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简谈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与策略探析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与策略探析发布时间:2021-04-07T11:36:41.7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1期作者:姚晓峰[导读] 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包括“解释诗词常识姚晓峰湖北省恩施市实验小学 445000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包括“解释诗词常识,巩固学生基础”“拓展历史知识,促进诗词理解”“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开展诗词活动,增加课堂参与度”“充分利用集体合作,营造班级氛围”“立足于生活实践,体会诗词感受”6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知识生活实践团队配合语文是一门具有深厚人文感情的学科,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魅力。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典,诗词就像我国文化长河中的辉煌名珠,每个中华儿女都要掌握文化的基础。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说明诗词的意思,只是引导学生机械背诵,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对诗词文化的理解。
新课程改革明确了学生应时代的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语文课上开展深刻的古诗词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
字里行间感受传统文化凝聚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热爱祖国的感情。
这要求教师立足于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古诗词本身,让学生理解诗词的深奥含义难以通过语言描写,使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形式特别。
一、解释诗词常识,巩固学生基础诗词的形成年代特殊,语言结构、表现方法等与现在大不相同,教师必须从诗词最基本的特质来说明诗词常识,巩固学生的基础。
古诗词是指诗词是汉语特有的文体,有特殊的形式和节奏。
以《早发白帝城》为例,这是典型的七言绝句,根据音律也称为体诗,与之相对应的古体诗格律是自由的,不求平仄,押韵是自由的,纸面长度不限定。
《诗经》多数是古体诗,学生熟悉的《观沧海》也是典型的古体诗。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内容向学生说明古诗词的区别,让学生掌握文章的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古诗词韵律优美、寓意深刻,部编版教材中增加了很多传统文化篇目,但是对于理解能力尚浅的小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光靠老师的空讲是很难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加容易、更加有兴趣地学习古诗词?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用绘画的方式,使枯燥的古诗词变得形象生动。
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作和绘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不仅是文学上的天才,也是一位优秀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极好的音乐家。
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长期在森林中的生活经验,使得他对自然美有着敏锐的、独特的、细腻的感知,所以他的诗歌中的景物,充满了意境,颜色的对比鲜明而优美,把景物的动静联系在一起,尤其擅长于把光线和声音的细微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适时适度地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将绘画引入课堂,用“画”激趣,借“画”入境,以“画”悟情,那样学生理解古诗词就更方便了。
在学习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如果教师一边吟,一边引导学生在白纸上、依次画出稀疏的竹篱、悠远的小路、嫩绿的小树、翩翩起舞的黄蝶、金黄的菜花,而学生无形中将自己想象成了画中的主角——奔跑、活泼、天真的儿童。
这是学生自己所画所得,理解记忆将更加深刻。
学生如果仅仅凭借诗中的语言去体味,很难有深刻的感悟;如果教师直接把古诗的意思教给学生,学生可能会记住,但不一定能够形象地感知,更不用说记得牢固了。
通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理解古诗,学生能够记忆深刻。
二、用优美的歌声传承经典,感悟情感。
《毛詩序》曰:“诗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由此可见,歌唱是诗歌意象的延伸。
歌唱使诗歌形象得以丰满,使诗歌意境得以升华。
诗是语言的艺术,歌唱是声音的艺术,二者结晶——诗词歌曲,从形式和内涵上获得了更高的艺术性,给人更多的愉悦和艺术陶冶。
让古诗词教学焕发活力[大全五篇]
![让古诗词教学焕发活力[大全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cc746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6.png)
让古诗词教学焕发活力[大全五篇]第一篇:让古诗词教学焕发活力让古诗词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有效策略优秀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和谐的韵律,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课的《古诗词三首》就收录了唐代吕岩的《牧童》、南宋杨万里的《舟过安仁》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三首诗词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文中的主角都是儿童,描写的都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均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的天性,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乡村生活的情趣。
三首诗词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该是教学的灵魂所在。
那么,如何让古诗词能够喜闻乐见,更生动活泼地走进小学生的心田,让古诗词教学富有魅力、充满活力呢?教学中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机,焕发活力,并延伸到了课外。
一.抓住关键词,激发想象,体验诗词描绘的意境。
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
诗词重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意境,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
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驱遣想象,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词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来补充和领悟。
而想象又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我运用了艺术手段,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先让学生在轻柔的音乐动画中理解诗词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意思,轻柔的音乐,加之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开始慢慢沉浸在词的意境之中。
于是,我问学生:“来到村居,你仿佛看到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学生想象丰富,答案各异。
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它们在形式、意义、语言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实现中华文化传承的必要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提供参考。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学文本选择单一古诗词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情感表达,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材却往往只重视经典名篇,忽略其他的文本,导致教学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2. 教学方式简单粗暴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往往只是简单的朗读和背诵,缺乏深入的解读和思考,导致教学方式过于简单粗暴,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欣赏能力。
3. 语文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学生的语文背景和学习情况不同,导致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着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对教学的有效实施造成了困难。
三、对策措施1.多元化的古诗词教学文本选择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外的资料或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寻找到丰富的古诗词文本,不仅要包括经典名篇,还要包括其他类型和流派的古诗词,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诗词之美。
2.创新多样化的古诗词教学方式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朗读和背诵与赏析解读相互结合,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创新能力。
3.个性化的古诗词教学模式教师应当针对不同语文水平的学生,采取个性化的古诗词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启发学生的文化欣赏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自由自在地感受古诗词的美和力量。
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该从教学文本选取、教学方式创新和教学模式个性化等方面进行有效改进和创新,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爱上古诗词,增强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在双减背景下的教学创新策略前言近年来,我国语文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转变,主要表现在双减政策的出台,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使得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质量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与方法摘要:小学语文教材,自从在学校中使用以来,经历了很多版本。
很多经典的古诗词作品一直被保留下来,成为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这些经典的古诗词篇目内涵丰富,具有一定的育人教化作用。
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经过几代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实践和研究,一些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和功能也比较成熟了,当下的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所教学生学情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使众多古诗词作品发挥出它应有的功能价值。
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引言: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作品形式、题材、文学表现手法和艺术价值十分丰富。
但他们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阅读受众较为广泛,内容通俗易懂,内涵深刻,影响深远,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思想联系较为密切。
然而,虽然古代诗歌所描述的内容大都来自于生活,但语言的组织表达与今不同,因此教师需要以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对古诗内容进行呈现,以便于学生阅读。
对古诗的阅读障碍也会对古代汉语阅读产生阻碍,学生学习吸收知识的能力必然会被减弱,运用母语进行有涵养的表达的综合素质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古诗阅读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吸取前人经验,结合学情,把握好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针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应对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古诗教学存在问题反思(一)阅读导学问题与教材的处理不够紧密。
大部分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设计导学问题,但也有一些教师设计的问题与教学目标联系不够紧密,对重难点内容的体现不够强,课堂上提问缺乏策略性,没有问题设计常识或理论指导。
(二)学生参与讨论积极性不高。
学生讨论环节时间不够或学生参与度不够,有的教师为了上课赶进度,学生讨论过程被任意打断,学生并没有获得深入文本的机会,也没有得到方法指导,讨论就结束了,不能发挥出学生讨论的实效。
小学语文古诗“五步教学法”

小学语文古诗“五步教学法”小学语文课本精选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名篇部分,这些精华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
为实现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将本人在教学中摸索的“古诗五步教学法”浅做介绍。
古诗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对古文学的兴趣,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理解作品,学到知识。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我们坚持这一原则,在古诗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进行了新的尝试。
现以语文课本中部分古代诗歌为例,对“古诗五步教学法”做一说明。
概括说来,该教法分为五个大环节,即,熟读全诗——贯通大意——背诵理解——写赏析词——巩固体会。
下面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送元二使安西》、《天净沙.秋思》为例作具体说明:第一步熟读全诗:这一步骤主要放在读准读对上。
教师可范读、领读,然后学生自己朗读,教师指出朗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出现的问题。
如音节的停顿,字音的校正等。
古诗有整有散。
整的和谐整齐,散的错落有致。
读起来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朗读基本功,做好朗读提示,示范朗读,并以充沛的感情读出师的韵味来。
领读一定要标准,以达到引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第二步贯通诗意:该步骤侧重在对诗歌大意的领会上。
教师应对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等有关常识简介,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对于一些难解的字词,教师可适当作解释,但不宜过多过细的讲解,以免造成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学生要做的是在熟读的基础上,经老师的讲解,初步了解诗意,并进一步体会诗的精妙之处。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作于763年(代宗广德元年)春。
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摘要: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千年锤炼的瑰宝,是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现状,巧设学习活动,通过明确学习目标、整合学习任务、搭建学习支架,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引言教学古诗词是一项重要的教育项目,它肩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在这项工作中,老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并采用适合教学环境的教学策略。
通过与古诗词内容相结合的场景,学生可以通过视觉感受、情感体会和亲身模仿等方式,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内容。
因此,老师们可以通过创造生动的画面、情景朗读和表演模式,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练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并展示出有效策略的实际价值。
1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古诗词对引导小学生了解传统文化,逐步建立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与热爱,进而未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诗词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和品味,能够增加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除此之外,古诗词中还蕴藏了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不管是对中华民族各种文化品质的反映,还是对传统习俗、节日的反映,都是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切入点。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古诗词教学,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有非常有重要意义。
2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2.1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不感兴趣如果没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感到无聊,甚至会有一种厌学的感觉。
首先,老师和父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老师应该培养学生如何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因此,忽视了学生在成长中的学习兴趣,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也会使大部分老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其次,由于受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制约,许多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往往只对生字进行讲解,老师在课堂上只是听写,背诵,这是一种非常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不仅没有什么趣味,还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
浅谈小学中年级古诗词教学

浅谈小学中年级古诗词教学摘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才流传下来,能够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是精华中的精华。
然而古诗词毕竟与现在的小学生距离较远,加之小学生年龄小,经验阅历小缺乏兴趣等原因导致目前古诗词教学出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诵读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练,魅力无穷。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增加了古诗词的数量,在小学中年级阶段,数量最多。
主要由于,中年级的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思维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社会学心理水平有一定的提高,能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深意。
一、学情分析(一)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中年级的的学生正处于儿童成长的关键期。
这个时期,学生的大脑内部结构和功能逐渐完善,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有着明显的变化。
学生已经开始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辨别能力,尤其是对于事物的感知能力明显提高,已经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能够通过推理判断事物之间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选择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
提高古诗词教学的课堂效果。
(二)古诗词教材分析编入教材中的古诗词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虽然数量上比课标要求学生背诵的要少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在课后对学生适当进行补充和扩展。
在内容上,小学三四年级是,闲情逸趣类七篇、托物言志类四篇、羁旅行役类一篇、山水田园类十篇、抒怀言志类三篇、岁时节令类四篇、思亲怀乡类一篇、文学艺术类一篇、边塞报国类一篇、交游离别类两篇,其中山水田园和闲情逸趣类数量最多。
二、问题探讨(一)教学目标1、以知识掌握为主,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作为阅读教学的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有所感悟,思想受到熏陶。
而当前大多数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以学生背诵、默写为教学的目标,为了完成考试、练习等学业任务,关注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简谈
摘要:古诗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更是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学习古诗,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塑造学生健康的情操、让学生了解更
多的语文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过多注重的
是学生对于古诗的背诵以及默写,但是对于学生的理解却没有特别的关注,这就
导致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学习处于一个“治标不治本”的状态,就很难实现古诗教
学的有效进行。
笔者认为,古诗作为民族的瑰宝,在语文教学中占着十分重大的
比重,所以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于古诗有学
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要重视古诗的作者、背景的相关介绍,让学生能够深入地进
行了解,引发学生进行感情体验,实现古诗学习的新境界,此外还要扩展学生的
古诗知识,扩充他们的知识量,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经验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生学好古诗,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
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从朗读入手,古诗都有有特点的平仄节律,所以在朗读的时
候就会显得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很有艺术魅力,教师就要先从朗读的过程中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有跟着读的冲动。
其次,教师要对古诗的教学做一些
特殊的准备,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教材配备的录音材料
进行播放,让学生感受到一些新奇的教学模式在里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喜欢上古诗,比如有些课文是需要学
生通篇背诵的,而古诗只有短短的几十个字,这就大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这些内容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古诗背景介绍
比如在教学《赠汪伦》这篇古诗的时候,笔者就先给学生讲述了李白在写作
此诗的相关背景:李白是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素有“诗仙”的称呼,为人豪爽、豁达,行为飘逸、随性,平常喜欢饮酒,也喜欢郊游。
有一天他收到老县令汪伦
的一封信,里面讲到他们那个地方有十里桃花,有万家酒店!这就激起了李白强
烈的好奇心,他一定要去看看,结果到了之后发现所谓的“十里桃花”其实是离此
十里有个桃花渡,而“万家酒店”其实是对岸的万村有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
李白
知道被戏弄了也并不生气,而是开怀大笑,还在汪家住了下来。
汪伦盛情款待他,邀他游遍了当地的青山秀水,同时汪伦的多才多艺也使李白不禁萌生与汪伦相见
恨晚的情怀。
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玩得再开心终究还是要离开,恋恋不舍
离开桃花潭的李白,挥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赠汪伦》。
学生们在写作背景故事
中领悟到了李白对于汪伦的一片感激之情,对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话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其他古诗的教学中也一样如此,比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中,笔者也通过对诗文写作背景的介绍,使学生更能够理
解作者的感情。
三、引发学生情感体验
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值各项能力形成、发展的特殊时期,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
他们正确的情感体验、情感表露,对于他们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古诗
文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回归作者的本位,让学生能够有正确的情感体验。
比如
在《静夜思》这篇古诗的教学中,笔者就特别注重对于学生情感体验的教育。
让
学生认识到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在窗前难以入睡。
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
洒落在床前,那月光明亮如霜。
他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
可是,今夜,诗人已远
离家乡,他没有电话可以跟亲人朋友聊天,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
的汽车、火车、飞机让他快点回家,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
让学
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在月圆之夜却孤身一人的思乡之情。
同样是写景诗,不同的是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不仅写出了敬亭山秀丽的风光,其中“尽”、“孤独”、“只有”等词又体会出诗人无比孤寂的心情。
从背景资料当中,我们知道李白才华横溢,青年时雄心壮志,无奈朝廷黑暗、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人间辛酸
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压抑孤独的心境。
四、扩展学生古诗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的古诗内容是十分广泛的,课本中只是列举了部分较为经典的
古诗,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也比较注重对学生扩展古诗知识,以便他们能
够学习到更多的古诗知识。
比如利用课下时间给学生抄录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
古诗,以便他们在学习的时候能够进行对比;比如在学习《回乡偶书》的时候,
笔者就引入了一些课外的知识;比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回家体会,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送别诗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讲述与朋友离别时的故事和心情,来体
会朋友间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古诗词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古人的心情与感受无不包含在这短小精炼、意味悠远的诗文中,只有贴近我们心灵的诗句才是千古名句,我们也只有用自己的生活做比照,才能更好的理解诗文。
参考文献
[1]孙国臣《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浅谈》.吉林教育综合,2010 第7期。
[2]吴怀林《古诗教学“六步法” 》.江西教育管理版,2000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