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第3版习题解答_第2章液体的表面性质
2.第二章 液体界面性质

2、疏液壁毛细现象
如图1-6(b)所示,毛细管内液面呈现凸面,液面与管壁接触角
θ= 180º,∵P液>P气,∴管内液柱下降了一个高度h,附加压力ΔP与h的
关系为:
式整理后得: (1-26) 式中:A —毛细管常数。
3 、不亲不疏管壁毛细现象 3 、不亲不疏管壁毛细现象
如图1-7 所示,毛细管内液面呈现凹面,液面与管壁接触角为θ (0º<θ<180º),如果这时液面仍是圆球面的一部分,而且液面曲率半径 R1=R2=R ∵cosθ= r / R ∴附加压力 : ΔP=2σ/R= 2σcosθ/ r (1-27) 毛细管内上升的高度或下降的高度可由下式求得:
(1-28) 实际上,毛细管内的液面不可能是球面的一部分,而是 以毛细管中心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所以用上式计算时, 没有考虑弯曲面与球面的偏差。
经数学推导,毛细管内液柱的重量W可由下式求出: W= 2πr σcosθ 上式表明:毛细管内液柱的重量是由表面张力的垂直分力σcosθ和毛细管周
长2πr 的乘积的合力所支持。
③ 热力学关系式: (dH/dA)T,P =γ –T (dγ/dT)A,P 式中:(dH/dA)T,P - 恒温恒压条件下,改变单位表面积时,体系的焓的变化量。 (dγ/dT )A,P -恒压恒定表面积条件下,表面张力的温度系数。 常见液体的温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表1.2)
三、温度影响
γVm2/3 =k ( tc –t )
由于体系增加的表面积 = 2l • h ∴体系增加的自由能 G = 2 l • hσ, 在可逆条件下既有: W = G
2 l • hσ =F • h
∴ σ = F/ 2 • l
为表面面能又是作用在单位长度上液体表面的收缩力,这种力称
物理学第3版习题解答-第2章液体的表面性质.

第2章 液体的表面性质 2-1 如图金属框架中形成一肥皂膜,金属丝AB 长为5 cm ,可以自由滑动,拉此肥皂膜平衡时,所需的平衡力F =2.5×10-3 N ,求肥皂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解: m N L F /105.222-⨯==α 2-2 在2-1题中,若金属丝AB 向右移动了2 cm ,试计算移动AB 所做的功。
此时肥皂膜的表面能增加了多少? 解: J S E 5105-⨯=∆=∆α 2-3 一半径为5 cm 的金属圆环,从液体中刚能拉出时,测得环的悬线上需要加F =28.3×10-3 N 的向上拉力,求此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被拉起的液膜可视为很短的圆柱面)。
解 m N l F /1001.91052103.28223---⨯=⨯⨯⨯⨯==πα 2-4 把一个框架竖直地放着,其上有一条可以移动的横杆以ab ,框架之间有肥皂液膜,如图所示。
今欲使横杆保持平衡,问横杆下面应挂多大重物?已知横杆质量为0.05 g ,长度L 为2.5 cm ,肥皂膜的表面张力系数为45×10-3 N ·m -1。
解: N G l G F G ab ab 31076.12-⨯=-=-=α 2-5 移液管中有1 ml 农用杀虫药液,其密度为0.995×103 kg ·m -3。
今令其从移液管中缓缓滴出,共分30滴全部滴完。
设经过测定,已知药液将要落下时,其颈部的直径为0.189 cm ,求药液的表面张力系数。
解: m N Nd Mg /10589.52-⨯==πα 2-6 在20 km 2的湖面上,下了一场50mm 的大雨,雨滴半径r =1.0mm 。
设过程是等温的,求释放出的表面能量。
水的比表面能α=73×10-3 J ·m -2。
解: J S E 81018.2⨯=∆=∆α 2-7 吹一直径为14 cm 的肥皂泡,问需作多少功?设在吹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已知肥皂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为40×10-3 N ·m -1。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 第3章 液体的表面性质

第3章 液体的表面性质3.1 内容提要(一)基本概念1. 表面张力:液体的表面犹如张紧的弹性薄膜,具有收缩的趋势,即液体表面存在着张力,称为表面张力。
它是液体表面层内分子力作用的结果。
2.表面张力系数:用于反映液体表面性质的物理量,三种定义如下:(1)表面张力系数表示在单位长度直线两旁液面的相互拉力。
由L f α=得 Lf =α (3.1) 在国际单位制中,α的单位用N ·m -1表示。
(2)表面张力系数α等于增加单位表面积时,外力所做的功。
由△A=α·△S 得SA ∆∆=α (3.2) (3)表面张力系数α在数值等于增大液体单位表面积所增加的表面能,由△E =△A =α△S 得 SE ∆∆=α (3.3) 严格说来,表面能是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可转变为机械能的那部分表面能。
3.影响表面张力系数的几个因素(1) 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不同,它与液体的成分有关,取决于液体分子的性质。
(2) 同一种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α就越小。
(3)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大小还与相邻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
(4)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还与液体中的杂质有关。
加入杂质能显著改变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4.表面张力的微观本质微观理论认为,液体的表面张力是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不对称性引起的。
所谓液体的表面层是指位于液体表面处,与表面平行、厚度等于液体分子有效作用半径(一般不超过6×10-7cm)的那层液体。
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分子处于液体表面层时,分子的相互作用热能要比处于液体内部的分子的相互作用热能大,而且越靠近液面,分子的相互作用热能就越大。
而液体处于稳定平衡时,分子的相互作用热能最小,因此,液体表面层中的分子都有挤进液体内部的趋势,结果液体的表面就会尽量地收缩。
从力的观点来看,就是在液体表面内存在一种使其收缩的力,这种力就称为表面张力。
所谓表面张力,无论从力或是从能量的角度来解释,都是表面层内分子相互作用的不对称性所引起的。
人教版初中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气体从状态A经B到状态C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p A>p B B.p C<p BC.p A>p C D.p C>p B2.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开口向下插入水银槽中,管中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管内水银面低于管外,在温度不变时,将玻璃管稍向下插入一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管内气体体积增大B.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减小C.若将玻璃管倾斜,保持管的上端高度不变,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h减小D.若将玻璃管倾斜,保持管内水银柱长度不变,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h减小3.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游禽用嘴把油脂涂到羽毛上,其目的都是改变水的表面张力B.透过布制的伞面可以看见纱线缝隙,而伞面不漏雨水,这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C.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比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其方向指向液体内部D.当两薄玻璃板间夹有一层水膜时,在垂直于玻璃板的方向很难将玻璃板拉开,这是由于水膜具有表面张力4.关于固体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毛细现象是指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B.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D.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产生表面张力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毛细现象中,毛细管中的液面有的升高,有的降低,这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B.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器壁不再产生压强C.把一枚针轻放在水面上,它会静止浮在水面,这是由于针的重力与表面张力平衡D.晶体的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非晶体的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6.一定质量的气体在T1、T2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变化图线如图所示,A、B和C、D分别为两条等温线上的点。
在下面p- -T和V- -T图象中,能表示图中气体状态变化过程的是A.甲B.乙C.丙D.丁7.如图,两个相同的导热气缸固定在地面上,内部封闭有质量相同的同种气体,两活塞质量m A>m B,现使两气缸中气体降低相同的温度,不计活塞摩擦,系统重新平衡后()A.A活塞下降的高度比B活塞大B.A活塞下降的高度比B活塞小C.A、B活塞下降的高度相等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8.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高,则该物体内所有分子运动的速率都一定越大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C.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D.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颗粒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这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9.某同学用同一个注射器做了两次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操作完全正确,根据实验数据却在p、V图上画出了两条不同的双曲线如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①两次实验中空气质量不同②两次实验中温度不同③两次实验中保持空气质量、温度相同,但所取的气体压强的数据不同④两次实验中保持空气质量、温度相同,但所取的气体体积的数据不同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②④10.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其p-1V图线如图所示,变化顺序由a→b→c→d→a,图中ab线段延长线过坐标原点,cd线段与p轴垂直,da线段与1V轴垂直.气体在此状态变化过程中()A.a→b,压强减小、温度不变、体积增大B.b→c,压强增大、温度降低、体积减小C.c→d,压强不变、温度升高、体积减小D.d→a,压强减小、温度升高、体积不变11.现将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进行等温压缩.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该气体在压缩过程中的压强P和体积的倒数1V的关系的是( )A.B.C.D.12.把一块铅和一块金的接触面磨平磨光后紧紧压在一起,几年后发现金中有铅,铅中有金,对此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由于扩散现象,原因是金分子和铅分子的运动B.是由于布朗运动,小金粒进入铅块中,小铅粒进入金块中C.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使小铅颗粒进入了金块中D.是因为铅和金之间存在表面张力的原因1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保持体积不变,压强减为原来的一半,则其温度由原来的27℃变为( )A .127KB .150KC .13.5℃D .-23.5℃ 14.如图所示,粗细相同的导热玻璃管A 、B 底部由橡皮软管连接,一定质量的空气被水银柱封闭在A 管内,气柱长度为L (cm )。
高中物理 第3章 固体液体与材料 2 研究液体的表面性质精练沪教沪教高二物理试题

点囤市安抚阳光实验学校研究液体的表面性质1.通过,观察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2.解释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难点)3.了解浸润与不浸润现象,并探究毛细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探究液体表面张力现象:液体的表面就像紧绷着的橡皮膜,它有着一种收缩的趋势.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的力叫做表面张力.二、液体表面张力的产生原因1.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着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如图所示是液体表面层附近分子的大致分布情况.表面层的分子要比液体内部稀疏些,即分子间距要比在液体内部的大一些,因此表面层分子相互吸引.液体表面层附近的分子分布2.如图所示,在液体内部,液体分子所受的分子力是平衡的.而在表面层里,液体分子受到来自液体内子的引力要大于来自液体表面附近空气分子的引力,因此它们有着进入液体内部的趋势,致使液体表面像一张绷紧的膜.这就是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的微观本质.液体表面张力的成因三、浸润和不浸润1.一种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着在固体的表面上,这种现象叫做浸润;一种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也就不会附着在这种固体的表面,这种现象叫做不浸润.2.一种液体是否浸润某种固体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都有关系.例如,水银不浸润玻璃,但水银浸润铅.3.浸润和不浸润也是分子力作用的表现.当液体与固体接触时,接触的位置形成一个液体薄层,叫做附着层.四、毛细现象1.浸润液体在细管里上升的现象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下降的现象,称为毛细现象.2.和理论分析都表明,对于一的液体和一材质的管壁,管的内径越细,液体所能达到的高度越高.液体表面张力的理解1.液体的表面层和表面张力的形成(1)表面层:液体跟气体接触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即表面层.(2)分子分布特点:由于蒸发现象,液体表面分子分布比内子稀疏.(3)分子力特点:液体内子间引力、斥力基本上相,而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4)表面特性:表面层分子之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好像一层绷紧的膜.(5)表面张力的方向:表面张力的方向和液面相切,垂直于液面上的各条线.如图所示.2.表面张力及其作用(1)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使液体表面积趋于最小.而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 如吹出的肥皂泡呈球形,滴在洁净玻璃板上的水银滴呈球形.但由于受重力的影响,往往呈扁球形,在失重条件下才呈球形.(2)表面张力的形成原因是表面层(液体跟空气接触的一个薄层)中分子间距离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3)表面张力的大小除了跟边界线长度有关外,还跟液体的种类、温度有关.表面张力使液面有收缩的趋势,故往往会误认为收缩后r<r0.实质上液体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间平衡距离r0时,表现出的分子间的吸引力.关于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的性质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更接近气体B.小液滴成球状,说明液体有一形状和体积C.液面为凸形时表面张力使表面收缩,液面为凹形时表面张力使表面伸张D.液体的扩散比固体的扩散快[思路] 求解此题把握以下三点:(1)理解液体微观结构,牢记液体的宏观特性.(2)理解表面张力的成因.(3)理解表面张力的作用.[解析] 液体性质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更接近于固体,具有不易被压缩,有一体积,没有一形状,扩散比固体快特点,A、B错,D对.无论液面为凸面还是凹面,表面张力总是使表面收缩,C错.[答案] D1.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A.小木块能够浮于水面上是液体表面张力与其重力平衡的结果B.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自由来往而不陷入水中是液体的表面张力与其重力平衡的结果C.喷泉喷射到空中形成一个个球形的小水珠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D.缝衣针浮在水面上不下沉是重力和水的浮力平衡的结果解析:选C.木块浮在水面上是浮力与其重力平衡的结果,A错误;小昆虫在水面上不下陷是液膜对其弹力与其重力平衡的结果,B错误;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收缩到表面积最小,即球形,C正确;浮在水面上的缝衣针和小昆虫情况一样,故D错误.浸润与不浸润的形成1.附着层:液体和固体接触时,附着层的液体分子除受液体内部的分子吸引外,还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2.浸润的成因:当固体分子吸引力大于液体内子力时,附着层内液体分子比液体内子稠密,附着层中分子之间表现为斥力.具有扩张的趋势,这时表现为液体浸润固体.3.不浸润的成因:当固体分子吸引力小于液体内子力时,附着层内液体分子比液体内子稀疏,附着层中分子之间表现为引力.具有收缩的趋势,这时表现为液体不浸润固体.同一种物体,对有些液体浸润,对有些液体不浸润.同一种液体,对一些固体是浸润的,对另一些固体是不浸润的.例如: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石蜡;水银不能浸润玻璃,但能浸润铅.下列对浸润与不浸润现象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水是浸润液体,水银是不浸润液体B.浸润现象中,附着层里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C.不浸润现象中,附着层里的分子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较液体内子的吸引强D.不浸润现象中,附着层里分子间表现出收缩力;浸润现象中,附着层里分子间表现出排斥力[思路] 液体浸润和不浸润是相对的,由液体与固体性质的相互关系决.浸润与不浸润特征决于附着层分子与固体分子和液体内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关系.[解析] 一种液体是否浸润某种固体,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有关,不能肯哪种液体总是浸润液体或不浸润液体,A错.在浸润现象中,附着层内分子受到固体分子吸引力较液体内子吸引力大,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更密,因而在附着层里液体分子表现出相互排斥的力,附着层有扩张的趋势,故B、C错,D对.[答案] D2.(多选)玻璃上不附着水银,产生这种不浸润的原因是( ) A.水银具有流动性B.玻璃表面光滑C.水银与玻璃接触时,附着层里的水银分子受到玻璃分子的引力较弱D.水银与玻璃接触时,附着层里的分子比水银内部稀疏解析:选CD.水银不浸润玻璃是因为附着层里的水银分子受到的玻璃分子的引力较弱,附着层里的分子比水银内部稀疏,附着层表面有收缩趋势.毛细现象产生1.现象:浸润液体在毛细管里上升后,形成凹液面,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里下降后形成凸液面.2.因素:毛细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与毛细管的内径有关,毛细管内径越小,高度差越大.3.成因(1)浸润液体与毛细管内壁接触时,液体表面发生弯曲,呈凹形,表面张力的收缩作用总是力图使凹形表面的面积缩小,对表面下的液体产生向上的提拉作用,管内液面上升,直到表面张力向上的提拉作用与管内升高的液柱所受的重力达到平衡时,管内液体停止上升,稳在一的高度.(2)不浸润液体则与以上相反.(多选)水对玻璃是浸润液体而水银对玻璃是不浸润液体,它们在毛细管中将产生上升或下降的现象,现把不同粗细的三根毛细管分别插入水和水银中,如图所示,正确的现象是( )[解析] 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或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为毛细现象,管子越细,现象越明显,A、D对,B、C错.[答案] AD错误!液体与管浸润,则管壁给液体向上的拉力,液面下凹,液体不浸润管,则管壁给液体向下的拉力,靠近管壁处的液体下降,液面上凸.3.(多选)用干净的玻璃毛细管做毛细现象的时,可以看到( ) A.毛细管插入水中,管越细,管内水面越高,管越粗,管内水面越低B.毛细管插入水银中,管越细,管内水银面越高C.毛细管插入跟它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上升,插入跟它不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降低D.毛细管插入跟它不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上升,插入跟它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下降解析:选AC.水浸润玻璃,附着层内分子之间表现为斥力,附着层扩张,液面上升,且管越细,液面上升越高,水银不浸润玻璃,附着层内分子之间表现引力,附着层收缩,毛细管中液面下降,故A、C正确.[随堂检测]1.(多选)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液体存在表面张力的有( )A.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B.叶面上的露珠呈球形C.滴入水中的红墨水很快散开D.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运动解析:选AB.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和露珠呈球形均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C、D两选项中的现象均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如图甲所示,金属框上阴影表示肥皂膜.它被棉线分割成a、b两.若将肥皂膜的a用热针刺破,棉线的形状是图乙中的( )解析:选D.刺破后,由于表面张力使液面收缩,故图中D正确.3.(多选)下列哪些现象主要是表面张力起的作用( )A.小缝衣针漂浮在水面上B.小木船漂浮在水面上C.荷叶上的小水珠呈球形D.慢慢向小酒杯中注水,即使水面稍高出杯口,水仍不会流出来解析:选ACD.B选项中,小木船浸入水中,已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是水的浮力的作用,使船漂浮在水面上.4.关于浸润和不浸润及毛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内径小的容器里,如果液体能浸润器壁,液面成凸形B.在内径小的容器里,如果液体能浸润容器壁,则液面成凹形,且液体在容器内上升C.如果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引力较弱,就会形成浸润现象D.两端开口、内径不同的几支细玻璃管竖直插入水中,管内水柱高度相同解析:选B.如果液体浸润容器壁就会形成凹面,且液体在容器中上升,A错,B 对;如果固体分子对液体表面层分子的引力大于液体内子的引力,附着层内的分子较密,分子力表现为斥力,会看到液体的浸润现象,C错;内径不同的几支细玻璃管,管内水柱的高度不同,管越细,高度越高,毛细现象越明显,D 错.5.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或想把地下的水分引上来,分别当采取怎样的措施?用什么样的毛巾才能更好地吸汗?建造房屋时,为什么要在砌砖的地基上铺一层油毡或涂过沥青的厚纸?解析:若要保存地下水分,及时切断地表的毛细管,例如若想把地下的水引上来则多植毛细管;用在水中浸润时形成毛细现象的毛巾能更好地吸汗;建房屋时,在砌砖的地基上铺一层油毡或铺涂过沥青的厚纸是为了切断毛细管,油毡和涂沥青的厚纸在水中都不浸润.答案:见解析[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的原因是( )A.液体可以流动B.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内子间距离C.与液面接触的容器壁的分子,对液体表面分子有吸引力D.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子间距离解析:选D.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子间的距离,所以表面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这种引力使液体表面层的相邻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即表面张力).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2.我们在河边会发现有些小昆虫能静止于水面上,这是因为( )A.小昆虫的重力可忽略B.小昆虫的重力与浮力平衡C.小昆虫的重力与表面张力平衡D.表面张力使水面收缩成“弹性薄膜”,对小昆虫产生一个向上的支持力,小昆虫的重力和支持力平衡解析:选D.小昆虫静止在水面上是因为小昆虫所受的合外力为零;表面张力不是作用于小昆虫上的力,而是作用于液体表面层中的力.3.做这样的:如图所示,先把一个棉线圈拴在铁丝环上,再把环在肥皂水里浸一下,使环上布满肥皂的薄膜.如果用热针刺破棉线圈里那薄膜,则棉线圈将成为( )A.椭圆形B.长方形C.圆形D.任意形状解析:选C.当用热针刺破棉线内的薄膜时,其周围的薄膜都具有收缩的趋势,且收缩能力相同,因此,棉线形成一个圆形,C正确.4.用内径很小的玻璃管做成的水银气压计,其读数比实际气压( )A.偏大 B.偏小C.相同 D.无法判断解析:选B.因为水银不浸润玻璃,所以玻璃管中的水银呈凸形;因玻璃管很细,发生毛细现象,使水银柱下降,所以气压计的读数比实际气压小.选项B正确.二、多项选择题5.下列有关表面张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伸张B.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收缩C.有些小昆虫能在水面自由行走,这是由于有表面张力的缘故D.用滴管滴液体,滴的液滴总是球形,这是由于表面张力的缘故解析:选BCD.表面张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液体表面收缩,由于表面张力,被压弯的液面收缩,使小昆虫浮在液面上;表面张力使液滴收缩成球形.6.液体和固体接触时,附着层表面具有缩小的趋势,这是因为( )A.附着层里分子比液体内子稀疏B.附着层里分子的相互作用表现为斥力C.附着层里分子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D.固体分子对附着层里液体分子的引力比与液体内分子之间强解析:选AC.液体表面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r0,液面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所以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7.夏天荷叶上的一颗颗小水珠呈球形,其原因是( )A.表面张力具有使液面收缩到表面积为最小的趋势B.小水滴的重力影响比表面张力小得多C.液体内子对表面层的分子具有引力作用D.水对荷叶是不浸润的解析:选ABD.液体表面层分子的作用力是引力,使液体表面绷紧,由于水珠呈球形,水对荷叶是不浸润的,由此确A、B、D正确,C错误.三、非选择题8.两个完全相同的空心玻璃球壳,其中一个盛有一半体积的水,另一个盛有一半体积的水银;将它们封闭起来,用飞机送到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空间站中去,如图所示的四个图中(图中箭头指向地球中心,黑色代表所盛液体):(1)水在玻璃球壳中分布的情况,可能是________.(2)水银在玻璃球壳中分布的情况,可能是________.解析: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空间站中,球壳和其中的水、水银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水浸润玻璃,附着层有扩大的趋势,最终水的表面积尽可能伸展到球壳上,故(1)题选C;水银不浸润玻璃,附着层有收缩的趋势,只有当它成为一个球形时表面积最小,(2)题选B.答案:(1)C (2)B9.在飞机中,有两个圆柱形洁净玻璃容器,其中分别封装有水和水银,如图所示.当飞机绕地球航行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两容器中的液面呈什么形状?解析:当飞机在轨道上绕地球飞行时,玻璃容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液体仅受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其表面自由收缩到最小状态,所以两者的表面都呈球形,但由于水能完全浸润玻璃,水银几乎完全不能浸润玻璃,所以水和水银的液面分别呈如图所示形状.答案:见解析。
大学物理2习题参考答案

题1-3图第一章 流体力学1.概念(3)理想流体:完全不可压缩又无黏性的流体。
(4)连续性原理:理想流体在管道中定常流动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流体在管道内既不能增 多,也不能减少,因此单位时间内流入管道的质量应恒等于流出管道的质量。
(6)伯努利方程:C gh v P =++ρρ221(7)泊肃叶公式:LPR Q ηπ84∆=2、从水龙头徐徐流出的水流,下落时逐渐变细,其原因是( A )。
A. 压强不变,速度变大; B. 压强不变,速度变小;C. 压强变小,流速变大;D. 压强变大,速度变大。
3、 如图所示,土壤中的悬着水,其上下两个液面都与大气相同,如果两个页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为R A 和R B (R A <R B ),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为α,密度为ρ,则悬着水的高度h 为___)11(2BA R R g -ρα__。
(解题:BB A A A B R P P R P P gh P P ααρ2,2,00-=-==-) 4、已知动物的某根动脉的半径为R, 血管中通过的血液流量为Q , 单位长度血管两端的压强差为ΔP ,则在单位长度的血管中维持上述流量需要的功率为____ΔPQ ___。
5、城市自来水管网的供水方式为:自来水从主管道到片区支管道再到居民家的进户管道。
一般说来,进户管道的总横截面积大于片区支管的总横截面积,主水管道的横截面积最小。
不考虑各类管道的海拔高差(即假设所有管道处于同水平面),假设所有管道均有水流,则主水管道中的水流速度 大 ,进户管道中的水流速度 小 。
10、如图所示,虹吸管的粗细均匀,略去水的粘滞性,求水流速度及A 、B 、C 三处的压强。
221.2 理想流体的定常流动'2gh v C =∴222121'CC D D v P v gh P ρρρ+=++0,0≈==D C D v P P P 练习5:如图,虹吸管粗细均匀,略去水的粘滞性,求管中水流流速及A 、B 、C 三处的压强。
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2章 气体液体和固体5 液体

5液体[学习目标] 1.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能解释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2.了解浸润和不浸润现象及毛细现象产生的原因.3.了解液晶的特点及其应用.一、液体的表面张力1.表面层:液体表面跟气体接触的薄层.2.表面张力:(1)定义:在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这种力使液体表面绷紧,叫作液体的表面张力.(2)方向:总是跟液体相切,且与分界面垂直.二、浸润和不浸润1.浸润和不浸润(1)浸润:一种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着在固体的表面上的现象.(2)不浸润:一种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不会附着在这种固体的表面上的现象.(3)当液体和与之接触的固体的相互作用比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时,液体能够浸润固体.反之,液体则不浸润固体.2.毛细现象: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三、液晶1.液晶:是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2.特点:(1)液晶态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晶体分子的规则排列的性质.(2)具有光学各向异性.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是分子力的宏观表现.(√)(2)昆虫可以在水面上自由走动是表面张力在起作用.(√)(3)水对所有固体都浸润.(×)(4)毛细管插入水中,管的内径越大,管内水面升高的越高.(×)(5)液晶是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2.要增强雨伞的防水作用,伞面可选择对水是________(选填“浸润”或“不浸润”)的布料;布料经纬线间空隙很小,小水珠落在伞面上由于________的作用,不能透过空隙.答案不浸润表面张力一、液体的表面张力导学探究如图1所示是液体表面附近分子分布的大致情况.请结合图片思考:图1(1)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间距离和分子力各有什么特点?(2)小昆虫、缝衣针在水面上不下沉与小木块浮在水面上的道理相同吗?答案(1)液体表面层内分子间距离大于r0,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2)不同.小昆虫、缝衣针能在水面上不下沉是液体表面张力在起作用.小木块浮在水面上是重力和水的浮力平衡的结果.知识深化1.液体表面张力的成因分析液体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该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形成一层绷紧的膜.2.表面张力及其作用(1)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使液体表面积趋于最小.而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例如,吹出的肥皂泡呈球形,滴在洁净玻璃板上的水银滴呈球形(但由于受重力的影响,往往呈扁球形,在完全失重条件下才呈球形).(2)表面张力的大小除了跟边界线长度有关外,还跟液体的种类、温度有关.(3)表面张力的方向:和液面相切,垂直于液面上的各条分界线,如图2所示.图2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表面张力是液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B.液体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内部稀疏,分子力表现为引力C.液体的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答案 B解析液体表面层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距离r略大于r0,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表面张力的方向沿液面的切线方向,与分界面垂直.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作用力,随温度的升高,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引力作用随之减小,所以表面张力减小,故B正确,A、C、D错误.(多选)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液体存在表面张力的有()A.水黾(一种昆虫)可以停在水面上B.叶面上的露珠呈球形C.滴入水中的红墨水很快散开D.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运动答案AB解析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使得液体表面如同一张绷紧的橡皮膜,富有弹性且具有使液体收缩到最小的趋势,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叶面上的露珠呈球形都是由于表面张力存在造成的,故选项A、B正确;滴入水中的红墨水很快散开是扩散现象,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运动是由于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选项C、D错误.二、浸润和不浸润导学探究(1)把一块玻璃分别浸入水和水银里再取出来,可观察到从水银中取出的玻璃上没有附着水银,从水中取出的玻璃上会沾上一层水.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的现象呢?(2)如图3所示,在灌溉完土地后农民伯伯往往利用翻松地表土壤的方法来保存土壤里的水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图3答案(1)水银不浸润玻璃,而水浸润玻璃.(2)把地表土壤锄松,破坏了土壤表层的毛细管,地下的水分就不会沿毛细管上升到地面而被蒸发掉.知识深化1.浸润和不浸润的形成原因(1)附着层内分子受力情况液体和固体接触时,附着层的液体分子除受液体内部的分子吸引外,还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2)浸润的成因当固体分子吸引力大于液体内部分子力时,这时表现为液体浸润固体.(3)不浸润的成因当固体分子吸引力小于液体内部分子力时,这时表现为液体不浸润固体.特别提醒浸润和不浸润是发生在两种材料(液体与固体)之间的,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都有关系,不能单说哪一种材料浸润或不浸润.例如: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石蜡;水银不能浸润玻璃,但能浸润铅.2.毛细现象的产生原因毛细现象的产生与表面张力及浸润现象都有关系.如图4所示,甲是浸润情况,此时管内液面呈凹形,因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的作用,液体会受到向上的作用力,因而管内液面要比管外高;乙是不浸润情况,管内液面呈凸形,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体受到向下的力,因而管内液面比管外低.图4关于浸润和不浸润及毛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银是浸润液体,水是不浸润液体B.在内径小的容器里,如果液体能浸润容器壁,则液面成凹形,且液体在容器内上升C.如果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引力较弱,就会形成浸润现象D.两端开口、内径不同的几支细玻璃管竖直插入水中,管内水柱高度相同答案 B解析浸润与不浸润是相对的,对玻璃来说水银是不浸润液体,但不是对任何固体都是不浸润液体,故A错误;在内径小的容器中,如果液体能够浸润器壁,液面呈凹形,且液体在容器内上升,故B正确;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引力大于液体分子间引力时,才会形成浸润现象,故C错误;由于细玻璃管的内径不同,竖直插入水中时,管内水柱高度不同,故D错误.(多选)在做毛细现象实验时,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是()A.毛细管插入水中,管内径越小,管内水面升高的越高;管内径越粗,管内水面升高的越低B.毛细管插入水银中,管内径越小,管内水银面升高的越高;管内径越粗,管内水银面升高的越低C.毛细管插入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上升,插入跟它不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降低D.毛细管插入跟它不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上升,插入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下降答案AC解析毛细管插入水中,管内径越小,管内水面升高的越高;管内径越粗,管内水面升高的越低,故选项A正确;将毛细管插入水银中,管内液面会下降,故选项B错误;毛细管插入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上升,插入跟它不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会降低,故选项C正确,D错误.三、液晶导学探究液晶是指液态晶体,这种说法对吗?答案这种说法不对,液晶不是晶体,只是在物理性质上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知识深化1.液晶的特点(1)液晶是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晶体分子的规则排列.(2)液晶具有光学上的各向异性,液晶分子的排列不稳定,微小的外界变动都会改变分子排列,从而改变液晶的某些性质.2.液晶的应用(1)研究离子的渗透性.(2)液晶显示.(多选)关于晶体、液晶、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和液晶的性质是完全相同的B.液晶就是液体,具有液体的所有性质C.液晶是介于晶体与液体之间的一种中间态D.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答案CD解析晶体属于典型的固体,其分子排列呈一定的点阵结构,有规律,而液晶分子的结构是介于液态的杂乱与晶体的规律排列之间的,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在光学等物理性质上又与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1.(液体的表面张力)(多选)(2020·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高二期中)关于液体表面张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图5A.图5甲中露珠呈球形,这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B.乙图中的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产生表面张力C.丙图中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由于水的浮力作用D.丁图中液体表面张力方向与液面平行答案BD解析题图甲中露珠呈球形,这是液体表面张力的结果,故A错误;题图乙中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分子力表现为引力,从而产生表面张力,故B正确;题图丙中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故C错误;题图丁中液体表面张力方向与液面平行,故D正确.2.(液体的表面张力)如图6所示,金属框上阴影部分表示肥皂膜,它被棉线分割成a、b两部分.若将肥皂膜的a部分用热针刺破,棉线的形状是下列选项图中的()图6答案 D解析肥皂膜未被刺破时,作用在棉线两侧的表面张力互相平衡,棉线可以有任意形状.当把a部分肥皂膜刺破后,在b部分肥皂膜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棉线将被绷紧.因液体表面有面积收缩到最小的趋势,选项D正确.3.(浸润、不浸润及毛细现象)浸润现象和不浸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下列几种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银不能浸润玻璃,说明水银是不浸润液体B.水可以浸润玻璃,说明附着层内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引力C.脱脂棉球脱脂的目的,是使它从不能被水浸润变为可以被水浸润D.建筑房屋时在地基上铺一层涂着沥青的纸,是利用了浸润现象答案 C解析水银不能浸润玻璃,说明水银和玻璃的附着层里分子间吸引力较大,形成不浸润,但是不能说明水银是不浸润液体,故A错误;水可以浸润玻璃,说明附着层内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斥力,故B错误;脱脂棉能够吸取药液,在于脱脂后把它从不能被水浸润变成了可以被水浸润,以便吸取药液,故C正确;砖的内部也有许多细小的孔道,会起到毛细管的作用,在砌砖的地基上铺一层油毡或涂过沥青的厚纸,可以防止地下水分沿着夯实的地基以及砖墙的毛细管上升,以保持房屋干燥,不是浸润现象,故D错误.4.(液晶)(2021·山东高二课时练)液晶电视不断降价,逐步走进了千家万户.液晶电视的关键部件是液晶层,下列关于液晶层的工作原理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晶分子的空间排列是稳定的,具有各向异性B.液晶的光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C.液晶的光学性质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不变D.液晶的光学性质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答案 D解析液晶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比较整齐,具有各向异性,但分子的排列是不稳定的,选项A错误;外界条件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的变化,从而改变液晶的某些性质.温度、压力、外加电压等因素变化时,都会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液晶电视依据的是液晶的光学性质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工作的,D正确,B、C错误.考点一液体的表面张力1.关于液体表面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内部密B.液体有使其体积收缩到最小的趋势C.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只有引力而无斥力D.液体有使其表面积收缩到最小的趋势答案 D解析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内部稀疏,故A错;液体由于表面张力作用,有使其表面积收缩到最小的趋势,故B错,D对;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只是由于分子间距离较大,表现为引力,故C错.2.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造成的是()A.船浮于水面上B.硬币或钢针浮于水面上C.绸布伞有缝隙但不漏雨水D.锋利的玻璃片,用酒精灯烧一段时间后变钝了答案 A解析船浮于水面上是浮力造成的,故选A.3.(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自由来往而不陷入水中靠的是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B.小木块能够浮于水面上是液体表面张力与其重力平衡的结果C.缝衣针浮在水面上不下沉是重力和水的浮力平衡的结果D.喷泉喷射到空中形成一个个球形的小水珠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答案AD解析小昆虫在水面上“站定”或行进过程中,其脚部位置比周围水面稍下陷,但仍在水面上而未陷入水中,就像踩在柔韧性非常好的膜上一样,这是液体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浮在水面上的缝衣针与小昆虫情况一样,故A正确,C错误;小木块浮于水面上时,木块的下部实际上已经陷入水中(排开一部分水),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是浮力与重力平衡的结果,而非表面张力在起作用,故B错误;喷泉喷到空中的水分散时,每一小部分的表面都有表面张力在起作用且水近似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因而形成球状水珠(体积一定情况下以球形表面积为最小,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小面积的趋势),故D正确.4.如图1所示,金属框架的A、B间系一个棉线圈,先使框架布满肥皂膜,然后将P和Q 两部分的肥皂膜刺破,线的形状将变成下列选项图中的()图1答案 C解析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故C正确.考点二浸润、不浸润及毛细现象5.(2021·河北涿鹿中学高二月考)下列对浸润与不浸润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A.水银能浸润铅,说明水银是浸润液体B.浸润现象中,附着层里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稀疏C.不浸润现象中,附着层里的分子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较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强D.不浸润现象中,附着层里分子间表现出引力;浸润现象中,附着层里分子间表现出排斥力答案 D解析一种液体是否浸润某种固体,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均有关,不能肯定哪种液体是浸润液体或不浸润液体,A错误;在浸润现象中,附着层里分子受到固体分子吸引力较液体内部分子吸引力大,附着层里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更密,因而在附着层里液体分子表现出相互排斥的力,附着层有扩展的趋势,B、C错误,D正确.6.(多选)将不同材料制成的甲、乙两细管插入相同的液体中,甲管内液面比管外液面低,乙管内液面比管外液面高,则()A.液体对甲材料是浸润的B.液体对乙材料是浸润的C.甲管中发生的不是毛细现象,而乙管中发生的是毛细现象D.若甲、乙两管的内径变小,则甲管内液面更低,乙管内液面更高答案BD解析液体对固体浸润的情况下,在细管中液面将上升,所以A错,B对;毛细现象是指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C错;在液体和毛细管材料一定的情况下,管越细毛细现象越明显,D对.7.(多选)下列情况属于毛细现象的是()A.墨水瓶被打翻了,用粉笔可以把墨水吸干B.洗头的时候,头发聚在一起C.植物根部的养分,能升到植物的上部D.自来水笔灌墨水时,把皮管按几下,墨水就被吸到皮管里去了答案AC解析墨水瓶被打翻了,用粉笔可以把墨水吸干,属于毛细现象,选项A正确;洗头的时候,头发聚在一起,是表面张力的作用,选项B错误;植物根部的养分,能升到植物的上部,是毛细现象,选项C正确;自来水笔灌墨水时,把皮管按几下,墨水就被吸到皮管里去了,这是大气压的作用,选项D错误.考点三液晶8.关于液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晶是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B.液晶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比较整齐,但不稳定C.电子手表中的液晶在外加电压的影响下,能够发光D.所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成为液晶答案 B解析液晶是一种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特殊物质,液晶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比较整齐,但不稳定,液晶的光学性质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但液晶本身不发光,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成为液晶,故选B.9.下列关于液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晶的分子排列与固态相同B.液晶的分子排列与液态相同C.液晶的物理性质在外界的影响下很容易发生改变D.液晶具有光学各向同性答案 C解析液晶是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中间态,其分子排列介于二者之间,并且排列是不稳定的,容易在外界影响下发生改变,液晶具有光学各向异性,故A、B、D错误,C正确.10.(多选)(2021·江苏泰州中学高二月考)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伞伞面的布料有缝隙但不漏雨水,是表面张力的结果B.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C.硬币能够静止在水面上是液体表面张力与其重力平衡的结果D.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间距r0,故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答案AC解析布伞伞面的布料有缝隙但不漏雨水,是表面张力的结果,故A正确;表面张力的方向沿着液面方向,而不是与液面垂直,故B错误;硬币能够静止在水面上是液体表面张力与其重力平衡的结果,故C正确;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略大于平衡位置间距r0,故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故D错误.11.(多选)(2020·吴江汾湖高级中学高二月考)关于液体的特点,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每一个液体分子都没有固定的位置,液体分子的平衡位置时刻变动B.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要比液体内部分子分布紧密些C.从燃烧的蜡烛上滴下来的蜡,冷却后呈球形是由于表面张力造成的D.在夏季,人穿棉线衣服感觉舒适是因为汗水对棉线浸润答案ACD解析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没有固定的平衡位置,故A正确;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所以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要比液体内部分子分布稀疏,故B错误;从燃烧的蜡烛上滴下来的蜡,冷却后呈球形是由于表面张力造成的,故C正确;因为汗水对棉线是浸润的,所以在夏季,人穿棉线衣服感觉舒适,故D正确.12.(2020·临沂市第一中学高二月考)在密闭的容器内,放置一定量的液体,如图2a所示,若将此容器置于在轨道上正常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上,则容器内液体的分布情况应是()图2A.仍然如图a所示B.只能如图b所示C.可能如图d或e所示D.可能如图b或c所示答案 D13.(2020·广州市培正中学高二月考)关于图3四幅图中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甲图中水黾停在水面而不沉,是浮力作用的结果B.乙图中将棉线圈中肥皂膜Q刺破后,扩成一个圆孔,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C.丙图中毛细管中液面高于管外液面的是毛细现象,低于管外液面的不是毛细现象D.丁图中玻璃管的裂口在火焰上烧熔后,它的尖端会变钝,是一种浸润现象答案 B解析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有些小昆虫才能无拘无束地在水面上行走自如,故A错误;将棉线圈中肥皂膜Q刺破后,扩成一个圆孔,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故B正确;毛细管中,浸润液体呈凹液面且高于管外液面,不浸润液体呈凸液面且低于管外液面,都属于毛细现象,故C错误;玻璃管的裂口在火焰上烧熔后,它的尖端会变钝,是表面张力的原因,不是浸润现象,故D错误.。
物理学第3版习题解答_第2章液体的表面性质

4
p0 LS ( p gh
得:
4 cos )( L h) d
d ( gh 2 ghl p0 h) 4 cos ( L h)
2—23 一根直径为 1mm 的玻璃管,竖直插入盛水银的容器里,管的下端在水银面以下 1cm 处,给出 20 -3 ℃时水银的α=465×10 N/m, 问: (1) 要在管的下端吹出一半球形气泡, 管中空气的计示压强是多少? (2) 如果管内空气压强比一大气压低 3000Pa,水银在管内会升到多高?已知水银和玻璃的接触角为 140°。 (1)解:
2-15
有两根竖直毛细管,一根直径 d1=0.50 mm,另一根直径 d2=1.0 mm,将它们插入水银中,若接
触角 =138°,求两水银柱的高度差。
h
2 cos 1 1 ( ) 10.4mm g r1 r2
2
2-16 将内直径 d=5×10-4 m 的管子浅浅地插入酒精中,流入管中的酒精质量是多少?酒精的表面张力 系数 =22.9×10-3 N·m-1,与管接触角为 0。
h2
2 1 h1 31.4mm 1 2
长 L=110 mm,内径 d=20 μm 的玻璃毛细管竖直浸入水中,毛细管的上端密封,外界空气压强
为 p0=1.013×105 Pa,问毛细管浸入水中的长度 X 应该是多长时,才能使毛细管内的水面与外部的水面相 平? 解: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F 28.3 10 3 9.01 10 2 N / m 2 l 2 5 10
2-4 把一个框架竖直地放着,其上有一条可以移动的横杆以 ab,框架之间有肥皂液膜,如图所示。 今欲使横杆保持平衡,问横杆下面应挂多大重物?已知横杆质量为 0.05 g,长度 L 为 2.5 cm,肥皂膜的表面 张力系数为 45×10-3 N·m-1。 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 液体的表面性质
2-1 如图金属框架中形成一肥皂膜,金属丝AB 长为5 cm ,可以自由滑动,拉此肥皂膜平衡时,所需的平衡力F =2.5×10-3 N ,求肥皂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解:
m N L
F /105.222-⨯==α 2-2 在2-1题中,若金属丝AB 向右移动了2 cm ,试计算移动AB 所做的功。
此时肥皂膜的表面能增加了多少?
解: J S E 5
105-⨯=∆=∆α
2-3 一半径为5 cm 的金属圆环,从液体中刚能拉出时,测得环的悬线上需要加F =28.3×10-3 N 的向上拉力,求此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被拉起的液膜可视为很短的圆柱面)。
解 m N l F /1001.910
52103.28223
---⨯=⨯⨯⨯⨯==πα 2-4 把一个框架竖直地放着,其上有一条可以移动的横杆以ab ,框架之间有肥皂液膜,如图所示。
今欲使横杆保持平衡,问横杆下面应挂多大重物?已知横杆质量为0.05 g ,长度L 为2.5 cm ,肥皂膜的表面张力系数为45×10-3 N ·m -1。
解: N G l G F G ab ab 31076.12-⨯=-=-=α
2-5 移液管中有1 ml 农用杀虫药液,其密度为0.995×103 kg ·m -3。
今令其从移液管中缓缓滴出,共分30滴全部滴完。
设经过测定,已知药液将要落下时,其颈部的直径为0.189 cm ,求药液的表面张力系数。
解: m N Nd
Mg /10589.52-⨯==πα 2-6 在20 km 2的湖面上,下了一场50mm 的大雨,雨滴半径r =1.0mm 。
设过程是等温的,求释放出的表面能量。
水的比表面能α=73×10-3 J ·m -2。
解: J S E 8
1018.2⨯=∆=∆α
2-7 吹一直径为14 cm 的肥皂泡,问需作多少功?设在吹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已知肥皂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为40×10-3 N ·m -1。
解:J S W 3109.42-⨯=∆=α
2-8 有两个相同的水银滴,每滴的直径d =1.5 mm ,求它们等温合并时表面能的增量。
已知水银的比表面能α=465×10-3 J ·m -2。
题2-1图
题2-4图
解:J S E 6
1036.1-⨯=∆=∆α
2-9 当半径为r =2×10-3 mm 的许多小水滴,融合成一个半径R =2 mm 的大水滴时,它们所释放出的能量为多少焦耳?给出水的α=73×10-3 J ·m -2。
解: J S E 31066.3-⨯=∆=∆α
2-10 求处在水下h =5.0 m 处,直径d =4.0μm 的空气泡中的压强。
设水面上的压强p 0为1.0×105 Pa 。
解:Pa
Pa R gh p p 56
33501023.2)100.2107320.510100.1100.1(2⨯=⨯⨯⨯+⨯⨯⨯+⨯=++=--αρ
2-11 有一直径为4 mm 的水银滴,温度在20℃时的表面张力系数为470×10-3 N ·m -1,计算出水银滴的附加压强。
解: m N R p /4702==
α 2-12 在水池底部形成直径d =4.0μm 的气泡,当这气泡升到水面处,其直径增大到原来的1.1倍,求水池的深度。
大气压强p 0=1.013×105Pa ,且视气体膨胀过程是等温的。
解: 因为 2211V p V p =
所以 )3
4)(2()34)(2(32203110R R p R gh R p παπρα+=++ m h 5=
2-13 一肥皂泡直径为5 cm ,其表面张力系数为25×10-3N ·m -1,试计算泡的内外压强差。
解: Pa R
p p A C 44==-α 2-14 试计算外部压强为1.0×105 Pa ,直径都等于2 mm 的球状肥皂泡内气体的压强以及球状肥皂液滴内液体的压强。
给出肥皂液的表面张力系数为40×10-3 N ·m -1。
Pa R
p p A C 5100016.14⨯=+=α Pa R
p p A B 5100008.12⨯=+=α 2-15 有两根竖直毛细管,一根直径d 1=0.50 mm ,另一根直径d 2=1.0 mm ,将它们插入水银中,若接触角θ=138°,求两水银柱的高度差。
mm r r g h 4.10)11(cos 22
1=-=
ρθα
2-16 将内直径d =5×10-4 m 的管子浅浅地插入酒精中,流入管中的酒精质量是多少?酒精的表面张力系数α=22.9×10-3 N ·m -1,与管接触角为0。
kg g r gr r V m 64
32
106.310105.2109.2214.32cos 2cos 2---⨯=⨯⨯⨯⨯⨯====θπαρθαρπρ 2-17 如图所示,一个U 型玻璃管,两管的直径分别为d 1=1mm ,d 2=3mm 。
试求两边水管中水面的高度差。
(已知:ρ=103 kg ·m -3,α=73×10-3 N ·m -1)
m r r g h 82
1109.111(cos 2-⨯=-=ρθα
2-18 假设树干外层是一些木质的细管子(树液传输管),每个细管都是均匀的圆柱体,树液完全由毛细现象而上升,接触角为45°,表面张力系数为0.05 N ·m -1 。
问高为20 m 的树,木质管子的最大半径(平
均)是多少?树液密度近似取水的密度ρ=103 kg ·m -3。
解:根据朱伦公式:
m gh
r 7106.3cos 2-⨯==ρθα 2-19 有一株50 m 高的树,外层木质管子为均匀的圆柱形,半径为2×10-4 mm 。
设表面张力系数为0.05 N ·m -1,接触角为45°。
问树根部的最小压强应为多少时,才能使树液上升到树顶端?
解: Pa gh r
p p A 501037.2cos 2⨯=+-=ρθα 2-20 某灯芯能把水引到80mm 的高度,问酒精在这灯芯中可以上升多少高度?已知水的密度为1ρ=103 kg ·m -3,表面张力系数1α=73×10-3 N ·m -1,而酒精的密度2ρ=0.8×103 kg ·rn -3,表面张力系数2α=22.9×10-3 N ·m -1,接触角均视为零。
解: mm h h 4.3112
1122==ραρα 2-21 长L =110 mm ,内径d =20μm 的玻璃毛细管竖直浸入水中,毛细管的上端密封,外界空气压强为p 0=1.013×105 Pa ,问毛细管浸入水中的长度X 应该是多长时,才能使毛细管内的水面与外部的水面相平?
解: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2211V p V p =
得: S x L R
P LS p )2(00-+=α mm x 14=
2—22 将长为L ,上端密封的竖直毛细管与液面接触,则液面上升高度为h 。
液体密度为ρ,毛细管内径为d,接触角为θ,大气压强为P 0,求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题
2-17
解: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2211V p V p = ))(cos 4(0h L d
gh p LS p -+-=θαρ 得: )
(cos 4)(02h L h p ghl gh d -++=θρρα 2—23 一根直径为1mm 的玻璃管,竖直插入盛水银的容器里,管的下端在水银面以下1cm 处,给出20
℃时水银的α=465×10-3N/m ,问:(1)要在管的下端吹出一半球形气泡,管中空气的计示压强是多少?(2)
如果管内空气压强比一大气压低3000Pa ,水银在管内会升到多高?已知水银和玻璃的接触角为140°。
(1)解:
Pa
Pa R
gh p p 5332350100326.1)105.01046521010100.110013.1(2⨯=⨯⨯⨯+⨯⨯⨯+⨯=++=---αρ (2) 0cos 2p gh r
p =+-ρθα r
p p gh θαρcos 20+-= m h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