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小学校内公共活动场所安全管理制度(5篇)

小学校内公共活动场所安全管理制度1、学校大礼堂、餐厅、体育活动场地、大教室、等均为公共活动场所,实行谁____活动,谁负责安全工作的原则。
2、开展活动时应认真检查电路安全,没有电工在场不要私拉乱接电源。
新增大功率电器,应征得总务部门同意。
总务处应____电工定期检查电源开关、插座是否完好,有损坏的应及时修复。
3、开展活动要保持所有通道畅通无阻,开关灵活,便于随时打开。
4、开展活动要适当控制人员,不要过分拥挤,要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出得去。
5、大型活动要指定专人负责安全工作,____有专人负责指挥疏散撤离。
邵阳县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校园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1、学校内的公共场所为。
学生宿舍、教学区、办公区、家属宿舍区、饮食文化娱乐场所、商业服务网点。
2、严禁携带易燃、____、____等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
3、严禁在校内进行____、酗酒、打架斗殴、聚众滋事和一切带有黄、赌、毒性质的活动。
不准上班时间在校内公共场所进行打扑克牌、打麻将等娱乐活动。
4、任何人不得扰乱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不准聚众起哄喧闹;午休及晚上22:30以后不准开放高音设备和进行高噪声作业。
5、禁止攀折花木、践踏草坪、损坏公共设施、涂抹污染建筑物;不准在非公告栏张贴未经批准内容____通告、宣传品、广告;校外单位及学生社团张贴广告宣传品必须经校办公室批准,保卫处备案,在制定的地方或宣传栏内张贴。
6、未经学校总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在校内加盖房屋或修建、设置临时或永久性建筑。
更不准擅自在原有建筑物上加盖或改变原有房屋结构。
7、学校各部门因教学、工作需要建盖或者改造的建设项目,必须由使用部门申请,经基建部门____,学校批准后按照学校有关程序办理。
工程竣工时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验收方可使用。
8、严禁随意扒拆、变动和____。
9、校园内禁止流动商贩和学生____的经商活动。
未经学校办公室和保卫部门批准,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邀请外单位或个人在校内举办产品促销和销售活动。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范文(3篇)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酒店、餐厅、影院、图书馆、学校、工厂等。
第三条公共场所应当保持干净、整洁、卫生,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给公众使用。
第四条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当重视卫生管理,制定和落实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第五条公众应当遵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不得损害公共卫生和他人利益。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六条公共场所应当定期进行卫生清洁,保持地面、墙壁、天花板无灰尘、无污迹。
第七条公共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工具和消毒用品,并定期检查保养。
第八条公共场所应当保持良好的通风,确保空气流通,减少细菌、病毒传播。
第九条公共场所应当保持洁净的卫生间,定期清洁、消毒,并配备必要的卫生用品。
第十条公共场所应当配备合适的垃圾箱,并定期清理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
第三章食品安全管理第十一条餐饮场所应当遵守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第十二条餐饮场所应当统一配备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定期向公众公示。
第十三条餐饮场所应当严格选购食品原材料,确保食品安全。
第十四条餐饮场所应当对食品进行适当储存、加工、烹饪、热卖和冷藏,避免交叉污染和食物变质。
第十五条餐饮场所应当定期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食品安全意识。
第十六条餐饮场所应当定期检测食品质量和卫生状况,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第四章人员卫生管理第十七条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当建立健全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员工健康和卫生。
第十八条公共场所员工应当必须定期接受身体健康检查,确保无传染病和病菌。
第十九条公共场所员工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整洁干净。
第二十条公共场所员工应当严格按照卫生要求佩戴工作服和防护用品,并定期更换和清洗。
第二十一条公共场所员工应当经常洗手,特别是在饭前、饭后、上厕所后等关键时刻。
第二十二条公共场所员工应当禁止在场所内吸烟、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公共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公共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1.1 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运营,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适用于所有经营公共场所的企事业单位。
1.2 原则和要求本制度制定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2)以人为本的原则;3)预防为主的原则;4)综合治理的原则;5)科学管理的原则;6)依法管理的原则。
二、安全管理机构2.1 机构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安全管理部门或委托专业安全机构负责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为:1)制定并完善公共安全管理制度;2)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3)组织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4)编制应急预案和危险源辨识评估报告;5)协助有关部门进行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
2.2 人员配置安全管理部门的人员配置应根据公共场所的规模、特点和安全风险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运营。
各类公共场所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其资质要求和学历背景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安全风险防控3.1 安全生产措施根据公共场所的特点和安全风险,制定安全生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购买安全设施和设备;2)修缮和维护场所;3)制定安全操作规程;4)备有应急照明和通信设备。
3.2 消防安全措施公共场所应严格按照消防法律法规的要求,配备消防设施和器材,组织进行消防设施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并制定消防演练计划。
3.3 人员安全教育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应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掌握应急疏散和火灾自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考核,并记录培训情况。
四、应急预案和演练4.1 应急预案编制公共场所应编制应急预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突发事件的种类和等级分类;2)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3)应急疏散和救援路径;4)应急通讯和报警程序;5)危险源辨识和评估报告。
4.2 演练和评估公共场所应定期组织演练,并对演练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员工的应变能力。
演练计划应事先公布,并记录参与演练的人员名单和演练结果。
公共场所的使用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的使用管理制度第一部分:总则为了给公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整洁的环境,并保障公众在公共场所的基本权利,对公共场所的使用进行有效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部分:公共场所使用管理的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共场所的所有使用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场所和设施:1. 公园;2. 车站、码头;3. 消防通道;4. 商店;5. 体育场馆;6. 餐厅、酒吧;7. 社区中心。
第三部分:公共场所使用管理的原则1. 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政府规定的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2. 尊重并保障公众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等;3. 公共场所的资源利用合理、经济、节约;4. 维护公共场所的基本秩序,确保公众的正常活动。
第四部分:公共场所使用管理的具体规定1. 使用公共场所的公民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场所管理单位的规定;2. 禁止在公共场所进行危险活动,如吸烟、焚烧物品、燃放烟花爆竹等;3. 使用公共场所时不得损坏公共财产,不得涂鸦,不得故意污染环境;4. 禁止在公共场所进行违法犯罪活动;5. 参与公共集会的人员应保障人身安全,尊重他人意见,维护公共秩序;6. 进出公共场所应保持秩序,不得拥挤、推搡;7. 在公共场所内应注意文明礼貌,不得喧哗、骚扰他人;8. 进入公共场所的宠物应遵守公共场所管理单位的规定,如狗狗必须牵引,小动物必须携带笼子等。
第五部分:公共场所使用管理的责任1. 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应制定详细的使用管理制度,对公共场所进行合理布局、设施更新,做好安全防范措施;2. 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应对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3. 公共场所使用者应遵守公共场所使用管理制度,保护公共财产和环境,维护公共秩序;4. 发现公共场所违规行为的民众有权对违规者进行劝阻,并可向公共场所管理单位或相关政府部门举报;5. 监管部门应对公共场所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第六部分:公共场所使用管理的处罚1. 对违反本规定会员,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应根据情节轻重进行处理,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暂时拘留等;2. 对于严重违规行为,公共场所管理单位有权要求公安机关对违规者进行处罚;3. 对于公共场所管理单位未能落实使用管理制度的,监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整改,并可能进行罚款或吊销相关经营许可证的处理;4. 对于监管部门未能履行管理职责的,上级部门有权对其进行纪律处分。
公共场所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保障市民的正常生活和安全权益,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保障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公共场所指的是城市中供市民休闲、娱乐、购物、交往等活动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公园、广场、商场、咖啡厅、餐厅、影院、博物馆等。
第三条公共场所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文明的原则,坚持法治思维,维护社会秩序,倡导文明礼仪,促进文明素质提升。
第四条公共场所管理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强管理人员和市民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格局。
第五条公共场所管理应当尊重市民的合法权益,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市民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公共场所管理应当注重环境保护,加强清洁卫生管理,保持公共场所环境整洁,提升城市形象。
第二章公共场所管理机构第七条市政府设立公共场所管理部门,负责公共场所管理工作。
第八条公共场所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公共场所管理规定、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指导协调全市公共场所管理工作。
第九条公共场所管理部门设立管理岗位,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对公共场所进行日常管理。
第十条公共场所管理部门可以委托专业机构或第三方机构进行公共场所管理工作。
第三章公共场所管理规定第十一条公共场所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公共场所管理规定,明确公共场所的管理范围、管理措施、管理制度等内容。
第十二条公共场所管理规定应当公开公示,供市民查阅。
第十三条公共场所管理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公共场所的使用时间、场所限制、安全规定等;2. 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安全设施、消防设备等管理要求;3. 公共场所的各项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4. 公共场所的违规行为处罚规定。
第十四条公共场所管理规定应当及时修订,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内容。
第四章公共场所管理制度第十五条公共场所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公共场所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岗位的职责分工、管理流程和管理程序。
第十六条公共场所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权责清单和责任考核机制;2. 公共场所的巡查检查制度、日常维护制度和安全防范制度;3. 公共场所的应急处理程序、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和危机管理预案;4. 公共场所的服务投诉处理、纠纷解决和社会监督机制。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安全,保护公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属的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宾馆、餐厅、写字楼、医院等。
第三条公共场所应当制定并实施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公共场所内人员、设施和财产的安全。
第四条安全责任制,即公共场所应当设立安全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公共场所的安全工作。
安全责任人应当具备相关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
第五条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安全档案,包括场所的平面布局图、安全设备的使用说明、应急预案等内容。
定期进行巡查、检测和维护,确保安全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安全管理人员第六条公共场所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其人数应当根据场所规模、人员流量和安全隐患等因素进行合理配置。
第七条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消防知识、安全检查技巧、紧急救援等。
第八条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完成各项安全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巡查、安全培训、安全事故处理等。
第九条安全管理人员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执勤装备、防护用品等。
第三章安全设备和装置第十条公共场所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装置。
第十一条安全设备和装置应当经过合格的安全评估和检测,并保持正常运行。
一旦发现设备损坏或故障,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第十二条安全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应当根据场所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置,包括但不限于消防设施、监控设备、告警器材等。
第十三条安全设备和装置的使用说明应当明确,配备有操作指南和应急处理流程。
第十四条公共场所应当定期组织安全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记录相应的检查和维护情况。
第四章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第十五条公共场所应当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确保人员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及时疏散。
第十六条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数量和宽度应当根据场所的规模、人员流量和建筑结构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公众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及避免事故发生,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广泛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如商场、办公楼、车站、学校、医院等。
下面将从制度目标、制度内容和实施措施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一、制度目标1.保障公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2.维护公共场所的正常秩序,提供舒适、安全、有序的环境。
3.加强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二、制度内容1.安全巡查制度:要求公共场所所有人或经营者每日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消除或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2.应急预案制度:公共场所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责任人和应急措施,并进行定期演练与评估,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快速、有效地处置。
3.安全技防设施制度:公共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安全技术设备,如监控系统、消防设施等,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保证其正常运作。
4.人员安全培训制度:公共场所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安全意识。
5.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公共场所应禁止携带、存放危险物品,并在场所出入口设置安全检查和监控措施,加强对人员和物品的安全监管。
6.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制定整改措施,确保安全隐患及时消除。
三、实施措施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做到层层落实。
2.加强与公安、消防、卫生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及时掌握安全信息,共同维护公共场所的安全。
3.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管理规定的公共场所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及时进行公示,以警示他人。
4.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公共场所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公众自觉遵守安全规定。
5.建立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对于发生的安全事件要及时汇报,并进行事后调查和处理。
总之,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对于保障公众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条例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条例第一条为了维护公共场所的安全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公共场所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餐厅、娱乐场所、医院、学校、公园等地方。
第三条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公共场所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四条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应当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条公共场所应当落实安全设施管理,确保安全出口通道畅通,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定期进行安全设施检查和维护保养。
第六条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定期组织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场所的安全。
第七条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消防演练,保证消防器材齐全有效,保证消防通道畅通。
第八条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监控管理制度,安装监控设备,加强监控巡查,提高场所的安全防范能力。
第九条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及时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第十条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处理制度,及时报告并展开事故调查处理,加强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
第十一条公共场所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定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和群众的安全意识。
第十三条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定期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四条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奖惩制度,对安全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严重违反安全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严肃处理。
第十五条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档案,定期进行安全管理档案检查和整改。
第十六条公共场所应当加强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共享和保障。
第十七条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安全工作不力或失职失责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规定
一、公共场所须有专人负责管理,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各公共场所结合各自特点,制订出有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二、公共场所必须保持通道畅通,必须配备相应种类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和设施。
并设置应急通道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器具。
三、公共场所配备的消防器材和设施,必须由专人管理,确保消防器材完好,并掌握所配消防器材和设施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消防器材不得挪用、玩弄和损坏,违者处罚。
四、公共场所必须加强电源管理,切实执行安全用电规定,严禁乱接拉电源,严禁各种违章用电。
严禁超负荷用电,不得擅自拉接临时电线。
五、严密火源管理,切实执行安全用火规定,严禁各种违章用火、玩火。
六、组织大型活动,必须具备各项安全措施,进行安全检查、整改隐患,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组织执勤人员,做好值勤工作,维持秩序,处理违章或应急事件。
七、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或各类刀具、凶器等管制器具进入公共场所,贵重物品、现金、有价证券等要妥善保管,谨防在公共场所丢失、失窃。
八、进入公共场所应文明礼貌,遵守各公共场所的各项规章制度。
严禁在公共场所哄闹、肇事、打架斗殴、偷窃赌博、酗酒、流氓、有伤风化、损坏公私财物等违纪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