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DWI、^1H-MRS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与DWI及1HRS表现

后患儿各项指标减 轻 2 5 ~5 O ; 无效: 治 疗 后 未 达 到 上 述 标准 。 1 . 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 意义。
2 结 果
现异 常, 用 以辅 助 诊 断 。 儿 童偏 头 痛 男 女 比例 相 似 , 而 成 人 则 女 性 发 病 率 显 著 升 高, 这 主 要 与 女 性 成 年 后 体 内激 素 水 平 发 生 改 变 所 致 ] 。 偏 头 痛 与遗 传 因 素 有 关 , 儿童偏头痛 与编码 5 - HT 2 C受 体 基 因 发 生 变 异 有关 , 伴 有 先 兆 偏 头 痛 的患 儿 等 位 基 因 频 率 与 不 伴 有先 兆偏 头 痛 者 不 同 。儿 童 偏 头 痛 诊 断 主 要 依 据 临 床 症 状 ,
及基底动脉l 6 ] 。 同时 氟 桂 利 嗪 可 抑 制 血 小 板 前 列 腺 素 及 5 一 羟 色 胺 的释 放 , 降低血 液粘滞 度及 改善 红细胞 变形 性 , 改 善 头痛 症 状_ 7 ] 。本 组 结 果 显 示 : 氟 桂 利 嗪 治 疗 有 效 率 为
8 9 . 0 , TC D 提 示 MC A、 AC A、 P C A、 V A及 B A 血 流 均 显 著
・
4 2 ・
中 国 实 用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 0 1 4年 2月 第 1 7卷 第 4 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Ne r v o u s D i s e a s e s F e b .2 0 1 4 , Vo 1 . 1 7 No . 4
伴 随 症 状 是 预 测 偏 头 痛 敏 感 的单 变 量 指 标 , 活 动 后 头 痛 加 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B细胞淋巴瘤的磁共振波谱和病理对照

Ne r vous Sys t em B- - c el l Lym phom a
Q 1 Z h i —g a n g / , L I K d, Z H A N G S h i —z h e n  ̄, e t a l
【 Ab s t r a c t 】P u r p o s e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v lu a e o f m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s p e c t r u m( MR S )i n p r i ma r y c e n t r l a n e r v o u s s y s t e m B c e l l l y mp h o ma ( P C N S L ) , p a t h o l o g y o f t u mo r p a r e n c h y ma wa s t a k e n s a c o mp a r i s o n .
b e s e e n i n p a r e nc h y ma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f f e r e n c e c a n b e s e e n i n Ch o / Cr b e t we e n p a r e n c h y ma a n d s u r —
【 关键词】 原发性 中枢神经 系统淋 巴瘤 ; 磁共振波谱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3 9 . 4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6—5 7 4 1 ( 2 0 0 7 ) 一0 4 —0 2 3 2 —0 6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表现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表现概述☞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PCNSL)是一种仅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约占所有原发性脑肿瘤的1%(有的文献报道占2%,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起源于脑血管周围的未分化多功能干细胞,所以在无淋巴组织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发生淋巴瘤。
分为何杰金淋巴瘤(HL)和非何杰金淋巴瘤(NHL)。
☞颅内绝大多数是非霍奇金B 细胞淋巴瘤(T细胞型罕见)。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进展快、治疗后恢复也快。
▌治疗因其对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敏感,若术前能够明确诊断,患者可避免外科手术之痛苦,而且局部手术切除亦是导致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不良预后的因素之一。
▌PCNSL的影像病理及生长特性☞其组织生长方式主要围着血管向外浸润形成袖套状;☞无明显新生肿瘤血管,为“乏血供”肿瘤;但其沿血管周围间隙生长,通过破坏血脑屏障导致造影剂外漏至血管间隙表现为均匀的中等强度增强。
所以往往是:均匀一致显著强化、延迟强化。
PWI (外源性灌注:对比剂首过毛细血管床)为低灌注。
☞ PCNSL细胞密度较高,有很高的细胞核/细胞浆比(CT高密度,ADC与核浆比成负相关—--高DWI,但是胶质瘤、转移瘤大部分也都是高信号的,对PCNSL并没有特异性)。
☞Cho升高与肿瘤细胞增殖时细胞膜上的磷酸胆碱脂酶升高密切相关。
NAA中度降低,与肿瘤细胞沿组织间隙浸润性生长,单位体积内的神经元数目减少有密切关系。
☞Lac (1.33PPm),为两个共振峰,TE144时双峰向下,TE288时双峰向上。
升高与肿瘤组织的无氧代谢有关,此外,肿瘤局部低灌注以及局部微循环障碍也是造成Lac升高的原因。
(短TE时1.31ppm处常常出现宽大的LIP峰,往往会遮掩位于1.33ppm处的乳酸峰,因此乳酸峰在长TE时观测最为清晰)----我们医院一般用低TE进行扫描,LAC 峰往往是双峰向下。
原发性与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磁共振成像的表现对比分析

未见相 同肿瘤 , 是目 前 临床上 较为少见的 中枢 系统 恶性 肿瘤 , 约 占颅 内肿 瘤发 病 的 1 % 左右 ¨ , ’ 其临 床治疗 与继 发性 中
枢神 经 系统 淋 巴瘤有 明显 的差异 , 继发 性 中枢 神 经系 统淋
【 关键词 】 中枢神经系统 ; 淋巴瘤 ; 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 系统淋 巴瘤有原发性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与继 ( P > 0 .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 1 . 2 方法 全部患者 均应用本 院 MR I 仪行头 颅扫描 。具体 : 采 用头 部正 交线 圈 , 自旋 回波 ( s E ) 及 快速 自旋 回 是指 淋 巴瘤瘤体 仅能在 中枢 神经系统发 现 , 而身体其他部 位 操 作 J
l 1 1 .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3 — 1 7 ]
临床 医学 ・ 原 发性 与继 发性 中枢 神经 系统淋 巴瘤 磁 共振成 像 的 表 现对 比分 析
・
张 馨文
【 摘要 】 目的 原发性与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及差异对比。方法 回顾
性分析 自2 0 1 1 年l 0 月~ 2 0 1 3 年1 0 月两年 间本 院收治的 2 0 例原发性 中枢神 经系统淋 巴瘤患者 ( 原 发组 ) 与1 2例继发性 中枢神经 系统 淋巴瘤患者 ( 继发组 ) 的磁共振成像检查 , 比较两组 病灶部位 、 数 目、 形态 、 信号 、强化类 型等表现差异 。结果 原发组 病灶位于脑 内各个 部位 的几率相差无 明显区别 , 以单发病灶 ( 6 0 % ) 较为常见 、8 5 % 的病灶呈均匀 强化 , 病灶形态 以结 节状 ( 4 5 % ) 、团块状 ( 3 5 % ) 为主 , 也有 部分 呈散 点状 ( 2 O % ) 分布 ; 病灶信号加权后 , T WI 低信 号 7 5 %, T 2 WI 高信号 约 占6 0 %。 继发组病灶位 于脑实质 ( 3 3 %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MR表现分析

M RIAna ys s ofPrm a y Ce r e v l i i r nt alN r ous Sys em alg nt Ly pho a t M i na m m
lv lo ma e d a n s c .M e h ds h l ia n fsain n n i g f C n e e f i g i o t s g i t o T e ci c lma i tt s a d f dn s o T a d MR1 wee a ay e r t s e t ey i 8 p t ns n e o i r n z d er p ci l n 1 ai t l o v e w t r r nr e a il lin n o - d kn lmp o r v d b u g r p t oo y a d i i p may i t r a h i a n ma g a t n Ho g i y h ma p o e y s r ey, a lg n mmu o i o h mi r . s l s h he l - n h n h s c e sy Re u t T e c if i t t cn
・
医学 影像 ・
21年 3 00 月第 4 卷第 9 8 期
原 性中 神经系 性淋巴 R表 析 发 枢 统恶 瘤M 现分
关则劲 苏锦权 周永生 (. 1 深圳市宝安 区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 , 广东深圳 5 8 0 ;. 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宝安医院放射科 , 1 1 12南方 广东深圳 5 8 0 ) 1 1 1 【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 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 ( C S ) P N ML J  ̄床与影像学表现特点 , 提高本病 的影像诊断水平 。方法 收 集经手术 、 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 , 资料齐全的颅内恶性非霍杰金淋 巴瘤 l 例 , 8 回顾 f 生分析其 临床和 MR表现。结果 临床 主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诊断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诊断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实体瘤,通常发生在脑室周围,大脑半球的深部或脑干等部位。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介绍关于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及诊断要点。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在MRI上的表现呈多样性。
有时病变呈现为单发的囊实性病变,有时呈现为多发病变,也可表现为弥漫性浸润。
在脑室周围的淋巴瘤可引起局部脑室扩大,使脑室边缘模糊不清。
在脑干或大脑半球深部的淋巴瘤可导致周围神经组织的受压或浸润,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和体征。
这些不同的MRI表现有助于评估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MRI还可以评估病变的弥散限制和灶内出血等并发症。
在DWI序列上,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可呈现为高信号,提示病灶存在弥散限制。
而在T2加权图像上,可显示灶内出血或坏死区,提示病变的侵袭性和血供情况。
这些信息有助于评估病变的生物学特点和预后情况。
MRI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包括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范围、强化特点,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等。
通过对MRI影像的综合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MR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相信对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1H-MRS表现特点

s u r g i c a l p a t h o l o g y o r b i o p s y . Th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s o f H— MRS we r e a n a l y z e d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 Th e r a t i o s o f Ch o / NAA, Ch o / Cr e , a n d NAA/ er e we r e c o mp a r e d b e t we e n t h e t wo g r o u p s . Re s u l t s Th e e n h a n c e d r e g i o n s i n H— M RS s h o we d a d e c r e a s e i n t h e
n o c o mp e t e n t p a t i e n t s . Me t h o d s H— M RS wa s o b t a i n e d f r o m p a t i e n t s wi t h P CNS L o r g l i o ma( GM ) ( n一 1 5 e a c h ) c o n f i r me d b y
峰对诊 断 P C NS L 具有 特 异 性 , 传 统 MR I 结 合 H~ MR S表 现 可 以 提 高 对 P C NS L 的诊 断 准 确 率 。
DWI和MRS在颅脑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DWI和MRS在颅脑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DWI和MRS在颅脑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波谱(MRS)是目前在临床影像学诊断应用较多的磁共振功能成像,仅年来已经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DWI可以反映病变水分子弥散的情况,MRS是目前唯一能够在活体对代谢产物进行无创性检测的方法,通过波峰的变化反映病变的代谢情况,两者均能够为颅脑疾病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结合常规MR表现,可以明显提高颅脑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现将DWI 和MRS在颅脑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行讨论,供影像工作者参考。
1、良恶性胶质瘤的鉴别由于异常增生的胶质细胞破坏了正常神经元,胶质瘤MRS的典型表现为NAA显著降低,Cr中度或明显降低,Cho显著升高。
胶质瘤的恶性程度不同,各波峰改变的程度也不同,通常认为,MRS提示胶质瘤分级比穿刺活检更准确,因为它提供组织代谢信息的区域比活检大的多。
MRS在良恶性胶质瘤鉴别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86%和96%。
常用Cho/NAA、Cho/Cr比值对胶质瘤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
其中Cho/NAA比值更能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
胶质瘤恶性程度越高,Cho/NAA比值越高。
恶性胶质瘤和胶质母细胞瘤Cho/NAA的比值通常在4以上,多数在5~6之间,而Ⅰ级和Ⅱ级胶质瘤通常在2~4之间。
Lac波与胶质瘤的分级关系也很密切,胶质母细胞瘤常出现较明显的乳酸波。
MI波也能够为胶质瘤的分级提供重要的信息,良性胶质瘤MI/Cr大于恶性胶质瘤。
DWI对胶质瘤良恶性的判断也能够提供重要的信息。
良性胶质瘤的ADC值明显高于恶性胶质瘤和胶质母细胞瘤。
良性胶质瘤ADC值为平均1.52×10- 3mm2/s,恶性胶质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ADC值为平均1.23×10-3mm2/s,可能与恶性胶质瘤实质部分的细胞密度高有关。
2、脑膜瘤的MRS和DWI表现特点脑膜瘤和神经鞘瘤属脑外肿瘤,脑外肿瘤不含神经元,所以MRS中检测不到NAA和C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学意义 ( F一1 0 . 1 3 9 , P< O . 0 5 ) 。 H— MR S : ①病例组 C h o ( 2 8 . 1 3 ±6 . 1 5 ) 高于对 照组 ( 2 0 . 8 7 士4 . 2 1 ) ,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F 一9 . 8 0 2 , P <O . 0 5 ) ; ②病例 组 C r ( 5 . 6 6 ±2 . 8 1 ) 、 NAA( 8 . 3 1 ±3 . 2 6 ) 分 别低 于对 照组 C r ( 1 4 . 8 O - _ 4 - 3 . 6 3 ) 、 NAA
1 . 6 7 ) 分 别 高 于对 照 组 C h o / C r ( 1 . 4 4 ±0 . 2 5 ) 、 C h o / NAA ( 0 . 8 7 ±0 . 1 4 ) , 差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Z 一一 4 . 0 2 5 、 一 4 . 0 2 5 , P < 0 . 0 5 ) 。所 有 病 例均 见有 L a c 和( 或) L i p峰 。免 疫 组 化 : 1 7例 均 为 B细 胞 型 非 霍 奇 金 氏淋 巴 瘤 肿 瘤 , 瘤细胞 L C A、 C D 2 0 表 达 均 阳性 。 结论 D WI 与 H — MR S对 原 发 性 中枢 神 经 系 统 淋 巴瘤 具 有 重 要 的诊 断 价 值 。
【 关 键 词】 弥 散 加 权 成 像 ; 磁共振波谱 ; 中 枢神 经 系 统 ; 淋 巴瘤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3 9 . 4 ; R 4 4 5 .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9 0 1 1 ( 2 0 1 3 ) 1 2 - 1 8 8 2 — 0 5
( 2 4 . 8 8 ±7 . 4 1 ) ,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 F一4 7 . 6 4 5 、 5 6 . 7 8 3 , P<O . 0 5 ) ; ③ 病例 组 C h o / C r ( 5 . 8 2 ±2 . 1 2 ) 、 C h o / NAA( 3 . 7 4 ±
Di f f u s i o n- we i g ht e d M RI a nd pr o t o n ma g ne t i c r e s o n a nc e s pe c t r o s c o p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r i ma r y c e nt r a l ne r v o u s s y s t e m l y m—
2 5 2 0 0 0 )
彬
( 山 东 省 聊 城 市 人 民医 院 脑 科 医 院 影像 科 山东 聊 城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原 发 性 中枢 神 经 系 统 淋 巴瘤 的 D WI 和 H— MRS表 现 及 其 病 理 基 础 。方 法
对1 7例 经 病 理 证 实
的原 发性 中枢 神 经 系 统 淋 巴瘤 的 D WI 、 H — MR S与病 理 资 料 进 行 对 照 分 析 , 比 较 瘤 体 与 对 侧 正 常 脑 白质 AD C值 以 及 瘤 体 与 正 常 脑 白质 H— MRS代 谢 物 峰 高 ( C h o 、 C r 、 NAA) 和 代 谢 物 峰 高 比值 ( C h o / C r 、 C h o / NAA) 。结 果 原 发 性 中 枢 神 经 系统淋巴瘤 D WI 图 均 表 现 为 高 信 号 。瘤 体 A D C值( 6 5 5 ±5 7 . 9 5 ) 低 于对 侧 正 常 脑 白质 AD C值 ( 7 5 5 ±8 6 . 1 0 ) , 差 异 有 统
De p a r t me n o f Ra d i o l o g y,Li a o c h e n g Br a i n Ho s pi t a l ,S h a n d o n g l i a o c h e n g 2 5 2 0 0 0,P. R.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a n a l y z e t h e DWI a n d H— MRS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p r i ma r y c e n t r a l n e r v o u s s y s t e m l y mp h o ma s( P C—
医 学 影 像学 杂 志 2 0 1 3年 第 2 3卷 第 1 2 期 J Me d I ma g i n g Vd. 2 3 No . 1 2 2 0 1 3
原 发 性 中枢 神 经 系统 淋 巴瘤 的 D WI 、 H— MR S表现 与病 理 对 照分 析
许士明, 吴 昆鹏 , 张 伟, 赵 立冬 , 张凤敏 , 马子 勇 v e a na l y s i s wi t h p a t ho l o g y
X U Shi — ui r n g ,Ⅳ U K un — pe n g , ZH A N G 肌 ,ZH A O Li — do n g , ZH A N G Fe ng— mi n,M a Zi — Yo ng ,Fan Bi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