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

合集下载

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

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

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制度也在不断变迁。

这种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首先,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提升经济效率,吸引投资和创新,并为企业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

例如,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改善制度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由此可见,制度变迁能够激发经济的活力,推动其持续发展。

其次,制度变迁对社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能够保障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市场关系的调整,改革和制度的变革成为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通过制度变迁,社会可以更好地解决社会矛盾,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正因如此,制度变迁不仅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也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制度变迁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复杂性。

一方面,制度变迁需要充分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执行适当的渐进性,以减少社会冲突和不稳定因素。

另一方面,制度变迁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需求,以保持制度的活力和竞争力。

因此,制度变迁不仅要考虑现实条件,还要注重长远发展,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制度变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

由于文化、历史和政治体制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制度变迁的接受程度和方式也有所不同。

有些国家可能更加注重政治体制的改革,而有些国家则更注重经济体制的改革。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制度变迁路径,在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尊重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独特性。

最后,为了促进良好的制度变迁,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制度政策和监管机制。

政府在制定制度变革政策时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确保制度变迁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2 世纪 8 年代 以来 ,以新制度经济学为代表的制度学派提 出,资 0 0
诺思在 《 西方世界的兴起》中分析 了英国和 西班 牙因产权 制度 的差
本积 累、 技术进步等 因素与其说是经济增长的原 因, 不如说是 经济增长 异而导致 的不同的经济发展结 果。1 纪 ,英国和西班牙 同是最 早发 6世
规 、规章等) 、非正式规 则 ( :社会 习俗 、行 为规范、道德规 范、信 济发展 的良好制度环境 ,从此 , N ̄ S 如 英I 7持续的经济发展 。 然而 ,s r ]
仰等) 及它们的实施特征。 , 一时期的西班牙实行的则是 “ 主专制”政体 , 君 代表封建利益 的羊毛团 正式规 则包 括 : 1 ()政治规则 ( 即政治体制) 2 ;( )经济规 则 ( 即产 ( 即羊毛 出口商和专门养羊 的地 主组成 的利益 集团) 和政府谈判 中获 在 权) 3 具体 的单个合同 。政治体 制和产权是 互相影响的。一方面 ,国 得 了更多 的特权 , () 政府把羊毛 出口作为主要税源 , 羊毛团可以在农田随 家依 靠垄 断暴 力 , 负责界 定产权 并保证 产权的实施 ; 另~方面 , 由产权 意放牧羊群 , 农民的损失得不到应有的赔偿。对羊毛团有利 的制度 安排 所决定的经济利益 的结构也将 影响到政 治体 制。 从短期看 , 每个时期的 阻碍 了土地产权制度 的发展 , 由于从羊毛出 口中获得 的政府 收入经常不 各种利益集 团都 会插手政治舞 台 ,尽量使 政治剧情 的发展更有利 于 自 足, 往往 出现 国家侵 占、没收私有财 产和 单方 变更 合同等事 件 , 更加妨 己 : 长期看 , 从 经济发展也 影响到政治体 制的演变。经济规则就是通常 害 了市场秩序 的形成。最后 , 西班牙的经济渐渐衰落。诺思认为 ,英国 所谓的产权 。 阿尔钦认为 , 产权是一个社会强制实施对某种经济物品的 经济率先发展 的主要原 因是建 立了良好 的产权制 度 ; 而西班牙经济停滞

中国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中国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维普资讯
L~ 一 塑一 一一 垦 皇 盎 f
中国制度变 迁和经 济增 长 经济 管理 学院 , 北京 10 8 ;. 00 3 2中央财经 大学 统计 学院, 北京 10 8 ) 0 0 1
中国经 济 制度 的变革 表现 在多个 方面 , 主要有 : 配置资 源 的方式 由过去 的计 划体制改 为市场体制 ; 进行 经济主体产权 制 度变革 , 发展 壮大非公有 制经济 ; 实施对外 开放 , 发展外 向型 经 济等等 。 本文选 用以下几个指标反 映制度变迁 : 1市场 化程 度 () (C , S H)用投 资 的市 场化 指数 表示 , 即全 社会 固定 资产投 资 中 “ 外资 、 自筹资金 和其他 投资 ” 占总投资 的比重。( ) 国有化 水 2非 平 ( G ,用非 国有 经济 的增加值 占国内生产 总值 的 比重 表 F Y) 示, 由于资料 限制 , 这里用工业 总产值 中的比重表示 。( ) 3 开放 程度 ( F , 对外 贸易 依存 度表 示 , K C)用 即进 出 口总额与 国 内生 产总值 的比率 。( ) 4 工业化水平 ( Y , G H)用工业总产值 占国内生
经济增 长理 论是宏观 经济学 的重要组成部 分 , 经济增长 的 源泉一直是宏观 经济学研究 的核心 问题 。 古典增长理论认 为 新 经济增长 的核心 因素是物质资本 、 人力资本 、 劳动力 和技 术 。 而


制 度 变迁 和经 济 增 长关 系分析
产 总值的 比重表示 。( ) 5 非农化水平 ( N , F H)用第二产业和第j 产业就业人 数 占总就业 人数 的 比重 表示 。经 济增长用 G P可 D 比价格 定 比增 长指 数表 示 ( 1 7 以 9 8年 为 1 ) 0 。具体数 据见表 1 数据来 源 于文献 【】 中国统计 年鉴 ) 2 0 ) 由于种种原 , 1和《 ) 04 。 ( 因, 这些 指标也只能是 中国经济制度变革 的一定 程度的量 化。 考 虑 到利用 时间序 列建 立多元 线性 回归模 型残 差序 列 的 自相关性 , 这里建 立 以 GD P为 因变量 , 以制度 变迁指标 为 自变 济政策的基础 。 量 的带有 自相 关误差校 正的多元 线性 回归模 型 , 对参 数进行最 目前关 于制度 变迁 与经 济增 长关系 的研究 方法 可归 结 为 大似 然估计 , 到如下结果 ( 得 括号 中为参 数的 t 验值 , 同) 检 下 : 三类 : 一是用 一定 的指标体 系对 制度 变迁进 行量 化 , 建立 多变 CD = 9 . 0 5 5 S H+ . 4 C 3 0 GYH一 . 9 NH+ P 7 23 — .4 C 1 8 KF 一 .7 212 F 量线性 回归相关模 型进行研究 ; 是将制度 变量作 为虚拟变量 二 (.5 ( 35 ) ( . ) ( 1 7 ( 49 ) 37 ) 一 .1 1 6 一. ) 一 . 8 0 4 加 入到生产 函数模 型 中;三是 利用生 产函数估计 出索洛残差 , 1 . F Y +8。 81 G 8 () 1 进 而探 讨制度变量与索洛残差 的关系 。 这些方法 都有 其不足之 ( 16 ) 1 .8 处 :回归分析可 以反 映制度变 量与经济增 长 的共 同变化趋势 , 8= 06 t一 .58I+o1 l .28 — 04 一 r 一 l 2 . () 2 并 不能揭示 出制 度变量对经济 增长 的影 响 , 而且这种 变化趋势 ( .3 ( .6 1 ) 9 1 ) 4 可能是非线 性 的 ;制度 的变 化对 经济增 长 的影响往 往是 渐进 Q。I O 5 1 R _ .9 2 ~N( ,8 ) 09 7 的, 因而将制 度变量作 为虚 拟变量 是不 合适 的 ; 度变迁 对经 制 由于存在 多重 共线 性 ,有 的参 数 的符号 和我们 的预 期相 济增长 的影 响部分地 反映在资本 和劳动 的增长 中 , 索洛残 差 中 反 。这 里我们着 重于这些 制度变量对 经济增长 的解释能力 , 从 仅包含制度 变迁 对经济增长 的部分 影响 。 R 可以看 出这些制 度变量对经济增长 有很 强的解释能力 。 本 文将按 照第一 类 和第i类 方法 的思路 对 中 国的制 度变 为了考察制 度变量对经 济增长 的非线性影 响 , 面用人工 下 迁 和经 济增 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 。 神经 网络模 型研究经济增 长与制度变量 的关 系。人工神经 网络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_理论与经验证据_何雄浪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_理论与经验证据_何雄浪
m n2 j
σ -1 σ σ -1

另一类是将制度要素嵌插到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 ,如 杨友才等 ( 2007 ) 构建了包括制度、 资本、 劳动要 素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得出了制度能提高经济增长 率、加快经济收敛速率的结论
80
[5 ]
( 2)
。 不容否认这两类
其中: c jiz 表示 i 地区的代表性消费者对 j 地区生 产的第 z 种异质品的需求量; n2j 表示 j 地区部门 2 内
2016 年第 10 期
·理论经济·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 理论与经验证据
Institutional Changes and Economic Growth : 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何雄浪
HE Xionglang
杨盈盈
YANG Yingying
[下,笔者构建了包含制度要素的多地区两部门的经济理
Economic growth
New economic geography
Quantile regression
79
·理论经济·
2016 年第 10 期
一、引言 经济增长是实现人类福利,促进社会发展和政治 稳定的前提, 历来受到各国政府、 学术界的重点关 注。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传统的古典经济学和新古 典经济学理论对此做出了巨大努力来进行诠释 ,而近 些年来随着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制度在经济增 长中的作用与地位,越来越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 认可,统一前东西德发展的差异以及改革开放前后中 国的巨变等都是鲜活的例子。细捋历史的线条,我们 不难看到经济增长的轨道上烙刻着制度变迁的影子 , 经济增长中总是伴随着各项制度安排的变动 。从现象 到本质,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真的存在必然 的亲缘性,制度变迁以何种方式推动经济增长 ,这些 都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深刻的分析 。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均将资 本、劳动、技术当作经济体产出的决定性要素 ,并从 数理模型的角度加以详细的分析 ,然而此二者均有一 个明显的缺陷,即未考虑制度的作用,生硬地将制度 当作外生给定的常量。但是实际上制度对经济增长的 影响并非无足轻重,相反是深刻而长远的,例如,二 战后由于历史原因朝鲜半岛南北两个国家产生了迥异 的经济制度,由此导致资源、文化禀赋相似的两个国 家走向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

转型时期制度变迁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转型时期制度变迁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口 ZHOU Na n—n a n , BI Yu—g a n g
( 1 . S h a n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F i n a n c e a n d E c o n o mi c s , T a i y u a n 0 3 0 0 0 6 ; 2 .I n d u s t r i a l a n d C o mm e r c i a l B a n k o f C h i n a Qi n g d a o b r a n c h , Qi n g d a o 2 6 6 0 0 1 , C h i n a )
2 0 1 3年 第 1期 第3 5卷 总第 2 2 3期
物流工程与管理
L OGI STI CS ENGl NEERI NG AND MANAGEMENT
经济与管理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4 9 9 3 . 2 0 1 3 . 0 1 . 0 5 1
产 生 巨大影 响。文中制度 这一因素引入 经济增长模 型 , 并量化 测度 了制度 变迁 , 并进 行 实证分 析。结果表 明, 改革 开放
3 0多年 来我 国的制度变迁对经济的增长具有 巨大的促进作 用。而 目前 , 我 国的体制 改革 尚未完成 , 仍 有较 大的制度 变
迁空间, 所 以制度创新与 变革仍然是我 国未来较长一段 时期 内经 济增 长的重要动 力源泉 。
转型时期制度变迁对 我国经济增长
影响 的实证 分析
口 周南南 , 毕于岗
( 1 . 山西财 经大学,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6 ; 2 . 中国工商银行 青岛分行 , 山东 青 岛 2 6 6 0 0 1 )

浅谈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浅谈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 ) 73. 5 : — 8 3
4 结 论
本文应用主成 分分析方法研 究上市公 司 自愿 性信息 披露 的影响 因 素, 发现上市公 司的盈利 水平 、 负债情况 、 司治理结果 和行业因素可 以 公
[ ] 沈春华, 4 陆峰. 主成分分析在上市公 司经营业 绩评价 中的应用 [] J. 湖 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0 6 1: 6 20 () — . 5 第一 作者 简介 : 洪 ( 责任 编辑 : 邱娅 男 )
评价就是一种 意识形 态的重要 组成部分 。意识形态 不是一成不变的 , 当 人们的经验 与其思路不相 符时 , 就会 试图改 变其 意识形态 , 发展一套更
适 合于其经验 的新的理性 。
理论 和意识形 态理论 。 诺斯认 为, 有效 率的经 济组织 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 而有效 率的经济组织需要 有明晰的产权 , 建立明晰产权 的目的就是使创 新 的私 人收益 率和社会 收益 率相等 , 提供一种经 济活动 的激励 , 免“ 避 搭
形式 。
但大部分学者都是从技术角度去解 释经 济增长 , 即假定制 度因素是既定
的和已知的 。 其实 、 正如新制度学派所认为的 , 制度 因素才可能是经济增
长的关键之所在。
有关 国家的存在 , 一直有两种解 释 , 一种是契约理论 , 另一种是剥削
理论 。 诺斯认为 , 这两种理论都不全面 , 因此 。 诺斯把 国家定义为“ 可视为
道 格拉斯 ・ 诺斯所提 出的制度 变迁理论 主要包括 产权理论 、国家 C・
在诺 斯看来 , 意识形态是一 种行 为方式 和节约机制 , 通过 它可 以使 决 策过程 简单 明了。 意识形态还与道德 、 伦理评价等相互交织在一起 , 这

中国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中国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2014年10期总第749期中国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姻诸建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资助项目摘要:本文以现有文献为基础,并以中国近30年的制度变迁为现实依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制度变迁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本文主要以市场化程度、开放程度及非国有化程度作为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度量指标,研究发现三者程度的加深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可见,制度变迁乃是解释中国经济增长重要原因。

关键词:制度变迁;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更是被人所关注。

因此,无论是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结构主义发展理论还是制度变迁理论,都对经济增长的动因进行了大量研究。

当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理所当然地激起了学者们的研究热情。

这种高速增长又恰恰是伴随着制度变迁的,其大致主线是由计划经济过渡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具体来讲,这一变迁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1978年至1984年农村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扩散过程;第二,1984年至1992年城市强制性变迁的推广过程;第三,1992年至今的中国经济制度环境的变革和创新过程。

在这一历程中,制度变迁又表现为三个主要方面:一是所有制结构的转变,其中最主要的特征是国有经济成分比重的持续下降,私有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国有经济成分比重的上升;二是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三是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

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的变迁。

而中国这种制度变迁所引致的增长发生在短短的30年间,这恰恰给我们研究包括制度在内的各因素在增长中的作用提供了很大方便。

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制度变迁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本文主要结构如下:首先,对有关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文献进行综述;其次,在前人文献的基础上,改进有关对制度变量的估算方法,以便为计量模型提供可靠数据;接着,是实证分析过程和结果;最后,给出相关总结。

制度变迁类型与经济增长

制度变迁类型与经济增长

2006.11制度变迁类型与经济增长□滕飞(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现代经济发展的现实表明,以生产要素投入论为核心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要把科学技术转化为促进经济增长源泉,还需要对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安排作出适应性调整。

新制度经济学在此方面贡献重大:其将传统理论中视为外生变量的制度内生化;对制度创新在宏观经济增长及微观经济绩效层面上的影响进行了经济学分析;确立了制度内生化经济增长理论,带动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

关键词制度变迁经济增长诱导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图分类号:F019文献标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1-225-02一、对制度变迁的解释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过程。

利益是制度主体推动制度的变迁的动力,即“制度的框架也是一种刺激、激励机制,他决定了人们取得何种知识和技能,以获得最大程度的报答”(诺斯1993)。

寻求现实利益均衡;预期以新制度获得长远利益。

这二者作为制度变迁的动力基础。

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代表诺斯的研究重点在于制度的效率。

其理论前设为:决定经济社会价值的是资源稀缺,稀缺将引起竞争,竞争促使人们学习,从而人们在不断反思中改变对现存制度的评价,进而进行制度选择,使制度的优胜劣汰成为可能。

同时,他的制度变迁理论也适应于解释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

促使人们改变现存制度的根本原因,是对新制度的绩效评估。

当人们认识到新制度的未来收益大于其的成本时,人们就会实施这种变迁。

二、制度变迁类型(一)从变迁的动力来看,制度变迁可分为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是来自于和微观主体对潜在利润的追求,个体或群体在利益驱动下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制度转换,程序为自下而上。

这种变迁是对边际效益的调整,路径是渐进的,具有坚实的动力保障机制。

发生这种变迁必须要有出于制度不均衡的获利机会,从初始制度均衡,到制度不均衡,再到制度均衡,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人类制度变迁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多数技术进步来自企业和个人所进行的私人研 究。
政府通过补贴、减税和专利制度来鼓励新技术的 开发。
.
人口增长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和其他社会学家一直争 论人口增长如何影响一个社会。
人口增长与其他生产要素相互作用:
使自然资源量更加紧张 稀释了资本存量 促进了技术进步
04.08.2020
.
14
二、长期问题的挑战
教育的工人移民到富国。
.
健康与营养
更健康的工人具有更高的生产率 对公众健康的良好投资可以提高生活水平 一些国家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生活贫穷
04.08.2020
支付不起足够的 健康保健和有营 养的食物
.
10
产权和政治稳定
产权是指人们对其拥有的资源行使权力的 能力。
价格制度发生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经济中广泛 尊重产权。
追赶效应 是指开始时贫穷的国家倾向于比开始时富 裕的国家增长更快的特性。
.
每个工人 产量
生产函数的说明
1
2. 当资本水平高时, 额外增加一个单位的资 本带来小的总产量增量。
1. 当资本水平低时,额外增加一个 单位的资本带来大的总产量增量。
1
04.08.2020
工人人均资本
.
7
来自国外的投资
政府可以通过鼓励来自国外的投资来增加资 本积累和长期的经济增长 来自国外的投资采取几种形式:
把时间引入经济思维
静态的学问太简单 “long run”还是太短了
受长历史的纠缠:究竟是中国学子的幸运 还是不幸?
难以回避的当下问题:中国的高速增长还 可以继续吗?
人类有时候就是关心一些不容易有答案的 问题
04.08.2020
.
15
从人均GDP比较中国与西欧 ——公元400年起点相当; ——400-1200/1300:中国领先 ——14世纪到19世纪中,中国停滞,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
金观涛、刘青峰:长期封建制的超稳定结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08.2020
.
20
”加州学派“的新发现
黄宗智:华北、长江三角洲地带,商业化的“过密化” (involution),但没有发展;
弗兰克(Andre G. Frank),《重新定位:亚洲时代的全球经济》 (即《白银资本》): “这本书的新颖之处在于,通过分析证明, 至少直到1800年,具体到中国是直到19世纪40年代的鸦片战争, 东方才衰落,西方才上升到支配地位——而这显然也是暂时的,从 历史的角度看,这仅仅是很近的事情”。
.
17
人均GDP:中国与美国(1700-2000)
04.08.2020
.
18
进一步梳理历史
据李约瑟,第8-12世纪时,中国的技术变迁非常快速, 到13世纪时,中国已经达到了全面科学革命和工业革 命的门槛(threshold level);可惜中国没有“破门 而入”.
据安格斯.麦迪森的《中国经济的长期绩效》(1992)
04.08.2020
.
19
中国何时开始停滞?
1766年,亚当·斯密发现:“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裕的 国家,即是说,是一个土地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 最多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它似乎长久已经处于停 滞状态了。……也许在马可波罗的时代以前,中国的 财富就已经达到该国的法律和制度所允许的发展程 度”。
黑格尔等西方学界主流,一直把中国看成是一个停滞的 “木乃伊式的国家”,而明清(特别是清代)则最能 体现这种停滞的时代。
西欧起飞; ——1850-1950:中国西欧差距扩大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第30页
看了这张图,即使无关课程、考试、 学业和前程,你会不由自主地想一 想为什么吗?
04.08.2020
.
西欧 中国
1200-1300
161950
人均GDP:中国与英国(1700-2000)
04.08.2020
04.08.2020
.
3
储蓄与投资
提高未来生产率的一种方法就是把更多现 期资源投资于资本的生产。
04.08.2020
.
5
收益递减与追赶效应
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额外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带来 的总产量增量递减。该特性被称为收益递减。
因为收益递减,储蓄率增加所引起的更高的增长只是 暂时的。
在长期中,高储蓄率带来高水平的生产率和收入,但 在这些变量中并没有高增长。
让投资者感到他们的投资安全是必要的。
.
自由贸易
在某些方面,贸易是一种技术。 取消了贸易限制的国家大都有重大技术进步以后出现的类似的
经济增长。 一些国家实施 :
—— 内向型 贸易政策,避免与世界其他国家相互交易。 —— 外向型 贸易政策,鼓励与其他国家相互交易。
.
研究与开发
技术知识的进步带来更高的生活水平。
公元0年,中国的汉朝与欧洲的罗马帝国帝处于同一发展水 平;
12-13世纪之际,中国人均GDP被西欧拉开了距离,到 1850年也没有多少增长;
但在总量上,1700年整个欧洲的GDP和中国的GDP差不多 相等;在1700-1820年的一个多世纪中,中国的年经济 增长率4倍于欧洲;以至于在1840年前,中国不仅从经济 规模上说在当时的世界六大区域中最大,而且增长速度也 是世界第一。
外国直接投资
由外国实体拥有并经营的资本投资。
外国有价证券投资
用外国货币筹资,但由国内居民经营的投资。
.
教育
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成功至少与物质资本投资 同样重要。
在美国,每一年正规教育使人的平均收入增加10%左右。 因此,政府可以提高生活水平的一种方法是提供良好的学
校,并鼓励人们利用这些学校。 一些贫穷国家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人才外流—许多受过最高
中国经济问题专题
第2讲 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
经济与管理学院 周金城
Email:zjc198019@ 博客: /u/1773605774
04.08.2020
.
1
上讲小结
关注中国“奇迹”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总量增15倍; 人均年平均增长8.6%;城镇化推进了20个百分点;
拥有高度古代文明的中国在近代落伍,甚至在结束了 战乱、完成了革命以后的几十年,尚没有摆脱贫困 与封闭,是另外一个“奇迹”;
04.08.2020
.
2
本讲目录
一、经济增长的一般影响因素 二、长期问题的挑战
实践:能不能保持中国长期的经济增长与发展? 学术:怎样理解和解释中国长期的不增长和增
长?
三、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 四、自由、民主、法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