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醋酸治疗睑黄瘤疗效观察
去除睑黄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去除睑黄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睑黄瘤是一种常见的眼部肿瘤,通常是良性的,但有时也可能恶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手术切除:对于大部分睑黄瘤,手术切除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这可以通过切除肿瘤并缝合伤口来完成。
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并且恢复较快。
2. 微波治疗:微波治疗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应用微波能量将肿瘤加热并摧毁它。
这种方法通常是无创的,恢复较快。
3. 冷冻治疗:冷冻治疗(冷冻疗法)是使用氮气或其他冷冻剂将肿瘤冷冻并摧毁它。
这种方法也是无创的,并且具有较少的并发症。
4. 放疗:对于一些较大或复杂的睑黄瘤,放射疗法可能是一种选择。
这种方法使用高能射线来杀死或控制癌细胞的生长。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来确定最佳治疗方法。
建议咨询眼科专家,以获得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三氯醋酸治疗外阴尖锐湿疣65例临床观察

三氯醋酸治疗外阴尖锐湿疣65例临床观察尖锐湿疣(ca)是女性常见的生殖道性传播疾病(stol),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所致,感染率在世界范围内上升趋势,70%--80%的女性在一生中会有1次hpv感染,在我国性病检测点报道[1],生殖器hpv检出率为30.69∕10万,仅次于淋病,我国(std)占性病总人数的24%,已成当前性病防治中的重点。
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尖锐湿疣的诊断率已达95—100%,治疗方法也很多,我院采用30﹪三氯醋酸(自制)联合激光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09年1月份--2012年12月,本院妇科门诊病人经临床病理诊断为尖锐湿疣者65例,患者年龄在18—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
1岁,非孕妇或局部无破损者。
病程7天~8个月,平均±10天,皮损多见于大小阴唇、会阴、阴蒂肛周、阴道壁及宫颈,有时阴阜处皮肤也可以看见,疣体多为乳头状、菜花或冠状的粉红色赘生物,伴有瘙痒及阴道分泌物多,多者45例,无症状者5例。
65例患者中有15例hpv检测为阳性,余患者未做hpv 检测,所有患者均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
1.2 方法将选用我院配制的30%三氯醋酸溶液治疗,用0.9%生理盐水冲洗外阴擦干,用特做的小棉球签取30%三氯醋酸溶液,涂尖锐湿疣组织,使病灶变白,操作时30%三氯醋酸液不能外流到正常皮肤和粘膜上,一般用药2~3次既可,5天用一次。
将65例患者分为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组(对照组),35例为激光治疗组,常规消毒后外阴及肛周皮损外用10%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阴道及宫颈病灶不麻醉,使用二氧化碳激光,对肉眼可见疣体根据大小行气化、碳化、切割,深度及范围均超过疣体,两组均术后1周复诊,第2周再次复诊,此后每2~3周复查1次,随访半年。
1.3 疗效判定:经治疗后2周复查,肉眼可见皮损完全消失,皮肤及黏膜恢复正常后为临床治疗治愈,临床治愈3月后出现新的皮损为复发。
眼睑黄瘤治疗方法大全

睑黄瘤与治疗方法大全一.概述睑黄瘤是指脂质沉积于眼底导致的代谢障碍性皮肤疾病。
睑黄瘤黄瘤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病因与脂质代谢障碍有关。
主要临床症状为眼睑部黄色或橙色斑块,可导致皮肤感染的并发症。
多发生在眼睑上,起初如米粒大,微微高出皮肤,与正常皮肤截然分开,边界不规则,甚至可布满整个眼睑.睑黄瘤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约为4%,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40~5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
患者多伴有高脂蛋白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中男性33%,女性40%均患有本病.多数患者一般健康状况良好,无其他全身症状。
仅少数患者并发结节性黄瘤或是有胆道或肝脏疾病,部分患者伴有腹部不适,厌油腻,进食后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皮肤感染是睑黄瘤的常见并发症。
二.病因1.高血脂或高胆固醇睑黄瘤的主要病因与脂质代谢障碍有关,本病无传染性,好发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患上高血脂或高胆固醇血症,从而使大量甘油三酯、磷脂等物质沉积在皮肤真皮层内,形成睑黄瘤。
2、遗传因素睑黄瘤的发病和遗传因素有着一定关系。
患有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的人比较容易患上睑黄瘤,而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通常是由遗传因素导致。
3、内分泌失调如果出现内分泌失调,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都会下降。
而且也容易出现血脂和胆固醇代谢障碍问题,这样就有可能引发睑黄瘤。
三.就医当出现眼睑部黄色斑块应及时就诊皮肤科,行皮肤检查、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注意与发疹性黄瘤、扁平黄瘤、播散性黄瘤病相鉴别。
1.皮肤检查医生通过视诊观察患者皮肤黄色结节的位置、大小、颜色,结节表面有无破溃、化脓,触诊结节有无疼痛。
2.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明确患者的一般状态,有无合并其他疾病。
患者多数会有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的升高,检查患者有无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离子等异常。
有助于明确病因。
3.组织病理学检查初期组织细胞增生,真皮内大量的泡沫细胞存在,细胞核的分布不规则,常聚集在细胞中央,核周围细胞浆呈泡沫状。
点阵激光治疗睑黄瘤92例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点阵激光治疗睑黄瘤92例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作者:朱丽婷等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第13期睑黄瘤又称睑黄疣,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
以中年人多发,尤其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1]。
以往多采用三氯醋酸外用、二氧化碳激光、冷冻、手术等方法治疗,但存在治疗效果不理想和(或)复发率高等不足。
2010年3月~2011年1月,笔者科室共为92例患者进行点阵激光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92例睑黄瘤患者均来自门诊,其中男25例,女67例,年龄32~66岁,平均为(36.4±0.3)岁;病程2个月~10年,均无自觉症状。
皮损部位:均在上眼睑内眦部,双侧68例,单侧24例,其中15例有高脂蛋白血症。
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糖尿病、精神病、活动期白癜风和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光过敏者、近期内使用维A 酸药物者及瘢痕体质者。
1.2 仪器及参数:采用成都国雄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JZ-2型超脉冲点阵激光机,波长10.6um,终端输出功率1~30W可调,光斑直径0.1~0.2mm,点阵每点输出能量5~100mJ (16档可调),点阵输出总能量125mJ~1kJ。
1.3 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闭眼,皮损处术前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封包30min后,清除麻药,消毒治疗区域,根据皮损情况设置好扫描图形和治疗参数。
治疗时操作者戴专用防护眼镜,用纱布遮盖患者眼睛,拉紧上睑皮肤,充分暴露睑黄瘤,并将激光手柄垂直于病变组织处进行照射,以皮损黑痂化为宜。
3次为1个疗程,可根据病情提前终止治疗。
2 结果92例患者,其中65例治疗1次后病变消失,无明显瘢痕,效果显著;27例患者经2次治疗后病变消失者17例,10例经3次治疗后病变完全消失,3次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7%、89.1%和100.0%。
其中3例患者皮损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治疗后2~3个月均恢复正常。
三氯醋酸治疗睑黄瘤疗效观察

三氯醋酸治疗睑黄瘤疗效观察睑黄瘤,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皮肤病变,常见于眼睑边缘处,患者通
常会感到不适和疼痛。
治疗睑黄瘤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三氯醋酸是
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三氯醋酸治疗睑黄瘤的疗效进
行观察和总结。
三氯醋酸是一种具有强烈腐蚀性的化学物质,能够有效的溶解皮肤
上的脂肪组织,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病变的治疗中。
在治疗睑黄瘤时,医生会将三氯醋酸直接涂抹在患处,通过其腐蚀作用来清除黄瘤。
经过一系列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发现三氯醋酸治疗睑黄瘤的疗
效是显著的。
在大部分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三氯醋酸可以快速有效地
溶解睑黄瘤,使其迅速消失。
而且,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三氯醋酸
治疗的疗效更加持久,不易复发。
此外,三氯醋酸治疗睑黄瘤的过程并不痛苦,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
般只会感到轻微的刺痛感,不会造成严重的不适感。
而且三氯醋酸的
治疗时间较短,通常只需几次治疗便可见明显效果。
总的来说,三氯醋酸治疗睑黄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快速
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进行三氯醋酸治疗时,
患者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操作造成不良后果。
希望通过
本文的观察和总结,能为更多患有睑黄瘤的患者带来帮助。
手术治疗睑黄瘤临床体会

手术治疗睑黄瘤临床体会作者:曹丽娜,张继忠,陈辉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1年第04期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剧增,睑黄瘤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
我科自2006年以来,应用手术切除法治疗睑黄瘤,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共91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女性76例,男性15例,年龄38~63岁,位于上睑内侧,其中双侧65例,单侧26例,面积:0.3cm×0.5cm~1.5cm×1.8cm。
皮损外观呈黄色肿物,略高出皮肤表面,无疼痛、瘙痒等不适,进行性增大,界限清晰,边缘不规则,无瘢痕体质及其他影响健康的疾病。
初次接受治疗者66例,应用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后复发者15例,冷冻法治疗后复发者10例。
1.2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依眼睑张力线为中轴,用美蓝画线标定睑黄瘤边缘,距边缘外0.5mm作梭形切口,切口应尽量顺应重睑线或生理皱襞线。
常规0.1%新洁尔灭术区皮肤消毒,铺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沿标志线切除瘤体组织,包括皮肤及皮下组织直达眼轮匝肌表面,直视下彻底清除黄色斑块组织。
若瘤体组织面积较大,上睑皮肤切除量相对较多,则应做适当的皮下潜行分离。
彻底止血后,皮下缝合,外用8-0丝线缝合皮肤。
术后创面涂以适量金霉素眼膏,并适压包扎24h,口服抗生素;术后1日换药,0.1%新洁尔灭擦拭伤口,并涂以适量金霉素眼膏,暴露伤口,无需包扎,6~7日拆线。
1.3 结果:91例睑黄瘤术后1天换药,创面干燥,切口对合好,无明显红肿、疼痛等,6~7天拆线,创面愈合良好;随访6个月~4年,患者上睑形态自然流畅,无成角畸形改变,病损处瘢痕不明显,少数病例有轻度色素改变,无复发病例。
典型病例如图1、2。
2讨论2.1 睑黄瘤是发生于眼睑部位的一种最常见的黄色瘤,这类病变常常伴有高脂蛋白血症,多见于中老年妇女。
此病发生于上下睑,最常见于上睑近内眦部,往往是对称性分布。
三氯醋酸治疗睑黄瘤疗效观察

研究方法与步骤
02
文献综述
睑黄瘤的主要成因
睑黄瘤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局部组织中胆固醇酯积聚过多而形成的黄色斑块状病变,多发生于眼睑部位。
睑黄瘤的流行病学
睑黄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且好发于中老年人群。
睑黄瘤的成因与现状
三氯醋酸的治疗原理及应用
三氯醋酸是一种强酸性的化学制剂,通过局部涂抹、冷冻、电凝等方式作用于睑黄瘤,使其坏死、脱落。
实验材料与设备
04
治疗过程与数据分析
患者筛选
选择年龄、性别、病情符合研究要求的睑黄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治疗过程详细描述
治疗方法
采用三氯醋酸进行局部涂抹治疗,每天一次,连续治疗一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
辅助治疗
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注意饮食调节,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同时注意生活习惯的调整。
数据收集
疗效判定依据
05
实验结果展示与讨论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
实验数据记录
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治疗效果对比及分析
要点三
治疗效果观察
根据实验数据记录,对比分析了不同患者接受三氯醋酸治疗后睑黄瘤大小、颜色、质地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要点一
要点二
治疗效果评价
通过对比分析,对三氯醋酸治疗睑黄瘤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收集治疗前后患者的睑黄瘤面积、颜色、质地等数据,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等方法,以评估三氯醋酸治疗睑黄瘤的疗效。
数据分析原理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睑黄瘤面积、颜色、质地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估三氯醋酸的治疗效果。
三氯醋酸治疗睑黄瘤疗效观察

长期疗效评估
对更大样本量的患者进行长期随 访,全面评估三氯醋酸治疗睑黄
瘤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治疗方法详细介绍
准备工作
首先清洁患处,确保治疗区域 干净无油脂,然后根据病变大 小,准备好适宜浓度的三氯醋
酸溶液。
施药方法
使用棉签或专用器具蘸取三氯 醋酸溶液,轻轻涂抹于病变组 织表面,确保药液均匀覆盖。
持续时间
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 耐受度,持续涂抹三氯醋酸溶 液一定时间,以达到最佳治疗 效果。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三氯醋 酸治疗睑黄瘤具有操作简便、 疗程短、疗效显著等优点。
04
治疗安全性评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良反应观察
局部刺激症状
三氯醋酸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轻度的皮肤刺激症状,如红肿、瘙痒等。这些症 状通常在治疗后的数小时内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
色素沉着
部分患者在使用三氯醋酸治疗后,治疗部位可能出现暂时性的色素沉着,通常 在数周内逐渐减退。这期间建议患者避免暴晒,以免加重色素沉着。
三氯醋酸治疗概述
原理
三氯醋酸是一种化学药物 ,能够通过破坏瘤体细胞 的结构和功能,达到治疗 目的。
方法
将三氯醋酸溶液涂抹在睑 黄瘤表面,通过一定的化 学反应去除瘤体。
优点
三氯醋酸治疗方法具有操 作简便、疗效显著、创伤 小等优点。
观察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三氯醋酸治疗组和 对照组的疗效,评估三氯醋酸治 疗睑黄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意义
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有效治疗睑 黄瘤的方法,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和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医学领 域提供有益的研究数据和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睑黄瘤是发生于上眼睑内眦部的脂质代谢障碍性皮肤病。
皮损为橘黄色斑块,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影响美容。
2006年5月~2007年3月,我们应用33%三氯醋酸治疗睑黄瘤3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其中男3例,女27例,年龄31~55岁,平均为40.2岁,病程:45天~13年。
其中3例曾做过藻酸双脂钠皮损内注射,因疼痛未能坚持治疗。
21例有高脂血症,14例服用降脂药物,血脂基本恢复正常,但睑黄瘤未见明显改善。
2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闭合眼睑,用外裹少量棉花的牙签蘸取少量33%三氯醋酸溶液(35%三氯醋酸溶液+2%达可罗宁)均匀外涂于皮损表面,以皮损表面发白为宜。
治疗后皮损处出现白色薄痂,7~12天后痂皮脱落,局部轻微发红,2个月后复诊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复诊时若皮损未完全消退者用同样方法重复治疗。
3结果
3.1疗效:30例患者,其中经1次治疗治愈7例(23.3%),经2次治疗治愈16例(53.3%),经3次治疗治愈4例(13.3%),3例经4次治疗后治愈(10%),治愈率100%。
3.2不良反应:每次治疗时患者皮损处皮肤有轻度烧灼、疼痛感,均能耐受,不影响治疗。
4讨论
睑黄瘤呈进行性生长,一般为多发,并可互相融合[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亦随之增加,多见于女性,部分患者伴有血脂异常[2],影响美容。
目前常采用激光、冷冻、手术切除、皮损内药物注射等方法治疗,因患者自觉疼痛、术后易局部肿胀、遗留瘢痕,导致患者耐受性较差,往往不能坚持治疗。
三氯醋酸为无色结晶,具有腐蚀及吸湿性,极易溶于水和酒精。
30%~50%水溶液用于疣类的腐蚀,使皮损随痂皮剥脱。
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患者痛苦小。
治疗后所有患者无瘢痕形成,对1次治疗未治愈或复发患者可再次用本方法治疗,同时嘱患者定期复查血脂,服用降脂药物,防止复发。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76-977.
[2]郭晓莉.35%三氯醋酸治疗睑黄疣[j].临床军医杂志,2003,31(2):81.
[收稿日期]2007-07-18
编辑/李阳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