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山仰止

合集下载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用于作文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用于作文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用于作文
高山之巅的启示。

嘿,你知道吗?那些高高耸立的山峰,就像历史里的大佬,一
句话不说,但你就是能感觉到它们的威严和力量。

它们站在那里,
经历了多少风雨,多少岁月,却从不低头。

看着它们,我就想到,
咱们也得学学这种坚韧和毅力,面对生活的挑战,不低头,不放弃。

景行之路的追寻。

说起人生啊,就像是在寻找一条叫做“景行”的路。

这路啊,
可能不平坦,可能弯弯曲曲,但你得相信,只要走得正,就能找到
属于自己的光明。

就像古人说的,不仅要走,还得走得正、走得远。

咱们都得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让每一步都留下咱们的印记,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的“景行”之路。

司马祠阅读答案(优选7篇)

司马祠阅读答案(优选7篇)

司马祠阅读答案(优选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司马祠阅读答案(优选7篇)司马祠阅读答案(1)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

第8课 高山仰止 4月10 上课用

第8课  高山仰止  4月10  上课用
成语:割鸡焉用牛刀。
割鸡:治理武城县;用牛刀:运用礼乐大道。 语文版《<论语>选读》课文精讲
点评:孔子的理想是行礼乐于天下,但一切都落空,只 在区区武城得以推行,当然是大材小用。“莞尔而笑” 中,孔子既高兴,又感伤。孔子的幽默。
语文版《<论语>选读》课文精讲
语文版《<论语>选读》课文精讲
第8课:高山仰止
语文版《<论语>选读》课文精讲
第8课:高山仰止
(第1课时)
语文版《<论语>选读》课文精讲
一、孔子之仰之弥高 二、孔子与学生子路 三、孔子与学生颜回 四、孔子与学生伯牛
语文版《<论语>选读》课文精讲
一、孔子之仰之弥高
成语:斐fěi然成章 所以:用来……的方法 点评:孔子对仕途的失望,希望教育弟子,传道授业。 语文版《<论语>选读》课文精讲
(第2课时)
湖州市第二中学 主讲人:贾桂强
语文版《<论语>选读》课文精讲
一、孔子之仰之弥高 二、孔子与学生子路 三、孔子与学生颜回 四、孔子与学生伯牛
语文版《<论语>选读》课文精讲
二、孔子与学生子路
訚訚:yín 困惑:朱祎-孔子为什么说像仲由那样不得善终?周雨萍 -孔子为什么为子路担忧?钱雨梦、董奕晗、严宸双、贝 施语琦文、版杨《媛<论怡语、>杨选付读强》、课张文莹精、讲杨鑫磊等。
课文解读
参考答案:叠句多为感叹句和祈使句,这类句子 的重叠使用可进一步强化语气和感情色彩。就像 诗歌的重章叠句,有一唱三叹之效。多用叠句也 是《论语》口语化特点之一。 语文版《<论语>选读》课文精讲
文言练习
语文版《<论语>选读》课文精讲

高山仰止ppt (13)

高山仰止ppt (13)

• 知错能改
• 第二部分 • 学生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老师
• 1、首先在颜渊的眼中孔子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 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 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 欲从之,末由也已。”
• 学问高,道德修养高,循循善诱
• 子贡眼中的孔子
• • • •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噫:痛伤之声 丧:灭亡 痛惜,对颜渊期望高
•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 恸:哀伤过度,过于悲痛 • 夫:这个 • 爱惜、赏识
• 小结
• “天丧予!”颜渊何以得到夫子如斯之叹 • 1、“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好学) • 2、“其心三月不违仁”、“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德行) • 3、“无伐善,无施劳”、“用之则行,舍之 则藏”。(理想与心态) •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史记》 • 回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二而死——《孔子 家云》

在对待老师方面,子路一方面忠贞不二,极其 尊重,但另一方面又不像颜回那样于孔子之言 “无所不悦”,总取“不违”态度。只要他认为 孔子的言与行有不正确的地方,总是直率地提出 批评和反驳。这是子路率直、光明磊落性格的又 一体现。《论语· 阳货》载:“公山弗扰以费叛, 召,子欲往。”对孔子的这一举动,子路以为不 妥,当面反讥说:没有人用你就算了,为什么要 投奔这个叛乱分子呢? 急得孔子支支吾吾地回答: 我去应召是想借那块地方复兴周朝啊。由于此事 于情于理都欠妥,加之子路的反对,孔子未能成 行。又《史记· 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欲至卫国 求仕,当时卫灵公夫人南子深得灵公宠爱,欲得 到卫灵公任用,必须走南子这个后门不可,而南 子在当时名声又极为不佳,这实在给以守礼著称 的孔子出了一道难题,但由于求官心切,孔子还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惋惜感叹11.15
得意忘形喜形于色 压其威风5.7
懂礼知礼 尊重
6.28
颜渊之死
悲伤欲绝催人泪下11.9 11.10
伯牛之疾
子游礼治武城
痛苦无奈6.10
由衷赞美17.4
尊重学生 引导学生 忧学生所忧 乐学生所乐
亦师亦友
文本研习六:
仰望 他,孔子
钻研
牢固
【 9· 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 更加 孔子的学说 孔子的学说 之 快速地,突然地
文本研习一:
(于) 【11· 13】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
中和正直的样子
刚强的样子 和乐的样子 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

他的
语气词,表较为肯定的语气。
也,不得其死然。”
提问: 孔子很高兴很满意,却又为何说 子路“不得其死然”?
答案: 子路这个人勇武过人,尽管他非常刚强。 孔子一方面为他的这些学生各有特长而高 兴,但又担心子路,惟恐他不会有好的结 果。体现孔子对学生无限关爱、牵挂和担 心。
诱导,引导 状语后置 停止 尽,穷尽
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 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 从之,末由也已。”
如果,一旦
使动,使…丰富
本章内容是颜渊眼中的孔子。 【评析】颜渊在本章里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 把孔子的学问与道德说成是高不可攀。此外,他 还谈到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则 成为日后为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
出去,做事 舍弃
隐匿
【 7· 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 我 语气词,吧 与尔有是夫!” 统率 同…一起,共事
宾语前置
(之)

语文:(论语选读))-(高山仰止)资料之二

语文:(论语选读))-(高山仰止)资料之二

5-7子曰:“道不行①,乘桴浮于海②。从我者③, 其由与④?”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 我,无所取材⑤。”
• 【注释】 ①道:学说。 ②桴(fú ):小木伐。 ③从:跟随。 ④其:副词,表示推测,大概、可能、恐怕。 与:通“欤”,语助词。 ⑤材:通“才”,人才。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这两番话前后是否矛盾?怎么理解?
【评点】顾鸿安 《论语解读》 孔子的一生,是为行道而献身。孔子周游列国,屡遭碰 壁。后在陈绝粮,遭到颠沛、困厄,见道不可行,思归讲学, 培养人才。特别吸引孔子回国的力量,是那些年青需要指导 教育的学生。这批年轻人,都是“狂简”之士,他们志向高 远,很可造就但行为粗率简单,容易“过中失正”。鲁哀公 十一年(前484)鲁国执掌大权的季康子在冉求的鼓动下, 迎请孔子回国,孔子在流亡十多年后,终于回到了故国。
• 【注释】 • (1)说:音yuè ,同“悦”。 • (2)矢:同“誓”,此处讲发誓。 • (3)否:不对,不是,指做了不正当的 事。
思考: 孔子说自己没有错,那么是不是子路错了? 圣人道大德全,无可不可。其见恶人,固谓在我 有可见之礼,则彼之不善,我何与焉。然此岂子路 所能测哉?故重言以誓之,欲其姑信此而深思以得 之也。 ——朱熹《论语集注》
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惟我与尔有是 夫(2)!”子路曰:“子行三军(3),则谁与(4)?”子曰:“暴 虎(5)冯河(6),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7)。好
• • • • • • • •
谋而成者也。” 【注释】 (1)舍之则藏:舍,舍弃,不用。藏,隐藏。 (2)夫:语气词,相当于“吧”。 (3)三军:是当时大国所有的军队,每军约一万二千五百人。 (4)与:在一起的意思。 (5)暴虎:空拳赤手与老虎进行搏斗。 (6)冯河:无船而徒步过河。 (7)临事不惧:惧是谨慎、警惕的意思。遇到事情便格外小心谨 慎。

对“学霸”要用高山仰止的心态对待

对“学霸”要用高山仰止的心态对待

对“学霸”要用高山仰止的心态对待
近日有清华网友上传了一张清华特等奖学金评选现场的照片,这位清华电子工程系的韩衍隽同学成绩为:15门满分100分,4门99分,1门98分。

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这样评价他:衍隽已经超出了至今为止我对斯坦福大学里最优秀的高年级博士生的预期。

(腾讯新闻)
“学霸”一词,大概只是madeinchina的产品,指专注于学习、分数很高的学生。

在中国现行教育制度下,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就会被寄予不一样的期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优越,教育条件的改善,众多家长都希望将自己年轻时候无法实现的理想让自己的孩子来实现,所以不管多大的投入都无怨无悔的付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也产生了一种思想:只要孩子的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就说明自己的孩子能成才,其他无关学习的事都可以放在一边,这样就催生了少部分学霸的“高分低能”现象。

但是笔者认为,应该正确看待“学霸”,能成为“学霸”也是一种能力,现在考试不是古时的八股文,现在考试的题目灵活多变,深度与广度都堪比一般,能取
得高分说明其水平高。

一些人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学霸”,这种心态简直是病态,无法接受别人的强大,自己达不到,不努力,反而去挑别人的毛病,这样下去对己不利,对社会也无用。

所以,用正常的心态,抱着学习的态度,以他们为目标,多出“学霸”,这样我们的国家强大,民族兴旺,社会进步就指日可待。

(潋滟西子/文)。

论语《高山仰止》教学课件

论语《高山仰止》教学课件
毁:诽谤 无以为:不用/不要做 逾:越过,超越 其何伤于日月乎:损害,妨碍;于,对于 多:只,只是 见:显出 不知量:不知道高低、深浅
以上两章,都是子贡回答别人贬低 孔子的问话。可见子贡对孔子十分敬重 ,认为他高不可及。他不能容忍别人对 孔子的毁谤,因为他已经得夫子之门而 入,知其内在的华美、丰富。在他的心 目中,他的老师好比太阳月亮,无人可 以超越。能得学生如此的热爱、崇拜, 可见孔子由内而外散发的人格魅力。《 论语》正是弟子们自发地记录下了老师 的言行以传其衣钵,并保存属于彼此的 永久思念和回忆。
以抑其勇而教之
思考:孔子前面说子路那手瑟不要在我这里弹, 后面又说子路弹瑟的水平已经登堂了,前后统 一吗?
未可以一事之失而遽忽之
不对,不是,指做了不正当的事 yuè,同“悦”
(6.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 “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子路为何不高兴?
同“誓”,此处讲发誓。
知礼懂礼 率直
找出文中描写子路的章节
• 11.13(第2章) • 7.11 (第3章) • 11.15(第4章) • 5.7 (第5章) • 6.28 (第6章)
思考:
1、字词。
2、本章体现了子路怎样的性 格特点;同时孔子又是如何对 待子路的。
(11.13)闵子恃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
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
学生眼中的孔子
1、颜渊对孔子(11) 2、子贡对孔子(12,13)
子路
子游
颜渊
伯牛 家乡学生
kàng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 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豭(jiā):公猪。 陵:通“凌”。 (戴着雄鸡鸡冠似的帽子,以 野猪獠牙为佩带饰物以示勇武。 陵暴,轻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链接 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
柔者长存
老子已经奄奄一息的时候,孔子去看老子。 老子说,仲尼,你是我所有学生中最优秀的学生。 孔子说,老子,你是我所有老师中最优秀的老师。 老子说,我对你还有些放心不下,还有句话想对你 说,但是,你看,我的牙齿都已经掉光了。 孔子看了下老子的口腔,说,老子,你的牙齿虽然 掉光了,但是你的舌头还在啊,你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 老子沉默了一会儿,说,难道你现在还不知道我想 说什么吗? 孔子想了想,说,我知道了:舌与牙,刚者易逝, 柔者长存。
第5.7章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 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 无所取材。”
①桴:音fú ,用来过河的木筏子。 ②从:跟随、随从。 ③其:大概。 ④与:通“欤”,句末语气词。⑤过:超过。 ⑥材:通“哉”,呀。
思考:前后矛盾吗?这一章怎么理解?
不矛盾。以抑其勇而教之。 自嘲、爱惜之意,显而 易见;见其得意忘形喜形于 色,又泼一盆冷水压一压。
孔门十哲
子曰: “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 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 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 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论语· 先进》
跟着我游学陈、蔡的学生,现在没有一 跟着我游学陈、蔡的学生,没有一个是 能够真正因学而达道的 。 个人在我身边。(被围时的感叹)
5.22章: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 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第7.11章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 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 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 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①行:为,做。 ②舍之则藏:舍弃就藏匿,意即隐退。舍,舍 弃,不用。 ③是,这种。夫,语气词,相当“吧”。 ④行
三军:指挥军队。行,率领,指挥。三军,古代大国有三军, 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这里指全军。 ⑤暴虎冯(pí ng)河:赤 手空拳与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徙步过河。冯,通“凭”。⑥惧: 警惕,谨慎。
• 【注释】 (1)訚訚:音yí n,和颜悦色的样子。 (2)行行:音hàng,刚强的样子。 (3)侃侃:说话理直气壮。 (4)侍侧:侍于侧,在(孔子)身边侍奉。 (5)不得其死然:不能善终。得死,当时的俗语,得 善终的意思。其,他的。然,语气词,表比较肯定 的语气,用法同“焉”。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孔子为什么这样说?
总结:这里面有孔子单独的言行,有孔子和学 生的对话,也有孔子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11.13,7.11,11.15,5.7,6.28) 思考:1、字词 2、本章体现了子路怎样的性格特点; 同时孔子又是如何对待子路的。
11-13闵子侍侧,訚訚(1)如也;子路,行行(2) 如也;冉有、子贡,侃侃(3)如也。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因弟子志向高远斐然成章而喜悦的心情,因弟子 狂放不羁、尚不知“约之以礼”而牵肠挂肚。可见孔 子对学生的爱心敦厚。
【评点】顾鸿安 《论语解读》 孔子的一生,是为行道而献身。孔子周游列 国,屡遭碰壁。后在陈绝粮,遭到颠沛、困厄, 见道不可行,思归讲学,培养人才。特别吸引孔 子回国的力量,是那些年青需要指导教育的学生。 这批年轻人,都是“狂简”之士,他们志向高远, 很可造就但行为粗率简单,容易“过中失正”。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鲁国执掌大权的季康 子在冉求的鼓动下,迎请孔子回国,孔子在流亡 十多年后,终于回到了故国。
思考:“则谁与”“吾不与也”是怎样的句式? 孔子说话的用意何在? 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的什么观点?
在子路争强好胜、有勇无谋、洋洋得意 之时,及时泼冷水打击,提醒他清醒,委婉告 之,不要得意忘形,要处事谨慎,理智谋划。 在适当的时候要善于引导。做事不可蛮 干,应善于谋划。
第11.15章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 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感人的师生之情 读课文思考 :本篇主要是讲什么的?
本课的具体内容: 孔子眼中的学生 (11.13,7.11,11.15,5.7,6.28) 1、子路 (11.9,11.10) 2、颜渊 (6.10) 3、伯牛 (17.4) 4、子游 (5.22) 5、其他(家乡学生) 学生眼中的孔子 (9.11) 1、颜渊对孔子 (19.23,19.24) 2、子贡对孔子
一个道德上的圣人去见了一个风流女人,实 在有些喜剧效果。直率忠诚的子路实在想不通: 自己这么高尚的老师,怎么会去见一个名声不好 的妖妇。于是他就把一副不高兴的脸色给孔子看。 孔子心里正虚着呢,但没想到连自己的弟子都怀 疑自己,他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一急,便 一点圣人的矜持样也没有了,说又说不清,还越 说越说不清。他只好指天发誓,请老天爷证明自 己的清白。 这一对师生实在敦厚、可爱、可亲。
从以上几章中,你认为子路这个人的 性格怎样?
子路为人伉直好勇(直率鲁莽而又争强好 胜)、光明磊落,重友情、讲信义、守诺言, 是孔子门徒中性格独异的一位。
子路一方面忠贞不二,极其尊重老师,但 另一方面又不象颜回那样于孔子之言“无所不 悦”,总取“不讳”态度。只要他认为孔子的 言与行有不正确的地方,总是直率地提出批评 和反驳。这是子路直率、光明磊落性格的又一 体现。
• 【评点】顾鸿安 《论语解读》 • 孔子的这四位弟子都是他比较满意的。只有子 路生性好强,易受伤害,当时孔子才说他“恐怕不 能善终”。后来,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里的家臣, 遭逢卫国内乱,子路本可脱难,但他抱着“食其食 (领受他人的俸禄)者不避其难”的信念,身入危 城,死于乱中。孔子对子路的告诫竟不幸而言中。 当然,这不是孔子会算命。孔子是“知命”之人, 他看到的人和事太多了,他是根据春秋末期的各国 混乱无序的政治形势和子路的性格(子路必然要参 政)所作的预言。预言要应验,是要合乎逻辑的。
①瑟:这里指子路鼓瑟的技巧和内容。 ②奚,为什么。 ③为, 弹。④升堂入室:堂是正厅,室是内室,用以形容学习程度的 深浅。升堂喻已有所成就,入室喻已得其奥妙。也作“登堂入 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思考:孔子对子路有怎样的态度?
Hale Waihona Puke 先批评子路让学生认识不足,惋惜感叹其学而未精。 后因影响不好又加以肯定,鼓励他并帮助挽回名声。 孔子对学生有过错批评,有成绩表扬,让学生既认 识到自己的不足,又树立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未可 以一事之失而遽忽之。
文章13个章节,主要提到了哪些弟子?
闵子骞:姓闵,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 在孔门中以德行和颜回并称,72贤人之一。 子 路 :姓仲,名由,字子路。鲁国人。 冉 有 :姓冉,名求,字子有。鲁国人。 子 贡 :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 颜 渊 :姓颜,名回,字子渊。鲁国人。 伯 牛 :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 子 游 :姓言,名偃,字子游,又称叔氏。吴国人。 其他弟子总画像
高山仰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小雅· 车辖》
景行(háng 道路),行(xí ng 跟随)之。高山抬头看得清,沿 着大道向前奔。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 语“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 高山仰止: 品德高尚,令人向往。比喻对高尚的品德 的仰慕。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 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在孔氏教育集团中,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最为特殊。
有一天子路问孔子:“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子路听了以后嘲笑孔子说: “有是哉,子之愚也,奚其正?”孔子也火了,骂子 路说:“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 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 足。” 这一段对话发生于他们俩个共事20多年以后,可 能是周游列国居卫期间,这一段话可以最清楚地反映 两人之间的关系。子路与孔子在一起二三十年了,甚 至一直到老,两人之间的对话还是这样“童言无忌”。 这说明了两人关系的非一般性。关系不是密切到一定 程度,是决不能这样说话的。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是整 个孔子教育集团中最特殊的一对关系。也可以说,子 路与孔子的关系是孔氏集团中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 只有有了这种关系,才能使二人说起话来口无遮拦。
第一件是鲁国的大夫公山不狃(niu)与大贵族季氏不和,于是占据了费邑, 搞独立王国,派人来请孔子前去共同治理。孔子当时正处在人生不得志的 时期,有人邀请,能施展一下才能,正合心意。但子路出来阻拦了,在子 路眼里,费邑那是乱臣贼子的地方,我们怎能到那里去。于是孔子只好作 罢,并且对子路辩白说,我到了那里也是为那里作好事。 第二件事是晋国大贵族赵简子的家臣佛肸(xi)占据中牟,独立为王,也派 人来请孔子去治理政务,推行孔子的主张。孔子又想去,但又被子路拦下。 孔子无可奈何地说出“坚硬者磨而不薄,洁白者染而不黑,丘非匏瓜,焉 能系而不食”的哀叹。 子路是孔子教育集团中唯一能管住孔子的人,并且子路为人是有主张 的,乱臣贼子或者是不正派的地方权贵,我们是不能到那里去升官发财的, 即使是身处困境,也要耐得住寂寞,不务虚名。 子路在孔氏教育集团中的地位,子路的角色就象今天学校里的教务长一 样。 第三件事也可以反映出子路与孔子不寻常的关系。孔子于54岁那年由于仕 途不顺,政敌威胁,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这时,老弟子中陪伴孔子在 外颠沛流离了14年的只有子路。 第四件事是孔子68岁回国之后,有一年病得很重,子路看老师恐怕是不行 了,便准备对后事进行料理,任命了一个学生充当孔子的家宰。在当时, 只有贵族和大夫家里才能有家宰的。后来,孔子病好了,反而责备子路搞 虚荣,但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孔子家的事都要通过子路来指挥的。这件事 可以看出子路与孔子是什么样的特殊关系,连后事都要子路来张罗和操办。
子路这样的勇,不是大勇,孔子的学问中,智、仁、 勇三个字是相连的,真正的大勇,一定有智有仁;真 正的仁,一定有智有勇;真正的智,也一定有仁有勇, 三者不能分开的。
• 【评点】顾鸿安 《论语
解读》
本章孔子赞美颜渊 安贫乐道,随遇而安; 教育子路尚智不尚勇。 “暴虎冯河”是无智愚 勇,“临事而惧,好谋 而成”才是大智大勇。 举大事者必慎其始终, 谋在事先而昌,事在谋 先则亡。鲁莽待事如暴 虎冯河者,无谋愚勇, 不足成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