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发育
口腔组织病理学填空题

口腔组织病理学填空题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1. 鳃弓的形成来自于 _________的增殖。
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为_________;在咽侧者称 _________。
2. 面部发育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突起发育而来。
3. 单侧唇裂是由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未联合所致,斜面裂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未联合所致,大口畸形是由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联合____________所致。
4. 颈部发育过程中生长最快的是第 ____________ 腮弓,覆盖了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腮沟和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腮弓,形成的囊性结构称为 ____________。
5. 与颌面部发育关系最密切的是第____________腮弓,称为____________;舌弓指第____________腮弓。
6. 腭部的发育来自于 ____________突和____________突。
7. 舌体来自于第 ____________腮弓,舌根来自于第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腮弓。
答案:1. 神经嵴细胞鳃沟咽囊。
2. 额鼻突下颌突上颌突、中鼻突侧鼻突球状突3. 球状突上颌突上颌突侧鼻突上颌突下颌突过少4. 二二三四三四五颈窦5. 一下颌弓二6. 前腭侧腭7. 一二三四第二章牙的发育1. 原发性上皮带向深层生长,并分叉成两个,向唇颊方向生长的称_________,位于舌腭侧的称 _______2. 牙胚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口腔组织病理学问答题(1)

第一章一、口腔颌面部发育1. 颌面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2.腭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3.舌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4.口腔颌面部发育的调控机制。
5.口腔颌面部还有哪些发育畸形?第二章牙的发育1. 以乳中切牙为例,试述牙齿发育的全过程。
2. 牙胚包括哪几部分,各形成哪种牙体组织?3. 钟状期成釉器的中间层细胞有哪些功能?高的磷碱性酸酶活性,与釉质形成有关。
4. 牙胚发育异常可导致哪些牙齿形态和数目的异常?双生牙、融合牙、结合牙、畸形中央尖、畸形舌侧尖、巨牙、小牙;少牙或无牙、多生牙5.牙硬组织基质形成及矿化特点。
6.总结牙发育各阶段的基因调控特点第三章牙体组织1. 釉柱的形态、走行方向及其意义。
2. 釉质的超微结构特点。
3. 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区域有哪些,各有何形态特点?釉牙本质线、釉板、釉丛、釉梭、生长线4.釉质中的有机物的种类及意义。
3. 解释下列名词:球间牙本质、前期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管间牙本质、管周牙本质、罩牙本质、透明牙本质、(牙本质)透明层、托姆斯粒层、死区。
4. 牙髓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Raschkow层/神经壁层,靠近多细胞层5. 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
6. 牙本质的超微结构特点。
第四章四、牙周组织1. 牙龈、牙周膜各有哪几组主纤维束?名称及功能如何?牙龈:胶原纤维(龈牙组,牵引牙龈和牙紧密结合)牙周膜:胶原纤维、弹力纤维(邻近牙骨质最多,承受力大)2. 结合上皮的形态特点及其与牙结合的方式?临床意义如何?半桥粒3. 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4. 牙周膜中的细胞种类及其功能。
成纤维细胞——最多,合成、分解胶原蛋白牙周膜干细胞——牙周组织的再生成牙骨质细胞上皮剩余——颌骨囊肿、牙源性肿瘤的来源成骨细胞5. 龈谷的所在部位及其病理意义。
细菌、菌斑聚集地,容易牙龈炎第五章五、口腔粘膜1. 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种类及部位分布、排列特点。
口腔颌面部发育

联合突(copula)
舌根
会厌突 会厌
59
1 — 舌体: 表面覆盖外胚层上皮 3 — 舌根: 表面覆盖内胚层上皮
界沟:口咽膜所在位置
舌盲孔:甲状舌管起始部位 ,来自内胚层上皮。
60
甲状舌管萎缩 留下—舌盲孔
61
界沟
(二)舌的发育异常 1、分叉舌(舌裂): 侧舌突未联合或联合
不全。 2、正中菱形舌:舌盲
——位于左右两侧,为第1鳃
弓腹侧份分叉而成。
胚胎第3周
前脑 额鼻突 第1鳃弓
25
胚胎第3周末
拉特克囊
(Rathke pouch)
26
口咽膜
第4周
视 泡
上颌突
1、 第1鳃弓
27
下颌突
上颌突 (maxillary process) 下颌突 (mandibular process)
28
1
2 3 4
①维甲酸综合征、中耳发育异常、下颌骨发育不全、小脑发 育缺陷、腭裂等:是因为神经嵴细胞在迁移前或迁移过程 中发生死亡而产生 。
② 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原因是神经节原基细胞死亡,邻 近的神经嵴细胞吞噬死亡细胞的碎片,而使本身的迁移和 分化受到影响, 导致如外、中耳轻度发育异常,颧骨对称 性发育不全或缺失,上、下颌骨后部发育异常等。
侧鼻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常伴有切牙和尖 牙之间的颌裂及腭裂。
42
单侧唇裂
43
双侧唇裂
2、面裂
1)面斜裂:上唇与眼内呲之间的裂缝;是上颌 突与同侧外侧鼻突未联合。
2)横面裂: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裂隙可自口角至耳屏前。 3)侧鼻裂:因侧鼻突与中鼻 突之间发育不全,在鼻部形成 纵行的裂隙(极少见)。
口腔颌面生长发育

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赵春晖
.
第四章 儿童颅面部与牙列的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的概念:指机体组织形态机能中所 显示的生物肉体、 心理、 生理、 情绪等变化 过程的综合,可受遗传、 性别、 营养、 疾病、 锻炼等内外因素影响而存在个体差异。它是一 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时间即年龄在儿童生 长发育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包括两方 面:
.
上颌骨生长发育综合示意图
.
长度 (上颌磨牙区增加
最多)
宽度 (增长较慢)
骨缝间质增生(额颌 腭突及腭中缝的 颧颌 颞颌 翼腭) 生长
上颌骨唇侧骨增生, 舌侧骨吸收
颧骨的宽度增加
高度
牙齿的萌出和牙槽 骨的表面增生 骨缝间质增生
上颌结节区增长 上颌骨前部
上颌窦发育
腭骨后缘的增长
.
四、下颌骨的生长 髁突是下颌骨的主要生长中心,
.
青春期—10~20岁 颜面骨骼出现第2次快速生长,第二性征
发育明显,生长发育基本完成。恒牙龋病 发生增加,可有青春发育期龈炎的发生。
.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遗传因素 :如性别、肤色、头发的颜色、 身材高矮、性发育的时间等
环境因素:母体因素、生活环境、经济 状况、营养、锻炼、疾病等
.
§4.2 颅面骨骼的生长发育
.
新生儿期—出生~ 1个月 胎儿由宫内生活转为宫外生活
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乳牙牙冠上可 见新生线,新生儿可见诞生牙、新生牙、 上皮珠(马牙子),易发生黏膜感染,如雪口 病。
.
婴儿期—1个月~ 1岁
生长发育迅速加快,被动免疫逐渐消失, 乳牙开始萌出,恒牙钙化时期,婴儿疾病等 可导致乳牙萌出迟缓、恒牙釉质发育不良, 注意乳牙清洁,防止发生奶瓶龋。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五单元口腔颌面部发育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五单元口腔颌面部发育[单选题]1.侧腭突出现骨化中心的时间约是A.胚胎第4~5周B.胚胎第5~6周C.胚胎第6~7周D.胚胎第7~(江南博哥)8周E.胚胎第8~9周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约在胚胎第8~9周,在两侧上颌骨骨化中心的后方,还有一个骨化中心,为侧腭突骨化中心。
掌握“腭部与舌的发育”知识点。
[单选题]4.以下哪项常伴有唇裂或腭裂A.腭裂B.上颌裂C.下颌裂D.上唇裂E.下唇裂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上颌裂常伴有唇裂或腭裂。
掌握“腭部与舌的发育”知识点。
[单选题]5.两侧下颌突未联合,则形成A.腭裂B.上颌裂C.下颌裂D.上唇裂E.牙槽突裂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下颌裂为两侧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的结果。
掌握“腭部与舌的发育”知识点。
[单选题]6.前腭突与上颌突未能联合或者部分联合,则形成A.腭裂B.上颌裂C.下颌裂D.上唇裂E.下唇裂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上颌裂为前腭突与上颌突未能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
掌握“腭部与舌的发育”知识点。
[单选题]7.既可发生于上颌,又可发生于下颌的发育异常为A.腭裂B.颌裂C.悬雍垂裂D.斜面裂E.侧鼻裂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颌裂属于腭的发育异常的一种,可发生于上颌,也可发生于下颌,但上颌裂较常见。
掌握“腭部与舌的发育”知识点。
[单选题]8.形成硬腭之大部分、软腭和悬雍垂约在A.胚胎第3个月B.胚胎第6个月C.胚胎第8个月D.胚胎第10个月E.胚胎第12个月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左右侧腭突在中缝处自前向后逐渐融合,并与向下生长的鼻中隔发生融合。
这是口腔颌面部发育中唯一发生融合的部位。
侧腭突的融合,形成硬腭之大部分、软腭和悬雍垂约在胚胎第3个月,腭部发育完成,口腔与鼻腔完全隔开。
掌握“腭部与舌的发育”知识点。
[单选题]9.口腔颌面部发育中唯一发生融合的部位A.侧腭突和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B.两侧腭突融合并与向下生长的鼻中隔融合C.一侧或两侧的球状突与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D.前腭突与上颌突未能联合或部分联合E.两侧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左右侧腭突在中缝处自前向后逐渐融合,并与向下生长的鼻中隔发生融合。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一章 颌面部发育

1.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共形成几对鳃弓,分别叫什么,最后形成什么?
2.颈窦是由第鳃弓覆盖第鳃弓和第鳃沟并在颈部融合形成的腔。
与外部相通时,形成。
3.外胚间充质由细胞转化而来,该细胞来源于层,外胚间充质最后形成口腔颌面颈部除外的大部分组织,如等。
4.面部的发育来源于弓和突衍化出的面突,其中弓衍化出、,突衍化出、。
5.胚胎的第周至第周,各种致畸因子可形成面部畸形。
6.单侧唇裂:(分别是什么突起未联合或融合)双侧唇裂:
正中唇裂:
横面裂:
斜面裂:
7.①(
腭
②(②来源于)
8. 腭裂(第周至第周):
上颌裂:
正中上颌裂:
正中下颌裂:
9.舌体来源于发育形成的两个和一个,舌根由第鳃弓的和第鳃弓形成的构成。
P7(舌根和舌体
的分界?分别占整个舌的长度比?)
10.甲状舌管囊肿来源于在形成后,未完全退化残留的上皮组织。
P8
11.腮腺在胚胎的第周开始发育,上皮芽最初形成处为,下颌下腺发育于胚胎第周,舌下腺发育于胚胎第周,小唾液腺发育较晚,约在。
P8
12.下颌骨发育于胚胎第周,发育自第鳃弓。
13.上颌骨的生长方向是:向上形成,向后形成,向前形成,向下形成,向内形成。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解(课本)

25. 嗅囊:胚胎第六周时,由于侧鼻突、上颌突向中线方向生长,将中鼻突的两个球状突向中线推移,并使其相互联合,使鼻凹外口不断抬高,变成了一个盲囊,称嗅囊,以后与口腔相通。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结缔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
2.鳃弓: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
3.咽囊: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鳃沟,与之相对应的鳃弓的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鳃沟相对应的浅沟,称咽囊。
26. 侧腭突或继发腭:胚胎第6周末,从左右两个上颌突的口腔侧中部向原始口腔内各长出一个突起,称侧腭突或继发腭。
27. 腭裂:是口腔较常见的畸形,为一侧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果。
28. 颌裂:颌裂可发生于上颌,也可发生于下颌,但上颌裂较常见。上颌裂为前腭突与上颌突未能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常伴有唇裂或腭裂。 下颌裂为两侧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的结果。
14.管周牙本质:镜下观察牙本质的横剖磨片时,可清楚地见到围绕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间质与其余部分不同,呈环形的透明带,称为管周牙本质,它构成牙本质小管的壁。管周牙本质矿化程度高,含胶原纤维极少。
15.管间牙本质:位于管周牙本质之间。其内胶原纤维较多,基本上为I型胶原,围绕小管成网状交织排列,并与小管垂直,其矿化程度较管周牙本质低。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解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神经沟:神经板在发育中,起柱状细胞变炜上窄下宽的楔形,神经板外侧缘隆起,神经板的中轴处形成凹陷,称神经沟。
神经褶:神经板外侧缘隆起处,称神经褶。
神经脊(neural crest):神经褶的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
称神经脊。
外胚间叶组织(ectomesenchyme):又称外间充质,头面部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来自神经脊细胞,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脊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成为外胚间叶组织。
腮弓(branchialarch):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腮弓。
腮沟(branchialgoove):相邻腮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腮沟。
咽囊(pharyngreal pouch):与腮沟相对应的腮弓的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腮沟相对应的浅沟,称咽囊。
颈窦(cervical):第2腮弓生长速度快,朝向胚胎的尾端,覆盖了2、3、4腮沟和3、4、5腮弓并与颈部组织融合,被覆盖的腮沟与外界隔离,形成一个暂时的由外胚层覆盖的腔,称颈窦。
口咽膜(orapharyngeal membrane):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两者之间有一薄膜。
拉特克囊(Rathke pouch):约在胚胎第3周末,在口咽膜前方的口凹顶端正中出现一个囊样内陷。
鼻板/嗅板(nasal placode/olfactory placode):额鼻突的末端两侧的外胚层上皮出现椭圆形局部增厚区,称鼻板或嗅板。
鼻凹(nasal pit)/嗅窝:鼻板由于细胞增生,边缘隆起,特别是在其外侧缘,隆起更明显,使鼻板中央凹陷,称面突联合(merge):随面部进一步发育,突起之间的沟就会随着面突的生长变浅、消失,称面突联合。
面突融合(fuse):面部突起与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
鼻鳍(nasal fin):上颌突和球状突融合处开始时为两个突起上皮的接触,形成的结构称鼻鳍。