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肿瘤诊断治疗指南PPT课件
合集下载
睾丸肿瘤科普讲座PPT

类型
常见的睾丸肿瘤包括精原细胞瘤、绒毛膜癌和睾 丸间质肿瘤等。
生殖细胞肿瘤占大多数,特别是在年轻男性中。
什么是睾丸肿瘤?
发病率
睾丸肿瘤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在20-34 岁男性中较为常见。
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谁会得睾丸肿瘤?
谁会得睾丸肿瘤?
高危人群
年轻男性,尤其是有家族史或睾丸发育异常的人 群。
手术后可进行进一步的病理分析。
如何进行治疗?
化疗与放疗
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分期,可能需要化疗或放疗。 化疗通常在手术后进行,以消灭残余癌细胞。
如何进行治疗情调整随访计划和治疗方案。
谢谢观看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自检方法
男性可以通过定期自检,观察睾丸的外观和触感 。
自检应在洗澡后,放松身心,便于检查。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就医渠道
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检查,如超声 波检查等。
专业医生会根据情况推荐后续检查和治疗方案。
如何进行诊断?
如何进行诊断?
临床检查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检并询问病史。 体检包括触诊睾丸和腹部等。
如隐睾症、睾丸发育不全等。
谁会得睾丸肿瘤?
年龄因素
睾丸肿瘤多见于15岁至35岁之间的男性。 此年龄段的男性要定期自检。
谁会得睾丸肿瘤?
生活习惯
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风险。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
睾丸肿瘤可能表现为睾丸肿块、肿胀或疼痛等。 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睾丸肿瘤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睾丸肿瘤? 2. 谁会得睾丸肿瘤? 3.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4. 如何进行诊断? 5. 如何进行治疗?
常见的睾丸肿瘤包括精原细胞瘤、绒毛膜癌和睾 丸间质肿瘤等。
生殖细胞肿瘤占大多数,特别是在年轻男性中。
什么是睾丸肿瘤?
发病率
睾丸肿瘤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在20-34 岁男性中较为常见。
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谁会得睾丸肿瘤?
谁会得睾丸肿瘤?
高危人群
年轻男性,尤其是有家族史或睾丸发育异常的人 群。
手术后可进行进一步的病理分析。
如何进行治疗?
化疗与放疗
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分期,可能需要化疗或放疗。 化疗通常在手术后进行,以消灭残余癌细胞。
如何进行治疗情调整随访计划和治疗方案。
谢谢观看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自检方法
男性可以通过定期自检,观察睾丸的外观和触感 。
自检应在洗澡后,放松身心,便于检查。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就医渠道
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检查,如超声 波检查等。
专业医生会根据情况推荐后续检查和治疗方案。
如何进行诊断?
如何进行诊断?
临床检查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检并询问病史。 体检包括触诊睾丸和腹部等。
如隐睾症、睾丸发育不全等。
谁会得睾丸肿瘤?
年龄因素
睾丸肿瘤多见于15岁至35岁之间的男性。 此年龄段的男性要定期自检。
谁会得睾丸肿瘤?
生活习惯
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风险。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
睾丸肿瘤可能表现为睾丸肿块、肿胀或疼痛等。 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睾丸肿瘤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睾丸肿瘤? 2. 谁会得睾丸肿瘤? 3.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4. 如何进行诊断? 5. 如何进行治疗?
睾丸肿瘤诊断与治疗PPT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熬
夜
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避免 辛辣刺激性食
物
保持良好的心 理状态,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
虑
定期进行复查, 及时发现病情 变化并采取相
应措施
汇报人:
诊断前应详细了解病史,包 括家族史、生活习惯等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异 常
诊断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刺激, 以免影响诊断结果
诊断后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 的治疗方案,避免过度治疗
PART TWO
手术治疗:切除肿瘤,保留正常睾丸组织 放射治疗:使用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 化学治疗:使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 激素治疗:使用激素抑制肿瘤生长
遗传咨询: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进行遗传 咨询和基因检测,及时发现和预防睾丸肿瘤
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疾病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辐射、化学物质等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及时治疗其他疾病,如前列腺炎、睾丸炎等,防止病情恶化
避免感染:保持个人卫生, 避免细菌感染
及时就医:出现不适症状, 及时就医检查
PART FIVE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 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 复查,了解病情变化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积极的 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适当运动:根据病情和医生建 议,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体
PART FOUR
疼痛:睾丸疼痛、 腹股沟疼痛、下腹 部疼痛等
肿块:睾丸肿大、 腹股沟肿块等
功能障碍:性功能 障碍、生育能力下 降等
转移症状:淋巴结 肿大、骨痛、咳嗽 、呼吸困难等
疼痛:使用止痛药或局部麻醉剂缓解疼 痛
睾丸肿瘤讲课PPT课件

控制慢性疾病: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如前列腺炎、附睾炎等,预防炎症恶化为肿瘤。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肿瘤迹象 避免长时间坐立,保持适当的运动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阴部清洁
患者年龄:45岁
症状:左侧睾丸无痛性肿大
诊断:左侧睾丸肿瘤,病理类 型为精原细胞瘤
治疗:手术切除左侧睾丸,术 后进行放疗和化疗
手术目的:切除肿瘤,降低肿 瘤分期,提高治愈率
手术方式: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等
手术时机:早期发现、早期治 疗,提高治愈率
手术效果:根据肿瘤分期、病 理类型等因素而定,部分患者 可达到治愈效果
定义:通过药物 杀死癌细胞或阻 止其生长的方法
目的:缩小肿瘤、 控制病情、延长 生存期
患者年龄:45岁
症状:左侧睾丸无 痛性肿大
诊断:左侧睾丸精 原细胞瘤
治疗过程:手术切 除+放疗+化疗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症状、 诊断时间
诊疗过程:检查、手术、化疗 等
治疗效果:治愈情况、复发情 况等
病例特点:病理类型、恶性程 度等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症状、 诊断时间
治疗方法:手术、化疗、放疗 等
进展
靶向治疗:针 对特定基因突 变的靶向治疗 在睾丸肿瘤治 疗中的研究进
展
新的治疗方法:免疫疗法和基因疗 法在睾丸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预防和治疗策略:针对睾丸肿瘤的 预防和个性化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新的诊断技术:影像学技术和分子 生物学技术在睾丸肿瘤诊断中的最 新研究进展。
临床试验和药物研发:针对睾丸肿 瘤的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的最新研 究进展。
治疗效果:治愈情况、生存时 间等
后续注意事项:定期复查、生 活调理等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肿瘤迹象 避免长时间坐立,保持适当的运动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阴部清洁
患者年龄:45岁
症状:左侧睾丸无痛性肿大
诊断:左侧睾丸肿瘤,病理类 型为精原细胞瘤
治疗:手术切除左侧睾丸,术 后进行放疗和化疗
手术目的:切除肿瘤,降低肿 瘤分期,提高治愈率
手术方式: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等
手术时机:早期发现、早期治 疗,提高治愈率
手术效果:根据肿瘤分期、病 理类型等因素而定,部分患者 可达到治愈效果
定义:通过药物 杀死癌细胞或阻 止其生长的方法
目的:缩小肿瘤、 控制病情、延长 生存期
患者年龄:45岁
症状:左侧睾丸无 痛性肿大
诊断:左侧睾丸精 原细胞瘤
治疗过程:手术切 除+放疗+化疗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症状、 诊断时间
诊疗过程:检查、手术、化疗 等
治疗效果:治愈情况、复发情 况等
病例特点:病理类型、恶性程 度等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症状、 诊断时间
治疗方法:手术、化疗、放疗 等
进展
靶向治疗:针 对特定基因突 变的靶向治疗 在睾丸肿瘤治 疗中的研究进
展
新的治疗方法:免疫疗法和基因疗 法在睾丸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预防和治疗策略:针对睾丸肿瘤的 预防和个性化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新的诊断技术:影像学技术和分子 生物学技术在睾丸肿瘤诊断中的最 新研究进展。
临床试验和药物研发:针对睾丸肿 瘤的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的最新研 究进展。
治疗效果:治愈情况、生存时 间等
后续注意事项:定期复查、生 活调理等
睾丸癌诊断与治疗PPT

病例分析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 治疗方法: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 预后:早期治疗预后良好,晚期治疗预后较差 预防措施: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
THANK YOU
汇报人:
手术方式
根治性睾丸切 除术:切除睾 丸和精索,适 用于早期睾丸
癌
淋巴结清扫术: 腹膜后淋巴结
切除淋巴结, 清扫术:切除
适用于晚期睾 腹膜后淋巴结,
丸癌
适用于晚期睾
丸癌
化疗:使用抗 癌药物,适用 于晚期睾丸癌
放疗:使用放 射线治疗,适 用于晚期睾丸
癌
免疫治疗:使 用免疫药物, 适用于晚期睾
丸癌
化疗药物
睾丸癌的病例分析
病例选择标准
年龄:20-40岁
症状:睾丸肿大、疼痛、 硬块
检查:超声、CT、MRI等
诊断:病理学检查、肿瘤 标志物检测等
治疗:手术、放疗、化疗 等
预后:根据病情和治疗效 果评估
病例分析方法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年龄、职业、生活习惯等基本信息
临床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睾丸癌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睾丸癌的诊断 睾丸癌的治疗 睾丸癌的预防与控制 睾丸癌的康复与护理 睾丸癌的病例分析
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室 -XX
睾丸癌的诊断
诊断方法
临床检查:观 察睾丸大小、 形状、质地等
超声检查:观 察睾丸内部结 构,判断是否
有肿瘤
血液检查:检 测肿瘤标志物, 如AFP、HCG
等
活检:通过手 术取出部分肿 瘤组织进行病 理检查,确定 肿瘤性质和分
期
早期症状
睾丸肿瘤 ppt课件

PPT课件
4
临床表现
大多数有睾丸体积增大,可扣及包块,包块质地较硬,常无触痛, 表面光滑,透光试验阴性。 睾丸检查时要用双手触诊,先检查正常一侧,再检查患侧,以便 对照两侧的大小、形状和质地。如阴囊空虚,则需注意腹股沟及 下腹部有无包块存在。 一般睾丸实性包块绝大部分为恶性,良性病变可为囊性、质软等, 可与恶性肿瘤初步鉴别。睾丸肿大、质地坚硬但表面尚光滑的常 为精原细胞瘤,如睾丸内有数个增大结节的 ,多为胚胎癌或畸胎 瘤。腹股沟、腋下及锁骨上区浅表淋巴结应检查有无肿大,对术 前分期分级有重要指导意义。部分睾丸肿瘤患者常伴有睾丸鞘膜 积液,因此对鞘膜积液诊疗时,要考虑睾丸肿瘤可能。
PPT课件
13
治疗
近年来,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其与传统腹膜 后淋巴结清扫术相比,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美容 效果好等优点。其不足之处为其学习曲线较长,对手术 器械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但因其优势明显,腹腔镜下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甚至机器人手术必将成为未来腹膜 后淋巴结清扫术的方向。
睾丸精原细胞瘤:肿瘤细胞大小一致, 圆形多边形,胞浆透明,核仁明显。
PPT课件 7
分类
2、纯胚胎癌在临床上极为少见,但在生殖细胞瘤中其发 病率仅次于精原细胞瘤。然而,超过80%的混合性生殖细 胞瘤中含有胚胎癌成分。单纯胚胎癌的发病高峰期在25岁 至35岁之间,比精原细胞瘤的发病年龄段提前大约10年。 胚胎癌在50岁之后极少发生,更不会出现在婴幼儿期。大 多数患者以无痛性睾丸肿块就诊,大约2/3的患者在就诊 时就已经出现了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或远处转移。
PPT课件 5
分类
组织学分类 一、原发性肿瘤 (一)生殖细胞肿瘤: (1)精原细胞瘤: 典型精原细胞瘤;间变型精原细胞瘤;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 (2)非精原细胞瘤: 胚胎瘤;畸胎瘤(成熟型,未成熟型,恶性);绒毛膜上皮癌;卵黄囊瘤 (内胚窦肿瘤;胚胎性肿瘤)。 (二)非生殖细胞肿瘤; (1)性腺基质肿瘤:间质细胞瘤;支持细胞瘤。 (2)性腺胚细胞瘤 (3)其他类型肿瘤:睾丸网腺癌,间质性肿瘤,类癌等。 二、继发性肿瘤 网状内皮肿瘤;转移性肿瘤 三、睾丸旁肿瘤 腺瘤样肿瘤;附睾囊腺瘤;间皮瘤等。
睾丸肿瘤的病理 PPT

睾丸肿瘤的分类(二) I 生殖细胞肿瘤(2)
• 畸胎瘤 成熟畸胎瘤 皮样囊肿 不成熟畸胎瘤 畸胎瘤伴有明显的恶性成分 单一胚层的变异 类癌(纯的类癌或伴有畸胎瘤成分)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睾丸肿瘤的分类(三) I 生殖细胞肿瘤(3)
• 多于一种组织类型的肿瘤 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 描写不同成分并 估计它的百分含量) 多胚瘤
睾丸肿瘤的分类(四) II 性索间质肿瘤
• 间质细胞瘤 • 支持细胞瘤 典型型 硬化型 大细胞钙化型 • 颗粒细胞瘤 成人型 幼年型 • 混合性性索间质肿瘤 • 未分类的性索间质肿瘤
睾丸肿瘤的分类(五)
III 生殖细胞和性索间质混合性肿瘤
• • 睾丸母细胞瘤 其它
睾丸肿瘤的分类(六) IV 睾丸网肿瘤
(5)腺型 • 这种腺体很象肠腺,有的腺腔很小 • 腺体可以是单纯的,也可以是分枝的、复杂的 • 与畸胎瘤的腺体不同,腺上皮可有AFP的表达 • 纯的腺型在化疗后及转移灶中容易见到 (6)粘液型 • 特点是富含粘多糖的基质上分散着上皮样到梭 形的肿瘤细胞, • 这些梭形细胞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
卵黄囊瘤组织类型
卵黄囊瘤组织类型
(11)壁型 • 很罕见 • 少数分散的肿瘤细胞分布于嗜酸性基质中 • 这些基质被认为是基底膜物质,也就是说细胞 外有大量的基底膜的沉积 • 常发生于化疗后 卵黄囊瘤不同类型的发病率 微囊型、实性型、粘液型、腺样型、巨囊型、内 胚窦型、肝样型和乳头型、卵黄多囊型、肉瘤 样型和壁型
卵黄囊瘤组织特点
精原细胞瘤(Seminoma)
精母细胞精原细胞瘤 (Spermatocytic Seminoma, SS)
胚胎癌(Embryonal Carcinoma)
胚胎癌(Embryonal Carcinoma)
原发性睾丸肿瘤的诊治-PPT文档资料

诊断与鉴别诊断
胸部X线检查 肺是睾丸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 移部位之一,常规胸部X线可以发现85%95%的肺转移。
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部B超检查 应列为常规检查,不同病理类 型肿瘤有不同的超声表现。B超检查还能了 解有无腹膜后淋巴结和腹腔脏器转移等, 有助于肿瘤分期和疗效观察。
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部B超检查 精原细胞瘤有如下特征:
二、性索间质肿瘤
1.间质细胞肿瘤 2.支持细胞肿瘤 3.粒层细胞肿瘤 4.混合型 5.未分类型
三、混合性肿瘤
临床表现
症状
阴囊无痛性肿块 质地较硬。 转移症状 晚期睾丸恶性肿瘤可出现血行转移, 以肺转移最多见。转移到各部位会引起相应的症 状。
临床表现
体征 睾丸肿大,早期肿瘤表面光滑,晚期可有结节, 与阴囊粘连。 睾丸坚实沉重感,较沉重的为患侧。 透照试验不透光。 隐睾者肿块多在腹股沟处或腹部盆腔;有些病人 直接因转移部位的肿块而就诊,应注意阴囊的检 查。
分
期
N 区域淋巴结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o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单个淋巴结转移或多个淋巴结转移, 最大直径≤2cm。 N2 单个淋巴结转移或多个淋巴结转移, 最大径>2cm,但是≤5cm。 N3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5cm。
分
期
M 远处转移 Mo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M1a 区域外淋巴结转移或肺转移 M1b 肺以外其他部位远处转移
诊断与鉴别诊断
18FDG-PET 在鉴别化疗后残留肿块是坏死组 织还是具有活力的精原细胞瘤方面应用越 来越多。但其优越性是否高于 CT ,尚存在 争议。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肿瘤标记物测定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甲胎蛋白(AFP)的测定在睾 丸肿瘤的诊断、治疗、估计预后和随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 HCG在生殖细胞瘤中常增高,其中绒癌中100% 增高,胚胎癌中40-60%增高,纯精原细胞瘤5-10%增高。 AFP在精原细胞瘤和绒癌中均正常,在卵黄囊肿瘤和胚胎 癌中升高者达75-90%。 乳酸脱氢酶(LDH)是睾丸生殖细胞瘤的重要预后因素。 血清乳酸脱氢酶浓度的增高反映了肿瘤负荷、生长率和细 胞增殖能力。 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和g谷酰转肽酶(GGT)在睾 丸肿瘤的诊断上有一定的帮助。
睾丸肿瘤诊断治疗指南__徐帅

完全有效,标 志物正常
• 定期复查 • 双侧腹膜后淋 巴结清扫(保 留或不保留神 经)
部分有效,有 残留病灶, AFP、β -HGC 正常
无效
化疗后 • 手术
• 进展期
进展期
• • • • • 二线 三线 姑息手术 姑息放疗 对症支持
临床表现
• 无症状睾丸结节或肿大
• 睾丸沉重感、钝痛
• 睾丸外器官侵犯:肺、脑、骨、锁骨上淋巴结、纵隔
• 男性乳房增大
诊
• • • • • • • • •
断
症状、体格检查 血清标志物:β-HCG、LDH、AFP 生化 胸片 睾丸超声 经腹股沟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腹部/盆腔/胸部CT 脑MRI 骨扫描
睾丸肿瘤的病理分型
• 精原细胞瘤
• 胚胎癌 • 卵黄囊瘤 • 绒毛膜上皮癌 • 畸胎瘤
TNM分期
• • • • pTx pT0 pTis pT1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如睾丸瘢痕) 曲细精管内生殖细胞肿瘤(原位癌) 肿瘤局限于睾丸和附睾,不伴有血管/淋巴管浸 润,可以浸润睾丸白膜但是无鞘膜侵犯 肿瘤局限于睾丸和附睾,伴有血管/淋巴管浸润, 或者肿瘤通过睾丸白膜侵犯鞘膜 肿瘤侵犯精索,有或没有血管/淋巴管浸润 肿瘤侵犯阴囊,有或没有血管/淋巴管浸润
TNM分期
• • • • 病理区域淋巴结(PN): pNx 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法评价 pN0 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pN1 不超过5个淋巴结转移,且转移淋巴结最大径均不超 过2cm • pN2 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2 cm但≤5cm;或者5个 以 上≤5cm的阳性淋巴结;或者存在扩散到淋巴结外的 证据 • pN3 转移淋巴结>5cm
睾丸癌的诊断与治疗
徐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临床区域淋巴结(N):主动脉旁及腔静脉旁淋巴结,在阴
囊手术后同侧腹股沟淋巴结也包括在内。邻区淋巴结是指盆腔内 淋巴结、纵隔和锁骨上淋巴结。 Nx 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法评价 N0 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线≤2cm N2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线>2 cm,但≤5cm N3 转移淋巴结>5cm2Fra bibliotek危险因素
睾丸肿瘤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根据 流行病学分析有多种危险因素。 先天因素: 隐睾或睾丸未降、家族遗传因素、Klinefelter综 合征、睾丸女性化综合征、多乳症以及雌激素分泌 过量等。 后天因素: 一般认为与损伤、感染、职业和环境因素、营 养因素以及母亲在妊娠期应用外源性雌激素过多有 关。 基因学研究表明睾丸肿瘤与 12 号染色体短臂异 位有关, P53 基因的改变也与睾丸肿瘤的发生具有 相关性。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情况无法评价 M0 无远处转移 M1 远处转移 M1a 区域外淋巴结或者肺转移 M1b 其他部位转移 血清肿瘤标志物(S): Sx 无法评价标志物 S0 标志物水平不高 S1 AFP<1000 ng/ml,且HCG<5000 IU/L,且LDH<正常值 上限的1.5倍 S2 AFP1000~10000 ng/ml,或HCG 5000~50 000 IU/L,或 LDH正常值上限的1.5~10倍 S3 AFP>10000 ng/ml,或HCG>50 000 IU/L,或LDH>正常 值上限的10倍。
4
二、睾丸肿瘤的分类
根据目前临床应用情况,推荐使用改良的2004年 国际卫生组织(WHO)指定的分类标准。
1.生殖细胞肿瘤 曲细精管内生殖细胞肿瘤 精原细胞瘤(包括伴有合体滋养细胞层细胞者) 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注意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伴有肉瘤样 成分) 胚胎癌 卵黄囊瘤(内胚窦瘤) 绒毛膜上皮癌 畸胎瘤(成熟畸胎瘤、不成熟畸胎瘤以及畸胎瘤伴有恶性成分) 一种以上组织类型肿瘤(混合型)—说明各种成分百分比。
10
睾丸肿瘤预后与肿瘤本身的组织学类型、细胞 分化程度、临床及病理分期、肿瘤标志物的水 平等有关,同时与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密切相关。 1997年,国际生殖细胞癌协作组(IGCCCG)根据 肿瘤的组织类型,病理分期以及肿瘤标志物的 情况,制定出了睾丸肿瘤的预后分期系统,分 为预后良好、预后中等以及预后差三个等级。
AFP =甲胎蛋白,HCG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LDH =乳酸脱氢酶
9
为了临床应用方便,AJCC根据以上标准制定了简化分期。 睾丸肿瘤的简化分期
分期 0 Ⅰ Ⅰa Ⅰb Ⅰs Ⅱ Ⅱa Ⅱb Ⅱc Ⅲ Ⅲa Ⅲb Ⅲc pTis 任何pT pT1 pT2-4 任何pT 任何pT 任何pT 任何pT 任何pT 任何pT 任何pT 任何pT 任何 pT 任何pT 任何pT 任何pT 标 准 N0 N0 N0 N0 N0 N1-3 N1 N2 N3 任何N 任何N N1-3 任何N N1-3 任何N 任何N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1 M1a M0 M1a M0 M1a M1b S0 Sx S0 S0 S1-3 Sx S0-1 S0-1 S0-1 Sx S0-1 S2 S2 S3 S3 任何S
5
2.性索/性腺间质肿瘤 间质细胞瘤 恶性间质细胞瘤 支持细胞瘤 ——富含脂质型(lipid-rich variant) ——硬化型 ——大细胞钙化型 恶性支持细胞肿瘤 颗粒细胞瘤 ——成人型 ——幼年型 泡膜细胞瘤/纤维细胞瘤 其他性索/性腺间质肿瘤 ——未完全分化型 ——混合型 包含生殖细胞和性索/性腺间质的肿瘤(性腺母细胞瘤) 3.其他非特异性间质肿瘤 卵巢上皮类型肿瘤 集合管和睾丸网肿瘤 非特异间质肿瘤(良性和恶性)
睾丸肿瘤诊断治疗指南
1
一、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一) 睾丸肿瘤是少见肿瘤,占男性肿瘤的 1% ~ 1.5% ,占泌尿系统肿瘤的 5% 。 其发病率 在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具有明显的差异。我国发 病 率 为 1/10 万 左 右 , 占 男 性 全 部 恶 性 肿 瘤 的 1%~2%,占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3%~9%。 (二)双侧睾丸肿瘤占1%~2%。绝大部分病例 是生殖细胞肿瘤,占90%~95%。生殖细胞肿瘤 已经成为15~35岁男性最常见的实体肿瘤。
3
生存率
睾丸肿瘤的生存率发生很大的变化,从20世纪 60年代的60%~65%到90年代的90%以上,睾 丸肿瘤的治疗已经成为实体肿瘤综合治疗的成 功典范。 睾丸肿瘤治愈率的提高依赖于正确的临床和病 理分期,影像学的进展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的改善,手术方法的进步,化疗方案的正确选 择,以及放射治疗的进展。
6
三、睾丸肿瘤的分期
有病理检查方为确定 TNM 的最低要求。否则用 Tx、Nx、或Mx表示。 原发肿瘤(T):
p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未行睾丸切除则用Tx) pT0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如睾丸瘢痕) pTis 曲细精管内生殖细胞肿瘤(原位癌) pT1 肿瘤局限于睾丸和附睾,不伴有血管/淋巴管浸润,可以 浸润睾丸白膜但是无鞘膜侵犯 pT2 肿瘤局限于睾丸和附睾,伴有血管/淋巴管浸润,或者肿瘤 通过睾丸白膜侵犯鞘膜 pT3 肿瘤侵犯精索,有或没有血管/淋巴管浸润 pT4 肿瘤侵犯阴囊,有或没有血管/淋巴管浸润
病理区域淋巴结(PN):
pNx 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法评价 pN0 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pN1 转移淋巴结数≤5个,且最大径线≤2cm pN2 单个转移淋巴结,最大径线>2 cm,但≤5cm;或者5个以 上≤5cm的阳性淋巴结;或者存在扩散到淋巴结外的证据 pN3 转移淋巴结>5cm 8
11
国际生殖细胞癌协作组预后因素分期系统
分组 非精原细胞瘤
临床区域淋巴结(N):主动脉旁及腔静脉旁淋巴结,在阴
囊手术后同侧腹股沟淋巴结也包括在内。邻区淋巴结是指盆腔内 淋巴结、纵隔和锁骨上淋巴结。 Nx 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法评价 N0 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线≤2cm N2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线>2 cm,但≤5cm N3 转移淋巴结>5cm2Fra bibliotek危险因素
睾丸肿瘤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根据 流行病学分析有多种危险因素。 先天因素: 隐睾或睾丸未降、家族遗传因素、Klinefelter综 合征、睾丸女性化综合征、多乳症以及雌激素分泌 过量等。 后天因素: 一般认为与损伤、感染、职业和环境因素、营 养因素以及母亲在妊娠期应用外源性雌激素过多有 关。 基因学研究表明睾丸肿瘤与 12 号染色体短臂异 位有关, P53 基因的改变也与睾丸肿瘤的发生具有 相关性。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情况无法评价 M0 无远处转移 M1 远处转移 M1a 区域外淋巴结或者肺转移 M1b 其他部位转移 血清肿瘤标志物(S): Sx 无法评价标志物 S0 标志物水平不高 S1 AFP<1000 ng/ml,且HCG<5000 IU/L,且LDH<正常值 上限的1.5倍 S2 AFP1000~10000 ng/ml,或HCG 5000~50 000 IU/L,或 LDH正常值上限的1.5~10倍 S3 AFP>10000 ng/ml,或HCG>50 000 IU/L,或LDH>正常 值上限的10倍。
4
二、睾丸肿瘤的分类
根据目前临床应用情况,推荐使用改良的2004年 国际卫生组织(WHO)指定的分类标准。
1.生殖细胞肿瘤 曲细精管内生殖细胞肿瘤 精原细胞瘤(包括伴有合体滋养细胞层细胞者) 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注意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伴有肉瘤样 成分) 胚胎癌 卵黄囊瘤(内胚窦瘤) 绒毛膜上皮癌 畸胎瘤(成熟畸胎瘤、不成熟畸胎瘤以及畸胎瘤伴有恶性成分) 一种以上组织类型肿瘤(混合型)—说明各种成分百分比。
10
睾丸肿瘤预后与肿瘤本身的组织学类型、细胞 分化程度、临床及病理分期、肿瘤标志物的水 平等有关,同时与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密切相关。 1997年,国际生殖细胞癌协作组(IGCCCG)根据 肿瘤的组织类型,病理分期以及肿瘤标志物的 情况,制定出了睾丸肿瘤的预后分期系统,分 为预后良好、预后中等以及预后差三个等级。
AFP =甲胎蛋白,HCG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LDH =乳酸脱氢酶
9
为了临床应用方便,AJCC根据以上标准制定了简化分期。 睾丸肿瘤的简化分期
分期 0 Ⅰ Ⅰa Ⅰb Ⅰs Ⅱ Ⅱa Ⅱb Ⅱc Ⅲ Ⅲa Ⅲb Ⅲc pTis 任何pT pT1 pT2-4 任何pT 任何pT 任何pT 任何pT 任何pT 任何pT 任何pT 任何pT 任何 pT 任何pT 任何pT 任何pT 标 准 N0 N0 N0 N0 N0 N1-3 N1 N2 N3 任何N 任何N N1-3 任何N N1-3 任何N 任何N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1 M1a M0 M1a M0 M1a M1b S0 Sx S0 S0 S1-3 Sx S0-1 S0-1 S0-1 Sx S0-1 S2 S2 S3 S3 任何S
5
2.性索/性腺间质肿瘤 间质细胞瘤 恶性间质细胞瘤 支持细胞瘤 ——富含脂质型(lipid-rich variant) ——硬化型 ——大细胞钙化型 恶性支持细胞肿瘤 颗粒细胞瘤 ——成人型 ——幼年型 泡膜细胞瘤/纤维细胞瘤 其他性索/性腺间质肿瘤 ——未完全分化型 ——混合型 包含生殖细胞和性索/性腺间质的肿瘤(性腺母细胞瘤) 3.其他非特异性间质肿瘤 卵巢上皮类型肿瘤 集合管和睾丸网肿瘤 非特异间质肿瘤(良性和恶性)
睾丸肿瘤诊断治疗指南
1
一、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一) 睾丸肿瘤是少见肿瘤,占男性肿瘤的 1% ~ 1.5% ,占泌尿系统肿瘤的 5% 。 其发病率 在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具有明显的差异。我国发 病 率 为 1/10 万 左 右 , 占 男 性 全 部 恶 性 肿 瘤 的 1%~2%,占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3%~9%。 (二)双侧睾丸肿瘤占1%~2%。绝大部分病例 是生殖细胞肿瘤,占90%~95%。生殖细胞肿瘤 已经成为15~35岁男性最常见的实体肿瘤。
3
生存率
睾丸肿瘤的生存率发生很大的变化,从20世纪 60年代的60%~65%到90年代的90%以上,睾 丸肿瘤的治疗已经成为实体肿瘤综合治疗的成 功典范。 睾丸肿瘤治愈率的提高依赖于正确的临床和病 理分期,影像学的进展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的改善,手术方法的进步,化疗方案的正确选 择,以及放射治疗的进展。
6
三、睾丸肿瘤的分期
有病理检查方为确定 TNM 的最低要求。否则用 Tx、Nx、或Mx表示。 原发肿瘤(T):
p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未行睾丸切除则用Tx) pT0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如睾丸瘢痕) pTis 曲细精管内生殖细胞肿瘤(原位癌) pT1 肿瘤局限于睾丸和附睾,不伴有血管/淋巴管浸润,可以 浸润睾丸白膜但是无鞘膜侵犯 pT2 肿瘤局限于睾丸和附睾,伴有血管/淋巴管浸润,或者肿瘤 通过睾丸白膜侵犯鞘膜 pT3 肿瘤侵犯精索,有或没有血管/淋巴管浸润 pT4 肿瘤侵犯阴囊,有或没有血管/淋巴管浸润
病理区域淋巴结(PN):
pNx 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法评价 pN0 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pN1 转移淋巴结数≤5个,且最大径线≤2cm pN2 单个转移淋巴结,最大径线>2 cm,但≤5cm;或者5个以 上≤5cm的阳性淋巴结;或者存在扩散到淋巴结外的证据 pN3 转移淋巴结>5cm 8
11
国际生殖细胞癌协作组预后因素分期系统
分组 非精原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