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二(共10张PPT)

2、体能特征:身体强壮,良好的内脏机能,具备全面的身体素质。 1、体能特征:磷酸原供能能力强,神经过程灵活性高,强度大,具备良好的协调性与柔韧性。
采诸家之长,不断创新,技术全面,特长突出。 技能特征主要表现在掌握各种专业器械,掌握高难、新颖、复杂动作,以及与同伴的协调配合上
ü 技术与战术能力特征
l 技能特征主要表现l 战术能力主要体现在动作编排上以及动作合理布局等。不是重要因素。
ü 心理与智能特征
l 心理上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艺术表现能力,良好的个性心理. l 智能上具有准确的判断力,良好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9页,共10页。
训练特点
1、体能训练:不断寻求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最佳组合,注重
训练的整体效益。
2、技战术训练: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化特点,建立技术模型, 在技术训练中强化精细技术动作感知觉的训练
3、心智训练:强化意志品质,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心、 体、技、战高度和谐同一。
第10页,共10页。
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ü 体能特征
l 形态:身体形态对运动员竞技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对于难美性项群来讲, 主要是通过展示自己的身体动作得到成绩.
l 机能:主要表现在对神经系统的要求,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高,视觉、听觉、触觉以 及本体感觉准确、灵敏。
l 身体素质:对力量、柔韧、灵敏、动作速度和专项耐力等素质要求较高。
随机应变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智特征:要求有良好的拼搏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思维灵活,注意力集中。
技战术能力:依靠技战术取胜,个人技术与集体战术的结合,注重技战术的创新。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 技能主导类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在保持高度发展的耐力水平的同时,明显地提高速度水平; 在保持高度发展的专项竞技能力的同时,注意提高全面的 身体素质 明显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以及快速反应和快速动员能力 在最大力量的基础上重视发展快速力量,突出力量与速度 技术的结合,单一技术进一步精雕细刻 继续突出动作难度的(价值增加翻转的周数和度数减少高难 动作前的预备动作,发展新动作类型等) ,同时强调动作质 量,提高艺术修养 心理训练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场地器械进一步改进 全攻全守继续发展,良好的形态条件与娴熟的技巧相结合
格斗
摔跤,柔道,拳击,击剑,武术(散打)
2、按动作结构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大类 单一 动作 结构 多元 动作 结构 亚类 周期性 非周期性 混合性 固定组合 主要项目 跑、竞走、游泳、自行车、射击、射箭、速度 滑雪、速度滑冰、划船 铁饼、铅球、链球、举重 跳高、跳远、标枪、三级跳远、撑杆跳高 体操单项、武术套路单项、艺术体操单项、技 巧、花样滑冰、马术、自由式滑雪 篮球、手球、足球、水球、曲棍球、冰球、乒 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拳击、摔跤、柔 道、跆拳道 田径男十项全能和女七项全能、速滑全能、体 操全能、艺术体操全能、武术全能 现代五项、冬季两项、铁人三项
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 量度,训练的组织与控制)
1、各个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网球上桌
足球下水
= 水球
= 乒乓球
各个项群内部所含有的许多竞技项目都有着密切 的亲缘关系。在一些古老的基础运动项目的发展及演 变中不断地衍生出一批新的运动项目。
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同场 对抗性
决定性作用
主导作用
战术的基础,突破防守而得分
战术的基础,突破防守而得分
项群训练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 及其科学意义
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 及其项群体系的构成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第一节 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科学意义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 1、构思:
(1)1964年前民主德国哈雷博士出版《训练学》以来,
快速力量性 表现难美性
技能 主导 类
表现准确性 同场对抗性 隔网对抗性 格斗对抗性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
1、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3、实现了训练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一 般 训 练 学
项 群 训 练 理 论
专 项 训 练 学
三个理论层次战术研究内容的比较
耐力性 表现准确性
表现难美性 同场对抗性 隔网对抗性 格斗对抗性
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 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
固定组合多元动作结构 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 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 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
测量类 测量类
评分类 命中类 得分类 制胜/命中类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一)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 (二)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运动项目的宏观管理 (三)同项群项目训练规律的探讨和揭示 (四)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人才的流动 (五)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方法的移植、创 新与发展
项 群 训 练 理 论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
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
比赛时间的分配,不同环境的心理导向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
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 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
制胜对策的确定,临场指挥及战术变化,阵容的确定或出阵的排序
项群训练理论

批注
项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练学两个层次所构成。
(二)基本内容:1、各个项群的形成与发展;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体能又包含形态、机能及素质三个方面。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影响比赛结果的基本因素是运动员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中的发挥、竞赛对手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中的发挥以及运动竞赛结果的评定这样三个方面。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
3、心理训练:彩的主要方法有念动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和自我调节法;
4、艺术表现能力训练:以培养动用节奏感和表演能力。
二、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一)决定因素特征分析:1、体能特征:2、技能和战术能力特征:3、心理和智能特征:
(二)比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确立辩证的比赛指导思想,全面作好比赛前准备,以及教练员与运动员正确的参赛行为。
六、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一)竞技能力决定因素分析特征:1、体能特征:2、技能和战术能力特征:3、心理和智能特征:
(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运动员自身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情况,是决定运动员比赛成绩诸因素中首要的决定因素。
(三)训练特点:1、体能训练:在体能训练过程中,不断寻求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最佳组合,非常注重训练的整体效益,也是本项群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突出特点。2、技能和战术能力训练:在技术训练中注重强化精细技术动作感知觉的训练;利用规则和动用多种心理暗示。3、心理和智能训练:
2、选择运动基础上的动作结构作为另一个重要的分类标准;
3、造选择运动成绩评定方法,作为竞技项目分类的第三个标准。
(二)竞技运动基础上主要分类体系的建立:
运动训练学 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

2/13/2019
运动训练学
1
主要结构与知识点分析 主要阐述了项群训练理论的发展过程,通过学习让 学生了解 项群训练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其划分依据,对 自己从事的专项和所属于的项群有清醒的认识,并能分析 其特征,为自己的训练实践作理论指导。 学习重点 项群训练理论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 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
按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
按动作技术的确定性分 按人与器械的关系分
按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分
2/13/2019
运动训练学
9
大分类体系的内在联系
标准 竞技能力主导因素 动作结构特点 成绩评定方法
快速力量类 体能主导类
速度类 耐力类 项群划分 技能主导类 表现准确类 表现难美类 同场对抗类 隔网对抗类 格斗对抗类
七、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点
八、体能主导类耐力练学
13
课后复习题
运动训练的概念、特点 运动成绩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竞技能力的概念、内容及结构特点
2/13/2019
运动训练学
14
本章结束,谢谢!
2/13/2019
运动训练学
15
(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任何一个项目运动员的竞 技能力的发展,都有运动员的心 理、技术、战术、体能、智能五 个方面的能力所决定。其中体能 有包括形态、技能和素质三方面 的能力。 每一类项目的不同项目在 具体的训练阶段和不同的比赛场 合,其表现也不同。
2/13/2019 运动训练学 5
(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运动成绩就是比赛的结果,即比赛的名次和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 来的竞技水平。 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因素有: A. 运动员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和他们在比赛中的发挥。 B. 对手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中的发挥。 C. 比赛结果的评定:裁判、规则、观众、气候、地点、时差等。
第二章 项群理论

1项群理论2为什么要建立项群理论(原因和意义)(00/04港)3项群理论的基本内容4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理论意义)5项群理论的应用(实践意义)6运动技术在不同项群中的作用7不同项群中专项耐力的表现及训练特点(02)8不同项群规则发展的主要趋向9不同项群优秀选手竞技能力结构特点10不同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09)11三个训练理论层次战术研究的内容12依决定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分类13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14依运动成绩评定方法分类(02)15三个分类体系的对应关系16选一个项目,阐述其竞技能力因素特征、成决定因素特征、训练特特点(04/01/01/00/)17选两个项目,阐述二者竞技能力的(或某子能力)特点、以及训练特点。
(07/00)18选一项目,分析比赛成绩的决定因素(名次和水平)(02)19选两项目,分析成绩决定因素的异同点(名次和水平)(02/01)20选二项群,分别列出包括项目、和竞技特点的不同(00)21阐述某素质在不同项群竞技能力结构中的作用,并说明不同项群对该素质的不同需求和主要训练方法(099/98/98)22训练理论体系及其关系(06)以往考题06无05无03无09选二项目,说明其训练的基本特点08为什么奥运备战各项目提出要抓本质特点07选一项目说明该项目的训练特点04分析一项目竞技水平与世界水平差别的原因02依运动成绩分类02选二项目分析其专项耐力表现不同(及训练特点)02分析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竞技水平和名次)02分析二项目的比赛结果影响因素的异同点01分析影响某(2)项目决定因素特点01分析某一(2)项目竞技能力结构特点(异同)00分析某一项目成功原因,进一步提高该项目竞技水平的建议。
00某(2)项群包含的项目,二者不同的竞技特点00某二项目竞技能力结构异同点,采用何种方法训练提高战术能力00项群理论及其重要意义(理论和实践意义)99选二项目,对其比赛战术应用的共同点和主要区别99选一素质,说明在不同项群竞技能力结构中作用,及不同项群对该素质需求和训练方法是解释具有统统特点的项目组群的训练规律科学理论。
运动训练学课程第十四章 项群训练理论

成绩评定方法
测量类
测量类 测量类 测量类 评分类 命中类 得分类 制胜类/命中类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10
四、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1、群训练理论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积极影响
项群训练理论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1
主要结构与知识点分析
主要阐述了项群训练理论的发展过程,通过学习让 学生了解 项群训练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其划分依据,对 自己从事的专项和所属于的项群有清醒的认识,并能分析 其特征,为自己的训练实践作理论指导。
学习重点
项群训练理论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6
(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
运动训练的基本任务就是 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通 过比赛,将已获得的竞技能力 充分的表现出来,创造理想的 运动成绩。当代优秀运动员竞 技能力的新特点就是全面加特 长。但这些特长在不同的项群 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7
对我国不同等级运动项目群体现状的把握
优势项群的共同规律和不同差异 不同差异项群的发展战略布局; 保持优势项目;赶超暂时落后项 目;发展没有项目和落后项目。 把有限的人、财、物等资源利用 好
2、项群训练理论对竞技运动项 目宏观管理的指导作用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11
3、同群运动项目训练规律的揭示和相互作用 4、项群训练理论对竞技体育人才管理的促进作用 5、项群训练理论和训练方法的发展
运动训练学 教案(第2次课)

3、心理和智能特征:反应迅速、思维敏捷,较高的文化修养。
(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运动员自身的体能水平,对手比赛成绩和裁判行为。
(三)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一)竞技运动项目分类标准的择定
首先,选定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作为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准;
其次,选择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作为分类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第三,选择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作为分类的第三个重要标准。
(二)竞技运动项目主要分类体系的建立
1.依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
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继而以各项目体能或技能的主要表现形式或特征作为二级分类标准,把体能类项目分为快速力量性、速度性、耐力性三个亚类;技能类分为表现难美性、表现准确性、同场对抗性、隔网对抗性及格斗对抗性五个亚类。
(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主观因素:本队竞技水平,教练员临场指挥水平。
客观因素:对手水平,竞赛办法,比赛环境,比赛时间,裁判行为。
(三)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1、身体训练:发展速度和耐力能素质是身体训练重要任务。
2、技术训练:强调整体攻防效能,注重攻守训练内容的同步化,个体特长更为突出。
3、心理训练:高度的自我心理控制能力和稳定的情绪。
(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运动员自身技术的发挥和心理状态的控制,枪弹,弓箭质量的好坏。
(三)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采用非专项的运动项目练习促进健康水平,同时十分重视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1、技术训练:注重基本功训练,巧妙安排空射和实射。
2、心理训练:侧重于意志品质和心理自控能力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练习、成套 练习或半套以上 练习(多次重复)
长时间的专项对 抗或专项练习
大强度
最大与次 最大强度 交替
中量 中/大量
2.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表2-4 不同项群竞赛规则发展的主要趋向
项 按评 定方法
可测量类
评分类
得分类 命中类 制胜类
群
按主导因素
体能主导类 技能主导类 表现准确性
技能主导类 表现难美性
表现
准确性 难美性
射击、射箭、弓弩
体操、艺术体操、技巧、跳水、花样滑冰、花样 游泳、冰舞、武术(套路)、自由式滑雪、滑水
隔网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
对抗 同场 足球、手球、冰球、水球、曲棍球、篮球
格斗 摔跤、柔道、拳击、击剑、武术(散打)
表2-9 按动作结构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大类
亚类
主要项目
单一 动作 结构
中/大量
体能主导类 周期竞速性 (速度、耐 力性)
以尽可能高的平 均速度通过全程 的能力
重复法:主项或 接近主项距离间 歇法:1/2~1/4专 项距离
大强度
短:3-10倍 中:3-6倍 长:1-3倍 超:3/4-1倍
技能主导类 表现性
技能主导类 对抗性
以最佳技术重复 完成完整比赛动 作的能力
长时间表现最佳 技能及体能的能 力
周期性 非周期性 混合性
跑、竞走、游泳、自行车、射击、射箭、 速度滑雪、速度滑冰、划船 铁饼、铅球、链球、举重 跳高、跳远、标枪、三级跳远、撑竿跳高
多元 动作 结构
固定组合 变异组合
体操单项、武术套路单项、艺术体操单项、 技巧、花样滑冰、马术、自由式滑雪 篮球、手球、足球、水球、曲棍球、冰球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拳击、 摔跤、柔道、跆拳道
隔网对抗性
战术变化更加多样,战术决策对比赛结果影响更为突 出,体能的作用加大。
格斗对抗性
鼓励主动进攻,绝对胜利的比例减少,相持能力(技 术与体力)的作用加大,重视全面发展和突出绝招。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
1、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3、实现了训练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耐力性 高速度水平;在保持高度发展的专项竞技能力
体
的同时,注意提高全面训练水平。
能 主 导
速度性
明显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以及快速反应和快 速动员能力
类
快速力量 性
在最大力量的基础上重视发展快速力量,突出 力量与速度、技术的结合,单一技术进一步精 雕细刻
表2-5-2 不同项群优秀选手竞技能力结构的特点
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一)竞技运动项目分类标准的择定 ——*按运动项目的主导素质; ——*按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 ——按动作技术的确定性特点; ——按人与器械的关系; ——按比赛场地的不同特点; ——按参赛人数的多少;
——*按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等等。
* 作为竞技项目分类的标准。
大类
项群
竞技能力结构的新特点
继续突出动作难度的价值(增加翻转的周数和度数、 表现难美性 减少高难动作前的预备动作、发展新动作类型等),
同时强调动作质量,提高艺术修养。
技 表现准确性 心理训练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场地、器械进一步改进。
能 主
同场对抗性
全攻全守继续发展,良好的形态条件与娴熟的技巧相 结合
导 类
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
主讲:姜允哲
第一节 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 (二)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 ——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的
技能主导类 对抗性
规则发展的主要趋向
提高评定的精确度 利于运动员更好地发挥 便于比赛的组织进行
加强评定的客观性 提高评定标准 便于比赛的组织进行 保持宏观的攻防平衡 提高观赏价值 便于比赛的组织进行
3.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
表2-5-1 不同项群优秀选手竞技能力结构的特点
项群
竞技能力结构的新特点
在保持高度发展的耐力水平的同时,明显地提
主导作用 战术的基础,突破防守而命中得分
主导作用 战术的基础,突破防守而制胜或得分
表2-3 不同项群专项耐力的表现及训练特点
项 群 专项耐力的表现 训练内容与手段 负荷强度
负荷量
体能主导类 以最大强度重复 多次重复完成比
快速力
完成完整比赛动 赛或接近比赛要
量性
作的能力
求的专门练习
极限或极 限下强度
△
心理
△△
△△
△△
△△
△△△
智能
△
△
△
△
△
* △△△决定性作用; △△重要作用; △基础性作用
隔网
△△ △△ △△△ △△△ △△△ △△ △△
对抗性
同场
△△ △△ △△△ △△△ △△△ △△ △△
格斗
△△ △△ △△△ △△△ △△△ △△ △△
表2-2 运动技术在不同项群中的作用
项 体能 主导类
多项 组合 结构
周属多项组合 异属多项组合
田径男十项和女七项全能、速滑全能、体 操全能、艺术体操全能、武术全能 现代五项、冬季两项、铁人三项
测量类 评分类
命中类
制胜类 得分类
田径 游泳 速滑 滑雪 自行车 划船 举重
组织与控制)。
1.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表2-1 不同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各决定因素作用的等级判别
项群
体能类
技能类
作用等级 因素
力
速
耐
表现性
量
度
力
性
性
性 难美 准确
形态
△△
△△
△△
△△
△△
机能
△△△
△△△
△△△
△△
△△
素质
△△△
△△△
△△△
△△
△△
技术
△△
△△
△△
△△△
△△△
战术
△
△
△△
△
技能 主导类
群
快速 力量性
速度性
耐力性
表现 难美性
表现 准确性
隔网 对抗性
同场 对抗性
格斗 对抗性
作用
特
征
重要作用 集中快速发挥力量
重要作用 短时间内有效地发Fra bibliotek体能重要作用 经济省力时效,推迟疲劳出现
决定性 作用
充分显示运动员的技艺与美感
主导作用 正确稳定的瞄准与击发(撒放)
决定性 作用
战术的基础,突破防守而得分
体 能 主 导 类
技 能 主 导 类
(二)竞技运动项目主要分类体系的建立
表2-8 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亚类
主要项目
快速力量性 跳跃、投掷、举重
速度性
短距离跑(100、200、400米) 短游(50、100米) 短距离速度滑冰(500米) 短距离赛场自行车(200、1000米)
耐力性
中长超长距离走、跑、滑冰 中长超长距离游泳;越野滑雪 中长超长距离公路自行车;划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