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六盘山》教案(表格式)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1 诗词二首:清平乐 · 六盘山|语文S版 (1)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1 诗词二首:清平乐 · 六盘山|语文S版 (1)

《清平乐·六盘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学习文章第二部分。

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经历了千难万险,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来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县西南的六盘山,这里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险窄的山路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

翻过六盘山,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陕北革命根据地了,这就是我们这篇课文描写的情景。

2、谁愿意读读课文中描写的这番情景?指名朗读第二部分。

3、此时的红军,此时的毛泽东主席,心情怎样呢?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1)找出两个带有“一边……一边……”的句子“毛泽东同志一边和身边随行人员谈古论今,一边观赏着六盘山的风光。

”“他坐在一块石头上,习惯地用右手摘下帽子,伸开双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远方,高兴地说……”(2)指名读。

说说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毛主席什么样的心情?(一种胜利在望的喜悦,一种苦尽甘来的激动,一种历尽艰辛的轻松,一种大局在握的豪情……)(3)你能把你感受到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这两句话,集体评价。

正是在这样的心情之下,毛泽东写出了《清平乐•六盘山》。

4、学习词章《清平乐•六盘山》(1)幻灯片出示这首词。

(2)指名朗读。

评价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小组讨论,理解词意。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望断:向远处望直到望不见了。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这里的景色美吗?这是词人对六盘山风光的无限赞美。

清平乐 六盘山教案

清平乐 六盘山教案

清平乐六盘山教案教案标题:清平乐六盘山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中国红色经典电影《清平乐》中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学习并掌握有关六盘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和艺术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在黑板上展示《清平乐》的电影剧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提问:“你们对六盘山有了解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吗?”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 观看电影片段(20分钟)- 播放《清平乐》电影的片段,突出展示六盘山的重要场景和人物形象。

- 学生观看时,鼓励他们做好笔记,记录感兴趣的片段和问题。

3. 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六盘山相关的话题(如六盘山的地理特点、历史事件、文化遗产等)。

-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准备一个简短的小组报告。

4. 小组展示和讨论(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小组报告,介绍他们所研究的六盘山相关话题。

-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评论和补充信息,进行互动和讨论。

5. 文学鉴赏和艺术欣赏(1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电影片段,分析其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

- 提问:“你们对电影中的哪些场景和角色印象最深?为什么?”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6. 总结和反思(10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答问题:“通过学习《清平乐》和六盘山,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悟和收获?”-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出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进建议。

教学资源:1. 电影《清平乐》的片段2. 黑板和粉笔/白板和马克笔3. PPT或图片资料关于六盘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信息4. 小组合作任务和报告的指导材料教学评估:1. 学生的小组合作任务和报告表现,包括对六盘山相关话题的理解和呈现能力。

2. 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对电影片段的笔记和回答问题来评估。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2、板书课题:清平乐六盘山3、读课题。

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

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

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

4、多读几遍,讨论疏通词句。

交流搜集的长征资料,理解“第一方面军”“六盘山”“会师”“瓦窑堡”“陕北革命根据地”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

1930年8月由红军第1、3军团组成,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委。

曾在江西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四次“围剿”。

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次年10月胜利到达陕甘苏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六盘山:中国西部山脉。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清平乐·六盘山∣语文S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清平乐·六盘山∣语文S版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咏怀之作的一首词。

该词生动表现了毛主席及其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课件,生字版。

一、问题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2、板书课题:清平乐•六盘山3、读课题。

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

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

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

4、多读几遍,讨论疏通词句。

交流搜集的长征资料,理解“第一方面军”“六盘山”“会师”“瓦窑堡”“陕北革命根据地”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

1930年8月由红军第1、3军团组成,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委。

曾在江西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四次“围剿”。

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次年10月胜利到达陕甘苏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六盘山:中国西部山脉。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甘肃省东部。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清平乐六盘山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清平乐六盘山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清平乐六盘山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板书:第二课时二、回顾课文内容。

1. 读一读、想一想。

⑴自由读一读这三句话,说说写对话时要注意些什么?⑵小结。

对话的三种形式,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时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2.再读,体会表达效果。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不同的对话形式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3.运用。

(1)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运用恰当的对话形式,写一两句人物的对话。

(2)交流点评。

二、词语拾趣1. 自由读第一排范例,说说发现什么。

2. 同桌合作读,完成后面的词语接龙。

3. 教师抽读。

4. 开火车接龙。

三、互动平台1. 自由读,说说自己从这几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2. 指名举例说说什么叫叠词。

3. 同桌比赛:看谁知道的叠词多。

4. 举例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

(1)生动形象。

(2)富有美感和韵味。

(3)感觉亲切。

5.试着运用叠词说一两句话。

四、自主阅读园地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刘翔创造亚洲奇迹》和《亚洲飞人——刘翔》。

2. 用自己的读书符号,留下你阅读的痕迹,记下你阅读中的感悟。

3. 引导学生交流读后感悟。

(1)说说这两则新闻报道分别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倾向?(3)说说你对新闻报道的认识。

五、口语交际:说出自己的见解1. 课中联系旧知,引出话题。

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我们认识到:一场暴风雨,有的人认为是一种毁灭,可拉法埃莱费拉里斯却认为它带来的是更加绚丽华美的景色;在多数人眼里,丝瓜是再常见不过的了,可季羡林先生却认为它是那么神奇,仿佛既有思想,又有行动;有人觉得兰花要种在花盆里,有人却觉得还是长在空谷的幽兰好;就连那小小的'天窗,也会让我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来。

我们认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看起来很平常的现象,很普通的事物,人们往往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你心中也一定有你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看法。

清平乐六盘山教案

清平乐六盘山教案

清平乐六盘山教案《清平乐六盘山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清平乐六盘山》的基本情节和寓意。

2. 提高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戏曲的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学习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

教学内容:1. 讲解《清平乐六盘山》的基本情节和寓意。

2. 观看《清平乐六盘山》的视频,学习戏曲的表演技巧。

3. 分组,学生分别扮演剧中人物,进行小品表演。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入《清平乐六盘山》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听说过《清平乐六盘山》吗?对这个剧有什么了解?二、讲解剧情(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清平乐六盘山》的基本情节和寓意。

2. 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加深学生对剧情的理解。

三、观看视频(25分钟)1. 教师播放《清平乐六盘山》的视频片段。

2. 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注意观察演员的表演技巧和动作,借鉴其优点。

3. 观看完视频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剧中的精彩表演和感受。

四、分组表演(3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剧中的场景进行表演。

2. 学生根据剧情和角色特点,设计并排练自己的表演。

3. 学生进行分组表演,教师进行点评和提建议。

五、总结(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学到了什么。

2. 学生发表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对《清平乐六盘山》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学习到了戏曲的表演技巧。

分组表演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没有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表演,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下次可以适量调整教学时间,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表演能力的培养。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清平乐六盘山》,可以增加一些相关的音乐和艺术元素的介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1 诗词二首:清平乐 · 六盘山|语文S版 (2)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1 诗词二首:清平乐 · 六盘山|语文S版 (2)
5、练习感情朗读,指名汇报感情朗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评价。边读边体会毛主席当时的心情。最后齐读。
1、同桌互读,如果读得很好,就给他点赞。然后指出刚才读文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读词,集体订正。再多种形式读。
2、小组讨论词意,每个组员说出自己对词的理解,再进行汇总。之后班内汇报交流总结。
3、学生自由交流。
4、指名有感情朗读词。多种形式练习背诵,指名背,小组背,同桌互背,齐背。
②再读一读画出的句子,可以运用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等读书方法体会句子。
③边读边做好批注,小组内交流学习。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
自学评价:(随机评价)①()同学不但读书姿势正确,而且能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再书上留下不同的读书痕迹。②()同学不但书写工整,而且批注简洁有效。
小组学习后评价:①()小组进入小组合作学习状态最快。②()这个组长是最认真的,一句一句教()同学画句子,写批注,()学得也很认真。③()小组的四个同学都能认真交流感受,倾听得最认真,并且能补充自己所遗漏的地方。
三、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汇报所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读文感受,相机指导理解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1.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经历了千难万险,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来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县西南的六盘山,这里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险窄的山路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翻过六盘山,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陕北革命根据地了,这就是我们这篇课文描写的情景。
五、总结拓展:
1.通过这个故事,可以感受到毛泽东是个什么样的人?
2.总结:毛泽东不仅是我国伟大的革命领袖、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呢!我们今天只学到了他的一首词,还有更多的毛主席诗词等着同学们去阅读、去感受。
1、生认真看老师写课题。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2、板书课题:清平乐六盘山3、读课题。

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

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

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

4、多读几遍,讨论疏通词句。

交流搜集的长征资料,理解“第一方面军”“六盘山”“会师”“瓦窑堡”“陕北革命根据地”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

1930年8月由红军第1、3军团组成,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委。

曾在江西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四次“围剿”。

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次年10月胜利到达陕甘苏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六盘山:中国西部山脉。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甘肃省东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背诵词。
2、开展毛泽东主席诗词朗诵会。
重点指导“缚”的声母是“f”,“陕”是卷舌音,“缨”是后鼻音;“雁”的里面是两个单人旁,不要写成双人旁。
读中学习并掌握本课的其他生字新词,再和同桌说说毛主席创作这首词的背景。
(要求简单地复述课文内容,也就说出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学生怀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一读,读出革命者对胜利的信心和期待。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
谈体会。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词。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熟读这首词。
培养学生交流讨论的综合能力及对人文知识的了解。
体会词包含的革命豪情,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主义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心态。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月日(星期)总第课时
课题
清平乐·六盘山
课型
新授课




知识目标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这首词。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
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三、读懂课文,深入了解词的背景。
四、品读,体会情感。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教师解释课题:清平乐是词牌名,是决定音韵和格律的。
3、教师简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1、学生自由读词,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尽量读出韵律来。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3、学生齐读生词后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进一步巩固பைடு நூலகம்学知识。
板书设计:
21、清平乐·六盘山
看到 想 情
上半阕:天 云 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幸福而自豪
下半阕:峰 旗 战士 “何时缚住苍龙” 对革命的坚定和信心
教学叙事:
2、指名反馈:上半阕,作者看到了什么?
3、师导:这是词人远眺六盘山所见到的景象,这让他想到了什么?请大家把词中的句子画出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词。
5、下半阕,说说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6、指导有感情朗读。
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克服万难、流血牺牲争取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为祖国争光。
1、教师导读:这首词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3、指名反馈
4、教师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一边看图,一边介绍创作背景。
5、教师引导: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你能想像出毛主席当时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吗?
1、指名读词额上半阕和下半阕,想一想,作者都写了哪些景象?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词包含的革命豪情,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主义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心态。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板书,揭示课题。
二、读通词,掌握相关的生字新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