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的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安全性分析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安全性分析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抑郁症患者寻找合适的治疗药物。

方法选择我院符合ccdm-3诊断标准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24例。

观察组行艾司西酞普兰10mg-20mg/d,对照组行氢溴酸西酞普兰20mg-50mg/d,治疗6周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5%、83.3%,两组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数据对比p0.05。

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氢溴酸酞普兰治疗抑郁症都具有肯定性效果,但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起效快、安全有效。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氢溴酸西酞普兰;抑郁症;疗效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4.42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1939-01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我国抑郁症发病率正呈上升趋势,其中女性发病率稍高于男性。

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普通人群中女性患有抑郁症风险为10-25%;男性为5-12%[1]。

抑郁症给人们生活质量及行为带来极大影响,目前尚未出现任何特效药,只能靠长期药物干预控制缓解状态。

因此,对抑郁症的深入研究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本院对符合ccdm-3诊断标准的48例抑郁症患者采取分组治疗方法治疗,取得初步结果,下面进行详细汇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2年6月符合ccdm-3诊断标准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24例。

观察组:男性7例,女性17例,年龄16-44岁,平均年龄32.1±1.8岁,病程最短0.4年,最长10年,平均病程5.7±0.9年;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15例,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29.3±2.2岁,病程最短1.1年,最长14年,平均病程6.7±1.4年。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对比分析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对比分析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对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分析比较。

方法:研究将选取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抑郁症患者70例为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成2组,对比各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80.00%;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85.71%,数据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药物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抑郁症患者中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效果相当,其中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起效速度快,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盐酸帕罗西汀;抑郁症;疗效抑郁症作为一种心理障碍疾病,发病因素较多,一旦患病患者将会产生情绪低落,沮丧等不良情绪,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复发率。

针对抑郁症患者,临床上通常采取药物治疗方法,以此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本文将对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展开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精神科接收的抑郁症患者70例资料回顾研究,其中男患40例,女患35例。

根据药物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患者3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纳入标准:经诊断患者均符合抑郁症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年龄均55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对其疾病资料进行收集,并对患者的病情严格检测,加强对患者的了解。

对照组采取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当患者入院后,指导其口服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初期剂量为10mg/d,并逐渐增加剂量至每天30~40mg/d。

氨磺必利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氨磺必利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氨磺必利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研讨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对其采取氨磺必利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时间段内,自行前往我院的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共计有76例,分组方式为奇偶法,各38例,对比组实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干预组实行氨磺必利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干预组与对比组的治疗前后相关评分实施组间对照。

结果: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治疗前相关评分P值>0.05,无差异。

干预组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较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有差异。

结论: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对其采取氨磺必利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效果确切。

【关键词】抑郁症;焦虑症状;氨磺必利;艾司西酞普兰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主要特征包括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自我认知能力下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3亿人患有抑郁症,给个体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焦虑症状常常伴随抑郁症而出现,加剧了患者的痛苦程度,同时也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和治疗的难度[1]。

针对此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氨磺必利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的临床价值,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研究纳入了在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时间段内,自行前往我院的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共计有76例,分组方式为奇偶法,各38例。

干预组男19例、女19例。

抑郁症伴焦虑症状年龄27-62(46.82±10.37)岁。

对比组男17例、女21例。

抑郁症伴焦虑症状年龄27-63(46.85±10.39)岁。

就干预组与对比组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年龄、性别对照统计结果为p>O.O5,可以对比。

1.2方法对比组实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给予患者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艾司西酞普兰药剂(国药准字H20143391),每日早餐后口服1次,每次10mg。

西酞普兰联合坦度螺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的疗效分析

西酞普兰联合坦度螺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的疗效分析
[1 2

前 及 治 疗 过 程 中进 行血 、 常规 、 化 、 电 图 和 脑 电 图检 查 。 尿 生 心
1 3 统计 方 法 .
本 研 究 以 新 型 抗 抑 郁 药 西 酞 普 兰 联 合 坦 度 螺 酮 与 单 独 使 用 西
应用S S 30 P S 1 .统计 软 件 包 进行 统 计 学 分 析 , 数据 采 用 ±s ) 表 示 , 间 差 异 比较 用 f 验 。 组 4 金 P<0 0 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5 2 结 果 2 1 2 临床 疗 效 比较 . 组
酞普 兰 对 照 治 疗 精 神 分 裂 症 后 抑 郁 患 者 , 报 道 如 下 。 现
1 对 象与 方 法
1 例 精 神 分 裂 症 抑 郁 患 者 , 合 中 国 精 神 障 碍 0 符 分类 与诊 断标 准 》 3 ( C 第 版 C MD- ) 裂症 后 抑 郁 的 诊 断标 准 。 3分 汉 密 尔顿 抑 郁 量 表 ( HAMD)7 评 分 ≥ l 分 , 明 精 神 病 量 表 l项 8 简 ( P S总 分 <3 分 。O BR) 0 6 例患 者 随 机 分 为2 , 中西 酞 普 兰 联 合坦 组 其 度 螺 酮 组 有 3 例 , 1 例 , 1 例 , 均 病 程 ( . ±1 9 年 , 均 O 男 2 女 8 平 4 9 .) 平 年龄 (5 2 2 4 岁 ; 用 西 酞 普 兰 组 有3 例 , 1例 , 1 例 , 3 . ±1 .) 单 O 男 女 7 平 3 均病 程 ( . ± 12 年 , 均 年 龄 (4 9 2 7 岁 。 组性 别 、 程 、 5 1 .) 平 3 . 士l .) 2 病 年龄 方 面 无显 著性 的 差 异( >0 0 ) J .5 。 D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盐酸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盐酸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盐酸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研究引言抑郁症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功能。

近年来,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盐酸度洛西汀作为治疗抑郁症的药物逐渐受到关注。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物,通过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来缓解抑郁症状。

而盐酸度洛西汀则是一种典型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有效缓解情绪低落和焦虑。

本研究旨在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盐酸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药物方案。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了100名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实验组患者接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盐酸度洛西汀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盐酸度洛西汀单独治疗。

治疗周期为12周。

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和临床整体印象严重度量表(CGI-S)进行抑郁症症状评估,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CGI-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而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显著高于对照组。

这些结果表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盐酸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优于盐酸度洛西汀单独治疗,且安全性相当。

讨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盐酸度洛西汀在治疗抑郁症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联合应用可能会有协同作用。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通过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来缓解抑郁症状,而盐酸度洛西汀也是一种有效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增加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来缓解抑郁症状。

它们在治疗抑郁症时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43例疗效分析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43例疗效分析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43例疗效分析
陈绪焕;夏学斌;王丽华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
【年(卷),期】2010(022)011
【摘要】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应用该药治疗各种抑郁性障碍43例,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CGI-S1)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总有效率为90.7%,临床痊愈率为76.7%,不良反应轻微,无一例因药物反应导致治疗中断.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做为一线抗抑郁药使用.
【总页数】2页(P1399-1400)
【作者】陈绪焕;夏学斌;王丽华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红旗医院精神科,广东,珠海,519095;广东省珠海市红旗医院精神科,广东,珠海,519095;广东省珠海市红旗医院精神科,广东,珠海,51909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41
【相关文献】
1.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癫痫合并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J], 殷莉
2.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艾司西酞普兰抵抗抑郁症的疗效分析 [J], 方强;范
强;张现国;肖鹏
3.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的疗效分析 [J], 招惠珊;甘园琳;滕瑞源
4.阿戈美拉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 [J], 任姣娜
5.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的疗效分析 [J], 姜丽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比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对比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对比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摘要】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是常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本文对二者在临床疗效、副作用及安全性、优缺点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抑郁症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效果,但可能会导致头晕、恶心等副作用;而盐酸帕罗西汀在疗效上可能稍逊于前者,但在耐受性方面表现较好。

在临床选择时,医生需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探索两种药物的疗效机制,以提高抑郁症治疗的效果。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及对药物的耐受性,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盐酸帕罗西汀、抑郁症、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副作用、安全性、优缺点、选择因素、未来研究、临床应用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超过3亿人患有抑郁症,其中占据了全球疾病负担的第四位。

抑郁症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乐感、自卑、自责、焦虑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产生自杀倾向。

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主要包括抗抑郁药和心理治疗。

抗抑郁药在临床上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盐酸帕罗西汀是两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调节神经递质来缓解抑郁症症状。

目前对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盐酸帕罗西汀在治疗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对比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比较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盐酸帕罗西汀在治疗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好的药物选择依据,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比较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盐酸帕罗西汀在治疗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通过分析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及安全性,探讨它们在具体病例中的应用情况。

希望能够找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盐酸帕罗西汀各自的优缺点,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选择依据。

通过对这两种药物进行对比研究,可以为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项,并为未来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b e t t e r t h a n t h e c o n t r o l ro g u p( P<0 . 0 5 ) ; n o s i g n i i f c a n t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o f t h e t w o ro g u p s o f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P>0 . 0 5) .Co n c l u s i o n s E s c i t a l o p r a m c a n r a p i d l y i mp r o v e p o s t — s c h i z o p h r e n i c d e p r e s s i o n a n d h a s
西酞普 兰( 1 0 m g / d ) 治疗 ; 对照组 ( 4 3例 ) 单 予利培酮治疗 ; 运用 汉密 尔顿抑郁 量表 ( H A MD) 1 7项 、 P A N S S
量 表 及 不 良反 应 症 状 量 表 ( T E S S ) 对 两 组 患 者 进 行 症 状 及 不 良 反 应 的 评 定 。结 果 两组 的 H A MD 和
s c h i z o p hr e n i a de p r e s s i o n.M e t hods Pa t i e n t s wi t h a d i a g no s i s o f de pr e s s i o n we r e r a n d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g r o up s o f
s y mp t o ms a n d n o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o f t wo ro g u p s o f p a t i e n t s . Re s u l t s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t wo ro g u p s o f HA MD a n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的疗效分析招惠珊,甘园琳,滕瑞源(广西柳州市社会福利医院精神科,柳州545025)揖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的51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26)和对照组(n=25),在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患者服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服用帕罗西汀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遥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第6周末的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在治疗第2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6周末,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遥经过4周抗抑郁治疗,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3%(5/2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00%(9/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99,P>0.05)。

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效果良好,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但起效更迅速。

揖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9.04.016Analysis of efficacy of escitalopram in treatment of post-schizophrenia depressionZHAO Huishan,GAN Yuanlin,TENG Ruiyuan(Department of Psychiatry,Liuzhou Social Welfare Hospital,Liuzhou545025,China)揖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scitalopram in patients with post-schizophrenic depression.Methods From January2016to June2018,51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post-schizophrenic depression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and randomized grouping was used to divide them into study group(n=26)and control group(n=25).On the basis of maintaining the original antipsychotic therapy,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scitalopram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aroxetine.And then,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s well as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difference of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AMD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0.05).The HAMD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the end of the2nd,4th and6th week of treatment,and gradually decreased over time.At the end of the2nd week of treatment,the HAMD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at the end of the6th week of treat­ment,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HAMD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fter4weeks of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19.23%(5/26)in the study group and36.0%(9/25)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X2 =1.799,P>0.05).Conclusion Escitalopram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chizophrenic depressive disorder,its effi­cacy is comparable to paroxetine,but its effect is more rapid.揖Key words]schizophrenia;depressive disorder;escitalopram;paroxetine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经过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症状缓解,自知力开始恢复,由于需要面对作者简介:招惠珊,女,主治医师,医学学士,研究方向:精神分裂症。

E-mail:3518257535@[本文引用格式]招惠珊,甘园琳,滕瑞源.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的疗效分析咱J].右江医学,2019,47(4):302-304.婚姻、家庭、社会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部分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郁)中称为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后抑郁障碍。

这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较没有伴随抑郁的患者差,主要是复发率高和自杀的危险性升高,因此需要进行积极干预咱1]。

我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为反复多次住院治疗的患者,其次为肇事肇祸发生后被强制住院治疗的精神病人。

在精神症状控制后家属往往不乐意接其出院,社会支持度低,患者常常在病情缓解后出现抑郁症状,影响患者康复。

本研究选取26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的患者,在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选取近来广泛应用的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药物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抗抑郁治疗,观察其疗效。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的51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或《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住院时间为3个月~1年,经过精神科医生评估,精神症状已消失或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出现轻度至中度抑郁症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在17~26分之间的患者。

排除孕妇、哺乳期妇女、有严重内科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自杀倾向、伴随癫痫病史、药物依赖史、药物过敏史患者。

分组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的方法,按入院时间每隔3个月为一区组,每10岁为一年龄段,按性别不同通过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分为两组。

分组情况:研究组26例,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20~58岁,平均(40.54±7.61)岁,住院时间平均为(7.62±2.65)个月,HAMD评分为(21.6±2.4)分;对照组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21~56岁,平均(38.40±8.39)岁,住院时间平均为(7.68±2.66)个月, HAMD评分为(21.5±2.3)分。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抑郁程度(HAMD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生产厂家: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599)治疗,起始剂量为5mg/日,一周后根据病情调整为10~20mg/日;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生产厂家: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06)治疗,起始剂量为20mg/日,一周后根据病情调整为20~40mg/日,治疗期间抗精神病药物均维持不变,不加用其他抗抑郁药物及抗焦虑药物。

1.3评判方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第6周末采用HAMD17项评定疗效。

HAMD总分臆7分为临床痊愈,与基线比较,HAMD 总分减分值逸50%为好转,<50%为无效;痊愈及好转之和均视为有效[2]。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宰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琢=0.05,双侧检验。

2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曰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第6周末的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在治疗第2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6周末,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