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分析
上海杨浦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解析

上海杨浦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解析【一】积累和运用〔含1-6题,共25分〕1、用课文原文填空:〔1〕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愤»〕〔2〕_______________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
〔«书湖阴先生壁»〕〔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4〕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5〕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那么殆。
〔«孔孟论学»〕〔6〕___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7〕悍吏之来吾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捕蛇者说»〕2.以下词语中加点字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琐屑〔xiè〕兑现〔duì〕狡黠〔xié〕偃旗息鼓〔yǎn〕B.阔绰〔chuò〕魁梧〔kuí〕粗犷〔guǎng〕相形见绌〔chù〕C.差使〔chāi〕寻觅〔mì〕提防〔tí〕随声附和〔h è〕D.塑造〔sù〕胆怯〔què〕懦弱〔nuò〕不偏不倚〔yǐ〕3.以下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道难题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仍未解答出。
B.衷心祝愿我们的体育健儿能再接再励,更上一层楼。
C.春风沉醉的夜晚,一派和平安祥的景象,多么让任心驰神往啊!D.演员们优美的舞姿搏得了观众得阵阵掌声。
2017年 上海市杨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及答案

杨浦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一、文言文阅读(39分)(一)默写(15分)1. ,一点飞鸿影下。
(《天净沙•秋》)2.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望极春愁,。
(《蝶恋花》)4. ,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5.呼嘘毒疠,。
(《捕蛇者说》)(二)阅读古诗词,完成6 - 7题(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6.“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既点明了,又为战士出征增添气氛。
(2分)7.列说法最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B.这首词中“可怜”一词,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为悲壮,表现作者壮志难酬。
C.这首词描写了吹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D.这首词成功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三)阅读下文,完成8 - 10题(8分)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8.本文作者是时期的。
选文中“先帝”是指。
(3分)9.选文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请写出两个:和。
(2分)10.请简要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内容要点。
(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1 - 14题(12分)杨震1孤贫好学,明欧阳《尚书》,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2017上海市杨浦区初三一模和二模语文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解析汇报

2016年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共39分)(一)默写(15分)1、当年万里觅封侯,__ 。
(《诉衷情》)2、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4、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 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__ ______。
(《捕蛇者说》)(二)阅读【甲】【乙】两首词曲,完成6-7题(4分)【甲】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乙】四块玉·别情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7、下面对两首词曲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词曲都景中含情,蕴含了词人的愁绪。
B.两首词曲都借春景抒发主人公心的感受。
C.两首词曲都先绘景后抒情,做到了情景交融。
D.两首词曲都描摹了凭栏远眺的主人公的形象。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8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10、选文设喻说理,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
下列观点不是选自选文的一项是()(3分)A.为人处事贵在向善有恒,半途而废必将远善失道。
B.即使对待小技艺(小数)也应加以重视,认真研究。
C.为学必须杜绝三心二意,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成就。
D.研究学问或历练品格,都应坚持不懈,自觉上进。
精选上海市杨浦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有详细答案)

杨浦区第一学期期末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一)默写(15分)1.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2.,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其二)》)3.,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一狼洞其中,。
(《狼》)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题(4分)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曲作者为元代杂剧家白朴B.本曲题目为“天净沙·秋”C.本曲被誉为“秋思之祖”D.本曲被视为“元人小令最佳”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本曲通过对十二种景物的描绘,含蓄地表达作者情感变化过程。
B.本曲描写景物既有动景又有静景,可谓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 本曲描写景物由远及近,通过视角的变化,多层次地铺排秋意。
D. 本曲一扫传统诗词悲秋格局,展现了秋日璀璨斑斓的丰富色调。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本文作者是时期著名诗人。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主要从桃花源的、物质富足、等来表现其美好。
最新届杨浦区中考语文一模

杨浦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 201...分钟)...8.年.1 .月....150....100...分.考试时间[.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一)默写(......1.5.分.).1..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2...,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其二)》).....................3...,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一狼洞其中............,.。
(《狼》)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4.分)..............6.—.7.题(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曲作者为元代杂剧家白朴...·秋.”............. B...本曲题目为“......天净沙C...本曲被誉为“秋思之祖”............”............ D...本曲被视为“元人小令最佳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2.分)......)(............一项是(A..本曲通过对十二种景物的描绘,含蓄地表达作者情感变化过程。
.............................B..本曲描写景物既有动景又有静景...............,.可谓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中考模拟上海市杨浦区届中考语文模试卷含答案 (一)

中考模拟上海市杨浦区届中考语文模试卷含答案 (一)中考是每个学生都会面临的大考,而模拟考试则是在中考前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复习方式。
近日,上海市杨浦区届中考语文模试卷含答案已经发布,这份试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以下将围绕这份模拟试卷进行探究和分析。
一、试卷结构简介这份模拟上海市杨浦区届中考语文模试卷含答案分为两个部分,阅读理解和基础知识和应用。
试卷共分三个版本,A、B、C,难度从易到难逐渐升级。
其中,A卷主要针对基础知识点的考查,B卷则更加侧重于应用,而C卷难度更高,考察的知识点更为全面。
二、试卷内容分析1. 阅读理解部分这部分的题目为选择题,每篇文章带有5个问题。
文章的内容分别涉及社会热点、文学作品等不同领域,既考察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增加了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关注。
2. 基础知识和应用部分这部分又分为单项选择题、完形填空、短文填空及作文等几个板块,试题难度逐渐升级。
其中,单项选择题考察了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完形填空则考察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短文填空则要求学生对于短文的把握和理解能力;作文一项则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符合语文要求的文章。
三、试卷优缺点评价优点:1.知识面全面,内容丰富。
2.难度逐渐升级,考查面广泛。
3.考题与新课标密切相连,紧贴教材。
4.答案解析详细,对学生的帮助性极大。
缺点:1.部分题目较为简单,难度不够。
2.文章阅读部分题目涉及领域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
同时,对于这份模拟试卷的实际效果,我们也需要进行实践检验。
模拟考试并不是我们的唯一的复习方式,也需要多角度的提高语文水平和能力。
因此,我们希望学生们在学习中积极探索,多沉淀自己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将来的中考。
总之,中考模拟上海市杨浦区届中考语文模试卷含答案的发布,为学生的中考复习提供了一种全面的复习方式。
我们相信,通过这份试卷的答题总结,同学们可以更好地适应中考的考试环境,取得理想的成绩。
上海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版)

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成间:100分钟,在答纸上完成)考生注意:1.本卷共24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6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2.欲为圣朝除弊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 ,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4 ,盖以诱敌。
(《狼》)5.《陋室铭》中表现主人公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答案】1.谁家新燕啄春泥2.肯将衰朽惜残年3.晨兴理荒秽4.乃悟前狼假寐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甲】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甲诗作者为代诗人;乙文作者为文学家。
(3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8.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甲诗起首两句以夸张手法叙写欢乐豪放的宴饮,体现作者与友人相处时的愉悦心情。
B.乙文作者细致描绘山间一日及四时的自然风光,体现其寄情山水乐无穷的怡然自得。
C.甲诗具体描绘渡黄河登泰山时艰难困顿的遭遇,形象体现了诗歌“行路难”的主题。
D.乙文具体描绘琅琊山朝暮与四季景色之美,意在表现作者对醉翁亭秀丽环境的欣赏。
9.教材将甲诗和乙文编入同一单元,意在告诉我们,人生中难免种种对此,我们要、地面对。
(3分)【答案】【答案】6.唐李白北宋欧阳修(4分)7.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岩谷山洞便昏暗。
(3分)8.B(2分)9.挫折(困难或不如意等)豁达(乐观)积极(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刘宣苦读成才景泰间,吉安刘公宣①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②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试卷杨浦初三语文一模杨浦语文答案

杨浦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质量调研参考答案一.文言文阅读(40分)(一)默写 1-5句(15分每句3分)1.匹马戍梁州2.向来枉费推移力3.夜阑卧听风吹雨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5. 其余则熙熙而乐(二)古诗文理解(4分)6、A(2分)7、D(2分)(三)课内语段阅读(9分)8、东晋陶渊明(2分)9、桃花源中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3分)10、环境优美、和平安宁(环境角度);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两个角度各写一个即可)(4分)(三)课外语段阅读(12分)11、(1)到(2分)(2)全,都(2分)12、能够这样,只要喝粥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做成饭呢?(2分)13、兄弟俩烧火做饭时,因都停下来偷听父亲和友人谈论问题,忘了放箅子,米都落进锅里,因而煮饭成粥。
(2分)14、聪慧好学(2分)教子有方(2分)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说明文阅读(18分)15.D(2分)16.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清楚地强调了味觉作为一种独特的记忆比起语言、视觉、听觉,带给人的情感冲击更强烈。
(4分)17.D(2分)18.⑴①挑食是由基因决定的;②人们对食物的口味,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与历史;③味道是一种独特的记忆(6分)⑵①这三个因素的介绍是回应了第一段中提出的几个问题,因此,他们的排列顺序和第一段问题内容相照应。
②排列顺序是按照读者对影响口味因素理解的由易到难顺序排列的,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4分)(二)记叙文阅读(22分)19.⑴犒劳(2分)⑵B(2分)20.①老楚接受命令和骑兵冒死为敢死队采购东坡肉食材②老楚带伤为敢死队战士做东坡肉(4分)21.B(3分)22.具体展现了老楚用精湛厨艺参加抗日“战斗”的过程,表现了他的英勇顽强及对一线战士的深厚情谊。
结构上,和第⑵段形成因果照应。
(5分)23.“残阳如血”运用比喻,既是写实,又体现了战争持续的时间长,表现了富金山一战的激烈和惨烈,“一碗碗东坡肉”见证了老楚对战士们的情意,也暗示了老楚用他的精湛技艺和生命完成了复仇的心愿,“天地一片红光”则预示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一)默写(15分)1、昨夜江边春水生,。
(《观书有感(其二)》)2、,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3、,雪尽马蹄轻。
(《观猎》)4、六十而耳顺,,。
(《孔孟论学》)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题(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词中的“卷”字,既写出了出猎场面的,更表现了出猎者的精神面貌。
(2分)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A.本词开篇“聊”“狂”两字,虽隐有怨愤之情,但更多见作者豪迈气概。
B.本词中词人以孙权、冯唐自比,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强烈愿望。
C. 本词结句卒章显志,传神描绘了作者驰骋于沙场,为国杀敌的英雄形象。
D. 本词表面写的是一次秋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黔之驴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②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本文作者是代著名文学家。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第①段交代了黔之驴的由来及虎初见驴时的反应。
B.第②段描绘了虎惧驴、察驴、戏驴、吃驴的经过。
C.标题直指写作意图,讽刺了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本文启示我们要有真才实学,否则必将陷入困境。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孙子荆与王武子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
”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①敬王武子。
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
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哭毕,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
”体②似真声,宾客皆笑。
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注释】①雅:向来。
②体:贴近。
1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1)临.尸恸哭临()(2)卿常好.我作驴鸣好()12、下列对“使君辈存,令此人死!”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上天)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王武子这样的人死了!B.(上天)假使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就要让(王武子)这样的人死了!C.(上天)让君子们活着,让发笑的人去死!D.(上天)假使让君子们活着,就让发笑的人去死吧!13、“宾客皆笑”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3分)14、下列和孙子荆形象不符的一项是()(2分)A.有情义B.有才华C.有胆识D.有智慧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8分)“孝”迎新春廖廓○1春节就要到了,一些城市的社区干部像往年一样,带着年货和慰问金给“空巢”老人拜年,向亲友、邻里发出感恩短信和敬老倡议,增进代际情感,弘扬慈孝文化,共建和谐社区。
这让我们感受到了孝敬老人的浓厚氛围。
○2“孝以德为本,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历史上,木兰代父从军,黄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鲤等孝敬老人的佳话传颂至今。
○3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
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人总数已经过亿,是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
把孝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特点相结合,是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重要举措。
我们还应看到,随着社会的转型、竞争的加剧和人际关系的疏离,一些地方孝亲敬老风气日益淡薄,养老孝老情况不容乐观:有的家庭子女虽多,老人依然生活困难;有些空巢老人形单影只,寂寞无助。
这是我们不能不重视的问题。
提倡孝敬老人,对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水准,意义重大。
○4孝敬老人,基础在养,重点在敬。
养是物质上的保障,敬是精神上的慰藉,养敬兼备,是真正的孝道。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先哲的教诲,道出了“敬”之于“人”的重要性。
敬是一种亲情,一种眷恋,一种温馨,一种精神上的关怀。
老人们需要精神上的关爱,不仅在于他们作为“人”而需要关怀,更在于他们因步入晚年而在心理上有更多的精神渴望。
人到老年,既是思想上最成熟的时候,也是心理上最脆弱的时候:既有荣誉感,也容易有自卑感;既有宁静感,也容易有孤独感;既有恋子之情,也容易有厌世之心。
在这种情况下,比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慰藉。
对此,我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5歌德说:“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要知老人之心,察老人之意,解老人之惑。
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一杯酒、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
可以通过写家书、打电话、吃团圆饭、听老人倾诉、接孤老回家过节、帮老人梳洗、带老人做体检等具体事情做起,把孝亲敬老的行为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要借助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运用歌舞、征文等形式,大力倡导敬老、爱老、助老的风尚。
要为“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社会关爱,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
○6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一颗孝亲敬老的心,可以锻造美丽的佳话,可以增进社会的和谐,还可以孕育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孝”迎新春吧!(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5、填入第④段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既然……就……B.只有……才……C.如果……就……D.因为……所以……16、从文中看,作者大力提倡“孝”的原因是:(6分)①;②;③;④对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水准,意义重大。
17、文章④、⑤两段都阐述了怎样孝敬老人,请简述两段之间的关系。
(4分)18、第⑥段划线句从语气看,有和两种句式。
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
(6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2分)怪人吴老太高淑霞①在街坊眼里,刚搬来不久的吴老太是个怪人。
②“嘿,看见没?吴老太带了个牙套!”“什么牙套?”“嗨,就跟我小孙女牙上的一样,亮晶晶钢丝掐成了小花,一朵朵贴在牙上,笑死人了。
诶哟,六十多岁的人了,臭美什么啊?”③癞子妈不光是议论,还专门等在楼门口,待吴老太出来,便嘻皮笑脸的凑过去,呲着两颗黄腻的龅牙问:“她吴姨,你怎么还带个牙套呢?”吴老太笑道:“想美啊!”④街坊们觉得吴老太怪,是因为吴老太和她们不一样。
吴老太没子女,没子女就应该唉声叹气,就应该愁眉苦脸低着头走路。
吴老太不是,她从不像别的老太那样站在当街聊天或躲在阴凉处打牌。
吴老太总是干净利落脊梁挺的倍儿直从街边走过,那脸白皙明亮,手挎着老伴的胳膊。
⑤吴老太还学画画,背上的画板包在阳光底下一晃一晃的,晃得树荫下的一帮老太太心里痒痒,舌头飞转。
吴老太的今夕过往就从那些舌根底下流淌出来……“唉,这老太也够惨的,当了一辈子孩子王,却没一个孩子。
”⑥“谁说没有?她生过一个女儿,十几岁时死了!”“死了,怎么死的?”“唉,我也是听说,好像是车祸。
”⑦吴老太,猜到人们的议论,却从不解释。
她退休后开始学画画,是因为女儿喜欢画画,女儿那张获奖作品《花儿灿烂》一直挂在她的床头。
她喜欢背着画夹子和老伴去写生,当老伴端着相机四处拍照时,她就坐在山顶或大海边的礁石上一边在画布上涂抹颜料,一边和女儿喁喁私语。
那一刻,她能听到风撩起发丝的低语,能感觉到海水漫过脚趾的轻柔。
风吹动云朵,脚下的海浪层层推涌,她把眼前的美景描画给女儿。
她相信女儿的眼睛一定在某一个地方注视着她,欣赏着她的画。
⑧每当吴老太手握画笔冥想远眺时,老伴就默默的坐下来,从不去打扰她。
他知道吴老太又想起了那个暴雨肆虐的夜晚。
⑨那天傍晚下起暴雨时,她正给高三学生上课。
老伴在单位忙一项实验。
十一岁的女儿是在给她送伞的路上被车撞倒的。
她和老伴赶到医院时,女儿已经停止了呼吸……她虽然哭的死去活来,还是忍住撕心裂肺的痛在捐献遗体的文件上签了字。
她颤抖的手指救活了六个人,也让她感觉女儿还活在世上……⑩女儿走后,她把全部精力都花在了工作上。
她带出的高三毕业班,高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
⑪女儿活着的时候很爱美,经常摆弄她的长发,一会儿盘成发髻,一会儿编成花辫。
还向爸爸夸耀:妈妈是我班同学的妈妈中最漂亮的!所以她不能邋遢,必须把自己打扮的漂亮得体,她要让女儿在天堂里也为她感到自豪。
⑫前些日子她牙痛,看完牙后,她问大夫:“我的前牙有点外凸,牙缝也越来越大什么原因哪?”大夫说:“岁数大了,牙龈开始萎缩,时间长了会改变咀嚼功能,影响身体健康。
”她问:“有办法治吗?”牙医说:“可以用牙齿矫正器,俗话叫戴牙套。
不过一般老年人不戴,她们不仅是怕花钱,是觉得老了不需要美了。
”她说:“我做。
”⑬她带牙套不仅是为了美,还是为了健康。
她要有一个好身体,她还有干一件大事。
⑭两个月以后,街坊们又有了新的话题——吴老太失踪了。
吴家老头天天愁眉苦脸的自己遛弯。
⑮癞子妈兴奋的跺脚,拦住吴家老头打探,吴家老头说,去西藏了!⑯癞子妈像打了鸡血到处爆料:嗨,吴老太又作疯呢!丢下老头不管,自己跑去西藏。
唉,那老头真可怜啊!⑰吴老太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没人看见。
只记得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寂静的楼道突然变得异常热闹。
吴老太夫妇被一群有头脸的人cù yōng()着走出楼门。
阳光下,吴老太的脸平静如水。
⑱消息又从癞子妈嘴里传了出来:吴老太夫妇用一辈子的积蓄,在西藏捐建了一所小学。
他俩这是去学校当志愿者,要走很长时间。
前段时间吴老太是去西藏打前站,已经安排好了一切,这次回来是接老伴的。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6年第7期(有删改)19、在第⑰段的括号中,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cù yōng()20、细读小说第①段,作者这样开头的用意是(3分)23、小说意蕴丰富,其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赞扬乐观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B.赞美蔑视世俗偏见、笑对困境的品质。
C.批判传统守旧思想,讽刺无聊的看客。
D.呼唤社会关爱老人,特别是失独老人。
三、综合运用(10分)近期,骑着漂亮的小橙车来上学,已成为一种时尚。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加入绿色出行的队伍,班级拟开展“膜拜单车(mobike)”主题探究活动。
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24、以下是三则关于膜拜单车的介绍,请为它们加上小标题。
(3分)(1)将前沿的移动互联网科技与中国擅长的自行车制造业结合在一起,诞生了世界上第一辆智能无桩自行车——摩拜单车:它采用了B2C分享经济运营模式,即企业拥有一个产品,但不是卖给用户,而是让这个产品不断地周转,大家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