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步投掷垒球》体育评课稿

合集下载

上步投掷垒球公开课教案

上步投掷垒球公开课教案

上步投掷垒球公开课教案上步投掷垒球公开课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上步投掷垒球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上步投掷垒球公开课教案1一、指导体育教学是一个使学生身心、心理和社会适应和谐发展过程,教学目标体现出多维健康观。

因此,体育教学必须以“健康第一”的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得到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运动积极性是体育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力求在体育教学中做到“活而不乱,严而不死”,教学中围绕着“练中学”、“学中思”、“思后做”的教学来指导教学。

二、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向同伴展示学会的原地侧向投掷垒球的技术动作。

2、运动技能:说出做出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技术动作,重点体会转体挥臂动作。

3、心理健康:敢于挑战比自己“强大”的同伴要有一种不服输的。

4、社会适应:知道在集体的游戏中要与他人团结合作。

三、设计思路全课采用主题式教学,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通过指定目标、升级目标的变换,以“我能行”为主线,在导与学的双重作用下,让学生尽情地“乐学趣练,勤学乐思”。

在“投远”的游戏中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自我表现力,丰富联想,拓展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以达到获得基本活动能力的实效。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兴趣培养阶段1、教师以打目标引入本次课题,带领学生一起进入角色。

2、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热身操。

3、强调投掷前安全教育。

第二部分能力尝试、展示自我阶段1、组织学生集体练习徒手或持物肩上屈肘、自然挥臂的动作。

2、学生反复模仿练习,体会肩上屈肘、肘关节朝前、自然挥臂的协调动作。

3、示范三种不同的角度(偏上、偏下,适中)投掷动作,让学生观察、比较,那种角度才能把垒球掷得更远。

上步投掷垒球教案

上步投掷垒球教案

上步投掷垒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上步投掷垒球的基本技术要领。

2. 培养学生的投掷能力,提高投掷垒球的动作协调性。

3. 增强学生的上肢、腰腹力量,提高身体综合素质。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上步投掷垒球技术动作要领讲解与实践。

2. 投掷垒球的训练方法与技巧。

3. 投掷垒球比赛规则介绍。

4. 投掷垒球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上步投掷垒球的动作要领,投掷垒球的技巧。

2. 教学难点:投掷垒球的动作协调性,投掷力度与角度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慢跑、关节活动、拉伸。

2. 技术讲解与示范:讲解上步投掷垒球的动作要领,示范动作。

3. 实践训练: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训练巩固:设置投掷垒球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技巧。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反思自己在训练中的不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投掷垒球技术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投掷垒球的力度、角度、协调性。

3. 学生参与比赛的表现,团队协作精神。

4. 学生对投掷垒球运动的兴趣与热情。

六、教学资源:1. 投掷垒球器材:垒球、投掷区域、投掷线。

2. 教学场地:宽敞的草地或体育场地。

3. 教学辅助工具:标志物、绳子、音响设备。

4. 安全器材:护具、急救包。

七、教学步骤:1. 检查学生掌握上步投掷垒球技术要领的情况。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分组练习,重点指导动作不规范的学生。

3. 组织学生进行投掷垒球比赛,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

4. 针对比赛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投掷技巧。

5. 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八、教学策略:1. 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上步投掷垒球技术。

2. 运用分组练习、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

小学体育与健康上步投掷沙包(或垒球)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上步投掷沙包(或垒球)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上步投掷沙包(或垒球)教案标题:小学体育与健康上步投掷沙包(或垒球)教案引言:小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孩子充满激情的态度、全面发展身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环节。

上步投掷沙包(或垒球)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锻炼孩子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体能素质和身体健康水平。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小学体育与健康上步投掷沙包(或垒球)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上步投掷沙包(或垒球)训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身体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2. 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力量和爆发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沙包(或垒球)一组。

2. 平坦宽敞的操场或体育馆。

3. 标线、标杆或垒球垫。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准备活动(1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如慢跑、拉伸等,预热身体。

2. 介绍教学内容,向学生解释上步投掷的基本要领和注意事项。

3. 分组练习,让学生自由选择队友进行对抗性活动。

步骤二:技术训练(30分钟)1. 上步投掷动作示范与解说:教师向学生展示正确的上步投掷动作,并详细解说每个动作要领。

2.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示范,轮流进行上步投掷练习。

教师可以在旁边提供指导和纠正。

3. 分组比赛: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或挑战。

步骤三:游戏活动(10分钟)1. 沙包(或垒球)传递游戏:学生两两合作,站在直线上,传递沙包(或垒球)给队友,通过传递沙包(或垒球)的距离来增加游戏难度。

2. 团队协作游戏:学生分成两队,进行搬运沙包(或垒球)的比赛,通过团队合作来提高效率和练习沟通能力。

步骤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课的要点,回顾学生在上步投掷沙包(或垒球)训练中的表现。

2.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总结自身在本课中的表现,并提出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方向。

小学体育课题:投掷;上步投掷垒球教案设计

小学体育课题:投掷;上步投掷垒球教案设计

小学体育课题:投掷;上步投掷垒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上步投掷垒球的基本技术要领。

2. 培养学生的投掷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力量。

二、教学内容1. 上步投掷垒球的技术动作教学。

2. 投掷练习:两人一组,互相投掷,培养准确性。

3. 投掷比赛:分组进行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上步投掷垒球的动作要领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投掷时的力量和角度控制。

四、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带领学生做投掷相关的热身运动,如摆臂、转体等,约5分钟。

2. 技术教学:讲解并示范上步投掷垒球的动作要领,强调投掷时的力量和角度控制,约10分钟。

3. 投掷练习: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互相投掷练习,教师指导,约15分钟。

4. 投掷比赛:分组进行投掷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约10分钟。

5. 放松活动:带领学生做投掷相关的放松运动,如拉伸等,约5分钟。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投掷技术动作进行评价,关注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评价其竞技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资源1. 投掷器材:垒球、投掷圈、标志物。

2. 场地布置:投掷区域、安全区域、比赛区域。

3. 教学视频或图片:有关上步投掷垒球的技术动作。

七、教学步骤1. 讲解上步投掷垒球的动作要领,分解动作步骤。

2. 示范上步投掷垒球的动作,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3. 指导学生进行投掷练习,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组织学生进行投掷比赛,鼓励学生互相学习、提高技术。

八、教学策略1. 采用分组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交流。

2. 设置不同难度的投掷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运用正面激励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4. 结合教学视频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技术动作。

九、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投掷器材质量合格,安全可靠。

上步投掷垒球教案

上步投掷垒球教案

上步投掷垒球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发展学生灵敏度、力量、协调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为设计目标。

针对学生年龄特征确定相关的水平二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运动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做到人人会锻炼,人人会学习,自主探求动作要领,掌握运动基本技术动作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要领,培养学生终身喜欢体育意识,陶冶学生的生活情操。

二、教学目标1、学生在练习上步投掷垒球中学会快速有力的挥臂掷出动作,初步掌握与了解动作的概念。

2、初步了解动作方法与要领,学会上步出手快速要领,体会出手快速、挥臂有力,动作连贯的方法。

3、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自主练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4、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与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课堂营造团结、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教材分析:本课的主教材内容是:1、上步投掷垒球技术动作,重点是投掷用力顺序正确,动作协调。

难点是出手快速完成动作,上下肢配合用力。

2、游戏内容:通过障碍:重点是学生通过障碍的能力,难点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师在练习中要适当掌握练习时间和运动量,防止学生难解动作概念,特别是体质差的学生的运动量,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生活的自理能力与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意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自主练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全面增强学生身体健康水平,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练习中探索运动的快乐。

四、学生分析学生对体育运动有良好的参与意识。

身体素质较好,运动技能一般,同学之间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较强。

五、教学方法本课根椐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水平(二)的特点,针对学生的运动水平,学生的认知水平,体育运动基本能力,本课的课堂常规后,安排与学生做游戏,通过小游戏练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情绪为上好课作好准备。

小学体育课题:投掷 上步投掷垒球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小学体育课题:投掷 上步投掷垒球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小学体育课题:投掷; 上步投掷垒球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1、上步投掷垒球技术动作,投掷用力顺序正确,动作协调。

2、出手快速完成动作,上下肢配合用力。

学情分析
教师在练习中要适当掌握练习时间和运动量,预防学生难解动作概念,特别是体质差的学生的运动量,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生活的自理能力与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意识,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纳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自主练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全面增强学生身体健康水平,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练习中探究运动的愉快。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练习上步投掷垒球中学会快速有力的挥臂掷出动作,初步掌握与了解动作的概念。

2、初步了解动作方法与要领,学会上步出手快速要领,体会出手快速、挥臂有力,动作连贯的方法。

3、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与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课堂营造团结、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气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力顺序正确,动作协调。

难点;出手快速完成动作,上下肢配合用力。

教学过程
一、提愉快趣、动手能力阶段
二、探究知识、学习动作阶段
三、创新思维、知识延伸阶段
四、稳定思维,陶冶情操阶段。

2016春垒球掷准评课稿

2016春垒球掷准评课稿

垒球掷准评课稿
邓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很强,课堂上学生们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交流探讨,气氛活跃、和谐,下面关于本堂课的评论概述如下:
一、课坚持以学生为发展的教学理念,重视学习过程,看、听、想、讨论、模仿、练习各种方法都是从学生自身学习出发,来完成每一动动作的学习。

利用竞赛形式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入课堂,然后分组练习,集体展示,教师领做获得正确的动作再进行巩固练习,这一个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而是一边思考,一边练习掌握动作。

学习目标具体,详细,与新课程标准相一致,涵盖了认知、技能、情感、身心健康等目标,并且是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一步一步去实现。

二、教态轻松自然,口令清晰,语言简洁,贴近小学生。

教师的语言、微笑、口令、动作,都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巡回指导,幽默的语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动作要领的学习、指导,并且对学生理解不正确的地方及时给予纠正,展示好的同学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展示不好的就鼓励注意分组练习的时候要主动向别人学习,做游戏的时候还鼓励学生为自己小组加油等等。

下达的口令干脆有力;他的讲解简洁明了,难重点突出,全身都透露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觉。

三、本堂课场地布局美观,合理。

器材的设置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上步投掷垒球教案

上步投掷垒球教案

上步投掷垒球教案教案标题:上步投掷垒球教案教案目标:1. 学习并掌握上步投掷垒球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力量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教学准备:1. 垒球场地。

2. 垒球。

3. 打击棒。

4. 提示牌或标志物。

5. 计分板。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垒球运动的基本规则和技术要求。

2. 引导学生讨论上步投掷垒球的重要性和技术要素。

技术讲解:1. 解释上步投掷垒球的基本动作要领:站立姿势,上步动作,投掷动作。

2. 示范上步投掷垒球的正确姿势和动作要领。

3. 强调学生要保持身体平衡、目标准确和投掷力量适中。

练习活动:1. 练习站立姿势:让学生按照示范,站立姿势要求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2. 练习上步动作:划定一个目标区域,让学生进行上步动作的练习,并逐渐增加投掷力度。

3. 练习投掷动作:学生分组进行投掷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

游戏活动:1. 进行垒球比赛:将学生分成两队,进行垒球比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技术进行投掷,并注重团队合作。

2. 记录比分:使用计分板记录比赛得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奋斗精神。

总结活动:1. 总结上步投掷垒球的要领和技巧,强调学生在日常练习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垒球训练,提高技术水平。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垒球比赛,提高比赛经验和技术水平。

2. 引导学生了解垒球运动的历史和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拓宽视野。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练习和比赛中的表现,评估其掌握上步投掷垒球的程度。

2. 参考学生的投掷准确性、力量和协调性进行评估。

教学延伸:1.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技术水平。

2. 组织垒球俱乐部或培训班,提供更系统和深入的垒球教学。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进行垒球运动时有足够的安全保障,避免意外伤害。

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垒球器材,避免损坏和伤害。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步投掷垒球》体育评课稿
20XX年12月8日星期四是一个久雨后刚刚转晴的日子,在凛冽的寒风中,当我拿着观察量走进杨巍老师的课堂,一身红色运动服的杨老师为我们带来了青春的活力,在欢快的音乐和他充满激情的授课中,为我们本有点凉飕飕的身体和心理注入了一股暖流,我伸长了本已因怕冷缩着的脖子,潜心走进课堂生怕漏掉了精彩的瞬间。

本节课我主要观察了学生学习情况。

原本设立的观察维度是“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所谓的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我观察了教师的指导。

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自控能力都是有限的,他们的学习的完成只有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才能够完成,以此完成教学目标。

所以回过头来看自己在整个课堂中观察到的实际,以其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还不如说是老师指导和学生学习情况对学习目标达成的综合体,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吧。

一、教师自身素质聚焦学习中心
学生在课堂上对学习体现出的参与和激情的学习情况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

在杨老师的课堂中,我们一直可以看
到学生的情绪是激昂的,学习参与热情很高。

从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分析,教师的自身素质把学生学习的渴望和激情集聚到了他的周围。

无论是教师身上自然绽放出来的青春活力还是教师对课堂的严谨和对学生的关注,都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乐学者和好学者。

在课堂开始部分,杨老师教学生做了一套,一共用时3′30″。

在节奏鲜明欢快的音乐声中,杨老师用他专业性很强的领舞和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很快投入其中,全班56名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虽然有的孩子动作并不是很标准,但是他们随着音乐,随着老师的一招一式很认真的模仿着,他们眼中流露出的激情点燃了他们上课的热情。

这个环节不仅热身了也让学生从心底深处投入到了学习之中。

在本节课中,杨老师用到了示范和讲解多达10处,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他的标准优美的示范还有不急不缓的讲解都能让学生很认真很投入的去听去看去学,在多次的集中学习中,学生的参与人数都能够达到100%,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无论是集中讲解示范还是个别纠错示范讲解,杨老师都做得一丝不苟,让学生也形成了对待课堂的认真态度。

我想久而久之何愁学生不会爱上体育课啊,何愁体育课上没有精彩和惊喜时时出现啊!
二、多元辅导点亮学习的激情
学习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感受各不相同,对于功利者,学习是额外负担;而对于求知者,学习则是乐事。

要想让学生
能够在课堂中长久地保持住乐学爱学的激情其实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

杨老师在课堂中用多元的辅导时时催化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能,激发其学习的激情。

在学生“各种方式的玩球”的环节中,杨老师用语言激励学生自由向上抛球,并带领学生在抛球过程中进行击掌,用和学生一起竞赛的方式,把学生对胜利的渴望和本身具有的挑战精神激发出来,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随着孩子们在抛球击掌次数越来越多的竞赛中,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和杨老师一起的互动之中。

在“教师示范上步投掷垒球完整动作,并提出疑问。

”主教材教学环节之中,杨老师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体会“上步”的动作,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和实践。

在后来学生进行徒手上步投掷轻物的时候,学生对于上步动作的技术和连贯性模仿做,直至做对就显得水到渠成。

在分组练习的过程中,杨老师跑动着进入每一个小组,发现问题就及时进行个别的辅导,或者集体让特殊学生示范,让学生在观察、对比、思考和实践中不断巩固动作技术。

三、有效评价促进学习的效果。

在杨老师的课堂中,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有效评价对于学习的效果是有促进作用的。

本课中有教师评价、师生互动评价,还有学生间的评价。

无论是那种评价,都为学生提供自我总结、评价学习结果的时间与空间,
本课中学生间评价4次,其中评价时间用的最长的一次是1′31″,是在学生学习完成整个动作之后,请优生示范后教师和学生对优生示范情况的都作出了评价。

听取老师对他人学习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对比,让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自我总结评价是学生一次极好的反思的机会,这种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孩子在反思中能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与收获,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这种体验对于逐步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学科情感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达成学习的目标
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集中观察、听讲、模仿、练习;小组间的互帮互助,合作学习;学生个体间的演示和评价。

这些学习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无论是那种方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习惯都较好。

在跟老师做、初学“上步投掷轻物”的徒手练习过程中,老师都经历了示范和讲解的过程,学生都能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即使自己动作不够标准,不够优美,但是学生都能够尽自己的理解去模仿去练习。

从这里也可以窥见教师平时上课时候对学生学习习惯训练和培养都是非常严格和训练有素的。

对于本节课,本人还有几个地方觉得可以提出来一起商榷。

其一:教师教学要视学生学情而定,适时放手。

课堂中
我们往往会担心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对自己认为很有价值或是很重要的知识进行强调或者反复的去指导学生去做。

其实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多时候是在他们自己实践的过程中快速成长起来的。

本节课中,杨老师对于示范和讲解做的比较多,语言还缺乏精炼。

教师在课堂上要分清讲解示范的对象和时机。

其二:教师对于处理教材驾驭教材还要多做研究。

本节课的上步投掷轻物是在学习原地投掷轻物的基础上的延伸学习。

“肩上屈肘”是投掷技术动作的要点。

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于这个重点比较忽视。

在安排的两人一组互帮互练环节中,后面学生拉着前面学生手臂容易造成学生投掷出手时候是直臂投掷。

对于这个问题我在观课的过程中就发现有的学生的技术动作已经受到了影响。

如果老师在做这个合作练习的时候先讲明技术动作的要领,告诉学生拉手臂的力度把握,我想这个辅助练习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其实整个观课和议课的过程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时刻。

我们在观课的时候,整个身心都会走进课堂,但是我们在议课的时候,就会有“老牛反刍”无限回味的感觉,这个时候总是最多的以自己就是执教者的身份来看待这个教学过程,会让自己也在心中为这节课走上一个回合。

确实反思的过程就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