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猫学案2

合集下载

15猫第二课时教案文文

15猫第二课时教案文文

15、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猫的性格古怪这一特点。

2、让学生总结总分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难点:
了解猫的性格古怪这一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自读质疑
1、大声朗读课文1-3自然段,想想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
了大猫的性格古怪?
2、完成导学案设问导读部分。

三、小组交流
1、运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2-3自然段。

2、小组汇报。

四、展示点拨
1、学生汇报。

2、全班交流,适时出现下列句子感悟猫的性格。

(1)、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2)、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3)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3、感悟写作方法。

五、拓展延伸
小练笔:学习作者用具体事例写猫的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描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

六、小结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猫教案第二课时猫教案四年级下册优秀(

猫教案第二课时猫教案四年级下册优秀(

猫教案第二课时猫教案四年级下册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猫》的第二课时,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课文中描述猫的习性、特点和行为展开,着重学习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具体包括猫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的内容,了解猫的特点和行为。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猫。

3. 增进学生对猫的喜爱,培养他们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描述猫特点的语句。

教学重点:掌握猫的习性、特点和行为,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猫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激发学生对猫的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了解猫的特点和行为。

3. 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讲解猫的习性、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猫。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描述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观察来描绘猫的特点的。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猫,尝试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描述。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猫在生活中有哪些习性,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猫》第二课时2. 内容:猫的习性猫的特点猫的行为猫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猫,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其特点,不少于100字。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关于猫的其他文章,了解猫的更多信息,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课文的重点段落,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猫的习性、特点和行为。

《猫》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选13篇)

《猫》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选13篇)

《猫》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选13篇)《猫》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猫》第二课时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猫》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篇1一、学习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什么?2、指名学生说说读懂什么。

板书(卡片):老实贪玩尽职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胆小古怪不高兴一声也不吭3、读板书。

4、出示:()()()要求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形式,填进黑板上写猫性格的词。

5、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按一种形式,摆猫性格古怪的词。

6、指名学生具体地讲讲猫的性格为什么古怪?7、教师领说黑板上的句子。

8、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9、教师领读第一小节。

课文是用什么句式把猫的老实、领玩、尽职的矛盾性格连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10、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可是()。

11、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三自然段的句式。

二、再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1、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比较: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第一句体现出什么感情?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喜欢的语气。

2、还找出了哪些句子?(它还会丰富多腔地……)(1)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生:(接答)像唱歌、说话……(2)指名读这句句子。

3、还找出了什么句子?4、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1)“尽职”、“闭息凝视”是什么意思?(2)出示填空: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专心、耐心、决心)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3)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七年级语文上册《猫》第二课时学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猫》第二课时学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猫》第二时学案设计【教学目标】、默读文,抓关键句,概括三只猫的故事,探究永不养猫的原因,把握作者情感变化过程。

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2、借助品味率真质朴的语言,深入理解中心,树立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生生互动,形成共识。

【教学安排】两教时第二教时一、作业检查:学生谈拓展文的阅读感受。

二、导入新:复习旧。

三、继续新:、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文人?第三只猫。

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强调重点:“难过”一词表达了自己的痛苦心情。

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更加强烈。

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惩戒得还没有快意”,“我”深感内疚和自责。

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作者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2、阅读圈画表达抒情的相关文句,体会其所表达的情感:例如: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3总结明确。

第三只猫可怜,受了冤苦,无法申诉,遭我毒打,冤屈致死。

作者良心发现,但无法表白误解、无法补救过失,内心受到谴责和煎熬。

内疚、自责,对于第三只猫是深深的负罪感。

可以看出,郑振铎是一个善良、正直、热忱的人;是一个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人,有着像鲁迅一样的自我剖析的精神,勇于把自己的疮疤揭开给人看的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4、作者为什么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这样写使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是第三只猫是只野猫与前两只都是主人喜爱而要来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它毛色难看,性情忧郁,不喜欢玩游与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形成对比。

《猫》第二课时教案2

《猫》第二课时教案2

《猫》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猫》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分析,对猫的性格、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重点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猫的细致观察,描绘出猫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猫的性格、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2.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文章中作者对猫的细致观察和独特表达。

重点: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阅读笔记、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猫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回顾: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回顾文章主要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 精讲: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讲解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

a. 分析文章结构,了解猫的性格、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b. 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猫的细致观察,描绘出猫的独特魅力。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或植物,尝试用细腻的笔触进行描绘,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典型句子,讲解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小练笔,教师巡回指导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猫》第二课时2. 板书内容:a. 文章结构:总分总b. 观察方法:视觉、听觉、触觉、嗅觉c. 表达技巧:细腻描绘、形象比喻、生动拟人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024年最新猫教案第二课时猫第二课时教案(

2024年最新猫教案第二课时猫第二课时教案(

2024年最新猫教案第二课时猫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猫》的第二课时内容,依据教材第二章“猫的习性”展开,详细内容包括猫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重点解析猫的社会行为、捕猎行为以及日常护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2. 了解猫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动物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猫的社会行为和捕猎行为的理解。

教学重点:猫的日常护理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猫的图片、视频、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猫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猫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猫有什么特别的生活习性?”2. 知识讲解:a. 讲解猫的生活习性,如猫的日常作息、社交行为等。

b. 介绍猫的捕猎行为,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猫的捕猎技巧。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与猫的互动经历,讨论如何正确护理猫。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猫的生活习性和护理方法思维导图。

六、板书设计1. 猫的习性a. 生活习性b. 行为特点c.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 猫的护理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猫的捕猎行为,并说明如何正确护理猫。

2. 答案:a. 猫的捕猎行为:观察猎物、悄悄接近、突然袭击。

b. 猫的护理方法:定期喂食、清洁饮水、定期洗澡、修剪指甲、疫苗接种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猫的生活习性和护理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理解猫的捕猎行为方面仍有困难。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猫的习性,了解不同品种的猫的特点,提高他们对猫的兴趣和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猫的社会行为和捕猎行为的理解。

2. 实践情景引入:学生分享与猫的互动经历,讨论如何正确护理猫。

3. 作业设计:描述猫的捕猎行为及护理方法。

猫教案第二课时猫教案四年级下册优秀(

猫教案第二课时猫教案四年级下册优秀(

猫教案第二课时猫教案四年级下册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四年级下册《猫》的第二课时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二章《猫的习性》。

详细内容包括猫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理解猫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猫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理解猫的情感世界,学会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对猫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黑板、教材、卡片等。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猫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猫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讲解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分析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猫的情感世界,分享自己与猫的故事,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猫的习性》2. 内容:猫的生活习性猫的行为特点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写一段关于猫的介绍。

(2)谈谈你对猫的情感世界的理解。

2. 答案:(1)例文:猫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身体。

猫喜欢在夜晚活动,捕食老鼠和昆虫。

它们懂得与人类沟通,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2)答案:猫的情感世界丰富多彩,它们会表达快乐、悲伤、害怕等情感。

通过观察猫的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内心世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猫的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猫》第二课时优秀的教学设计 3篇

《猫》第二课时优秀的教学设计 3篇

《猫》第二课时优秀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抓痒、稿纸、丰富多腔、摔跟头、跌倒、胆子、开辟、遭殃、责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段落。

3、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学情简析】猫这种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孩子们比较熟悉。

通过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笔,让孩子们感受真实、具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热爱生活,感受生活。

【策略方法】朗读感悟,想象描绘,比较体验,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几幅动画片的插图,让我们一起喊出它们的名字,好吗?(课件出示几幅有关猫的动画片)你发现了什么?2、引入新课:据我所知,生活中有很多同学与这种小动物是朋友,看到你的朋友会想到哪些画面?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家也养了一只猫,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师:老舍先生家的'猫会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呢?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读课文吧。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三、品词品句,感悟探究1、了解猫性格的古怪: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读一遍书就知道了这么多内容,这些都是写猫的什么?(性格)请你选择一个或两个猫的性格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好,读美,读出自己的感受。

⑴学生自由朗读。

⑵向全班同学朗读汇报,教师指导,并重点理解词语:无忧无虑,屏息凝视。

⑶体会猫性格的古怪:师:看,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看看这些词你有什么话想说?(引导学生观察出这些词相互矛盾)师:文中是怎么把这些词连起来的,仔细读读哪些词语出现了两次,把它勾出来。

(说它……的确……可是……)师: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学案第二课时
(1)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

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

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
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条红带,
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我坐在藤椅上
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
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
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

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

我们都很替它忧郁。

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
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

有一天中午,我
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2)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1.第一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2.文章开篇有什么特点?
3.文中描写小猫可爱的姿态的句子有哪些?
4.哪些描写表现了三妹对小猫的爱意?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5.第一次养猫的情景,突出猫的什么特点?
6.文中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有什么作用?
7.文中划线句子抒发了作者什么心情?
8.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9.对第一只猫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10.“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说说这句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11.“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12.作者写第一只猫的寓意是什么?
(二)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

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
身黄色的小猫同来。

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

这只小
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

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
它也会扑过去捉。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
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
查问得好几次。

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

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
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
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

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

隐身在阳光隐约
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把它抱了下来。

一放手,又极快地爬
上去了。

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

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
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
不见。

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家里的人都忙乱的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李嫂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

烧饭时,才不见了它。


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婶也说;
“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午饭时,张婶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
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

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
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1.概括选文内容?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3.写第二只猫的文字中还提到了周家丫头和“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作者有何用意?
4. 第二只猫生性活泼好动,不怕生人,“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5.“怅然”“愤恨”“诅骂”词语有什么作用?
6.“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有什么作用?
7.对于第二只猫的失踪,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8.作者写第二只猫的寓意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