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范文

合集下载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最新4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最新4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最新4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一、作家导入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文学大师。

这对我们理解课文非常必要,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仔细地听。

托尔斯泰,一位文学巨匠,在俄国文坛驰骋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

他是世袭贵族,却一生致力于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

他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到了晚年,他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却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他。

真沙皇对他无可奈何,而他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

他是俄罗斯的世袭贵族,却一直致力于平民化,身体力行向贵族阶层反叛和宣战。

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把锋利的匕首。

他声名显赫,拥有庄园,却甘愿放弃一切、散尽钱财,去做一个一无所有的农民。

他拥有无数的文学信徒,却不容于家庭,晚年离家出走辞世于车站。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享誉世界,死后却安静而朴素,连一块墓碑都不要求。

他的遗言不是留给妻儿的,而是留给这个世界的,他说:“我爱真理。

”82岁,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留给我们的是90卷的文集,是艺术杰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他就是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巨匠,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列夫·托尔斯泰。

二、初读,初识托翁1、真正的托尔斯泰我们已经无缘得见,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文字描绘去拜访这位世界文学巨匠。

本文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为托翁创作的一幅“肖像画”。

《列夫托尔斯泰》初中语文教案(优秀9篇)

《列夫托尔斯泰》初中语文教案(优秀9篇)

《列夫托尔斯泰》初中语文教案(优秀9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预设】第一课时一、导入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

二、整体感知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问?3、精读文本:集体朗读第一部分(1~5):⑴ 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白话文⑴)子:写列夫·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泡沫──喻鬈发;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比较插图)⑴ 第2段的主要内容?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色?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给人的印象: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⑴ 第3段重点写了什么?作者细致刻画乐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吗?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⑴ 第4段突出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列夫托尔斯泰》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2、学习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张的运用,学会品评重点语句。

3、感受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教具:PPT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张的运用教学难点:赏析重点语句,理解人物形象关键:引导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思想变化和精神追求,形成自己的认识。

教学手段:自主、合作、探究第一课时一、自由交流: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我所知道的托尔斯泰”为题,进行交流。

交流围绕三个重点展开,生平、艺术成就、见解与思想,约5分钟,5分钟后,请同学代表发言。

二、教师小结并导入: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他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著名。

托尔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托尔斯泰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下面,就让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列夫托尔斯泰。

三、自学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炽热颔首低眉广袤无垠2、解词:器宇、鹤立鸡群、正襟危坐、禁锢、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黯然失色、广袤无垠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人物形象:(一)研读课文第一小节:1、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读音和句子中的停顿。

2、请生齐读课文3、思考:这段文字写了托尔斯泰哪一方面的外貌特征?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写的?明确:主要表现了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通过大量比喻和夸张来表现的。

部编版列夫托尔斯泰优秀教案一等奖3篇

部编版列夫托尔斯泰优秀教案一等奖3篇

1、部编版列夫托尔斯泰优秀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其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1、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语描写形貌的手法。

德育目标: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诵读,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联系背景材料,渗透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今天,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进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列夫·托尔斯泰,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助读作者简介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范读后学生自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词语含义。

(1)注音髭(zī)髯(rán)鬈(quán)黝(yǒu)黑滞(zhì)留禁锢(gù)颔(hàn)首低眉锃(zèng)亮犀(xī)利广袤(mào)无垠尴尬(gān gà)炙(zhì)热(2)释义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滞留:停留不动。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2、部编版列夫托尔斯泰优秀教案一等奖1、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列夫托尔斯泰优质教案(3篇)

列夫托尔斯泰优质教案(3篇)

第1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作品和思想,激发学生对俄国文学的兴趣。

2. 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体会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1.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作品和思想。

2. 理解《战争与和平》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2. 体会《战争与和平》中的战争描写和人物心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对俄国文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托尔斯泰被誉为俄国文学的巨匠?二、新课导入1. 让学生通读《战争与和平》第一部分,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 学生分组讨论:你认为哪些人物是《战争与和平》中的关键人物?为什么?三、精读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如皮埃尔、安德烈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托尔斯泰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的?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作品和思想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战争描写和人物心理是如何交织的?二、新课导入1. 让学生通读《战争与和平》第二部分,了解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

2. 学生分组讨论:你认为《战争与和平》中的战争描写有何特点?为什么?三、精读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战争与和平》中的战争描写,如博罗季诺会战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托尔斯泰是如何通过战争描写,展现战争对人性的摧残的?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体会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的重要性。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5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5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学课时:二课时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

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

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

”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1)给加线字注音胡髭长髯鬈发禁锢颔首低眉锃亮广袤无垠(2)解释下列词语器宇禁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轩昂颔首低眉诚惶诚恐广袤无垠三、整体感知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5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5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5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1)教学目标:1.感知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的崇敬赞美之情和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品评语言,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学习课文运用夸张和妙喻描写托尔斯泰形貌的手法。

3.体会课文采纳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4.了解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斗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锋利特别,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去注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二、文常简介: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生疏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爱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宏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斗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出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胜利。

五十年月开头文学创作。

列夫_托尔斯泰教案(3篇)

列夫_托尔斯泰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认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影响。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作品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其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托尔斯泰的肖像画,让学生对托尔斯泰的形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托尔斯泰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1. 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创作历程等。

2. 分析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思想,如《战争与和平》对战争的反思、《安娜·卡列尼娜》对婚姻、道德的探讨等。

3. 探讨托尔斯泰作品的艺术特色,如心理描写、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争与和平》中的战争场面,探讨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关系,探讨婚姻、道德等话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作品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1. 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形象,探讨她的命运及对婚姻、道德的反思。

2. 分析《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形象,探讨他的救赎之路及对社会的批判。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性格特点及他的救赎之路。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命运及她对婚姻、道德的反思。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如《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五、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托尔斯泰作品的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范文
【导语】茨威格以他高超的语言功力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
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形象鲜明,蕴涵深刻。在诵读中
引导学生悉心揣摩作品的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下面是为
大家收集了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文学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范文一
一、研读第2—5节,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第2~5小节分别写了托尔斯泰哪些特点?
明确:
第2节、面部轮廓 平庸粗鄙
第3节、面容表情 丑陋可憎
第4节、面部特点 毫无特色
第5节、客人来访 大失所望
你能说说,在读了这段文字之后,对托尔斯泰的印象吗?(学
生自由发言)
托尔斯泰其貌不扬,作者如实地予以描绘,从这些描述当
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吗?请同学们仔细地品读课文。

(“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可以看出作者对托
尔斯泰的尊敬、热爱)

二、研读课文第6~9小节,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
者的思想感情。

听读第6~9小节,思考问题:
自主探究:
1、这部分写的是什么?(托尔斯泰的眼睛)
2、这双眼睛有什么特点?(目光犀利、感情丰富)
3、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特点的?(比喻和夸张)
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合作探究:
1、结合全文,说一说作者为何要写托尔斯泰粗鄙的外貌?
2、你是如何理解作者重点描写眼睛的用意?
明确:
1、欲扬先抑,突出眼睛的威力,这样描写使人物形神皆备,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
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揭示他人
生的不幸。

三、语言赏析:
轻声朗读课文,将自己喜欢的语句打上星号,有疑问的语
句打上问号,全班集体交流,教师适当总结。

四、延伸训练:
仔细观察自己,用100~150字写一幅自画像,只写头部,
描写要逼真详细,独特处更不能忽略,适当运用比喻和夸张,写
作时不署名,不注明性别,写好后交给老师,再进行全班交流。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文学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范文二
教学目的
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品味
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肖像描
写的作用。 4.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重点 感知内容,品味语言,揣摩含义,了解托翁。
难点 目标2教具 多媒体
一、导入 请大家说说下面这段文字描绘的人是谁。 他的
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
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
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
嘴,衬着略显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贝
多芬)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的长相又如何呢?现在,就让
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去一睹托尔斯泰的肖像,凝视托尔
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检查预习
1、 注音髭(zī) 髯(rn) 鬈(qun) 黝(yǒu)黑滞(zh)留 禁锢(g)
颔(hn)首低眉 锃(zng)亮犀(xī)利 广袤(mo)无垠 尴尬(gān g)炽(ch)

2、释义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器宇:气概、
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处境困难,不好处理。滞留:停留不
动。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
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愚钝:愚笨;不伶俐。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粗制滥造:
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上课老师修改

3、回顾课文,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列夫尼古拉耶维
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
学家,也是世界文学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
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
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
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
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
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
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
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
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
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三、整体感知 指名学生与教师共同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
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②*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 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听读课文时,要在书上圈点勾画,听读课文后,先自己思考, 然
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明确:

①全文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了托尔斯
泰须发的特点;6~9自然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② 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
睛而充分表达出来。这里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不再
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
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
代言人。

③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
作品。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
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
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四、研读与赏析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请用课文原句说说课文的第一部分具体刻画了托尔斯
泰怎样的外貌特征? ②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
手法?试说说其作用。(此处可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
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句子,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③读了这一部分,你认为托尔斯泰的相貌怎么样?

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①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须发特点: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面部轮廓:“留给人的
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面容表情:“忧郁面孔上
笼罩着消沉阴影,滞留着愚钝压抑”,“没有一点光彩可言”,“不
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穿戴方面:“对他来说,
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戴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
什么不合适”;总之,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②
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
的遐想。 ③托尔斯泰长相粗鄙,他多毛,浓胡须,身材矮小,
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

教师小结: 课文的前四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
貌,作者生动地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见的托尔
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作者对客人拜见情景的描写,又一次让我
们全方位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
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同时,这一段
也是过渡段。

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学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范文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把握*结构,体会肖像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4、掌握夸张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把握*结构,体会肖像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列夫尔斯泰》(板书课
题),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