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城市进驻报告0919

合集下载

以临空产业为主导河南新郑主动融入中原都市圈

以临空产业为主导河南新郑主动融入中原都市圈

2019年1月2日以临空产业为主导河南新郑主动融入中原都市圈在“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的大格局下,河南省新郑市经济结构与产业模式也存在着明显的调整内因。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调研后认为,县域产业发展既要巩固和提高自身实力,也要注重区域的协同发展。

新郑市在巩固传统三大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塑造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服从于郑州城市总体城市发展规划,主动承接郑州机场临港产业辐射,以做好空港经济的配套、服务和支持为主体功能,从而确定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平稳增长。

目录一、以传统产业为根基,积极谋划临空临港经济 (2)(一)新郑市“三城”发展定位 (2)(二)全力打造“3+3”产业格局 (3)(三)积极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 (4)(四)确立以临空拉动为核心的产业路线 (6)二、新郑市产业发展中的困难与瓶颈 (7)(一)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7)(二)产业结构不优,有龙头无集聚 (8)(三)区域联动不足,互联互通存在短板 (9)三、新郑市产业如何做大做强? (10)(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 (11)(二)紧扣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投资结构 (11)(三)省市级牵头,建立空港经济协同机制 (12)以临空产业为主导河南新郑主动融入中原都市圈近几年,河南省新郑市深入实施“融入大郑州、融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接郑州产业辐射”的“双融入、双承接”发展战略,以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建设为统揽,以黄帝文化历史名城、现代临空产业新城、郑州南部生态绿城建设为载体,全面加快新郑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建设步伐。

基于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前瞻性规划,新郑市在2017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中分别位居第40、37位,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蝉联全省县市首位,荣获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

2018年12月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8)》中,新郑市排名第40位。

新郑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2017.9.20

新郑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2017.9.20

土地供应
土地成交
住宅供应
住宅成交
市场存量
土地成交方面,6月300城经营性用地成交443幅,同、环比分别大涨48%和79%;成交建筑面积4747万平方米,环比
大涨131%,同比也有63%的涨幅。在连续多月走低后,6月份土地成交规模大幅回升,主要原因在于5月份土地供应上涨,
带动6月成交回升。从溢价率指标来看,一线城市本月出让多宗重点地块,平均溢价率有所回升,但二、三线城市平均溢价 率却出现了回落,这一方面是由于远郊地块占比较高,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竞拍者对未来的预期发生了转变,在长效调控机 制日趋完善、重点城市三五年内土地供应持续增加、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等政策短期内不会退出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 始担忧价格滞涨、市场供求关系是否会出现反转,因此在拿地方面也开始更趋于谨慎。 从本月整体市场回温明显,一二线城市成交面积、金额均有显著上涨,二线城市成交面积较上月环比涨幅最大,各能 级城市的成交面积同比均有提升。一线城市成交建筑面积271万平方米,同、环比分别上涨62%和70%,二线城市成交建面 3258万平方米,同比上涨473%,环比大涨238%,三四线城市本月成交建筑面积1218万平方米,环比上涨30%,在各能级 中环比涨幅最低,同比上升131%。
P
ART-3
郑州房地产市场宏观分析
楼市大咖说
胡葆森:20年后郑州、开封、许昌或将融为一“城” 6月17日,建业集团董事局主席胡葆森在出席“国际门户 塔尖城市—国家中心城市(郑 州)发展论坛”时发言:“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郑州这样一个省会城市,1亿人口大省的 省会城市,是必然要做大的,并且会与开封、许昌、新乡进一步融合。” 他对未来做了一个推测:2030年郑州达到2000万人,2040年有可能在2500万~3000 万。这就使得城市间不断融合、协同,最终形成一个城市群,把开封、许昌、巩义甚至焦 作等周边的县市并入郑州大城市群,甚至可以把半径扩大到80公里甚至更大。而20年以后 ,河南120个城市将有1/3的城市被边缘化,互相成为新的融合。

关于建国后郑州城市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建国后郑州城市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建国后郑州城市发展的调查报告一、郑州城市发展的整体变化提到郑州,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就是“郑州火车站”,还有“地铁好像刚刚开通了”?嗯,确实。

郑州的城市面貌变化,特别是建国后的这些年,真的是“日新月异”,你都能感觉到它一夜之间焕然一新。

从一开始的“老旧街区”和“窄小的巷弄”,到现在的“高楼大厦”和“宽敞大道”,郑州的面貌简直是换了个模样。

不瞒你说,刚开始我是没啥感觉的,以为它还是那个“老三样”的郑州,结果一回去,哇,整座城市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立刻让你眼前一亮。

首先嘛,这里一提到交通,不得不说,郑州的交通设施真的是越做越好。

老百姓出行方便了,车站不说,每条路都修得宽敞明亮,地铁也成了大家的“好朋友”,出门不再“拼命打车”。

我记得以前坐公交,能把车头给卡死,站满了人,没法透气。

现在呢?郑州地铁四通八达,省时省力,跟坐火箭似的快,真的是让人省心又省力。

然后,你看看那建筑,真的是“越盖越高”。

郑州的CBD区域,几乎是每天都有新楼盘冒出来,不得不说,跟其他大城市比起来,郑州的摩天大楼都算是“别有一番风味”。

没事去走走,看着那些高楼大厦、宽阔大道,顿时就有种“这城市有未来”的感觉。

再看看夜晚的郑州,灯火辉煌,街道上的霓虹闪烁,走一趟简直比逛商场还舒服。

二、郑州的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郑州的城市发展,咱们也不能忽略它的产业升级。

早些年,郑州的经济可是依赖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可现在呢?我敢说,郑州简直就是“变身达人”。

你看,郑州的经济逐步从“农业大省”转型为“现代化工业都市”,甚至还有些人称它为“中原经济重心”。

产业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可经历了不少波折和起伏。

比如说,郑州近几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那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而是下了真功夫。

郑州的高新区,像是个科技小天堂,吸引了不少科技公司和创新企业入驻,大家都争着在这里分一杯羹。

想想看,很多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可能就是从郑州这片土地上诞生的。

郑州的物流业也是做得风生水起,成了全国最大的物流集散地之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简直是做生意的“天然宝地”。

新郑未来发展趋势

新郑未来发展趋势

新郑未来发展趋势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地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新郑市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新郑市将加强现代产业的发展。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新郑市将逐步减少传统产业的比重,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和支持。

特别是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等领域,新郑市将培育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其次,新郑市将加强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新郑市作为郑州的重要产业转移承接区,未来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水平。

同时,新郑市还将加大城市环境整治力度,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

再次,新郑市将加强创新创业的支持。

新郑市将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落户新郑市。

同时,新郑市还将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科技创新的转化效益。

此外,新郑市将加强对教育、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发展。

新郑市将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和支持,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同时,新郑市还将进一步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文化品牌,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最后,新郑市将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新郑市将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同时,新郑市还将推动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比重。

总体来说,新郑市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多样化、创新化和可持续发展的。

在政府的有力支持和市场的有效引导下,新郑市将不断打破发展的壁垒,吸引更多的人才和项目,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同时,新郑市还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共生。

新郑黄帝文化调研报告

新郑黄帝文化调研报告

新郑黄帝文化调研报告新郑黄帝文化调研报告黄帝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新郑市不仅拥有丰富的黄帝文化资源,而且也是黄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和挖掘新郑黄帝文化,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调研发现,新郑市除了建有黄帝庙、黄帝陵等黄帝文化景点外,还有众多的黄帝文化遗址和文化符号。

例如,新郑市南黄村不仅有南黄故城遗址,还有黄帝后裔聚集地,“南黄”这一地名就与“黄帝”有着密切的关联。

此外,新郑市还有黄帝故里公园,这是新郑市政府为了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而精心打造的一处文化景区。

公园内有黄帝文化展览馆、黄帝陵、黄帝像等,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陈列,向游客详细介绍了黄帝的生平事迹和他对中华文明的巨大贡献。

调研还发现,新郑市的黄帝文化不仅体现在景点上,还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在新郑市,人们经常组织举办与黄帝文化相关的活动。

如每年的“黄帝故里杯”篮球邀请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篮球爱好者前来参赛,并以黄帝文化为主题进行赛事宣传。

此外,新郑市还举办了黄帝文化节、黄帝文化论坛等活动,以进一步推广黄帝文化,增强人们对黄帝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对于新郑市的黄帝文化调研,我们认为,新郑市的黄帝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在挖掘和传承方面还有待加强。

我们建议,新郑市政府应该加大黄帝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举办更多的文化活动,向游客和市民普及黄帝文化的知识,提高人们对黄帝文化的认知。

同时,新郑市政府还可以加强与其他黄帝文化发源地的合作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黄帝文化联动活动,共同推进黄帝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工作。

此外,应加强对黄帝文化遗址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其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地位,确保后代子孙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黄帝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新郑市作为黄帝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黄帝文化资源。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新郑市的黄帝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新郑黄帝文化调研报告

新郑黄帝文化调研报告

新郑黄帝文化调研报告1. 引言本文是针对新郑市黄帝文化进行的一次调研报告。

黄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新郑市黄帝文化的历史背景、文化遗迹、相关活动以及对当地经济、旅游业等方面进行调研和分析。

2. 历史背景新郑市位于河南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黄帝文化的发源地,新郑市拥有丰富的黄帝文化资源。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黄帝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文化遗迹3.1 黄帝陵黄帝陵位于新郑市西南约5公里的黄帝故里景区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帝陵之一。

传说中黄帝在这里降生并安葬于此。

黄帝陵规模宏大,包括陵墓、祭坛、碑廊等建筑,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术研究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3.2 黄帝庙黄帝庙位于新郑市城区中心,是中国各地供奉黄帝的庙宇之一。

黄帝庙建筑气势恢宏,富有古代建筑风格,是人们祭祀和纪念黄帝的重要场所。

3.3 黄帝文化广场新郑市还建有黄帝文化广场,广场以黄帝文化为主题,展示了黄帝文化的历史和内涵。

广场内有雕塑、石刻、纪念碑等艺术作品,使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黄帝文化的魅力。

4. 相关活动为了弘扬黄帝文化,新郑市举办了一系列相关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4.1 黄帝文化节每年的黄帝文化节是新郑市举办的一项重要活动,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

活动期间,人们可以观看黄帝文化表演,参观黄帝文化展览,品尝传统美食等。

4.2 黄帝论坛新郑市还定期举办黄帝论坛,邀请学者和专家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

论坛内容涉及黄帝文化的历史、人物、传说等方面,为研究和传承黄帝文化提供了平台。

5. 经济和旅游业影响新郑市的黄帝文化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黄帝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黄帝文化相关的文化活动也刺激了当地经济的增长,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新郑最新规划方案公示

新郑最新规划方案公示

新郑最新规划方案公示1. 背景随着新郑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政府部门组织了专家团队,编制了一份新的城市规划方案。

2. 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新郑市的城市规划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新郑市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设施的建设,并将补充巨大的公共服务设施。

2.2. 城市区域规划新郑市将加强城市区域的规划,优化城市化发展。

其中包括城市建设、环保、工业和农业等方面进行规划与科学设置。

2.3. 产业发展规划新郑市将进一步整合旧产业优势,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为保证可持续性发展,新郑市进一步完善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政策,培育创新的经济增长点。

3. 目标和措施新郑市的城市规划方案的主要目标如下:•建设宜居城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加快城市扩张步伐,优化城市区域设置,建设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增强城市产业发展能力,扶持新兴产业并优化产业结构。

规划实施措施包括:•组建专业规划组织机构,督促、统筹规划发展。

•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资本投入,给予重点产业扶持。

•强化城市环保治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 公示与意见征集新郑市政府将于明天在市政府门口公示最新城市规划方案,方案公示时间为15天。

市民可以通过一些渠道提出宝贵意见,如通过市政府官网、邮政、电话咨询等方式进行意见反馈。

同时,为增进市民对新郑城市规划的了解,市政府将在公示时间内组织开放日活动,让市民近距离参观该方案的模型展示。

5. 结语新郑市政府提出了一份实际可行、发展前景广阔的城市规划方案。

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新郑市未来将迎来更加繁荣的新发展,成为一个更美好的城市!。

新郑市人民政府关于新郑市2016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的自查报告-新政文〔2017〕67号

新郑市人民政府关于新郑市2016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的自查报告-新政文〔2017〕67号

新郑市人民政府关于新郑市2016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的自查报告正文:----------------------------------------------------------------------------------------------------------------------------------------------------新郑市人民政府关于新郑市2016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的自查报告新政文〔2017〕67号郑州市人民政府:按照《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2016年度县市区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郑政办明电〔2017〕249号)精神,现将新郑市2016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情况报告如下:一、新郑基本情况新郑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故里,隶属河南省会郑州市,面积873平方公里(划转郑州航空港区代管20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街道、管委会),人口78万。

近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国土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坚持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不断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持续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工作,有力保障了粮食产量、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落地和民生工程等,实现了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

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51亿元,增长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亿元,增长18%,其中税收44亿元,增长33%。

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分别升至第43位、49位,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连年稳居河南省首位。

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市)等称号。

二、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总体情况近年来,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始终把耕地保护工作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强化乡镇政府耕地保护责任意识,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公众参与、上下联动”共同责任目标考核机制,夯实乡镇政府在耕地保护中的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的共同责任,切实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了实处,确保全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稳定在郑州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之上,积极稳妥处理好了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属性//发展历程
新郑1994年撤县设市、1997年机场通航、2007年航空港区划归郑州,近年来新郑市借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进入快速发 展阶段;
1994年
1997年
2009年
2010年
2016年
正式获批设立 新郑市(县级)
新郑国际 机场建成通航
新郑新区 建设启动
批准设立 新郑综合保税区
“十三五“目标 实现全域城镇化
文化强市
工业强市
教育强市
裴李岗遗址
河南中烟工业公司
黄帝故里
好想你枣业
郑韩故城
河南省新郑煤电
p 文化资源:新郑为中国历史文明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 境内名胜古迹 众多。裴李岗遗址、黄帝故里、郑王陵博物馆、欧阳修陵园、郑韩故城等名 胜古迹遍布。 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印发国发〔2008〕19号文件,确定 新郑黄帝拜祖祭典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黄帝文化品 牌强势崛起,每年吸引数万名海内外知名人士寻根拜祖、旅游观光; p 工业资源:新郑市工业实力雄厚,先后荣获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 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全 国文化建设先进县(市)等称号。河南中烟工业公司新郑烟厂、河南省新郑 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鸽瑞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 公司等一大批实力雄厚企业共同构成了新郑市工业龙头; p 教育资源:目前新郑市拥有以美国西亚斯国际学院、台湾升达大学、中 原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为代表的大中专院校19所,常年在校师生达15万 人,是全省拥有大学最多的县级市。据估算,每年将向社会输出近4万名不 同专业的毕业生,成为助推新郑经济增长又一强有力的“发动机”和“助燃 器”;
区位优势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是新郑经济发展的优良基础
中原城市群腹地,交通条件便利 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北靠省会郑州,东邻中牟县、尉氏县,南连长 葛市、禹州市,西与新密市接壤。北距郑州市区38公里;南至长葛市区 20.4公里、许昌市区40公里;总面积873平方公里; 新郑市地处中原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黄金十字路口”,京广铁 路、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等国家重要交通干线贯穿全 境,同时接壤航空港区功能组团,形成了集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 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是中部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主要 汇集地;
城市能级//发展
郑州市向北、向西发展受到地理条件的制约,城市规划中短期内主要向东发展,长期向南发展;中原经济区已经上升为 国家战略,城市框架将迅速拉大,郑州提出大力建设都市区十大组团,郑州新区的规划及空港区的建设、二七新区的率 先启动、宜居教育城的发展,都拉开了郑州都市区向南发展的序幕;新郑作为郑州都市区南向的重要区域,在郑州向南 发展的过程中,必将迎来新的腾飞契机;
城市宏观研究
Urban macro study
城市能级丨城市属性丨人口分析
宏观经济丨城市规划丨产业发展丨发展方向
城市能级//区位
新郑市地处河南省中部、中原城市群腹地,地处郑州一小时经济圈核心位置;北距郑州市区38公里,东接航空港区,境 内分布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等国家重要交通干线,是中原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黄金十字路 口”; 新郑属于大郑州“一主、三区、四组团”的多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的四组团之一;
一主(中心城区,新北区)、一副(龙湖镇)、两核 (薛店镇、辛店镇)、四带(沿郑新公路、223、321、 323三条省道形成 “井”字交叉廊道);
以东为主郑州市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方向(2008— 2020),兼顾西部,培育南部,控制北部;

郑许公路
S223
城市能级//地位
新郑市是河南省1989年公布的第一批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8000年裴李岗文化、5000年黄帝文化和2700年郑韩文化、 红枣文化交相生辉 ,被誉为黄帝故里、中华第一古都;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连续三年位居全省首位;
1994年5月16日,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民行 批(1994)79号文批复: “经国务院批准,同意 撤销新郑县,设立新郑 市(县级),以原新郑 县的行政区划为新郑市 的行政区划”,由郑州 市代管。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于 1997年建成通航,作为 河南省空中门户和国内 重要的航空港之一, 2008年被国家民航局确 定为全国八大区域性枢 纽;2007年10月航空港 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划 归郑州市行政区之一。
新郑城市进驻报告
营销管理中心
2018年9月
目录
CONTENTS
城市宏观研究
Urban macro study
土地市场研究
Land market research
商品房市场研究
Commercial housing market research
企业进入建议
Enterprise entry ecommendation
黄帝文化 中国红枣之乡
裴李岗文化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郑韩文化 全国食品工业强市
历史名城、郑南重市 •中华第一古都
•中国红枣之乡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食品工业强市
•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市
•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市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市
城市属性//行政划分
新郑隶属郑州市,是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市和加快城市化进程试点县市、郑州“六城十组团”六座卫星城市之一, 新郑市辖9个镇、2个乡(龙王乡纳入航空港区)、 3个街道,总面积873平方公里;
城市能级//定位
城市定位综合服务、高端服务商务城。新郑包括老城区 和新城区两个部分,总面积48.26平方公里。新城区位 于新郑市中心城区北部,南起郑韩故城,北至南水北调 总干渠,东起京广铁路,西至郑新快速通道。新城区以 综合服务、现代高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为主,建成宜 居商务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新郑市行政区域划分
一区:中心城区新区 二乡:八千乡、城关乡 九镇:和庄镇、观音寺镇、梨河镇、龙湖镇、薛店镇、孟庄 镇、新村镇、辛店镇、郭店镇 三街道办事处:新建路街道、新华路街道、新烟街街道
城市属性//资源特点
新郑市文化产业发达,工业实力雄厚,众多高校聚集,在打造强势文化品牌的同时,为城市经济发展、人才输送提供强 有力的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