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 -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答案汉语言文学电大作业网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形成性考核答案_汉语言文学_电大作业网一、名词解释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2.《大雅堂乐府》:《大雅堂乐府》:是明朝初期剧作家汪道昆所著的杂剧。
全剧四折,每折演一个故事,各自独立,均以历史上文人乐道的故事为题材,传达一种文人的雅兴与情调。
剧目为《高唐梦》、《洛水悲》、《五湖游》、《远山戏》。
二、简答题1.元明杂剧创作主体有什么差别?这对杂剧的创作产生了怎样影响?提示:元明杂剧的创作主体的不同:元杂剧作家主要是下层官吏、落拓文人和隐逸之士;明杂剧创作主体的地位明显上升。
创作主体的差异引起元明杂剧的差异:元杂剧常常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历史、人生的思考;明杂剧更多表现对文人自身的关注,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
2.西湖笑居士评价吕天成的《齐东绝倒》一剧曰“此剧几于谤毁圣贤”,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提示:(1)《齐东绝倒》写帝舜帮助犯了杀人罪的父亲瞽叟逃脱制裁,颇能揭示封建王法的欺骗性质,也讽刺了帝王的徇私。
(2)吕天成用一种玩笑的态度写古之圣贤,表现出晚明文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精神上的无所顾忌和对传统的挑战。
三、论述题1.为什么说关汉卿是一位当行的剧作家?(1)在场面安排上紧凑、集中、富有典型性。
一切和主题思想无大关系的描写都被略去了,而突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因此通过二三个主要人物,几个重要场面,就能展示出元代社会的重要侧面。
(2)在关目处理上,一方面从不同人物的处境出发,展开冲突,引向高潮,另一方面又移步换形,变化多端,使人不能预测它的发展。
在剧情发展中还善于埋伏“悬念”以增强戏剧效果。
(3)语言自然、真切、质朴,既切合剧情,又富于个性。
2.试析徐渭的《狂鼓史》。
提示:《狂鼓史》全称《狂鼓史渔阳三弄》,借阴间弥衡击鼓骂曹之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统制者扼杀、摧残人才的罪恶,对滥杀无辜的强烈愤慨,及人间、天上幻想不同制度的向往;以他人之口舌,浇自家之块垒,并深沉的寄托了对惨遭奸相严嵩陷害致死的好友沈炼的无尽哀思及怀念。
国开电大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形考任务1+4答案

国开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形考任务1答案1. 《古诗十九首》是南朝梁代诗人陈子昂所创作的一组诗作,内容涵盖了生活、自然、人情等各个方面。
这些诗作在形式上秉持了五言绝句的格律,语言简练明了,意境深远,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山之作,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雅二部分主要记录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感情和社会状况,而颂则是歌颂君主的功德和政绩。
这些诗歌以古朴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心声。
3.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主线,描绘了封建社会的荣华和人物命运的变迁。
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以独特的写作手法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
4.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一部浪漫神话小说,被誉为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组成的取经团为主线,讲述了他们西天取经的艰辛历程以及与妖魔鬼怪的斗争。
小说结构宏大、寓意深远,融入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哲理,展现了作者出色的文学才华。
形考任务4答案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思想、艺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诗、古文、古小说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研读《古诗十九首》,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生活、自然、人情的深刻体悟,同时也可以欣赏到他们纯熟的诗歌创作技巧。
《诗经》则从风、雅、颂三个方面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感情和社会风貌,为我们还原了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
《红楼梦》作为一部长篇小说,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绘,展现了人物的命运和社会的变迁。
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丰满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社会的窗口。
《西游记》则通过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寓意深远的哲理,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和思考空间。
通过研读《西游记》,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民对于善恶、正义和报应的思考,以及他们对于自由、和追求的渴望。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概况、考试科目、研究方向、考试大纲、毕业生就业去向等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概况、考试科目、研究方向、考试大纲、毕业生就业去向等中国古代文学(050105)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1.专业概况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2002年取得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同年招收了第一届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之后连续招生至今。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目前有三个专业方向,依次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学术型硕士培养点导师众多,实力雄厚。
目前共有8位导师,其中3位导师同时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8位导师中有4位教授,4位副教授,其中7位导师拥有文学博士学位。
本专业先秦散文、《诗经》、楚辞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成果,或填补空白,或正本清源,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关于古代散文、骈文的演变,骈文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也为相关研究领域开拓了新局面。
关于唐宋诗词创作与理论,唐宋音乐机构和词乐,辽金文学和文化等方面研究成果突出。
古代小说戏曲研究也是本专业的重要特色。
关于古代戏剧史和明清小说的发展流变,以及小说理论和《红楼梦》研究等都有丰硕成果。
本专业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上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而且结合中国传媒大学自身特色,对中国古代经典的传播思想和当代传播、影视剧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关系等也都有开创性研究。
2.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中国古代文学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深厚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综合素质,清晰认识到传统文化价值当代转换的重要意义,具有敏锐的文学审美和批评能力,高水平的专业写作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既具备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能力,也将适应当代社会文化和教育领域各方面工作的需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受到相应的科研训练,能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在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领域独立进行专题研究,并能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其他文化工作。
本专业学生须具有延伸和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专业素养扎实,思想品德合格,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最终培养学生成为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国开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1)》在线形考(形成性考核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国开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1)》在线形考形成性考核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3年8月。
形成性考核任务一试题及答案先秦文学本次形考任务按百分制计,实际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2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战国时期的文学,从中原地区来说主要是散文,而当时的散文又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两大类。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春秋时代,人们称它为《诗》或《诗三百》3.《诗经》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艺术上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4.《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血雨霏霏”,是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佳作。
5.在《诗经》反映战争的诗歌中,《载驰》和《无衣》是最具爱国思想的两篇。
6.“风”“雅”和“颂”是从音乐方面对《诗经》的分类。
7.《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
8.《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的成熟,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9.《孟子》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巧妙的论辩艺术、宏放豪迈的文风和善用比喻三方面。
10.孟子提出了一些可贵的文艺见解,其中最重要的是“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11.《庄子》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
12.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利用楚国民歌形式,运用楚国方言,创造了“楚辞”。
13.《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是他带有自传体的抒情长诗。
14.屈原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广泛采用“铺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
15.宋玉的以赋为名的作品有《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和《神女赋》等。
二、默写和填句题(每句1分,共10分)1.默写《诗经·秦风·蒹葭》第一章的八句。
(8分)答: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1)》2025-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409)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1)》2025-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409)盗传必究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诗经》,当时人们叫它(《诗》)或(《诗三百》)。
到了汉代,它作为儒家的经典地位被确定下来,称为《诗经》。
2.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共305篇作品。
3.教材认为,战国时期哲理散文(即诸子散文)中的(《孟子》)和(《庄子》),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当作古代文章的典范。
4.战国时期两位最重要的诗人是楚国的屈原和宋玉。
5.骚体赋的首倡者是西汉初年的赋家贾谊,其骚体赋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脯鸟赋》)。
6.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赞扬《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东汉时期两位最杰出的辞赋家是班固和张衡。
他们的京都赋代表作《两都赋》和<二京赋》结构宏伟,铺陈绚丽。
8.教材指出,汉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散文(填文学体裁),而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标志着一个诗歌新纪元的开始。
二、默写题(从下列指定的篇目中任选两篇,默写全诗;每篇5分,共10分;每错一字扣1分。
每错一句扣2分)9.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0.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答案汉语言文学电大作业网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形成性考核答案_汉语言文学_电大作业网一、名词解释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2.《大雅堂乐府》:《大雅堂乐府》:是明朝初期剧作家汪道昆所著的杂剧。
全剧四折,每折演一个故事,各自独立,均以历史上文人乐道的故事为题材,传达一种文人的雅兴与情调。
剧目为《高唐梦》、《洛水悲》、《五湖游》、《远山戏》。
二、简答题1.元明杂剧创作主体有什么差别?这对杂剧的创作产生了怎样影响?提示:元明杂剧的创作主体的不同:元杂剧作家主要是下层官吏、落拓文人和隐逸之士;明杂剧创作主体的地位明显上升。
创作主体的差异引起元明杂剧的差异:元杂剧常常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历史、人生的思考;明杂剧更多表现对文人自身的关注,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
2.西湖笑居士评价吕天成的《齐东绝倒》一剧曰“此剧几于谤毁圣贤”,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提示:(1)《齐东绝倒》写帝舜帮助犯了杀人罪的父亲瞽叟逃脱制裁,颇能揭示封建王法的欺骗性质,也讽刺了帝王的徇私。
(2)吕天成用一种玩笑的态度写古之圣贤,表现出晚明文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精神上的无所顾忌和对传统的挑战。
三、论述题1.为什么说关汉卿是一位当行的剧作家?(1)在场面安排上紧凑、集中、富有典型性。
一切和主题思想无大关系的描写都被略去了,而突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因此通过二三个主要人物,几个重要场面,就能展示出元代社会的重要侧面。
(2)在关目处理上,一方面从不同人物的处境出发,展开冲突,引向高潮,另一方面又移步换形,变化多端,使人不能预测它的发展。
在剧情发展中还善于埋伏“悬念”以增强戏剧效果。
(3)语言自然、真切、质朴,既切合剧情,又富于个性。
2.试析徐渭的《狂鼓史》。
提示:《狂鼓史》全称《狂鼓史渔阳三弄》,借阴间弥衡击鼓骂曹之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统制者扼杀、摧残人才的罪恶,对滥杀无辜的强烈愤慨,及人间、天上幻想不同制度的向往;以他人之口舌,浇自家之块垒,并深沉的寄托了对惨遭奸相严嵩陷害致死的好友沈炼的无尽哀思及怀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一

“风”诗传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两汉乐府民歌 在《诗经》创作的基础上,更发展了 以叙事为主的创作特色,将叙事诗艺术提高到一个 新的趋于成熟的阶段,从而大大扩张了诗歌反映现 实、描写现实的能力和容量。如五言写作的长篇叙 事诗《孔雀东南飞》,被后人誉为“古今第一首长 诗”。汉乐府民歌的思想性、艺术性,使之成为我 国现实主义诗歌道路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可以登陆中央电大在线学习平台本课程网页浏览学习。
2、三级电大教学平台 中央电大在线 教学文件类:教学大纲,实施方案。 教学辅导类:专题讨论,专题研究,疑难解答等。 互动教学类:网上教学文本,BBS论坛答疑等。
马鞍山电大在线 重难点教学辅导 电子教案 练习测试题 往届试题 形成性考核作业解题提示 期末复习指导 课程讨论、答疑
自宋以后,历代都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现实主义诗人和优秀的现 实主义作品。
宋代以王禹偁作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诗歌 金元之际元好问的诗歌等。 元代关汉卿的杂剧 清代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虽然不是诗歌,但是也继承了现
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尤其《红楼梦》,它标志着我国古典 现实主义文学经过长期发展,终于登上了它的“泰山极顶”。
八、辅导教师联系方式
马鞍山电大
杨文华
电话:8324039
Email: ywh@
《诗经》与楚辞
绪论
本章重点:
“风”.”骚”传统的内容;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特征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风”“骚”传统 ——我国诗歌的两大优良传统
“风”、“骚”传统:中国文学史上
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 《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 骚》,代表《楚辞》。后世诗人沿着《诗 经》、《楚辞》所开辟的两条道路不断前进。 因此而发展、形成的我国诗歌的两种不同的 优良传统,习惯上,就称为“诗”、“骚” 传统,亦称为“风”、“骚”传统。
电大汉语言文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二)】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二)】形考作业一:一、填空题:1、著名的散曲套数《不伏老》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自叙之作,作者自称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并将自己喻为“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2、李逵是元代水浒戏中最受欢迎的角色,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和高文秀的《双献功》就是以他这核心人物的优秀剧本。
3、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4、歌颂士子与妓女之间的爱情是元杂剧的重要题材之一,如著名剧作家石君宝的《曲江池》歌颂李亚仙和郑元对爱情的坚贞不渝,马致远的剧作《青衫泪》也歌颂了妓女裴兴奴与诗人白居易之间的爱情。
5、元代剧作家白朴的杂剧《梧桐雨》曲辞缠绵悱恻,细腻传神,朴实而又优雅,赢得了无数的赞誉。
6、元代很多杂剧改编自唐传奇,如王实甫的《西厢记》改编自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改编自陈玄祐的《离魂记》。
7、明代剧作家朱有燉的杂剧《继母大贤》和关汉卿的《蝴蝶梦》都写了兄弟争死,继母保全前妻之子的故事,这是当时民间流行的一个题材。
8、孟称舜将其《古今名剧合选》所选杂剧分为婉丽、雄爽两类,分别命名为《柳枝集》与《酹江集》。
9、明代作家王九思的杂剧《杜子美沽酒游春》借杜甫之口抒发了自己的愤懑不平。
10、明代徐复祚的杂剧《一文钱》刻画了一个贪得无厌、爱财如命的吝啬鬼卢至的形象,剧中还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显示出佛教对晚明文人的影响。
11、明代剧作家冯惟敏的杂剧《不伏老》写梁颢八十二岁中状元的故事,是戏曲史上首部以科举考试为表现对象的作品。
王衡的杂剧《郁轮袍》也借唐代大诗人王维的故事,写自己参加科举考试的经历,表现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与反思。
12、许潮的剧作多以文人的游宴雅集为题材,如《兰亭会》一剧写王羲之、谢安等上巳集会修褉,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风雅的倾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1)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带有专题研究性质,是专科阶段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提高课。
其教学目的是利用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一些古代的重要文学现象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并希望通过四个专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发他们对文学研究的兴趣。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本课程按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为四个部分,即《诗经》与楚辞研究、唐诗宋词研究、元明戏曲研究、明清小说研究。
四个专题的研究角度、方法各有特点,而且都尽可能地介绍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指点治学的门径。
本课程课内学时216,共12个学分,开设时间为二个学期。
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专科阶段的《古代文学史》(1)、(2)、(3),本科阶段的《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等。
二、教学媒体介绍
(一)文字教材
A、主教材
本课程文字教材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诗经>与楚辞》(褚斌杰主编、2002版)、《唐诗宋词》(程郁缀著、2003版)、《元明戏曲》(李简著、2003版)、《明清小说》(周先慎著、2003版),文字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在主教材的基础上,拟采用多种媒体教材组织教学,主要有文字辅导教材、IP课件、直播课堂、网上辅导等教学手段,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
编制辅助教材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帮助学生自学,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认识理解有关问题。
B、辅助教材
2、《诗经与楚辞导读》2002年2月出版,对文字主教材所涉及的主要作品进行注释解读,使学生能够透彻的理解作品,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深度。
(二)、IP课件
IP课件为重点辅导型,初步拟定8节课,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褚斌杰教授、程郁缀教授、李简副教授、周先慎教授主讲,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文字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录像教材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随时补充。
计划分两次,分别在2003年六月和九月完成。
(三)、网上辅导:根据教学需要及师生反映不定期在网上发表辅导、自测及期末复习考试等有关信息,还将结合课程内容特点组织一些专稿,深入浅出地剖析一些教学问题。
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将通过电大在线BBS讨论板进行,欢迎广大师生在讨论板发出帖子,提出问题,提出有关教学建议。
网上辅导是本课程重要的手段,很多重要信息主要通过网上发布,平时一定要随时注意查看网上教学信息。
(四)、其它手段:直播课堂、电话答疑、通讯辅导(电子邮件或信函)
有关教学活动安排等,将随时在网上通知。
三、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诗经》与楚辞研究
上编《诗经》研究
第一讲《诗经》的编集、流传
一、《诗经》编辑的几种说法。
二、《诗经》的流传过程
第二讲《诗经》的分类
一、《诗经》编辑的音乐分类
二、汉儒解诗的内容分类
三、《诗经》研究的重新分类
第三讲周两代的民族史诗
一、周民族史诗的认定
二、周民族史诗的多重价值
第四讲农事诗
一、农事诗的含义及研究的动态。
二、农业祭祀诗
三、农业生活诗
第五讲贵族宴飨诗
一、宴飨诗的发生、分类以及政教功能
二、宴飨诗的研究
第六讲战争徭役诗
一、《诗经》的战争诗
二、《诗经》的徭役诗
第七讲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
一、政治颂美诗
二、讽喻怨刺诗
第八讲男女情爱诗
一、爱情诗
二、婚嫁诗
三、弃妇诗
四、其他诗篇
第九讲《诗经》的文化精神
一、植跟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蕴
二、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国情感
三、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四、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
第十讲《诗经》的艺术形态
一、《诗经》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创作论意义
二、《诗经》标志中国抒情诗艺术发展成熟
三、《诗经》的艺术创作和周文化精神之间的关系
四、《诗经》语言艺术的突出特点
第十一讲《诗经》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一、《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
二、《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基本艺术原则
三、《诗经》对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奠基作用
下编楚辞研究
第一讲楚辞的文体、传播与结集
一、楚辞的文体来源与特征
二、楚辞的传播与结集
第二讲诗人屈原的生平
一、屈原任左徒、三闾大夫的时间和职掌
二、屈原所起草的“宪令”的性质与被疏的原因
三、屈原的“美政”理想和学派归属
四、屈原的流放与自沉
第三讲论《离骚》
一、《离骚》写作年代的确定与《离骚》释义
二、《离骚》的忠怨之情和爱国思想
三、《离骚》的美学内涵与风格(崇高、悲壮、奇丽)
第四讲论《天问》
一、《天问》的性质和主旨
二、《天问》的结构和构思特点
三、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第五讲论《九章》
一、《九章》概述
二、《九章》名篇解读(《桔颂》、《哀郢》、《涉江》)
第六讲论《九歌》
一、《九歌》概说
二、《九歌》名篇解读(《东皇太一》、《东君》、《少司命》、《湘夫人》、《国殇》等)
第二部分唐诗宋词分类研究
第一讲:绪论
一、唐诗发展概述
二、唐宋词发展概述
三、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举要
四、关于分类选诗和诗歌分类研究
第二讲:山水田园诗歌论析
一、唐以前山水田园诗
二、唐代山水诗简论
三、唐代田园诗撷英
四、宋代山水田园词举要
第三讲:友情送别诗歌论析
一、重视友道的优良传统
二、唐以前送别诗歌简述
三、唐人送别诗赏析
四、宋人送别词举要
五、送别诗歌中常见意象分析
第四讲:咏史怀古诗歌论析
一、咏史怀古诗歌的含义和历史潮流
二、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三、宋代咏史怀古词论析
四、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第五讲:咏物诗歌论析
一、唐以前咏物诗歌简述
二、唐人咏物诗论析
三、宋人咏物词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