶柱层析柱时,应先将硅胶柱层析剂固定在柱内,并严密密封,以防止溶剂流失和杂质的进入。

4. 在进行样品的吸附和洗脱过程中,应控制好溶剂的流速和温度,以避免硅胶柱层析柱破裂和溶剂挥发带走干燥样品。

5. 硅胶柱层析柱的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剧烈振荡和撞击,以免柱内填充物移位或破碎。

6. 在层析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样品和洗脱液的颜色和透明度变化,及时调整溶剂类型和浓度,以确保分离效果。

7. 在分离纯化后,应及时冻干或浓缩洗脱液,避免其再次污染或挥发。

8. 操作硅胶柱层析时,要注意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清洁和卫生,以防止杂质的污
染和误差的产生。

9. 在操作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实验仪器和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实验安全和数据准确。

10. 在结束实验后,要对硅胶柱层析柱进行彻底的清洗和维护,以保证下次使用时的质量和效果。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硅胶柱层析一、硅胶柱层析的原理利用吸附原理,即利用硅胶对中药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吸附能力的差异,而使混合物中各成分得以分离的色谱方法。

二、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1、装柱操作要点:装柱前柱底要垫一层脱脂棉以防吸附剂外漏。

有干法装柱和湿法装柱两种方法(1)干法装柱:将硅胶通过漏斗装入柱内,中间不应间断,形成一细流慢慢加入管内。

也可用橡皮槌轻轻敲打柱硅胶柱使硅胶装填连续均匀、紧密。

柱装好后,打开下端活塞,然后倒入洗脱剂洗脱以排尽柱内空气,并保持一定液面。

(2)湿法装柱:将最初准备使用的洗脱剂装入柱内,打开下端活塞,使洗脱剂缓慢流出。

然后把硅胶慢慢连续不断地倒入柱内(或将硅胶与适量洗脱剂调成混悬液慢慢加入柱内,),硅胶依靠重力和洗脱剂的带动,在柱内自由沉降,此间要不断把流出的洗脱剂加回柱内保持一定的液面,直至把硅胶加完并在柱内沉降不再变动为止。

然后在硅胶上面加一小片滤纸或少许脱脂棉。

根据加样量控制洗脱剂液面至一定高度。

匀浆法:搅成匀浆。

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2、上样将欲分离的样品溶于少量装柱时用的洗脱剂中,制成体积小、浓度高的样品溶液,加入层析柱中硅胶面上。

如样品不溶于装柱时用的洗脱剂,则将样品溶于易挥发的溶剂中,并加入适量硅胶(不超过柱中硅胶全量的1/10)与其拌匀,除尽溶剂,将拌有样品的硅胶均匀加到柱顶(始终保持洗脱剂有一定的液面),再覆盖一层硅胶即可。

上样时注意沿着柱内壁慢慢加入,始终保持硅胶上端表面平整;上样量为硅胶的1/60~1/30。

3、洗脱洗脱剂的选用可通过薄层色谱筛选,一般TLC展开时Rf 值为0.2~0.3的溶剂系统是最佳的洗脱系统,采用梯度洗脱法洗脱。

硅胶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硅胶柱层析技术是一种用于分离和分析分子结构相似或略有不同的有机化合物的有机分离技术。

这种分离技术既可用于混合物的分离纯化,也可用于单组分的准确分析。

硅胶柱层析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分离分析结果,它与其它分离分析技术相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操作方便和分析效率高。

硅胶柱层析分子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分离:一种是吸附,另一种是偏析。

在吸附过程中,溶质分子被吸附在柱粒子表面上,并且不会溶解,而在偏析过程中,溶质分子会在柱粒子表面上同时进行偏析和均相移动,也就是说,不同结构的分子会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分离混合物中的分子。

硅胶柱层析过程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是将硅胶柱放入柱层析装置中;第二步是向硅胶柱中加入待分离分析物;第三步是使用柱层析仪进行柱层析测定,即将分析物在柱中均匀地向下移动;最后一步是收集偏析后的分子产物。

硅胶柱层析技术在有机合成研究和有机分子分析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在分离有机混合物、有机废水处理、有机物种鉴定以及其他有机化学应用等方面非常有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微量组分;可以用于鉴定相似的有机物;可以用于检测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可以用于分离复杂的有机混合物,如香料中的混合物;还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

此外,硅胶柱层析技术还可以用于食品分析,如可可粉、乳糖、蛋白质分析等,以及药物分析,如抗生素分析、降脂药物分析等。

它甚至可以用于环境分析,如溶解性有机磷、元素烃的分析,在进行环境污染检测中也有重要作用。

硅胶柱层析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它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操作简便、分析效率高以及结果可靠等优点。

硅胶柱层析技术也可以用于大规模分离复杂的物质,这使得它成为有机化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柱层析使用技巧汇总

柱层析使用技巧汇总

柱层析使用技巧汇总柱层析就是通常所说的过柱子,又叫柱色谱,属于色谱法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对于含有多种有机物的混合样品,用重结晶无法提纯时,柱层析法可以说是有机实验中最有效的分离手段。

实验室中常用的是以硅胶和氧化铝做固定相的吸附柱。

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1、硅胶的使用初做柱层析很容易把柱子装得长了或短了,有时还会有大量的硅胶剩余,浪费硅胶,这主要是对硅胶等固定相的使用的量没有掌握。

柱层析用的硅胶一般是100-200目,100毫升硅胶的质量在47克左右,如果装一个直径是2.8 厘米的柱子,可以装18厘米高。

为了避免浪费硅胶和溶剂,最初学习装柱时最好对实验室中各种不同规格的柱子摸摸底。

方法很简单:用量筒量出100毫升干硅胶,直接倒入各种规格的柱子中,敲实,用刻度尺量出硅胶在柱子中的高度,这样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

一般在装柱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验所需柱子的高度来调整硅胶的使用量,这样就可以大大地节省硅胶的使用,避免造成没有必要的浪费。

称量硅胶时一般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以上的硅胶。

2、洗脱剂的使用洗脱剂的极性可用薄层层析来确定,一般以待分离样品Rf 值为0.2-0.3为宜。

选择的洗脱剂应该使两相邻物质Rf 值之差最大化。

不要认为在板上爬得高分离的效果就比较好,如果Rf 在0.6,即使相差0.2 也不容易在柱子上分开,因为柱子是一个多次爬板的过程,可以通过公式的比较:0.6/0.8 一次的分离度,肯定不如(0.2/0.3)的三次方或四次方大。

有时虽然在薄层板上看到分离的效果很好,但过柱层析时还是很难分开。

这主要的原因就是薄层层析用硅胶比柱层析用硅胶要细得多,所以分离效果好。

解决的办法就是降低洗脱剂的极性,一般柱层析用洗脱剂比薄层层析用的展开剂极性要再降低一倍可以达到比较好的分离效果。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硅胶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在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我们来介绍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准备样品及配制溶剂:一般需要将待测物质与适当的溶剂混合,使其溶解度较大,且不产生化学反应。

根据分析目的选用不同的溶剂,以保证分离效果。

2.准备硅胶柱:硅胶柱由无色透明的硅胶胶体组成,直径一般为1-2.5厘米,长约10-40厘米。

硅胶柱层析的分离效果,与柱高、柱径、胶体的大小和分布、溶液的流速等因素有关。

在选择硅胶柱时,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柱径和柱高。

3.测试流速:测试不同流速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测试方法为将流速调节为不同值,测定每个流速下所采集的溶液吸收曲线,最终确定出最佳的流速。

4.样品处理:样品从洗脱液中洗脱出来之后,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

例如可以用过滤膜、离心、深度过滤等方法,来去除样品中的离子、颗粒等。

5.动态洗脱:先在洗脱液用水稀释3-5倍,使液面齐平。

关掉泵阀使得管路只循环搅拌。

将占底部10%的甲醇浸入硅胶柱底部粉末颗粒中,然后打开泵阀。

保持洗脱液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稳定,然后逐渐开始动态洗脱。

6.收集洗脱液:可以采用分批收集和连续收集两种方法,最终将洗脱液图谱编制。

1.操作前,务必检查所有设备设施是否完好,液体循环是否通畅,以及所有参数(如气温、流速、洗脱液配比等)是否调整合适。

2.在操作时,不能超量进样,以免产生超过硅胶柱承受能力的负荷。

3.在操作中,应注意洗脱溶液的挥发和流动,以避免水分汽化,在操作过程中,应该密封管路和溶液,防止冷凝积聚。

4.硅胶柱层析法有一定的危险性,提供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经验,同时要持续关注硅胶柱的干燥程度,确定每步操作的效果,以保证精度和安全性。

5.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各种简化重复操作,减少操作依赖,以提高生产效率。

总之,硅胶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其操作相对简便,可以大量产生准确的结果,因此在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硅胶柱层析
一、硅胶柱层析的原理
利用吸附原理,即利用硅胶对中药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吸附能力的差异,而使混合物中各成分得以分离的色谱方法。

二、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装柱
操作要点:装柱前柱底要垫一层脱脂棉以防吸附剂外漏。

有干法装柱和湿法装柱两种方法
(1)干法装柱:将硅胶通过漏斗装入柱内,中间不应间断,形成一细流慢慢加入管内。

也可用橡皮槌轻轻敲打柱硅胶柱使硅胶装填连续均匀、紧密。

柱装好后,打开下端活塞,然后倒入洗脱剂洗脱以排尽柱内空气,并保持一定液面。

(2)湿法装柱:将最初准备使用的洗脱剂装入柱内,打开下端活塞,使洗脱剂缓慢流出。

然后把硅胶慢慢连续不断地倒入柱内(或将硅胶与适量洗脱剂调成混悬液慢慢加入柱内,),硅胶依靠重力和洗脱剂的带动,在柱内自由沉降,此间要不断把流出的洗脱剂加回柱内保持一定的液面,直至把硅胶加完并在柱内沉降不再变动为止。

然后在硅胶上面加一小片滤纸或少许脱脂棉。

根据加样量控制洗脱剂液面至一定高度。

匀浆法:搅成匀浆。

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2、上样
将欲分离的样品溶于少量装柱时用的洗脱剂中,制成体积小、浓度高的样品溶液,加入层析柱中硅胶面上。

如样品不溶于装柱时用的洗脱剂,则将样品溶于易挥发的溶剂中,并加入适量硅胶(不超过柱中硅胶全量的1/10)与其拌匀,除尽溶剂,将拌有样品的硅胶均匀加到柱顶(始终保持洗脱剂有一定的液面),再覆盖一层硅胶即可。

上样时注意沿着柱内壁慢慢加入,始终保持硅胶上端表面平整;上样量为硅胶的1/60~1/30。

3、洗脱
洗脱剂的选用可通过薄层色谱筛选,一般TLC展开时Rf 值为0.2~0.3的溶剂系统是最佳的洗脱系统,采用梯度洗脱法洗脱。

先打开柱下端活塞,保持洗脱剂流速1~2滴/秒。

上端不断添加洗脱剂(可用分液漏斗控制添加速度与下端流出速度相近)。

如单一溶剂洗脱效果不好,可用混合溶剂洗(一般不超过三种溶剂),通常采用梯度洗脱。

洗脱剂的洗脱能力由弱到强逐步递增。

4、收集处理
等份收集洗脱液,每份收集量大概与所用硅胶的量相当。

每份洗脱液采用薄层定性检查,合并含相同成分的洗脱液。

经浓缩、重结晶处理往往可得到某一单体成分。

如仍为几个单体成分的混合物,不易析出单体成分的结晶。

则需要进一步层析或用其他方法分离。

注:(1)柱色谱分离能力比薄层分离能力强,效果更好,尤其对结构相似、性质接近、采用薄层难以分离的成分分离效果好。

(2) 洗柱子能不用含水的混合溶剂,就尽量不要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