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六篇)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1)按照《卫生____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____》要求,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
设置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
(2)严格遵循____部《隔离技术规范》相关管理要求,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
(3)提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防控能力和诊疗水平。
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制定预检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临床各科门诊、病房接诊医师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对来诊的病人必须进行传染病预检程序。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4)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肠道等特定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5)如接到____部和省、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按照芜湖市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6)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7)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8)如果感染科不具备对某种特殊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治,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使用专用车辆,用后及时消毒。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二)是指为了预防医院感染传播和保护医护人员,对感染性疾病科病房进行的一套严格的消毒和隔离措施。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一、背景感染性疾病科是指专门接收、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医疗机构。
感染性疾病科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区域,其内部管理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二、目的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的目的是防止疾病在医疗机构内传播,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具体目的包括:1.清除病原体和污染物2.防止交叉感染3.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三、内容1. 消毒流程感染性疾病科的消毒标准应高于常规医院,消毒流程应严格执行以下流程:1.预处理:清洁和杀菌消毒前的准备工作2.准备工具:用多个器具,避免污染同一器具3.清洁器材表面:用肥皂水清洁,擦干4.保持潮湿处理:用甲醛或氨纶消毒5.分别消毒器材表面:将器材分别浸泡在消毒液中,保持一定时间6.清洗消毒液:将消毒液排液并清洗器具表面7.臭氧处理:用臭氧波消毒8.暴露处理:窗户打开蒸汽消毒2. 隔离措施感染性疾病科严格实行患者隔离制度,以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
具体措施包括:1.必须穿戴严密手套、面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2.不同程度的隔离措施:严重病人实行单独隔离、中等病人实行探视限制等3.确定离开隔离区条件和程序4.各隔离区均需设置污染物处理设施四、责任感染性疾病科的消毒隔离制度需通过院感专家指导制定和监督执行。
医疗机构领导应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的管理,明确责任,建立完善的检查和考核制度。
五、总结感染性疾病科作为医院内医疗卫生的关键区域,其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医务人员应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健康安全。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
一、医务人员工作时穿戴整齐,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
下班后或就餐及开会、进图书馆时不应穿工作服;外出应换工作服、鞋。
二、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病房内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应分区明确。
四、医务人员在诊查不同病种的病人间应严格洗手与手消毒;教育病人食品、物品不混放,不互串病房;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除特殊感染外)均应先清洗后消毒,再消毒或灭菌;病人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
五、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应每天消毒2次,遇有污染随时消毒。
六、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须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七、严格陪护及探视制度。
八、所有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全部装入黄色医疗废物袋中,并在出病房前加套一层黄色医疗废物袋,并贴“特殊感染性废物”标识,装在防渗漏、耐刺透的容器内,只能装3/4,应采用有效的封口方式封闭包装物或容器的封口,并注明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做好交接登记工作,资料应保存3年。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是医院为了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感染,保护患者、医务人员和其他人员的健康,以及维护医院的公共卫生安全所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消毒制度:对医院内的设备、器械、表面、空气等进行定期的消毒,确保环境的清洁卫生。
消毒工作可以包括手消毒、物体表面消毒、空气消毒等不同方式。
2.隔离制度:对有感染病例或怀疑感染的患者进行隔离,避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隔离可以按照传播途径分为空气传播隔离、接触传播隔离和滴播传播隔离等不同类型。
3.个人防护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必须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直接接触。
4.感染监测制度:对医院内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和预防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的有效实施对于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同时也是保障医院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保证。
第 1 页共 1 页。
感染科病房消毒隔离制度范文(二篇)

感染科病房消毒隔离制度范文感染科病房是医院中关键的部门,负责接收和治疗感染性疾病患者。
为了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病房内需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下面是一个详细的感染科病房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一、消毒隔离制度的目的和范围感染科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止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适用范围包括感染科病房内各种设施、物品和人员。
二、术语1. 感染控制委员会:指负责制定和执行感染控制相关政策和规定的相关部门。
2. 感染防控科:指负责感染控制管理的专业科室。
三、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1. 严格消毒操作规程:感染科病房内的设施和物品需要进行定期、规范的消毒。
感染科病房应配备专职的消毒人员,并制定详细的消毒操作规程,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 感染科病房内患者的隔离:感染科病房内的患者应按照感染种类和传播途径进行分类隔离,并指定专门的病床和护理人员。
患者隔离期间,应严格控制访客和医护人员的数量,并在进入病区前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戴口罩等。
3. 感染科病房人员的培训和防护:感染科病房内的医护人员应接受感染控制培训,了解感染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使用防护设备的方法。
在接触患者时,医护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口罩、手套和隔离衣等。
4. 病房内设施、物品的消毒管理:感染科病房内的设施、物品应定期进行消毒,包括病床、手术台、洗手间、医疗器械等。
消毒的方法和频率应根据不同的设施、物品和感染种类进行合理调整,并记录在消毒日志中。
5. 感染风险评估和联络:感染科病房应定期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方案。
感染风险评估应包括设施、物品和人员等方面的因素,并根据评估结果与感染防控科进行必要的联络和指导。
6. 实施感染监测和报告:感染科病房内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准确地报告感染情况。
监测内容包括感染种类、发病率、传播途径和病例分布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范文为了保障患者、医护人员以及公众的健康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我科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确保医疗环境的洁净与安全。
下面将就我科消毒隔离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说明。
一、洁净与消毒1. 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清洁与消毒医疗设备和器械是感染传播的重要源头,对其进行有效的清洁与消毒是防止感染传播的关键。
我们要求所有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器械清洁与消毒,并定期进行设备巡检,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
2. 室内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医疗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是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求每日对病房、手术室、诊疗室等区域进行细致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特别是对于高风险区域,要加强消毒频率和设备,确保环境的洁净与安全。
二、隔离措施的执行1. 隔离病房的设置与管理我们设立有专门的隔离病房,用于收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隔离病房在硬件设施上具备完善的隔离条件,包括空气净化系统、隔离门、专用垃圾处理设施等。
我们要求医护人员在进入隔离病房前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手套、隔离服等,以保护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2. 患者的隔离与接触控制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我们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和接触控制措施。
首先,对于确诊病例,我们将其安置在隔离病房,并指定专人进行管理。
其次,对于疑似病例或接触史的患者,我们要求他们佩戴口罩,并限制其活动范围,以避免感染传播的可能性。
三、感染控制与监测1. 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医护人员是防控感染传播的重要环节,他们的健康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和公众的安全。
我们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必须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和体温测量。
2. 患者的感染监测针对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我们会进行定期的感染监测,包括对体温、呼吸、血液指标等进行监测,并定期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以防止疾病的扩散和恶化。
四、教育培训与宣传为促进医护人员对于消毒隔离制度的有效落实,我们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和专业技能。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模版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模版在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有效地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控制感染的风险。
为了确保医疗机构的安全和医护人员的健康,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模板,用于指导和执行感染性疾病科的消毒隔离措施。
一、消毒隔离原则1. 严格遵守医疗废物分类处理要求,将感染性废物与一般废物分开处理,采取专业的消毒方法将其彻底处理。
2. 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特点,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确保病原体彻底灭活。
3. 消毒隔离措施要科学合理,根据疾病传播途径和隔离对象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并配备必须的隔离设施和消毒器材。
4. 必要时,采取集中隔离或个别隔离措施,可根据情况设立相应的传染病房间,并配备专门的人员负责病区的管理。
二、隔离措施1. 病区管理(1)设立病区门诊和住院病区,患者严格按照科室规定的隔离措施进行就诊和住院。
(2)病区内应当设立相应的分隔区域,对不同疾病、不同传染程度的患者予以分类管理。
(3)病区内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医疗器材和消毒设备,确保及时清洁、消毒。
2. 空气传播疾病(1)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结核病等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应佩戴医用口罩,并将患者分离在指定的房间内。
(2)密切接触人员应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同时也要佩戴医用口罩。
3. 密切接触性疾病(1)病区内应设置洗手消毒设施,并设置清洁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帽子、防护服等。
(3)定期对病区内的物品、用具进行消毒清洁,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
4. 消毒方法(1)针对不同的物品,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确保灭活病原体。
(2)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等,具体根据病原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3)消毒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消毒剂的使用量和时间要求,确保消毒效果。
(4)在消毒过程中,要确保周围人员和环境的安全,避免二次污染。
5. 废物处理(1)医疗废物必须严格按照分类处理要求进行处理和处置。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精选7篇)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精选7篇)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制度,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那么制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1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2、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
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
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3、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4、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
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
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筏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5、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6、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剂浓度按要求配制。
拖洗工具应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
离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xx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衣帽整齐,接诊不明原因发热病人、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应根据不同的病种采取不同的消毒隔离防护措施,严防交叉感染。
二、不同的传染病病人应分别安置;肝炎、肠道门诊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建立每日消毒制度。
三、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患者进行各项诊疗操作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必要时穿隔离衣、戴防护口罩、手套、鞋套及防护眼镜。
诊治每位病人前后要严格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手消毒可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拭,作用1-3分钟。
四、体温表、压舌板等诊疗用品,严格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不能专用的血压计、听诊器、治疗盘等治疗护理用具用后应立即消毒。
如遇污染均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要求再消毒或灭菌。
五、传染病病人更换下来的衣物、被单等物品应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并有明显标识,密闭送清洁公司单独浸泡消毒清洗。
六、由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护士负责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
保持室内外清洁,定时通风,采用湿式清扫,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每日2次,空气用紫外线
照射消毒每日2次,每次60分钟。
物体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2次。
七、诊疗床床单每日更换2次,传染病人用后应及时更换消毒。
八、应保持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九、传染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搅拌混匀2小时后倾倒至厕所,消毒液的使用量应大于呕吐物、排泄物量的两倍。
十、痰盂、便器及盛装标本的容器,用有效氯2000mg/L 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
十一、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的无菌医疗用品,需重复使用的物品或器具必须用后立即采用500mg /L—1000 mg /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送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或灭菌。
十二、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一)可以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将使用后的防护用品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封扎,或使用5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后送清洁公司单独清洗消毒。
(二)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根据污染情况使用500mg /L—10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0.2%的过氧乙酸或者75%的乙醇浸泡30 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十三、感染管理科每月督导检查感染性疾病消毒隔离制
度的落实情况,并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微生物学监测。
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