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压监测是怎么一回事?

合集下载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负荷值
24小时血压负荷与左室重量指数呈正相关,与左 室充盈率呈负相关,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大于40% 是预测左室功能不全的指证。 血压负荷为诊断高血压病及预测其靶器官受累程 度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对指导临床高血压的治疗 具有重要意义。 24h血压趋势图和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等也作为判 断血压水平和节律的指标。
夜间<125/75mmHg。 夜间血压均值比白昼血压均值低10%--20%。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负荷值
血压负荷指收缩压或舒张压的读数大于正常值的 次数占总测量次数的百分比。血压负荷较动态血 压的平均值与心血管死亡率密切相关,更能精确 地预测心血管事件。
有报道收缩压或舒张压负荷程度大于30%时,可有 显著的心室舒张功能降低。
高血压分型
杓型
10% ~相比,下降在
10-20%之间 。其基本的24小时血压变化情况如同 下表。这是最为常见的血压变化情况,正常人和 血压控制达标的患者的血压应该符合此种类型。 此类患者朋友宜清晨服药。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分型
非杓型
< 10%
血压高,呈夜间血压不降反升的一种病理状态。 此类患者的风险程度增高,如嗜铬细胞瘤患者。 此类患者宜清晨给药,下午补服短效药物。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分型
超杓型
> 20%
指的是夜间血压较白昼血压下降超过20% 的患者。 此类患者血压波动幅度较大,以老年人居多,宜 清晨给药。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1 2 3 4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应用指征
发作性高血压如阵发性、夜间高血压 低血压如体味性、药物性低血压等 原因不明的晕厥者 血压波动伴特定症状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夜间心绞痛和肺气肿者 5 临床对照检测

动态血压可行性报告

动态血压可行性报告

动态血压可行性报告简介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用于连续测量个体血压的技术,通常在24小时内记录多次血压数据。

本报告旨在评估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可行性,包括其优势、应用范围、限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优势动态血压监测相较于常规血压测量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血压数据。

常规的血压测量可能受到一次性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动态监测能够记录到24小时内不同时间段的血压变化,更好地反映个体的真实血压水平。

其次,动态监测有助于诊断高血压、低血压等血压异常情况,以及评估高血压治疗效果。

此外,动态监测还能够发现白天和夜间的血压波动规律,为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应用范围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它常用于以下情况:-高血压诊断和管理:动态监测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高血压,并评估治疗效果。

-低血压评估: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动态监测也可以帮助评估低血压的情况。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动态监测提供的连续血压数据有助于评估个体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药物治疗效果监测:对于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动态监测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限制尽管动态血压监测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动态监测设备可能不够方便携带,给患者带来不便。

其次,动态监测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获取足够的数据,这可能增加患者的等待时间。

另外,动态监测的结果受到个体活动、情绪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在解读时考虑这些因素。

此外,动态监测的成本相对较高,可能不是所有地区和医疗机构都能够提供。

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动态血压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以下方面的改进和发展:-便携式设备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推出更小巧、便携式的动态监测设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数据分析技术的提升: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将更加准确和快速。

-个性化治疗方案:未来可能根据动态监测数据制定更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4h动态血压监测标准

24h动态血压监测标准

24h动态血压监测标准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一种无创、便携式的监测血压的方法。

它可以在24小时内测量多个时间点的血压,以获得更准确的血压数据,从而更好地评估血压控制水平和患者的病情。

在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之前,需要先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患者需要停止使用降压药物,停止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和酒类,以及避免身体活动过度。

在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患者会佩戴一个袖带式血压计,该血压计会自动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测量血压。

患者可以正常进行日常活动,但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或沐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欧洲高血压联盟(ESH)的标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SBP)不超过135毫米汞柱(mmHg),舒张压(DBP)不超过85 mmHg。

高血压的定义为:24小时平均SBP≥135mmHg 和/或24小时平均DBP≥85mmHg。

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包括患者的日间和夜间血压水平,以及血压的波动范围。

这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动态血压诊断标准

动态血压诊断标准

动态血压诊断标准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全天候监测血压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一个人的血压情况。

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高血压、低血压等疾病,并且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在临床实践中,动态血压监测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因此对动态血压的诊断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

首先,动态血压监测的诊断标准包括了正常血压、高血压和低血压三种情况。

正常血压的定义是指在安静状态下,收缩压在90-140mmHg,舒张压在60-90mmHg。

而高血压则是指在安静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低血压则是指在安静状态下,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mmHg。

这些标准是根据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得出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临床指导意义。

其次,动态血压监测的诊断标准还包括了24小时平均血压、昼夜血压节律、血压变异性等指标。

24小时平均血压是指在24小时内测量的所有血压值的平均数,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血压水平。

昼夜血压节律是指在白天和晚上血压的变化规律,正常情况下,白天血压相对较高,晚上血压相对较低,这种节律对心血管系统的健康非常重要。

血压变异性是指血压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程度,血压波动越大,说明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越差。

最后,动态血压监测的诊断标准还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年龄、性别、疾病状态等因素。

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群对血压的反应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时,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评估。

同时,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疾病等,也会对血压产生影响,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综上所述,动态血压监测的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体系,需要考虑到静态血压、24小时平均血压、昼夜血压节律、血压变异性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年龄、性别、疾病状态等因素。

只有全面、准确地评估了这些指标,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保障患者的健康。

动态血压报告

动态血压报告

动态血压报告
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通过连续测量血压值来了解个体血压变化规律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血压状况,及时发现高血压、低血压等问题,为治疗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时,通常会选择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者48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这种监测方式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患者的血压情况,避免了一次性测量的片面性,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血压状况。

动态血压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包括白天和夜间的血压情况,以及在不同活动状态下的血压变化。

通过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动态血压监测需要患者配合,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同时记录活动和休息时间,以便医生分析血压变化的规律。

在监测过程中,患者需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吸烟等影响血压的因素,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

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血压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监测,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血压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血压波动较大、夜间血压升高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的来说,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重要的血压评估方法,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患者的血压情况,为治疗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患者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时,应严格遵守医生的指导,配合完成监测过程,以便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血压状况,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24小时动态血压标准

24小时动态血压标准

24小时动态血压标准动态血压监测是指通过一定时间内多次血压测量,以了解患者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的血压水平变化情况。

与传统的单次血压测量相比,动态血压监测更能客观、全面地反映患者的血压状况,对于诊断高血压、评估治疗效果、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动态血压监测中,24小时动态血压标准是一项重要指标,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24小时动态血压标准是指在24小时内进行的多次血压监测所得到的数据,包括白天和夜晚的血压值。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高血压联盟(ISH)的定义,正常成年人的24小时动态血压标准为,白天平均动态血压为135/85mmHg,夜晚平均动态血压为120/70mmHg。

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24小时动态血压标准则更为严格,一般要求白天平均动态血压不超过135/85mmHg,夜晚平均动态血压不超过120/70mmHg。

其次,24小时动态血压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血压状况,包括白天和夜晚的血压变化规律,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高血压问题。

其次,它可以指导医生更科学地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以达到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

最后,它还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未来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指导患者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

此外,24小时动态血压标准的测量方法也值得关注。

目前,常用的动态血压监测方法包括动态血压记录仪和自测动态血压监测仪。

动态血压记录仪通常由医生在诊所或医院进行操作,患者需佩戴记录仪24小时,并在此期间正常生活、工作、睡眠。

而自测动态血压监测仪则是由患者自行使用,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血压测量,且可以记录多次血压值,便于医生分析患者的动态血压情况。

最后,对于患者来说,了解24小时动态血压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可以通过定期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以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24小时动态血压标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动态血压监测(ABPM)简介

动态血压监测(ABPM)简介

动态血压监测(ABPM)简介泰和医院动态血压监测(abpm)简介高血压病就是心、脑血管病的关键危险因素,但病人往往直至出现心、脑、肾的显著侵害才求诊,多半失去了全然治好的机会。

因此早期检测和及时发现高血压,并能够早期化疗就变得尤为重要。

医生诊室测血压或患者自测血压无法代表患者整个一天24小时血压,更无法充分反映血压的波动和变化,及夜间呼吸时的血压和昼夜节律。

一、动态血压监测(abpm)特点:全程(24小时或48小时),无创伤。

二、动态血压监测(abpm)关键意义:升压化疗的主要目的就是并使血压恢复正常至正常水平并防治高血压的并发症。

但降血压化疗须要①全天24小时稳定升压;②维持血压在服药期间始终平衡;③监测重点时段(清晨、非杓型(备注:非杓型血压可知于靶器官侵害的高血压患者、继发性高血压、肾衰、四肢型低血压、呼吸体温暂停等)、白昼模式);④推论降血压药物疗效的谷/峰比率;⑤确认光滑指数;⑥预防黑大衣高血压;⑦推论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适用范围:abpm可用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顽固难治性高血压、发作性高血压或低血压,血管迷走晕厥、自主神经障碍,评估血压升高严重程度、降压药疗效反应及优选。

并无绝对禁忌症,但管制活动(例如急性心梗卧床)、皮肤及血液出血性疾病(紫癜)、传染病急性期、轻微心律失常(快速房颤)等不必。

一、为何必须用药掌控24小时血压。

1、减低24小时血压负荷值。

2、降低血压变异性,血压变异与预后相关,变异越大,预后越差。

3、恢复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4、控制清晨血压浪潮,减少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

5、提高对高血压病治疗的疗效,改善病人的预后。

二、采用abpm注意事项1、设定时间间隔:一般白班(7:00~22:00)每半个小时一次,夜间(22:00~7:00)每一小时一次。

如果需要,也可缩短时间,如白天15分钟,晚上半小时。

2、可于医院住院24小时。

病房安静太少阻碍(防止其他电子设施的阻碍),室内通风,温度适合。

动态血压的解读原则

动态血压的解读原则

动态血压的解读原则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通过测量血压值来评估患者日常生活中不同时间段的血压水平的方法。

以下是解读动态血压报告时应该遵循的原则:1. 比较不同时间段的血压值:动态血压监测通常会记录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测得的血压值,包括平静时和活动时。

解读报告时应注意比较这些不同时段的血压水平,以了解患者在不同情况下的血压变化。

2. 观察血压的日内变化模式: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揭示患者血压在一天中的变化模式。

一般而言,血压在早晨醒来后会升高,然后逐渐下降,并在晚上降至最低水平。

解读报告时,应该观察患者血压的日内变化模式,如是否存在“白天高夜晚低”的规律。

3. 判断是否存在高血压或低血压:动态血压报告提供了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或低血压的依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血压分类标准,正常血压范围是收缩压(高压)小于12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压)小于80毫米汞柱。

解读报告时应判断患者的血压是否符合这一标准,并据此判断其是否存在高血压或低血压。

4. 分析可能影响血压水平的因素:解读动态血压报告时,除了关注血压数值本身,还应分析可能影响血压水平的其他因素。

情绪、体力活动、饮食、服药等因素都可能对血压产生影响。

解读报告时应考虑这些因素,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5. 结合其他临床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动态血压监测只是对患者血压水平的一个方面进行评估。

为了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解读报告时应结合其他临床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如心率、血糖、血脂等。

这有助于提供更全面的健康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解读动态血压报告应由专业医生进行,且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判断和评估。

这些原则只是提供了一般性的指导,具体解读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血压监测是怎么一回事?
眼下许多医院已经开展了动态血压检查。

该项检查的实施过程比较简单:技术人员为患者佩戴血压袖带,挎上记录盒,再叮嘱若干注意事项,患者即可打道回府。

24小时后患者再返回医院。

技术人员根据一昼夜数十次的血压测量的结果,便可打印出一份“图文并茂”的“动态血压监测报告”。

1什么是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的高低影响着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血液供给,包括心、脑等要害部位。

以平均每分钟70次心跳计,一个人一天
就会有10万多个血压值。

血压又容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如体力活动的水平、情绪紧张的程度、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不同的生理、病理状况等等。

总之一句话,血压时刻皆有,血压随时可变。

由此看来,看病时在诊室中所测的血压值,从数量上讲不过是全天血压总数中的沧海一粟、九牛一毛;从质量上讲则不能反映血压的平均水平,也不能揭示血压的波动节律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即自然状态下的血
压状况。

为此,早在1961年美国索可罗(Sokolow)医生就提出了应尽可能多地测量诊室以外的血压值。

到上个世纪70
年代,体表用的全自动血压监测仪问世。

其原理是在缚于上臂的袖带内间断地自动充气、放气,自动测量血压并记录储
存。

通常白天每15~30分钟测压一次,夜间每30~60分钟一次。

监测完成后技术人员将记录资料送入微机系统进行分析,然后把每次测量的血压值和我们所需要的统计指标以数字和图表的形式报告出来。

2动态血压监测可给我们哪些信息
除全部的血压测量值外,还可以向我们提供以下统计结果。

●24小时平均血压(正常参考值为低于130/80毫米汞柱);白天和夜间平均血压(正常参考值分别为135/85和125/75毫米汞柱)。

平均血压可代表血压的总体水平。

●全天血压的变动曲线。

人的血压有清晨和傍晚两个高峰(以前者最高)和夜间2~3点时的一个低谷,故全天血压曲线的形状犹如一把长柄的勺子。

如果呈反勺形,则说明夜间血压高于白天,血压的变动节律失常。

●血压负荷的状况,即各时间段内有多少个测量值达到了高血压诊断标准。

在健康人应少于10%。

负荷值的多少可提示血压升高的幅度与持续时间。

●血压变异性,即全天内血压高低变动的程度。

起伏波动过大当然不好。

●夜间血压下降率。

健康人的夜间血压应较白天下降10%~20%。

降低过少、过多均可导致不良后果。

研究表明,以上指标异常与心、脑、肾、眼底等器官的
损害,如心脏肥厚、心电图异常、卒中、肾功能减退和蛋白尿、眼底病变等等有显著的相关性。

这些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高于在诊室中测量的血压值。

3哪些人应做动态血压监测检查
动态血压监测的优势在于可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血压状况。

有以下情况者应做动态血压检查:
1.在诊室中所测的血压值与临床实际表现不大一致。

例1李女士,64岁,10年前体检时测血压为150/90毫米汞柱,但无症状。

当她为此而就医时在诊室测得的血压值为160/90毫米汞柱,但其他相关检查均正常。

遵医嘱服降压药后感到乏力、头晕、腿软。

请邻居来家测血压仅为80/60毫米汞柱。

症状消失几天后,在家再次测量血压为110/70毫米汞柱。

尽管以后体检、就诊时血压仍高,但不敢再服降压药了,至今健康。

近年两次做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均正常。

[点评] 此人特点符合所谓的“白大衣高血压”。

因为她在医院看见医生时,测得的血压就高,在家自测则正常;服少量降压药后血压低;长期不治疗无不良后果;血压监测表明她没有高血压。

因此,以拿回家去、多次测压为特点的动态血压监测是确诊“白大衣高血压”的好方法。

此外,某些高血压患者就诊时的血压明显高于在家中测得的血压值,可称之为“白大衣效应”。

做动态血压检查以确认此种效应的有无及其程度,对正确评估病情、安排治疗,防止降压过分
非常重要。

例2韩先生,59岁,因体检发现颈动脉杂音、颈动脉狭窄、心脏肥厚劳损而就诊。

无高血压史,但工作紧张劳累时有头晕症状。

动态血压检查结果符合高血压病:即白天工作时血压升高,但早晨、中午及傍晚休息时血压正常,夜间血压平均值高于正常参考值,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小于10%,全天血压负荷达40%。

[点评] 此人可诊断为隐匿性高血压。

因其在体检及就诊时血压均不高;但有高血压并发症;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符合高血压诊断。

此类患者在诊室内安静测量时血压正常,但很可能在工作、劳动、吸烟、饮酒、熬夜、饮咖啡、情绪紧张等状况下血压上升,因而不易觉察。

更为不利的是该患者夜间血压升高。

有报道说,夜间血压与白天血压的比值每升高5%,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上升20%。

显然,动态血压监测是诊断隐匿性高血压和夜间异常血压的有效手段。

2.治疗困难的高血压患者。

例3王先生,89岁,患高血压病、糖尿病多年,长期服用长效降压药物。

近半年晨6时许血压可达200/90毫米汞柱。

8点服药,其后不久困倦、乏力、喜睡觉明显,此时血压可低至80/40毫米汞柱。

白天血压多为90~110/50~70毫米汞柱。

动态血压监测表明,其血压自夜间1点多开始升高,至晨6~7点达高峰,8点后很快下降至正常并保持到夜间1点
前。

为此,医师让他晚上睡前(10点)服短效药物尼群地平5毫克。

再行血压监测,其后半夜与清晨血压保持为110~150/70~80毫米汞柱,白天至夜间血压为110~140/60~80毫米汞柱,精神状态良好。

[点评] 此例患者的血压大起大落,有时低于正常,治疗棘手。

高龄老人,特别是有糖尿病、脑血管病者,血压调节功能减退,血压波动大,用药稍有不慎就可导致不良后果。

本例患者的诊疗充分说明动态血压监测在摸清老年人的血压变动特点、指导正确治疗、观察疗效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动态血压监测还常在高血压及降压药物的研究中大显身手。

4如何配合医生做好动态血压检查
为得到一份上好的检查结果,患者应注意配合医生做好以下事情:
●将袖带缚于非优势上臂(如“左撇子”应缚于右臂)的中段;测压时该上臂应放在身体的侧面腋中线水平、保持不动并放松。

●睡眠中测压时以平卧为好,否则可因侧卧使测压的手臂与心脏不在同一水平而影响结果。

●要记录好生活日记,包括何时进行什么活动,何时睡觉起床,何时进餐,何时有何症状等等。

●不要随意手动测压。

要学会关闭机器,脱下袖带等。

动态血压检查也有短处,如设备较昂贵,检查较费时费力,报告分析较复杂,夜间测压可能会影响患者睡眠,可导致测压结果失真的因素较多,检查分析过程尚未完全统一等等。

总的说来,动态血压监测还是一种新出现的、仍处于探索、研究、发展过程中的检查方法。

它给我们展示了许多血压方面的新现象、新结果,提出了许多新思考、新课题,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还有许多地方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文章出处:《中老年保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