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二 去壁低渗法制备植物染色体标本
12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实验十二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了解利用动物骨髓进行细胞染色体制片的一般方法,2.掌握细胞收集、低渗、滴片等技术手段。
3.观察和了解小鼠染色体的数目及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了一个物种生长发育的全部信息。
因此通过染色体分析,可以了解某一物种最基本的遗传指标。
进行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一般取自细胞分裂旺盛的组织,如骨髓、淋巴细胞以及通过人工培养的悬浮液。
将秋水仙素注射到动物的腹腔内,经肠系膜吸收可转运到骨髓,使正在分裂的细胞不能形成纺锤体,染色体停在中期状态,经过处理和制片后就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染色体。
这种制片方法是属于侵害性的,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动物来源丰富、动物个体较小的材料。
对于大型动物可以采取骨髓穿刺术获得红骨髓,在临床上用于一些血液疾病的研究分析。
对于一些珍稀的鸟类可采用羽髓来制片,方法基本一样。
人类的染色体分析可采用外周血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大量的细胞材料。
骨髓细胞具有丰富的细胞质和高度分裂能力,因此不必经体外培养,也不需要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的刺激,可直接观察到分裂细胞。
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分裂的骨髓细胞被阻断在有丝分裂中期,再经离心、低渗、固定、滴片等步骤,便可制作出理想的染色体标本,是研究动物细胞遗传学的好材料。
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具有取材容易,方法简单易行等优点,设备也简单,在一般的实验室均可进行。
三、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1.仪器、用具天平,离心机,光学显微镜,恒温水浴锅,试管架,烧杯,离心管,刀片,镊子,解剖盘,解剖剪,镊子,注射器,纱布,冰冻载玻片,吸水纸,吸管,镜头纸。
2.材料体重20克左右的小鼠。
3.试剂(1)0.075mol/L KCl低渗液(2)Carnoy固定液(甲醇:醋酸=3:1)(3)0.1%秋水仙素(4)Giemsa染色液【方法与步骤】1. 秋水仙素处理:在做实验前3~4小时,按每克体重2-4μg的量,向小鼠腹腔注射0.1%的秋水仙素。
去壁低渗法制备植物染色体标本实验

去壁低渗法制备植物染色体标本实验方法步骤:1、材料培养:将高粱的种子充分浸种后,摆在铺有滤纸的培养皿内,在25℃温箱发芽培养2、预处理:待根长至0.5-1cm时,切取根尖立即放入盛有0.2%秋水仙素和0.002mol/L 8-羟基喹啉水溶液等量混合液的小瓶中预处理2-3小时3、前低渗:切取分裂旺盛的部分根尖(1mm),放入0.075mol/L氯化钾低渗液中,在25℃条件下处理30分钟。
以下可分两种方法进行处理4、(1)吸去前低渗液,立即加入甲醇:冰醋酸(3:1)固定液固定不少于1h。
(2)水洗:将固定好的材料用蒸馏水洗三次,除去材料中的固定液,在1mol/L 的HCl于60℃处理15分钟。
(3)酶解去壁:在小瓶内加入混合酶液(酶液量以浸过材料为合适),在25℃下酶解30-60分钟(4)后低渗:吸去酶液,慢慢加入(25±0.5) ℃的双蒸水,轻轻洗一次,然后在双蒸水中浸泡10分钟。
5、悬液法:(1)制备细胞悬液:倒去双蒸水,用镊子立即将材料夹碎形成细胞悬液(2)固定:向细胞中加入新配制的甲醇:冰醋酸(3:1)固定液1-2ml,使成细胞悬液时间在10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3)去沉淀:静置片刻使大块组织沉淀,然后取上层细胞悬液于另一个小瓶中。
(4)去上清夜:将上层细胞悬液静置30分钟左右,即可见细胞沉淀,用吸管轻轻吸去上清夜,留约0.5ml左右细胞悬液置备标本(5)标本制备:在一张经过充分洗净脱脂,并预先在蒸馏水中冷冻的清洁载玻片上,用吸管滴2-3滴细胞悬液,立即将载玻片一端抬起,并轻轻吹气,使细胞迅速分散,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烤干。
(6)染色:经干燥的玻片标本,用Giemsa染色液染色30分钟,然后用自来水细流冲洗,甩干水珠空气干燥6、在显微镜下寻找典型的中期染色体,注意观察中期染色体的长臂、短臂和着丝粒位置,并尽可能找到具随体染色体。
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去壁、低渗法及其在细胞遗传学中的意义

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去壁、低渗法及其在细胞遗传学中的意
义
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去壁、低渗法是通过去除细胞壁,使得细胞内的染色体能够在液态介质(通常是醋酸或者醋酸-乙醇混合液)中自由展开,并与染色剂染色,从而得到适合观察和分析的染色体标本。
这种制备方法在植物细胞遗传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通过去除细胞壁,可使得染色体得以展开成线性或环形的形式,方便进行观察和分析。
其次,在去壁液中低渗透压下染色质水肿膨胀,使染色体的结构更加明晰,染色效果更佳。
同时,去壁液中还含有某些成分,如乙酸和染色剂,可促进染色体的凝聚和染色,从而也有助于染色体的分析和研究。
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去壁、低渗法在植物细胞遗传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用于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分析、基因定位和标记、染色体变异的检测和研究等。
特别是在遗传改良中,该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植物杂交和基因转移等研究领域。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实验报告

实验七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一、实验目的
学习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掌握染色体的技术方法,了解染色体的生物学意义。
二、实验用品
Carnoy固定液、0.1%秋水仙素溶液、1mol/HCL、Schiff溶液、亚硫酸水溶液(漂洗液)、混合酶液(纤维素酶、果胶酶各1%-2%)、Carbor fuchsin(卡宝品红)染液配方1、配方2
三、实验方法
1.取材:将大蒜培养,待胚根长达1-2cm时。
窃取0.5cm
长的根尖部分。
2.预处理:将切下的根尖浸入0.1%秋水仙素液中,室温下
处理3-4h
3.固定:取出根尖,投入Carnoy 液固定2-24h,换入70%
酒精,暂时保存
4.水解:把根尖投入预热的58-60℃1mol/HCL中,恒温下
水解14-15min.
5.染色:用配方2染5-10min
6.用蒸馏水西区多余染液
7.酶解:酶解20min左右
8.洗涤:用蒸馏水洗涤,除去残留酶液后加45%醋酸。
9.压片:将根尖置于载玻片上,滴半滴45%醋酸,盖上盖
玻片,压片
10.镜检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这是用大蒜根尖所制的玻片观察到的,只能看到被染色的核,但未能清晰观察搭配中期分裂相中染色体的排列。
分析实验失败原因如下:
1.处理时间不对,处理时细胞未处于分裂
中期
2.所用试剂配的有问题,导致最终只能看
到核被染色,但看不到中期染色体的清晰排布。
植物常规染色体制片-固定和低渗处理

实验二植物常规染色体制片Ⅱ固定和低渗处--固定和低渗处理(综合性实验)遵义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韦若勋一、实验目的1、掌握植物根尖染色体制片过程中固1掌握植物根尖染色体制片过程中固涂片;定和涂片的方法;2、掌握植物根尖染色体制片过程中低渗处理根尖细胞的方法;3、熟悉固定液、低渗溶液和酶液的配制。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具及试剂(一)实验器具指管、量筒、棕色瓶、烧杯、天平等。
指管量筒棕色瓶烧杯天平等三、实验器具及试剂(二)实验试剂1、0.075mol/L 氯化钾称取KCI 5.6g,少许鲜蒸馏水溶解,定溶1000 ml。
225%2、2.5%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解混合液纤维素酶、果胶酶各1g,鲜蒸馏水分别溶解,定溶20ml,再等量混合即可。
3、固定液甲醇:冰乙酸=3:1,现配现用。
4、45%醋酸溶液44%醋酸溶液四、实验材料、1、已预处理好的蚕豆、绿豆、洋葱和大蒜已预处理好的蚕豆绿豆洋葱和大蒜等植物的根尖。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五、实验方法与步骤2、酶解去壁(1)方法①第二次取材,放入管内;②加2.5%混合酶浸没全部材料;③25℃下处理2-3h;④触即破为度。
以一触即破为度。
(2)注意事项处理过程中防止酶液干燥,并摇动酶液,使其充分作用。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5、后低渗(1)方法①酶液回收:用平口吸管,排气后直插孔底,缓慢吸酶;②鲜蒸馏水清洗3次;③蒸馏水浸没全部材料,处理20min(2)注意事项酶解时冲酶解过度时不宜冲洗。
(3)作用①细胞吸水膨胀使染色体分散膜外;②降低胞质浓度,清洁染色体标本。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4、固定(1)方法①吸干蒸馏水(平、直、慢);②用固定液冲洗3次(平、直、慢);③浸没全部材料,处理30min以上。
(2)注意事项①酶解过度时不冲洗;②固定液鲜配鲜用。
固定液鲜配鲜用(3)作用①杀死细胞,保留分裂相;②使细胞质蛋白变性和沉淀,清晰染色体图像;③促进染色体着色。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5、制片或涂片(1)方法①取冰冻玻片1张,放滤纸上;②取根尖材料放于玻片中央,滴1-2滴固定液;③用镊子迅速将材料压碎涂布,并去除大块组织残渣;④再加固定液,轻吹使染色体扩散,在酒精灯上干燥。
植物染色体的标本制备

植物染色体的标本制备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植物染色体制片技术可以分为两种,即压片技术和去壁低渗技术。
Belling(1921)提出植物染色体压片技术后,压片已成为植物染色体研究中最广泛应用的常规技术;但是由于植物细胞有坚实的细胞壁,染色体很难象动物染色体那样平整地贴在载玻片上,Omura 和Kurata(1978)把植物原生质体技术应用到水稻染色体研究之中,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和0.075mol.L-1氯化钾处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陈瑞阳等人(1979、1982)提出了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的酶解去壁低渗技术,并在多种植物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当今植物染色体研究中的重要方法。
压片技术和去壁低渗技术在取材和预处理要求及其操作都是相同的,即两者的材料基础条件是相同的,但它们所采用的染色体分散方法是不同的。
压片法是以人工外加机械压力使染色体分散,而去壁低渗法是用酶分解细胞壁,低渗液使细胞膜吸胀、水表面张力使染色体分开。
两种技术各有其优缺点,前者操作快速简便、省材省时,后者染色体易于展开、且真实不变形,尤其是对成熟细胞多的植物组织,如芽、愈伤组织等材料有独到效果,本实验主要介绍去壁低渗染色体制片技术。
一、实验原理植物根尖的分生细胞的有丝分裂,每天都有分裂高峰时间,此时把根尖固定,经过染色和压片,再置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大量处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和染色体。
二、实验目的根尖染色体压片法,是观察植物染色体最常用的方法,也是研究染色体组型、染色体分带、染色体畸变和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的基础。
学习醋酸洋红染色的具体操作方法,掌握植物有丝分裂制片技术,通过大量的制片观察,能比较快速准确地判断细胞有丝分裂前、中、后、末期的染色体图象,并对其典型制片照像。
三、实验材料大蒜(Aillumsativum)、洋葱(Aillumcepa)的鳞基或蚕豆(Viciafaba)的种子。
四、实验内容1、植物染色体制片技术训练,独立完成植物根尖、茎尖及幼叶的取材、预处理、固定、制片、染色等染色体制片全过程,并获得图象清晰、完整、高度分散的染色体典型图象制片;2、染色体显微照相技术训练,用生物摄影显微镜,摄制某新资源植物种典型的染色体图象照片40张,并从中挑选确定清晰的图片;3、细胞有丝分裂典型时期识别技能训练,通过大量的染色体图象观察,能比较快速准确地判断细胞有丝分裂前、中、后、末各个时期的。
去壁低渗法制备植物染色体标本

作业
中期染色体具有哪些形态特征?
绘制一完整细胞并带有随体的中期染色 体图
实验步骤
1、材料培养:将玉米或大麦的种子充分后,摆在铺有滤纸的培养皿 内,在25℃温箱发芽培养
2、预处理:待根长至0.5-1cm时,切取根尖立即放入盛有1ml0.2%秋 水仙素的小瓶中预处理2-3小时
3、前低渗:切取分裂旺盛的部分根尖(1mm),放入0.075mol/L氯 化钾低渗液中,在25℃条件下处理30分钟。以下可分两种方法 进行处理
(5)标本制备:在一张经过充分洗净脱脂,并预先在蒸馏水中冷冻的 清洁载玻片上,用吸管滴2-3滴细胞悬液,立即将载玻片一端抬起, 并轻轻吹气,使细胞迅速分散,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 烤干。
5、经干燥的玻片标本,用Giemsa染色液染色30分钟,然后用自来水 细流冲洗,甩干水珠空气干燥。
6、在显微镜下寻找典型的中期染色体,注意观察中期染色体的长臂、 短臂和着丝粒位置,并尽可能找到具随体染色体。
实验步骤
2)第种方法,悬液法:
(1)制备细胞悬液:倒去双蒸水,用镊子立即将材料夹碎形成细胞 悬液
(2)固定:向细胞中加入新配制的甲醇:冰醋酸(3:1)固定液12ml,使成细胞悬液
(3)去沉淀:静置片刻使大块组织沉淀,然后取上层细胞悬液于另 一个小瓶中。
(4)去上清夜:将上层细胞悬液静置30分钟左右,即可见细胞沉淀, 用吸管轻轻吸去上清夜,留约0.5ml左右细胞悬液置备标本
去壁低渗法制备 植物染色体标本
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去壁低渗方法 了解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有很坚实的细胞壁,染色体 很难像动物染色体那样平整地贴在载玻 片上,可通过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去 掉细胞壁;用低渗溶液处理可以提高染 色体的分散程度。陈瑞阳等(1979, 1982)提出了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的酶 解去壁低渗法,并在多种植物上得到广 泛应用,成为当前植物染色体研究中的 重要方法。
染色体技术之制片技术的原理

三、比较: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最常用的方法是压片法, 但压片法的不足是由于细胞堆积致使染色体很难彻 底分散开。 而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则有效地克服了压片法 中存在的染色体分散不开,平展不开等不足,现已 广泛用于核型分析,染色体显带
原理: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一般发生在植物的根 尖或茎尖的分生组织中。在有丝分裂时,细胞核与细胞质有 较大的变化,但以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而且是 有规律的进行。 各种生物染色体在数目和形态上是相对恒定的,并随科属 种的不同而具有一定的特征。 人们若需了解某一物种的染色体数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观察有丝分裂的中期,这样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二、去壁低渗干燥火焰法
原理:
植物细胞有很坚实的细胞壁,染色体很难像动物染色体 那样平整地贴在载玻片上,可通过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去 掉细胞壁;用低渗溶液处理可以提高染色体的分散程度。 去壁低渗干燥火焰法是: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 壁,得到原生质体,再将细胞进行低渗处理,即把细胞置于 低渗液(低浓度的kcl或蒸馏水)中,使细胞充分吸胀,染色 体分散,平展地铺在载玻片上,再用火焰干燥让染色体紧贴 在载玻片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实验步骤
结果观察
• 先在低倍物镜下进行观察,找到较好的 中期分裂相后,直接加显微镜油并转换 为油镜头进行观察(若色)。选择较好的分裂相用显微镜上 配备数码照相装置摄影,并将打印照片 附于实验报告中。
蚕豆根尖2n=2x=12
豌豆根尖 2n=2x=14
实验十二 去壁低渗法制备植物 染色体标本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2.学习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进行植物染色体制 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 植物染色体的常规压片技术在植物细胞遗传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特别 是许多植物的染色体计数和组型分析都是用这种方法完 成的,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缺陷,如染色体很难完全散开,容易产 生重叠、变形、断裂,影响显带结果等,给核型分析增加了不少 困难。另外,在当前植物染色体Giemsa分带研究中,由于压片法 很难完全除掉细胞质及细胞壁对染色体的覆盖,因而常常造成 Giemsa带可重复性较低,使植物染色体Giemsa分带研究受到一定 的影响。其次,由于植物染色体处理方法尚不理想,影响到亚显 微结构的研究。因此改革植物染色体压片法是促进植物染色体的 研究,特别是植物染色体Giemsa分带和亚显微结构研究的重要关 键。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从事植物染色体研究的学者,参照 动物及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开展了对植物细胞去壁、低渗、 火焰干燥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目前这种方法已广泛 用于染色体计数、组型分析、显带、显微操作、原位杂交等分子 细胞遗传学研究领域。
玉米根尖 2n=2x=20
水稻根尖 2n=2x=24
五、作业
• 比较动植物低渗法制作染色体玻片的异 同。
三、实验材料
• 水稻(Oryza sativa)、玉米(Zea mays)、蚕豆(Vicia faba)、豌豆(Pisum sativum)种子或洋葱(allium cepa)鳞茎。
四、实验器具与药品
• ⒈器具:恒温培养箱,显微镜,载玻片, 酒精灯。 • ⒉药品试剂:对二氯苯饱和溶液,甲醇, 冰醋酸,70%酒精,纤维素酶,果胶酶, Giemsa原液,1/15mol/L(pH6.8~7.2), 0.075mol/L K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