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教案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活动三: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林冲棒打洪教头的起因是: ;经过 是: ;结果是: 。 2.用自己的话在小组内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 和结果,其他成员进行补充。 3.小组推荐一人进行汇报。 (汇报时要力求准确,简洁明了。)
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觉 得林冲、洪教头是怎样人?
(
(
)的林冲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23 林冲棒打洪教头
活动一:走近《水浒传》。 1.自读名著便览---《水浒传》。 2.结合课外积累,在小组内交流名著知识。 重点交流: ①《水浒传》与哪三部作品被称为中国四大古 典名著,作者分别是谁? ②《水浒传》中熟悉的人物以及特点。 3.抽号进行汇报交流。
活动二:掌握生字词语。 1.读通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尝 试理解。(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①组内按小节轮读课文,互相正音。 ②结合句子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发配 押解 庄客 上首 禁军 流配 彩头 木枷 踉跄 权且 依草附木 3.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汇报。
)的洪教头
活动一:人物点击。 1.感知林冲形象。 ①自读课文,完成练习: 我从 (词语或句子)读出了林冲是 ②结合人物特点朗读展示。) 2.感知洪教头形象。 ①自读课文,完成练习: 我从 (词语或句子)读出了洪教头是 人。 ②结合人物特点朗1.各组选择最感兴趣的故事片段进行汇报排 练。(形式提供:表演、分角色朗读、合讲故事、 复述故事等。) 2.组内互相评议,评议可以从朗读的神态、 动作、语气等方面提建议,自行完善。
3.各组自选形式进行交流汇报,其他成员评。
洪教头“扑”的一声倒在地上。 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有的 说:“————”,有的说:“——— —”,还有的说:“————”。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林冲棒打洪教头 苏教版

23.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词语,借助语境理解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语的意思,积累语言。
2.过程与方法依据文本内容评析“林冲和洪教头”这两个人物形象,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发表个性见解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与价值激发阅读名著的愿望,积极参与“读《水浒传》,评说一百零八将”的读书活动。
【教学重点】依据文本内容评析“林冲和洪教头”这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评析“林冲和洪教头”这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阅读《水浒传》及书评,赏析《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默写包含生字的词语:押解、理睬、骗子、白昼、衣裳、满面羞惭、灰溜溜。
对照课文纠正,并指名读给大家听,正音。
二、整体感知,推进初读1.交流:了解文章基本信息。
(1)文章选自哪本名著?作者是谁?(《水浒传》;施耐庵)(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林冲)?还有哪些人物?(柴进、洪教头。
看插图,初步感知人物形象)2.划分段落,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写了一个故事,那么围绕课题中的“棒打”,可以提出三个问题,那就是——(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把故事分作三部分,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
(交流明确)3.朗读课文,推进读懂内容,拟定小标题。
要准确拟定小标题,还要好好读书,读懂语言表达的意思,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施耐庵,文章语言中有文言词语,不太好读懂。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指名读第一部分,相机指导注意正确断句,理解不懂的词语,读懂这部分内容。
①读第1自然段:有三个多音字要读准:差.人、押解.、发.配。
读一读,你能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吗?注意正确断句,读出语言的节奏,一起再读一读。
这一自然段出现三个人,三个地方,分别是——(林冲、高太尉、柴进;开封府、沧州、柴进庄上)哪一个是本文故事发生的地点?(柴进庄上)②继续读第2自然段——注意读出古人讲话的节奏、声调,想想你看过的电视、电影,试一试。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优秀5篇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优秀5篇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23果。
这篇课文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有关内容改编而成,主要写林冲遭刺发配来到“小旋风”柴进庄上,被洪教头所逼与之比武,几招之内便将洪教头败于棒下,最后使之羞惭而去的故事。
全文紧紧围绕比武”这一中心,以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征。
【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增强,课堂上常常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课堂上有必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品文悟境中得到美的体验,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从“奴隶型”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教案”成为“学案”,让“讲堂”成为“学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合作的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句子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掌握“解、禁、还”个多音字的用法。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初步感受古典文学之美,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林冲为什么能打败洪教头?2、林冲和洪教头分别是怎样的人?【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水浒传》中描写林冲棒打洪教头的资料;2、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
3、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生成需求1、谈话:同学们,你们读过《水浒传》吗?书中刻画的英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他们当中,你最喜欢谁?学生:武松、鲁智生、林冲、卢俊义… …第2页教师: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就唱出了这些英雄们的豪放气概,你们想听吗?(播放歌曲《好汉歌》)(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英雄人物,唤起学生的阅读经验,再播放歌曲,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进一步深入了解的愿望。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林冲棒打洪教头|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林冲棒打洪教头|苏教版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按事情开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
联络句子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掌握〝解、禁、还〞3个多音字的用法。
3.经过对课文的朗诵品味,让先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明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能按事情开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明的感情。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
联络句子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掌握〝解、禁、还〞3个多音字的用法。
二.教学进程:〔一〕导入。
我们都看过«水浒传»这本书了,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团体我,为什么喜欢他?〔二〕提醒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释题意:〝教头〞是什么样的人?林教头指谁?〔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2.反省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发配理会骗怨恨劈头满面羞惭押送禁军衡量木枷一锭出借踉跄〔2〕生字词释意。
发配理会骗怨恨劈头满面羞惭押送禁军衡量木枷一锭出借踉跄招待陷害竞赛寻思依靠草木〔3〕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头绪。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洪教头挑动比武以及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经过?〔2至7自段〕3.课文可以分红几段?〔三段〕4.请你按初次见面_初次次手_再次交手把第二段分为三层。
第一层〔2、3〕;第二层〔4_6〕;第三层〔7〕。
〔五〕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经过对课文的朗诵品味,让先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明的感情。
二.教学进程:〔一〕温习导入。
1.林冲、洪教头各有什么特性?2.课文的重点是哪一局部?这一局部可以分为哪几层?〔二〕学习课文,了解人物特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3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苏教版

23.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材简析:本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第八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
课文主要写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
文章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逼肖。
特别是生动地刻画了林冲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英雄形象和洪教头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的个性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12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文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语文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同时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的《好汉歌》。
2.同学们,谁知道刚才听的是什么歌?你最喜欢《水浒传》里的哪一位好汉?《水浒传》里面一共给我们塑造了多少位好汉的形象?3.你知道什么样的人叫好汉吗?4.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108位好汉中第一位出场的:(生齐说)林冲――棒打洪教头。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师提出自学要求:(1)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标出,读准字音,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词典。
(2)试着按一定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2.检查自学情况(1)生词学习枪棒押解理睬白昼衣裳羞惭灰溜溜款待推辞较量依草附木措手不及骗吃骗喝指生读,小组读,齐读。
(2)课文朗读,指几位小朋友一人读一段,其他小朋友认真听,如果有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
(3)齐读课文,并再次思考如何给课文分段。
(4)讨论如何进行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始——林冲被押解沧州来到柴进庄上。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故事的发展——林冲受到柴进厚待,接受洪教头挑战。
23.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word文档

23.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word文档23.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word文档[精品店]五年级汉语(教学计划)苏教版23.林冲用棍子打洪教练【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认识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事件的顺序分为几个部分,梳理文章的上下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和方法朗读品味课文,理解课文通过对比描写所塑造的“林冲”和“洪教头”鲜明的人物形象,复述课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明快、简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风格,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朗读品味课文,理解课文通过对比描写所塑造的“林冲”和“洪教头”鲜明的人物形象,复述课文。
难点:体验明快、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风格,感受古典文学的影响,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课时安排】1学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和课文,搜集关于《水浒传》的信息资料。
[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同学们,你们听过《英雄之歌》吗?这是《水浒传》的主题曲。
2.《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形象。
3.问题: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改编自《水浒传》的课文——林冲用棍子打红角头。
2.整体感知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2.出示多音字,正音。
解还差3.识别生词:在同一张桌子上相互阅读,然后驾驶火车阅读。
枪棒款待发配理睬推辞较量白昼羞惭依草附木措手不及非比他人禁军教头4.再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本文摘自《水浒传》。
主要描述林冲被派往沧州。
在路上,他经过柴津村,与洪教练竞争并击败了他。
3、精读理解1.自由读课文思考:根据课文的意思,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始(1)林冲被押送到沧州柴金村。
第二部分:发展(2-3)林和洪相遇,洪教练挑起了一场武术比赛。
精品【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3(教案)林冲棒打洪教头 1

23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词语,有选择地积累。
2.了解故事梗概,学习复述课文。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学会概括人物个性特点,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4.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感知林冲和洪教头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简聊《水浒传》,激发学习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浒传》吗?谁来简单介绍一下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改写自《水浒传》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多媒体出示课题,生齐读。
3.什么地方给你深刻的印象?(棒打)谁打谁?(林冲打洪教头)师相机板书课题。
4.请生对课题质疑5.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疏通读音,理清故事脉络,整体感知全文。
1.生自由读文读书要求:(1)独立朗读,读正确、读流利。
(2)文章较长,速度可稍快一点。
(3)思考: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结果怎样?2.检查自读效果(1)课件出示生字词:板块一:白昼衣裳银锭推辞较量踉跄押解还招灰溜溜依草附木骗吃骗喝板块二:躬身施礼纵身跳出往后一退抡棒一扫全不理睬气势汹汹措手不及满面羞惭A、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注意:两个多音字“解”“还”;一个轻声“裳”;三个后鼻音“棒”“沧”“锭”;两个三拼音节“骗”“掂”;一个平舌音“睬”;一个翘舌音“昼”。
B、齐读、开火车读C、指名说说部分词义,再齐读D、观察三行词语,发现了什么?(第一行写林冲的,第二行与洪教头有关,第三行和第四行是洪教头在比武前后的态度变化)3.本文改写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上文白参杂,出示句子请生读通,简单理解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课文4-8段落写了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精彩场面?那其他的段落在写什么呢?三、精读课文,直入重点,品读文字,感知人物形象1.学习第1自然段师介绍林冲被押解到柴进庄上2.学习第2.3自然段A默读第2.3自然段,林、洪二人比武之前,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B指名交流,师相机点拨C除了写两个主要人物外,文中柴进的言行有什么作用?指名归纳(柴进的话和行为,反衬出林冲非同一般的社会影响力)D总结写法正面描写(语言、行动、神态、心理)侧面描写(烘托、映衬作用)E指导朗读2.更精彩的比武就要开始了,施耐庵如何用他的生花之笔刻画出这个比武场景的?比武过程中,我们又可以从中感受两个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让我们下节课再去细细地品味!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生词3.阅读《水浒传》中林冲和其他英雄好汉的故事。
苏教小学语文五上《23林冲棒打洪教头》word教案 (1)

进一步体会朗读的魅力,全身心地进入到品读名著的氛围当中,怒人物之所怒,叹人物之所叹,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四、激情总结,戛然而止
总结洪林二人的性格特点并设疑引出第三课时的学习。
利用板书总结二人的性格特点,使学生加深记忆,设置悬念,引导下节课的学习。
解
读
教
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人物的特点,懂得在平时生目标
抓住具体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人物性格特征,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知识目标
解
读
学
生
作为刚步入小学的学生来说,已经对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有了初步的了解,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领去尝试领会名著的魅力,所以学生对文本有较强的阅读期待。再则作为小学生高年级,借助不同方式的朗读来和文本对话一直是最主要的方法。最后,五年级的学生逐渐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所以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同时作为执教者要明白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做好笔记,初步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品味名著。
激情直至,戛然而止,余音绕梁。
板书
设计
8.林冲棒打洪教头
谦虚狂妄
知礼无礼
忍让骄横
课题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
执教者
执教班级
五年级3班
解
读
理
念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走进名著”安排了四篇课文,前两篇以“人”为主,后两篇则以“情”见长。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理解、感悟,来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等内容要求。本篇课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第8回改写而成。文章的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逼肖,具有丰富人文内涵。这样的课文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所以,本节课特别重视文本语言的熏陶、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注重学生因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角度的差异而获得的独特阅读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
联系句子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掌握“解、禁、还”3个多音字的用法。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使学生体会感悟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个性特征。
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过《水浒传》吗?知道“豹子头”林冲吗?说说你对他
的了解。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三课。
一起读课题。
二、课题质疑: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怎么
打的?)
三、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检查自学效果,生字词正音。
出示:
发配理睬期骗恼恨劈头押解禁军掂量木枷
一锭踉跄款待陷害较量寻思依草附木满面羞愧
2、自读课文,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午后----夜晚
地点:柴进庄上
人物主要人物:林冲、洪教头
次要人物:柴进、(出示词语,根据时代背景解释词语含义:高太尉
差人庄客武师教头)
事件林冲棒打洪教头(说出大概过程)
四、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洪教头挑动比武以及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经过?
2.指导分段:课文可以分成几段?(三段)
3.请你按初次见面_初次交手_再次交手把第二段分为三层,出示:
第一层(3);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层(4_6);第三层(7)。
五、指名读,齐读第一节。
过渡:带着枷锁的林冲被押解到沧州,经过柴进庄
上。
柴进见了林冲什么反应?谁读第二节相关句子?柴进要厚礼款待林冲,
洪教头出现了。
六、同学复述第一、二节。
结语:今天我们学习了故事的第一部分。
洪教头也来赴宴,怎么会和林冲打起来
呢?具体过程我们下回分解。
七、作业:1、复述第一、二节给父母听。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试着复述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故事的第一部分。
谁来复述第一、二节的
内容?接下来故事是如何发展的?谁来简单地描述一下?
二、自由读课文第三节,完成填空:这是一个---------的林冲。
这是一个---------的洪教
头。
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这样说的理由。
明确:林冲谦虚忍让(第三自然段写了林冲的三次谦让:第一次林冲刚看到洪教头,寻思是柴大官人的师父,理应敬重,“连忙躬身施礼”;第二次是洪教头不理睬林冲,柴进向洪教头介绍林冲,林冲“起身让座”,表示礼貌;第三次洪教头冷言讥讽,瞧不起林冲,要与他比武,林冲连称“不敢”,再次退让)洪教头自满粗俗(挺着胸脯,歪带着头巾)、傲慢无礼(面对林冲的问候让座,全不理睬,也不相让)、盛气凌人(当着林冲的面说他依草附木,冒称武师,骗吃骗喝,劝说柴进不该如此轻信,厚待一个犯人)、气焰嚣张(看到林冲退让,越发要跟他交手)
三、分角色朗读第三节,边读边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感受。
分小组读,小组推荐最佳角色
再读。
四、他们比武的过程是怎样的呢?自由读第四到七节,边读边想象两人比武的紧张激烈的精
彩场面。
过渡:要比武了,林、洪二人表现不同在哪里?自由读第四、五节,完成填空:
这是一个-------------的林冲。
这是一个---------的洪教头。
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这样说的理由。
明确:洪教头心急气盛(从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脱、拿、耍、喝、敲”看出),蛮横嚣张(“恨不得一口吞了”“提起棒来就打”),目中无人(举棒大喝:“来!来!来”)
提问:林冲只好从地上拿起一条棒道:“请教了。
”“只好”说明了什么?(被迫比武)
3、齐读第六节。
完成填空:这是一个----------的林冲。
这是一个---------的洪教头。
从
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这样说的理由。
明确:林冲沉着应变,采用迂回的方法使自己得以解开枷锁轻松迎战(战了四五个回合,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
林冲武艺高强(只三个回合就打败了洪教头。
出示:第一回合:洪教头使出人“把火烧天”
式,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式。
第二回合:洪教头将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
第三回合:洪教头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洪教头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扑”地倒在地上。
)
洪教头求胜心切(提起棒来就要打;见了彩头,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招式;跳起来大喊:“来!
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就又提起棒来)
4、指导读第七自然段
五、学习第三段。
指名读。
为什么要写这一段?
六、列提纲,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1)林冲被押解到柴进庄上。
(2)林冲被迫和洪教头比武,获胜。
洪教头挑动比武。
(3)两人交手。
(4)林冲获胜。
洪教头羞惭离去。
结语:这篇文章通过林冲棒打洪教头的前因后果,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林冲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英雄形象和洪教头自以为是、跋扈校嚣张的个性特点。
八、作业:1、复述课文给家长听。
2、完成相关练习。
3、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林冲棒打洪教头
林冲:谦逊有礼武艺高强
洪教头:傲慢无礼狂妄自大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