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本动漫对日本禅宗文化的浅析
最新 禅宗与日本文化的渊源分析-精品

禅宗与日本文化的渊源分析作为佛教宗派之一的禅宗传入日本以后,禅宗的精神思想得以发展和升华,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禅宗与日本渊源的,供大家阅读查看。
禅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
川端康成①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曾在瑞典科学院发布了他的铭文《我在美丽的日本》,文中他引用了数位日本古代得道高僧的诗词,抒发了自己对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体验,而贯通其中的重要审美理念即是“禅”.他对禅与日本文化的渊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一、禅宗的基本概念与日本禅“禅”的概念来源于禅宗。
作为佛教的宗派之一,禅宗于公元12世纪,经由当时的中国宋代传入日本。
其传播得益于诸多赴宋求法的日本僧侣荣西、道远等,他们通过在中国长年求习,携带大量经文、教义及中国法师的口传心教,回国后结合本国原有的佛教,加之自己多年的参禅心得,形成了有别于中国的日本禅宗,与净土宗、日莲宗等土着佛教宗派,并称为“镰仓新佛教”.可以说,从这一时期开始,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逐渐日本化、本土化,从而逐渐被日本文化消化与吸收,为日本文化奠基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禅作为重要的理念,深入文学及日常生活中,则是在镰仓时代(1192-1333)之后的室町时代(1336-1573)。
禅,之所以在这一时期被社会普遍接受,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自镰仓时代末期至室町时代末期,日本社会长期处于战乱动荡之中,长年的战乱造成了社会的巨变和人心的躁动与不安,末世思想与生生息息、生而灭、灭而生的“无常②思想”泛滥,形成一股强大的悲观厌世思潮。
人们开始信仰超人力和自然的神秘东西的存在。
而禅宗的哲理在于否定一切“旧有”而获得“新有”,且有“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③的“悟道”精神,这些恰好迎合了这一时期大众的心理需求,因而禅的影响得以超越宗教领域而逐渐普及于整个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次,室町时代的是从“公家”(指朝廷贵族)走向“武家”执政的时期,武士阶层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阶层之一,统治者利用禅宗的“死如梦幻,生死一如”的观念,培养武士追求“无视生死差别”“视死如梦幻”的境界,振奋武士为主君“徇死”的精神,这种生死观随着禅的普及与推广逐渐为日本大众所接受。
从传统元素的运用看中日动漫作品的文化表达

从传统元素的运用看中日动漫作品的文化表达中日动漫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传统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元素的运用。
比如在中国的动漫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关于孙悟空、哪吒、白蛇等经典故事人物的形象出现,在日本的动漫作品中,也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来自于日本神话、历史故事的元素。
这些传统的故事和传说,不仅丰富了动漫作品的情节和人物设定,同时也承载着中日两国丰富的文化内涵,让观众在享受动漫作品的也能够了解到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的宗教信仰在中日动漫作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在中国的动漫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关于道教、佛教等传统宗教信仰的元素,比如《封神演义》、《新白娘子传奇》等作品都涉及了道教神话故事。
而在日本的动漫作品中,也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关于神道教、佛教等宗教信仰的元素。
这些宗教信仰的元素,不仅为动漫作品增添了神秘感和魔幻感,同时也展现了中日两国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
传统的美术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也常常可以在中日动漫作品中看到。
比如中国的山水画、国画等传统绘画艺术在中国的动漫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而日本的传统绘画艺术如浮世绘等也在日本的动漫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这些传统的美术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的运用,不仅为动漫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体现了中日两国在美术领域的丰富积淀。
中日动漫作品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喜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作品在表达中所融入的传统元素。
这些传统元素不仅丰富了动漫作品的内涵和魅力,同时也展现了中日两国独特的文化魅力。
相信随着中日两国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和互动,中日动漫作品在文化表达方面也会有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
论日本文化中的禅文化

论日本文化中的禅文化宣颖娟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摘要:禅主要源于佛教,印度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以后,禅文化在日本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日本特色的禅文化,并深深的融入到日本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在茶道、陶瓷、园林建筑、美学、服饰等领域突显日本禅文化中的雅韵和精神。
本文旨在从禅文化的发展到禅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等方面深度剖析日本禅文化的特点。
关键词:日本文化;禅文化;道引言日本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日本人也善于吸纳各国文化精髓,将其结合本土文化并予以深入发展,禅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佛教中的“禅”传到日本之后,与日本传统文化相互碰撞,逐渐转化为新的“日本禅”,成为日本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的支柱之一[1]。
它不仅影响了日本人的价值观、荣辱观和生死观等,更深度融入到日本国民的生活点滴当中,特别是茶道、服装、建筑、陶瓷等领域尤为突出。
1.日本禅文化的来源及发展1.1日本禅文化的发展历程“禅”,是印度佛教主要修行方式之一。
修行者通过禅坐达到身心明净,心无杂念,顿悟真理的境界成为禅定,这种不需要诵读佛经和繁琐学习的修行方法受到日本僧人的青睐,众多僧人通过禅的方式修习佛法,顿悟道理,使禅文化在日本广泛传播。
日本的禅文化学自中国,专攻中国禅宗史的著名学者柳田圣山说:“宋代的禅可以说像洪水一样涌进日本”。
禅当时由印度传入中国后再传到朝鲜半岛、越南、日本,唯独在日本能沿袭至今,主要还是因为禅文化的精髓与日本民族的自然观、审美观相吻合,当然日本人也把禅的理念发扬光大并使其本土化,他们是最擅长学习的民族。
日本民众很快接受禅文化,并将之运用到生活中,在繁杂的工作中短时间的进行简单的禅坐,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并思考人生。
但是简单的禅坐不能满足所有民众的期待,人们需要更加多样的方式来修习身心,于是勤劳智慧的日本人民将禅文化与日本的“道”文化紧密融合,将禅文化融入到花道、武道、柔道等,比如,在插花过程中感受禅文化的静气凝神,修养身心。
日本禅文化

日本禅文化日本文化表现出了独特的神秘主义。
独特,是因为它借助禅的形式表现出生活于现实中的日本人的自我的内心世界。
日本人纤细而哀愁的精神气质是属于东方古典世界的禅宗的思想和审美风格。
日本的美在清冷与寂寞,美丽与幻灭,性感与纯情,快乐与死亡,永恒与无常中体现无遗。
禅,佛教名词“禅那”的略称,意译作“思维修”, “弃恶”等,通常译作“静虑”。
禅宗作为中国佛教派别的一支,由南朝宋末菩提达摩由天竺来华授禅法而创立,后分为很多派别,南宋以来,唯临济,曹洞两派盛行,且流传到日本,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可以说,日本的美处处体现了日本化了的禅文化的精髓。
一、物之哀世人认为日本消化了中国文化,创造出独特的文化精髓是在平安时代,这个时代最具支配的审美观是“物之哀”。
是指一种“物心合一”的意识,以“意”来表现悲哀与同情,爱怜浑成的感动情绪,具有优美、纤细、沉静等特殊的关照意义和情趣意义.这种审美精神是由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来开拓和完成的。
里面的众多人物陷入苦海进行反省时,都进入“善恶不二”、“菩提即烦恼”的境界,紫式部的目的虽然并不是宣扬佛教,但却处处流露出悟道,弃恶的味道。
《源氏物语》对日本后世的影响范围极广,和歌自不用说,甚至从工艺美术到造园艺术,都不断从它那里获得美的精神食粮。
二、恬静“恬静”是战国时代结束后在人们寻求恢复内心平静的时代里,得势的町人所具有的审美观,是从崇尚“和苑寂静”,敬重“古雅”、“闲静”的茶道中产生的审美观。
指潜在内心的丰富情趣,极其狭隘、简朴的茶室反而寓意无边的开阔和无限的雅致。
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提倡茶道应以“贫困”为根底,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
千利休的草庵式空寂茶的精神,是超越人力而回归自然,视茶道为佛道,通过禅宗与茶道的结合,达到“茶禅一味”的精神境界,从中发现“空寂美”的存在,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茶道”。
以茶会友,“一味同心”,构成了日本民族“茶道”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禅宗文化与日本设计之美

0601100127 工设1001 周宸菲
日本民族的个人解析
首先,让我谈谈对日本这个民族的看法。之前就十 分想要的了解日本这个民族,所以就上网查了一下 相关的书。结果这本《菊与刀》是最好的选择。看 完之后,就觉的这个书名起的十分的贴切,如果要 我用几个字来形容,就是“矛盾”两字。我们知道 菊产自于中国,象征着古代文人品格高尚,气节淡 定的一种植物,与其同等地位的还有兰、竹、梅, 而菊在日本则是代表着皇室的家徽,菊更多地代表 了日本民族中淡定、儒雅、谦和的一面,也说明了 日本民族有菊一样的品质。刀则让我想到日本的武 士道,刀是日本武士的随身兵器,是由中国唐朝的 兵器发展而来,在武士眼中他承载着日本这个民族 的意志和希望,更代表着日本民族精神中嗜血、好 战的一面 。当菊与刀在一个民族上融合时,就像动 与静的交锋,文与武的结合,充分概括了日本这个 民族的矛盾性。 就像太极有阴有阳。当我了解了一 些日本禅宗后,就得出上面的“菊与刀”这些都是 禅宗的产物,可以说如果没有禅宗就没有日本这个 民族。
二、禅也支配着日本人“死的哲学”
1、禅宗的生死观 禅宗认为,“生死一如”“寂死为乐”“生死轮回”,此给予驰骋疆场的武士以 理念上的支持,使其在战场上能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这种生即死,死即生,死 乃生命之“轮回”,死乃“重生”的禅宗生死观为武士社会所推崇,所以当出现 “剖腹”这个现象时,是禅理念支持的,所以之后日本人都接受了。 2.武士文化影响下的“高自杀率” 在这种文化下,日本的自杀率居高不下,因为这种“生死轮回”,死乃”重生 “这种观念和忧患意识,使得部分日本人不珍惜生命,轻易自杀。
完
对禅宗文化在日本的发展的总结归纳
一禅构筑了日本人“生的哲学” 1.禅宗强调“作业”,就是指佛家修身的砍柴,挑水,打扫等。换句话说就是 你必须有事做,如果在家游手好闲而不劳动就是停止修行,所以“劳动为美” 的道德思想,使得日本人对工作狂般的生活方式依然是被日本社会所普遍认同 的生命价值与人生追求。 2.禅宗“清贫主义”的生活方式,禅宗崇尚疏食蔽衣,粗茶淡饭,这与武士倡 导的廉俭操守相一致,因此为武士所推崇,当时上至天皇下至百姓都以勤俭为 美,从而使得“勤俭”成为日本人美德评价的重要标准。 3.“言简意赅” ,禅宗崇尚简洁的思维方式还深深地影响了日本人的语言世界, 武士以寡言多行为美,即多做事,少言语,甚至“无言语”。讲求语言凝练, 言简意丰,只言片语却让人回味无穷。并要求男还无论遇到什么都要少言忍耐 即以“沉默为美。 4.禅宗“悲世”情怀 自然资源贫乏,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的日本列岛,往 往会在弹指之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幻化为无有,因此特定的地理环境使日本人对 “人生即苦”“人生无常”的佛教、禅宗情有独钟,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武 士亲禅,日本人亲禅。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及巨大的生存危机感使日本人总是 以挑战人生极限的姿态工作着,沉重,压抑,因此日本人身上少有狂喜的表情, 被称为“富而不乐”的人。所以日本人有很严重的忧患意识。
动漫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作用

动漫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作用日本漫画及其周边产品充斥市场,而它并不象一般人认为的那样,只是一种流行于青少年间的时尚和游戏而已,卡通化的'新新人类'的诞生,代表的既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观,也是在特定时期,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强烈的文化认同乃至趋同。
正如八九十年代对欧美文化的认同以麦当劳快餐、耐克鞋为载体,新世纪,对日韩文化的认同就变成以漫画为载体.卡通化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潮流,那么,能够了解动漫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作用,也许真的有助于对这股潮流的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一、日本动漫的历史日本动画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其可分为六个阶段:一、战前草创期二、战后探索期三、题材确定期四、突破期五、成熟期六、风格创新期二、日本动漫的特点:1.战争2.机器人3.战斗与决斗4.青春5.偶像6.美少女7.美少年8.宠物9.剑10.魔法11.超能力12.忍者13.神话、传说14.历史15.感情16.生活17.校园18.恋爱19.孤儿20.心理学21.侦探22.不死身23.完美24.破坏25.幽默26.悲剧27.喜剧28.人造人29.双重人格30.忆者31.英雄32.解谜33.妖魔34.理想35.残酷36.重要物件37.后宫38.Boy's Love(BL)39.Girl's Love(百合)三、日本漫画流行的原因大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的漫画慢慢地在中国传播开来,很多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都看过很多日本动漫。
为什么日本漫画会那么流行呢?这主要是因为日本漫画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
日本漫画是按照读者群的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类的,可分为儿童漫画(以6~11岁的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内容简单易懂,如《哆啦A梦》,《樱桃小丸子》等)、少年漫画(以6~18岁的少男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少女漫画、唯美漫画、女性漫画(以超过20岁的女性,尤其是家庭妇女和白领女性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青年漫画(以18~25岁的青年男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有着更多成人化的元素,内容多表现上班族和大学生生活)等等。
动漫世界中的日本文化探析以《犬夜叉》为例

参考内容
日本动漫,一个在全球动漫界举足轻重的名字,其作品以精细的画风、独特 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以及富有哲理的内涵,赢得了全球动漫爱好者的喜爱。 其中,《犬夜叉》作为日本动漫的经典之作,充分体现了日本动漫的特色。本次 演示将通过分析《犬夜叉》这部作品,探讨日本动漫经典的形成,也会谈谈我国 动漫能动性的体现。
参考内容二
日本妖怪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日本次演示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深深渗 透到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在动漫世界中,妖怪文化的影响更是深远。本次 演示将以动漫世界为例,对日本妖怪文化进行解读。
一、妖怪文化的历史渊源
日本妖怪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例如, 《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就记载了许多古老的妖怪传说。这些传说中,妖怪 往往被描绘成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生物,它们或是神灵的化身,或是人类的邪恶欲 望的产物。
六、对个体与情感的
尽管《犬夜叉》是一部以奇幻世界为背景的作品,但它仍然了个体与情感的 主题。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世界,他们的喜怒哀乐都被精细地刻画出 来。这种对个体和情感的,反映了日本次演示化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七、禅宗与武士道的影响
作为日本次演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禅宗和武士道也对《犬夜叉》产生了深 远影响。作品中的许多角色都体现了禅宗的超然与武士道的忠诚。同时,作品也 展示了禅宗和武士道对生死观的理解,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命运的接受。
从《犬夜叉》看日本动漫经典的形成,我们可以发现几个关键因素。首先, 日本动漫经典的形成与日本的文化和历史密不可分。如《犬夜叉》中的妖怪文化、 武士精神等,都是深深根植于日本次演示化的元素。这些元素为日本动漫提供了 丰富的素材,也使日本动漫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其次,日本动漫经典的形成与其精细的制作和创新的表达方式也有很大关系。 从《犬夜叉》中可以看到,无论是画面质量、音乐配乐,还是故事情节的设计, 都体现了日本动漫高标准、严要求的制作理念。这也是日本动漫能够赢得全球观 众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日本动漫看日本文化——以《海贼王》为例

从日本动漫看日本文化——以《海贼王》为例信口胡说的博客(新浪)写在前面的话首先声明,本人并未去过日本,也并没有与什么日本人有着很密切的交往。
以下所写文字完全是从相关著作及动漫中所得,或对或错,还请各位批判。
日本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绕不过去的一个弯。
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日本同样是中国的劲敌,无论是其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军事、文化等软实力,都不可小觑。
提到日本,中国民众恐怕无不咬牙切齿,对其厌恶至极,以致在四川,“日本人”竟然也与“猪”一样成为一句骂人的脏话。
但是我们却又常常不得不佩服日本人,佩服他们的学习能力,佩服他们的企业精细化管理,佩服他们在科技上的尖端水平。
有时,我们在无奈的购买日本产品时,总是不断的咒骂民族企业的不争气。
而在谈到日本人时,我们最常用的词语恐怕就是“变态”二字。
因为他们的性格实在是太矛盾了,既爱美又黩武,既尚礼又好斗,既开放又保守,既服从又不训,不仅是西方世界的人民看不懂他们,即使是同属东方人的我们,也对他们的某些言行感到不可理解。
但不论是喜欢她,讨厌她,甚至憎恨她,都不能让感性占据我们头脑,一味的对其排斥、反对或脑残式的崇拜,相对于这些感情而言,更重要的是用我们的理性思维分析她、了解她、认识她。
本人虽然并不喜欢日本人,更不属于什么哈日一族,但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很喜欢日本的动漫。
从儿童时《聪明的一休》开始就一直观看日本动画。
前段时间在看日本动漫《海贼王》,个人觉得这是一部很不错的动画片。
动漫表现的思想也很能客观的反映日本的文化和日本人的心理。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其同时代社会生活与文化的真实反映,而《海贼王》这部动漫就是现代日本文化的一个映射,透过动漫可看出日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本想等到将《海贼王》看完再写此文,然此动漫实在太长,目前为止还没有更新完,所以就将已经看过的部分发表下自己的部分感想,以先吐为快。
PS:如果你没有看过这部动漫,请直接跳过楷体字。
何谓日本文化在我看来,日本本身是没有什么文化可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日本禅宗文化的浅析
---观赏《幽灵公主》
日本很多动漫都带有神学色彩,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千与千寻》,《棋魂》,《龙猫》等等。
这些动漫集中表现了禅宗思想在日本是占有极大的地位的。
本文以《幽灵公主》为例,简单谈谈日本的禅宗文化。
《幽灵公主》的故事发生在日本的室町时代,描述人神魔三者之间的斗争。
影片中有虾夷族的首领,即影片的男主人公----阿席达卡,有从小在狼群中长大的小桑,即女主人公,有山林的保护神----麒麟兽,有勇敢的斗士----白狼,有被诅咒的野猪----拿各神。
还有森林精灵,大猩猩等。
电影的故事梗概是受诅咒而变成“业报神”的拿各要毁灭一切,而为了拯救族人的阿席达卡射杀了拿各,但因右臂被却因被触角缠住而受伤,手臂中更是有着拿各神的仇恨诅咒,要解除诅咒,他必须要往日本西部,在解除的过程中引发了人神魔三者之间的斗争。
从影片的故事情节中,可以看到很久以前日本就已经存在宗教信仰,并且通过日本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千余年来,三大宗教即宗教化的儒学、佛教和神道影响着日本文化的发展和日本人的思想及精神,而禅宗则是佛教诸宗中对日本影响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宗派。
因此,揭示日本禅宗的形成、发展,及其思想内涵、社会价值、历史作用等,便显得格外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对日本的禅宗文化进行浅析。
首先,禅宗佛教在1192年从印度经中国传到日本的。
日僧明庵荣西可谓是日本禅宗的创始人。
而禅宗自中国传到日本后,曾经形成过二十四种之多的流派,其中以临济宗,曹洞宗和黄檗宗为主要派别。
临济宗以荣西为开祖,曹洞宗以道元为开祖,黄檗宗以隐元为开祖。
临济宗和曹洞宗同时创建于镰仓时代,黄檗宗则创建于江户时期。
目前,临济宗的主要寺院有妙心寺,大龙寺,大德寺等。
曹洞宗的主要寺院有永平寺和总持寺。
黄檗宗的主要寺院是万福寺。
临济宗的信仰者多为武家阶层,曹洞宗的信仰者多为庶民阶层,二黄檗宗则巩固了与各阶层的联系。
虽然禅宗在日本占有非常流行,但其实禅宗传入初期,受到佛教的压制,它在日本并不流行。
那为什么直至今天日本禅宗三大派别能够站得如此之稳呢?
日本真正形成禅宗热,始于镰仓幕府时代,正是武士集团兴起的时候。
一些著名禅匠都与幕府上层关系密切,并积极在武士之间传授禅法。
如"圣一国师"圆尔辨圆受到摄政九条道家的
崇信,在京都特意为他创建了东福寺。
此后,辨圆又应请为幕府的执权北条时赖和嵯峨上皇授菩萨戒,其禅法在朝廷与武士之间很有影响。
又如中国禅僧兰溪道隆,一到日本就受到镰仓幕府的欢迎,掌权的北条时赖为他建造建长寺,闻风而来参禅者很多,影响深远。
中国禅僧无学祖元也深受幕府的崇信,北条时宗为他建圆觉寺,他的禅法在武士间影响很大。
如此等等,我们完全可以说,日本的禅宗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依靠镰仓幕府而兴起并逐渐发展的。
可见禅宗的发展尤其强大的政治后盾。
另外在战火纷飞、时有暴乱的动荡时期,慨叹人生无常、诊视生活的精神质量的人生观具有极大市场。
禅宗以明心见性迎合了大众淡泊明志的心理特点。
而且,临济宗、曹洞宗以及后来的黄檗宗在教化对象上的“自然分工”,使社会各色人等均可以在参透人生的探索中,找到自己命运的归宿,因而得以在日本社会迅速普及。
在日本如此盛行的禅宗文化,其对日本人生活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事实上禅宗对中世纪以后的日本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
其影响涉及武士的伦理和道德,人民的习俗,以及文化领域的文学、美术、书法、建筑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禅与禅与茶道和武士道的关系是非常密切。
我们提到日本,首先想到的就是茶和武士。
“茶圣”千利休千利休在改革“茶之汤”的过程中,提出了最能体现茶道思想和审美意识的“和敬清寂”四个字,几百年来,人们一直用这四个字来阐述“禅茶一味”的化境。
“和敬清寂”的茶道是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日本文化精品,也可以说是禅宗日本化之后结出的清香典雅的艺术奇葩。
“武士好禅”作为一种风尚,起始于镰仓幕府初期。
首立“武家礼法”的镰仓武士小笠原贞宗,深谙禅苑清规,并对此极为推崇,便据清规之内容,制定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武家礼法。
日本武士道的许多内容,与其礼法颇有关联,可视为禅宗对其影响的实证。
甚至有人认为禅宗是"武士的宗教"。
时至今日,日本禅宗在完成了它从思想到组织的建设以后,与西洋思想也有了接触,在西方世界--欧美各国传播,使欧美近年来禅学风行,大大影响了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
如果说当年中国禅宗在其东邻日本结出硕果的话,日本禅宗在西方世界又放异彩,这是日本禅的又一大发展。
参考文献:1、刘毅《日本禅宗今昔》辽宁大出版学社 1994
2、梁晓虹《日本禅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3、刘毅著《悟化的生命哲学——日本禅宗今昔》王金林[沈阳]日本研究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