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用)2014版高考生物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课时作业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 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课时作业

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 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课时作业

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1、4 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1.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使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分泌人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

下列物质中,不能通过这一途径获得的是( )A.性激素 B.抗体C.胃蛋白酶 D.生长激素2.下列技术中属于基因工程的是( )A.克隆牛 B.固氮小麦的培育C.诱变高产小麦 D.利用酵母菌发面团3.基因工程技术也称为DNA重组技术,其实施必须具备的四个必要条件是( )A.目的基因、限制酶、载体、受体细胞B.重组DNA、RNA聚合酶、限制酶、连接酶C.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受体细胞D.模板DNA、mRNA、质粒、受体细胞4.(2011年济南质检)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得到飞速发展,如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基因芯片技术。

上述这些技术的理论基础是( ) A.孟德尔遗传规律B.性别决定及伴性遗传C.DNA结构及其功能D.人类基因组计划5.(2011年承德联考)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热稳定的DNA聚合酶B.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目的基因是指重组DNA质粒D.只要检测出受体细胞中含有目的基因,那么,目的基因一定能成功地进行表达6.(2011年浙江)ada(腺苷酸脱氨酶基因)通过质粒pET28b导入大肠杆菌并成功表达腺苷酸脱氨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个大肠杆菌细胞至少含一个重组质粒B.每个重组质粒至少含一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C.每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至少插入一个adaD.每个人的ada至少表达一个腺苷酸脱氨酶分子7.(2011年豫南联考)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

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B.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C.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D.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8.(2011年浙江联考)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B.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C.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D.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9.(2011年北京统考)以下有关蛋白质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工程发展的基础是基因工程B.蛋白质工程的原理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最终找到脱氧核苷酸序列的过程C.T4溶菌酶中引入二硫键提高了它的热稳定性是蛋白质工程应用的体现D.蛋白质工程只能改造现有的蛋白质而不能制造新的蛋白质10.中国政府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原因是( )A.大多数的人对克隆人的研究持否定态度B.克隆人不是正常的个体C.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D.克隆人的技术性问题无法得到解决11.(双选)科学家将控制某药物蛋白合成的基因转移到白色来亨鸡的受精卵细胞的DNA 中,发育后的雌鸡就能产出含该药物蛋白的鸡蛋,在每一只鸡蛋的蛋清中都含有大量的药物蛋白,而且用这些鸡蛋孵出的鸡,仍能产出含该药物蛋白的鸡蛋。

2014安徽高考真题生物(含解析)

2014安徽高考真题生物(含解析)

2014年高考安徽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B.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 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D. 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2. 下图为氨基酸和Na +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

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选项 管腔中氨基酸 →上皮细胞 管腔中Na + →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中氨 基酸→组织液 A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C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3. 分别用β-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和丙酮酸激酶(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基因的片段为探针,与鸡的成红细胞、输卵管细胞和胰岛细胞中提取的总RNA 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见下表(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探针细胞总RNAβ-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丙酮酸激酶基因成红细胞 + - + 输卵管细胞 - + + 胰岛细胞--+A. 在成红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处于活动状态,卵清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B. 输卵管细胞的基因组DNA 中存在卵清蛋白基因,缺少β-珠蛋白基因C. 丙酮酸激酶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维持鸡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很重要D. 上述不同类型细胞的生理功能差异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4. 某种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基因重组B. 图乙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C. 图丙中,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点尚未分裂D. 图丁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5. 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

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

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

高中生物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1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生物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1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学习资料高中生物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1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班级:科目: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20分钟50分)1。

(16分)(2018·郴州高二检测)害虫损伤番茄的叶片后,组成叶片细胞的细胞壁能释放出一种类激素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扩散到番茄的其他部位,诱导细胞内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表达,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导致害虫不能消化食物而死亡.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把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移到玉米中,使玉米获得了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有效抑制了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

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转移了番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玉米合成番茄蛋白酶抑制剂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____,合成的化合物还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

(2)这种抗玉米螟玉米品种的培育技术属于__________________技术,这种变异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3)在种植了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农田中的杂草是否也会出现抗玉米螟性状?原因是什么?(4)抗玉米螟玉米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你认为种植该玉米的农田是否还需要进行防虫管理?理由是什么?(5)有人对食用该玉米的安全性表示担忧,你认为这种担忧有无道理?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1)番茄蛋白酶抑制剂的本质为蛋白质,其合成部位为核糖体,但还需要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

(2)由材料可获得信息,抗玉米螟玉米品种的培育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3)(5)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有道理即可。

(4)抗玉米螟玉米能抗玉米螟,但不一定能抵抗其他害虫,故种植抗玉米螟玉米的农田,仍需要进行防虫管理.答案:(1)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2)转基因基因重组(3)(答案不唯一)不会;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玉米的花粉不能传给杂草.(或会;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可能会通过玉米的花粉传给杂草,使杂草获得抗虫基因,从而表现出抗虫性状.)(4)需要;转基因玉米能够抵抗玉米螟,但不一定能抵抗其他害虫。

天津重庆安徽2014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课件:选修3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天津重庆安徽2014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课件:选修3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未发现转基因食物 影响健康的实例
心出现滞后效应、担心出
现新的过敏原、担心营养 成分改变
关注
焦点 生物 安全
正方观点
反方观点
生命力有限、存在 扩散到种植区之外变成野生种
生殖隔离、花粉传 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 播距离有限、花粉 出有害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 存活时间有限 不改变生物原有的 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 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 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技术 方面
设计试管 婴儿




基 因 检 测
技术 方面
很难用在具 体医疗中
有一些遗传性 疾病可以通过 _________ 基因检测 后在 早期采取预防 措施 通过正确的科 学知识传播、 伦理道德教育 和立法,解决基 因歧视现象
道德 方面
可能引起 基因歧视 _________
三、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 1.生物武器种类 将下列生物武器的种类与相应实例连线: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一、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1.转基因成果
(1)工程菌——DNA重组微生物。 (2)基因制药。 (3)转基因动物——___________ 生物反应器 。 (4)转基因农作物。
2.安全性问题 (1)食物安全:_____ 滞后 效应(产生毒性蛋白质)、新的_______ 过敏原 、 营养成分改变; (2)生物安全:形成生物入侵,破坏生物_______; 多样性 (3)环境安全:破坏生态系统的_______ 稳定性 和人类生活环境。
④可能会损害生物多样性;
⑤可能干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对待转基因生物的正确态度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拓展延伸】 由转基因联系到的知识

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目标导航 1.结合转基因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转基因生物取得的重要成果。

2.根据转基因生物对食物、生物、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说出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不同观点及论据,形成对待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理性、求实的态度。

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阅读P87-88)1.微生物方面(1)利用DNA重组的微生物进行基因制药。

(2)制造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各种重组微生物,如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单胞杆菌等。

2.转基因动物方面(1)培育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家畜、家禽。

(2)把转基因动物变成生物反应器,让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物或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

3.转基因植物方面(1)培育具有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等全新性状的农作物。

(2)种植最多的转基因植物有大豆和玉米,转基因棉花和油菜次之。

二、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阅读P88-93)1.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的原因(1)科学家对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基因的调控机制等都了解得相当有限。

(2)转移的基因虽然是功能已知的基因,但不少是异种生物的基因。

(3)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

2.转基因生物可能引起的安全性问题(1)食物安全问题:出现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

(2)生物安全问题:成为新杂草;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其他生物生存;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通过基因重组产生“超级杂草”。

(3)环境安全问题: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重组微生物降解某些化合物过程中可能产生污染环境的中间产物;重组DNA与微生物杂交,产生有害的病原微生物;转基因植物的花粉中含有的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通过蜜蜂进入蜂蜜中,最后进入其他动物和人体内。

3.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1)应该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

(2)建立相应的法规,如我国在1993年制定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和2002年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高中生物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转基因植物可能引起营养成分发生改变的根据是( )A.部分DNA发生了重组B.某一基因可以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C.重组DNA控制一种蛋白质的合成D.有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解析:导入新基因后,合成了该生物体内本来没有的物质,可能会对生物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

答案:D2.下列体现了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性问题的是( )A.转基因猪的细胞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因而猪的生长速度快、个体大B.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C.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D.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从牛奶中提取解析:过敏是人的一种病态反应,因此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体现了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性问题。

答案:C3.某转基因玉米能高效合成一种多肽类的蛋白酶抑制剂,积累于茎中,使取食它的害虫体内的消化酶受抑制,无法消化食物而死。

下列就该玉米对人类的安全性评定中,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A.安全,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的消化酶很可能无影响,因为人体消化酶和害虫消化酶结构上存在差异B.安全,人类通常食用煮熟的玉米食品,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已被高温破坏,不抑制人体消化酶C.不安全,玉米的食用部分也可能含蛋白酶抑制剂,食用后使人无法消化蛋白质而患病D.不安全,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可通过食物链在人体细胞内表达,使人无法消化食物而患病解析: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在人的消化道内被消化分解为脱氧核苷酸,完整的基因不会进入人体。

答案:D4.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其他植物体内,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 )A.叶绿体基因组不会进入生殖细胞中B.植物杂交的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C.转基因植物中的质基因与其他植物间不能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D.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间不能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解析:植物之间的杂交主要是核基因的重组,花粉中不含叶绿体,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可有效避免通过杂交所造成的基因扩散。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限时集训(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限时集训(含解析)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限时集训(四十)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限时30分钟满分60分)非选择题(共60分)1.(15分)炭疽热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发的急性传染病,炭疽杆菌主要以孢子形式存在,孢囊具有保护功能,能使细菌不受阳光、热和消毒剂的破坏而在自然界中长期存活。

通过空气传播的呼吸性炭疽热后果最为严重,致死率约为95%~100%。

所以它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武器。

(1)生物武器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答出两个方面即可),目前有些国家用新技术制造全新致病菌,使感染者突然发病,无药可医,受害国极度恐慌,机构瘫痪。

(2)下列有关炭疽杆菌致病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传染性极强B.感染者死亡率极高C.只要有0.001 mg就能引发炭疽病D.造成人的精神失常(3)1998年6月27日,中美联合声明中重申了在任何情况下________、不生产、________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2.(15分)在对番茄的研究中发现,害虫损伤番茄叶片后,叶上的细胞壁能释放出一种类激素因子,这种物质通过细胞组织扩散到茎和其他叶片上,启动了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开始高效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并在茎叶中迅速积累,以对付害虫的再次侵袭。

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因此害虫取食后,就会因无法消化食物而被杀死。

人们尝试着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让玉米获得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以对付异常猖獗的玉米螟(一种玉米害虫)。

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很可能是在茎叶细胞的______处合成的。

(2)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内,使玉米形成新的性状,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

(3)能抗玉米螟的抗虫玉米的生态效益显著,有人认为抗虫玉米就是无虫玉米,不必防治害虫。

你是否赞成这种说法?说明理由。

(4)有人对食用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感到担忧,你认为这种担忧有道理吗?试以学过的知识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

【红对勾】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4(含解析)

【红对勾】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4(含解析)

页眉内容课时作业4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时间:2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其依据是()A.转入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杂交,形成新的病原体B.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超级杂草C.科学家赋予了转基因生物某些特殊性状,增强了它们在该地区生存条件下的竞争能力D.转基因植物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只能在种植区以内繁殖解析:外来物种入侵一般是由于该生物在适宜的环境和缺乏天敌的情况下能够大量繁殖,并且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影响。

转基因生物往往是改良的品种,因而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很可能使当地生物受到影响。

答案:C2.关于设计试管婴儿的问题,下列哪项不合乎道德规范()A.利用试管婴儿提供骨髓造血干细胞救治病人B.利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设计畸形胎儿,以供展览C.利用试管婴儿的脐带血D.设计试管婴儿,不一定非考虑他的性别解析:设计试管婴儿不同于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出现的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的设计一般是为了救治病人需要试管婴儿的骨髓、干细胞、脐带血等,这样的设计都符合伦理道德,而那些为达到不正当目的而设计试管婴儿的做法都违背伦理道德。

答案:B3.2004年7月9日,法国议会投票通过了生物伦理法案,该法案从立法上禁止在法国进行生殖克隆和治疗克隆。

新法案明文禁止从事治疗性的克隆研究的原因是()A.治疗性克隆带来严重后果B.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必然会过渡到生殖性克隆C.治疗性克隆严重有违生物伦理D.治疗性克隆就是生殖性克隆解析:随着生物技术特别是克隆技术的飞速发展,全世界越来越关注克隆技术的走向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克隆技术与人类伦理道德和社会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各国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目前,美国、德国等很多国家在法律上禁止各种形式的克隆人胚胎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3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包括6题,每题4分,共24分)
1.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B.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C.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
D.对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要提高警惕
2.(2013·泰州模拟)下列哪项明显体现了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问题
( )
A.转基因猪的细胞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因而猪的生长速度快,个体大
B.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
C.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
D.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在牛奶中提取
3.治疗性克隆有希望最终解决供体器官的短缺和器官移植出现的排异反应。

下图表示治疗性克隆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利用了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体细胞融合技术
B.图示过程实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其优点是用上述方式获得的各种脏器组织细胞、神经细胞等进行移植降低了免疫排斥
C.①过程的细胞学基础是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D.①②过程需要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同时还需要在培养液中不断补充细胞所需要的ATP
4.(2013·苏州模拟)二战时侵华日军中的731部队大量培养引起鼠疫、霍乱、伤寒、炭疽等一系列疾病的传染性病菌,进行人体实验和用于战争。

这是利用病菌的( )
A.需氧性
B.厌氧性
C.传染性,并引起宿主死亡
D.能形成芽孢,容易保存
5.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分析,不合理的观点是( )
A.运用重组基因技术可以将致病菌或病毒改造成威力巨大的生物武器
B.转基因生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
C.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不会与野生物种杂交而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
D.我国的政策是禁止进行生殖性克隆人
6.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们现在的伦理道德观念还不能接受克隆人
B.设计试管婴儿是为了治疗疾病,不会出现负面影响
C.进行基因检测时,能通过测定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来进行
D.对于基因歧视现象,可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伦理道德教育和立法得以解决
二、非选择题(包括2题,共26分)
7.(12分)炭疽热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发的急性传染病,炭疽杆菌主要以孢子形式存在,孢囊具有保护功能,能使细菌不受阳光、热和消毒剂的破坏而在自然界中长期存活。

通过空气传播的呼吸性炭疽热后果最为严重,致死率约为95%~100%,所以它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武器。

(1)生物武器多具有等特点(答出两个方面即可),目前有些国家用新技术制造全新致病菌,使感染者突然发病,无药可医,受害国极度恐慌,机构瘫痪。

(2)下列有关炭疽杆菌致病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传染性极强
B.感染者死亡率极高
C.只要有0.001 mg就能引发炭疽病
D.造成人的精神失常
(3)1998年6月27日,中美联合声明中重申了在任何情况下、不生产、
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8.(14分)(能力挑战题)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法国女科学家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宣称,世界上第一个“克隆婴儿”已经诞生,中外科学家对此的第一反应是对“克隆婴儿”的真实性表示质疑。

而中国科学家大多表示“克隆人研究
必须反对”。

中国农业大学李宁教授刚刚完成一次成功的克隆牛实验,他认为,“世界上第一个克隆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克隆人,还有待进行DNA指纹检测,即将克隆女婴的DNA与提供克隆体细胞“母亲”的DNA进行对比。

只有完全吻合,才能证明这个女婴是真正的“克隆人”。

(1)中国农业大学李宁教授所提到的DNA指纹检测实质上是对比的相似程度,克隆女婴将来的性状与提供克隆体细胞“母亲”的性状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 。

(2)克隆过程中应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有哪些?(至少说明两种) 。

(3)克隆有时也称为体细胞克隆,但是克隆过程需要参与,原因是这种细胞。

(4)下列属于克隆技术仍然存在的问题的是。

①克隆后代的成功率很低
②克隆生物的夭折率较低
③克隆生物的后代先天性疾病或者生理缺陷的发病率高
④克隆后代的智商相对比较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

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但抗虫基因有可能通过杂交的方式传播到其他植物体内,造成基因污染。

2.【解析】选C。

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引起人的过敏反应,从免疫学角度讲,该蛋白质就是一种抗原,且免疫反应往往较剧烈,可能引起人的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存在安全性问题。

所以选C。

3.【解题指南】(1)考查实质:细胞核移植、细胞的增殖分化、胚胎早期培养。

(2)解题关键:①明确该过程中细胞核移植是利用了细胞核的全能性;
②明确①过程为细胞的增殖和分化,②过程为细胞的分化。

【解析】选C。

图示过程利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和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图示过程没有实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强调的最终结果是得到了完整的个体;①过程是胚胎干细胞通过不断地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的过程;①②过程需要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同时还需要在培养液中不断补充细胞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在此期间细胞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内物质代谢产生的ATP。

4.【解析】选C。

细菌是微生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门类,它们数量多,分布广,在生态系统中有重要作用。

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只有少数种类能引起人、畜和作物病害。

题目中所列病菌由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致命性,在人类历史上曾多次导致疾病大规模流行,并使数以亿计的人死亡,因此被侵略者用于战争。

5.【解析】选C。

转基因生物有可能会在近缘物种之间通过花粉杂交,造成基因库的污染。

转基因技术如果被用于战争制造出生物武器,那将是对人类社会极大的毁灭。

克隆技术还不成熟,克隆人会带来社会伦理问题等,所以我国反对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或者引起中毒。

6.【解析】选B。

人们现在的伦理道德观念还不能接受克隆人;设计试管婴儿是为了治疗疾病,但有可能被滥用,如用于设计婴儿性别等,可能会出现负面影响;进行基因检测时,可通过基因进行检测,也可通过测定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来进行检测;对于基因歧视现象,可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伦理道德教育和立法得以解决。

【方法技巧】基因检测的相关分析
(1)基因检测是指通过基因芯片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或蛋白质进行检测,分析出被检测者所含的各种致病基因和疾病易感基因情况的一种技术。

(2)基因检测一般是在人群中进行某类疾病(如多种癌症)的筛选,以使携带致病基因(没有发
病)者能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由于直接检测基因较困难,可测定基因表达的产物——蛋白质。

(4)原理是DNA分子杂交或抗原—抗体杂交。

7.【解析】要了解生物武器的特点和我国对生物武器的态度和观点。

炭疽热事件作为一个社会热点,要能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分析相关问题。

答案:(1)致病力强,传染性大;有潜伏期,一般潜伏期的症状不明显,难以及时发现;污染面积大,危害时间长,杀伤范围达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传染途径多;生物武器造价低,技术难度不大,隐蔽性强(答出两个方面即可)
(2)D
(3)不发展不储存
8.【解题指南】(1)考查实质:细胞核移植、胚胎发育、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2)解题关键:①注意克隆人的本质属于细胞核移植即无性繁殖;
②注意核移植中受体细胞为卵细胞,因为卵细胞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内有促进核基因表达的物质。

【解析】本题考查克隆人技术引起的争议及其技术操作分析。

(1)DNA指纹检测的实质是对DNA 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的检测,若“克隆人”核DNA与供体核DNA相同,则为“克隆人”,否则不是“克隆人”;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可能不相同。

另外,受体卵细胞中的细胞质基因也影响生物的性状。

(2)克隆技术包括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等。

(3)体细胞克隆的受体细胞应为去核的卵母细胞,因卵母细胞中具有促进核基因表达的物质。

(4)可参照“克隆技术尚不成熟的表现”予以分析。

答案:(1)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
不一定完全相同,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将来生活环境的影响,一个是提供卵细胞个体的细胞质遗传的影响
(2)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细胞培养技术(任选两种)
(3)卵细胞具有促进细胞核基因表达的物质条件
(4)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