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第二章第二节水钠代谢失衡
外科护理学第二章 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调患者的护理

第二节 水和钠代谢紊乱患者的护理
(一)高渗性脱水
2.病理
高渗性脱水时,患者体液丧失以失水为主,钠盐损失较少, 导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由于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对较低, 细胞内的水分向细胞外液渗出,导致细胞内脱水明显,严重 时,脑细胞可因缺水而导致脑功能障碍。细胞外液的高渗状 态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 加,导致尿量减少、尿密度增高,也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 低和恢复容量。
渗透压平衡
渗透压:溶质在水中所产生的。
其高低与溶质、离子或分子的数目多少成正比, 而与粒子的电荷或颗粒大小无关。
晶体渗透压:水电解质形成的渗透压称晶体渗透 压。
胶体渗透压:以血浆中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 胶体渗透压。
正常值290~310mmol/L。它对维持体液容量,
维持细胞内外、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意义。。
(1)去除病因 防止液体继续丢失。
(2)补充液体 轻度缺水者,如能饮水尽可能口服补水, 不能饮水者或中度以上脱水者应首选静脉补充5﹪葡萄糖溶 液,当脱水症状基本纠正,尿量增加,尿密度和血清钠降低 时,再适当补充电解质。
(3)补液量 可根据血清钠浓度计算补液量,也可根据临 床症状补充,以每丧失体重1﹪的水分补充液体400~500ml 为标准。
机体是如何维持电解质平衡的?
电解质平衡
分布 浓度 日需量 来源 排泄 调节
Na 主要在ECF 135~145mmol/L 4.5~9.0克 食物 肾 多进多排 少进少排 不进不排
外科体液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

电解质平衡
• 电解质在体液中解离为离子,分布于细 胞内外。
阳离子:Na+ 细胞外液 电解质 解离 离子 细胞内液 阴离子:蛋白阴离子
Na的正常值是 135~150mmol/L 成人每日需要 NaCL6~10g。
阴离子:CL-、HCO-3 阳离子:K+、Mg2+
• 人体血液的PH标值在7.35~7.45之间
• (1)摄入不足:疾病进食困难、术后禁食;
• (2)钾丢失过多:严重呕吐、腹泻、胃肠减
压、利尿、使用皮质激素等;
循环系统表现: • 心悸、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甚至心室纤 颤; • 心电图异常,T波低平或倒置、S-T段降低、 Q-T间期延长、U波出现。
低血钾心电图变化
遵医嘱补钾,以口服为主,常用 10%的KCL,不能口服着,可稀释后通 过静脉补钾。 、见尿补钾 2、浓度不宜过高 3、速度不易过快 4、总量不宜过大 5、绝对禁忌静脉注射
例1:病人的PH值为7.58,PaCO2为20mmHg,PO2 为110mmHg 分析: 第一步, PH值大于7.45,提示为碱中毒 第二步,PaCO2和PH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 吸性
结论: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
例2:病人的PH值为7.50,PaCO2 50mmHg, PaO2为100mmHg 分析: 第一步,PH值大于7.45,提示为碱中毒 第二步,PaCO2和PH值同向改变,表明为 代谢性 结论:代谢性碱中毒
任务二 水、钠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
• 临床上失水与失钠常同时发生,统 称为脱水或缺水。 • 按失水和失钠的比例不同,脱水可 分为高渗性、低渗性和等渗性。
( 一)
高渗性脱水
• 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150mmol/L。
第二章 外科体液代谢失衡的护理ppt课件

3. 等渗性缺水: ① 渗透压无变化→无口渴 ② 如未及时补充适当液体,因无形失水不可避
免,可转变为高渗性缺水;如补给大量低盐 或无盐液体,则可转变为低渗性缺水。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了解病人是否存在水钠摄入不足、排出过多的
病史;失水失钠后处理是否合理; 询问病人的胃肠功能以及重要器官有无功能障 碍的病史,能否承受常规的补液治疗。
重度
2. 低渗性缺水:
①无口渴,有头晕、恶心、乏力、淡漠; ②尿量早期不减少或有所增多,后期尿少,尿比重 低; ③组织脱水征明显; ④较早出现低血容量表现(如脉细速、血压下降、站 立性昏倒),甚至低血容量性休克。
组织间液 细胞内液
临床分度
临床分度 血清钠浓度 (mmol/L)
临床特征
头晕、疲乏、恶心、手足麻木、表情 淡漠等低钠一般表现;尿量正常或增 多,尿比重低,尿Na+和Cl-含量下降
2. 计算:★
第1日总量=生理需要量+1/2已丧失量 第2日总量=生理需要量+1/2已丧失量(韵情减
免)+前1日继续损失量 第3日总量=生理需要量+前1日继续损失量
案例:
梁先生,65岁,体重60kg,食管癌饮食困难1月余,诉乏 力,极度口渴,尿少而色深。检查:意识清楚,血压、 体温在正常范围,眼窝明显凹陷,唇干舌燥,皮肤弹性 差。其他无特殊,血清钠尚无报告。 体液失衡的类型及程度? 高渗性缺水 中度 补液量的计算: 日需量= 2000ml 已丧失量= 60kg ×5%=3kg ≈3000ml 首日补液总量= 日需量+1/2已丧失量=2000+1/2*3000=3500ml
中,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细胞外液之间进行物质 交换。
第二节 水、钠代谢失衡病人

护理评估
治疗要点与反应: ① 高渗性缺水:轻度饮水即可,不能饮水或中度以上 应首先静脉输注5%葡萄糖溶液。 ② 低渗性缺水:轻度饮含盐饮料即可,不能饮水或中 度以上静脉输注等渗盐水,重度可先补少量高渗盐 水。 ③ 等渗性缺水:轻度含盐饮料即可,不能饮水或中度 以上首先静脉补给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
第二节 水、钠代谢失衡病人 的护理
掌握水、钠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评估及护 理措施。 熟悉水钠代谢失衡病人的发病机制、护理诊 断、目标及护理评价。
三种类型的缺水
I.
II.
III.
高渗性缺水: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 〉 150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又称原发性 缺水。 低渗性缺水: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 〈135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又称继发 性缺水或慢性缺水。 等渗性缺水:水和钠等比例的丢失,血清钠在 135mmol/L~145mmoml/L。细胞液在正常范围。 又称急性缺水。
病情观察
记录液体出入量 b) 保持输液通畅 c) 监测心、肺功能 d) 观察治疗的反应 病人出现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输液反应等,应 及时停止输液并报告医生。
a)
健康指导
பைடு நூலகம்
急性胃肠炎频繁呕吐与腹泻者应尽早诊治,预防体 液失衡。 高温环境中劳动者,出汗多,应及时补充含盐饮料。 提倡平衡膳食,防止电解质缺乏。
发病机制
高渗性缺水:摄入水量不足,水分丧失过多。口渴,
细胞内液缺水,尿少、尿比重高。 低渗性缺水:任何原因失水后,只补充水分而未补 盐或补盐量不足。细胞水肿,血容量不足,早期尿 量正常或稍多,后期尿量减少,尿比重低。 等渗性缺水:腹泻,肠梗阻后肠腔积液。无口渴, 血容量不足,尿少,尿比重高。
《外科护理》第二章 第二节 水钠代谢失衡

0.50.75
常发生休克;可出现神经系统
身体状况
3
等渗性缺水
既有口渴、尿少等缺水症状,又有恶心、乏力 等缺钠症状。
若短期内体液丧失达体重的5%,可出现明显 缺水征和血容量不足征象,再进一步发展可出 现休克。
护理评估
心理——社会状 况
体液失衡大多起病急骤,容易引起病人及其家 属的焦虑、恐惧。
体液失衡常以疾病的并发症出现,因此,常有 原发疾病所致的心理与社会反应。
失水量 (占体 重%)
2-4
4-6
>6
身体状况
2
低渗性缺水
缺程钠度 血度(清mm钠ol浓/L)
临床表现
失NaCl 量 (g/Kg)
头晕、疲乏、恶心、手足麻木、
轻度 130-135 表情淡漠等低钠表现;尿量正 0.5
常或增多、尿比重低
中度
120-130
除上述表现加重外,可出现血 容量不足所致的循环功能异常 征象(脉搏细速、血压不稳或 下降、直立性晕倒、视觉模糊 等);尿量减少,尿比重低
概述
2
低渗性缺水
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135mmol/L,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当间接引 起,故又称继发性缺水或慢性缺水。
概述
病因
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丢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 等。 ②大创面的慢性渗液。
③应用排钠利尿剂,未补充适当的钠盐。
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只注意补充水分,未及时补充钠盐。
水。
绝大多数由原发病直接引起,故又称原发性缺 水。
概述
病因
①摄入水量不足:长期饮食受限或停止,而 未补充液体(仍无形失水)。
②水分丧失过多:如大量出汗、超常失水 (如气管切开、大面积烧伤疮面渗出挥发、 糖尿病大量渗透性利尿等)。
外科患者水钠代谢失衡的补液原则

外科患者水钠代谢失衡的补液原则水钠代谢失衡是外科患者常见的临床问题,而正确的补液原则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外科患者水钠代谢失衡的补液原则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外科患者水钠代谢失衡的原因1. 外科手术:外科手术本身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水钠代谢失衡,尤其是大手术或长时间手术。
2. 术后感染:术后感染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大量出汗等症状,从而引起水钠代谢失衡。
3. 药物使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激素等可能干扰患者的水钠代谢平衡。
4. 持续恶心呕吐或腹泻:这些症状可能导致患者丢失大量体液和电解质,从而引起水钠代谢失衡。
二、外科患者补液原则1. 根据丢失的体液选择合适的补液液体:在确定患者出现水钠代谢失衡后,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体液丢失情况,包括失液量和失钠量。
然后选择合适的补液液体进行补液,一般可选择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葡萄糖氯化钠液等。
2. 补充电解质:对于失钠、失钾等电解质异常的患者,除了补充液体外,还需要适当补充相应的电解质,以维持电解质平衡。
3. 监测补液效果:在进行补液治疗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尿量、生化指标等,以评估补液效果,并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4. 防止补液过快或过量:在进行补液治疗时,需要注意避免补液过快或过量,以免引起水中毒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5. 个体化治疗:对于不同类型的外科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包括选择合适的补液液体、补液速度、电解质的补充量等。
三、外科患者水钠代谢失衡的补液注意事项1. 注意评估患者的体液丢失量和失钠量,以确定补液的目标和量。
2. 严格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纠正补液不良引起的并发症。
3. 避免使用含有大量葡萄糖的液体进行过快或过量的补液,以免引起高渗状态和水中毒。
4. 密切关注患者的肾功能和电解质情况,根据需要调整补液方案。
5. 在进行补液治疗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心功能状态,防止补液过量导致心力衰竭。
外科体液代谢失衡患者的护理—体液的正常代谢

▪ 机体——水、钠代谢失衡?
“无功能”性细胞外液---脑脊液、关节液、消化液
成人细胞外液占体重的百分比是
A.35% B. 30% C. 40%
D. 20% E. 25%
D
短期内失血量达到20%可导致休克,微循环血量占总血量的20%
临床中患者的缺水和缺钠一般都是同时发生的。 按照丢失水和钠的比例不同,缺水可分为三种类型
A,中度等渗性缺水
B .重度等渗性缺水
C .重度高渗性缺水
D .中度低渗性缺水
E .中度高渗性缺水
小结:三种缺水的比较
类型
等渗性缺水
低渗性缺水
高渗性缺水
概念 原因
血渗透压
失水≈失钠
失水<失钠
失水>失钠
①消化液急性丢失
②大量血浆、血液丢 失③反复大量排放胸 水和腹水
①消化液慢性丢失 继发于等渗性脱水 ②大创面慢性渗液 ③肾脏失钠过多
①高渗性缺水:水钠同时丧失,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 升高(大于150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②低渗性缺水:水和钠同时丢失,失水少于失钠,血清钠低 于正常范围(小于135mmol/L),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③等渗性缺水:水和钠成比例丧失,血清钠正常,渗透压正 常在外科临床上以等渗性缺水,最常见。
• A .高渗性缺水 B .低渗性缺水 • C .等渗性缺水 • D .低钠血症 • E .高钾血症
• 2.女, 60岁。高温天户外活动4小时,出现口渴、尿少,突然晕倒 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稀释性低钠血症 B .等渗性缺水
• C .急性肾衰竭
D.高渗性缺水
• E .低渗性缺水
• 3.男,25岁,煤矿工人。被困井下9天,获救后诉口渴,体重由 70kg降至57kg,血钠155mmol/L,血钾4.0mmol/L。其水电 解质平衡失调的类型是
水钠失衡病人的护理优秀课件

低渗性缺水
❖概述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概述
• 1.定义
• 水和钠同时缺失,又称慢性或继发性缺水。但 缺水少于缺钠,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血清钠 低于135mmol/L。
• 2.病理生理改变
渗透压高 渗透压低
水 水
护理评估
• ㈠ 健康史 • 病因主要有三种:
• 1.消化液的持续丢失: • 反复呕吐、长期腹泻、慢性肠梗阻 • 2.大创面的慢性渗液 • 3.排钠过多 • 4.钠补充得不足
• ㈡ 身心状况
• 依据缺钠程度可分为三度:
程度
身体状况
血清钠值 缺NaCl (mmol/L)(g/kg体重)
轻度缺 钠
疲乏、头晕、软弱无力;口渴不明显; 尿量增多、尿比重低、尿Na+下降
渗透压低 渗透压高
水 水
护理评估
• ㈠ 健康史 • 病因主要有:
• 1.水分摄入不足 • 2.水份丧失过多
• ㈡ 身心状况
• 依据缺水程度和临床症状轻重不 同可分为三度:
程度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身体状况 除口渴外,无其他症状
缺水量 约是体重的2%—4%
除极度口渴外,出现缺水体征:
唇舌粘膜干燥、伴有乏力、, 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少
3)、定速: 先快后慢
前8小时补充总量的1/2 后16小时补充剩余的1/2
补液总原则: 先盐后糖、先晶后胶、 先快后慢、尿畅补钾。 注意:尿量必须>40ml/h时才可补钾。
(二) 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1、生命体征 2、精神状态 3、缺水征象 4、尿量、尿比重 5、CVP 6、记录24小时出入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病理生理
细胞外液低渗致细胞外液水分进入细胞内,机体抗利尿激素分 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减少,故早期尿量增多,结果导致 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一旦减少至影响循环血量时,醛固酮和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钠和水重吸收增加,故后期尿量减少。 低渗性缺水病人尿比重低,常在1.010以下。
概述
病理生理
细胞外液低渗致细胞外液水分进入细胞内,机体抗利尿激素分 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减少,故早期尿量增多,结果导致 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一旦减少至影响循环血量时,醛固酮和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钠和水重吸收增加,故后期尿量减少。 低渗性缺水病人尿比重低,常在1.010以下。
总结
比较
类型 特点 原因 临床表现 高渗性脱水 失水多于失Na+ 血浆渗透压升高 水摄入不足或 等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水和钠的丢失基本平衡 失钠多于失水 血浆渗透压变化不大 血浆渗透压降低 消化液丢失、大面积烧 丢失体液时,只补充 伤等急性失液 水而不补充电解质
丢失过多
口渴、尿少、体温上 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 无口渴感,患者易恶 升及出现各种神经精 外周血循环障碍等 心、呕吐,四肢麻木、 神症状 无力及神经精神症状 Na+为135~150 Na+<135
②水分丧失过多:如大量出汗、超常失水(如气 管切开、大面积烧伤疮面渗出挥发、糖尿病大量 渗透性利尿等)。
概述
病理生理
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高于细胞内液,水分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 移,导致细胞内、外液量都有减少,以细胞内液减少更明显。 病人出现口渴,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比重升高。
概述
2
低渗性缺水
重度
<120
身体状况
3
等渗性缺水
既有口渴、尿少等缺水症状,又有恶心、乏力等 缺钠症状。
若短期内体液丧失达体重的5%,可出现明显缺水 征和血容量不足征象,再进一步发展可出现休克。
护理评估
心理——社会状况
体液失衡大多起病急骤,容易引起病人及其家属的 焦虑、恐惧。 体液失衡常以疾病的并发症出现,因此,常有原发 疾病所致的心理与社会反应。
评估水、钠缺失的原因,了解病人是否存在水、钠摄入不 足或排出过多的病史,以及失水失钠后处理是否合理。
了解病人目前的胃肠功能,能否正常摄水、摄钠。
评估病人心、肺等重要器官有无功能障碍,能否承受常规 的补液治疗。
身体状况
1
缺水程度 轻度 中度
高渗性缺水
临床表现 口渴、尿少 极度口渴、尿少、尿比重高;口舌干 燥、皮肤黏膜干燥、皮肤弹性差、眼 窝凹陷、小儿前囟凹陷等组织缺水征 上述表现加重,并有躁狂、幻觉、谵 妄、高热、甚至昏迷等脑功能障碍表 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 循环系统功能异常表现 失水量 (占体重%) 2-4 4-6
血清钠
血尿素氮 尿钠、氯含量 尿比重
反应尿液浓缩和 尿钠、氯排出状 况
护理评估
处理原则
任何类型缺水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合理补液。
处理原则
1
高渗性缺水
轻度缺水病人饮水即可。 不能饮水或中度以上病人应首先静脉输注 5%葡萄糖溶液。 为防止继发低渗性缺水,高渗状态缓解后 应及时适量补给生理盐水。一般葡萄糖溶 液与生理盐水用量比例约为2:1。
处理原则
2
低渗性缺水
轻中度缺钠者,一般补充5%葡萄糖盐溶液。 重度缺钠者,先输晶体溶液,后输胶体溶液, 以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然后再滴注高渗盐 水,如3%~5%氯化钠溶液,以进一步恢复细 胞外液渗透压。
处理原则
3
等渗性缺水
轻度缺水病人饮含盐饮料。 不能饮水或中度病人首先静脉补给等渗盐水或 平衡盐溶液。 机体有调节能力,并不要求输入全量等渗液,可先 盐后糖,两者交替,一般生理盐水与葡萄糖溶液各 半量(1:1)即可。
概述
病理生理
细胞外液容量迅速减少,导致血容量不足; 细胞内外液致血容量不足; 细胞内外液体无明显转移。 如未及时补充适当液体,因无形失水不可避 免,可转变为高渗性脱水。 如补给大量低盐或无盐液体,则可转变为低 渗性脱水。
2
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
健康史
口渴中枢抑制。
概述
3
等渗性缺水
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血清钠135~150mmol/L, 细胞外液渗透压保持正常,即为等渗性缺水。 等渗性缺水是病人短时间内大量失水所致,故又称 急性缺水,是外科临床中最常见的缺水类型。
概述
病因
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大量呕吐、急性肠梗阻、 剧烈腹泻等。
②体液的急性丧失:如严重腹腔感染、大面积烧伤 早期等。
辅助检查
检查内容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量、 血细胞比容 高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临床意义
增高 >150mmol/L
可升高 增高 增高
增高 <135mmol/L
可升高 明显减少 尿比重<1.010
增高
135145mmol/L 可升高 增高或稍增高 增高
提示血液浓缩 判断缺水性质
见于肾不能排出 维持排泄废物所 需要的尿量时 反应肾有效调节
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135mmol/L,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即为低渗性缺水。
绝大多数病人是因失水后补液不当间接引起, 故又称继发性缺水或慢性缺水。
概述
病因
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丢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 ②大创面的慢性渗液。 ③应用排钠利尿剂,未补充适当的钠盐。 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只注意补充水分,未及时补充钠盐。
1
概述
概述 临床上失水与失钠常同时发生,统称为脱水或缺水。 按水和钠丢失的比例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1
高渗性缺水 低渗性缺水 等渗性缺水
2
3
概述
1
高渗性缺水
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150mmol/L, 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即为高渗性缺水。 绝大多数由原发病直接引起,故又称原发性缺水。
概述
病因
①摄入水量不足:长期饮食受限或停止,而未补 充液体(仍无形失水)。
重度
>6
身体状况
2
缺钠 血清钠浓度 程度 (mmol/L)
轻度 130-135
低渗性缺水
临床表现
失NaCl量 (g/Kg)
中度
120-130
头晕、疲乏、恶心、手足麻木、表情 淡漠等低钠表现;尿量正常或增多、 0.5 尿比重低 除上述表现加重外,可出现血容量不 足所致的循环功能异常征象(脉搏细 0.5-0.75 速、血压不稳或下降、直立性晕倒、 视觉模糊等);尿量减少,尿比重低 常发生休克;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昏迷、肌肉抽搐、腱反射减弱或消 0.75-1.25 失、木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