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专业化工原理实验---过滤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过滤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过滤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过滤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掌握过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不同类型的过滤器及其适用范围。

3.熟悉过滤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技巧。

实验仪器和材料:1.实验室常见的过滤器,如漏斗、毛细管过滤器等。

2.过滤介质,如滤纸、石棉滤芯等。

3.待过滤的溶液或悬浊液。

实验原理:过滤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利用介质阻挡固体杂质或液体颗粒,使纯净溶液或清洁液通过。

常用的过滤方法有重力过滤、压力过滤和真空过滤等。

过滤介质可以选择不同精度和材质的滤纸或滤棉,适用于不同类型和不同颗粒大小的溶液或悬浊液。

实验步骤:1.准备好所需的过滤器和过滤介质,将过滤器安装在漏斗或其他容器上。

2.在过滤介质上放置适量的溶液或悬浊液,注意不要超过介质可容纳的最大量。

3.一手握住漏斗颈部,另一手将容器中的溶液或悬浊液缓慢倒入漏斗中,控制速度以防溢出。

4.慢慢观察溶液或悬浊液通过过滤介质时的情况,注意不要让过滤介质完全干燥,需及时添加待过滤的液体。

5.过滤结束后,取出过滤介质,可以将其放在干燥器或通风中晾干。

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溶液或悬浊液溅到皮肤或眼睛。

2.如果使用有毒溶液进行过滤实验,要戴好防护手套和眼镜,工作于通风良好的实验室环境。

3.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滤介质的破损或漏掉,导致过滤效果不理想。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除漏斗和过滤介质上的残留物,清洗干净。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溶液或悬浊液通过过滤介质后,固体颗粒被滤除,得到纯净的溶液或清洁液。

实验结论:过滤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分离方法,通过选择不同类型和精度的过滤器和过滤介质,可以有效分离溶液中的固体杂质或悬浊液中的颗粒物质。

掌握过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化工实验和工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过滤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过滤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过滤化工原理实验报告过滤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过滤实验,掌握化工原理中的过滤操作,并了解过滤的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过滤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通过孔径较小的过滤介质(如滤纸、滤膜等)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从而获得纯净的溶液或悬浊液。

过滤的原理主要包括两种:表层过滤和深层过滤。

表层过滤是指颗粒截留在过滤介质表面形成过滤膜,而深层过滤是指颗粒截留在过滤介质内部。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滤纸、漏斗、烧杯、橡胶塞等。

2. 将滤纸折叠成合适的形状,放入漏斗内,使其与漏斗壁贴紧。

3. 将需要过滤的混合物倒入漏斗中,让其自然下滤。

4. 若过滤速度过慢,可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混合物,但要避免破坏滤纸。

5. 待过滤液完全通过滤纸后,将滤液收集在烧杯中。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含有固体颗粒的悬浊液进行过滤操作。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到的滤液,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过滤操作可以有效地将固体颗粒从悬浊液中分离出来,得到较为纯净的滤液。

2. 过滤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颗粒的大小、浓度、过滤介质的孔径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这些因素来控制过滤速度。

3. 过滤后的滤液可以进一步用于其他化工操作,如结晶、蒸发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过滤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过滤作为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掌握过滤的原理和操作技巧,我们可以有效地分离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得到纯净的溶液或悬浊液。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过滤介质和操作条件,以获得更好的过滤效果。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避免杂质的污染。

2.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滤纸破裂或漏斗倾倒。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七、参考文献[1] 张三. 化工原理与实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 李四. 过滤技术及应用[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以上为本次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能对读者对化工原理中的过滤操作有所了解和掌握。

大学化工原理实验三 过滤实验

大学化工原理实验三 过滤实验
实验三 过滤试验
过滤是分离非均相混合物的 方法之一。
本实验装置主要测定给定物 料在一定操作条件和过滤介质时 的过滤常数。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熟悉过滤的工艺流程 掌握过滤的操作级调节方法 学会测定过滤常数K、qe、τe及物料特性常
数K和压缩性指数S或比阻r0
二、实验原理
恒压过滤 dV A2p1s
d rv(V Ve)
令 k 1/ rv K 2kp(1s) q Ve/ A qe Ve / A 对上式积分,得 (q qe )2 K ( e )
二、实验原理
过滤常数K、qe、τe的测定
2(q
d
dq
qe 2 K
)dq q
Kd
2 K qe
q
2 K
q
2 K
qe
得一直线,由此直线的斜率及截距确定2/K 及2qe/K,由此求得K,qe。并通过下式求出τe
整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基本操作步骤
配制含CaCO3 8%~13%(wt.%)的水悬浮液, 作为滤浆
开动循环水泵,使水力真空喷射泵开始工 作,若系统不能造成真空,检查原因并作 适当处理
五、实验基本操作步骤
真空系统运转正常后,调好真空度,将过 滤板放入清水盆中,将清水吸入剂量筒中 某液面建立零点,然后关闭阀门。
二、实验原理
滤饼特定常数k和压缩指数s的测定 改变实验过滤压差,可测得不同的k值,
由的定义式两边取对数,得一直线 ㏒K=(1-s) ㏒△p+㏒2k
斜率为(1-s)可得滤饼压缩性指数s, 进而可得物料特性常数k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实验原理
滤饼比阻r0的测定 如果测得滤液的粘度μ以及实验过程得
到的滤饼体积和滤液体积,求得单位滤液 体积所生成的滤饼体积的值υ,即可由

化工原理过滤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过滤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过滤实验报告化工原理过滤实验报告一、引言过滤是化工工艺中常用的一种分离技术,通过选用不同的过滤介质和操作条件,可以实现对混合物中固体颗粒的分离。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过滤介质的比较和实验数据的分析,探究过滤效果与过滤介质性能之间的关系,为工业生产中过滤操作的优化提供参考。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和设备准备:- 水:作为实验中的过滤介质,用于模拟工业生产中的过滤操作。

- 玻璃瓶:用于装载待过滤的水溶液。

- 不同过滤介质:包括滤纸、砂子和活性炭等,用于比较其过滤效果。

- 过滤漏斗:用于进行过滤操作,将过滤介质放置其中。

- 秤:用于称量过滤前后的固体颗粒质量变化。

- 计时器:用于记录过滤操作所需的时间。

2. 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待过滤的水溶液倒入玻璃瓶中,使其充满瓶口。

- 步骤二:将滤纸放置于过滤漏斗中,将过滤漏斗放置于玻璃瓶上方,使其底部与水溶液接触。

- 步骤三:打开计时器,记录从开始过滤到水溶液完全通过滤纸所需的时间。

- 步骤四:将通过滤纸过滤后的固体颗粒收集起来,用秤称量其质量。

- 步骤五:重复以上步骤,分别使用砂子和活性炭作为过滤介质进行实验。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过滤时间:使用滤纸、砂子和活性炭作为过滤介质时,所需的过滤时间分别为10秒、20秒和30秒。

可以看出,滤纸的过滤速度最快,而活性炭的过滤速度最慢。

这是因为滤纸的孔隙较小,能够有效地阻挡固体颗粒的通过,而活性炭的孔隙较大,固体颗粒可以更容易地通过。

2. 固体颗粒质量:经过滤纸过滤后,固体颗粒的质量几乎没有变化;而经过砂子和活性炭过滤后,固体颗粒的质量分别减少了0.5g和1g。

这说明滤纸对固体颗粒的截留效果较好,而砂子和活性炭的截留效果较差。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过滤介质的选择对过滤效果有重要影响。

不同过滤介质的孔隙大小和形状不同,会导致对固体颗粒的截留效果不同。

化工原理 实验讲义实验3 过滤实验(修改)

化工原理   实验讲义实验3   过滤实验(修改)

实验3 过滤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过滤机的构造﹑流程﹑操作原理,掌握过滤的操作方法;2. 测定恒压过滤时的过滤常数K ,q e ,s ;3. 测定洗涤速率并验证最终速率和洗涤速率的关系。

二﹑基本原理在恒压过滤时,其过滤速率方程式为:)(2)(22e e q q Kd dq V V KA d dV +=+=ττ或 (3-1) 将上述方程积分可得:τ222KA VV V e =+(3-1a)或 τK qq q e =+22 (3-1b) 式中:V —τ时间内的滤液体积,m 3,由计量筒测定;V e —虚拟的滤液体积,它是形成相当于滤布阻力的一层滤渣时,应得到的滤液体积,m 3;A —过滤面积,m 2,现场测定; K —过滤常数,m 2/s ;τ—过滤时间,s ,由秒表测定;q=V/A ,即单位过滤面积的滤液体积, m 3/m 2;q e =V e /A ,即单位过滤面积的虚拟滤液体积,m 3/m 2。

由(3-1b)有:∴ e q Kq K q 21+=τ(3-2)式(3-2)表明qτ与q 成直线关系,其斜率为K 1, 截距为e q K 2。

如果在恒压过滤前的τ1时间内已通过了q 1的滤液量,则在τ1至τ和q 1至q 的范围内将3-1积分,得到:)()(211212ττ-=-+-K q q q q q e (3-3)将上式两边同时除以)(1q q K -,则 (3-3)改写为e q Kq q K q q 2)(1111++=--ττ (3-4)式(3-4)表明11q q --ττ与(q+q 1)成直线关系,其斜率为K 1, 截距为e q K 2。

如果滤饼是可以压缩的,则可在实验中改变过滤压力(差),测得不同K 值,由K 的定义φμ012r p K s-∆=式,两边取对数有:)/2lg(lg )1(lg φμo r p s K +∆-= (3-5)将K 与Δp 在双对数坐标上绘图的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1-s),由此可得滤饼的压缩指数s ,进而可求滤饼的比阻。

(化工原理)第三节 过滤

(化工原理)第三节 过滤
Ve=0,θe=0
qe2 =Kθe q2+2qqe =Kθ (q+qe)2=K(θ+θe)
恒压过滤-6
K是由物料特性及过滤压强差所决定的常数, 称为滤饼常数,其单位为m2/s,
θe与qe是反映过滤介质阻力大小的常数,均称 为介质常数,其单位分别为s及m3/m2,三者总 称过滤常数。
又当介质阻力可以忽略时,qe=0, θe=0,
过滤介质的阻力
设想用Le厚度滤饼代替滤布,设想中 的滤饼就应当具有与滤布相同的阻力, 即: rLe =Rm
过滤基本方程式
五、过滤基本方程式 若每获得1m3滤液所形成的滤饼体积为υ3,
则在任一瞬间的滤饼厚度L与当时已经 获得滤液体积V之间的关系应为:
LA =υV
υ——滤饼体积与相应的滤液体积之比,无因次, 或m3/m3
把过滤介质的阻力视为常数, 写出滤液穿过 过滤介质层的速度关系式:
m
过滤介质的阻力
式中
Δpm —— 过滤介质上、下游两侧的压强差, N/m2
Rm——过滤介质阻力,1/m
过滤操作中总是把过滤介质与滤饼联合 起来考虑。
过滤阻力
滤饼与滤布的面积相同,所以两层中的 过滤速度应相等,则:
式中Δp=Δpc+Δpm ,代表滤饼与滤布两 侧的总压强降,称为过滤压强差。
则生产能力的计算式为
式中
V——一个操作循环内所获得的滤液体积,m3 Q——生产能力,m3/h。
过滤机的生产能力-3
二、连续过滤机的生产能力
过滤机的生产能力-4
恒压过滤方程式
(V+Ve)2=KA2(θ+θe)
可知转筒每转一周所得的滤液体积为
则每小时所得滤液体积,即生产能力为

(化工原理实验)过滤试验

(化工原理实验)过滤试验
化工原理实验 - 过滤试验
过滤试验是为了研究和了解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领域。本实验将介绍 过滤试验的目的、实验步骤和要点,以及评价过滤效果的指标。
过滤试验的目的
通过过滤试验,可以了解不同物质在过滤过程中的行为和性质,进一步认识过滤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步骤和要点
1. 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2. 按照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过滤介质和方法。 3. 进行实验操作,注意控制实验条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经验和要点。
结论和总结
通过对过滤试验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过滤的原理和方法,并在实际 应用中选择合适的过滤介质和条件,达到理想的过滤效果。
过滤试验的原理
过滤试验基于物质的分离和筛选原理,通过过滤介质的孔隙大小和特性,将 固体颗粒或杂质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
常பைடு நூலகம்的过滤方法
重力过滤
利用重力作用,使液体通过过滤介质,固体颗粒滞留在过滤介质上。
压力过滤
通过施加压力,强制将液体通过过滤介质,实现更高效的过滤效果。
真空过滤
利用负压条件,将液体从上部抽出,通过过滤介质,实现快速过滤。
过滤试验的应用领域
化学工程
在化工工艺中,过滤试验 广泛应用于分离和纯化液 体中的固体颗粒。
环境工程
在环境治理中,过滤试验 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微生物和有机污染物。
生物制药
在生物制药过程中,过滤 试验用于分离和提纯生物 制品。
过滤效果的评价指标
• 过滤效率:固体颗粒被过滤掉的百分比。 • 透明度:过滤后液体的清澈程度。 • 过滤速度:单位时间内过滤液体的体积。

化工原理过滤实验报告处理

化工原理过滤实验报告处理

化工原理过滤实验报告处理一、实验目的1. 学习过滤的基本原理和过滤设备的结构与性能。

2. 了解不同的过滤介质对过滤效果的影响。

3. 熟悉过滤实验的操作方法,掌握数据记录和处理。

二、实验原理1. 过滤的基本原理过滤是用过滤介质(固体)来分离混合物的一种物理方法。

基本原理是使混合物通过过滤介质,其中较小的颗粒(或分子)不能通过介质间的孔隙,而较大的颗粒则可以通过孔隙,从而实现分离。

过滤设备通常由过滤器和支撑层组成。

支撑层是介质的一种形式,可以是粉末或纤维状。

支撑层不仅提供良好的支撑力,还可以通过支撑介质之间的孔隙,使过滤介质保持均匀的分布。

过滤器一般是塑料材料制成的筒状或碗状容器。

过滤器的内壁与支撑层相连,并通过支撑层上的孔隙与介质相连。

过滤器的主要作用是集流介质,将混合物均匀地分布到过滤介质上。

过滤设备的性能取决于过滤器和介质的选择、结构和操作条件。

常见的过滤介质有滤纸、滤布、滤棉、活性碳、硅胶和聚乙烯等。

三、实验步骤和记录1. 以几种不同的过滤介质为实验对象,测定其紫外吸收度与过滤效果的关系。

选择一个连通滤器,设置过滤器的压力为5 psig,然后将1 ml的混合物通过过滤介质,记录滤液的紫外光谱峰值,以此来评估过滤效果。

结果如下表所示:| 过滤介质 | 紫外吸收值(AU) || 滤纸 | 0.27 |3. 测定滤布的质量效率曲线。

选择补偿型滤器,设置压力为10 psig,用此醇作为给定溶液,通过过滤时,将5毫升的溶液过滤到滤布上,接着将滤布取出来并称重。

重复此操作10次,记录滤液的紫外光谱峰值和滤布的重量。

结果如下表所示:四、数据处理和分析1. 紫外吸收度与过滤效果从表中可以看出,滤棉的紫外吸收值最低,为0.16 AU,说明滤棉的过滤效果最好。

相比而言,滤纸和滤布的效果略差。

2. 质量效率曲线将滤纸、滤布和滤棉的质量效率曲线以图形方式表示出来。

图2中的垂直轴表示滤液的紫外光谱峰值,水平轴表示滤体重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 过滤实验1 实验目的(1)了解过滤设备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2)掌握过滤问题的简化工程处理方法。

(3)测定在恒压操作时的过滤常数K ,q e ,τe ,并以实验所得结果验证过滤方程式,增进对过滤理论的理解。

(4)改变压强差重复上述操作,测定压缩指数s 和物料特性常数k (选做)。

2 基本原理过滤过程是将悬浮液送至过滤介质及滤饼一侧,在其上维持另一侧较高的压力,液体则通过介质而成滤液,而固体粒子则被截留逐渐形成滤饼。

过滤速度由过滤介质两端的压力差及过滤介质的阻力决定。

过滤介质阻力由二部分组成,一为过滤介质,一为滤饼(先沉积下来的滤饼成为后来的过滤介质)。

因为滤饼厚度(亦即滤饼阻力)随着时间而增加, 所以恒压过滤速度随着时间而降低。

对于不可压缩性滤饼,在恒压过滤情况下,滤液量与过滤时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2e e ()(+) q q K θθ+= (2.1) (2.1)式中:q —单位过滤面积获得的滤液体积,m 3/m 2;q e —单位过滤面积的虚拟滤液体积,m 3/m 2;θ—实际过滤时间,s ;θe —虚拟过滤时间,s ;K —过滤常数,m 2/s 。

将(2.1)式微分,可以得到:e 22d q q dq K Kθ=+ (2.2) 当各数据点的时间间隔不大时,d θ/ d q 可以用增量之比△θ/△q 来代替,即:e 22q q q K Kθ∆=+∆ (2.3) 式(2.3)为一直线方程。

试验时,在恒压下过滤要测定的悬浮液,测出过滤时间θ及滤液累积量q 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纸上标绘△θ/△q 对q 的关系,所得直线斜率为2/K ,截距为2q e /K ,从而可以分别得到K 和q e 。

式(2.1)中的θe 可由下式获得:2e e q K θ= (2.4)其中,过滤常数K 的定义式为:1=2s K k p -∆ (2.5) 将式(2.5)两边取对数,得到:l g =(1)l g ()l g K s p k -∆+(2.6)因为s 为常数,k =1/(μr 0v ),k 也为常数,故在双对数坐标体系中,K 与△p 为线性关系,直线的斜率为1-s ,截距为lg(2k ),由此可分别计算出压缩性指数s 和物料的特性常数k 。

3 实验装置3.1 实验装置流程如图2.1所示,滤浆槽内配有一定浓度的轻质碳酸钙悬浮液(浓度在6%~8%左右),用电动搅拌器进行均匀搅拌(浆液不出现旋涡为好)。

启动旋涡泵,调节阀门3使压力表5指示在规定值。

利用计量桶对滤液进行计量。

图2.1 恒压过滤实验流程示意图1-调速器;2-电动搅拌器;3、4、6、11、14-阀门;5、7-压力表;8-板框压滤机;9-压紧装置;10-滤浆槽; 11-进料阀;12-旋涡泵;13-计量桶实验装置中过滤、洗涤管路如图2.2所示:图2.2 过滤、洗涤管路示意图3.2 主要设备与仪器规格及参数过滤实验装置主要设备及仪器规格参数见表2.1。

表2.1 主要设备与仪器规格及参数4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4.1 实验步骤过滤实验操作步骤主要包括:(1)系统接上电源,打开搅拌器电源开关,启动电动搅拌器2。

将滤液槽10内浆液搅拌均匀。

(2)板框过滤机板、框排列顺序为:固定头-非洗涤板-框-洗涤板-框-非洗涤板-可动头。

用压紧装置压紧后待用。

(3)使阀门3、4、11处于全开、其它阀门处于全关状态。

启动旋涡泵12,调节阀门3使压力表5达到规定值。

(4)待压力表5稳定后,打开过滤入口阀6,过滤开始。

当计量桶13内见到第一滴液体时按表计时。

记录滤液每增加高度10 mm所用的时间。

当计量桶13读数为150 mm时停止计时,并立即关闭入口阀6。

(5)调节阀门3使压力表5指示值下降。

开启压紧装置卸下过滤框内的滤饼并放回滤浆槽内,将滤布清洗干净。

放出计量桶内的滤液并倒回槽内,以保证滤浆浓度恒定。

(6)改变压力或其它条件,从步骤(2)开始重复上述实验。

(7)每组实验结束后,用洗水管路对滤饼进行洗涤,测洗涤时间和洗水量。

(8)实验结束时,将阀门11接上自来水、阀门4接通下水,关闭阀门3,对泵及滤浆进出口管进行冲洗。

4.2 注意事项(1)过滤板与框之间的密封垫片位置应放正,过滤板与框的滤液进出口对齐。

用摇柄把过滤设备压紧,以免漏液。

(2)计量桶的流液管口应贴桶壁,否则液面波动影响读数。

(3)实验结束时关闭阀门3。

用阀门11、4接通自来水对泵及滤浆进出口管进行冲洗,切忌将自来水灌入储料槽中。

(4)电动搅拌器为无级调速。

使用时首先接上系统电源,打开调速器开关,调速钮一定由小到大缓慢调节,切勿反方向调节或调节过快损坏电机。

(5)启动搅拌前,用手旋转一下搅拌轴以保证顺利启动搅拌器。

5 实验记录过滤实验原始数据集整理见表2.2。

6 实验数据整理(1)根据实验数据,线性标绘△θ/△q与q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过滤常数K、q e和θe。

(2)根据实验数据,在双对数坐标系中,线性标绘K与△p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压缩性指数s和物料的特性常数k(此部分为选作实验内容)。

7 思考题(1)为什么过滤开始时,滤液常常有一点浑浊,过一段时间才转清?答 在过滤中,主要靠滤饼层。

刚开始没有滤饼层,过滤效果不佳,随着滤饼层的增厚, 滤液就变清了.(2)在恒压过滤中,初始阶段为什么不采取恒压操作?(3)如果滤液的粘度比较大,你考虑用什么方法改善过滤速率?(4)当操作压强增加一倍,其K值是否也增加一倍?要得到同样的过滤量时,其过滤时间是否缩短一半?表2.2过滤实验原始数据及整理结果(实验装置编号)当我被上帝造出来时,上帝问我想在人间当一个怎样的人,我不假思索的说,我要做一个伟大的世人皆知的人。

于是,我降临在了人间。

我出生在一个官僚知识分子之家,父亲在朝中做官,精读诗书,母亲知书答礼,温柔体贴,父母给我去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李清照。

小时侯,受父母影响的我饱读诗书,聪明伶俐,在朝中享有“神童”的称号。

小时候的我天真活泼,才思敏捷,小河畔,花丛边撒满了我的诗我的笑,无可置疑,小时侯的我快乐无虑。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青春的我如同一只小鸟,自由自在,没有约束,少女纯净的心灵常在朝阳小,流水也被自然洗礼,纤细的手指拈一束花,轻抛入水,随波荡漾,发髻上沾着晶莹的露水,双脚任水流轻抚。

身影轻飘而过,留下一阵清风。

可是晚年的我却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家庭的衰败,社会的改变,消磨着我那柔弱的心。

我几乎对生活绝望,每天在痛苦中消磨时光,一切都好象是灰暗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千古叠词句就是我当时心情的写照。

最后,香消玉殒,我在痛苦和哀怨中凄凉的死去。

在天堂里,我又见到了上帝。

上帝问我过的怎么样,我摇摇头又点点头,我的一生有欢乐也有坎坷,有笑声也有泪水,有鼎盛也有衰落。

我始终无法客观的评价我的一生。

我原以为做一个着名的人,一生应该是被欢乐荣誉所包围,可我发现我错了。

于是在下一轮回中,我选择做一个平凡的人。

我来到人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既不着名也不出众,但我拥有一切的幸福:我有温馨的家,我有可亲可爱的同学和老师,我每天平凡而快乐的活着,这就够了。

天儿蓝蓝风儿轻轻,暖和的春风带着春的气息吹进明亮的教室,我坐在教室的窗前,望着我拥有的一切,我甜甜的笑了。

我拿起手中的笔,不禁想起曾经作诗的李清照,我虽然没有横溢的才华,但我还是拿起手中的笔,用最朴实的语言,写下了一时的感受:人生并不总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

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阅读自己的人生,体会其中无尽的快乐和与众不同。

“富不读书富不久,穷不读书终究穷。

”为什么从古到今都那么看重有学识之人?那是因为有学识之人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那时因为读书能给人带来快乐。

自从看了《丑小鸭》这篇童话之后,我变了,变得开朗起来,变得乐意同别人交往,变得自信了……因为我知道:即使现在我是只“丑小鸭”,但只要有自信,总有一天我会变成“白天鹅”的,而且会是一只世界上最美丽的“白天鹅”……我读完了这篇美丽的童话故事,深深被丑小鸭的自信和乐观所折服,并把故事讲给了外婆听,外婆也对童话带给我们的深刻道理而惊讶不已。

还吵着闹着多看几本名着。

于是我给外婆又买了几本名着故事,她起先自己读,读到不认识的字我就告诉她,如果这一面生字较多,我就读给她听整个一面。

渐渐的,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也提高了不少,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一个人读书的乐趣远不及两个人读的乐趣大,而两个人读书的乐趣远不及全家一起读的乐趣大。

于是,我便发展“业务”带动全家一起读书……现在,每每遇到好书大家也不分男女老少都一拥而上,争先恐后“抢书”,当我说起我最小应该让我的时候,却没有人搭理我。

最后还把书给撕坏了,我生气地哭了,妈妈一边安慰我一边对外婆说:“孩子小,应该让着点。

”外婆却不服气的说:“我这一把年纪的了,怎么没人让我呀?”大家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肯相让……读书让我明白了善恶美丑、悲欢离合,读一本好书,犹如同智者谈心、谈理想,教你辨别善恶,教你弘扬正义。

读一本好书,如品一杯香茶,余香缭绕。

读一本好书,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

书是我的老师,把知识传递给了我;书是我的伙伴,跟我诉说心里话;书是一把钥匙,给我敞开了知识的大门;书更是一艘不会沉的船,引领我航行在人生的长河中。

其实读书的真真乐趣也就在于此处,不是一个人闷头苦读书;也不是读到好处不与他人分享,独自品位;更不是一个人如痴如醉地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不能自拔。

而是懂得与朋友,家人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

这才是读书真正之乐趣呢!这所有的一切,不正是我从书中受到的教益吗?我阅读,故我美丽;我思考,故我存在。

我从内心深处真切地感到:我从读书中受到了教益。

当看见有些同学宁可买玩具亦不肯买书时,我便想到培根所说的话:“世界上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许许多多的作家、伟人都十分喜欢看书,例如毛泽东主席,他半边床上都是书,一读起书来便进入忘我的境界。

书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航标,读书,读好书,是我无怨无悔的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