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诗集卷三十六相和歌辞十一
《乐府诗集大典》(91-100卷)全书共100卷已完结

《乐府诗集⼤典》(91-100卷)全书共100卷已完结北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百卷,分郊庙歌辞、燕射歌辞、⿎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典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个门类,记录宋代之前⾳乐⽂学作品凡五千余⾸,诗学价值甚⾼。
尤为可贵的是,近代曲辞四卷收录了隋唐时期新兴的燕乐曲辞,为考察词体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乐府诗集》中国民歌是其精华所在。
中国民歌内容⼗分丰富,反映社会⽣活⾯很⼴,汉代地主阶级同劳动⼈民之间的阶级⽭盾极为尖锐,在封建制度下劳动⼈民过着极其悲苦的⽣活。
诗歌中体现出乐府中国民歌重要的社会认识有的是对统治者残酷统治的抗议,社会各种弊端的揭露,对⾃⼰悲惨命运的泣诉,同时劳动⼈民之间也因为共同的命运、感情联系在⼀起,产⽣了各种各样的爱。
于是他们⽤诗歌来反映⽣活,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乐府民歌强烈的社会认识价值和⾼度的思想性。
⼀,乐府民歌直接揭⽰讽刺了统治阶级的丑恶⾯⽬,反映了劳动⼈民的悲惨命运,和对统治阶级的反抗情绪,还有⼀些⽃争的场⾯。
这类作品分别有《鸡鸣》、《相逢⾏》、《平陵东》,还有《妇病⾏》、《⼗五从军征》,反抗的就是《东门⾏》,《陌上桑》。
⼆,封建阶级对农民的压迫不仅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上,⽽且体现在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汉武帝以来'三纲五常’的精神枷锁严重的束缚劳动⼈民,妇⼥所受的压迫尤甚,乐府诗颇多反映妇⼥命运的篇章,《上⼭采蘼芜》就是典型。
三,表现健康纯美的爱情。
男⼥情爱是诗歌中的常见体裁,这⾥主要有《江南》、《上邪》、《有所思》等。
还有⼀些反映东汉后期给知识分⼦造成的忧惧漂泊之苦,及他们的消极情绪。
这主要是《乌⽣》《枯鱼过河泣》《满歌⾏》《西门⾏》等。
其中前两篇采取了寓⾔诗形式别具⼀格。
⽬录:卷九⼗⼀新乐府辞⼆卷九⼗⼆新乐府辞三卷九⼗三新乐府辞四卷九⼗四新乐府辞五卷九⼗五新乐府辞六卷九⼗六新乐府辞七卷九⼗七新乐府辞⼋卷九⼗⼋新乐府辞九卷九⼗九新乐府辞⼗卷⼀百新乐府辞⼗⼀卷九⼗⼀新乐府辞⼆卷九⼗⼀新乐府辞⼆○乐府杂题⼆【祖龙⾏】 =>常楚⽼(《汉书·五⾏志》⽈:“秦始皇三⼗六年,郑客从关东来,⾄华阴,望见素车⽩马从华⼭上下,知其⾮⼈,道住,⽌⽽待之。
《乐府诗集》第三十六首《企喻歌》

《乐府诗集》第三十六首《企喻歌》其一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需多。
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其二放马大泽中,草好马著膘。
牌子铁裲裆,冱鉾鸐尾条。
其三前行看后行,齐著铁裲裆。
前头看后头,齐著铁冱鉾。
其四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
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
[作品介绍]《企喻歌辞四曲》是一组北朝民歌,是表现战争与尚武主题的歌。
其一描绘“男儿欲作健”的生动形象;其二写北方民族的英雄气概和尚武精神,表现的是一种自豪的感情;其三描绘男儿骑马驰骋的英勇气概;其四则暴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的是一种沉痛的感情。
[注释]①作健,犹言'称雄'。
健,即壮士、勇士之意,指军中士卒。
②鹞子,猛禽,似鹰而略小,古人多蓄养之以捕鸟雀。
③两向波,如同波浪向两边分开。
一说,'波'为'播'的借宇,即'逃散'之意。
[译文]其一男儿要争当勇士,结伴而行不需要多少人。
鹞子冲上云霄飞,群雀吓得纷纷向两边逃散。
其二把马放在大泽里面,草很鲜嫩,马吃了长得很肥壮。
身上穿着铁皮背心铠甲,弓弦上、剑柄上都装饰着翟鸟的羽毛。
其三重骑兵飞马奔驰,前行看后行,是一排排整齐的骑兵铠甲。
前头看后头,是一排排整齐的弓弦和茅剑。
其四男人们真是可怜虫啊,出门去就怀抱着战死的忧愁。
人死在狭谷之中,尸骨没有人来收拾掩埋。
赏析壹壹/《梁鼓角横吹曲》的前身叫《鼓角横吹曲》,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乐器以鼓和号角为主,所以称为《鼓角横吹曲》。
《鼓角横吹曲》流传到南方后,梁武帝萧衍下令整理改造,并被梁朝乐府机构保存下来,所以后来又称为《梁鼓角横吹曲》。
宋代郭茂倩收集整理的《乐府诗集》中的北朝乐府以《鼓角横吹曲》为主,共六十六首。
除《出塞》等一、两首汉曲外,其余皆是北朝以鲜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民歌。
企喻歌(qi yu ge)南朝梁鼓角横吹曲名,本为北方民族马上之乐。
亦省称“企喻”。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梁鼓角横吹曲》引南朝陈释智匠《古今乐录》:'梁鼓角横吹曲有《企喻》《琅琊王》《钜鹿公主》《紫骝马》《黄淡思》《地驱乐》《雀劳利》《慕容垂》《陇头流水》等歌三十六曲。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瑟调曲⼀(上)《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瑟调曲⼀(上)○瑟调曲(《古今乐录》⽈:“王僧虔《技录》,瑟调曲有《善哉⾏》、《陇西⾏》、《折杨柳⾏》、《西门⾏》、《东门⾏》、《东西门⾏》、《卻东西门⾏》、《顺东西门⾏》、《饮门⾏》、《上留⽥⾏》、《新成安乐宫⾏》、《妇病⾏》、《孤⼦⽣⾏》、《放歌⾏》、《⼤墙上蒿⾏》、《野⽥黄爵⾏》、《钓竿⾏》、《临⾼台⾏》、《长安城西⾏》、《武舍之中⾏》、《雁门太守⾏》、《艳歌何尝⾏》、《艳歌福钟⾏》、《艳歌双鸿⾏》、《煌煌京洛⾏》、《帝王所居⾏》、《门有车马客⾏》、《墙上难⽤趋⾏》、《⽇重光⾏》、《蜀道难⾏》、《棹歌⾏》、《有所思⾏》、《蒲阪⾏》、《采梨橘⾏》、《⽩杨⾏》、《胡⽆⼈⾏》、《青龙⾏》、《公⽆渡河⾏》。
”《荀⽒录》所载⼗五曲,传者九曲。
武帝“朝⽇”“⾃惜”“古公”,⽂帝“朝游”“上⼭”,明帝“赫赫”“我徂”,古辞“来⽇”,并《善哉》,古辞《罗敷艳歌⾏》是也,其六曲今不传。
“五岳”《善哉⾏》,武帝“鸿雁”《卻东西门⾏》,“长安”《长安城西⾏》,“双鸿”“福钟”并《艳歌⾏》,“墙上”《墙上难⽤趋⾏》是也。
其器有笙、笛、节、琴、瑟、筝、琵琶七种,歌弦六部。
张永录云:“未歌之前有七部,弦⼜在弄后。
晋、宋、齐⽌四器也。
”)【⾃解】瑟调曲:乐府相和歌辞中之⼀种。
与平调曲,清调曲⼀起组成清商三调。
瑟调,应该是瑟琴之瑟?清调曲,应是声⾳⾼亢的笛箫等管弦乐为主?平调,应是⾳调平缓的弦乐为主?王僧虔:王羲之四世族孙。
南朝齐书法家。
官⾄尚书令。
喜⽂史,善⾳律。
善哉:善良啊。
⾏:古诗歌⼀种诗体。
通称歌⾏体。
⾏⾛,⾏路。
⾏歌。
乐器演奏。
陇西:古代郡名。
地区名。
⽢肃省的别称。
⼜称‘陇右’。
陇⼭之右。
折杨柳:古《乐府横吹曲》名。
传说汉代张骞从西域传⼊《德摩诃兜勒曲》,李延年因之作新声⼆⼗⼋解,以为武乐。
魏晋时古辞亡失。
晋太康末,京洛有《折杨柳》歌,辞多⾔兵事劳苦。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汉代乐府民歌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汉代乐府民歌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第一节关于乐府什么是“乐府”?它的涵义是有演变的。
两汉所谓乐府是指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
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如《文选》于骚、赋、诗之外另立“乐府”一门;《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又特标《乐府》一篇,并说“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便都是这一演变的标志。
六朝人虽把乐府看成一种诗体,但着眼还在音乐上。
至唐,则已撇开音乐,而注重其社会内容,如元结《系乐府》、白居易《新乐府》、皮日休《正乐府》等,都未入乐,但都自名为乐府,于是所谓乐府又一变而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则又离开了唐人所揭示出来的乐府的精神实质,而单从入乐这一点上出发,是乐府一词的滥用,徒滋混淆,不足为据。
乐府一名,最早见于汉初,惠帝时有“乐府令”,但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则始于武帝。
作为一个供统治者点缀升平、纵情声色的音乐机关,汉乐府的任务,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它不同于后代的一个最大特点,或者说一项最有意义的工作,便是采集民歌。
《汉书?札乐志》说:“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
”所谓采诗,即采民歌。
同书《艺文志》更有明确的记载:这件事,在文学史上也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白居易说:“周灭秦兴至隋氏,十代采诗官不置。
”(《采诗官》)其实,和周代一样,汉代也是采诗的。
而从上引文献,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采诗的范围遍及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比周代还要广。
两汉某些头脑比较清醒的统治者较能接受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教训,也颇懂得反映人民意向的民歌民谣的作用,经常派遣使者“使行风俗”“观纳民谣”,甚至根据“谣言单辞,转易守长”(《后汉书?循吏传叙》)。
乐府诗介绍

乐府诗介绍
《乐府诗》,乐府诗总集,南宋郭茂倩编,共100卷,是收罗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总集。
乐府原意是掌管音乐的官署。
汉魏、两晋的中央政府常常设有音乐机关,制定乐谱,采写歌辞,训练乐工。
后来凡由乐府机关采写、配乐并演唱的歌辞就称乐府诗,也叫乐府。
乐府诗来源有二:一是从民间观风采集而来的歌谣;二是文人依曲谱创作的作品。
《乐府诗集》收录了汉代到唐五代的历代乐府诗,以及汉以前的古歌谣。
分为12类:(1)郊庙歌辞12卷;(2)燕射歌辞3卷;(3)鼓吹曲辞5卷;(4)横吹曲辞5卷;(5)相和歌辞18卷;(6)清商曲辞8卷;(7)舞曲歌辞5卷;(8)琴曲歌辞4卷;(9)杂曲歌辞18卷;(10)近代曲辞4卷;(11)杂歌谣辞7卷;(12)新乐府11卷。
每一类又分若干小类。
《乐府诗集》所收集的诗歌,大多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因乐
府旧题创作的诗歌。
特别是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广泛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现实苦难和思想感情,如《陌上桑》、《东门行》、《战城南》、《孔雀东南飞》等,具有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艺术成就、表现方法、语言形象等都成为中国诗歌艺术的楷模和渊源。
全书各类有总序,每一曲有题解,对各种曲调及歌辞的起源和发展,做了考订,“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四库全书总目》)。
每一题以古辞居前,历代仿作依次列后,对研究乐府诗的源流和发展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现有宋《四部备要》本、《四部丛刊》影印本、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据宋本出版的影印本。
1979年中华书局重加校勘整理,标点重印,书后附有作者索引和篇名索引。
汉乐府所有诗歌在线阅读(诗歌发展史四汉乐府)

汉乐府所有诗歌在线阅读(诗歌发展史四汉乐府)汉代汉武帝时期,朝廷专门设立掌管音乐的官署,称之为乐府,其中一个职责就是搜集歌辞。
乐府人员从民间搜集来民歌和文人创作的诗歌,再由乐府进行谱曲,以供朝廷祭祀或朝会时演奏,这些搜集来诗歌统称“乐府诗”或“乐府歌辞”,并简称“乐府”,因此,“乐府”既是官署名,又作为诗体名。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
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如《陌上桑》就属于“相和歌辞”的“相和曲”;《孔雀东南飞》则属于“杂曲歌辞”,《十五从军征》则是属于《横吹曲辞》等等。
乐府在形式上突破《诗经》四言﹑楚辞六言的旧形式,而以五言为主,兼之七言和杂言,其题材多样,表现手法灵活,并出现了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此外,还有《陌上桑》﹑《十五从军征》﹑《饮马长成窟行》等名篇。
至南北朝,乐府诗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北朝的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南朝的《子夜四时歌》和《西洲曲》等。
汉乐府民歌多采用口语化的朴素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故人物形象生动,感情真挚。
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乐府诗的古题,原本是有古辞和乐曲的,后来一些仿照乐府民歌的形式写作新辞,仍用旧题,目的是利用现成的乐曲合乐歌唱。
如曹操﹑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乃至南北朝诗人,唐代诗人(如李白﹑高适等),都用乐府古题创作了许多歌行体的诗。
但他们都是借乐府旧题写当时事,内容多与古题无关,这一点近似后来的词调名。
,。
汉乐府诗集

汉乐府诗集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汉乐府诗集,欢迎欣赏!【汉乐府诗集】1、《猛虎行》魏晋·陆机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2、《猛虎行》唐代·李白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长剑挂高*,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多顾盼,四海雄侠皆相推。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漠漠愁杀人。
胡人绿眼吹玉笛,吴歌白?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3、《对酒行》唐代·李白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4、《短歌行》魏晋·陆机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汉乐府古诗词

汉乐府古诗词乐府是中国古代设置于宫廷的一个音乐舞台机构,最初是秦朝设置的,属于少府管辖。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正式设置乐府,其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乐府机构的设置,延续了先秦时期采诗的传统,而出现的乐府诗,又很好地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的传统,对后世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汉乐府的诗歌收录在了《乐府诗集》的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中。
本文就选择其中最有水平的和大家分享。
1,《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取材于东汉末年发生于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
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被焦母和刘兄逼迫,离婚再嫁的故事。
最终,焦仲卿和刘兰芝双双殉情自杀。
该诗通过对焦母和刘兄的卑劣描述,讽刺了儒教伦理纲常对人身自由的戕害。
在汉代时期,儒学取得了独尊,儒家的忠孝思想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正是这种愚忠愚孝酿造了这一场悲剧。
该诗长达350余句,是乐府诗之冠,也是中国五言体中的名篇,于北朝时期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壁”。
不过该诗的写作年代还有争议,诗歌的题材发生于建安年间,但是诗歌的写作年代可能更晚。
2,《陌上桑》《陌上桑》又名《艳歌罗敷行》,收录于《相和歌辞》,是汉乐府中的名篇。
《陌上桑》讲述了一位名为秦氏罗敷的采桑女,面对太守之类官员的调戏而从容不迫,并以盛夸丈夫的方法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
全诗情节逼真、语言华丽、形象生动,同时又展示出了强烈的民间歌谣的风采。
《陌上桑》语言通畅、韵律自然和谐,对仗工整,证明了当时的五言体诗歌已经走向了成熟。
3,《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三十六相和歌辞十一清调曲四【秋胡行四解】魏·武帝《西京杂记》曰:“鲁人秋胡,娶妻三月,而游宦三年,休还家。
其妇采桑於郊。
胡至郊而不识其妻也,见而悦之,乃遗黄金一镒。
妻曰:‘妾有夫,游宦不返。
幽闺独处,三年于兹,未有被辱於今日也。
’采桑不顾,胡惭而退。
至家,问:‘妻何在?’曰:‘行采桑於郊,未返。
’既归还,乃向所挑之妇也,夫妻并惭。
妻赴沂水而死。
”《列女传》曰:“鲁秋洁妇者,鲁秋胡之妻也。
既纳之五日去,而宦於陈,五年乃归。
未至其家,见路傍有美妇人,方采桑而说之。
下车谓曰:‘力田不如逢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
今吾有金,愿以与夫人。
’妇曰:‘采桑力作,纺绩织纴以供衣食,奉二亲养。
夫子已矣,不愿人之金。
’秋胡遂去。
归至家,奉金遗母,使人呼其妇。
妇至,乃乡采桑者也。
妇汙其行,去而东走,自投於河而死。
”《乐府解题》曰:“后人哀而赋之,为《秋胡行》。
若魏文帝辞云:‘尧任舜禹,当复何为。
’亦题曰《秋胡行》。
”《广题》曰:“曹植《秋胡行》,但歌魏德,而不取秋胡事,与文帝之辞同也。
”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坐盘石之上,弹五弦之琴,作为清角韵。
意中迷烦,歌以言志。
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负揜被裘,似非恆人,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
徨徨所欲,来到此间,歌以言志。
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
遨游八极,枕石嗽流饮泉。
沉吟不决,遂上升天,歌以言志。
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
正而不谲,辞赋依因。
经传所过,西来所传。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同前五解】魏·武帝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飖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
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阳,殊不知老。
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
歌以言志。
天地何长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
歌以言志。
明明日月光。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
不戚年往,忧世不治。
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
四时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壮盛智惠,殊不再来。
爱时进趣,将以惠谁?泛泛放逸,亦同何为。
歌以言志。
戚戚欲何念。
右二曲,魏、晋乐所奏。
【同前三首】魏·文帝尧任舜禹,当复何为。
百兽率舞,凤皇来仪。
得人则安,失人则危。
唯贤知贤,人不易知。
歌以咏言,诚不易移。
鸣条之役,万举必全。
明德通灵,降福自天。
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
嘉肴不尝,旨酒停杯。
寄言飞鸟,告余不能。
俯折兰英,仰结桂枝。
佳人不在,结之何为?从尔何所之?乃在大海隅。
灵若道言,贻尔明珠。
企予望之,步立踌躇。
佳人不来,何得何须。
泛泛渌池,中有浮萍。
寄身流波,随风靡倾。
芙蓉含芳,菡萏垂荣。
朝采其实,夕佩其英。
采之遗谁?所思在庭。
双鱼比目,鸳鸯交颈。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同前七首】魏·嵇康富贵尊荣,忧患谅独多。
富贵尊荣,忧患谅独多。
古人所惧,丰屋蔀家。
人害其上,兽恶网罗。
惟有贫贱,可以无他。
歌以言之,富贵忧患多。
贫贱易居,贵盛难为工。
贫贱易居,贵盛难为工。
耻佞直言,与祸相逢。
变故万端,俾吉作凶。
思牵黄犬,其莫之从。
歌以言之,贵盛难为工。
劳谦寡悔,忠信可久安。
劳谦寡悔,忠信可久安。
天道害盈,好胜者残。
强梁致灾,多招祸患。
欲得安乐,独有无愆。
歌以言之,忠信可久安。
役神者弊,极欲疾枯。
役神者弊,极欲疾枯。
颜回短折,不及童乌。
纵体淫恣,莫不早徂。
酒色何物,今自不辜。
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绝智弃学,游心於玄默。
绝智弃学,游心於玄默。
过而复悔,当不自得。
垂钓一壑,所乐一国。
被发行歌,和者四塞。
歌以言之,游心於玄默。
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
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
凌厉五岳,忽行万亿。
授我神药,自生羽翼。
呼吸太和,练形易色。
歌以言之,行游八极。
徘徊钟山,息驾於层城。
徘徊钟山,息驾於层城。
上廕华盖,下采若英。
受道王母,遂升紫庭。
逍遥天衢,千载长生。
歌以言之,徘徊於层城。
【同前二首】晋·傅玄秋胡子娶妇,三日会行。
仕宦既享显爵,保兹德音。
以禄颐亲,韫此黄金。
睹一好妇,采桑路傍。
遂下黄金,诱以逢卿。
玉磨逾洁,兰动弥馨。
源流洁清,水无浊波。
奈何秋胡,中道怀邪。
美此节妇,高行巍峨。
哀哉可愍,自投长河。
秋胡纳令室,三日官他乡。
皎皎洁妇姿,泠泠守空房。
燕婉不终夕,别如参与商。
忧来犹四海,易感难可防。
人言生日短,愁者苦夜长。
百草扬春华,攘腕采柔桑。
素手寻繁枝,落叶不盈筐。
罗衣翳玉体,回目流采章。
君子倦仕归,车马如龙骧。
精诚驰万里,既至两相忘。
行人悦令颜,情息此树傍。
诱以逢卿喻,遂下黄金装。
烈烈贞女忿,言辞厉秋霜。
长驱及居室,奉金升北堂。
母立呼妇来,欢情乐未央。
秋胡见此妇,惕然怀探汤。
负心岂不惭,永誓非所望。
清浊必异源,凫凤不并翔。
引身赴长流,果哉洁妇肠。
彼夫既不淑,此妇亦太刚。
【同前】陆机道虽一致,涂有万端。
吉凶纷蔼,休咎之源。
人鲜知命,命未易观。
生亦何惜,功名所勤。
【同前二首】宋·谢惠连春日迟迟,桑何萋萋。
红桃含妖,绿柳舒荑。
邂逅粲者,游渚戏蹊。
华颜易改,良愿难谐。
系风捕影,诚知不得。
念彼奔波,意虑回惑。
汉女倏忽,洛神飘扬。
空勤交甫,徒劳陈王。
【同前九首】颜延之椅梧倾高凤,寒谷待鸣律。
影响岂不怀,自远每相匹。
婉彼幽闲女,作嫔君子室。
峻节贯秋霜,明艳侔朝日。
嘉运既我从,欣愿自此毕。
燕居未及欢,良人顾有违。
脱巾千里外,结绶登王畿。
戒徒在昧旦,左右相来依。
驱车出郊郭,行路正威迟。
存为久离别,没为长不归。
嗟余怨行役,三陟穷晨暮。
严驾越风寒,解鞍犯霜露。
原隰多悲凉,回飙卷高树。
离兽起荒蹊,惊鸟纵横去。
悲哉游宦子,劳此山川路。
超遥行人远,宛转年运徂。
良人为此别,日月方向除。
孰知寒暑积,僶俛见荣枯。
岁暮临空房,凉风起坐隅。
寝兴日已寒,白露生庭芜。
勤役从归愿,反路遵山河。
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
蚕月观时暇,桑野多经过。
佳人从所务,窈窕援高柯。
倾城谁不顾,弭节停中阿。
年往诚思劳,路远阔音形。
虽为五载别,相与昧平生。
舍车遵往路,凫藻驰目成。
南金岂不重,聊自意所轻。
义心多苦调,密此金玉声。
高节难久淹,朅来空复辞。
迟迟前途尽,依依造门基。
上堂拜嘉庆,入室问何之。
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
美人望昏至,惭叹前相持。
有怀谁能已,聊用申苦难。
离居殊年载,一别阻河关。
春来无时豫,秋至恆早寒。
明发动愁心,闺中夜长叹。
惨凄岁方晏,日落游子颜。
高张生绝弦,声急由调起。
自昔枉光尘,结言固终始。
如何久为别,百行愆诸己。
君子失明义,谁与偕没齿。
愧彼《行露》诗,甘之长川氾。
【同前七首】齐·王融日月共为照,松筠俱以贞。
佩分甘自远,结镜待君明。
且协金兰好,方愉琴瑟情。
佳人忽千里,空闺积思生。
景落中轩坐,悠悠望城阙。
高树升夕烟,曾楼满初月。
光阴非或异,山川屡难越。
辍泣掩铅姿,搔首乱云发。
倾魂属徂火,摇念待方秋。
凉气承宇结,明熠傃阶流。
三星亦虚映,四屋惨多愁。
思君如萱草,一见乃忘忧。
杼轴郁不谐,契阔迷新故。
朔风栏上发,寒鸟林间度。
客远乏衣裘,岁晏饶霜露。
参差兴别绪,依迟起离慕。
愿言如可信,行迈亦云反。
睇景不告劳,瞻途宁遽远。
何以淹归辙,蚕妾事春晚。
送目乱前华,驰心迷旧婉。
椒佩容有结,振芳歧路隅。
黄金徒以赋,白珪终不渝。
明心良自皎,安用久踟蹰。
遄车反枌巷,流目下西虞。
披帷惕有望,出门迟所欲。
彼美复来仪,惭颜变欣瞩。
兰艾隔芳莸,泾渭分清浊。
去去夫人子,请徇川之曲。
【同前】唐·高適妾本邯郸未嫁时,容华倚翠人未知。
一朝结发从君子,将妾迢迢东路陲。
时逢大道无难阻,君方游宦从陈、汝。
蕙楼独卧频度春,彩落辞君几徂暑。
三月垂杨蚕未眠,携笼结侣南陌边。
道逢行子不相识,赠妾黄金买少年。
妾家夫婿轻离久,寸心誓与长相守。
愿言行路莫多情,送妾贞心在人口。
日暮蚕饥相命归,携笼端饰来庭闱。
劳心苦力终无恨,所冀君恩那可依。
闻说行人已归止,乃是向来赠金子。
相看颜色不复言,相顾怀惭有何已。
从来自隐无疑背,直为君情也相会。
如何咫尺仍有情,况复迢迢千里外!此时顾恩不顾身,念君此日赴河津。
莫道向来不得意,故欲留规诫后人。
【瑟调曲一】《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瑟调曲有《善哉行》《陇西行》《折杨柳行》《西门行》《东门行》《东西门行》《卻东西门行》《顺东西门行》《饮门行》《上留田行》《新成安乐宫行》《妇病行》《孤子生行》《放歌行》《大墙上蒿行》《野田黄爵行》《钓竿行》《临高台行》《长安城西行》《武舍之中行》《雁门太守行》《艳歌何尝行》《艳歌福钟行》《艳歌双鸿行》《煌煌京洛行》《帝王所居行》《门有车马客行》《墙上难用趋行》《日重光行》《蜀道难行》《棹歌行》《有所思行》《蒲阪行》《采梨橘行》《白杨行》《胡无人行》《青龙行》《公无渡河行》。
”《荀氏录》所载十五曲,传者九曲。
武帝“朝日”“自惜”“古公”,文帝“朝游”“上山”,明帝“赫赫”“我徂”,古辞“来日”,并《善哉》,古辞《罗敷艳歌行》是也,其六曲今不传。
“五岳”《善哉行》,武帝“鸿雁”《卻东西门行》,“长安”《长安城西行》,“双鸿”“福钟”并《艳歌行》,“墙上”《墙上难用趋行》是也。
其器有笙、笛、节、琴、瑟、筝、琵琶七种,歌弦六部。
张永录云:“未歌之前有七部,弦又在弄后。
晋、宋、齐止四器也。
”【善哉行六解】《乐府解题》曰:“古辞云:‘来日大难,口燥脣干。
’言人命不可保,当见亲友,且永长年术,与王乔八公游焉。
又魏文帝辞云:‘有美一人,婉如青扬。
’言其妍丽,知音,识曲,善为乐方,令人忘忧。
此篇诸集所出,不入乐志。
”按魏明帝《步出夏门行》曰:“善哉殊复善,弦歌乐我情。
”然则“善哉”者,盖叹美之辞也。
来日大难,口燥脣干。
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经历名山,芝草翻翻。
仙人王乔,奉药一丸。
自惜袖短,内手知寒。
惭无灵辄,以报赵宣。
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亲交在门,饥不及餐。
欢日尚少,戚日苦多。
以何忘忧,弹筝酒歌。
淮南八公,要道不烦.参驾六龙,游戏云端。
【同前七解】魏·武帝古公亶甫,积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於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行施百世,断发文身。
伯夷、叔齐,古之遗贤。
让国不用,饿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
何用杜伯,累我圣贤。
齐桓之霸,赖得仲父。
后任竖刁,虫流出户。
晏子平仲,积德兼仁。
与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王国为君。
随制饮酒,扬波使官。
【同前六解】魏·武帝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
既无三徒教,不闻过庭语。
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