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3.3.3 物质运输的途径导学案(新版)济南版.doc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下册-3.3.3-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3.3.3-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新版-)济南版

物质运输的途径(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由于这节课非常抽象,集本章的重点、难点——体循环、肺循环于一体,既是对前面所学的消化、吸收,血液,血管、心脏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

因此,根据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通过识图,说出血液循环的概念。

2、能识别血液循环模式图,概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两者血液成分的变化。

3、通过学习体循环与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说明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与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血液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自身,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

三、课时划分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本节课设计为两课时,血液循环为第一课时,血压和脉搏为第二课时,此部分内容为第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这节课以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为中心展开,通过探究血液在人体中的流动方向,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的理解;而通过学习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使学生领悟血液即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就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途径,血液循环的意义就在于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这节课非常抽象,集本章的重点、难点于一体,既是对吸收、呼吸知识的深化,又是学习尿液的形成知识的前提。

因此,学习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合作探究的空间。

让学生学会如何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

初中生具有好奇、好动、思维活跃的特征,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如何思考。

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及flash动画,使抽象的文字变为直观的图像,并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诱导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分析、总结等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3.3.3《物质运输的途径》导学案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3.3.3《物质运输的途径》导学案

3.3.3《物质运输的途径》导学案✧学习目标:1.概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关系。

2.能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3.能解释血液循环的意义。

✧导学过程:探究一血液循环的途径1.学生读课本P54页,回答:在_______的推动下,血液在_______中按一定的方向不停地流动,这一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通过______________实现的。

2.学生读课本P55页,结合P54页“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回答:血液循环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条途径。

血液由左心室泵入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到达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再经过各级静脉汇集到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流回__________,这一循环路线就是体循环。

通过体循环,将富含__________和________的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__________和_______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等代谢终产物运走。

这样,血液就由含氧气丰富、颜色鲜红的________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_________血。

血液从右心室泵入___________,流经肺部________________,再通过________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路线就是肺循环。

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________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________进入肺泡,肺泡中的________进入血液。

这样,________血就变成了________血。

体循环与肺循环是_________进行的,并在_______处连通在一起,构成一条完整的____________路线。

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大约需要_____~______秒,效率非常高。

:肺动脉里流动的不是动脉血,而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动的不是静脉血而是动脉血。

-七年级生物下册 3.3.3 物质运输的途径优秀教案 (新版)济南版-(新版)济南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

-七年级生物下册 3.3.3 物质运输的途径优秀教案 (新版)济南版-(新版)济南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

物质运输的途径第2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血压与脉搏的概念及正常值。

(重点)2、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体验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学会健康地生活。

(难点)教法及学法分析:对脉搏与血压学生有所了解,但对于脉搏与血压是如何产生的并不是很了解,因此对于这两个概念先加以解释,再通过学生自己活动来加深理解。

本节课还进行了一个探究活动: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康的意识和生活方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血压计、秒表等。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一组图片:并提出问题: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教师小结:血压的高低和脉搏的强弱、快慢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血压和脉搏。

立刻对图片上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挖掘自身的课程资源并积极回答:他们分别在测量血压和“号脉”。

利用两幅相关的图片引入新课,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展示2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已经板书在黑板左侧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读标,并板书本节课题:第三节生物质运输的途径(2)---血压与脉搏读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板书在黑板上可时刻提醒学生依照目标进行学习过渡:首先让我们一起学习血压的相关知识。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的55--56页,思考完成:1、什么是血压?血压是如何产生的?其测量部位在何处?2、什么是收缩压?什么是舒X压?正常人的血压值是多少?认真阅读课本中内容,在课本中标出思考题的答案,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回答,有不完整的由其他同学通过自学初步了解血压的基础知识,知道血压的自学探究(一)8分钟3、血压如何表示?单位又是什么?4、什么是高血压?什么是低血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测量血压的仪器以及部位:教师演示:给一位同学测血压,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记录下这位同学的血压数值,并一起分析这位同学的血压数值是否正常。

试一试:医生分别给三个人测血压:李的血压数值是11/9千帕请你分析他们的血压值是否正常,不正常可能患什么病?走进生活: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章 第3节《物质运输的途径》导学案(新版)济南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章 第3节《物质运输的途径》导学案(新版)济南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3节《物质运输的途径》导学案(新版)济南版学习目标:概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关系能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解释血液循环的意义课前预习:1.血液循环的途径(1)体循环:①路线:血液→_______→_______→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血液成分变化:由_____血变为_____血。

(2)肺循环:①路线:血液→_______→_______→肺部毛细血管网→______→_______。

②血液成分变化:由_____血变为_____血。

2.血压与脉搏(1)血压:流动的血液对_______产生的侧压力,通常指______的动脉血压。

(2)正常值(3)血压异常(4)脉搏:_____的搏动。

通常在手腕部外侧的_______处测得。

合作探究:(一)探究血液循环路线活动:一滴血的旅程假如我是左心室(右心室)里的一滴血,离开心脏后,我会有怎样的旅程呢?当我回到心脏时,我会进入哪个心房呢?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分别在何处?止点呢?(2)体循环和肺循环相比,那条途径更长?心脏的结构与之相适应的特点是什么?(3)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还是一先一后?(二)探究血液成分变化对比血液流经肺循环和体循环后,思考并讨论:(1)分别有什么变化?(2)血液成分变化的部位分别在何处?(3)血液循环途径中,哪些管腔流动脉血,哪些管腔流静脉血?展示交流1、同学参加百米短跑,下肢骨骼肌细胞会产生很多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运输到肺泡的途径是什么?2、小亮同学短跑前半小时吃了几块巧克力,巧克力中的糖分被小肠吸收后送到下肢骨骼肌细胞的途径怎样?3.有人说动脉内流动脉血,静脉内流静脉血,你认为对吗?达标检测:基础达标:1、肺循环的起点和体循环的终止点分别是()A右心室、左心房 B左心室、左心房C右心室、右心房 D左心室、右心房2、与流入小肠壁的血液相比,从小肠壁流出的血液中()A氧增加 B二氧化碳减少了 C养料增加了 D食物残渣增多了3、血液循环过程中,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部分是()A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 B肺部的毛细血管 C心脏 D肝脏4、血液从与左心室相连的主动脉流出,再流回到右心房的路径是()A体循环 B肺循环 C淋巴循环 D微循环5、人体内的下列血管中,其管内流动着动脉血的是()A上腔静脉 B下腔静脉 C肺静脉 D肺动脉6、下面对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动脉血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血中流的是静脉血B含氧和养料多的血是动脉血,含二氧化碳等废物多的血是静脉血C身体浅层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身体深层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D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是动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是静脉血7、关于血液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B、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构成了完整的循环路线C、在血液循环中,先进行肺循环再进行体循环D、肺循环的路线短,体循环的路线长,范围广8、非选择题:小明的下肢受伤后发炎,医生在手腕处静脉注射青霉素进行治疗。

2019年(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3.3.3物质运输的途径第2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

2019年(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3.3.3物质运输的途径第2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

2019年(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3.3.3物质运输的途径第2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血压和脉搏的概念、形成、数值、测量部位等基础知识。

(重难点)
②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测量脉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增强保护心脏,强身健体意识,学会健康地生活。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激趣导学”和“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

【课前准备】
1、血压计、听诊器、秒表,课前培训两名学生学会测量血压。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动,这根能搏动的血管是。

A.桡动脉
B.腕动脉
C.桡静脉
D.腕静脉
(感知血压的存在和部位 )
4、脉搏是由于( )产生的。

A.心脏射出的血液冲击动脉管壁形成
B.心脏的振动产生
C.主动脉的搏动沿动脉壁传播形成
D.动脉血压造成
(知道脉搏的形成)
5、成年人的收缩压的正常值是( )。

A.14千帕
B.10.7千帕
C.9千帕
D.8千帕
(知道血压的正常范围)
【板书设计】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2)。

七年级生物下册 3.3.3 物质运输的途径导学案 (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3.3.3 物质运输的途径导学案 (新版)济南版

物质运输的途径1.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识别血液循环图,辩证地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的途径。

(重难点)2. 说出血压与脉搏的概念及正常数值。

3.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体验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学会健康地生活。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应当把握好以下四个要点:一是“两个途径”即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二是“两对概念”,即动脉与静脉、动脉血与静脉血;三是两处交换,即血液在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以及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所发生的物质交换,四是两个变化,即毛细血管物质交换后,体循环、肺循环的动、静脉血管中动、静脉血的变化。

『自阅读课本P 54—P 55相关内容,根据图3.3-3-1 “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体循环:⑴ 路线:左心室 → → → 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 → → 右心房。

⑵ 血液变化: 血变成了 血。

2. 肺循环:⑴ 路线:右心室→ → 肺内的毛细血管网→ →左心房。

图 3.3-3-1 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⑵ 血液变化:血变成了血。

3. 有人说,先进行完肺循环,使静脉血换成动脉血后,再进行体循环,才能使身体的各个器官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

这种说法对吗?『合作探究』1. 有人说:“在动脉血管中流的是动脉血,在静脉血管中流的是静脉血。

” 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2. 写出下肢的骨骼肌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送到肺部的途径。

3. 进入肝脏的血管除了肝动脉还有___________,此血管中的血液是________血,但是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释疑』小组派代表说出自己的质疑,全班交流,师生相互释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深析』1. 消化道中的葡萄糖,若被头部的组织细胞所利用,其运输路径是怎样的?2. 某人患了手臂处感染,医生给静脉注射某种药物,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写出药物到达病灶的循环途径。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导学案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导学案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预习导学案)预习目标进一步巩固:1、血液循环的途径;2、各环节的名称3、说出血压与脉搏的概念及正常数值。

第一环节:基础知识的自主梳理(一)血液循环(结合图完成下列问题)1.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其路径是。

经过体循环,血液由血变成血。

肺循环:其路径是。

经过肺循环,血液由血变成血。

2.动脉血是指含的血液。

3.在人体内,体循环与肺循环是进行的,并在处连通在一起,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

4、体循环与肺循环途径的共同之处是。

(二)血压1.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产生的侧压力。

通常指的血压。

可在处测得。

2.血压正常值:(1)收缩压:千帕。

(2)舒张压:千帕。

3.血压异常:(1)高血压:血压经常超过千帕。

(2)低血压:血压经常低于千帕。

(三)脉搏:脉搏是指的搏动,常在处测得。

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是的,因此,中医常用的方法来诊断疾病。

第二环节:自主测验自我完善1.体循环与肺循环之间的关系是()A.体循环在先肺循环在后 B.体循环在后,肺循环在先C.体循环和肺循环交替进行 D.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2.测写脉搏和血压的部位通常是在()A.桡动脉、主动脉 B.肱动脉、肱动脉C.桡动脉、肱动脉 D.桡静脉、肺动脉3.输送静脉血的血管和心脏的房室是()A.肺动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B.肺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左心室C.肺静脉,主动脉,右心房,右心室D.肺动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左心室4.体循环与肺循环在何处汇合()A.肺 B.心脏 C.毛细血管 D.组织5.如果一个人被诊断为低血压,一定是根据下列哪一次数值确定的()A.舒张压低于12千帕 B.舒张压低于18.7千帕C.收缩压低于12千帕 D.收缩压低于18.7千帕第三环节:我的疑惑。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探究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1、识别血液循环模式图。

2、梳理已学过的知识,知道与本节知识有关联的其他知识。

3、能应用血液循环的知识解释有关生理现象。

七年级生物下册 3.3.3 物质运输的途径(第2课时)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 3.3.3 物质运输的途径(第2课时)导学案

物质运输的途径(第2课时)
【学习过程】(自主·合作·探究)
【预习任务】仔细阅读课本P16—P19,划出关键的词和句子。

完成下面的自主学习内容,在小组长带领下统一答案,并检查、记忆!
★合作研讨:(深入思考交流分享;首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1.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第2课时)
【学习目标】(明确方向有的放矢)
1.说出血压和脉搏的概念及正常值。

2.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

3.学会判断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及急救方法。

【学习过程】(自主·合作·探究)
血压和脉搏
★自主学习:(动手动脑展现自我)
阅读教材P55-57完成下列题目:
1.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

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循环的血压,可以在处测得。

2.心脏收缩时血压最高称为,心脏舒张时血压最低称为。

3.健康成年人的收缩压一般为,舒张压为。

如果血压经常超过就称为高血压,经常低于称为低血压。

4.脉搏就是指的搏动。

脉搏的次数与的次数是一致的。

2000多年
前,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就已经用切脉来诊断疾病了。

★实验探究:(积极参与体验科学)
【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
姓名安静状态运动状态
原地跑步跳绳做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3.3.3 物质运输的途径导学案(新
版)济南版
学习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识别血液循环模式图,辩证地分析人体的血液
循环途径。

2、说出血压与脉搏的概念及正常值。

3、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体验体育锻炼对身体手影响,学会健康地生活。

学习重点、难点:
血液循环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心脏由哪个腔构成?心脏四腔分别与和那些血管项连?
总之,心室与相连,心房与相连?
二、导入新课:
现在虽然是春天,有时天气会转冷,稍不留神,就会患上感冒,甚至会发烧。

生病后,请大家说说除了吃药外,还能用什么方法能尽快将病治好?为什么?
三、自学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1、认真观察56页图,想一想血液流动有什么特点?什么是血液循环?
2、默读课本57页第二段对照课本56页血液循环图描述体循环路线,物质在全身毛细血管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血液发生怎样的变化?
(不明白的问题小组讨论。


3、体循环的起点是终点是,试描述体循环路线。

4、试描述肺循环的途径?。

肺循环途径起点是,终点是
血液在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气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血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动脉血和静脉血有什么区别?
动脉血管里一定流动脉血,静脉血管里一定流静脉血吗?能不能根据血管来判定血液的名称呢?
四、小组讨论交流:
1、在血液循环中,体特循环和肺循环有先后顺序之分吗?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是在哪联系起来?
2、一位同学的下肢受伤后发炎,在手腕处通过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时所处药物到达伤口炎症处所经过的循环路线。

五、请同学们阅读57页第一段,思考并填空,小组讨论交流并展示
1、什么是血压及测量部位?
2、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正常范围分别是和
3、什么情况属于高血压,什么情况属于低血压?
六、探究活动:
脉搏与运动有关吗?下面我们就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

脉搏的快慢变化与运动有关吗?同学们的假设是什么?分组讨论制定计划,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制定的计划?
根据各小组制定计划,利用下一节体育课分组进行测量。

然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并撰写实验报告。

七、课堂小结:结合板书,小组内归结交流
八、课堂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的血液()
A、含氧量明显减少
B、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增多
C、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D、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主动脉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
B、肺静脉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
C、心脏右侧的两个腔里的血液是静脉血
D、心脏左侧的两个腔里的血液是动脉血
3、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作跟踪检查,则最先从心脏的那个腔里发现这种药物()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4、可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的部位是()
A、肺泡
B、肺泡外毛细血管
C、组织液
D、组织细胞
5、能为心肌提供营养的循环途径是()
A、体循环
B、淋巴循环
C、肺循环
D、冠状循环
6、下列血压出现异常的是()
A12.1千帕/8.1千帕B18.5千帕/11.9千帕C18.7千帕/12千帕D23.5千帕/11千帕(二)、填空:
1、体循环的起点是、终点是。

肺循环的起点分别是、
终点是
2、血液经过肺循环(或肺部毛细血管)由血变为血。

3、血液经过体循环(或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由血变为血。

4、在心脏的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

5、在肺循环中流动脉血和静脉血的血管分别是、。

(三)|拓展:
当一个同学感冒后鼻塞,从上臂静脉注射,请回药物到达发炎部位鼻所经过的途径(写出经过的心脏的腔和血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