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骨影像学诊断分析思路
耳-颞骨病变的CT诊断

等可减轻。
全身价状一般不明显。
临床检查可见鼻粘膜慢性充血、肿胀增厚,中、
下鼻甲肥大。可息肉样变。
1、主要特点为窦腔骨壁的硬化增厚。 2、还可发现鼻腔内鼻甲肥厚,可呈息肉样改变, 相应的鼻道狭窄;鼻道内可见中低密度的脓性 分泌物。 3、窦壁粘膜肥厚可致窦腔狭窄,严重者可致窦 腔闭塞,窦腔内充满中低混合密度的软组织影; 窦腔内脓性分泌物和部分残留的窦腔内的空气 形成气—液平;窦腔内可形成粘膜囊肿或息肉。
全身症状可有畏寒、发热、乏力、食 欲不振。 在儿童可有恶心、呕吐、腹泻、咳嗽。 局部症状以鼻塞、多脓涕和头痛为主。
临床检查可发现鼻腔粘膜充血、肿胀, 鼻甲红肿,鼻腔内大量粘脓涕等。
1、鼻腔内可见粘膜肿胀、增厚明显,鼻甲肿大,鼻腔、 鼻道狭窄鼻道内伴有气泡的中低密度的粘脓性分泌物。 2、鼻旁窦内粘膜肿胀增厚,呈中低密度影,增厚粘膜 多与鼻旁窦骨壁平行。相应的窦腔变小。可与窦腔内 的分泌物形成气—液平面。 3、C+:黏膜可有强化。 4、少数毒力强的感染可致骨壁轻度吸收,此征象小儿 多见。
①中耳腔积液时,CT可见中
耳腔内密度增高,亦可出现 气-液平面。
②乳突气房积脓时,CT可见
乳突气房密度增高,亦可出
现液平面。
严重时可并发骨髓炎和脓肿,或乙状突周围脓肿及岩 尖炎等并发症。CT可见相应的变化。 乳突骨髓炎时,CT可见乳突内大区域性骨破坏,呈边 界不清的透光区,甚至 可产生死骨 乙状窦周围脓肿,即乳突内侧 乙状窦骨板被侵蚀.可见窦壁 轮廓模糊不清、不完整。
由于细菌直接侵入中耳及乳突部 的急性亚急性感染性炎症改变,
颞骨部病变影像诊断的解剖基础

3.外耳道软骨部的皮下组织内含有皮脂腺和耵聍腺,在外耳道骨部仅于后上壁的皮下组织内有 耵聍腺。
4.外耳道和邻近头皮的淋巴引流到腮腺. 三、中耳一乳突复合体 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前方借咽鼓管与咽相通,后方借乳突窦与乳突小房相通。可分为 三部分。 1.上鼓室或鼓室上隐窝(epitympanum或attic):(1)鼓膜紧张部上缘水平以上的部分。(2) 顶为鼓室盖。(3)底为鼓室盾板与面神经鼓室段的连线。 2.中鼓室(mesotympanum):(1)也称为固有鼓室,指鼓膜紧张部上下缘平面之间的鼓室腔。(2) 上方鼓室盾板与面神经鼓室段的连线与下方鼓环与耳蜗岬的连线之间的区域。 3.下鼓室(hypotympanu=):(1)鼓膜紧张部下缘水平以下的部分。(2)鼓环与耳蜗岬的连线与 鼓室底壁之间的区域。 鼓室六壁:分为上、下、前、后、内、外六壁。 上壁:即鼓室的顶:(1)由颧骨岩部的鼓室盖(tegmen tympani,也称为鼓室天盖)构成.将 鼓室与颅中窝分隔开。(2)上壁有的为较厚骨板,有的菲薄如纸,还有部分的骨板内有气化小房。 下壁:即鼓室的底壁:(1)将鼓室与颈静脉球分隔开。(2)下壁的厚度与颈静脉球的大小有关: 若颈静脉球很小,下壁厚度可达10mm左右,并有气化的小房(鼓室下小房);若颈静脉球很大,下 壁很薄甚至缺如,高位的颈静脉球可突入到中耳腔内形成颈静脉球憩室。 前壁:也称颈动脉壁。(1)由颈动脉管的后外壁形成。(2)前壁上部有鼓膜张肌半管和咽鼓管 的开口。(3)下部以极薄的骨板与颈内动脉相隔。(4)前壁与下壁间形成一个锐角,即鼓膜下隐窝 ‘后壁:又称为乳突壁。(1)与上壁交界处有乳突窦的开口即窦入口,鼓室经此口与乳突窦和乳 突小房相通。(2)窦入口底部有砧骨窝,容纳砧骨短脚,为中耳手术的重要标志之一。(3)后壁下 内方有锥隆起,内容镫骨肌,其肌腱自锥隆起尖端至镫骨颈。(4)后壁凹凸不平,形成一些隐窝(或 称窦),中耳炎性肉芽或胆脂瘤可潜藏在这些隐窝,如手术未能彻底清楚这些隐窝,常持久不能痊愈, 这些隐窝中,较重要的是位于锥隆起外侧的面神经窦(即面隐窝)和位于锥隆起内侧的鼓室窦。 内壁:又称为迷路壁,由内耳迷路的外侧壁构成,可见以下主要结构。(1)耳蜗岬(cochlear promontory):是耳蜗基底圈突向外侧形成的,有很多文献称之为鼓岬,但从结构的形成原因和英文 术语来看,应称为耳蜗岬,为照顾习惯,也可称为鼓岬。(2)前庭窗(vestibular window);也称为 卵圆窗,位于耳蜗螂的后上方2mm处,通向前庭;前庭窗嵌入前庭窗小窝底部.为镫骨底板封闭: 前庭窗小窝也称为前庭窗龛.(3)蜗窗(cochlear window):也称为圆窗.位于耳蜗岬的后上方2ram 处.通向耳蜗鼓阶;蜗窗嵌入蜗窗窝(也称为蜗宦龛)底部.为第二鼓膜(圆窗膜)封闭:人工耳
颞骨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诊断分析思路

颞骨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诊断分析思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刘中林颞骨疾病的检查方法•CT–层厚1mm–窗宽3000-4000WW 窗位500-700WL –骨算法–双耳同时采集•MR–平扫+增强–水成像颞骨大体解剖听小骨解剖听骨连示意图正常颞骨CT解剖(横断面)面神经及其内耳道面神经解剖示意图内耳道神经粘连性中耳炎•急、慢性中耳炎后遗症•中耳内腔纤维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病变主要发生在鼓膜与鼓岬、听骨与鼓室壁之间•影响传音结构的活动鼓膜硬化症鼓室内硬化斑块鼓室内硬化斑块鼓室内硬化斑块锤外侧、锤前韧带骨化镫骨肌、砧骨后韧带骨化斑块累及鼓岬、包绕镫骨累及听小骨鼓室硬化症•病因尚无定论•多数为粘膜慢性非特异性、特异性炎症的结果•粘膜固有层发生钙化•病理形态–急性期:中耳粘膜固有层、鼓膜纤维层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中期:纤维细胞增生,水肿固有层变为胶原结缔组织–晚期:产生透明样变,形成白色鱼鳞状物(鼓室硬化斑块)•钙化斑块–厚度1~2mm–外观片状、斑块状软骨样组织,深部钙化或骨化影像学表现•病变范围–前庭窗环韧带硬化–听骨韧带骨化–镫骨肌腱骨化•斑块可累及鼓岬、乳突窦•累及听小骨,与硬化灶融合•仅发生在鼓膜,称之为鼓膜硬化症骨化性迷路炎概述•骨化性迷路炎又名硬化性迷路炎,钙化性迷路炎,闭塞性迷路炎•病理机制:正常透明的骨迷路腔内有新生骨充填,它是内耳各种非肿瘤性病变的转归•引起迷路炎的主要病因包括–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炎继发胆脂瘤–脑膜炎(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外伤、病毒感染、气压改变、手术、先天性迷路瘘及自身免疫性因素等•其中比较常见的原因有耳源性、脑膜炎源性及外伤性耳源性迷路骨化•耳源性迷路骨化(化脓性、胆脂瘤型等)–病原多是由前庭窗或蜗窗直接侵入–鼓岬或半规管骨质破坏侵入引起迷路炎•外淋巴腔内出现浆液纤维素渗出物,继而肉芽形成并纤维化形成新骨•病变比较局限,多为单侧性中耳炎,骨迷路破坏继发迷路炎中耳病史多年继发中耳胆脂瘤骨化迷路炎-脑膜炎源性•儿童发病率较高,且婴儿期发病多见,多为双侧性,以细菌性多见•骨化发生在迷路炎后几个月甚至几年•病原由蛛网膜下腔通过两个途径传播–经耳蜗水管途径传播,新生骨以耳蜗底周最为显著,尤其是在蜗窗附近–经内听道内听神经周围间隙或血管间隙到达内耳迷路导致迷路炎,新生骨以蜗轴区明显脑膜炎所致男性,2岁曾有脑膜炎病史感音神经性耳聋脑膜炎所致-耳蜗基底周骨化近蜗窗关于骨化性迷路炎临床分期•David以手术作为依据进行了系统分期,根据耳蜗骨化程度分为以下五种类型:–Ⅰ级:未发现明确钙化–Ⅱ级:仅圆窗膜钙化–Ⅲ级:蜗窗骨化伸入鼓阶0~2mm,但耳蜗底周内无骨化–Ⅳ级:蜗窗骨化伸入鼓阶3~8mm,耳蜗底周内无骨化–Ⅴ级:弥漫性耳蜗骨化影像学表现•早期为纤维组织形成,HRCT不易显示,MRI具有重要意义•钙化形成,可见迷路内高密度影或迷路完全闭塞•MRI可显示早期病变,等T1、等T2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水成像信号较低骨化性迷路炎早期表现骨化性迷路炎的CT诊断•耳蜗异常–耳蜗基底周内可见高密度影伴有管腔不规则狭窄•耳蜗腔内近蜗窗侧表现为点状高密度影•“弧形”高密度影边缘呈低密度影,与耳蜗基底周之间可见间隔–耳蜗普遍密度增高,呈“磨玻璃”样改变,耳蜗腔隐约可见–耳蜗完全骨性闭塞•表现为完全致密的骨质结构。
颞骨及耳部高分辨CT成像及应用ppt

颞骨与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重要结构相邻,对维持 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耳部解剖
耳部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 分组成。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 负责收集声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链和鼓室 等结构,主要负责传音和增压 。
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主 要负责感音和平衡。
颞骨与耳部的相互关系
颞骨和耳部在解剖结构上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颞骨及耳部高分辨CT 成像及应用
汇报人:可编辑
xx年xx月xx日
• 引言 • 颞骨及耳部解剖结构 • 高分辨CT成像技术 • 颞骨及耳部高分辨CT成像结果展
示 • 高分辨CT成像在颞骨及耳部疾病
诊断中的应用 • 结论与展望
目录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研究颞骨及耳部高分辨CT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 据。
依赖医生的专业技
能
高分辨CT成像的结果解读需要医 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否则可能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先天性耳部畸形的诊断
先天性耳部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高分辨CT成像可 以清晰地显示耳部畸形的情况,如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 、内耳畸形等,有助于医生准确诊断畸形的类型和程度。
高分辨CT成像可以观察到畸形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和影响, 如面神经受压、听骨链畸形等,有助于医生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
06
无创、无痛
高分辨CT成像是一种无创 、无痛检查方式,对颞骨 及耳部疾病的诊断具有重 要价值。
高分辨CT成像在颞骨及耳部中的应用
颞骨骨折的诊断
高分辨CT能够清晰地显示颞骨骨折部位、范 围和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颞骨MRI》课件

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肿瘤侵犯范围
通过MRI可以清晰地观察 到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 程度,有助于评估病情和 制定治疗方案。
颞骨骨折的影像学表现
骨折线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 线,特别是在T2加权像上 ,骨折线表现为低信号。
骨髓水肿
骨折周围通常会出现骨髓 水肿,表现为T2加权像上 的高信号。
软组织损伤
骨折可能伴随软组织损伤 ,如肌肉、肌腱、神经等 ,这些损伤在MRI上也有 相应的表现。
颞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
骨质破坏
软组织肿胀
感染会导致骨质破坏,表现为骨质不 连续或溶解。
感染会导致周围软组织肿胀,在MRI 上表现为软组织增厚和信号异常。
骨髓炎
感染可能蔓延至骨髓腔,导致骨髓炎 ,表现为骨髓内异常信号。
05
颞骨MRI的病例分析
颞骨肿瘤的病例分析
总结词
颞骨肿瘤是常见的颅骨肿瘤之一,MRI检查对于颞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 有重要意义。
MRI技术具有无创、无辐射、多角度 、高分辨率等优点,在临床诊断和治 疗中广泛应用。
颞骨MRI的应用
01
颞骨MRI主要用于检查颞骨肿瘤 、炎症、外伤等疾病,以及评估 颞骨结构异常和毗邻关系。
02
颞骨MRI可以清晰地显示颞骨内 部结构,如听小骨、面神经管等 ,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 据。
颞骨MRI的优势与局限性
。
颞骨MRI还可以用于手术导航和 介入治疗,提高手术精度和治疗
效果。
颞骨MRI解剖结构的研究有助于 深入了解颞骨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思
耳部颞骨高分辨率CT解剖之一

耳部颞骨高分辨率CT解剖之一耳部疾病的诊断除了临床体格检查、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外,影像学检查越来越成为诊断治疗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随着CT、MRI 的普及,耳和颞骨影像学检查已成为耳和侧颅底临床常规的辅助诊断项目。
耳部CT 常用轴位和冠位,重点介绍耳部轴位CT检查。
耳部轴位又称水平位,病人仰卧,取听-毗线,于外耳孔上方10mm 处,可用130KV、100MA、3-6S、1-3MM 层厚和间距用骨质窗位条件,往下连续扫描,要求扫完整个岩锥。
横断面CT 对于外耳道前后壁、中耳前后内外壁、听小骨、内耳道前后壁、内耳迷路、面神经膝部和垂直段、乙状窦、静脉孔及颈动脉管等结构显示较清楚。
由于头位的关系,显示的结构有时二侧不对称,需要以同一平面进行对比。
这里仅就典型的层面进行讨论。
图1.-图4.显示岩尖部和上半规管。
图5.起出现内听道。
图6.出现耳蜗顶旋,同时在内听道外侧有一通向上鼓室的通道,是面神经迷路段。
内听道的听神经到达耳蜗为止,前庭神经止于前庭和半规管,唯有面神经向鼓室方向延伸,形成面神经迷路段。
图7.的重要结构为面神经出迷路段后有一膨大区,为膝状神经节,由此向前有一分支为岩大浅神经,向后为面神经鼓室段,此结构呈“T”型,垂直于岩大浅神经和面神经鼓室段的是面神经迷路段。
前庭和后半规管在此层面出现,同时出现颈内动脉的升段。
图8.为典型的前庭层面。
在上鼓室出现锤砧关节,呈冰淇淋(Ice-cream)样结构,前端似冰淇淋的是锤骨头,后方似蛋桶状的为砧骨体。
耳蜗内侧可见面神经鼓室段。
在后半规管的内侧有一与之平行的裂隙,为前庭导水管,一般不超过1.5mm 宽。
在较大的前庭腔后外侧,有与之相通的半弧形的水平半规管腔。
图9.耳蜗中旋出现。
颈内动脉管水平部初现,面神经鼓室段向后延伸至水平半规管。
图10.在面神经鼓室段的外侧可见有小的隆起为匙突。
同一平面出现开放的面神经外膝部,又称锥曲部,由于骨壁薄,呈向鼓室的开放状,文献报道此处面神经的自然裸露率达17~37%。
颞骨影像解剖(杨本涛)

3 4 5
上半规管层面
颞骨CT冠状面
由前向后
岩尖层面
岩尖部致密骨性密度影-耳蜗前部 耳蜗下方圆形管道-颈动脉管 耳蜗外侧可见部分鼓室 岩骨与枕骨之间骨缝为岩枕缝
岩尖层面
1 2 3
4
耳蜗层面
两周耳蜗螺旋形结构 耳蜗下方的管状骨性结构为颈动脉管 膝状神经节位于耳蜗的外上方,呈条形 此层面略后层面面神经管呈两个小环形影, 两个小环形影位置接近,形似眼镜,内侧者 为面神经管迷路段,外侧者为面神经管鼓室 段 鼓室内可见锤骨,鼓膜隐约可见,锤骨柄紧 邻鼓膜 上鼓室外壁下部逐渐变尖,并向内下方延伸 指向鼓室-鼓室盾板 锤骨与鼓室外侧壁之间条形含气间隙- Prussak间隙
总脚层面
1 2 3 4 5 6 7 8
后半规管层面
后半规管呈弧形骨性管道影,凸面向外侧 其下方垂直向下走行的骨管-面神经管乳突 段 枕骨大孔上方两侧-颈静脉结节,其下方骨 性管道断面-舌下神经管
后半规管层面
1 2
4
5 3
颞骨CT斜矢状面
由内向外 重建基线平行于面神经管鼓室段
内耳道层面
岩骨内骨性管道断面-内耳道 岩骨后部下缘细线状骨性管道-前庭导水管。 岩骨下部为乳突部,其内-乳突气房 乳突前缘条形骨性管道-颈动脉管 乳突下缘类半圆形骨性凹陷-颈静脉窝 乳突后下方类半圆形骨性凹陷-乙状窦
内耳道层面
4 1 2 5 6 3
总脚层面
内耳道中部横行骨嵴-镰状嵴 内耳道后方细小骨性管道影-单孔(后壶腹 神经) 后壶腹神经为前庭下神经的一个分支 内耳道前方弧形结构-耳蜗 内耳道后方-总脚,总脚上方为上半规管后 脚,总脚后方为后半规管上脚,该层面可清 楚显示二者融合形成总脚,总脚下方可见后 半规管下脚
颞骨CT与疾病

颞骨CT(面神经)--冠状位
颞骨CT(面神经)--冠状位
颞骨CT(面神经)--斜位
颞骨CT(面神经)--斜位
颞骨CT(面神经)--斜位
水同 平时 段显 和示 垂面 直神 段经
管 的
颞骨CT(听骨链)
颞骨CT(听骨链)
颞骨CT(听骨链)
颞骨CT(听骨链)
颞骨CT(听骨链)
颞骨CT(听骨链)
颞骨CT(听骨链)
颞CT(听骨链)
颞骨CT(听骨链)
颞骨CT(听骨链)
颞骨CT(听骨链)
颞骨CT(半规管、前庭)
颞骨CT(半规管、前庭)
颞骨CT(半规管、前庭)
颞骨CT(半规管、前庭)
颞骨CT(半规管、前庭)
颞骨CT(半规管、前庭)
颞骨CT(半规管、前庭)
颞骨CT(半规管、前庭)
描 2、动态阅片,结合临床,结合其他检查结果 3、观察窦腔含气状态 4、重要结构是否异常 5、听骨链状态
颞骨CT
• 水平位
上半规管层面 外半规管层面 锤砧关节层面 前庭窗层面 鼓岬层面 咽鼓管鼓口层 面
冠状位
耳蜗层面 外半规管层面 前庭窗层面 圆窗层面 面神经乳突段层面 后半规管层面
颞骨CT(水平位)
颞骨CT(耳蜗)
颞骨CT(耳蜗)
颞骨CT(耳蜗)
颞骨CT(耳蜗)
颞骨CT(耳蜗)
颞骨CT(耳蜗)
颞骨CT(耳蜗)
颞骨疾病CT—听骨链畸形
右砧镫关节 角度大
颞骨疾病CT—听骨链畸形
右锤骨不全, 镫骨缺如
右锤砧 关节 外移 (外 伤性 )
右砧镫关节、镫骨破坏
颞骨疾病CT—左中耳炎
颞骨CT(半规管、前庭)
颞骨CT(半规管、前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观察并发症、评估重要结构受累情况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病例2
男,51岁,左耳反复流脓伴 听力下降4月余,偶有耳鸣
查体:左耳鼓膜紧张部可见 大穿孔,局部可见钙化斑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影像学表现
左侧乳突气化不好,密度增高影 左侧前下鼓室团状软组织密度影,外
侧与听小骨分界不清,听小骨向外移 位,鼓室前壁毛糙,咽鼓管软组织影 左侧鼓膜增厚,可见高密度影 鼓室天盖不连续;面神经管未见累及
颞骨影像学检查与分析思路
——临床解剖影像紧密结合 促进颞骨影像学普及提高
医学影像中心
病例 1
男,50岁,发现双侧听力 下降两月余
测听结果显示 神经性耳聋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双侧内耳道神经炎症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存在的问题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摆位与扫描框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其它断面
..
Stenvers Poschl Sagittal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COR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STENVERS POSCHL 平面
医学影像中心
胆固醇肉芽肿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骨疡性中耳乳突炎伴脑脓肿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传导性听力下降
鼓膜正常 中耳乳突腔正常 寻找耳硬化症
别轻易报告正常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耳硬化症 Otosclerosis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耳硬化症 Otosclerosis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耳蜗型耳硬化症
医学影像中心
搏动性耳鸣、紫红色团块
鼓室球瘤、颈静脉球瘤、颈静脉壁缺损
无搏动性耳鸣,可伴蓝色或紫色团块
胆固醇肉芽肿
紧密结合临床,CT为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Take home messages
临床需求与价值 影像检查与规范 正常解剖与诊断 临床解剖与思路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感谢同仁医院放射科团队
感染性:急性中耳乳突炎、骨疡性炎 症、慢性中耳乳突炎
耳硬化症:窗型
肿瘤:鼓室球瘤、颈静脉鼓室球瘤、
成人转移瘤
临床症状和耳镜表现必不可少!!!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临床诊断的病变 —影像学作用
炎性
获得性胆脂瘤
原发:鼓膜陷凹袋
继发:鼓膜穿孔
胆固醇肉芽肿
感染性
急性中耳乳突炎
骨疡性炎症
慢性中耳乳突炎
传导性医颈学内影动像脉中走心行异常
耳硬化症
鲜军舫
传导性听力下降诊断分析思路
鼓膜异常:中耳乳突炎、胆脂瘤 鼓膜正常
中耳腔未见密度增高影:寻找耳硬化症 中耳腔软组织影
搏动性耳鸣、紫红色团块
鼓室球瘤、颈静脉球瘤、颈静脉壁缺损
无搏动性耳鸣,可伴蓝色或紫色团块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医学影像中心
锥形束CT 0.08mm
鲜军舫
传导性听力下降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传导性听力下降
胆脂瘤
鼓室球瘤
医颈学内影动像脉中走心行异常
耳硬化症
鲜军舫
中耳乳突常见病变
先天性、血管性
先天性胆脂瘤
ICA走行异常;ICA外位
颈静脉憩室、高位、骨质缺损
炎性:获得性胆脂瘤、胆固醇肉芽肿
无面瘫、眩晕
脑脊液耳漏、颅内有无受累
左侧鼓室天盖不连续
静脉窦有无受累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MR水成像:颅内与中耳腔高信号影相连 流液,抗生素点耳或口服后均可干耳 脑脊液耳漏生化确定,影像帮助判断瘘口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脑膜、静脉窦和颅内未见异常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胆脂瘤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鲜军舫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0.4mm
锥形束CT 0.08mm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多排螺旋CT
扫描层厚最薄层厚0.625-0.5m 源图像重建:层厚0.6-0.5mm,间
距小于层厚的50%,双侧分别重建 源图像FOV 8-9cm 重组横断、冠状面、 Stenvers和 Poschl位 重组层厚、间距0.8mm-1mm 矩阵512*512,FOV 8-9cm
鲜军舫
传导性听力下降
鼓膜正常
中耳腔软组织影
搏动性耳鸣、紫红色团块
鼓室球瘤、颈静脉球瘤、颈静脉壁缺损
无搏动性耳鸣,可伴蓝色或紫色团块
胆固醇肉芽肿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如何分析该病变?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颈内动脉走行异常 aberrant ICA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颈静脉窝高位伴壁缺损
医学影像中心
影像学检查路径 CT扫描重组规范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听力下降检查流程图
听力下降
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 (SNHL)
CT MRI
内耳畸形
MRI:听神经瘤、神经纤 维瘤病Ⅱ型,脑桥肿瘤, 颞叶(听中枢),发育不 良或肿瘤
医学影像中心
传导性听力下降 (CHL)
混合性听力下降
(CHL,SNHL)
CT 中外耳畸形
中耳炎
胆脂瘤
鼻咽异常
MRI:
CT:同CHL MRI : CT 为 阴 性 , 尤 其 是 SNHL为主时
MRI
明确是否伴有颅内并发症,是 否侵犯内耳膜迷路和神经,是
否累及乙状窦
鲜军舫
与听力相关的耳解剖结构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鲜军舫
颈静脉球瘤 Glomus tympanicum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中耳乳突胆固醇肉芽肿
CT征象无特异性,中耳乳突腔扩大、软组织 影,周围骨质包括听小骨受压变凹
鼓膜完整,鼓膜后蓝色团块;特征性MR表现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传导性听力下降诊断分析思路
鼓膜异常:中耳乳突炎、胆脂瘤 鼓膜正常
中耳腔未见密度增高影:寻找耳硬化症 中耳腔软组织影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诊断:胆脂瘤
左侧慢性中耳乳突炎、鼓室硬化症 左侧前下鼓室胆脂瘤??
中耳乳突炎,团块状软组织影 听小骨受压移位
左耳鼓膜紧张部大穿孔、白色团块
鼓膜陷凹袋、白色团块:诊断胆脂瘤依据
医学影像中心
鲜军舫
临床需求主要是术前评估
胆脂瘤范围、听小骨有无破坏 面神经管、半规管有无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