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细胞有丝分裂标本的观察
高考复习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一--实验专题(5)

重复几次
糖液浓度不 能过高
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细胞 壁伸缩性小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大,液泡和原生质层不断收缩, 所以发生质壁分离。
发生质壁分 离的装片, 不能久置, 要马上滴加 清水,使其
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 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所以 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因为 细胞失水过久,也会死亡。
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清水中。
实验注意事项
1、不用高浓度蔗糖溶液(如0.5g/ml)做实验。虽然能 发生质壁分离但不能复原,因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2、若用可穿膜的物质(如:KNO3)做实验会出现质壁 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因外界物质会转移到细胞内而引 起细胞液浓度升高。 3、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 生区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放大倍数大。 物镜:物镜有螺纹,镜头长放大倍数大,镜头短放大 倍数小。 (6)污点问题(目镜、物镜、玻片)
实验二 观察DNA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 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 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 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同时使染色体中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观察洋葱(或水绵)细胞可 看到:液泡大,呈紫色,原生质 层紧贴着细胞壁。(或水绵细胞 中有带状叶绿体,原生质层呈绿 色,紧贴着细胞壁。
3.观察质壁分离现象。从盖玻 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 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 复几次。镜检。观察到:液泡由 大变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 层与细胞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 胞壁之间充满蔗糖溶液。
有丝分裂观察 实验报告

有丝分裂观察实验报告有丝分裂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而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细胞分裂的过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记录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并深入了解细胞分裂的机制。
材料与方法:1. 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胞分裂的细节。
2. 细胞样本:我们选择了洋葱的根尖作为观察对象,因为根尖细胞在分裂活跃,且细胞数量众多。
3. 盐水:用于制作细胞悬液,保持细胞的正常状态。
4. 盖片和载玻片:用于制作细胞悬液的载体。
5. 染色剂:我们使用了伊红染色剂,用于增强细胞的对比度,便于观察。
实验步骤:1. 将洋葱根尖切下并放入盐水中,用镊子轻轻剥离外层的细胞。
2. 将剥离的细胞放入盖片上,并加入一滴盐水制成细胞悬液。
3. 加入一滴伊红染色剂,轻轻搅拌均匀。
4. 将载玻片放到显微镜下,调整镜片至合适的放大倍数。
5. 仔细观察细胞的各个阶段,并记录下来。
结果与讨论:经过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分为五个阶段:前期、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
前期:在这个阶段,细胞核开始逐渐变大,染色质开始凝聚成染色体。
细胞核膜开始消失,纺锤体逐渐形成。
早期:在这个阶段,染色体进一步凝缩,纺锤体的纤维开始连接到染色体的中央区域。
这个阶段是有丝分裂的关键时刻。
中期:在这个阶段,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中央区域,纺锤体的纤维与染色体的着丝粒相连。
细胞开始缩小。
晚期:在这个阶段,染色体开始分离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纺锤体的纤维逐渐消失,细胞核膜开始重新形成。
末期:在这个阶段,细胞完全分离成两个子细胞,并形成两个独立的细胞核。
细胞开始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通过观察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我们深入了解了细胞分裂的机制。
有丝分裂是一种高度有序的过程,确保了细胞的遗传物质在分裂过程中的准确传递。
纺锤体的形成和消失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负责将染色体正确分离到两个子细胞中。
有丝分裂实验步骤

四。
实验步骤
(1)取洋葱或百合根尖永久制片观察,在低倍镜下观察时可以根据染色体的分布情况及细胞核的变化(核仁、核膜是否消失等),大致了解分生区中细胞分裂情况。
观察时可参考有丝分裂的照片,掌握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征,并在显微镜下识别出每一个分裂时期。
(2)材料处理用刀片截取已经培养好的洋葱鳞茎长出的幼根根尖,其长度以5mm为宜。
截取下的根尖放入固定液中固定15~30min。
然后用水冲洗后转入1mol/L盐酸最后给,在60C°下水解20min后,水洗1~2次即可压片观察。
(3)制片-压片法压片时,取已处理好的根先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刀或解剖针,把根尖自伸长区以上部分切去,只剩下1~2mm长的一段,滴一滴醋酸洋红溶液染色,约10min后,根尖染为暗红色即可。
染色后加盖玻片,用大拇指压盖玻片,使根尖细胞分散开,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4)观察首先认清根冠、分生区、生长区和成熟区(根毛区)四部分。
然后放在显微镜下,用10X物镜观察,并将分生区移至视野中央;换高倍物镜仔细寻找,找出分裂期内典型的分裂相。
五.注意事项
(1)制片可以放在酒精灯下略微加热,这样可以使细胞质破坏,增进染色体染色。
但不宜过于热,如将染料煮沸则使细胞干缩毁坏,染料沉淀而不能观察;可用卡宝品红染液替代染色,把核和染色体染为红紫色,细胞质一般染不上颜色,北京清晰。
(2)压片时注意不要一次性完成。
首先轻压,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散的程度,如重叠度高,冲锋服前面的操作,直至视野内细胞分散均匀。
六.思考题
(1)在显微镜下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是如何分布的
(2)绘制植物有丝分裂各时期示意图。
动物的细胞和四大组织

实验1 动物的细胞和四大组织一、实验目的1、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了解四大类组织的结构与功能;3、了解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4、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人口腔上皮、疏松结缔组织、血液组织(活蛙或蟾蜍)、横纹肌(蝗虫浸制标本)、有丝分裂永久制片、复层扁平上皮、透明软骨、平滑肌及神经组织4种组织的切片。
0.1%及1%的亚甲蓝、0.7%及0.9%的NaCl溶液。
三、操作及观察1、人口腔上皮细胞:2、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束,弯曲成波浪状;弹性纤维细而具分枝,不成束,无波浪状弯曲。
3、血液组织:红细胞呈扁椭圆形,单个细胞为黄色,但血液组织为何呈红色?红细胞侧面呈何形状?4、肌肉组织:四、示范1、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2、复层扁平上皮组织的观察:3、软骨组织观察:4、平滑肌的观察:5、神经组织的观察五、注意事项1、做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注意必须将从颊部刮下的细胞在载玻片上涂得薄而均匀。
滴加0.9%的氯化钠液不宜过多,恰在盖波片之下为宜。
2、做疏松结缔组织装片时,用解剖针将取下的组织必须在一小滴生理盐水将其展开成薄片。
3、做横纹肌装片时,将取下的一小束肌肉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水,必须在水中用解剖针顺着肌纤维仔细分离,分得越细越好。
4、在做临时装片时,必须用镊子铗着盖玻片放置。
六、作业1、绘人口腔上皮细胞(2~3个,其中1个详绘)图。
实验2草履虫一、实验目的1、通过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各种细胞器的观察,了解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2、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3、了解草履虫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二、实验材料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5%的冰醋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棉花和吸水纸等。
三、实验操作及观察1、草履虫临时装片的制作:2、观察内容:外形、纤毛、前后端、运动方式、内质与外质、刺丝泡、表膜、口沟、胞口与胞咽、食物泡与伸缩泡、大小核等。
四、示范1、草履虫无性生殖的观察:2、草履虫接合生殖的观察:五、注意事项1、作临时装片时,棉花应使纤维之间的孔隙大小较均匀,棉花的量要少;2、观察纤毛、刺丝泡、和伸缩泡时,光线应暗些。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教案设计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丝分裂的概念和过程;(2)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方法和技巧;(3)能够观察并描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3)学会绘制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2)熟练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如醋酸洋红)、剪刀、镊子、滴管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细胞分裂的基本概念;(2)提问:细胞有丝分裂是什么过程?为什么要有丝分裂?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2)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加深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
3.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显微镜;(2)教师示范操作: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3)学生跟随教师操作,进行观察;(4)学生记录观察到的有丝分裂现象。
4. 讨论与交流:(1)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有丝分裂现象;(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3)学生绘制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图。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2. 总结实验操作技巧;3.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拓展1. 学生了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植物组织培养、遗传改良等。
2. 学生探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如抗癌药物研究、肿瘤治疗等。
七、评估与反思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等。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报
告
实验目的: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了解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步骤。
实验器材和试剂:
1. 光学显微镜
2. 植物根尖切片
3. 甲醇
4. 乙醋酸
5. 蘸片
6. 封片胶
7. 甲基绿染液
实验步骤:
1. 准备植物根尖切片,切割植物的根尖,并用蘸片将根尖切片放置在甲醇中固定。
2. 沥干切片上的甲醇,加入少量的甲基绿染液,静置5-10分钟。
3. 将切片放置在乙醋酸中进行漂洗,去除多余的染料。
4. 将切片沥干,用封片胶将切片盖在玻片上。
5. 用橡皮筋将封片胶固定于玻片上,避免切片移动。
6. 使用光学显微镜将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进入40倍或100倍镜头观察切片。
实验结果:
观察到细胞核变形,染色体逐渐凝聚成条状,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在纺锤体上对齐分布。
染色质开始分裂,染色体分成两个相同的姐妹染色单体,然后分别迁移到细胞两极,细胞质分裂成两个细胞。
实验结论: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包括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分裂、染色体排列和移动、细胞质分裂等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完成了细胞的复制和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是生物细胞常见的一种方式,能够保持染色体的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细胞的分裂,我们能够了解细胞分裂的各个阶段以及其中的细节和机制。
实验结果显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可以分为五个主要阶段:前期、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特征和细胞结构的改变。
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变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材料和方法1.将新鲜的植物根尖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
2.在切片上滴加盐水,以保持细胞的活性。
3.将显微镜调整到适当的放大倍数。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
5.记录每个阶段的细胞特征和结构变化。
结果通过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前期•细胞核变大。
•核膜开始消失。
•染色体开始凝聚。
早期•核膜消失。
•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
•染色体进一步凝聚。
中期•有丝分裂纺锤体将染色体分离到两个极端。
•染色体排列在纺锤体的平面上。
•染色体开始缩短和厚ening。
晚期•染色体在纺锤体两端排列整齐。
•纺锤体伸长,将染色体拉到远离细胞中心的两个极端。
•细胞开始准备分裂。
末期•细胞开始分裂成两个完整的细胞。
•新的细胞核开始形成。
•染色体开始解开。
结论通过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可以分为前期、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五个主要阶段。
2. 在每个阶段,细胞核、染色体和有丝分裂纺锤体都经历特定的变化。
3. 细胞有丝分裂是一种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分子和细胞结构的相互作用。
这项实验的结果对于进一步理解细胞有丝分裂的机制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条件下细胞有丝分裂的变化,并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之间的差异。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细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解读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解读一、实验原理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
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2.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二、实验材料及其准备实验材料:洋葱根尖分生区。
因为根尖生长点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易观察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
洋葱根尖的培养:在室温为10℃~25℃条件下,实验前3~5天将洋葱鳞茎剥去一层外皮,用刀片切去鳞茎底部陈根或削去一薄层,露出新的细胞有利于洋葱鳞茎尽早生根。
将鳞茎放在盛满水的烧杯上,使其底部接触水面,放在温暖、向阳处。
每天换水,以免氧气不足导致根尖腐烂;温度过低会使细胞生长缓慢,影响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三、实验步骤: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观察四、思考与分析例1、用洋葱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培养洋葱根尖时,如果没有经常换水,常会出现烂根现象,原因是 。
(2)制作装片时,如果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在10℃下解离5min ,然后按正常要求进行漂洗、染色、制片。
结果在观察中,发现根尖细胞没有较好地分散开,原因是 。
(3)如果观察的某细胞在视野右上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把玻片向 方移动。
解析:(1)在培养洋葱根尖过程中,不注意经常换水,水中氧气不充足,根尖细胞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可导致烂根。
(2)配制解离液应该是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题目中用的解离液不符合要求,原因是盐酸的质量分数太低;解离的时间太短,一般用10%盐酸在室温下要解离10~15min (3)因为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要使右上方的物像沿左下移至视野中央,则应把玻片向右上方移动。
答案:(1)水中氧气不足,根尖细胞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毒害细胞 (2)解离液不合要求,特别是盐酸的质量分数太低(应为10%),且解离的时间不够 (3)右上例2、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甲~戊五位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立即进行的操作步骤如右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实验方法
• 1.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标本的观察
• 2.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标本的观察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间期
前期
中期
末期
后期
后期
成 熟 区
看一看植物细胞的 分裂(根尖)
伸 长 区 分 生 区 根 冠 根尖纵剖结构示意图
五、作业
• 1. 绘制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各期的简图并标明
结构名称。 • 2. 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中、后、末4期的 简图。
实验五
细胞有丝分裂标本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 1. 掌握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征。
• 2. 熟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染色体变化特征。 • 3. 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标本的制备方法。 • 4. 了解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的主要区别。
二、实验材料
• 光学显微镜、洋葱根尖纵切片标本、马蛔虫子宫
切片标本、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
三、实验原理
• 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分
裂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形态变化,包括核分
裂、染色体和纺锥体的出现,染色体平均分配到
两个子细胞等。根据形态学特征,人为地将有丝
分裂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植物根尖细 胞、动物卵细胞等分裂旺盛的细胞,经固定、染 色制成光镜压片或切片,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过 程中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及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