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七上初一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美轮美奂窃窃私语B. 纵情任性惟妙惟肖C. 翠色欲流狂风暴雨D. 美中不足震耳欲聋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件事对我启发很大,使我深受感动。
B.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C. 这个工厂里有许多工人,他们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
D. 老师对我们说:“你们要好好学习,争取早日成才。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歌声优美动听,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B. 他一心一意地帮助别人,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C. 我看到他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一口气就读完了。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精彩,让人百读不厌。
B. 他做事粗心大意,经常出错。
C. 这位老师教学有方,深受学生喜爱。
D. 我虽然年纪小,但胆子很大。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脸色苍白,像是生病了。
”(苍白:颜色不健康)B. “他这个人很吝啬,从不肯帮助别人。
”(吝啬:过分节俭)C. “她做事很有条理,井井有条。
”(井井有条:非常有序)D. “他的话让人感到很奇怪。
”(奇怪:不寻常)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他学习成绩很好,是我们班的佼佼者。
B. 这个苹果很甜,可以吃。
C. 他很勇敢,敢于面对困难。
D. 这本书很有趣,值得一看。
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他每天早上都去跑步。
B. 我很喜欢看电影。
C. 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了。
D. 他明天要去北京。
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成绩很好,是我们班的榜样。
B. 这篇文章写得很有趣,引人入胜。
C. 他工作很努力,得到了领导的表扬。
D. 这个地方风景优美,值得一游。
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洪亮,可以传遍整个教室。
初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含答案

初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考试总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计5小题,总分10分)1.(2分)下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抖擞(sǒu)黄晕(yùn)酝酿(niàng)花枝招展(zhāo)B、肥硕﴾shuò﴿贮蓄(chǔ)徘徊(huí) 淅淅沥沥(xī)C、静谧(mì)莅临(lì)吝啬(sè)咄咄逼人(duó)D、憔悴(jiāo) 仿膳(shàn) 粗犷(guǎng)绿茵茵(yīn)2.(2分)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应和喉咙卖弄呼朋引伴B、瘫痪待弄捶打沉寂C.淡雅决别烂漫信服D、云宵衣裳端庄菡萏3.(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史铁生,著名小说家。
其散文《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记录他和弟子言行的《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
D、《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元代戏曲家、散曲家。
4.(2分)下列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5.(2分)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南锣鼓巷,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6米,与元大都同期建成,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
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
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将其改称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中心,明清时期成为大富大贵聚居之地,这里保留了大量形制各异、建筑考究的府邸、宅院,。
①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②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③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①③二、默写(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7分)6.(7分)默写(每空一分,7分)6.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可打印】

一、选择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山B. 水C. 桃D. 森2.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论语》?A. 温故知新B. 画蛇添足C. 杯弓蛇影D. 推陈出新3. 下列哪个字是会意字?A. 明B. 早C. 林D. 休4. 下列哪个成语表示“坚持不懈”?A. 锲而不舍B. 轻车熟路C. 破釜沉舟D. 一鼓作气5. 下列哪个字是象形字?A. 日B. 月C. 人D. 山二、判断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论语》是孔子所著。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大学》。
()3. 成语“画蛇添足”表示多此一举。
()4. 汉字“明”是形声字。
()5.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
()三、填空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出自《______》。
2. 汉字“明”由“日”和“月”组成,表示______。
3. 成语“温故知新”表示______。
4.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自《______》。
5. 汉字“休”由“人”和“木”组成,表示______。
四、简答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论语》的主要思想。
2. 解释成语“杯弓蛇影”的含义。
3. 简述汉字“早”的演变过程。
4. 解释成语“破釜沉舟”的含义。
5. 简述汉字“明”的演变过程。
五、应用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成语“轻车熟路”造句。
2. 请用成语“一鼓作气”造句。
3. 请用成语“温故知新”造句。
4. 请用成语“锲而不舍”造句。
5. 请用成语“画蛇添足”造句。
六、分析题:2道(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义。
2. 分析成语“杯弓蛇影”的寓意。
七、实践操作题:2道(每题5分,共10分)1. 请用毛笔书写汉字“山”的演变过程。
2. 请用毛笔书写汉字“水”的演变过程。
八、专业设计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宣传海报,要求包含中文字符和图画元素。
2024年上海市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儒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
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
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
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
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
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xiàn慕他们的出风头罢。
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àn( )慕汗流浃( )背(2)文中画线句子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
”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只填序号)A.表示递进 B.解释说明 C.表示延长 D.表示转折(4)将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5)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中的《》(文章名)。
【答案】(1) 羡jiā(2) 妇儒妇孺(3)B(4)我想,我应该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
(意思对即可)(5) 朝花夕拾五猖会2.用原文补写出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
初一语文上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一语文上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与“相似”意义最接近的一组是()A. 接近B. 相像C. 合适D. 相同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意义上相同的一组是()A. 活泼、可爱、调皮B. 立即、马上、连忙C. 轻松、愉快、惬意D. 撒谎、欺骗、忽悠答案:B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烟波江上使人愁,帝女花前倚伏楼。
楼上月如钩,楼上月如钩!(1)这首诗写的是谁?(2)诗中写的是什么场景?A. (1)梁红玉 (2)夜色苍茫B. (1)凤姐 (2)宫殿丽景C. (1)贾宝玉 (2)烟波江上D. (1)贾探春 (2)花前楼阁答案:D(二)填空题1.红楼梦的作者是(cao xuexin)。
答案:曹雪芹2.现存的《红楼梦》120回,第120回又称作(fahuajie)。
答案:“定稿抄本”的“葬花节”.3.是哪位女儿因病去世催促贾母嫁妹妹,最终嫁到贾家成了贾母的小舅母翁?(叶赫氏)。
答案:叶氏、赫让之女、小红游的割舌之妾(三)简答题1.什么是“白话文学”?答案:白话文学是指以白话为基础写成的文学作品,即不使用文言文的文学创作形式,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文学流派。
2.《红楼梦》中贾母、贾政、贾琏是很重要的三个贾府人物,他们的性格特点分别是什么?答案:贾母性格开朗、大度、乐善好施,喜爱博弈;贾政性格刻板、迂腐、虚伪,自视甚高;贾琏性格猥劣、貌似堂堂、奉承阿谀,外表虚荣,内心卑微。
(四)作文题请你给朋友写一篇题为《我的邻居》的短文,短文包含以下要点:1.描述一下你的邻居和他们一家人;2.与他们相处的感受;3.你的邻居家发现房子着火,你应该怎么做。
答案:略(因为涉及到实际安全问题,我不敢随意编造内容,请理解)。
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附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附答案七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篇一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9分)1、下列词语是广告设计的谐音仿词,请改正用错的字,恢复其本来面目。
(4分)(1)衣衣不舍(某洗衣粉广告)()(2)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3)鸡不可失(某烤鸡店广告)()(4)万事具备(某房地产广告)()2、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4分)()A.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
(比喻)B.有了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态度,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吗?(反问)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反复拟人)D.火辣辣的太阳把人的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
(夸张)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A、《西游记》的是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
B、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C、在酷热的夏季,雪碧,娃哈哈,农夫山泉等矿泉水是深受考生喜爱的夏季饮品之一。
D、中国珠峰登山队之所以能成功登上珠峰,是因为全体队员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的精神。
4、古诗文默写。
(8分)(1)己所不欲,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则》)(2)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_______________。
(《童趣》)(3)《论语十则》中写曾子每天从以下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4)写出古诗词中你喜欢的连续两句描述优美景色的句子(课内外均可):二、阅读(59分)(一)文言文阅读(24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7分)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此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
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5、用“/”给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2分)6、这则故事表明子罕是怎样的人?(5分)(乙)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7分)终身食鱼汉刘向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
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湖南省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总分评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分歧.(qí)发髻.(jì)搓捻花枝召展B.静谧.(mì)黄晕.(yùn)衣裳截然不同C.祷.告(dǎo)确凿.(zuó)憔悴迫不及待D.菡萏..(hàn dàn)贮.蓄(zhù)搏学各得其所2.下面是一位同学分享自己进入新学期的感受,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初秋,在一个晴朗的午后,美丽的校园张开双臂,迎接我们的①。
映入眼帘的是古朴的建筑、郁郁葱葱的大树和波光粼粼的湖水。
原本还担心初中学习环境不如人意,眼前的景象却是让人②。
“③”,当清晨的光温柔地向我们问好,我们便回应以琅琅书声。
在这里,我们④,各展其长,一起为文明班级的创建和书香校园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A.莅临喜出望外一年之计在于春各得其所B.到来沾沾自喜一年之计在于春各取所需C.莅临沾沾自喜一日之计在于晨各取所需D.到来喜出望外一日之计在于晨各得其所3.【病句诊断】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千百年来,先贤哲人给我们留下了辉煌灿烂的许多文化遗产。
B.据报道,截至2020年底,全国约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C.广泛阅读文学名著,仔细观察多彩生活,适时记录生活点滴,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D.在这次考试中,他之所以能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是因为平时能勤奋刻苦学习造成的。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由于江河流域不同,它们的气息也是不同的,每个作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江河。
对我而言,黑龙江、呼玛河、额尔古纳河是我的生命之河,感染它们的气息也就浓厚些。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对应数字用2B铅笔涂黑。
3.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1-3题20分)1.(8分)七年级一班同学开展“记录我的初中新生活”学习活动,请你一起来完成。
小雨同学在日记本里记录了初中开学第一天的感受:“我终于可以看到新学校了,心里好激动啊!在校园里见到最多的颜色就是绿色,那浓绿像是①zhù蓄了终年的绿意。
校园是美丽的银河,朗朗书声是银河上回荡的②lín lín清波,老师踏着清波,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希望就从这里开始。
希望,是茫茫天宇间的一个闪烁的星宿,勇敢勤奋的人会想尽办法去摘取,使之成为自己的现实;懒惰蠢钝的人只会永远地张着大口,茫然地看着希望飞逝。
经过小学六年的锻炼,使我们都成为一个个战士,拿上我们的武器,整装待发,向新学期的目标冲击!”(1)请把“千磨万击还坚劲”写在田字格内。
(2分)(2)请帮助小雨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zhù②lín(2分)(3)语段中划横线句用了的修辞方法,同学们都觉得写得很不错。
(2分)(4)画波浪线句有一个语病,请你帮小雨写出修改意见。
.(2分)2.古诗文名句填空。
(7分)开学两个月的学习,同学们在古诗文中欣赏美景,感受诗情,学习方法。
我们一起在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欣赏“潮平两岸阔,(1)”的开阔平静,也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感受到“枯藤老树昏鸦,(2)”的凄凉萧瑟;我们在“正是江南好风景,(3)”中感受杜甫感慨时事之悲,也在“遥怜故园菊,(4)”中感受岑参对和平的渴望之切;我们也在《论语》中学习到“(5),思而不学则殆”的方法,认识到“学而时习之”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词注音全对的是( )(2分)A. 狡猾(jiǎo) 时辰(chéng) 莫大(mò) 感慨万分(kài)B. 安妮(ní) 惭愧(chán) 争执(zēn) 混为一谈(hǔn)C. 绰号(chuò) 尴尬(gān) 威慑(shè) 美不胜收(shèng)D. 呆板(dāi) 喉咙(lóng) 倾向(qǐng) 花团锦簇(jǐng)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叛逆洗耳恭听哄堂大笑独具会眼B. 呆板整装待发得意洋洋不求甚解C. 承蒙宽宏大量轮翻上阵持之以衡D. 察觉鸦雀无声博学笃志晃然大悟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C. 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D. 我们要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且及时改正。
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年的一场大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但是她却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并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
B.丘吉尔是英国政治家、演说家、作家,曾两度担任英国首相,并因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杰出表现而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C.我们在刻画人物时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对人物进行细致的描绘,从而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D.表达方式分为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五种,其中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5、古诗文默写(10分)(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表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曰:“ ___________, 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5)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
6、综合性学习(4分)有人把老师作过很多比喻,如“把老师比作蜡烛,因为它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把老师比作小草,因为它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你把老师比作什么呢?说说理由。
我把老师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把老师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得七八岁时,我写了一首诗。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的身上。
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
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父亲还没有回来。
我简直急不可耐了。
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
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
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
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
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
”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
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糟糕透了。
”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地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
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我再也受不了了。
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在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
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
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
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
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写的短篇小说。
“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
”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周岁。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
”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我想这个糟糕透了。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7、从下列词语中选出能反映“我”思想感情变化全过程的三个词,依次填在下面的括号中。
(3分)得意信任醒悟悔恨失望思想感情变化过程是______ → ______ → ______?8、“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父母对“我”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4分)母亲对“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对“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9、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选取文中原句回答。
(3分)10、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请做简要分析。
(2分)11、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述。
(3分)(二)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13分)(二)①明媚的三月三日如期来临。
然而,三月三日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②” 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亮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锃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
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③“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
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抵御冰雪的严寒的珍贵铠甲。
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
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④“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⑤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
惊悸和疑惑当然是有的,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⑥多年之后,我长大了。
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⑦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
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
这些刀在梨树干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
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
他们_________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
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⑧“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
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
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⑨“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
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
”老人笑道。
⑩“那有什么不好呢?”“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
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
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
等到结果的时候,他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
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
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
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12、根据文意,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将其字母依次填入横线上。
(2分)A.虔诚B. 侥幸C.真诚D.庆幸13、第⑦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14、第⑧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3分)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15、根据语境,解释倒数第三段中加粗词“芬芳”的意思。
(3分)芬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6、根据文意理解“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一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看似无情的刀,却能够为树酝酿养料,使收获的果实更加甜美。
B.如果爱一个人就应该“砍掉”他骄狂傲慢的枝条。
C.在人生旅途上,人们应当有遇到困难和伤害的思想准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