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灾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模版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抗震》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结构抗震(Resisting Earthquake Of课程代码: 07116010The Building)课程类别:学科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选修)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8学分:3先修课程: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设计原理-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开课院部:建筑工程学院一、课程性质、目的课程性质: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强烈地震会造成建筑物倒塌或损坏,我国作为一个地震多发频发的国家,故建筑结构抗震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地震作用的基本原理及结构抗震的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结构抗震的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课程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介绍地震作用的基本原理及结构抗震的设计方法,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与掌握建筑结构抗震的概念、原则和方法,结构地震作用的计算原理,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以及今后对实际工程进行抗震设计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第一章地震与抗震概论 2课时【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地震及地震动的基本知识,熟悉抗震设防目标;2、掌握地震震级、地震烈度及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

【教学内容】1、地震与地震动;2、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3、地震灾害概说;4、工程抗震设防;5、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构造地震的成因及地震的基本术语;2、建筑抗震设防依据及我国抗震设防中的“三水准、两阶段”。

难点:*1、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2、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

第二章场地与地基 4课时【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建筑场地;2、掌握场地土及场地覆盖层厚度的基本概念;3、熟练应用天然地基及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方法。

【教学内容】>1、场地划分与场地区划;2、地基抗震验算;3、地基土液化及其防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场地地段的划分、场地类别的划分;2、地基基础抗震验算,天然地基及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3、地基土液化的判别,软土地基抗震措施。

工程结构防火设计_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模版汇总

工程结构防火设计_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模版汇总

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工程结构防火设计英译名称Design on structural fire protection and prevention课程代码14000 课程开设学期4年级上学期,7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 2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选课□必修课□选修课授课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学研究室/系土木工程系杜咏、楼国彪、张海燕、蒋首超编著《结构工程防火》。

教材名称教材出版信息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04-01。

ISBN:9787307126466。

教材性质□国家■部级规划(卓越工程师教育规划教材) □省级规划□自编□其他考核方式□考试■考查□开卷□闭卷□课程设计□学期论文■其他(调研报告)课程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测验成绩30%+调研报告20%课程负责人及团队骨干(五人以内)姓名性别学历学位职称从教时间包华男大学硕士教授1999.10课程简介《工程结构防火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实用性课程,课程设置目的是为了增加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结构防火和灾后修复知识,从而为日后的专业设计实践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工程结构防火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有:建筑火灾基础知识,建筑物耐火等级与耐火极限,火灾下结构构件的升温,高温下结构的材料性能,结构抗火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钢结构构件、组合结构构件、钢筋混凝土构件实用抗火计算与设计,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火灾后的鉴定与修复补强。

结构工程师在建筑结构防火设计中主要关心的问题是对结构的防护,其次是火灾后建筑物的再使用的评估分析。

教学内容以实用抗火计算设计,以及结构火灾后的鉴定与修复补强为主。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掌握钢结构构件、组合结构构件、钢筋混凝土构件实用防火设计的原理与办法,熟悉高温下结构的材料性能,了解其他专业(建筑、给排水、电气)防火设计的内容,了解国际上工程结构防火设计的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

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本科层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层次,专业)课程代码:14000学时分配:32赋予学分:2后续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建筑防火与安全》课程教学大纲.doc

《建筑防火与安全》课程教学大纲.doc

《建筑防火与安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Fire Protection of Bui Iding and Safety课程编号:193991100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选修课学分:1.5 学时:24 (其中:讲课学时:24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建筑学本科专业开课部门: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建筑防火与安全》是为建筑学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课程主要介绍建筑防火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以确保建筑物的防火安全。

课程主要包括建筑总平面防火设计、建筑平面防火设计、安全疏散设计、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建筑灭火和防排烟设计等内容。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三个目的:掌握建筑防火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熟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掌握建筑火灾的发展规律及防火构造措施。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前修课程: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等继修课程:建筑设计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单元建筑防火基础(3学时)[知识点]建筑火灾危害;建筑火灾特点;建筑防火设计基本概念。

[重点]建筑防火设计的基本概念。

[难点]建筑火灾发展和蔓延规律。

[基本要求]1、识记:火灾荷载、燃点、闪点、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等基本概念。

2、领会:建筑火灾发展的基本规律。

3、简单应用:要求学生学习后能够认识建筑火灾的危害,了解建筑火灾产生的原因。

第二单元建筑耐火设计(2学时)[知识点]建筑耐火等级;钢结构耐火构造;混凝土构件的耐火性能;玻璃幕墙耐火构造。

[重点]钢结构耐火构造;混凝土构件的耐火性能。

[难点]混凝土构件的耐火性能。

[基本要求]1、识记:建筑耐火等级等基本概念。

2、领会:建筑耐火等级的选定;钢材在高温下的性能,混凝土构件高温下的性能。

3、简单应用:要求学生学习后能够掌握玻璃幕墙以及隔墙、吊顶的耐火构造要求。

4、综合应用:要求学生学习后能够了解钢结构的防火保护方法。

防灾减灾概论课程设计

防灾减灾概论课程设计

防灾减灾概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防灾减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防范和应对措施;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防灾减灾实践,能够分析和解决防灾减灾相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树立正确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防灾减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防灾减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防灾减灾的定义、目的和意义,讲解防灾减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介绍地震、洪水、台风、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特点和防范措施,讲解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方法和自救互救技巧。

3. 事故灾难的防范和应对:介绍火灾、爆炸、交通事故、化学泄漏等事故灾难的成因和防范措施,讲解事故发生时的应对方法和自救互救技巧。

4. 防灾减灾技术和设备:介绍防灾减灾技术和设备的作用和应用,如预警系统、应急照明、消防设备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和方法。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灾害案例,使学生了解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方法和自救互救技巧。

4. 实验法:通过实地考察和操作,使学生掌握防灾减灾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防灾减灾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 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防灾减灾相关的参考书籍,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建筑结构抗震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抗震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抗震教学大纲《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地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学习有关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

本课程目的:结合《混凝土结构设计》、《砌体结构》等课程的学习,对建筑的结构功能作进一步更深的理解,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够合理设计建筑结构和保证结构安全打下基础。

本课程任务:(1)了解地震的类型及其成因;(2)熟悉震级、烈度等有关概念;(3)理解抗震概念设计;(4)掌握场地类别的划分方法和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方法;(5)明确抗震验算的基本内容和要求;(6)掌握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验算和构造措施;(7)掌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抗震验算方法及构造措施;(8)掌握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抗震验算方法;(9)熟悉抗震房屋构造措施。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在建筑结构抗震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数学、力学等先修课程的知识,因此,在学习中应根据需要对上述课程进行必要的复习,并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在后续课程中,建筑结构抗震又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绪论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地震的类型及其成因、地震的活动及其震害;熟悉地震震级、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基本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多遇地震烈度、罕遇地震烈度等有关术语;明确建筑抗震设防依据、目标及分类标准;理解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增强防震减灾的意识。

重点:抗震设防依据、目标及分类标准难点:抗震概念设计教学内容:1.1 地震基本知识1.2 地震活动性及震害1.3 建筑抗震设防第2章场地、地基与基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场地、地基与基础对房屋抗震影响;掌握场地类别的划分方法和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方法;了解地基土液化土的概念以及抗液化措施;了解软土地基抗震措施。

重点:场地类别的划分方法和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方法难点:地基土液化土的概念以及抗液化措施教学内容:2.1 场地2.2 地基基础抗震验算2.3 液化土和软土地基第3章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熟悉结构基本周期、地震反应、反应谱、地震影响系数、地震作用及地震作用效应等基本术语;了解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底部剪力法;明确结构抗震验算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大纲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大纲引言:近年来,地震频发,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我们有责任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因此,建筑结构抗震课程的教学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筑结构抗震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抗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地震的基本原理和影响;2. 掌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3. 熟悉常见的抗震结构形式和材料;4. 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抗震分析和设计;5.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地震基础知识- 地震的定义和分类- 地震波的特性和传播- 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2. 抗震设计原则- 抗震设计的目标和准则- 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要求- 结构的位移控制和耗能设计3. 抗震结构形式- 建筑物的抗震结构形式分类- 常见的抗震结构形式及其特点- 抗震结构形式的选择和优化4. 抗震设计材料- 钢材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5. 抗震分析和设计方法- 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的基本原理- 常见的抗震分析方法和软件应用- 结构的抗震设计步骤和流程6. 抗震实验和案例分析- 抗震实验的目的和方法- 抗震案例分析和教训总结- 抗震设计的创新和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相关知识和理论;2. 实践操作: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抗震分析和设计实验;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4. 抗震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抗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建筑结构抗震课程的学习效果,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2. 设计项目:要求学生进行抗震设计,评估其设计能力;3.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

建筑防灾_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模版

建筑防灾_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模版

一、课程简介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得基本信息适应对象:本科层次,建筑学专业(本科层次,专业)课程代码:14000学时分配:24赋予学分:2后续课程:建筑设计类课程二、课程性质与任务:建筑物在自然环境中面临着各种各样得灾害中,火灾、爆炸、地震、地质灾害、水灾、气象灾害与生物灾害等。

城市与建筑能有效抵御各种灾害就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需要,对于建筑学专业来说,建筑防灾就是建筑设计得有机组成,影响到建筑得总体布局、空间划分、流线组织、构造措施、设备系统等方面。

建筑减灾防灾教育就是国家建筑科技发展得重大需求,也就是教育工作者得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建筑防灾》课程设置目得就是为了增加建筑学专业学生得灾害安全知识,从而为设计主干课程教学与日后得专业设计实践提供必要得技术支撑。

培养全面发展、重视安全得建筑师及实用性人才,了解各类灾害得特点并了解其防治技术。

重点培养学生熟练掌握防火规范,并能结合建筑设计进行综合应用,完善解决课程、工程设计中得减灾及防灾问题。

三、教学目得与要求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掌握防火设计原理与办法,熟悉建筑抗震设计得原则,熟悉城市防灾减灾体系与规划,了解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与生物灾害防治设计得方法,了解国际上建筑防灾减灾得先进技术与发展趋势。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1章建筑灾害与防灾减灾概论(2学时)1、1建筑灾害得类型与特点1、2建筑防灾减灾得意。

1、3城市防灾体系组成(城市综合防灾、城市综合防灾信息系统、管理体系)1、4 城市防灾规划(规划内容、方法)第2章建筑火灾基础知识(2学时)2、1 建筑火灾历程2、2 建筑火灾荷载与火灾参数2、3建筑火灾模化2、4 火灾升温曲线2、5传热学基本原理2、6火灾下钢构件升温计算方法2、7火灾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温度场计算第3章高温下结构得材料性能(2学时)3、1 高温下结构材料得物理特性3、2高温下结构材料得力学性能3、3 高温过火冷却后结构材料得力学性能3、4建筑物耐火等级3、5 建筑结构构件耐火极限第4章建筑防火设计(6学时)4、1 火灾危险性分类4、2建筑防火(烟)分区与防火分隔4、3安全疏散(线路与设施)4、4民用建筑防火设计4、5工业建筑(库房)防火设计4、6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4、7 室内装修防火设计4、8 消防报警系统与灭火系统第5章建筑防爆设计(2学时)5、1爆炸得基本知识、爆炸得种类及其破坏作用5、2 工业厂房与仓库得防爆设计5、3 防爆建筑构造5、4 城市防爆设计第6章总平面消防设计与城市消防安全(2学时)6、1防火间距与建筑功能及布局6、2 消防车道及消防空间6、3 城市消防安全布局与城市消防站6、4 城市消防装备、消防通信、消防供水6、5城市消防车通道及避难第7章建筑与地震、建筑抗震设计(4学时)7、1地震得形成与分类7、2 地震得破坏作用、震级、烈度7、3 建筑抗震设计得基本思想、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计基本原则7、4各类建筑得抗震设计构造7、5 建筑物抗震鉴定与加固第8章建筑与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防治(4学时)8、1地质灾害得类型及防治(滑坡、泥石流、崩塌)8、2洪涝灾害得类型及防治8、3气象灾害得类型及防治(风、雷电)8、4 生物灾害得类型及防治第9章建筑防灾工程(自学)7、1 城市防灾工程7、2基础性设施得防灾7、3 生命线设施得防灾7、4 结构形式及其抵御各类灾害得性能特点。

《建筑防火》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防火》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防火》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防火英名名称:Fire Protection of Building课程编号:04jfzyb406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70学时适用专业:防火管理(专科)说明部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研究建筑火灾基础理论、建筑防火设计(包括传统设计方法和性能化设计)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防火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开设本课程,是为了使学员掌握建筑防火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建筑防火设计审核和消防监督检查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建筑防火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熟悉有关防火设计规范的基本内容,掌握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建筑进行防火设计和审核的方法。

了解当今建筑防火学科的发展动态。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学习本课程需要具备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消防燃烧学等方面的知识。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由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二部分组成。

课堂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投影等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以启发式为主,将实际工程与理论分析结合在一起,通过课堂课前提问、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课通过参观实际建筑物和建筑防火设计审核训练,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时数分配正文部分第一篇建筑防火传统设计方法第一章建筑火灾及其防火对策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建筑火灾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征,了解各种建筑火灾的特点及消防对策。

二、教学重点内容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及特点,主要防火对策。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建筑火灾一、火灾对人类的危害二、火灾原因三、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第二节建筑分类与火灾危险性分类一、建筑分类二、生产、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第三节建筑防火技术措施与防火设计发展趋势一、建筑防火技术措施二、建筑防火设计发展趋势第四节典型火灾案例与教训一、疏散不畅导致重大伤亡的典型火灾案例二、装修不当导致重大伤亡的典型火灾案例三、控火不力导致重大损失的典型火灾案例四、耐火性能不足导致建筑物倒塌的典型火灾案例五、钢结构建筑物倒塌的典型火灾案例第二章建筑材料的高温性能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木材、钢材、混凝土及其它常用建材的高温性能及其燃烧性能的分级,了解材料的阻燃及消烟原理及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简介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适应对象:本科层次,建筑学专业(本科层次,专业)
课程代码:14000
学时分配:24
赋予学分:2
后续课程:建筑设计类课程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建筑物在自然环境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害中,火灾、爆炸、地震、地质灾害、水灾、气象灾害与生物灾害等。

城市与建筑能有效抵御各种灾害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对于建筑学专业来说,建筑防灾是建筑设计的有机组成,影响到建筑的总体布局、空间划分、流线组织、构造措施、设备系统等方面。

建筑减灾防灾教育是国家建筑科技发展的重大需求,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建筑防灾》课程设置目的是为了增加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灾害安全知识,从而为设计主干课程教学和日后的专业设计实践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培养全面发展、重视安全的建筑师及实用性人才,了解各类灾害的特点并了解其防治技术。

重点培养学生熟练掌握防火规范,并能结合建筑设计进行综合应用,完善解决课程、工程设计中的减灾及防灾问题。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掌握防火设计原理与办法,熟悉建筑抗震设计的原则,熟悉城市防灾减灾体系与规划,了解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与生物灾害防治设计的方法,了解国际上建筑防灾减灾的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
第1章建筑灾害与防灾减灾概论(2学时)
1.1 建筑灾害的类型与特点
1.2 建筑防灾减灾的意。

1.3 城市防灾体系组成(城市综合防灾、城市综合防灾信息系统、管理体系)
1.4 城市防灾规划(规划内容、方法)
第2章建筑火灾基础知识(2学时)
2.1 建筑火灾历程
2.2 建筑火灾荷载与火灾参数
2.3 建筑火灾模化
2.4 火灾升温曲线
2.5 传热学基本原理
2.6 火灾下钢构件升温计算方法
2.7 火灾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温度场计算
第3章高温下结构的材料性能(2学时)
3.1 高温下结构材料的物理特性
3.2 高温下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
3.3 高温过火冷却后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
3.4 建筑物耐火等级
3.5 建筑结构构件耐火极限
第4章建筑防火设计(6学时)
4.1 火灾危险性分类
4.2 建筑防火(烟)分区与防火分隔
4.3 安全疏散(线路与设施)
4.4 民用建筑防火设计
4.5 工业建筑(库房)防火设计
4.6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4.7 室内装修防火设计
4.8 消防报警系统与灭火系统
第5章建筑防爆设计(2学时)
5.1 爆炸的基本知识、爆炸的种类及其破坏作用
5.2 工业厂房和仓库得防爆设计
5.3 防爆建筑构造
5.4 城市防爆设计
第6章总平面消防设计与城市消防安全(2学时)
6.1 防火间距与建筑功能及布局
6.2 消防车道及消防空间
6.3 城市消防安全布局与城市消防站
6.4 城市消防装备、消防通信、消防供水
6.5 城市消防车通道及避难
第7章建筑与地震、建筑抗震设计(4学时)
7.1 地震的形成与分类
7.2 地震的破坏作用、震级、烈度
7.3 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思想、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计基本原则
7.4 各类建筑的抗震设计构造
7.5 建筑物抗震鉴定与加固
第8章建筑与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防治(4学时)
8.1 地质灾害的类型及防治(滑坡、泥石流、崩塌)
8.2 洪涝灾害的类型及防治
8.3 气象灾害的类型及防治(风、雷电)
8.4 生物灾害的类型及防治
第9章建筑防灾工程(自学)
7.1 城市防灾工程
7.2 基础性设施的防灾
7.3 生命线设施的防灾
7.4 结构形式及其抵御各类灾害的性能特点。

五、教学设备和设施
(1)多媒体教室;
(2)多媒体教学课件。

六、课程考核与评估
本课程考核方法:平时成绩50%+调研报告20%+课程测验30%。

(1)平时成绩结合考勤情况;
(2)调研大型公共建筑防火设计,或调研典型建筑防震设计,调研报告要求图文并茂,字数不少于3000汉字。

(3)课程测验采用期末试卷测验,开卷,40分钟。

具体详见考核大纲。

七、附录
1. 调研项目建议:大型公共建筑防火设计调查、典型建筑防震设计调查报告。

2. 作业要求:按理论教学每学时1题的比例,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作业。

3.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陈保胜主编,《城市与建筑防灾》,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1;
(2)万艳华主编;《城市防灾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
(3)杨金铎主编,《建筑防灾与减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
(4)张树平主编,《建筑防火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7。

制定人:
审核人:
三、考核大纲
一、适应对象
(1)修读完本课程规定内容的建筑学专业的本科学生;
(2)提出并获准免修本课程、申请进行课程水平考核的建筑学专业的本科学生;
(3)提出并获准副修第二专业、申请进行课程水平考核的非建筑学专业的本科学生。

二、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来评估和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对火灾、地震、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与生物灾害等类型灾害特点及防治措施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及对城市防灾体系和防灾规划等掌握情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熟练掌握防火规范,并能结合建筑设计进行综合应用,解决课程、工程设计中的减灾及防灾问题。

三、考核形式与方法
1. 平时成绩:50%
平时成绩按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并结合考勤情况确定。

(1)课后作业按理论教学每学时1题的比例布置,作业按5等级(A95、B85、C75、D65、E 评定分)计分,补交作业按2等级(D65、E评定分)计分,缺作业且不补作业记0分,缺作业且不补作业达4次(约占总1/3作业次数),记不及格。

(2)考勤做减法,无故缺勤1次扣10分,上课迟到(前2次)每次扣3分,迟到3次扣10分, 迟到4次及以后每次扣5分。

不论何种原因,缺勤4次(8学时,约占总1/3总学时),记不及格。

2. 调研报告:20%
建议开展大型公共建筑防火设计调查、典型建筑防震设计调查。

完成调研报告要求图文并茂,字数不少于3000汉字。

3. 课程测验:30%
期末试卷测验,开卷,40分钟。

四、课程考核成绩构成
本课程考核成绩:平时成绩50%+调研报告20%+课程测验30%。

五、考核内容与要求
1. 考核内容:
(1)建筑防火设计;总平图消防设计和城市消防设计。

占70%;
(2)城市防灾体系组成、城市防灾规划;地震、抗震设计;地质灾害及防治;气象灾害及防治;生物灾害;及防治。

占30%。

2. 考核要求:
重点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建筑防火设计知识。

同时评估学生对火灾、地震、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与生物灾害等类型灾害特点及防治措施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六、样卷
测试题样稿,见下页。

建筑工程学院《建筑防灾》课程测验试题
年学期姓名班级
时间:40 分钟总分:100 分
一、简答题(共40分)
1. 火灾的起因和蔓延的方式?(8分)
2. 民用建筑室内防排烟设施主要有哪些?(5分)
3. 何谓地震震级?地震烈度?两者关系?(7分)
4. 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距离的内容及房外需考虑的影响因素?(6分)
5. 风对建筑的灾害特点,主要防治措施?(6分)
6. 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的防治措施?(8分)
二、判断题(20分)
7.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取决于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

()
8. 封闭楼梯间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
……
11. 建筑防雷一般采用避雷网防护系统,但其不能保护相邻建筑防雷安全。

()
三、综合题(40 分)
12. 根据下图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总平设计对消防车道的要求?(10分)
(2)简述扑建筑物救面的基本规定?(10分)
(3)简述建筑安全疏散的要求(20分)
四、课程实施与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