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PPT文档资料

适用于众多运动项目的共同 规律,是在高层次上指导运 动训练实践的理论体系。 适用于专项训练活动需要的 指导性的理论问题以及具体 的可应用的训练方法。
专项训练学
人们在探讨研究众多竞技项目共同规律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在许多方 面常常难以、甚至不可能将不同项目所具有的多种风格和特点简单地作出单一 的概括和归纳。如果将某各个项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它们之间的许多共同的 特点便会立即清晰地显现出来。例如足球、水球、曲棍球的进攻和防守战术; 马拉松跑、长距离游泳和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肌肉耐力的 高度要求;艺术体操、技巧和花样游泳的动作创新与编排技巧;乒乓球、羽毛 球和网球的发挥和接发球技术等等。 由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是我们划分项目类属 的基本依据。在认真探求如同上述举例所示的项目间的共同点的同时,还需要 对不同项目间的差异进行准确的解析。例如: —— 长距离竞速项目期望运动员肌肉组织中含有高比例的红肌纤维;而 短距离竞速项目优秀运动员的肌肉组织中通常含有大量的白肌纤维。 —— 跳水、艺术体操等项目选手比赛时力求把训练中千百次重复的练习 完整地“复制”出来;而各种对抗性项目运动员比赛时则必须按比赛场上双方 对抗情势的变化,把平时训练中掌握、积累的多种技、战术“元件”有机地构 成新的组合,予以应用,据以制敌取胜。 这些异同点的存在表明,按照不同项目的类属特点进行深入的探讨,既 可比一般训练理论更加准确而深入地揭示同类项目的规律,又可在专项训练理 论的基础上又所升华和提高;并能有机地加强这两个层次理论之间的联系。 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 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1983)。
运动技术在不同项群中的作用
项 体能 主导 类 群 作 用 特 征
项群训练理论二(共10张PPT)

2、体能特征:身体强壮,良好的内脏机能,具备全面的身体素质。 1、体能特征:磷酸原供能能力强,神经过程灵活性高,强度大,具备良好的协调性与柔韧性。
采诸家之长,不断创新,技术全面,特长突出。 技能特征主要表现在掌握各种专业器械,掌握高难、新颖、复杂动作,以及与同伴的协调配合上
ü 技术与战术能力特征
l 技能特征主要表现l 战术能力主要体现在动作编排上以及动作合理布局等。不是重要因素。
ü 心理与智能特征
l 心理上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艺术表现能力,良好的个性心理. l 智能上具有准确的判断力,良好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9页,共10页。
训练特点
1、体能训练:不断寻求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最佳组合,注重
训练的整体效益。
2、技战术训练: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化特点,建立技术模型, 在技术训练中强化精细技术动作感知觉的训练
3、心智训练:强化意志品质,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心、 体、技、战高度和谐同一。
第10页,共10页。
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ü 体能特征
l 形态:身体形态对运动员竞技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对于难美性项群来讲, 主要是通过展示自己的身体动作得到成绩.
l 机能:主要表现在对神经系统的要求,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高,视觉、听觉、触觉以 及本体感觉准确、灵敏。
l 身体素质:对力量、柔韧、灵敏、动作速度和专项耐力等素质要求较高。
随机应变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智特征:要求有良好的拼搏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思维灵活,注意力集中。
技战术能力:依靠技战术取胜,个人技术与集体战术的结合,注重技战术的创新。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 技能主导类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 竞技体育2 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运动员选材5 运动训练学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1项群训练理论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 运动成绩2 竞技水平3 竞技能力4 运动能力5 训练水平6 运动员现实训练状态7 运动员目标训练状态8竞技能力结构9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的补偿效应10 运动训练过程11 运动员状态诊断12 竞技状态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1 运动训练原则2 训练规律3 制胜规律4 三从一大原则5 竞技需要原则6 动机激励原则7有效控制原则8系统训练原则9周期安排原则10适宜负荷原则11区别对待原则12直观教练原则13适时恢复原则14 负荷强度15 负荷量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 运动训练方法2运动训练手段3模式训练法4程序训练法5分解训练法6完整训练法7重复训练法8间歇训练法9持续训练法10变换训练法11循环训练法12比赛训练法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1体能2 延迟性转换3 力量素质4 相对力量5最大力量6爆发力7力量耐力8快速力量9 动作速度10反应速度11移动速度12耐力素质13柔韧素质14灵敏素质15 速度障碍16运动素质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1 运动技术2技术风格3特长技术4 运动技术评价5动作轨迹6动作速率7动作基本结构8技术组合9 协调能力10 技术环境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1竞技战术2 战术意识3战术知识4战术观念5战术指导思想、6 战术形式7 战术行动8 战术配合9 战术风格10 制胜规律11 制胜因素12 个人战术行为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1 运动智能2 运动员心理能力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1 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2 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3 基础训练阶段4 专项提高训练阶段5 最佳竞技训练阶段6 竞技保持训练阶段7 高原现象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1 训练大周期2 赛前训练3 赛间训练4 竞技性比赛5 训练性比赛6 适应性比赛7 检查性比赛第十二章周训练的计划与组织1 基本训练周2 赛前训练周3 比赛周4 恢复周5 训练课的结构特别注意:核心稳定性:又称核心力量,指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的核心区域,在人体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作用,另外腰—骨盆—髋关节肌群对人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运动训练学 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

3
(1)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各项目的产生是有先后的,也有他们产生的各种原因, 但在训练的过程中,许多人都认识到,有些项目是有一定 的亲缘关系和相互联系的。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决定着这些 项目竞技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着这些项目的快速发展。 如100m、跨栏、跳远。这样的项群还有许多。在人们发 现了他们的共同规律后,就把他们划分为同一项群,并进 一步探讨他们影响运动训练的共同因素,为运动训练成绩 的提高服务。
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征 二、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系性项群训练特征 三、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 四、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 五、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项群训练特征 六、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项群训练特征 七、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点 八、体能主导类耐力性训练特点
6/11/2019
6/11/2019
运动训练学
4
(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任何一个项目运动员的竞 技能力的发展,都有运动员的心 理、技术、战术、体能、智能五 个方面的能力所决定。其中体能 有包括形态、技能和素质三方面 的能力。
每一类项目的不同项目在 具体的训练阶段和不同的比赛场 合,其表现也不同。
6/11/2019
按比赛场地的不同特点分 按参赛人数的多少分 按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分
6/11/2019
运动训练学
9
大分类体系的内在联系
标准
竞技能力主导因素
体能主导类 项群划分
技能主导类
快速力量类
速度类 耐力类 表现准确类 表现难美类 同场对抗类 隔网对抗类 格斗对抗类
动作结构特点 单一动作结构:周期类、
非周期类 单一动作结构:周期类 单一动作结构:周期类 单一动作结构:周期类 固定组合多元动作结构 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 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 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
项群训练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 及其科学意义
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 及其项群体系的构成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第一节 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科学意义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 1、构思:
(1)1964年前民主德国哈雷博士出版《训练学》以来,
快速力量性 表现难美性
技能 主导 类
表现准确性 同场对抗性 隔网对抗性 格斗对抗性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
1、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3、实现了训练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一 般 训 练 学
项 群 训 练 理 论
专 项 训 练 学
三个理论层次战术研究内容的比较
耐力性 表现准确性
表现难美性 同场对抗性 隔网对抗性 格斗对抗性
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 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
固定组合多元动作结构 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 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 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
测量类 测量类
评分类 命中类 得分类 制胜/命中类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一)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 (二)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运动项目的宏观管理 (三)同项群项目训练规律的探讨和揭示 (四)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人才的流动 (五)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方法的移植、创 新与发展
项 群 训 练 理 论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
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
比赛时间的分配,不同环境的心理导向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
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 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
制胜对策的确定,临场指挥及战术变化,阵容的确定或出阵的排序
运动训练学教案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的构成(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三)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及内容(四)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概念、基本内容(二)各项群训练特点(三)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四)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范围表现在哪些方面?试加以说明(五)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训练特征(六)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的训练特征(七)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的特征.(八)技能类隔网对抗性项群的训练特征(九)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的训练特点(十)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项群的训练特征(十一)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训练特征(十二)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训练特征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一)运动成绩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二)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概念及构成因素。
(三)运动状态诊断的作用、基本内容及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一)竞技需要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及训练学要点(二)动机激励原则的概念与理论依据(三)有效控制原则的概念与理论依据(四)系统训练原则的概念与理论依据(五)周期安排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及训练周期类型(六)适应负荷原则的概念及贯彻此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七)区别对待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及要求(八)直观教练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及要求(九)适时恢复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及要求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一)训练方法概念、意义及基本结构(二)训练手段的概念、意义及其基本结构(三)模式训练法的概念、基本结构及特征(四)程序训练法的概念、基本结构及特点(五)分解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六)完整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七)重复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八)间歇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九)持续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十)变换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十一)循环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十二)比赛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十三)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体能及其结构,体能训练的意义及其要求(二)身体形态及其训练(三)力量素质概念及训练方法手段(四)速度素质的概念及训练方法、手段(五)耐力素质的概念、训练方法及手段(六)柔韧素质的概念、训练方法与手段(七)灵敏素质的概念、训练手段及衡量的标志第七章运动技术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技术的概念、原理、动作要素及技术结构(二)影响运动技术的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三)技术训练的常用方法(四)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五)运动技术评价的目的、任务、基本标准及指标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一)竞技战术的概念、构成及战术能力(二)战术训练方法(三)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及其制定的注意事项(四)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心理能力的概述及训练的常用方法(二)运动智能的概念及其训练的基本方法、要求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一)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年龄特征及负荷特点(三)基础训练阶段与竞技保持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四)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的年龄、负荷、竞赛特征(五)什么叫运动训练的高原现象,导致高原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试加以说明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一)单、双、多周期的安排特点(二)确定训练大周期日程的步骤及计划要点(三)年度训练过程比赛系列的安排及其负荷的动态变化(四)赛前中短期集训计划的结构及其负荷特点(五)试论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不同阶段的训练任务第十二章周、课训练计划与组织(一)基本训练周的任务、内容、负荷特点(二)赛前训练周、比赛周和恢复周的任务、内容及负荷特点(三)训练课的不同种类及特点(四)训练课的结构及负荷量度(五)试述不同训练小周期的类型和主要任务第十三章运动队伍的管理(一)我国运动队管理工作的科学基础(二)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及各种关系(三)教练员与运动员在管理中的作用及素质(四)试述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并加以说明另:七月七日上午于指定地点补课。
(完整版)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班级:09院队人数:69 时间:3月1、3日教学任务与要求:了解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科学意义,理解项群训练在实践中的应用,掌握项群训练概念、规律及竞技体育项目的分类和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什么是项群及项群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成?如何正确理解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以及在实践中正确应用项群训练理论。
教学步骤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运动训练的理论源于运动训练的实践。
通常认为,自1964 年前民主德国哈雷博士等人的《训练学》(TrainingSlehre)一书作为莱比锡体育学院函授教材问世以来,运动训练的理论体系即由一般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两个层次所构成。
一般和专项这两个层次的训练理论各有着自己的研究领域和适用范畴。
一般训练理论研究普遍适用于众多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是在高层次上指导运动训练实践活动的理论体系; 专项训练理论密切结合专项训练实践,研究适用于专项训练活动需要的指导性的理论问题以及具体的可应用的训练方法。
但随着运动训练实践的发展,这一体系己日益表现出其明显的不足,即一般训练学在力求概括适宜于所有项目的共同规律时遇到巨大的困难;同时专项训练学受到视野的局限而难脱狭窄并难以深化和提高;以及这两个层次中间所出现的明显断裂。
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1983)。
(二)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主要针对“为何练、练什么、练多少、怎样练”,即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负荷量度及训练的组织这样四个问题而进行。
不同层次的训练理论都担负着在各自层次上回答上述问题的任务。
除此之外,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也应作为项群训练理论研究的内容。
因此,可以把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的组织与控制)。
运动训练学 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

2/13/2019
运动训练学
1
主要结构与知识点分析 主要阐述了项群训练理论的发展过程,通过学习让 学生了解 项群训练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其划分依据,对 自己从事的专项和所属于的项群有清醒的认识,并能分析 其特征,为自己的训练实践作理论指导。 学习重点 项群训练理论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 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
按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
按动作技术的确定性分 按人与器械的关系分
按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分
2/13/2019
运动训练学
9
大分类体系的内在联系
标准 竞技能力主导因素 动作结构特点 成绩评定方法
快速力量类 体能主导类
速度类 耐力类 项群划分 技能主导类 表现准确类 表现难美类 同场对抗类 隔网对抗类 格斗对抗类
七、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点
八、体能主导类耐力练学
13
课后复习题
运动训练的概念、特点 运动成绩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竞技能力的概念、内容及结构特点
2/13/2019
运动训练学
14
本章结束,谢谢!
2/13/2019
运动训练学
15
(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任何一个项目运动员的竞 技能力的发展,都有运动员的心 理、技术、战术、体能、智能五 个方面的能力所决定。其中体能 有包括形态、技能和素质三方面 的能力。 每一类项目的不同项目在 具体的训练阶段和不同的比赛场 合,其表现也不同。
2/13/2019 运动训练学 5
(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运动成绩就是比赛的结果,即比赛的名次和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 来的竞技水平。 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因素有: A. 运动员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和他们在比赛中的发挥。 B. 对手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中的发挥。 C. 比赛结果的评定:裁判、规则、观众、气候、地点、时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保持高度发展的耐力水平的同时,明显地提高速度水平; 在保持高度发展的专项竞技能力的同时,注意提高全面的 身体素质 明显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以及快速反应和快速动员能力 在最大力量的基础上重视发展快速力量,突出力量与速度 技术的结合,单一技术进一步精雕细刻 继续突出动作难度的(价值增加翻转的周数和度数减少高难 动作前的预备动作,发展新动作类型等) ,同时强调动作质 量,提高艺术修养 心理训练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场地器械进一步改进 全攻全守继续发展,良好的形态条件与娴熟的技巧相结合
格斗
摔跤,柔道,拳击,击剑,武术(散打)
2、按动作结构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大类 单一 动作 结构 多元 动作 结构 亚类 周期性 非周期性 混合性 固定组合 主要项目 跑、竞走、游泳、自行车、射击、射箭、速度 滑雪、速度滑冰、划船 铁饼、铅球、链球、举重 跳高、跳远、标枪、三级跳远、撑杆跳高 体操单项、武术套路单项、艺术体操单项、技 巧、花样滑冰、马术、自由式滑雪 篮球、手球、足球、水球、曲棍球、冰球、乒 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拳击、摔跤、柔 道、跆拳道 田径男十项全能和女七项全能、速滑全能、体 操全能、艺术体操全能、武术全能 现代五项、冬季两项、铁人三项
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 量度,训练的组织与控制)
1、各个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网球上桌
足球下水
= 水球
= 乒乓球
各个项群内部所含有的许多竞技项目都有着密切 的亲缘关系。在一些古老的基础运动项目的发展及演 变中不断地衍生出一批新的运动项目。
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同场 对抗性
决定性作用
主导作用
战术的基础,突破防守而得分
战术的基础,突破防守而得分
格斗 对抗性
主导作用
战术的基础,突破防守而制胜或得分
不同项群专项耐力的表现及训练特点
项群 体能主导类 快速力量性 专项耐力表现 以最大强度重 复完成完整比 赛动作的能力 训练内容手段 多次重复完成比 赛动作或接近比 赛要求的专门练 习 负荷强度 极限或极限 下强度 负荷量 中/大量
技能类 对抗性 隔网 △△ △△ △△△ △△△ △△△ △△ △△ 同场 △△ △△ △△△ △△△ △△△ △△ △△ 格斗 △△ △△ △△△ △△△ △△△ △△ △△
形态 机能 素质 技术 战术 心理 智能
﹡△△△决定性作用;△△重要作用;△基础性作用 (引自田麦久等《项群训练理论》 ,1998)
(二)竞技运动项目主要分类体系的建立
1、依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 2、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 3、依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
1、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大类
体能 主导 类
亚类
主要项目
快速力量性 跳跃,投掷,举重 短距离跑(100,200,400米) 速度性
短游(50,100米) 短距离速度滑冰(500米) 短距离赛场自行车(200,1000米)
表 2-1 不同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各决定因素作用的等级判别﹡
作 用 等 因 级 素 群 项
体能类 力量性 △△ △△△ △△△ △△ △ △△ △ 速度性 △△ △△△ △△△ △△ △ △△ △ 耐力性 △△ △△△ △△△ △△ △△ △△ △ 表现性 难美 △△ △△ △△ △△△ △ △△ △ 准确 △ △△ △△ △△△ △ △△△ △
(二)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
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主要针对“为何练、练什么、练多少、 怎样练”,即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负荷量度及训练的组织这 样四个问题而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理论都担负着在各自层次 上回答上述问题的任务。把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以 下四个方面:
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基本内容
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不同项群竞赛规则发展的主要趋向
项 按评定方 法 可测量类 群 按主导因素 规则发展的主要趋向
体能主导类 提高评定的精确度 利于运动员更好地发挥 技能主导类 便于比赛的组织进行 表现准确性
技能主导类 加强评定的客观性 表现难美性 提高评定标准 便于比赛的组织进行 技能主导类 保持宏观的攻防平衡 对抗性 提高观赏价值 便于比赛的组织进行
体能主导类周 以尽可能高的 期竞速性(速度 平均速度通过 性.耐力性) 全程的能力 技能主导类 表现性
重复法:主项或接 大强度 近主项距离 间歇法1/2~1/4 专项距离 完整练习,成套练 大强度 习或半套以上练 习(多次重复)
பைடு நூலகம்
短:3~10倍 中:3~6倍 长:1~3倍 超:3/4~1倍 中量
以最佳技术重 复完成完整比 赛动作的能力
项 群 训 练 理 论
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
不同赛次的体力分配,注意力导向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 成套动作的布局及编排,出场顺序的排定,临赛前 群 试器械动作的选定与练习 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 比赛时间的分配,不同环境的心理导向 群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 制胜对策的确定,临场指挥及战术变化,阵容的确 群 定或出阵的排序 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 制胜对策的确定,阵容的排定,临场指挥及战术变 群 化
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
田麦久
教学内容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 及其科学意义
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 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 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概括
第一节 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
自1964年前民主德国哈雷博士等人的《训练学》 一书作为莱比锡体育学院函授教材问世以来,运动训 练的理论体系即由一般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两个层次 所构成。 一般训练学
运动技术在不同项群中的作用
项 体能 主导 类 群 作 用 特 征
快速力量性
速度性 耐力性
重要作用
重要作用 重要作用
集中快速发挥力量
短时间内有效地发挥体能 经济省力时效,推迟疲劳出现
表现 难美性
技能 主导 类 表现 准确性
决定性作用
主导性作用
充分显示运动员的技艺与美感
正确稳定的瞄准与击发
隔网 对抗性
三个理论层次战术研究内容的比较
理论层次
表
战术研究内容
战术,战术思想,战术意识,战术能力,战术行为, 战术训练的定义,原则,方法 同道竞速中的领先与跟随,体力分配,队友配合, 站位选择
一般训练理论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
2-7 三 个 理 论 层 次 战 术 研 究 内 容 的 比 较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 试跳,试掷,试举的力量分配,高度,重量的选择 群
耐力性 准确 性 难美 性 隔网 对 抗 同场
中长超长距离走,跑,滑冰 中长超长距离游泳,越野滑雪 中长超长距离公路自行车,划船
射击,射箭,弓弩
体操,艺术体操,技巧,跳水,花样滑冰,花样游 泳、冰舞、武术(套路),自由式滑雪,滑冰
技能 主导 类
表 现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 足球,手球,冰球,水球,曲棍球,篮球
图2-1 运动 训练理论体系 的三个层次
一 般 训 练 学
项 群 训 练 理 论
专 项 训 练 学
项群训练理论的提出和建立,在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 练理论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图2-1)。它既是一般训 练理论的延伸,又是专项训练理论的拓展。通过项群训练 理论这一新的层次,把运动训练理论体系原有的两个理论 层次紧密地联结了起来。 例如,关于战术训练问题,按照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别 根据各自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提出各自不同的战术内 容(表2-7)、战术训练的要求和方法,并且保持相互间 的有机衔接,既丰富了战术训练理论的内容,又加强了对 战术训练实践的指导。
运动训练的理论体系构成
适用于众多运动项目的共同 规律,是在高层次上指导运 动训练实践的理论体系。 适用于专项训练活动需要的 指导性的理论问题以及具体 的可应用的训练方法。
专项训练学
人们在探讨研究众多竞技项目共同规律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在许多方 面常常难以、甚至不可能将不同项目所具有的多种风格和特点简单地作出单一 的概括和归纳。如果将某各个项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它们之间的许多共同的 特点便会立即清晰地显现出来。例如足球、水球、曲棍球的进攻和防守战术; 马拉松跑、长距离游泳和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肌肉耐力的 高度要求;艺术体操、技巧和花样游泳的动作创新与编排技巧;乒乓球、羽毛 球和网球的发挥和接发球技术等等。 由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是我们划分项目类属 的基本依据。在认真探求如同上述举例所示的项目间的共同点的同时,还需要 对不同项目间的差异进行准确的解析。例如: —— 长距离竞速项目期望运动员肌肉组织中含有高比例的红肌纤维;而 短距离竞速项目优秀运动员的肌肉组织中通常含有大量的白肌纤维。 —— 跳水、艺术体操等项目选手比赛时力求把训练中千百次重复的练习 完整地“复制”出来;而各种对抗性项目运动员比赛时则必须按比赛场上双方 对抗情势的变化,把平时训练中掌握、积累的多种技、战术“元件”有机地构 成新的组合,予以应用,据以制敌取胜。 这些异同点的存在表明,按照不同项目的类属特点进行深入的探讨,既 可比一般训练理论更加准确而深入地揭示同类项目的规律,又可在专项训练理 论的基础上又所升华和提高;并能有机地加强这两个层次理论之间的联系。 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 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1983)。
技能主导类 对抗性
长时间表现最 佳技能及体能 的能力
长时间的专项对 抗或专项练习
最大与次最 大强度交替
中/大量
(引自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过程》,1988)
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不同项群对于运动成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述。简要地说,运动成绩就 是运动竞赛的结果。任何一个运动竞赛的结果都必然包括两个方面,即比赛 的名次和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述出来的竞技水平。影响比赛结果的基本因素 是运动员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其比赛中的发挥、竞赛对手所具有的竞技能力 及其在比赛中的发挥以及运动竞赛结果的评定这样三个方面。 不同项目不同的评定方法对运动竞赛的结果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 的。竞技体操、花样滑冰等评分类项目以及各种对抗性的得分项目来说,裁 判员的职业道德以及业务水平则对比赛的结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竞赛规则的变化对竞赛的结果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