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4课检测卷

合集下载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四课青藏地区第一框海拔最高的牧区同步测试含解析新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四课青藏地区第一框海拔最高的牧区同步测试含解析新

第四课青藏地区第一框海拔最高的牧区[见学生用书P54]1.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__青藏高原__,主要包括__青海省__和__西藏自治区__。

2.牧区的自然环境3.牧民的生产和生活(1)畜牧业:①地位:畜牧业是青藏地区的__支柱产业__。

②发展条件:青藏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牧草的生长。

这里不仅草场__面积大__,而且牧草的__营养成分含量高__,十分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③主要牲畜:__牦牛__、__藏绵羊__和__藏山羊__。

它们能适应__高寒__、__缺氧__、__低气压__等特殊的高原环境。

④发展: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通过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__草牧业__。

在部分牧区,牦牛住进了高寒牧区牲畜棚圈,牧草质量得到提升,牧业生产能力较以往大大提高。

(2)牧民的生活:青藏地区牧民的生活习惯既受到高原自然环境的影响,又受到牧业生产的影响。

4.牧区的发展青藏地区有着丰美的水草、成群的牛羊,但以往由于__闭塞的交通条件__,畜牧业产品大多在本地销售。

如今,随着__青藏铁路__的开通、通信设施的建设、清洁能源特别是__太阳能__的开发,以及“__农牧民安居工程__”“__精准扶贫__”“__精准脱贫__”等工程的开展,牧区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牧区的牛羊肉产品走向了全国,很多现代设施也走进了牧区,牧民逐渐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

一、选择题1.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地区是( D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到西藏旅游,不是必须要携带的物品是( B )A.氧气袋B.照相机C.棉衣D.墨镜【解析】西藏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的青藏地区,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但太阳辐射强,去西藏自治区旅游需要携带氧气袋、棉衣和墨镜等,照相机可以不用携带,B项符合题意。

3.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随旅游团去西藏拉萨旅游,回来后小明在日记中描述了青藏高原的海拔,你认为正确的是( A )A.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B.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C.平均海拔在1 000—2 000米D.平均海拔在500—1 000米【解析】关于青藏高原的说法,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A项正确。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5课同步测试卷AB卷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5课同步测试卷AB卷附参考答案
品种
1957年产量(亿吨)比1952年增长
粮食
1.95
19%
棉花
0.0164
26%

0.0535
296%

1.3
96%
原油
0.0146
235%
请回答:
(1)(1分)1957年在经济建设方面是一个怎样的年代?
(2)(2分)从上表可以获得什么样的认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同时,90%以上的手工业者也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4.(3分)请列举“一五”期间,我国在青藏高原上修建的三条公路。
四、一试身手(共35分)
识图知意:
15.请回答:
(1)(1分)上图反映的是哪次会议召开的情景?
(2)(1分)这次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的?
(3)(1分)这次会议通过了什么重要的文件?
16.材料1 1951年9月全国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19.(1)“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天堑”指长江。
(2)毛泽东词中的两句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武汉长江大桥的宏伟和它在我国南北交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20.提示:可简单介绍我国制造的喷气式飞机——是“一五”计划的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再谈感想如:“一五”巨大成就的取得更加激发我们爱国主义热情,我们要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发愤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作业课件-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作业课件-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6.(2019·海南)据如图,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是( D ) A.吐蕃 B.波斯 C.大食 D.天竺
7.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 可以阅读( ) B
A.《金刚经》 B.《大唐西域记》 20·菏泽)唐朝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下列描述最能体现唐朝 对外开放特点的是( A )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实行什么政策?举一例史实说明这个政策实行的效果。 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汉 藏两大民族的友好往来。 (2)材料二所述史实中,唐朝先进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涉及哪几方面? 科技、佛教、文字等方面。
(3)据史书记载,材料三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诗 句感动了一位唐朝僧人,使他决心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中国文化。请写出这位僧人 的法号和东渡日本的次数。
鉴真;6次。 (4)综上所述,唐朝呈现出怎样的社会风气值得当今社会借鉴? 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
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 A )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20·毕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注: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 一。” 材料二:唐朝时,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留学僧空海来到中国。吉备真备把 中国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到日本;空海从中国带回大批的佛教经典,建立了 日本的真言宗;他们还与其他学者共同努力,在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 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材料三:2020年2月,当中国抗疫进展最紧张的时候,日本捐助中国的医疗 物资上贴着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八个字曾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注:诗句 出自日本长屋王《绣袈裟衣缘》:“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 缘。”)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练习卷及答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练习卷及答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练习卷及答案部编版1.他被称为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他还具有“部落联盟首领”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的双重身份。

“他”是()A.黄帝B.尧C.舜D.禹【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尧舜禹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禹,D项正确;黄帝、尧、舜、禹都是部落首领,排除ABC项。

故选D项。

2.下图是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西周青铜器利簋。

簋腹内底铸4行33字铭文,前两行铭文为:“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该铭文可用于研究()A.甲骨文B.分封制C.牧野之战D.国人暴动【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青铜器利簋上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可知,它记录了商朝的灭亡。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商纣王,建立西周,C项正确;利簋上的文字,称之为金文、钟鼎文和铭文,排除A项;分封制是西周建立后的制度,排除B项;国人暴动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选C项。

3.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A.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B.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C.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诸侯内乱【答案】B【详解】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周幽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他宠信褒姒,利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戏耍诸侯,导致周朝灭亡,可见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B项正确;“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诸侯内乱”的说法不正确,三个朝代灭亡主要原因是暴虐无道,ACD说法都不准确,以偏概全了,排除ACD项。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和第四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和第四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第四课和第四单元考试一.选择题45分1.一战后,被称为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的是()A.1918—1923年B.1924—1929年C.1929—1933年D.1933—1939年2.1929—1933年带来严重后果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哪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的是()A.破坏性极强B.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C.延续时间很长D.导致了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4.美国政府为摆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实行了()A.罗斯福新政B.精兵简政C.法西斯专政D.门户开放5.“……股票交易所里掀起抛售股票的狂潮,一天内就有近一千三百万股票被抛售出去,几天内,股票价格持续暴跌……”,以上情景发生在()A.1929年的华盛顿B.1933年的纽约C.1929年的纽约D.1928年的伦敦6.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整顿银行B.国家对工业的整顿C.政府补贴工业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7.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新建了许多公共工程,其实际目的是()A.养活失业队伍B.改善美国人民生活环境C.改变美国的自然环境D.提高美国的社会福利待遇8.导致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B.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稳定发展C.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D.资产阶级国家推行自由共产主义政策9.1933年美国实行“新政”,对“新政”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B.目的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C.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D.取得了一定成效10.罗斯福实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A.消除经济危机B.改善人民生活状况C.巩固资本主义统治D.为美国索取世界霸权11.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A.用改良的而不是扩张的方式克服危机B.采取国有化的形式C.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消除危机D.兴建公共设施,减少失业队伍12.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解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B.没有维护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C.没有满足无产阶级的要求D.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13.(2004年,四川省中考题)1933年,领导美国实行“新政”的总统是()A.华盛顿B.林肯C.罗斯福D.杜鲁门14.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夏商周的更替》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作业旨在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夏商周的更替》的基本知识点,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更迭历程,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信息整理能力。

通过完成作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反思的习惯。

二、作业内容本节作业包括以下内容:1. 课堂回顾:要求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包括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概况,特别是朝代更替的关键事件及时间节点。

2. 主题探讨:让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别阐述夏商周三朝的历史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可探讨其独特的统治策略或经济制度。

3. 事件详述:学生需从本节课中选取一至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详细描述,包括事件背景、过程及影响等。

4. 历史人物分析:选择夏商周时期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分析其生平事迹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5. 作业报告:学生需将以上各项内容综合整理成一份简洁明了的历史作业报告。

三、作业要求1. 认真梳理所学知识,作业中各部分内容必须符合课程内容和历史史实。

2. 主题探讨和事件详述部分,需结合课本内容,并辅以课外资料,以增强理解与论述的深度。

3. 历史人物分析时,需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该人物生平事迹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并给出自己的观点与评价。

4. 作业报告需条理清晰,文字简练,语言规范,表达准确。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内容、态度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重点考察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与分析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的运用以及报告的条理性与规范性。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详细的评语和建议。

同时,将在课堂上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鼓励学生相互学习。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调整,以利于后续学习。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与信息整理能力,培养其主动学习和自我反思的习惯。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背景及历史意义。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汽车城:蔚山同步测试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汽车城:蔚山同步测试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汽车城:蔚山同步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韩国与我国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所隔的海是( )A.东海B.黄海C.渤海D.南海2.蔚山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3.蔚山市位于韩国的()A.东南部B.西南部C.西北部D.东北部4.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单一汽车工厂在( )A.日本B.韩国C.美国D.德国5.蔚山的城市职能突出表现为()A.政治中心B.文化中心C.旅游中心D.工业中心6.韩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最大的港口分别是( )A.汉城和蔚山B.釜山和汉城C.釜山和蔚山D.蔚山和釜山7.为保护环境、建设绿色汽车城,蔚山汽车厂采取的措施有( )①修建高效的废水和污水处理厂②安装最尖端的环保设备③全部生产电动汽车④在厂区内种植景观树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①是韩国最大的汽车生产集散地②人口超过100万③是著名的汽车研发中心④是韩国的首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蔚山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城,主要表现为( )①有政府的大力扶持②有强大的汽车生产能力③有先进的汽车生产工艺④有优越的地理位置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韩国和蔚山市三大工业部门的有关数据。

材料二:蔚山市共有工业企业730家,其中,大型企业56家,中小企业674家。

如今成为韩国第一大工业城市。

特别是蔚山市与汽车相关的零配件行业十分发达,制造汽车的重工机械在汽车行业的发展中起着领先作用。

材料三:蔚山港于1963年被批准为国际港,现已发展成为韩国最大的重化学工业区港口。

蔚山港与东北亚海上运输的主要港口釜山港相邻,通过釜山港,能迅速把蔚山的货物输送到世界各主要城市。

蔚山港的船舶接岸能力为90艘,占全国的19.3%,年吞吐量1.5亿吨。

九年级下历史历史第4课试卷

九年级下历史历史第4课试卷

人教历史九年级下册课课练第二单元第4课经济大危机含答案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4课经济大危机知识要点巩固:1.一战后,被称为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的是()A.1918—1923年B.1924—1929年C.1929—1933年D.1933—1939年2.1929—1933年带来严重后果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哪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的是()A.破坏性极强B.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C.延续时间很长D.导致了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4.美国政府为摆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实行了()A.罗斯福新政B.精兵简政C.法西斯专政D.门户开放5.“……股票交易所里掀起抛售股票的狂潮,一天内就有近一千三百万股票被抛售出去,几天内,股票价格持续暴跌……”,以上情景发生在()A.1929年的华盛顿B.1933年的纽约C.1929年的纽约D.1928年的伦敦6.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整顿银行B.国家对工业的整顿C.政府补贴工业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7.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新建了许多公共工程,其实际目的是()A.养活失业队伍B.改善美国人民生活环境C.改变美国的自然环境D.提高美国的社会福利待遇8.导致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B.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稳定发展C.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D.资产阶级国家推行自由共产主义政策9.1933年美国实行“新政”,对“新政”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B.目的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C.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D.取得了一定成效10.罗斯福实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A.消除经济危机B.改善人民生活状况C.巩固资本主义统治D.为美国索取世界霸权11.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A.用改良的而不是扩张的方式克服危机B.采取国有化的形式C.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消除危机D.兴建公共设施,减少失业队伍12.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解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B.没有维护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C.没有满足无产阶级的要求D.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13.—年,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较快,出现一时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炎中学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3-4课)检测卷
第三周撰稿人:沈晓芳学科: 社政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A.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B.一个中国的外交政策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和平与发展的外交政策
2.台湾和平统一的前提是()
A.一国两制B.一个中国的原则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D.台湾实行资本主义
3.我国现在最大国情是()
A.我国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B.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发达阶段 D.我国处在全面的小康社会
C.③④①②D.①④②③
4.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发展与竞争 B.独立和自由
C.战争与解放D.和平与发展
5.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加强了我国与哪些国家的关系?()
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周边国家D亚太地区
6.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整个国际政治格局正在向__ ___发展?()
A多极化B单极世界C一体化D两极对抗
7.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个国家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这一事例说明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是:()A环境问题B和平问题C发展问题D南北问题
8.“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四人帮都搞打倒一切,全面内战,使得人心慌慌,工人不能上工,学生不能学习,农民不能种田,国家经济停滞不前,这充分表明()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
C.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D.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9.陈水扁不顾台湾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打着和平与民主的幌子,一意孤行,鼓吹两岸“一边一国”,推行“公投”、“制宪”,其行径遭到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 台湾当局行为的实质是要制造两个中国②. “公投”不符合台湾实际,“制宪”尚待时日③.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最高
利益,“台独”不得人心④.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尖锐、激烈、形势严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尽管国际国内发生了这样那样的重大事件,我们始终都没有动摇这个重心。

这里的“重心”是指() A.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 C.党的领导 D.自力更生
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B、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C、解放生产力
D、实行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不平凡的变化说明了-----------------()
①改革开放是正确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所作的政策、决定是符合中国国情的③公有制经济不再适合我国经济的发展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奠定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是--------------------------------------------------------------------------------------()
A、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正式建交
C、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
D、与苏联等26国建立外交关系14.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滋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该组织的成立说明了-------------------------------------------------------()
①它是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表现②进一步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③有利于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④是中国迄今举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个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A、进行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B、建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C、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D、改革开放
16.我国的改革首先是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中,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变化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实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
C、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开放了沿海的许多港口
17.关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种生产责任制最初为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户所采用②它是一种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的大锅饭形式③农民开始有了自主权、生产积极大大提高④这种制度是我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2005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6周年纪念日,在6年前的这一天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江泽民在仪式上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

澳门的回归------------------()
①标志着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②是中共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③意味着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④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2005年3月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通过了《反国家分裂法》,这部法律的颁布-----------------------()
①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③反映了我国人民坚决拥护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④违背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⑤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20.20世纪60到70年代,茶余饭后一起听广播是最大的乐趣;改革开放后,全家人围座一起欣赏电视节目是最主要的娱乐方式;进入21世纪,MP3、QQ聊天成为人们的一大喜好。

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
①生产力迅速发展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③现在的人们贪图享受,艰苦奋斗过时了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12分)
21.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中美签署了《》,结束了两国长达20多年的敌对状态。

22.当今世界的“南北问题”是指问题。

2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24.改革,首先在展开。

开放首先从地区推行。

25.当人类跨入21世纪时,我国人民的生活已经总体上达到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三.问答题(共28分)
26.(9分)1978年与1987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全国工业产值中的比重表:
(1)、为什么我国的所有制经济结构会从1978年开始发生变化?(2分)
(2)、从上表可知,中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中国农民在这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有什么样的伟大创造?为什么称之为伟大创造?(5分)
材料:
①根据材料,说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怎样?(5分)
②21世纪头20年,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更高目标是什么?请对这一目标加以简要说明。

(1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
26.(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首先就要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2)、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由过去单一的公有制转变成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以往共同劳动、分配上平均主义的做法,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我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27.①进入21世纪,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1分),但这一小康仍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
平衡的(3分)。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分)
内涵:经济更加发达、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0.5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