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二导学案 4.1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_8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_8

第5课海—气作用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沃克环流的形成
2.简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树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点。

(一)沃克环流
1.请在图中画出沃克环流的运动方向。

2.阅读课本,分析沃克环流的形成原因。

3.在沃克环流的影响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的气候分别是怎样的?
(二)厄尔尼诺现象
1.厄尔尼诺现象与沃克环流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2.在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之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的气候分别是怎样的?
3.引发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气候有怎样的影响?
(三)拉尼娜现象
1.拉尼娜现象与沃克环流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2.在拉尼娜影响之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的气候分别是怎样的?
3.针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所带来的灾害,我们可以采取的防御措施有哪些?
三、知识应用
下图为"正常年份南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A和"厄尔尼诺"现象年的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B,读图后分析解答下列各题。

1.完成两图中的大气环流
..........(.用箭头在线段上标绘
.........).。

2.据图说明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部海域降水多还是少?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厄尔尼诺"年中,秘鲁西海岸海域可能盛行_____________气流,出现______________等异常天气。

4.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生产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_3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_3

第四章海—气相互作用(探究性学案、练习)一、海-气水热交换1、水分交换: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海气之间的水汽交换是如何进行的?影响海气之间水分交换程度的因素?过程:蒸发;降水差异:低纬度海区和暖流经过的海区,水分交换活跃2、热量交换: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是如何进行的?影响海气之间热量交换的因素?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体现在哪些方面?过程:海洋吸收太阳辐射;海洋通过潜热和长波辐射把热量传给大气差异:低纬度海区和暖流经过的海区,热量交换活跃知识迁移海洋性:表现------气温滞后效应和海洋上气温变化和缓原因------海洋的比热容比陆地大,海陆热量差异二、海-气水热平衡1、水平衡:画出水循环的示意图海气之间的水分平衡是通过什么实现的?2、热平衡:画出大气三圈环流的示意图画出世界表层海水洋流模式图海气之间的热量平衡是通过什么调节?不同纬度海区热量传输以何种方式为主?原因分析: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水温差异------气温差异------大气环流(三圈环流或季风环流)-------大洋环流三、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1、沃克环流:画出该环流太平洋赤道附近东部地区水温高低?原因?由此产生的东西部气候的差异2、厄尔尼诺现象:概念画出该环流厄尔尼诺对赤道太平洋热带地区东、西岸气候(旱涝灾害)的影响厄尔尼诺对人类经济的影响3、拉尼娜现象: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_______(时间),赤道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______,沃克环流_______,同样会引起____________。

思考1、材料一:图20为世界部分区域图。

近年来北冰洋海冰融化速度加快,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增强。

同期,墨西哥湾暖流较为稳定,北大西洋暖流速度减缓。

材料二:图21为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1)图20中A处洋流流速的变化表现为(加快、稳定或减慢)。

B、C两处盐度较高的是_________ ,其原因是。

(2)分析材料二,图21中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纬度带是,造成上述纬度带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大的原因是。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_5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_5

4.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海-气作用下形成的沃克环流,并了解沃克环流异常时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

2.结合景观图分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的可能影响及减轻危害的途径。

过程和方法:1.通过读图、地理图表分析,绘制沃克环流示意图;2.讨论分析数据信息,推导出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机理;3.通过对各种学习资料信息的提取,简述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合作探究,提出应对策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树立系统的观点、区域差异与区域合作等观念,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认知与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科学、探索规律的探究精神。

2.增强学生对全球气候及环境变化的忧患意识,合作意识,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难点】1.沃克环流的成因和变化2.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及其可能影响【教学方法】图表分析、对比归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二、教学过程【预习篇】一、沃克环流1.定义:通过海—气的热量交换,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接近东西向的____________。

2.形成:信风驱使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东岸表层海水温度较____,西岸海区表层形成深厚的________。

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上空,形成热力环流。

3.意义: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是判断____________和________现象发生的重要依据。

二、厄尔尼诺现象1.定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海面温度异常______的现象。

2.影响:(1)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______,相应的沃克环流。

(2)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沃克环流中的下沉气流______或消失,甚至出现______气流,气候由原来的_________变为多雨,引发______灾害。

(3)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沃克环流中的上升气流_____或_ __,气候由_____变为____________,引发____灾。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_3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_3

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图表,分析海一气水热交换的基本方式与过程,运用图表,分析海一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课标解读】“运用图表,分析海一气水热交换的基本方式与过程”,“运用图表,分析海一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课程标准中的“运用图表”是要求学生能通过图表分析,知道海—气水热交换方式,领会“海—气”相互作用的地理意义,以加深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球圈层间物质能量流动等基本原理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以现实中的海-气作用入手,让学生通过图表以及实例了解海气之间水热交换的原理、过程以及影响因素。

掌握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在水热平衡中所起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高中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对本章第一节《“海-气”的相互作用》的学习,从感性上认识理解海-气相互作用、洋流、大气环流对全球水热平衡所起的作用。

为下节进一步以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作为案例,学习海-气作用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本节是必修一海水运动具体的案例运用与拓展,因此学生对此部分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所以需要学生进行地理的理性思维,才能正确判断相关知识,进而运用到现实的生产和生活中。

四、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海-气水热交换方式及相互作用示意图,分析海-气水热交换的基本方式与过程,准确率达95%;2.通过绘制示意图表,使得学生理解海-气相互作用、洋流、大气环流对全球水热平衡所起的作用,准确率达95%;3.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知识绘制出海-气进行水分、热量交换的示意图,并且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准确率达90%。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海一气”的物质与能量交换难点:“海一气”的相互作用及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六、课时安排40分钟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知识导入2分钟师:海洋是地球上巨大的热能储存库,也是云雨的故乡。

高中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学案(预习导航) 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Word版含解析

高中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学案(预习导航) 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Word版含解析

预习导航暑期全国各地高温天气持续时间很长,为此海滨避暑游异常火爆,人们选择海滨避暑的原因有哪些呢?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海气水热交换方式图1.海气相互作用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其中的水、热交换,对气候以至地理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2.海气间的水分交换(2)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

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3.海气间的热量交换(1)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洋通过长波辐射与潜热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

(2)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

4.水热交换活跃区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

5.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思考讨论 1.影响海气水热交换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1.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2.过程(1)水循环→全世界蒸发与降水的总量保持平衡→全球的水平衡。

(2)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运动和洋流共同实现的。

⎩⎪⎨⎪⎧0~30°N 地区,以海洋输送为主30°N 以北地区,以大气输送为主50°N 附近,海洋热量→大气→向高纬输送思考讨论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球的水平衡是如何通过水循环来实现的。

提示:海洋是地球上水的大本营。

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随着大气运动,大部分通过降水返回海洋;其余部分被大气运动带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陆地上,然后汇入江河,流回海洋,构成地球上水循环,使全世界蒸发和降水的总量保持平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_2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_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环境意识。
三、学情分析
在地理知识体系中,大气知识是学生较难掌握的部分。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不牢靠;大气知识涵盖物理知识,学生较难联系起来思考;大气知识与生活中自然现象密切相关,但原理较为复杂,学生一时难于理解。高一学生有相关大气内容的知识储备,知道热胀冷缩的原理,也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题
名称
科目
地理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也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佳切入口,对于理解由于热力原因而引起的水平运动、大气运动、学习大气环流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学好大气运动的基础,为下节学习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打好铺垫,起到分散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掌握的作用。因此“热力环流”奠定了整个章节的基础,是第二章教材的教学重点
理解热力环流发生的过程
理解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4.热力环流的应用
城市周边布置一座火力发电厂
1.火力发电厂资料
2.城市热岛效应
小组讨论火力发电厂设置的位置
利用热力环流原理,画出城市风,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活动
自然现象中还有哪些是由热力环流引起的呢?
(山谷风)课后思考山谷风的形成原因(教学流程图)(板书设计)
难点: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设备、板书、学案
六、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
播放火烧上方谷视频

2013年人教地理选修2课件: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2013年人教地理选修2课件: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3)热量收入和热量支出处于相等状态
余 热量亏损 大气运动和洋流运动
热量盈
教材深化透析
一、教材P37“思考” 1.首先,热带范围跨47个纬度,获得的太阳辐 射多;其次,该地所占面积及海洋面积最大;第 三,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最多;第四, 该海区面积大,海水蒸发旺盛,向大气输送水汽 也丰富。大气通过运动影响海洋。 2.20°N~40°N、40°N~60°N,太平洋东、 西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异,主要受寒、暖流 的影响。
一年中,世界海洋热量收支基本上是平衡的, 低纬度热量盈余的海区的水温并没有逐年升高, 高纬度热量亏损的海区的水温也并没有逐年下 降,其主要原因是大气运动和洋流运动使高低
纬度之间的热量进行了交换。
【答案 】
(1) 热量收 入
从 低纬向 高纬递减
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纬度愈高接
受太阳辐射的热量越少 (2)热量支出 递减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分别向两侧
知能层级突破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1.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 气中约86%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的,因此,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大气中 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 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 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
3.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由于热容量的影响,海洋对热能反映表现为: 吸热较慢,增温较缓,放热较慢,降温也较缓。 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大陆 热容量比海洋小,陆地吸收太阳辐射热能后, 分子传导速度缓慢,热能只能下传到地面以下 的浅薄层中。陆地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很 快,增温也快,放热迅速,降温也迅速。陆地 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小,以致气温的日较差、 年较差比海洋大。如下图。

地理人教版选修2学案:知识导航 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Word版含解析

地理人教版选修2学案:知识导航 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思维激活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北内陆地区的气候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尤其是东部气候湿润而西部地区气候干燥。

水循环示意图气候的干湿程度是由水分来决定的,试比较两地水循环过程存在的差异,对产生气候差异有什么影响?提示:东部沿海地区水循环过程属于水的海陆间大循环,降水多,气候湿润。

西北内陆地区水循环过程属于水的陆地内循环,降水少,由陆地内循环补给陆地上水体的水量为数很少,气候干燥。

自主整理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1.海—气相互作用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交换,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换,对气候以至地理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2.海—气间的水分交换(1)____________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____________,并以____________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2)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____________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____________,蒸发量____________。

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____________旺盛,空气____________大,____________也较丰富,海—气间的____________交换也较为活跃。

3.海—气间的热量交换(1)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____________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____________。

海洋再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

可以说,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____________储存库。

(2)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____________的影响,水温____________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____________。

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是维持全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衡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海-气之间水、热交换过程。

2. 理解海-气相互作用、洋流、大气环流对全球水热平衡所起的作用。

【重点难点】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学习过程】
高手笔记
1.海洋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形式和过程
海气之间进行水分交换的同时也进行着热量交换: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长波辐射等形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输送给大气。

海洋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与海洋表面的水温有关:水温高,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降水丰富,水分交换活跃;水温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较多。

热带地区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

2.水循环运动的地理意义
通过水循环运动,水在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它是通过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之间相互转化而得以不断更新的。

水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球表层各个圈层之间,以及陆地与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水循环运动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

总之,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

名师解惑
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剖析:由于热容量的影响,海水温度的变化表现为:增温较缓,降温也较缓。

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

大陆热容量比海洋小,陆地吸收太阳辐射热能后,分子传导能力不强,热能只能下传到地面以下的浅薄层中。

陆地温度的变化表现为:增温也快,降温也迅速。

陆地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很小,以致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比海洋大。

讲练互动
【例题】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可以( )
A.使温差减小
B.使温差增大
C.使气温升高
D.使气温降低
解析:同样体积的海水,比热容比空气大3 000多倍。

由于比热容的差异,海水温度的变化比陆地温度的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

因此,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使温差变小。

答案:A
绿色通道:海洋对大气气温起调节作用主要是因为海水的比热容大。

变式训练
欧洲西部地区受海洋的影响( )
A.使降水减少
B.使温差增大
C.使气温升高
D.使温差减小解析:明确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使温差变小。

答案:D
问题探究
【问题】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地区,西欧、北美、南美大陆的西海岸,终年湿润,冬季降水较多,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小;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干旱少雨,冬冷夏热,气温年变化很大;亚洲大陆的东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为什么它们的纬度位置相同,但气候特点却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
导思:南北纬40°—60°大陆东西岸,纬度大体相当,不需要考虑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活动的影响差异在这里并不明显,所以主要从大气环流和下垫面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找出气候存在的差异。

如图所示:
探究:这是因为它们所处的大气环流不一样。

南北纬40°—60°正处于盛行西风带,西欧、北美、南美大陆的西海岸,由于终年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带来丰沛的降水,故终年湿润。

冬季在暖流和中纬度西风的共同作用下,气温不低;夏季受到海洋的调节,天气不热。

亚欧大陆的内部地区,远离海洋,西风带来的大量水汽不易到达。

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则
因西部有高大的山脉阻挡湿润水汽的进入,所以,气候干旱少雨。

亚欧大陆的东部,因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所以成为世界上季风最为典型的地区。

冬季吹东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暖热多雨。

【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读“国家海洋局2010年5月上旬海温预报图”,完成1~3题。

1.海水温度取决于( )
A.陆上径流量的大小B.附近洋流性质
C.热量收支状况D.海陆轮廓形状
2.图示海域温度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 )
A.由南向北递减B.由东向西递减
C.由西向东递减D.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3.在我国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的是( )
A.渤海B.黄海
C.东海D.南海
4.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是( )
A.温带B.寒带
C.热带D.都一样
5.下列现象不能调节高低纬度之间热量的是( )
A.大气运动B.洋流
C.海陆间水循环D.光合作用
6.对南美洲等温线分布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图是南美洲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B.①处等温线密集主要是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C.②处等温线向南凸出是因为冬季大陆冷却快
D.③处等温线向南凸出是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7.读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按照全球多年水量平衡规律推算出M、N分别为( )
A.7、16 B.16、7
C.7、23 D.23、7
8.下列地区和季节,海水向大气补充热量更多的是( )
①上海地区②夏季③白令海峡地区④秋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大气中的水汽最主要的来源是( )
A.陆地水蒸发B.海洋水蒸发
C.植物水蒸腾D.江河水蒸发
10.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
B.洋流可增大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C.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D.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二、综合题
11.读“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热量收支差额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曲线可能是________洋,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各大洋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差异显著,其中C大洋________到________之间热量盈余,但这一带并没有出现温度越来越高的现象,其原因是自然界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把能量向高纬度传递。

12.读2月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海区等温线比B海区等温线稠密,说明A海区海水的温度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图中C、D、E、F四处海域盐度最高的是________。

(2)与大洋西岸等温线相比,大洋东岸等温线在甲处海域向________(南、北)方向凸出,原因是甲处受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响,在乙处海域向________(南、北)凸出,原因是乙处
受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响。

(3)试分析洋流对甲、乙两海区沿岸气候的影响。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1.C
2.A
3.A
4.C
5.D
6.D
7.C
8.A
9.B 10.D
11. (1)印度分布在30°N以南地区
(2)50°S30°N洋流大气环流
12.(1)南北差异大位于寒暖流的交汇处 D (2)南加那利寒流北北大西洋暖流(3)①加那利寒流降温减湿,对沿岸荒漠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