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期中模拟试卷初一语文

期中模拟试卷初一语文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精湛(zhàn)磨砺(mó)珍珠(zhēn)B. 奋进(fèn)振奋(zhèn)招摇(yáo)C. 欢快(kuài)调皮(tiáo)炫耀(xuàn)D. 振兴(zhēng)沉默(mò)招待(dà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比赛,他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B. 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他每天晚上都学习到很晚。

C. 这本书不仅有趣,而且富有教育意义。

D.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活动被迫取消了。

3.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精彩绝伦(lún)脚踏实地(dǐ)B. 沉鱼落雁(yàn)雕梁画栋(tóng)C. 聚精会神(huì)鸿毛利嘴(liè)D. 雅俗共赏(shǎng)纸醉金迷(mí)4.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她的讲解生动形象,让人听得津津有味。

C. 他对这个问题一知半解。

D. 他的计划太过草率,不太可行。

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座山真高,仿佛插天。

B. 那个孩子聪明伶俐,像个小大人。

C. 春天来了,柳树披上了绿装。

D.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小明是个热爱学习的好孩子。

他每天早早起床,预习当天的课程。

上课时,他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放学后,他不是玩耍,而是复习当天学到的知识。

周末,他还会去图书馆借阅一些课外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

一天,小明的妈妈问他:“小明,你为什么这么努力呢?”小明回答道:“妈妈,我知道知识就是力量,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 小明为什么每天早上早早起床?2. 小明上课时表现如何?3. 小明周末都做些什么?4. 小明妈妈问他什么问题?小明是如何回答的?三、文言文阅读(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上册第1―3单元】(湖北专用)

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上册第1―3单元】(湖北专用)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3单元。

5. 难度系数:0.70。

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0分)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

轻轻打开语文课本,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

春天绿草如因,花团锦簇;夏季烈日炎炎,万物生长;秋季色彩斑斓,景色宜人;冬天白雪皑皑,贮.()蓄绿色。

四时之景,真是________。

1. (2分)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贮.( )蓄2. (2分)划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3. (2分)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交相辉映B.各色其所C.柳暗花明D.美不胜收4. (8分)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古诗文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徜徉其间,你会惊喜地发现:景纷呈,情各异,志亦殊。

我们能欣赏到“①,风正一帆悬”的美景;能领略到“②,山岛竦峙”磅礴壮观;能体会到“峨眉山月半轮秋,③”景色的融合变幻;似乎还能看见“回乐烽前沙似雪,④”大漠的苍茫。

杜甫江南逢故旧,慨叹“正是江南好风景,⑤”,花中寄寓着他深沉的悲慨;同样以花入诗,岑参却说,“⑥,应傍战场开”,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上册第1―3单元】(河南专用)

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上册第1―3单元】(河南专用)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3单元。

5. 难度系数:0.75。

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2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xiāng上一道银边。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看.护妇( )xiāng 上( )2.文中出现的一个错别字是( ),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 )。

(2分)3.古诗文填空。

(8分)4.名著阅读。

班级开展《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根据要求补全表格中相关内容。

(4分)5.2023年是中国—中亚文化艺术年。

在音乐文化交流活动结束后,一位参会代表发表了一段感言。

请选出排序恰当的一项()(4分)①那一组组流动的音符宛如一条纽带②必将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③音乐拥有跨越国界的永恒魅力④将中国与中亚各国人民的心连接在一起⑤中国和中亚各国在文化之路上交融互鉴A.⑤①④③②B.③①④⑤②C.⑤②③④①D.③④①②⑤6.专题学习活动。

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沉思(chén sī) B. 憧憬(chōng jǐng) C. 羞涩(xiū sè) D. 恬静(tián jìng)

2.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兢兢业业 B. 轻歌漫舞 C. 呕心沥血 D. 前仆后继

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部电影看得我如鱼得水,非常开心。 B. 他对待学习总是漫不经心,成绩自然不理想。 C. 这个地方的变化真是日薄西山,让人感慨万千。 D. 她跳舞的姿态优美,犹如天女散花。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9分) 4. 请补充完整下列诗句。 (1)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 (2)________,山山唯落晖。 (3)________,天涯若比邻。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岳阳楼记》片段,完成5-7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 下列加点字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景明、明月 B. 波澜不惊、渔歌互答 C. 一碧万顷、上下天光 D. 静影沉璧、浮光跃金 6.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段描绘了春天岳阳楼的美景。 B. 文段通过描绘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 文段中的“把酒临风”表现了作者的超然物外。 D. 文段中的“长烟一空”表示大雾消散。 7.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段运用了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B. 文段以描绘景物的顺序为线索。 C. 文段中的“此乐何极”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 D. 文段中的“心旷神怡”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2题。 【甲】 沙与沫 冰心 他们把一座花园给我,让我在里边种上自己的花,并且告诉我,这些花,可以送人。

(市县区)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模拟考试试题卷(含答案详解)

(市县区)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模拟考试试题卷(含答案详解)

(市县区)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模拟考试试题卷(含答案详解)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ㅤ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_______(拂拭、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liáo liàng]地响。

(1) 给文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应和..______②liáo liàng______(2) 从文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文中的空缺处。

2.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树木丛生,______ 。

秋风萧瑟,______ 。

(曹操《观沧海》)(2)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____ ,______ ”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 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主张学生在“多读书”的同时要带着一定的思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____ ,______ ”。

3. 下列关于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ㅤㅤ)A.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尊君”“令尊”都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慈”“家母”都是谦称自己的母亲。

B. 自谢道韫吟咏出“未若柳絮因风起”后,“咏絮之才”就被用来赞誉男子出众的才华。

C. 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D.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属于语录体。

4.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

然而,大千世界,鱼龙混杂,友分益损。

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

七年级(1)班开展“学名人,交挚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山东济南市中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山东济南市中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题(2024.11)(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16分)轻轻打开语文课本,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

春天,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夏季的雨热烈粗犷,万物争先恐后....地生长。

秋天的白鹤直上云宵,是大自然中最为优美的诗篇。

冬天则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部奉献给可爱的水藻。

缓缓合上语文课本,我们感悟着世间的真情:史铁生在秋风落叶中与母亲诀别,感慨一生要好好儿活;莫怀戚在春华秋实....的田野散步,用爱与责任化解分歧,背负起继往开来....的希望;于漪在国文老师的课堂中徜徉,感受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千佛山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①它的最高海拔大约285米左右。

今年国庆假期首日,千佛山游园会璀璨开场,②在那里我们能看到琳琅满目的山东手工艺作品和激昂澎湃的爱国歌曲。

③这些手工艺作品发扬和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游客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今,④千佛山不仅是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更成为了济南的城市名片。

1.请选出画线字词读音和书写,不正确的一项( )(3分)A.犷(guǎng)B.云宵C.贮(zhù)D.块别2.在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呼朋引伴B.争先恐后C.春华秋实D.继往开来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四个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①B.②C.③D.④4.进入中学,你一定认识了许多新朋友。

请你参加七年级(1)班组织的"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小语同学为活动写了一段开场白,请你帮他补充完整,符合语境。

(3分)在你的心中,什么是友情呢?友情是一片绿荫,遮挡头顶的烈日;友情是一场春雨,滋养干旱的土地;,。

愿这美好的友情,能够陪你走过漫漫的人生之路。

5."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交个好朋友,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参考答案)(北京专用)

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参考答案)(北京专用)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00分)一、基础知识综合(共16分)1.(8分)A C B C2.(4分)寻找、回想国家博物馆最早的来源(根源) C3.(2分)B4.(2分)C二、古诗文阅读(共19分)5.(6分)影入平羌江水流遥怜故园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6.(5分)观澹澹山岛耸立虚写小桥流水人家7.(2分)示例一:我推荐《观沧海》。

诗人通过描写秋日登临碣石山,对周围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慨,抒发了他渴望一统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示例二:我推荐《天净沙•秋思》,写出了秋日萧瑟荒凉的景象,表达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思念家乡、倦于漂泊的惆怅凄苦之情。

8.(2分)B9.(2分)A10.(2分)我选择第一则,我认为陈元方做得不太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友听了陈元方的解释后,感到惭愧,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下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有些无礼。

三、名著阅读(共5分)11.鲁迅藤野先生鲁迅深情回忆了他治学严谨的老师藤野严九郎,老师对留学日本的作者没有民族偏见给予真诚的帮助和指导,使作者终身难以忘怀,也正是这位人格高尚的日本老师鼓励着鲁迅与资产阶级文人进行着顽强的战斗,使他成为思想文化战线上一位伟大的旗手。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12.(2分)我心中一亮,啊,明白了,我飞了几千公里在这里追上了秋天,一下降落在它的怀抱里,今年我与秋相遇在莫斯科。

13.(2分)沉静动静结合14.(3分)示例1:这句话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作者把秋比作显影剂,写出了秋天到来,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沉静开阔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莫斯科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2:本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作者把歌声、琴声拟人化,运用一系列动词“贴”“擦”“低回慢转”,并将这种感受比作沐浴在温泉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分值: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33分 1.临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尽量做到与其形体一致。(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诗句或课文原文填空,其中(1)(2)分别写作者和篇名。(11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_____________》) (3)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__________。 (王之涣《凉州词》) (4)__________________,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6)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8)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9)转眼间,这学期已过去一半,不禁令人慨叹光阴易逝,正如《论语》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 3.开学不久,为了让大家早点熟悉彼此,班上开了个关于交朋友的主题活动,下面是康棣华的部分自我介绍。 大家好!鄙人姓康名棣华。当初呢,我爸想给我起名单字“强”。可爷爷和他的想法有分qí,认为我爸性格粗犷,起名也太俗,于是想了很多文雅的名字,pái huái良久,才定下来。它来自于《诗经》里的句子:“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希望我做个有担当的人,我的自豪感yóu然而生,好像我确实很有担当,你们看,不是吗?不过自豪主要在别人不会读我的名字。每当别人念错我的名字,我都会告之以正确的读音,还说:“棣字都不认识,看我知识多渊博!”。可是五年级的新班主任念对了,还问我这个字有几个读音,自然我回答不上来,这时同学们纷纷说:“知识真渊博!”……我喜欢读书,在初中开学前,我就买来了《朝花夕拾》,发现书中充满了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我也很爱写作,爱积累好句子,“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样的句子都会背下来,以备不时之需,正好今天也用到了。 (1)如果让你给这次活动制作背景图,你会在背景上显示哪句话?说说你的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分qí( ) 粗犷.( ) pái huái ( ) yóu然而生( )

(3)“它来自于《诗经》里的句子”其中“里”字是表示________的名词。(1分) (4)康棣华同学在说到“棣字都不认识,看我知识多渊博”时,大概是图_____的表情。听到同学说“知识真渊博”时,康棣华最可能是图____的表情,(只写字母)会在“_____”字的后面停顿一下,重读“__________”。(4分) A B C D (5)试评价一下康棣华同学的自我介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黄棣化发现《朝花夕拾》中充满了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你能说说回忆了哪些往事和批判了什么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黄棣华积累了几句优美的句子,你能从中选择句的一种修辞手法来描写校园一景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37分 阅读古诗《观沧海》,回答第4和5题。(4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了汹涌的海水和耸立的山岛,这用了___________的写景方法。“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秋景和所想到的景象,这用了___________的写景方法。(2分) 5.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第6到9题。(11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每句划一处。(2分) 待 君 久 不 至 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 7.解释加点的字。(4分) 太丘舍去._____________ 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

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 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 8.翻译句子。(2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小年纪,陈元方就能够懂得“_______”“_______”(从原文选两个字)的重要性,令一个成年人感到惭愧。可是他不接受道歉行为,径自走进家门。你觉得陈元方的做法怎样?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第10到第13题。(9分)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0.选文描绘了如下三幅画面:阳光朗照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第④节按照__________的顺序,写了山上、山尖、山坡、______几处景物。(2分) 12.第②节的划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选文中可看出来作者对冬天的济南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母亲的额头》,完成第14到16题。(13分) 母亲的额头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14.阅读文章,完成下图。(3分)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